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26 第319章:招贤第一人
- 327 第320章:肃清京师,扫黑除恶
- 328 第321章:被遗忘的犯人
- 329 第322章:绝声卫上门求支持
- 330 第323章:安定京师治安的决心
- 331 第324章: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 332 第325章:杀性大发的朱元璋
- 333 第326章: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 334 第327章:刺杀太孙的后果
- 335 第328章:诛灭九族!
- 336 第329章: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 337 第330:左右都得死!
- 338 第331章:被怀疑到的朱允炆
- 339 第332章:委屈的朱允炆
- 340 第333章:血染京师
- 341 第334章:帝王心态
- 342 第335章:大明邸报
- 343 第336章:杀他百万又如何!(求月票)
- 344 第337章:京师拆迁,百年大计(求月票)
- 345 第338章:待到来年春开时(月底求月票)
- 346 第339章:严查京师牙行
- 347 第340章:要钱还是要脑袋(求月票)
- 348 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
- 349 第342章:张三上门(求月票)
- 350 第343章:陆家的态度(求保底月票)
- 351 第344章:朱元璋的英明
- 352 第345章:愿为大明,征讨不臣
- 353 第346章:守土开疆,永镇辽东
- 354 第347章:煤炭
- 355 百万字感叹
- 356 第349章:正旦将至
- 357 第350章:安南初始
- 358 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
- 359 第352章:对燕王当如何安排
- 360 第353章:冠名,给陛下拜年
- 361 第354章:弃笔从戎
- 362 第355章:朱元璋的杀心
- 363 第356章:吕氏,吕氏!
- 364 第357章:征伐倭国的准备
- 365 第358章:错觉
- 366 第359章:学堂之争
- 367 第360章: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
- 368 第361章:一切为了家族
- 369 第362章:文化的碰撞
- 370 第363章:除夕夜
- 371 第364章:大明大典
- 372 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
- 373 第366章:皇家家宴
- 374 第367章:迷茫的朱棣
- 375 第368章:孝陵祭奠
- 376 第369章:来自文人的反抗
- 377 第370章:冒牌太孙
- 378 第371章:重启蓝玉
- 379 第372章:清洗开始
- 380 第373章:谣言案
- 381 第374章:谋逆大案
- 382 第375章:尽诛九族!(大章求保底月票)
- 383 第376章:军中思想的变化
- 384 第377章:巡查玄甲卫(七夕快乐)
- 385 第378章:连陛下都起身了
- 386 第379章:御赐,大明第一卫
- 387 第380章:让咱的老兄弟们,好生回忆
- 388 第381章:沙盘军演
- 389 第382章:莫要白白送了性命
- 390 第383章:目光西南
- 391 第384章:正阳大道
- 392 第385章:官道行走之权
- 393 第386章:大明国旗
- 394 第387章:朱元璋催婚
- 395 第388章:先谈招安
- 396 第389章:蓝玉的小心思
- 397 第390章:驿站民用
- 398 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谅
- 399 第392章:老爷子搞偷袭啊
- 400 第392章:大明春耕
- 401 第393章:被打脸的朱元璋
- 402 第394章:朱元璋的纠结
- 403 第395章:朱元璋对卫所制度的松动
- 404 第396章:我愿大明如大汉,宁以强亡,不为弱灭
- 405 第397章:大婚
- 406 第398章:国泰民安
- 407 第399章:大明正统,礼仪之邦!
- 408 第400章 :咱的好大孙,好大孙!
- 409 第401章:倭国地图
- 410 第402章:朱棣的手段
- 411 第403章:并不神秘的钦天监
- 412 第404章:中都皇城
- 413 第405章:难搞哦!
