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75 第772章:礼崩乐坏了呀
- 776 第773章:巍巍长安
- 777 第774章:妄自尊大
- 778 第775章:稳住,不要浪!
- 779 第776章:太子带兵进京啦
- 780 第777章:天下局势的骤变
- 781 第778章:君臣和谐呀
- 782 第779章:孔丘出生啦
- 783 第780章:岂知有今日?
- 784 第781章:被提前的五国相王
- 785 第782章:带甲百万
- 786 第783章:从今以后各玩各的
- 787 第784章:汉国太子
- 788 第785章:好惨的一个人
- 789 第786章:诸侯汇聚
- 790 第787章:吴国可怜吗?
- 791 第788章:说是误会,信吗?
- 792 第789章:寡人命你们统统滚开
- 793 第790章:确认不是来搞笑的?
- 794 第791章:进位为王
- 795 第792章:远交近攻
- 796 第793章:维新之难
- 797 第794章:不混一,寡人死不瞑目
- 798 第795章:十年,需要十年!
- 799 第796章:匆匆三年
- 800 第797章:范使哭汉庭
- 801 第798章:给脸,特么不要脸!
- 802 第799章:公子被流放啦!
- 803 第800章:时不待我!
- 804 第801章:百家之医家问世
- 805 第802章:可为,可不为
- 806 第803章:经略巴蜀之始
- 807 第804章:函谷关前
- 808 第805章:结盟?那是不可能结盟的。
- 809 第806章:宇内混一,舍我其谁?
- 810 第807章:怎么才能坑到汉国?
- 811 第808章:范王匄,薨。
- 812 第809章:危若累卵
- 813 第810章:汉军威武
- 814 第811章:差距超乎想象
- 815 第812章:必有四晋归一雄心
- 816 第813章:各自的心怀鬼胎
- 817 第814章:这才是战国时代啊
- 818 第815章:汉国危矣!
- 819 第816章:不讲武德啊!
- 820 第817章: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 821 第818章:又一个退出历史舞台
- 822 第819章:都是无耻小人
- 823 第820章:大争之世,唯论强弱存亡
- 824 第821章:错综复杂的局面
- 825 第822章:大汉太子
- 826 第823章:急君父之所急
- 827 第824章:爷孙三代
- 828 第825章:痛失栋梁
- 829 第826章:一人死,多事生
- 830 第827章:三年后,东出!
- 831 第828章:汉王高义啊!
- 832 第829章:寡人真的太难了
- 833 第830章:该拿楚国怎么办?
- 834 第831章:匆匆数载
- 835 第832章:大汉的敌人们
- 836 第833章:因为他是吕政呀
- 837 第834章:公孙初领兵
- 838 第835章:大汉的好圣孙啊
- 839 第836章:父子谈心
- 840 第837章:君父太难当了!
- 841 第838章:举世瞩目
- 842 第839章:难兄难弟
- 843 第840章:殊死一搏!
- 844 第841章:汉王邀荀王会猎
- 845 第842章:不过日子了呀!
- 846 第843章:出征!出征!
- 847 第844章:风云变幻啊!
- 848 第845章:要当乌龟的中行吴
- 849 第846章:陈年往事
- 850 第847章:谁会赢呢?
- 851 第848章:王师东进中原日
- 852 第849章:大汉之强
- 853 第850章:不见血的交锋
- 854 第851章:用兵最高境界是什么?
- 855 第852章:汉王,你不讲武德!
