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72 第五百七十三章 年关将至
- 573 第五百七十四章 伐吴之议
- 574 第五百七十五章 衣锦还乡
- 575 第五百七十六章 刺杀
- 576 第五百七十七章 站队
- 577 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国时期的第四国
- 578 第五百七十九章 孤陋寡闻
- 579 第五百八十章 我要回家
- 580 第五百八十一章 团聚
- 581 第五百八十二章 套路
- 582 第五百八十三章 九原
- 583 第五百八十四章 刺杀也有程序
- 584 第五百八十五章 有情况
- 585 第五百八十六章 真相
- 586 第五百八十七章 发起飙来六亲不认
- 587 第五百八十八章 宗师
- 588 第五百八十九章 战神祠
- 589 第五百九十章 东吴战败
- 590 第五百九十一章 朝堂
- 591 第五百九十二章 回朝
- 592 第五百九十三章 琐事
- 593 第五百九十四章 长安将成
- 594 第五百九十五章 惊叹
- 595 第五百九十六章 天牢
- 596 第五百九十七章 秋末冬初
- 597 第五百九十八章 广袖流仙裙
- 598 第五百九十九章 清晨
- 599 第六百章 青楼
- 600 第六百零一章 将欲行
- 601 第六百零二章 边陲之地
- 602 第六百零三章 塞上风光
- 603 第六百零四章 居延
- 604 第六百零五章 亮身份
- 605 第六百零六章 选一个吧
- 606 第六百零七章 捷报和噩耗
- 607 第六百零八章 临别
- 608 第六百零九章 国不可因一人而兴
- 609 第六百一十章 团聚
- 610 第六百一十一章 开疆拓土
- 611 第六百一十二章 东吴使臣
- 612 第六百一十三章 万邦来朝
- 613 第六百一十四章 西州
- 614 第六百一十五章 千头万绪
- 615 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雪纷飞
- 616 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时代的钥匙
- 617 第六百一十八章 归途
- 618 第六百一十九章 刘禅的野心
- 619 第六百二十章 宫廷
- 620 第六百二十一章 人才之争
- 621 第六百二十二章 发兵之前
- 622 第六百二十三章 贻误军机
- 623 第六百二十四章 祭旗出征
- 624 第六百二十五章 肯定是他
- 625 第六百二十六章 狼烟
- 626 第六百二十七章 对峙
- 627 第六百二十八章 女装
- 628 第六百二十九章 端倪
- 629 第六百三十章 截河断流
- 630 第六百三十一章 时机到
- 631 第六百三十二章 司马兵败
- 632 第六百三十三章 仲达回朝请兵
- 633 第六百三十四章 动兵
- 634 第六百三十五章 袭营、反偷袭、再偷袭
- 635 第六百三十六章 兵法正解
- 636 第六百三十七章 盘外招
- 637 第六百三十八章 信任的价码
- 638 第六百三十九章 将计就计
- 639 第六百四十章 放权
- 640 第六百四十一章 李严挂帅
- 641 第六百四十二章 连败
- 642 第六百四十三章 浊漳水
- 643 第六百四十四章 李严兵败
- 644 第六百四十五章 败走黎阳
- 645 第六百四十六章 石阵
- 646 第六百四十七章 邺城外
- 647 第六百四十八章 无奈
- 648 第六百四十九章 休战
- 649 第六百五十章 小人长戚戚
- 650 第六百五十一章 问罪
- 651 第六百五十二章 司马懿的决定
- 652 第六百五十三章 中原战局
- 653 第六百五十四章 雪中火
- 654 第六百五十五章 疯狂
- 655 第六百五十六章 苦战
- 656 第六百五十七章 黎明前的黑暗
- 657 第六百五十八章 大胜