- 414 第406章:难以下手的晋商
- 415 第407章:朱元璋的小脾气
- 416 第408章:陈慕月终入宫
- 417 第409章:致仕之争
- 418 第410章:朱元璋的决定
- 419 第412章:新的百万亩牧场
- 420 第413章:名声大噪
- 421 第414章:大明九剑
- 422 第415章:发兵辽东
- 423 第416章:实业兴国
- 424 第417章:邸报的恐怖利润
- 425 第418章:狠辣的姚广孝
- 426 第419章:蓝玉的震惊
- 427 第420章:军事学院,开学典礼。
- 428 第421章:海上贸易的眺望
- 429 第422章 :朱元璋的转变
- 430 第423章:开海
- 431 第424章:朱棣在倭国
- 432 第425章:给咱大孙一个惊喜
- 433 第426章 :巡查之初
- 434 第427章:朱英的果决
- 435 第428章:朱元璋的改革
- 436 第429章:三分知县
- 437 第430章:朱棣的欢喜
- 438 第431章:苏州
- 439 第432章:股份售卖
- 440 第433章:朱元璋的担忧
- 441 第434章:手段
- 442 第435章:肉烂在锅里
- 443 第436章:等待神风的倭国
- 444 第437章:想买火器的倭国
- 445 第438章:镇海卫的应对
- 446 第439章:倭商
- 447 第440章:黑吃黑
- 448 第441章:完胜
- 449 第442章:朱英的歪路子手段
- 450 第443章:朱元璋的选择
- 451 第444章:让咱大孙去打仗
- 452 第445章:对朱高炽的看重
- 453 第446章:飓风之后的机会
- 454 第447章:群雄割据
- 455 第449章:倭国天皇密信
- 456 第450章:最擅长薅羊毛的朱元璋
- 457 第451章:鸡肋之詹徽
- 458 第452章:狄仁杰后世子孙
- 459 第453章:天下岂有六十年太孙
- 460 第454章:大明官员的幸福日子
- 461 第455章:西南边境的争夺
- 462 第456章:朱元璋对沐家的信任
- 463 第457章:京师繁华下的阴影
- 464 第458章:忧心的蓝玉
- 465 第459章:卫所调动
- 466 第460章:强大的沐王府
- 467 第461章:朱英的应对
- 468 第462章;京师血案
- 469 第463章:姐姐对弟弟的血脉压制
- 470 第464章: 为难的狄玉森
- 471 第465章:老朱家的集体游玩
- 472 第466章:焕然一新的京师
- 473 第467章:张士诚的张
- 474 第468章:被不断转手的刺杀
- 475 第469章:刺杀!!!
- 476 第470章:不留活口
- 477 第471章:可怜悲哀的朱允炆
- 478 第472章:夷三族
- 479 第473章:怀疑的对象
- 480 第474章:工人公会的成立
- 481 第475章:这是在刮咱的肉啊
- 482 第476章:大明不公平的对待
- 483 第477章:朱元璋的陷阱
- 484 第478章:朱英的长生牌位
- 485 第479章:着急的倭人
- 486 第480章:这可不是大明开的先例
- 487 第481章:是到了给天皇陛下尽忠的时候了
- 488 第482章:倭国使臣的欢呼
- 489 第483章: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
- 490 第484章:胆大包天的朱棣
- 491 第485章:被说服的晋王朱棡
- 492 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联合
- 493 第487章:朱棣回京
- 494 第488章:大孙从未让咱失望过
- 495 第489章:朱英对朱棣的支持
- 496 第490章:大白猪的到来
- 497 第491章:一步登天
- 498 第492章:爷孙间的和谐发展
- 499 第493章:军中震慑
- 500 第494章:大明的快速发展
- 501 第495章:爷孙俩朝堂上的配合
- 502 第496章:顺风顺水的朱元璋
- 503 第498章:制裁草原
- 504 第499章:朱英画下的大饼
- 505 第500章:忌惮的边关将领
- 506 第501章:明辽东长城
- 507 第502章:一触即发的大战
- 508 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
- 509 第504章:北元大军
- 510 第505章:大战起!
