目录
- 149 第七节 误中副车
- 150 第八节 姊妹情深
- 151 第九节 欺之以方
- 152 第十一节 避实击虚
- 153 第十二节 步履维艰
- 154 第十三节 左右为难
- 155 第十五节 坚壁清野
- 156 第十七节 不即不离
- 157 第十八节 反客为主
- 158 第十九节 临阵纳降
- 159 第二十节 转战颍川
- 160 第二十一节 何必当初
- 161 第二十二节 谋国谋家
- 162 第二十三节 见缝插针
- 163 第二十五节 高阳酒徒
- 164 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二十六节 意不在此
- 165 第二十七节 你心我心
- 166 第二十八节 舌取陈留
- 167 第二十九节 如愿以偿
- 168 第三十节 两全齐美
- 169 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三十一节 不复当年
- 170 第三十三节 无一生还
- 171 第三十四节 当面讨债
- 172 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三十五节 逃之夭夭
- 173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一章-第二节 大功告成
- 174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三节 当务之急
- 175 第四节 无赖本色--第五节 翻云覆雨
- 176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八节 放虎归山
- 177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九节 成竹在胸
- 178 第十节 知已知彼
- 179 第十二节 半渡而击
- 180 第十三节 乘风而来
- 181 第十四节 败军之将
- 182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十五节 意外之喜
- 183 第十六节 敢战死士
- 184 第十七节 山岭喋血
- 185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十八节 归师勿遏
- 186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十九节 实力尊严
- 187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节 顺水推舟
- 188 第二十一节 谏逐客书
- 189 第二十二节 一举三得
- 190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三节 左右逢源
- 191 第二十四节 克已复礼
- 192 第二十五节 时不我待
- 193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六节 以逸待劳
- 194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七节 勾心斗角
- 195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八节 郦商立功
- 196 第二十九节 临阵换计. .
- 197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三十节 前途堪虞
- 198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三十一节 不战而降
- 199 第二章 喋血巨鹿 第一节 旁敲侧击
- 200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节 明争暗斗
- 201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三节 宋襄相齐
- 202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四节 利害权衡
- 203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五节 客大欺主
- 204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六节 血溅三步
- 205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七节 在天之灵
- 206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八节 表里不一
- 207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九节 后继无人
- 208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节 两只狐狸
- 209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一节 损人利已
- 210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二节 神箭少年
- 211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三节 养虎为患
- 212 第二章 巨鹿鏊兵 第十四节 不死不休
- 213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五节 重瞳之兆
- 214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六节 尺蠖之屈
- 215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七节 仇人见面
- 216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八节 临战话别
- 217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九节 慈不掌兵
- 218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十节 缓兵之计
- 219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十一节 楚之国殇
- 220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十二节 将计就计
- 221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十三节 血战开始
- 222 第二十四节 志在天下
- 223 第二十五节 咸阳来使
- 224 第二十六节 战神天威
- 225 第二十七节 险象环生
- 226 第二十八节 突生变故
- 227 第二十九节 决一死战
- 228 第三十节 绝处逢生
- 229 第三十一节 摧枯拉朽
- 230 第一节 敬而远之
- 231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节 欲擒故纵
- 232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节 女儿心思
- 233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四节 战战兢兢
- 234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五节 损人利已
- 235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六节 无间吕臣
- 236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七节 扶弱抑强
- 237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八节 虚张声势
- 238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九节 东海来客
- 239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节 不可思议
- 240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一节 形同隔世
- 241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二节 做贼心虚
- 242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三节 求战心切
- 243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四节 一战而克
- 244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五节 杀机丛丛
- 245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六节 兵临城下
- 246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七节 暗流涌动
- 247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八节 歪打正着
- 248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九节 情长理短
- 249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节 函谷易手
- 250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一节 刘季中计
- 251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三节 绝处逢生
- 252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四节 福兮祸兮
- 253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五节 入主咸阳
- 254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六节 争权夺利
- 255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七节 来者不善
- 256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八节 软硬兼施
- 257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九节 运筹帷幄
- 258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十节 鸿门夜宴
- 259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十一节 项庄舞剑
- 260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十二节 心不由人
- 261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十三节 项羽称霸
- 262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一节 请君入瓮
- 263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二节 为尊者讳
- 264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三节 不祥之兆
- 265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四节 刮目相看
- 266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五节 螳螂捕蝉
- 267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六节 东窗事发
- 268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七节 义帝归天
- 269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八节 读书无用
- 270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九节 定量计算