- 658 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势已定
- 659 第六百六十章 合围邺城
- 660 第六百六十一章 被遗忘
- 661 第六百六十二章 条件
- 662 第六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结果
- 663 第六百六十四章 壮士暮年
- 664 第六百六十五章 故乡
- 665 第六百六十六章 孤舟
- 666 第六百六十七章 航海
- 667 第六百六十八章 延熙十六年
- 668 第六百六十九章 三国终章
- 669 后记
- 670 新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百八十三章 九原
第五百八十三章 九原
九原是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设立的三十六郡之一,而九原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赵国。
当时的赵国经过胡服骑射的改革,国力大增,赵国大军横扫晋北,开疆拓土,将国土一直推到阴山下,将匈奴人赶到阴山以北的地区,并设立了云中郡。
为了防备匈奴人反攻云中郡,赵国沿着阴山支脉也就是后世的乌拉山修筑了长城,并在各个沟通山北通道的山口设置了屯军和防御用的城障,并在其中最大的山口,也就是后世的哈德门沟的南部修建了一座城郭,便是九原城,在城中屯驻重兵,作为当时赵国西北部的军事重镇,有效的保护了云中郡西北地区的平安。
秦始皇一统六国,推行郡县制之后,因为九原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便被设为当初的三十六郡之一。
这里严格来说,算是并州,后来在大汉与匈奴之间的角逐中,随着南匈奴内附,这九原郡的意义也就远不如前了,如今虽然还称作九原郡,但基本已经是胡含杂居,如今随着定襄郡被攻占,九原郡的意义又重新变得重要起来,如今大汉朝听将定襄、九原加上河套地区设为一州曰云州,如今云州刺史已经在路上,准备接手这云州的治理,但眼下来说,刘毅被升任为西北大都督,总督云、凉二州之事,这次前来九原,为吕布立庙的同时,也有勘察地形,准备将这云州做进一步规划。
九原城南临黄河,北依长城,控南扼北,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而在刘毅眼中,这样的地理位置,的确适合建一座城,将原本的九原城拆了重建。
看着眼前的城池,再配合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刘毅心中突然有了冲动,这样的位置,太适合作为一个核心城市来打造,只可惜眼下无论人口还是大汉治理的重心,这九原都有些偏远,并不适合建造大城,最重要的是,就算他想,朝廷也不可能拨重金给他在这里建城。
“可惜了!”刘毅从马车上跳下来,看着眼前的城池,叹了口气道。
“夫君为何可惜?”吕玲绮从马车中下来,看着眼前陌生的城池,却生出一股难言的感觉,这里就是他父亲出生的地方?
“这里适合建城啊。”刘毅没有立刻进城,而是带着众人沿着城郭巡视。
以此前的建筑技术来说,这座城池是先后经过赵、秦、汉三代改建的,已经算是不错,不过对于刘毅来说,这座城还是太简陋了些。
吕玲绮一开始不明所以,这不是已经建了吗?但很快反应过来,有些无语的看向刘毅:“夫君,朝廷拨下的财物,只够立庙。”
“我知道。”刘毅点点头,朝廷给了他多少钱,他心中有数,这些钱想要建一座庙可以,但要建一座城的话那就是痴人说梦了。
想了想看向吕玲绮笑道:“夫人,关于立庙之事,我有一个想法。”
吕玲绮看向刘毅道:“夫君做主便是。”
“我想把庙建在城外,一来可供四方人前来祭拜,另外也可以将规模做大一些,在河边建庙,在庙宇周围在设一些民居,毕竟这庙也需雇人打理。”刘毅笑道。
刘明摸着光滑的下巴接口道:“既然有人,附近可以开设一些旅店、驿馆,如此一来,倒也可以作为庙宇的下级产业,所得收益可以作为雇工的薪酬,而且也可以以此为中心,逐渐将人口吸引到这边来,再过几年,或许就可以拆毁旧城建新城了,父亲可是要说这个?”