- 511 第506章:敕封凉王的可能
- 512 第507章:开始摆烂的朱元璋
- 513 第508章:草原山的冬天
- 514 第509章:远方的威胁
- 515 第510章:册封世子
- 516 第511章:朱元璋宝刀未老
- 517 第512章:未来的大明长公主
- 518 第513章:给咱多生几个娃
- 519 第514章:海商的福音
- 520 第515章:再谋草原
- 521 第516章:开发倭国
- 522 第517章:海贸
- 523 第518章:出海
- 524 第519章:为后世子孙留点东西
- 525 第520章:想提前退休的朱元璋
- 526 第521章:教化自神话体系入手
- 527 第522章:四处奔走的吕氏
- 528 第523章:给朱允炆要藩地
- 529 第524章:大明特别的文化输出
- 530 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笔
- 531 第526章:安南必须用汉字
- 532 第527章:推行
- 533 第528章:墙头草的安南太上皇
- 534 第529章:朱元璋的告诫
- 535 第530章:占城国让城
- 536 第531章:吕氏的筹谋
- 537 第532章:注意细节的朱英
- 538 第533章:等阶森严的好处
- 539 第534章:决策的艰难
- 540 第535章:对兵权的迷恋
- 541 第536章:天生圣人
- 542 第537章:咱这是老了吗
- 543 第538章:钓鱼如钓国
- 544 第539章:改名长安
- 545 第540章:定都长安(新年快乐)
- 546 第541章:大明的威胁
- 547 第542章:给帖木儿加点火
- 548 第543章:恐怖的威望
- 549 第544章:打破关税壁垒的办法
- 550 第545章:朱元璋垂帘听政
- 551 第546章:七日奏报
- 552 第547章:朱英的四项基本国策
- 553 第548章:自己养出来的恶虎
- 554 第549章:自断臂膀的朱英
- 555 第550章:大明人才的匮乏
- 556 第551章:大明商人在海外的地位
- 557 第552章:大明的强盛
- 558 第553章:大明的降维打击
- 559 第554章:接管占城王宫
- 560 第555章:大明失踪的水师将士
- 561 第556章:倭国变故
- 562 第557章:刺杀幕后的阴谋
- 563 说明一下
- 564 第559章:风浪越大,鱼越贵
- 565 第560章:搞风搞雨姚广孝
- 566 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
- 567 第562章:倭国露天银矿
- 568 第563章:逐渐开始乱起来的倭国
- 569 舤狀第564章:矿藏优先权儮蕴躪磤
- 570 椊普鹮糈第565章:北元的反击昣薧
- 571 巎湳詅第566章:成了困兽的朱棣刄斨尜
- 572 齓瞚龑邕懅琎第567章:活捉朱棣!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329章: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第329章: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在顾双贵的心中,自己不过只是提了一嘴,即便是有人告密,有能如何。
自己不承认,难不成还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而且顾家想来遵规守纪,自从迁徙到京师来后,连半点图谋都无,即便是这次,也是以参加商会议论缘由,跟刺杀,可没半点关系。
然而,他忽视了一个事情,那就是所想要刺杀的人,是太孙殿下。
是当今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唯一的嫡长孙,十年死去,失而复得,且长子都已经逝去的嫡长孙。