- 271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节 兄弟重逢
- 272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一节 匈奴冒顿
- 273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二节 千里奔袭
- 274 第十三节 击破白羊
- 275 第十四节 顺手牵羊
- 276 第十五节 无耻之尤
- 277 第十六节 黄老之道
- 278 第十七节 奇技淫巧
- 279 第十八节 咸阳纸贵
- 280 第十九节 一只黑手
- 281 第四卷 东成西就 第二十节 东西称霸
- 282 第二十一节 以静制动
- 283 第二十二节 惊现刺客
- 284 第二十三节 祸兮福兮
- 285 第二十四节 将计就计
- 286 第二十五节 事出意外
- 287 第二十八节 出尔反尔
- 288 第二十九节 反匈同盟
- 289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三十节 陈仓故道
- 290 第三十一节 关中实力
- 291 第三十二节 瓜分天下
- 292 第三十三节 游击专家
- 293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一节 南越赵佗
- 294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节 白虎蛮军
- 295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四节 里应外合
- 296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五节 好德好色
- 297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六节 防患未然
- 298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七节 进退两难
- 299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八节 漫天要价
- 300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九节 江山如血
- 301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节 项羽袭营
- 302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一节 力挽狂澜
- 303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二节 所谋者利
- 304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三节 节外生枝
- 305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四节 弄巧成拙
- 306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五节 国之爪牙
- 307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六节 机不可失
- 308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七节 野有遗贤
- 309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八节 背水而阵
- 310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九节 乘桴出海
- 311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节 神机妙算
- 312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一节 人心莫测
- 313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二节 斤斤计较
- 314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三节 项悍夺兵
- 315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四节 黄雀在后
- 316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五节 攻心为上
- 317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六节 新年气象
- 318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七节 方寸已乱
- 319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八节 虚虚实实
- 320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九节 天意弄人
- 321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节 一喝退敌
- 322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一节 软硬不吃
- 323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二节 嬉笑怒骂
- 324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三节 赤子之心
- 325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四节 巧舌如簧
- 326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五节 软硬兼施
- 327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六节 咸阳风土
- 328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七节 休养生息
- 329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一节 月氏之王
- 330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节 利欲薰心
- 331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三节 各言其志
- 332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四节 娄敬献计
- 333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五节 业有专攻
- 334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六节 互相利用
- 335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七节 心有灵犀
- 336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八节 尔虞我诈
- 337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九节 成人之美
- 338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节 欲罢不能
- 339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一节 转移损失
- 340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二节 釜底抽薪
- 341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三节 以迂为直
- 342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四节 众志成城
- 343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五节 战火再起
- 344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六节 噩梦开始
- 345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七节 洞观若火
- 346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八节 推波助澜
- 347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九节 权衡利害
- 348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节 欲擒故纵
- 349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一节 意外之喜
- 350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二节 百年大计
- 351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三节 居延泽畔
- 352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四节 浑邪王降
- 353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五节 斩马剑手
- 354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六节 后悔莫及
- 355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七节 单于归天
- 356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八节 马踏连营
- 357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九节 封狼居胥
- 358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三十节 楚风浩荡
- 359 告书友书(代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节 转战颍川
第二十节 转战颍川
。尉朗声大笑,连连摇弄!,大人担心了。杀俘不祥楼二”我迈是知道的
桓龋这才松了口气,重新放松了身体,坐回脚后跟上。如果共尉真打算把他手下的关中子弟斩杀的话,他也不打算活,干脆一起死了算了。
“关中子弟并不多,只有两千人左右,这一战过后,恐怕又要损伤一些。”桓腑叹了口气,“真正的关中子弟大部分都在章大人的手下,如果唉,不提也罢。”
共尉有些想笑。难道桓腑以为这一万人全是关中子弟的话,他就能打赢?可是看看桓腑花白的须,想到这个征战了一生的名将最后要向自己投降,估计心里肯定不好受,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他举起杯子默默的叩了一口酒,等桓龋回过神来,才说到了正题。
“老将军,我知道秦法严酷,如果关中子弟投降的话,官府会诛杀他们的家人共尉正色说道:“如果现在就把关中子弟编入我军作战,只怕对老将军也好,对士卒也好,都有些不便。”
桓腑连连点头,他也在担心这个问题呢,如果他带着秦军投降的消息传到咸阳,他的家人就死定了。当然了,他决定投降的时候就有这个心理准备,可是如果有机会能迟一点把消息传回去,家人如果能多活两天,他也是求之不得的。一听共尉这么说,他心中的希望又升了起来,希翼的看着共尉,希望他能找到两全齐美的好办法。
“我想与老将军商量一下,对外宣称老将军所部已经全部战死,无一生还。不知老将军意下如何?”共尉很诚恳的看着桓腑:“只是这样对老将军的名声有楼 。
桓腑大喜,连忙放下酒杯,欠身一揖:“桓某败军之将,哪里还有什么名声可言。君侯思谋周密,能为我及关中子弟着想,我感激不尽,代关中子弟谢过君侯的大恩。”
共尉也松了一口气,连忙还礼,然后接着说:“既然老将军没有异议。我想请老将军暂时屈就我的军谋,至于那两千关中子弟 共尉顿了顿,桓腑又紧张起来。虽然共尉说不会诛杀他们,可是他又要算怎么处理呢?“我想依照董翳部的处置方法,让他暂时到东海去暂避一时,避免与秦军接触,走漏消息,等天下平定之后再回家乡吧。
“董翳部?”桓腑大吃一惊,董翳不是全军尽墨,无一生还吗?