- 856 第853章:四晋归一无可扭转
- 857 第854章:生如夏花,岂可无灿烂之日
- 858 第855章:尘埃落定
- 859 第856章:来到关键的历史时刻
- 860 第857章:果真是好儿子
- 861 第858章:布局将来
- 862 第859章:生前事,身后名
- 863 第860章:一些事在悄悄改变
- 864 第861章:爷、儿、孙
- 865 第862章:即将到来的尾声
- 866 第863章:传承有序(全书终)
- 867 后记①:未来可期
- 868 新书《我在春秋做贵族》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782章:带甲百万
第782章:带甲百万
楚国……或者说熊招,搞出这一波操作让吕武有点懵呀。
倒不是说熊招前几年去了王号,当下又把王冠捡起来戴头上,主要是不管诸侯愿不愿意,“东方世界”就是有两个“王”。
也就是不将吴国和越国过家家一般的称王算在内,诸侯不管是认可还是反对,事实上“周王”和“楚王”的名头已经打出去了。
周天子的“王号”是祖宗开创基业得来,各个分封国不承认周王室的“王号”也等于是在否认自身。
楚王的名号则是楚国用硬实力自己赢来,可惜的是办不到姬发的事业高度,也就是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能让天下诸侯承认周王室作为“共主”的地位。
以前,楚庄王熊侣做问鼎轻重的事情,要的是抢走周王室的“共主”地位。
现在,现任的楚国一国之君熊招,不再以取代周天子“共主”的唯一性为目标啦?
吕武心想:“看来楚国是真的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并且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明白抢周王室‘共主’的身份会使某个中原诸侯成为霸主,带着其余列国抗衡楚国。”
再怎么说,周王室的招牌依然高挂,名头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挺好用的。
晋国并不是第一个举起天子旗号,喊出“尊王攘夷”实际搞争霸事业的事情,好些个诸侯国都这么干过,成功的国家就有齐国、郑国、卫国,晋国其实是后来者。
所以,现任的楚君熊招见自己的先辈搞了那么多年没有成功,想着换套路啦。
只要能把不服的国家打到服,能不能成为唯一性的“共主”,还不是自己说了算,何必一开始就招惹中原诸侯强烈的反抗意识呢?
吕武这一刻很警醒,不是因为其它,主要是范国和荀国竟然没有派人来通气。
范国之前才跟楚国大战了一场,转头答应了楚国去“相王”的邀请。
中行吴口口声声说要侍奉吕武,轮到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玩了一手“既定事实”啦?
殿内的人不少,听完公子午所言,起心理剧烈波动的人绝对不少,问题是不见有人站出来讲什么,什么哗然声也没有发出,一个个注视着吕武等待裁决。
“如果周天子肯依仗我,我倒不是不能扛起‘王旗’也玩一玩‘尊王攘夷’那一套。”吕武心想。
关键是连续好几任周天子不是选卫国就是选齐国!
吕武没有当即表态,看向了梁兴。
在汉国负责邦交的是大行令,梁兴也就站出来请公子午先去驿馆休息。
等外人离开,崔杼出班说道:“君上,楚王此举乃是祸乱我家。”
这个“我家”指的是周王室的分封体系。
吕武着实记不得历史上是谁提出“相王”,也不知道到底有哪些诸侯参与,只依稀记得秦国当时不请自到。
分封体系崩溃对汉国有影响吗?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只是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这里就要说汉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但取代了秦国,还将魏国和赵国给搞没了,汉国地理位处边角,并且邻国也就周王室、楚国、晋国和荀国。
最为重要的是汉国地处西疆和北疆,并且汉国的军事实力无比强大,要不然齐国也是位处一隅,怎么没办法将小日子过得舒坦?
说到底,齐国的地理位置也在边角,问题是齐国自身的实力不足以抗击外敌。
崔杼讲了不少,总体上就是思想固定且僵化,有点不能接受“天下”一时间多出了那么多的“王”。
“一旦事成,中原诸侯便是一盘散沙,必成楚国一家独大局面,再为楚国各个击……”崔杼说到一半自己停了下来。
是呢,以前虽然也存在互相竞争,名义上不是还有一个“共主”吗?
要是每个人都是“王”,代表脱离了周王室的体系,不再有“香火情”作为基础,一块玩耍的防备心绝对会更强烈,甚至是变得更为赤裸裸。
只是吧,崔杼说各个击破,是不看好汉国的实力,认为汉国终有一天也会是楚国的菜吗?
崔杼没将话讲完,该听出来的则是一个没差,不少人用诧异的表情看过去,少部分则是露出了一脸怒容。
“大汉之强,不弱于楚,乃至更盛。”解朔讲这话的声音很大。
国尉担负全国年龄合适和身体状况达标者的训练任务,怎么可能不知道国家能拉出多少兵力?