别说现在长孙优秀,哪怕再是昏庸,哪怕是要那天上的星星月亮,他都要昭告天下,寻能人异士,想尽办法,穷尽所有,都要给大孙弄过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听到有人也好刺杀自己最最最爱的大孙。
会是怎样的心情?
蒋瓛领命而去,而朱元璋已经没有再去找大孙的心思,反而转向去了华盖殿。
吩咐道:“传旨十二亲卫指挥使,立即带人封锁皇城内外,不可放一人过关,但凡有任何人胆敢擅闯者,格杀勿论1
“传旨兵部尚书,抽调城郊十万大军进城,京师禁严,街道巡逻,但凡有任何可疑人物,立即抓捕。”
“传旨天界寺,任何外臣须立即回寺内等候审查,但有不从者,格杀勿论1
还未抵达华盖殿,朱元璋就已经下了三道谕旨。
器重最后一道,就是针对所有的外交使臣。
在朱元璋看来,这次的刺杀事情,必然很外交使臣有很大的关系,在册封大典上的阅兵,把大孙的优秀体现德淋漓尽致。
所谓树大招风,其实在此之前,朱元璋心中就有所担忧,在此后也跟大孙讲述过多次,不可出京师,即便出皇宫,身边也须得有人守护。
随着三道谕旨的下达,整个京师风起云涌。
城门关闭,大军入城,整个京师变成了一座牢笼,用以困住所有心中怀有别样的心思之人。
现在正是下午,将近晚膳的时候,诸多大臣,陆续也开始下班。
而承天门口,数百锦衣卫等候,但凡下班过来的大臣,全部都禁止,等候调查。
“好一个锦衣卫,谁给你们的胆子,竟是连承天门都敢封锁,这是想要干嘛,难不成吾等回家就膳,也须通过尔等同意不可,老夫必定要在陛下面前,参尔等一本1
“同参,欺人太甚,平日里也就罢了,现如今在皇宫还敢这般作态,简直无礼至极1
“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你们简直是疯了,吾大明建国以来,何曾出现过封锁承天门1
朝堂上的文臣,从来都不是什么好惹的对象,没个尖牙利嘴,于朝堂上也很难有所作为。
见锦衣卫封锁承天门,一些脾气大的顿时开喷,后来者更是响应从从。
领头的千户,见此只是一脸冷笑,任由其漫骂不止。
足足过了半炷香,感觉差不多了,这才轻蔑的说道:“遵陛下谕旨,京师有人密谋行刺太孙殿下,坏我大明之根基,如今证据确凿,查探之下牵扯特广。”
“敢于行刺太孙殿下,此人胆量非凡,身后必定有同党谋划,能够知晓往来之消息,与朝堂诸臣息息相关,定有奸细暗藏其中。”
“本官今日奉旨调查,后有三司联合审查,诸位大人,可莫要为难本官呀1
这话一出,所有大臣雅雀无声,之前脾性大,说话最冲的几人,连忙低着头,就想往人堆里钻。
千户看到,再次轻笑着说道:“有劳诸位大人,跟本官先行去一趟锦衣卫衙门,大人们不要担心,从这里到锦衣卫衙门,也就几步路,转个弯便就到了。”
朱元璋的性格,最是猜忌多疑,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神震怒,直接就要下谕旨杀人。
而后到了华盖殿里仔细一想。
敢于行刺大孙,说明绝对不仅仅只有个别人员,必定是一个非常大的团伙。
刚到华盖殿没多久,蒋瓛就带着卷宗过来。
“陛下,此乃羁押之人户籍卷宗。”
朱元璋一把拿过,仔细翻看起来。
这上面记载着的,便是顾双贵的宗族谱系,还有一些买卖生意,平时联络的好友。
“果然是江南乱民,咱已经给了他们机会,没有砍他们的脑袋,将其从江南调来,分润田产,于京师之中重新生活。”
“没成想竟是一群养不大的白眼狼,现在竟然干出密谋行刺咱大孙的法子,简直罪大恶极1
“咱大孙军中威望颇高,能够有这个胆子的,绝不仅仅是其一人,一家,一宗族。”
“在其身后,必定有联络之官员,同党之谋划,动手之真凶。”
“查,继续查,严查!必定要给咱把这幕后之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要彻彻底底的揪出来,若是逃走一个,唯你锦衣卫是问1
朱元璋看到卷宗,只是微微思索,心下就有了大量的猜疑。
古往今来,行刺皇帝储君者,向来都是一番潜藏至深的势力。
这其中可能有前朝余孽,已经妄图有更大利益着,更有想颠覆大明者。
各种怀着坏心思的,组成一团。
朱元璋很清楚自己在大明的威慑,也非常清楚大孙现在的声望。
能够如此这般逆天而行,其必然已经做好了身死的准备。
想到这里,朱元璋突然叫住了准备离开的蒋瓛。
沉默了一阵,这才说道:“传咱的谕旨,诸藩王禁足府中,没有咱的谕旨,不可擅自离开。”