刘毅:“……”
所以说,有时候儿女太聪明了,当爹的会缺乏威严,孩子他娘觉得威严受到挑衅可以直接动手来确保自己的威严,但当爹的不行啊。
“嗯,确实如此,这旧城毕竟破旧,而且这些年胡含杂居,很多东西对于胡人来说也不是秘密,新城可以重新规划,只是如今朝廷缺钱,我可以先依托庙宇,将基础打牢,等他日国家富裕了,人口也多了,便可以在这里建立重镇。”刘毅微笑着点头道。
“朝廷不会怪罪?”吕玲绮看向刘毅道。
“于国无害反而有益,为何要怪罪?”刘毅摇了摇头,瞪了女儿一眼。
“这些事情,夫君做主便是。”吕玲绮点了点头道。
九原令已经得到消息,前来将刘毅一行人迎入城中,九原如今于大汉来说算是一座废城,之前是属于匈奴人的地盘,原有的职能全部被废,如今重新派县令前来治理,可说是百废待兴,如今正在招募官吏、县卫,整个一个空架子,刘毅这次过来,他也想借着这里是刘毅丈人故乡的由头,请刘毅对这里关照一下,少府还没设立,这许多需要修缮和重建的工作,暂时都没办法展开。
所以,对于刘毅一行人的到来,作为九原县令,他可是异常的热情,九原贫瘠,府库也没有太多东西,所以招待的酒饭比较简陋,但以九原的条件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了。
刘毅对此倒是并未苛求,他来九原是做事的,不是来吃饭的。
“想要让人认同,最快的办法,就是一起配合做一件事。”刘毅看着九原县令,微笑道:“正好这一次我来建庙,需要不少人手,可以的话,周围再扩建一些建筑,原料这一路我们都带着,现在只缺人手,县令去招人,大概两百人便够,工期大概一月,不要过分的追求胡汉之别,我带来了足够的粮食,但我不发粮,你将那些胡人招来,我们发工钱,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买粮,买他们想要的,让他们习惯用钱币代替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这要归化,首先先得让他们跟我们有着相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放牧只是他们的工作,却并非生活方式,就如同木工和农民,他们做的事情并不一样,但不会因为这个,就说谁是异族,我天朝大国,该有兼容天下之气魄。”
这种地方,最大的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如何逐渐将民族矛盾缩小成民事纠纷,首先县令作为一县之尊,得能够一碗水端平,然后再逐渐引导,让他们自己去融合,只提供方向,但不插手融合的事情,这是最好的状态。
当然,现实中不可能真的这么顺利,民族间的敌视心里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想要消除,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也是刘毅想要建城的原因。
只可惜,条件不允许,就只能依靠县令的能力了,他是希望这位县令有着过人的手段和气魄的。
“大方向对了,这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总有方法解决的。”刘毅突然将刘诚叫过来道:“我儿在西方赵云将军麾下当了一年的兵,从新兵到如今靠功勋晋升为军侯,对于民族融合之事颇有心得,如今这九原县暂无县尉,可否让我儿暂代,也算帮县令分忧?”
“这……”县令有些犹豫,这县尉可不是他说了算。
“只是暂代职权,并不需要官印,我等在这里也不长局,庙宇建好之后便会走,只是在县尉到来之前,让他帮帮县令。”刘毅笑道。
“如此,也好,久闻公子早慧,能得公子相助,在下求之不得。”县令点点头,毕竟刘毅都这么说了,当朝司空的面子,他一个县令,在朝中也没有根基,否则也不可能被派到这里来,若能跟司空搭上线,将来也算有个门路可靠。
“诚儿。”刘毅看向刘诚道:“子龙兄既然给你放假,但实践不可耽误,这段时间,你就跟在县令身边,好好学习,其他的事情,为父一概不管。”
“喏!”刘诚点点头,随后又转向县令躬身一礼道:“劳烦县令。”
“公子不必多礼。”县令连忙回礼,同时心里也对刘诚有了初步的认识,别的不说,但身上那浓浓的军人风气却是做不得假的,只是第一印象,给人的感觉稳重、靠谱。
“今日时辰已经不早,我还要在周围看看地形,选址,明日你二人开始募集雇工,告诉他们,给钱,同时带来的粮食、丝绸、布匹会有人出售,但拒绝以物易物,只收钱。”刘毅看向两人笑道:“至于剩下的事情,你二人自行解决,三日后开工,人手必须给我准备齐了。”
“喏!”刘诚肃容一礼。
县令古怪的看了刘诚一眼,父子之间,有必要这么认真么?当下也跟着默默一礼后,带着刘诚离开,去熟悉九原事物。
“回乡祭祖,夫君何必如此苛刻?”吕玲绮有些无奈的看了刘毅一眼,好不容易跟儿子团聚,这才没多久,又被夫君派出去当劳力,虽说是锻炼,也不用这么见缝插针吧?