“董都尉现在在东海,和他在一起的还有数千关中子弟共尉微微一笑,将董翳的事情给桓腑讲了。桓腑觉得不可思议,连连摇头,同时又为共尉的处理十分感激,能为俘虏想这么多,共尉也算是仁义至尽了。陈恢却有些犹豫,共尉的办法看起来是为桓龋着想。为关中秦军着想,可是这么一来,他也就把桓腑和他的旧部分开了,关中子弟去了东海,而那些南阳本地的人当然也不会听桓龋的,共尉就是楚人。他要消化掉这些原本是楚人的秦军,可冉说是手到擒来。转眼之间。桓腑就成了光杆一个,这是不是有些不妥?
桓 腑,却见桓龋膘了他一眼,示意他不要多说了。陈恢想了想,事已至此,也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光杆就光杆吧,总比丢了命强,再说桓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保住家人的性命,其他的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列了。
共尉见桓龋应了,心下大喜,随即又与桓腑商量了整编的事宜,接着又由桓腑手书命令,让陈恢进宛城召宛城的守将出降。宛城的守将见楚军在城南与桓腑大战,知道凶多吉少,正担心楚军收拾了桓龋之后要来夺城呢,见了陈恢,知道桓腑已经降了,这才长出了一口气,痛痛快快的献出了宛城。
第三天,共尉进驻宛城。看着宛城坚固的城防和齐全的设施,他有些庆幸,如果桓腑抢先一步回到宛城的话,凭他现在的人马,根本不可能攻破宛城。
拿下宛城之后,共尉在桓龋的协助下,将南阳郡的人马重新组合,各县城的守令都没有动,只是任命赵青为南阳郡守,带着他原本的一万人,再加上了原属秦军的南阳本地人约八千多人,坐镇宛城,统辖南阳全郡,而南阳郡的郡兵被他抽调出一万多人补充到各营随军征战,这样一替换,南阳的局面就紧紧的控制在赵青的手中。
赵青因为跟着张良来复国,失去了升官的机会,心里一直不太舒服,现在由一个校尉一跃成为南阳郡守,心中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自然是快尉已极。他在共尉面前拍着胸脯保证,一定替共尉守好南阳,保证粮草、辐重源源不断运到军中。共尉乐了,当着众人的面对红光满面的赵青说:“南阳虽然是大郡,可是也要适可而止,不可竭泽而渔。另外,你二,二不能仅仅局限在北面,洱要注意探杳汉江以南的南郡…品吼,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争取早日拿下南郡。南郡是我楚国的故地,江陵城更是我楚国的故都,能够夺回江陵城,能够振奋我楚军的士气,其作用不下于当初夺回陈县。”
赵青意气风,大声应诺。
在南阳休养了两天之后,共尉带着大军返回颍”郡。韩王成得知共尉拿下了南阳郡。大喜过望,亲自带着人马迎上了上来,一见到共尉,看着那连绵不绝、士气高昂的人马,看着那一车车满载的粮草,辐重,韩王成乐得嘴都合不拢了,冲着共尉连连拱手:“君侯神勇,果然是马到成功啊。”
“大尖过奖共尉谦虚的还礼,拉着弗王成进了大帐,这才郑重地将桓龋介绍给他:“大王,这位就是桓龋桓将军
韩王成和桓腑打过不少仗,也远远的看过他,却是第一次和桓龋面对面,看着这个方面大口,相貌威猛的老者,想到在他手下吃了那么多的亏,以至于复国之梦一直没能实现,韩王成的心里五味杂陈,颇不是滋味,不过他毕竟是见过世面的,稍一愣神之后,就上前拱手施礼:“桓将军,久闻威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桓腑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深施一礼:“桓腑惭愧,以前多有得罪,还请大王海涵。”
韩王成听了这话,心里才舒服了些,你再厉害,现在不也是个降将吗?他爽朗的一笑。闲扯了几句,转向共尉说:“君侯,如今南阳已定,后顾之忧已无。是时机进逼三川了吧?”