“老四燕王那边,你安排一些能干事的,暗中潜伏,打探消息,尽可能的不要使其察觉,若有任何风吹草动,随时与咱汇报。”
蒋瓛听着这话,心中一颤。
他没想到这件事转眼间就牵扯如此之广。
最初审讯的时候,蒋瓛很清楚,应该便是一些商会,帮派暗中言论。
而后到了陛下这里,马上扩增至外交使臣,紧接着就是朝堂官员,如今更是关乎到藩王身上。
这个时候的蒋瓛,突然有些心虚。
因为宋忠给他汇报的时候讲得很清楚,是某个线人,听到这顾双贵有行刺太孙的言语。
但就证据而言,那是半点没有。
甚至说得夸张一点,连人证都不知道找谁。
锦衣卫也不是想怎么办案就怎么办案。
像是这般事情,必定是要经过三司会审,前后的来龙去脉,必须得脉络清楚,牵扯到的人员,也必须是有理有据,容不得半点虚假。
可现在似乎在锦衣卫的手里,好像什么人证,物证都没有。
顾双贵的家底在抓捕后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彻底查明,除了在京师经营几家店铺外,其他的也没什么。
蒋瓛想到这里,微微抬头,余光看向陛下。
只见陛下煞气环绕,看似沉静,却如即将爆发的海啸山崩。
真要把心中想法说出去,怕不仅仅只是自己,连锦衣卫还有没有明天都不知道。
像是现在的陛下,蒋瓛只在之前郭恒案的时候见过。
而那一次,锦衣卫的上任指挥使就无了。
这才有了现在的他。
“臣遵旨1
蒋瓛躬身说道,微微等候了一下,见陛下没再没有其他意思,这才缓缓退至殿外,而后转身离去。
现在这个时候,蒋瓛很清楚,一个字都不要多说。
祸从口出,若是运气不好惹怒了陛下,怕是顺手就被斩杀。
直到出了奉天门,蒋瓛提着的心才稍稍放下,而后连忙赶往锦衣卫衙门。
衙门这里已经有非常多的大臣被羁押过来,因为未曾涉罪的关系,都是由锦衣卫在做记载。
比如最近几天做了些什么事情,和谁一起,谁能证明。
包括吃了什么菜,在哪里吃的,若是和人有过接触,聊了些什么,说的是哪些话。
都得是一五一十的记载下来,但有缺漏,必须想起。
能够写清楚的,就能离开。
讲述不清楚的,便就讲述清楚再说。
锦衣卫在记载完后,还会错开对照,重新询问一遍,确认没有讲错的,才会签字走人。
若是在第二遍复苏,询问的时候对不上。
这个问题就大了。
蒋瓛来到锦衣卫衙门的时候,这里几乎全是官员。
包括院子里,都有十多张桌子摆放着,依次询问。
蒋瓛径直走入最里面,宋忠所在。
宋忠看见蒋瓛,一脸喜色,连忙迎了上来:“头儿,陛下那边怎么说,对于此次成功预先抓捕刺杀太孙的罪犯,是否有些许赞扬。”
在宋忠的心里,这次应该是立大功了。
别人都没开始有所动作,自己就把人给抓了过来,这叫将危险扼杀至摇篮中。
想来陛下多少会夸赞几句。
思索间,宋忠见蒋瓛的脸色不怎么好看,心里咯噔一下。
‘不会是蒋瓛将我的功劳,都被霸占了去吧。’
正想着,蒋瓛的呵斥声传来。
“瞧你干的好事,你今日须得给本宫老实交代清楚,行刺太孙这里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说完,蒋瓛左右瞧了瞧,见四下无人。
一步走到宋忠身边,冷眼看着小声质问道:“这行刺之人,是真是假,如今陛下龙颜大怒,朝堂内外人心惶惶,有当年三大案之倾向。”
“先前的一些过往,你宋忠都是知晓的,若是我这脑袋不保,你放心,我保证你会比我先行下去。”
“如今太孙已册封,你只需老老实实跟着太孙殿下,干好自己的本职,便能前程远大,富贵不愁。”
“若是耍些小聪明,想要得些功劳好处,怕是谦死得不够快1
现在蒋瓛已经在怀疑,这行刺太孙一事,究竟是不是宋忠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为的或是排除异己,或是建立功勋。
若真是这般,可就是捅了天大的娄子了。
宋忠听到这些话,没有丝毫迟疑立即说道:“头儿,此事可不是我编造出来,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先前我还在大堂里办公呢,太孙殿下正是交代任务过来,要彻查京师大户行上下勾结之事,早前凉国公治安司奉太孙殿下令旨,肃清京师,扫黑除恶。”
“结果下面人瞎办事,有些把群英商会的人都被抓了,这事头儿你是知道的,这几天我都在忙这事呢,牵扯的这些人,都不怎么在咱们锦衣卫的眼中。”