“我儿日后不可能只当个将军,既然已经选择出仕,那有些事情越早接触越好。”刘毅摇了摇头,在教育儿女上面,他比较注重实践,自己儿子争气,刘毅自然会尽力去打磨,这点上,没商量。
当时的赵国经过胡服骑射的改革,国力大增,赵国大军横扫晋北,开疆拓土,将国土一直推到阴山下,将匈奴人赶到阴山以北的地区,并设立了云中郡。
为了防备匈奴人反攻云中郡,赵国沿着阴山支脉也就是后世的乌拉山修筑了长城,并在各个沟通山北通道的山口设置了屯军和防御用的城障,并在其中最大的山口,也就是后世的哈德门沟的南部修建了一座城郭,便是九原城,在城中屯驻重兵,作为当时赵国西北部的军事重镇,有效的保护了云中郡西北地区的平安。
秦始皇一统六国,推行郡县制之后,因为九原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便被设为当初的三十六郡之一。
这里严格来说,算是并州,后来在大汉与匈奴之间的角逐中,随着南匈奴内附,这九原郡的意义也就远不如前了,如今虽然还称作九原郡,但基本已经是胡含杂居,如今随着定襄郡被攻占,九原郡的意义又重新变得重要起来,如今大汉朝听将定襄、九原加上河套地区设为一州曰云州,如今云州刺史已经在路上,准备接手这云州的治理,但眼下来说,刘毅被升任为西北大都督,总督云、凉二州之事,这次前来九原,为吕布立庙的同时,也有勘察地形,准备将这云州做进一步规划。
九原城南临黄河,北依长城,控南扼北,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而在刘毅眼中,这样的地理位置,的确适合建一座城,将原本的九原城拆了重建。
看着眼前的城池,再配合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刘毅心中突然有了冲动,这样的位置,太适合作为一个核心城市来打造,只可惜眼下无论人口还是大汉治理的重心,这九原都有些偏远,并不适合建造大城,最重要的是,就算他想,朝廷也不可能拨重金给他在这里建城。
“可惜了!”刘毅从马车上跳下来,看着眼前的城池,叹了口气道。
“夫君为何可惜?”吕玲绮从马车中下来,看着眼前陌生的城池,却生出一股难言的感觉,这里就是他父亲出生的地方?
“这里适合建城啊。”刘毅没有立刻进城,而是带着众人沿着城郭巡视。
以此前的建筑技术来说,这座城池是先后经过赵、秦、汉三代改建的,已经算是不错,不过对于刘毅来说,这座城还是太简陋了些。
吕玲绮一开始不明所以,这不是已经建了吗?但很快反应过来,有些无语的看向刘毅:“夫君,朝廷拨下的财物,只够立庙。”
“我知道。”刘毅点点头,朝廷给了他多少钱,他心中有数,这些钱想要建一座庙可以,但要建一座城的话那就是痴人说梦了。
想了想看向吕玲绮笑道:“夫人,关于立庙之事,我有一个想法。”
吕玲绮看向刘毅道:“夫君做主便是。”
“我想把庙建在城外,一来可供四方人前来祭拜,另外也可以将规模做大一些,在河边建庙,在庙宇周围在设一些民居,毕竟这庙也需雇人打理。”刘毅笑道。
刘明摸着光滑的下巴接口道:“既然有人,附近可以开设一些旅店、驿馆,如此一来,倒也可以作为庙宇的下级产业,所得收益可以作为雇工的薪酬,而且也可以以此为中心,逐渐将人口吸引到这边来,再过几年,或许就可以拆毁旧城建新城了,父亲可是要说这个?”