解朔又大声说道:“如君上允准,大汉尽可带甲百万,何惧于楚?”
这一下崔杼有点懵逼。
连带大多数文职体系的官员傻了眼。
多少来着?
百万???
我了个尼玛,汉国竟然能拉起一支百万人数的军队!?
真的假的???
是真的,只是真的拉出一支百万大军,汉国很大概率是离崩溃不远了。
那可是一百万人去参与拼杀,代表着优质劳动力全去当兵,后方只剩下老弱妇孺在生产。
历史上的秦国一再暴兵,动辄就是拉出五六十万、七八十万的大军,为什么没有崩溃?
那是因为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花了一百五十年以上的时间来打基础和进行积累,平时的国帑和国库储存,花了又能及时得到补充,再来是耕战制度已经得到巩固,自然是撑得住。
汉国才建国几年?吕武目前只搞了“战”的制度,“耕”的制度还没有搞,哪能承受拉起百万大军的代价。
不过,带甲百万听着挺带劲。
回过神来的众臣都是一副打了鸡血的模样,能知道起什么效果了。
崔杼呐呐地呢喃道:“此便是新政成果?”
不再是贵族拉出兵力,转为年龄合适的国人都在可征召范围,兵源肯定是会猛增。
在汉国目前的阶段,带甲百万其实很虚,人数能凑得出来,兵源素质方面的质量则是会很堪忧。
汉国绝对的精锐当然是拱卫“长安”的那一万五千常备军,再来就是持续使用的三五万边戎骑兵部队,然后才是作为阴氏时就有的四五万“徒”和“羡”了。
崔杼一改之前的态度,必须为刚才的错误进行补救,对吕武行大礼,洪亮声说道:“如此,可相王!”
谁都不用虚?
局势当然是越乱越好!
汉国要是能在某一天成为天下之主,凭什么当小弟?
众臣紧随其后,一起行礼,再异口同声:“相王!”
倒不是说熊招前几年去了王号,当下又把王冠捡起来戴头上,主要是不管诸侯愿不愿意,“东方世界”就是有两个“王”。
也就是不将吴国和越国过家家一般的称王算在内,诸侯不管是认可还是反对,事实上“周王”和“楚王”的名头已经打出去了。
周天子的“王号”是祖宗开创基业得来,各个分封国不承认周王室的“王号”也等于是在否认自身。
楚王的名号则是楚国用硬实力自己赢来,可惜的是办不到姬发的事业高度,也就是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能让天下诸侯承认周王室作为“共主”的地位。
以前,楚庄王熊侣做问鼎轻重的事情,要的是抢走周王室的“共主”地位。
现在,现任的楚国一国之君熊招,不再以取代周天子“共主”的唯一性为目标啦?
吕武心想:“看来楚国是真的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并且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明白抢周王室‘共主’的身份会使某个中原诸侯成为霸主,带着其余列国抗衡楚国。”
再怎么说,周王室的招牌依然高挂,名头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挺好用的。
晋国并不是第一个举起天子旗号,喊出“尊王攘夷”实际搞争霸事业的事情,好些个诸侯国都这么干过,成功的国家就有齐国、郑国、卫国,晋国其实是后来者。
所以,现任的楚君熊招见自己的先辈搞了那么多年没有成功,想着换套路啦。
只要能把不服的国家打到服,能不能成为唯一性的“共主”,还不是自己说了算,何必一开始就招惹中原诸侯强烈的反抗意识呢?
吕武这一刻很警醒,不是因为其它,主要是范国和荀国竟然没有派人来通气。
范国之前才跟楚国大战了一场,转头答应了楚国去“相王”的邀请。
中行吴口口声声说要侍奉吕武,轮到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玩了一手“既定事实”啦?