“平日里都没留意,这办起差事来,自然就麻烦许多,在这节骨眼上,我怎么可能干出这样的事情。”
宋忠在解释的时候,蒋瓛双眼眨都未眨的盯着宋忠的面部查看。
等宋忠说完后,也没发现异常。
心下稍稍安定些后,便就说道:“这件事已经不仅仅是那顾老头乱嚼舌根子的事了。”
“刚才陛下已经下旨,让我等锦衣卫,派上一批好手,监视燕王殿下。其他藩王现在应该也已经接到了宦官的通知,府中禁足。”
“朝堂大臣,外交使臣,你都是知道情况的,波及之广,牵扯之大,已经不是你我说了算。”
说到这里,蒋瓛的眼中闪过一丝冷色。
宋忠心下一惊,很好的明白了其中意味。
随后,蒋瓛直接转身离开,他还要去负责藩王事宜,随时为陛下汇报情况。
蒋瓛后,宋忠在原地静待了会,而后阴沉着脸,直奔诏狱而去。
诏狱中,顾双贵很是安静,披头散发的模样极为狼狈,没有昔日的傲气。
眼神中,是止不住的后悔。
他没想到,就不过是一番气话,让整个顾家,都极有可能付之一炬。
其实顾双贵虽然特别狠朱元璋,可作为读书人,他也是喜欢嘴瓢,真正的动作半点没有。
‘我死了没关系,这事定然是要一力承担,想来也牵扯不到别人,但愿这些狗娘养的锦衣卫,能够稍微留下点活路,不把事情给做绝了。’
‘想来他们也无证据,我自当抵死不认即可。’
想到这里,顾双贵的心中放松了许多。
反正自己半截身子都入了土,左右不过这几年的事情,如今也算是骂了个痛快。
这时,宋忠出现在牢房前,顾双贵顿时就认出,这就是带人抓捕自己的那锦衣卫。
------题外话------
在写大纲这两天,每次爆更两天脑子就空白了,这次大纲多写点,能持续得久一点。
推荐一本朋友的书,也是写的明朝,夜观天象,感觉跟刘日新,钦天监差不多。
自己不承认,难不成还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而且顾家想来遵规守纪,自从迁徙到京师来后,连半点图谋都无,即便是这次,也是以参加商会议论缘由,跟刺杀,可没半点关系。
然而,他忽视了一个事情,那就是所想要刺杀的人,是太孙殿下。
是当今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唯一的嫡长孙,十年死去,失而复得,且长子都已经逝去的嫡长孙。
别说现在长孙优秀,哪怕再是昏庸,哪怕是要那天上的星星月亮,他都要昭告天下,寻能人异士,想尽办法,穷尽所有,都要给大孙弄过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听到有人也好刺杀自己最最最爱的大孙。
会是怎样的心情?
蒋瓛领命而去,而朱元璋已经没有再去找大孙的心思,反而转向去了华盖殿。
吩咐道:“传旨十二亲卫指挥使,立即带人封锁皇城内外,不可放一人过关,但凡有任何人胆敢擅闯者,格杀勿论1
“传旨兵部尚书,抽调城郊十万大军进城,京师禁严,街道巡逻,但凡有任何可疑人物,立即抓捕。”
“传旨天界寺,任何外臣须立即回寺内等候审查,但有不从者,格杀勿论1
还未抵达华盖殿,朱元璋就已经下了三道谕旨。
器重最后一道,就是针对所有的外交使臣。
在朱元璋看来,这次的刺杀事情,必然很外交使臣有很大的关系,在册封大典上的阅兵,把大孙的优秀体现德淋漓尽致。
所谓树大招风,其实在此之前,朱元璋心中就有所担忧,在此后也跟大孙讲述过多次,不可出京师,即便出皇宫,身边也须得有人守护。
随着三道谕旨的下达,整个京师风起云涌。
城门关闭,大军入城,整个京师变成了一座牢笼,用以困住所有心中怀有别样的心思之人。
现在正是下午,将近晚膳的时候,诸多大臣,陆续也开始下班。
而承天门口,数百锦衣卫等候,但凡下班过来的大臣,全部都禁止,等候调查。
“好一个锦衣卫,谁给你们的胆子,竟是连承天门都敢封锁,这是想要干嘛,难不成吾等回家就膳,也须通过尔等同意不可,老夫必定要在陛下面前,参尔等一本1
“同参,欺人太甚,平日里也就罢了,现如今在皇宫还敢这般作态,简直无礼至极1
“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你们简直是疯了,吾大明建国以来,何曾出现过封锁承天门1
朝堂上的文臣,从来都不是什么好惹的对象,没个尖牙利嘴,于朝堂上也很难有所作为。