刘毅:“……”
所以说,有时候儿女太聪明了,当爹的会缺乏威严,孩子他娘觉得威严受到挑衅可以直接动手来确保自己的威严,但当爹的不行啊。
“嗯,确实如此,这旧城毕竟破旧,而且这些年胡含杂居,很多东西对于胡人来说也不是秘密,新城可以重新规划,只是如今朝廷缺钱,我可以先依托庙宇,将基础打牢,等他日国家富裕了,人口也多了,便可以在这里建立重镇。”刘毅微笑着点头道。
“朝廷不会怪罪?”吕玲绮看向刘毅道。
“于国无害反而有益,为何要怪罪?”刘毅摇了摇头,瞪了女儿一眼。
“这些事情,夫君做主便是。”吕玲绮点了点头道。
九原令已经得到消息,前来将刘毅一行人迎入城中,九原如今于大汉来说算是一座废城,之前是属于匈奴人的地盘,原有的职能全部被废,如今重新派县令前来治理,可说是百废待兴,如今正在招募官吏、县卫,整个一个空架子,刘毅这次过来,他也想借着这里是刘毅丈人故乡的由头,请刘毅对这里关照一下,少府还没设立,这许多需要修缮和重建的工作,暂时都没办法展开。
所以,对于刘毅一行人的到来,作为九原县令,他可是异常的热情,九原贫瘠,府库也没有太多东西,所以招待的酒饭比较简陋,但以九原的条件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了。
刘毅对此倒是并未苛求,他来九原是做事的,不是来吃饭的。
“想要让人认同,最快的办法,就是一起配合做一件事。”刘毅看着九原县令,微笑道:“正好这一次我来建庙,需要不少人手,可以的话,周围再扩建一些建筑,原料这一路我们都带着,现在只缺人手,县令去招人,大概两百人便够,工期大概一月,不要过分的追求胡汉之别,我带来了足够的粮食,但我不发粮,你将那些胡人招来,我们发工钱,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买粮,买他们想要的,让他们习惯用钱币代替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这要归化,首先先得让他们跟我们有着相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放牧只是他们的工作,却并非生活方式,就如同木工和农民,他们做的事情并不一样,但不会因为这个,就说谁是异族,我天朝大国,该有兼容天下之气魄。”
这种地方,最大的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如何逐渐将民族矛盾缩小成民事纠纷,首先县令作为一县之尊,得能够一碗水端平,然后再逐渐引导,让他们自己去融合,只提供方向,但不插手融合的事情,这是最好的状态。
当然,现实中不可能真的这么顺利,民族间的敌视心里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想要消除,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也是刘毅想要建城的原因。
只可惜,条件不允许,就只能依靠县令的能力了,他是希望这位县令有着过人的手段和气魄的。
“大方向对了,这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总有方法解决的。”刘毅突然将刘诚叫过来道:“我儿在西方赵云将军麾下当了一年的兵,从新兵到如今靠功勋晋升为军侯,对于民族融合之事颇有心得,如今这九原县暂无县尉,可否让我儿暂代,也算帮县令分忧?”
“这……”县令有些犹豫,这县尉可不是他说了算。
“只是暂代职权,并不需要官印,我等在这里也不长局,庙宇建好之后便会走,只是在县尉到来之前,让他帮帮县令。”刘毅笑道。
“如此,也好,久闻公子早慧,能得公子相助,在下求之不得。”县令点点头,毕竟刘毅都这么说了,当朝司空的面子,他一个县令,在朝中也没有根基,否则也不可能被派到这里来,若能跟司空搭上线,将来也算有个门路可靠。
“诚儿。”刘毅看向刘诚道:“子龙兄既然给你放假,但实践不可耽误,这段时间,你就跟在县令身边,好好学习,其他的事情,为父一概不管。”
“喏!”刘诚点点头,随后又转向县令躬身一礼道:“劳烦县令。”
“公子不必多礼。”县令连忙回礼,同时心里也对刘诚有了初步的认识,别的不说,但身上那浓浓的军人风气却是做不得假的,只是第一印象,给人的感觉稳重、靠谱。
“今日时辰已经不早,我还要在周围看看地形,选址,明日你二人开始募集雇工,告诉他们,给钱,同时带来的粮食、丝绸、布匹会有人出售,但拒绝以物易物,只收钱。”刘毅看向两人笑道:“至于剩下的事情,你二人自行解决,三日后开工,人手必须给我准备齐了。”
“喏!”刘诚肃容一礼。
县令古怪的看了刘诚一眼,父子之间,有必要这么认真么?当下也跟着默默一礼后,带着刘诚离开,去熟悉九原事物。
“回乡祭祖,夫君何必如此苛刻?”吕玲绮有些无奈的看了刘毅一眼,好不容易跟儿子团聚,这才没多久,又被夫君派出去当劳力,虽说是锻炼,也不用这么见缝插针吧?
“我儿日后不可能只当个将军,既然已经选择出仕,那有些事情越早接触越好。”刘毅摇了摇头,在教育儿女上面,他比较注重实践,自己儿子争气,刘毅自然会尽力去打磨,这点上,没商量。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