共尉见他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禁不住乐了。他请韩王成入座,桓腑、张良、韩王信、周叔围成一圈坐下,又吩咐陈恢和田伦取出地图铺在案上,这才说道:“不瞒大王说,我在来的路上,已经和子房先生、桓将军他们商量过这件事。三川郡是入关中的要道,洛阳城地势险要,城防坚固,三”守李由于下有两万多秦军,以我军的实力想要拿下洛阳,目前还太不可能。大王想必也知道,假王吴叔曾经带着十几万大军围攻洛阳数月,也没有能碍手。”
韩王成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淡了,看着共尉一言不。吴广打洛阳的事情他当然知道。共尉说的也不全是虚话,可是难打就不打了?他着了一眼张良,张良似乎知道他要看他,眼光正好迎了上来,示意他稍安勿躁。韩王成见张良如此平静,心里的不安也淡了些。
“所以,我们打算暂时不攻洛阳城,保持对洛阳的压力即可。在此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收复颍”全郡,重建韩国,然后切断洛阳和大粱之间的联系,攻取大梁,再建魏国
韩王成的心猛地跳了起来。拿下了颍川郡,虽然还没有夺回韩国所有的故地,可是却能夺回阳程、新郑,这两个城都是韩国的旧都,夺回任何一个”他这个韩王也就可以正式即位,韩国也就算复国了。他再一次的看向张良,张良虽然早就知道这个计划,耳是再一次听到,眼中还是充满了喜悦。
“多谢君侯韩王成情不自禁的一躬到底。正在指着地图讲述计划,的共尉吃了一惊,连忙侧身让开,匆忙还礼:“大王多礼了,韩楚是盟国,这一切都是应当的,何必行此大礼
韩王成激动得有些不知所以,张良过来劝了又劝,总算把他劝住了。等他平静下来,重新开始商议相关事宜。这段时间韩王成在颍川招兵买马,又聚集起几千人,也搜集了一些粮草,如今共尉全夺取颍川全郡,他自然是奋勇当先,积极的为早日拿下颍川献计献策。
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韩王成、韩王信、张良三个人因为要恢复故国,所以积极性特别高,周叔虽是个魏人,可是他知道,只要颍”郡一定,共尉下一步就会移兵东向。攻取魏地。恢复魏国,所以他也很兴奋。在阳城外引诱桓龋埋伏时,他虽然只带了五千人,可是行军极有章法,桓腑派出去的人马追了他两三天,却连他的一根毛都没摸着,要不是追击的将领谨慎,还差点被周叔给吃掉。桓腑投降之后,对周叔赞不绝口,共尉本来就对周叔印象不错,这样一来就更重视他了,升他为别部司马,又增加了他的部下。达到一万人。别部司马虽然还是司马,但是可以独领一军,比起普通的司马来,实际权力大得多,不仅过了共尉手下的周贲等旧将。隐隐的还过了韩王信。
作为一个不受魏豹看重的魏将,却能受到共尉如此重视,周叔对共尉感激不已。
桓龋这才松了口气,重新放松了身体,坐回脚后跟上。如果共尉真打算把他手下的关中子弟斩杀的话,他也不打算活,干脆一起死了算了。
“关中子弟并不多,只有两千人左右,这一战过后,恐怕又要损伤一些。”桓腑叹了口气,“真正的关中子弟大部分都在章大人的手下,如果唉,不提也罢。”
共尉有些想笑。难道桓腑以为这一万人全是关中子弟的话,他就能打赢?可是看看桓腑花白的须,想到这个征战了一生的名将最后要向自己投降,估计心里肯定不好受,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他举起杯子默默的叩了一口酒,等桓龋回过神来,才说到了正题。
“老将军,我知道秦法严酷,如果关中子弟投降的话,官府会诛杀他们的家人共尉正色说道:“如果现在就把关中子弟编入我军作战,只怕对老将军也好,对士卒也好,都有些不便。”
桓腑连连点头,他也在担心这个问题呢,如果他带着秦军投降的消息传到咸阳,他的家人就死定了。当然了,他决定投降的时候就有这个心理准备,可是如果有机会能迟一点把消息传回去,家人如果能多活两天,他也是求之不得的。一听共尉这么说,他心中的希望又升了起来,希翼的看着共尉,希望他能找到两全齐美的好办法。