见锦衣卫封锁承天门,一些脾气大的顿时开喷,后来者更是响应从从。
领头的千户,见此只是一脸冷笑,任由其漫骂不止。
足足过了半炷香,感觉差不多了,这才轻蔑的说道:“遵陛下谕旨,京师有人密谋行刺太孙殿下,坏我大明之根基,如今证据确凿,查探之下牵扯特广。”
“敢于行刺太孙殿下,此人胆量非凡,身后必定有同党谋划,能够知晓往来之消息,与朝堂诸臣息息相关,定有奸细暗藏其中。”
“本官今日奉旨调查,后有三司联合审查,诸位大人,可莫要为难本官呀1
这话一出,所有大臣雅雀无声,之前脾性大,说话最冲的几人,连忙低着头,就想往人堆里钻。
千户看到,再次轻笑着说道:“有劳诸位大人,跟本官先行去一趟锦衣卫衙门,大人们不要担心,从这里到锦衣卫衙门,也就几步路,转个弯便就到了。”
朱元璋的性格,最是猜忌多疑,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神震怒,直接就要下谕旨杀人。
而后到了华盖殿里仔细一想。
敢于行刺大孙,说明绝对不仅仅只有个别人员,必定是一个非常大的团伙。
刚到华盖殿没多久,蒋瓛就带着卷宗过来。
“陛下,此乃羁押之人户籍卷宗。”
朱元璋一把拿过,仔细翻看起来。
这上面记载着的,便是顾双贵的宗族谱系,还有一些买卖生意,平时联络的好友。
“果然是江南乱民,咱已经给了他们机会,没有砍他们的脑袋,将其从江南调来,分润田产,于京师之中重新生活。”
“没成想竟是一群养不大的白眼狼,现在竟然干出密谋行刺咱大孙的法子,简直罪大恶极1
“咱大孙军中威望颇高,能够有这个胆子的,绝不仅仅是其一人,一家,一宗族。”
“在其身后,必定有联络之官员,同党之谋划,动手之真凶。”
“查,继续查,严查!必定要给咱把这幕后之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要彻彻底底的揪出来,若是逃走一个,唯你锦衣卫是问1
朱元璋看到卷宗,只是微微思索,心下就有了大量的猜疑。
古往今来,行刺皇帝储君者,向来都是一番潜藏至深的势力。
这其中可能有前朝余孽,已经妄图有更大利益着,更有想颠覆大明者。
各种怀着坏心思的,组成一团。
朱元璋很清楚自己在大明的威慑,也非常清楚大孙现在的声望。
能够如此这般逆天而行,其必然已经做好了身死的准备。
想到这里,朱元璋突然叫住了准备离开的蒋瓛。
沉默了一阵,这才说道:“传咱的谕旨,诸藩王禁足府中,没有咱的谕旨,不可擅自离开。”
“老四燕王那边,你安排一些能干事的,暗中潜伏,打探消息,尽可能的不要使其察觉,若有任何风吹草动,随时与咱汇报。”
蒋瓛听着这话,心中一颤。
他没想到这件事转眼间就牵扯如此之广。
最初审讯的时候,蒋瓛很清楚,应该便是一些商会,帮派暗中言论。
而后到了陛下这里,马上扩增至外交使臣,紧接着就是朝堂官员,如今更是关乎到藩王身上。
这个时候的蒋瓛,突然有些心虚。
因为宋忠给他汇报的时候讲得很清楚,是某个线人,听到这顾双贵有行刺太孙的言语。
但就证据而言,那是半点没有。
甚至说得夸张一点,连人证都不知道找谁。
锦衣卫也不是想怎么办案就怎么办案。
像是这般事情,必定是要经过三司会审,前后的来龙去脉,必须得脉络清楚,牵扯到的人员,也必须是有理有据,容不得半点虚假。
可现在似乎在锦衣卫的手里,好像什么人证,物证都没有。
顾双贵的家底在抓捕后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彻底查明,除了在京师经营几家店铺外,其他的也没什么。
蒋瓛想到这里,微微抬头,余光看向陛下。
只见陛下煞气环绕,看似沉静,却如即将爆发的海啸山崩。
真要把心中想法说出去,怕不仅仅只是自己,连锦衣卫还有没有明天都不知道。
像是现在的陛下,蒋瓛只在之前郭恒案的时候见过。
而那一次,锦衣卫的上任指挥使就无了。
这才有了现在的他。
“臣遵旨1
蒋瓛躬身说道,微微等候了一下,见陛下没再没有其他意思,这才缓缓退至殿外,而后转身离去。
现在这个时候,蒋瓛很清楚,一个字都不要多说。
祸从口出,若是运气不好惹怒了陛下,怕是顺手就被斩杀。
直到出了奉天门,蒋瓛提着的心才稍稍放下,而后连忙赶往锦衣卫衙门。
衙门这里已经有非常多的大臣被羁押过来,因为未曾涉罪的关系,都是由锦衣卫在做记载。
比如最近几天做了些什么事情,和谁一起,谁能证明。