殿内的人不少,听完公子午所言,起心理剧烈波动的人绝对不少,问题是不见有人站出来讲什么,什么哗然声也没有发出,一个个注视着吕武等待裁决。
“如果周天子肯依仗我,我倒不是不能扛起‘王旗’也玩一玩‘尊王攘夷’那一套。”吕武心想。
关键是连续好几任周天子不是选卫国就是选齐国!
吕武没有当即表态,看向了梁兴。
在汉国负责邦交的是大行令,梁兴也就站出来请公子午先去驿馆休息。
等外人离开,崔杼出班说道:“君上,楚王此举乃是祸乱我家。”
这个“我家”指的是周王室的分封体系。
吕武着实记不得历史上是谁提出“相王”,也不知道到底有哪些诸侯参与,只依稀记得秦国当时不请自到。
分封体系崩溃对汉国有影响吗?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只是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这里就要说汉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但取代了秦国,还将魏国和赵国给搞没了,汉国地理位处边角,并且邻国也就周王室、楚国、晋国和荀国。
最为重要的是汉国地处西疆和北疆,并且汉国的军事实力无比强大,要不然齐国也是位处一隅,怎么没办法将小日子过得舒坦?
说到底,齐国的地理位置也在边角,问题是齐国自身的实力不足以抗击外敌。
崔杼讲了不少,总体上就是思想固定且僵化,有点不能接受“天下”一时间多出了那么多的“王”。
“一旦事成,中原诸侯便是一盘散沙,必成楚国一家独大局面,再为楚国各个击……”崔杼说到一半自己停了下来。
是呢,以前虽然也存在互相竞争,名义上不是还有一个“共主”吗?
要是每个人都是“王”,代表脱离了周王室的体系,不再有“香火情”作为基础,一块玩耍的防备心绝对会更强烈,甚至是变得更为赤裸裸。
只是吧,崔杼说各个击破,是不看好汉国的实力,认为汉国终有一天也会是楚国的菜吗?
崔杼没将话讲完,该听出来的则是一个没差,不少人用诧异的表情看过去,少部分则是露出了一脸怒容。
“大汉之强,不弱于楚,乃至更盛。”解朔讲这话的声音很大。
国尉担负全国年龄合适和身体状况达标者的训练任务,怎么可能不知道国家能拉出多少兵力?
解朔又大声说道:“如君上允准,大汉尽可带甲百万,何惧于楚?”
这一下崔杼有点懵逼。
连带大多数文职体系的官员傻了眼。
多少来着?
百万???
我了个尼玛,汉国竟然能拉起一支百万人数的军队!?
真的假的???
是真的,只是真的拉出一支百万大军,汉国很大概率是离崩溃不远了。
那可是一百万人去参与拼杀,代表着优质劳动力全去当兵,后方只剩下老弱妇孺在生产。
历史上的秦国一再暴兵,动辄就是拉出五六十万、七八十万的大军,为什么没有崩溃?
那是因为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花了一百五十年以上的时间来打基础和进行积累,平时的国帑和国库储存,花了又能及时得到补充,再来是耕战制度已经得到巩固,自然是撑得住。
汉国才建国几年?吕武目前只搞了“战”的制度,“耕”的制度还没有搞,哪能承受拉起百万大军的代价。
不过,带甲百万听着挺带劲。
回过神来的众臣都是一副打了鸡血的模样,能知道起什么效果了。
崔杼呐呐地呢喃道:“此便是新政成果?”
不再是贵族拉出兵力,转为年龄合适的国人都在可征召范围,兵源肯定是会猛增。
在汉国目前的阶段,带甲百万其实很虚,人数能凑得出来,兵源素质方面的质量则是会很堪忧。
汉国绝对的精锐当然是拱卫“长安”的那一万五千常备军,再来就是持续使用的三五万边戎骑兵部队,然后才是作为阴氏时就有的四五万“徒”和“羡”了。
崔杼一改之前的态度,必须为刚才的错误进行补救,对吕武行大礼,洪亮声说道:“如此,可相王!”
谁都不用虚?
局势当然是越乱越好!
汉国要是能在某一天成为天下之主,凭什么当小弟?
众臣紧随其后,一起行礼,再异口同声:“相王!”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