“我想与老将军商量一下,对外宣称老将军所部已经全部战死,无一生还。不知老将军意下如何?”共尉很诚恳的看着桓腑:“只是这样对老将军的名声有楼 。
桓腑大喜,连忙放下酒杯,欠身一揖:“桓某败军之将,哪里还有什么名声可言。君侯思谋周密,能为我及关中子弟着想,我感激不尽,代关中子弟谢过君侯的大恩。”
共尉也松了一口气,连忙还礼,然后接着说:“既然老将军没有异议。我想请老将军暂时屈就我的军谋,至于那两千关中子弟 共尉顿了顿,桓腑又紧张起来。虽然共尉说不会诛杀他们,可是他又要算怎么处理呢?“我想依照董翳部的处置方法,让他暂时到东海去暂避一时,避免与秦军接触,走漏消息,等天下平定之后再回家乡吧。
“董翳部?”桓腑大吃一惊,董翳不是全军尽墨,无一生还吗?
“董都尉现在在东海,和他在一起的还有数千关中子弟共尉微微一笑,将董翳的事情给桓腑讲了。桓腑觉得不可思议,连连摇头,同时又为共尉的处理十分感激,能为俘虏想这么多,共尉也算是仁义至尽了。陈恢却有些犹豫,共尉的办法看起来是为桓龋着想。为关中秦军着想,可是这么一来,他也就把桓腑和他的旧部分开了,关中子弟去了东海,而那些南阳本地的人当然也不会听桓龋的,共尉就是楚人。他要消化掉这些原本是楚人的秦军,可冉说是手到擒来。转眼之间。桓腑就成了光杆一个,这是不是有些不妥?
桓 腑,却见桓龋膘了他一眼,示意他不要多说了。陈恢想了想,事已至此,也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光杆就光杆吧,总比丢了命强,再说桓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保住家人的性命,其他的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列了。
共尉见桓龋应了,心下大喜,随即又与桓腑商量了整编的事宜,接着又由桓腑手书命令,让陈恢进宛城召宛城的守将出降。宛城的守将见楚军在城南与桓腑大战,知道凶多吉少,正担心楚军收拾了桓龋之后要来夺城呢,见了陈恢,知道桓腑已经降了,这才长出了一口气,痛痛快快的献出了宛城。
第三天,共尉进驻宛城。看着宛城坚固的城防和齐全的设施,他有些庆幸,如果桓腑抢先一步回到宛城的话,凭他现在的人马,根本不可能攻破宛城。
拿下宛城之后,共尉在桓龋的协助下,将南阳郡的人马重新组合,各县城的守令都没有动,只是任命赵青为南阳郡守,带着他原本的一万人,再加上了原属秦军的南阳本地人约八千多人,坐镇宛城,统辖南阳全郡,而南阳郡的郡兵被他抽调出一万多人补充到各营随军征战,这样一替换,南阳的局面就紧紧的控制在赵青的手中。
赵青因为跟着张良来复国,失去了升官的机会,心里一直不太舒服,现在由一个校尉一跃成为南阳郡守,心中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自然是快尉已极。他在共尉面前拍着胸脯保证,一定替共尉守好南阳,保证粮草、辐重源源不断运到军中。共尉乐了,当着众人的面对红光满面的赵青说:“南阳虽然是大郡,可是也要适可而止,不可竭泽而渔。另外,你二,二不能仅仅局限在北面,洱要注意探杳汉江以南的南郡…品吼,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争取早日拿下南郡。南郡是我楚国的故地,江陵城更是我楚国的故都,能够夺回江陵城,能够振奋我楚军的士气,其作用不下于当初夺回陈县。”
赵青意气风,大声应诺。
在南阳休养了两天之后,共尉带着大军返回颍”郡。韩王成得知共尉拿下了南阳郡。大喜过望,亲自带着人马迎上了上来,一见到共尉,看着那连绵不绝、士气高昂的人马,看着那一车车满载的粮草,辐重,韩王成乐得嘴都合不拢了,冲着共尉连连拱手:“君侯神勇,果然是马到成功啊。”