包括吃了什么菜,在哪里吃的,若是和人有过接触,聊了些什么,说的是哪些话。
都得是一五一十的记载下来,但有缺漏,必须想起。
能够写清楚的,就能离开。
讲述不清楚的,便就讲述清楚再说。
锦衣卫在记载完后,还会错开对照,重新询问一遍,确认没有讲错的,才会签字走人。
若是在第二遍复苏,询问的时候对不上。
这个问题就大了。
蒋瓛来到锦衣卫衙门的时候,这里几乎全是官员。
包括院子里,都有十多张桌子摆放着,依次询问。
蒋瓛径直走入最里面,宋忠所在。
宋忠看见蒋瓛,一脸喜色,连忙迎了上来:“头儿,陛下那边怎么说,对于此次成功预先抓捕刺杀太孙的罪犯,是否有些许赞扬。”
在宋忠的心里,这次应该是立大功了。
别人都没开始有所动作,自己就把人给抓了过来,这叫将危险扼杀至摇篮中。
想来陛下多少会夸赞几句。
思索间,宋忠见蒋瓛的脸色不怎么好看,心里咯噔一下。
‘不会是蒋瓛将我的功劳,都被霸占了去吧。’
正想着,蒋瓛的呵斥声传来。
“瞧你干的好事,你今日须得给本宫老实交代清楚,行刺太孙这里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说完,蒋瓛左右瞧了瞧,见四下无人。
一步走到宋忠身边,冷眼看着小声质问道:“这行刺之人,是真是假,如今陛下龙颜大怒,朝堂内外人心惶惶,有当年三大案之倾向。”
“先前的一些过往,你宋忠都是知晓的,若是我这脑袋不保,你放心,我保证你会比我先行下去。”
“如今太孙已册封,你只需老老实实跟着太孙殿下,干好自己的本职,便能前程远大,富贵不愁。”
“若是耍些小聪明,想要得些功劳好处,怕是谦死得不够快1
现在蒋瓛已经在怀疑,这行刺太孙一事,究竟是不是宋忠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为的或是排除异己,或是建立功勋。
若真是这般,可就是捅了天大的娄子了。
宋忠听到这些话,没有丝毫迟疑立即说道:“头儿,此事可不是我编造出来,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先前我还在大堂里办公呢,太孙殿下正是交代任务过来,要彻查京师大户行上下勾结之事,早前凉国公治安司奉太孙殿下令旨,肃清京师,扫黑除恶。”
“结果下面人瞎办事,有些把群英商会的人都被抓了,这事头儿你是知道的,这几天我都在忙这事呢,牵扯的这些人,都不怎么在咱们锦衣卫的眼中。”
“平日里都没留意,这办起差事来,自然就麻烦许多,在这节骨眼上,我怎么可能干出这样的事情。”
宋忠在解释的时候,蒋瓛双眼眨都未眨的盯着宋忠的面部查看。
等宋忠说完后,也没发现异常。
心下稍稍安定些后,便就说道:“这件事已经不仅仅是那顾老头乱嚼舌根子的事了。”
“刚才陛下已经下旨,让我等锦衣卫,派上一批好手,监视燕王殿下。其他藩王现在应该也已经接到了宦官的通知,府中禁足。”
“朝堂大臣,外交使臣,你都是知道情况的,波及之广,牵扯之大,已经不是你我说了算。”
说到这里,蒋瓛的眼中闪过一丝冷色。
宋忠心下一惊,很好的明白了其中意味。
随后,蒋瓛直接转身离开,他还要去负责藩王事宜,随时为陛下汇报情况。
蒋瓛后,宋忠在原地静待了会,而后阴沉着脸,直奔诏狱而去。
诏狱中,顾双贵很是安静,披头散发的模样极为狼狈,没有昔日的傲气。
眼神中,是止不住的后悔。
他没想到,就不过是一番气话,让整个顾家,都极有可能付之一炬。
其实顾双贵虽然特别狠朱元璋,可作为读书人,他也是喜欢嘴瓢,真正的动作半点没有。
‘我死了没关系,这事定然是要一力承担,想来也牵扯不到别人,但愿这些狗娘养的锦衣卫,能够稍微留下点活路,不把事情给做绝了。’
‘想来他们也无证据,我自当抵死不认即可。’
想到这里,顾双贵的心中放松了许多。
反正自己半截身子都入了土,左右不过这几年的事情,如今也算是骂了个痛快。
这时,宋忠出现在牢房前,顾双贵顿时就认出,这就是带人抓捕自己的那锦衣卫。
------题外话------
在写大纲这两天,每次爆更两天脑子就空白了,这次大纲多写点,能持续得久一点。
推荐一本朋友的书,也是写的明朝,夜观天象,感觉跟刘日新,钦天监差不多。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