“大尖过奖共尉谦虚的还礼,拉着弗王成进了大帐,这才郑重地将桓龋介绍给他:“大王,这位就是桓龋桓将军
韩王成和桓腑打过不少仗,也远远的看过他,却是第一次和桓龋面对面,看着这个方面大口,相貌威猛的老者,想到在他手下吃了那么多的亏,以至于复国之梦一直没能实现,韩王成的心里五味杂陈,颇不是滋味,不过他毕竟是见过世面的,稍一愣神之后,就上前拱手施礼:“桓将军,久闻威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桓腑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深施一礼:“桓腑惭愧,以前多有得罪,还请大王海涵。”
韩王成听了这话,心里才舒服了些,你再厉害,现在不也是个降将吗?他爽朗的一笑。闲扯了几句,转向共尉说:“君侯,如今南阳已定,后顾之忧已无。是时机进逼三川了吧?”
共尉见他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禁不住乐了。他请韩王成入座,桓腑、张良、韩王信、周叔围成一圈坐下,又吩咐陈恢和田伦取出地图铺在案上,这才说道:“不瞒大王说,我在来的路上,已经和子房先生、桓将军他们商量过这件事。三川郡是入关中的要道,洛阳城地势险要,城防坚固,三”守李由于下有两万多秦军,以我军的实力想要拿下洛阳,目前还太不可能。大王想必也知道,假王吴叔曾经带着十几万大军围攻洛阳数月,也没有能碍手。”
韩王成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淡了,看着共尉一言不。吴广打洛阳的事情他当然知道。共尉说的也不全是虚话,可是难打就不打了?他着了一眼张良,张良似乎知道他要看他,眼光正好迎了上来,示意他稍安勿躁。韩王成见张良如此平静,心里的不安也淡了些。
“所以,我们打算暂时不攻洛阳城,保持对洛阳的压力即可。在此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收复颍”全郡,重建韩国,然后切断洛阳和大粱之间的联系,攻取大梁,再建魏国
韩王成的心猛地跳了起来。拿下了颍川郡,虽然还没有夺回韩国所有的故地,可是却能夺回阳程、新郑,这两个城都是韩国的旧都,夺回任何一个”他这个韩王也就可以正式即位,韩国也就算复国了。他再一次的看向张良,张良虽然早就知道这个计划,耳是再一次听到,眼中还是充满了喜悦。
“多谢君侯韩王成情不自禁的一躬到底。正在指着地图讲述计划,的共尉吃了一惊,连忙侧身让开,匆忙还礼:“大王多礼了,韩楚是盟国,这一切都是应当的,何必行此大礼
韩王成激动得有些不知所以,张良过来劝了又劝,总算把他劝住了。等他平静下来,重新开始商议相关事宜。这段时间韩王成在颍川招兵买马,又聚集起几千人,也搜集了一些粮草,如今共尉全夺取颍川全郡,他自然是奋勇当先,积极的为早日拿下颍川献计献策。
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韩王成、韩王信、张良三个人因为要恢复故国,所以积极性特别高,周叔虽是个魏人,可是他知道,只要颍”郡一定,共尉下一步就会移兵东向。攻取魏地。恢复魏国,所以他也很兴奋。在阳城外引诱桓龋埋伏时,他虽然只带了五千人,可是行军极有章法,桓腑派出去的人马追了他两三天,却连他的一根毛都没摸着,要不是追击的将领谨慎,还差点被周叔给吃掉。桓腑投降之后,对周叔赞不绝口,共尉本来就对周叔印象不错,这样一来就更重视他了,升他为别部司马,又增加了他的部下。达到一万人。别部司马虽然还是司马,但是可以独领一军,比起普通的司马来,实际权力大得多,不仅过了共尉手下的周贲等旧将。隐隐的还过了韩王信。
作为一个不受魏豹看重的魏将,却能受到共尉如此重视,周叔对共尉感激不已。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