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85 第782章:带甲百万
- 786 第783章:从今以后各玩各的
- 787 第784章:汉国太子
- 788 第785章:好惨的一个人
- 789 第786章:诸侯汇聚
- 790 第787章:吴国可怜吗?
- 791 第788章:说是误会,信吗?
- 792 第789章:寡人命你们统统滚开
- 793 第790章:确认不是来搞笑的?
- 794 第791章:进位为王
- 795 第792章:远交近攻
- 796 第793章:维新之难
- 797 第794章:不混一,寡人死不瞑目
- 798 第795章:十年,需要十年!
- 799 第796章:匆匆三年
- 800 第797章:范使哭汉庭
- 801 第798章:给脸,特么不要脸!
- 802 第799章:公子被流放啦!
- 803 第800章:时不待我!
- 804 第801章:百家之医家问世
- 805 第802章:可为,可不为
- 806 第803章:经略巴蜀之始
- 807 第804章:函谷关前
- 808 第805章:结盟?那是不可能结盟的。
- 809 第806章:宇内混一,舍我其谁?
- 810 第807章:怎么才能坑到汉国?
- 811 第808章:范王匄,薨。
- 812 第809章:危若累卵
- 813 第810章:汉军威武
- 814 第811章:差距超乎想象
- 815 第812章:必有四晋归一雄心
- 816 第813章:各自的心怀鬼胎
- 817 第814章:这才是战国时代啊
- 818 第815章:汉国危矣!
- 819 第816章:不讲武德啊!
- 820 第817章: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 821 第818章:又一个退出历史舞台
- 822 第819章:都是无耻小人
- 823 第820章:大争之世,唯论强弱存亡
- 824 第821章:错综复杂的局面
- 825 第822章:大汉太子
- 826 第823章:急君父之所急
- 827 第824章:爷孙三代
- 828 第825章:痛失栋梁
- 829 第826章:一人死,多事生
- 830 第827章:三年后,东出!
- 831 第828章:汉王高义啊!
- 832 第829章:寡人真的太难了
- 833 第830章:该拿楚国怎么办?
- 834 第831章:匆匆数载
- 835 第832章:大汉的敌人们
- 836 第833章:因为他是吕政呀
- 837 第834章:公孙初领兵
- 838 第835章:大汉的好圣孙啊
- 839 第836章:父子谈心
- 840 第837章:君父太难当了!
- 841 第838章:举世瞩目
- 842 第839章:难兄难弟
- 843 第840章:殊死一搏!
- 844 第841章:汉王邀荀王会猎
- 845 第842章:不过日子了呀!
- 846 第843章:出征!出征!
- 847 第844章:风云变幻啊!
- 848 第845章:要当乌龟的中行吴
- 849 第846章:陈年往事
- 850 第847章:谁会赢呢?
- 851 第848章:王师东进中原日
- 852 第849章:大汉之强
- 853 第850章:不见血的交锋
- 854 第851章:用兵最高境界是什么?
- 855 第852章:汉王,你不讲武德!
- 856 第853章:四晋归一无可扭转
- 857 第854章:生如夏花,岂可无灿烂之日
- 858 第855章:尘埃落定
- 859 第856章:来到关键的历史时刻
- 860 第857章:果真是好儿子
- 861 第858章:布局将来
- 862 第859章:生前事,身后名
- 863 第860章:一些事在悄悄改变
- 864 第861章:爷、儿、孙
- 865 第862章:即将到来的尾声
- 866 第863章:传承有序(全书终)
- 867 后记①:未来可期
- 868 新书《我在春秋做贵族》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792章:远交近攻
第792章:远交近攻
现阶段“东方世界”强大的国家几乎都在这里了。
之所以有个“几乎”,那是除了汉国、楚国、范国、荀国和齐国这五强之外,还有宋国、鲁国、莒国这种有点实力的国家。
当然,还有一个已经被中原诸侯遗忘数十年的燕国。
不知道燕国现在的小日子怎么样?他们是被诸胡轮着揍,还是逮着诸胡一个个在揍。
说实力,是以人口和生产力来定论,要不然以控制的势力范围来定论,要将钟离国、钟吾国、淮夷国、古蜀国、巴国以及百濮部落联盟,各种“越”部落联盟,好多势力的地盘并不算小。
一些势力,他们的生存空间其实挺大,只是无法将控制的疆域利用起来。
拿越国来说,越国从势力范围上跟宋国差不多,然而越国的人口和生产力都比不过宋国,再来就是持有的耕田数量不多。
在“东方世界”这一边,有多少实力就有多强会随着“兵者,诡道也”这一句话被喊出来而变样。
拿历史上吴国差点把楚国给灭了来说事,谁能想到楚国会打不过吴国,甚至楚国一度被吴国灭了呢?
然后吧,阔起来的吴国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堂堂新晋霸主竟然被越国吞并了。
吕武有在听熊招说些什么。
仅到当前为止,熊招讲的都是一些废话,什么和平共处,互通有无之类的。
和平什么的?那是不可能和平的。有的只会是短暂的休战期。
所以,熊招就是在向士匄表态:要不楚国和范国暂时休战,哪天再操家伙打生打死?
至于互通有无,即便各国进入交战状态,什么时候妨碍互相走商啦?用不着特地拿出来讲的嘛。
熊招的表态没有得到士匄的回应,也就等于士匄做出了回应。
并不是默认范国要暂时跟楚国休战,相反沉默是士匄要继续跟楚国进行战争。
在这一点上,吕武觉得士匄是个明白人。
尽管范国吞并了郑国需要时间来收拢人心和稳定内部,休战会对范国有好处,不代表要坐视楚国在其它方向进行扩张。
士匄在想的是:“我只是收拢郑人麻烦了一些,楚国内部不平,外部也面临多个方向的威胁,凭什么要休战?”
明白过来的熊招不再以任何方式暗示士匄,转而跟吕武有说有笑起来。
直至熊招不再以“领导讲话”的姿态示人,那种五强以楚国为尊的气氛破灭了。
没错,一旦士匄对熊招的停战有所回应,相王是熊招提议,会盟台是楚国修筑,仪式是熊招主持,楚国是老牌霸主之一,五个强国中楚国才是老大会形成一种默认的事实。
士匄肯定没有想到那么多,不接受楚国的停战暗示,算是一种歪打正着吧。
没有士匄那么做,其实也会有人站出来打破那种氛围。
熊招在跟吕武谈笑风生。
不知道什么时候吕光跟中行吴聊了起来,两人没有什么言语上的针锋相对,看表情和谈的事情,好像还聊得挺投缘的。
没人搭理士匄,有自己内心戏的士匄却自得其乐,大有“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的那种意思。
因为首个目标没有达到,显然让熊招放弃了接下来的路数,现场也就成了茶话会的氛围。
多方在后面换了聊天的对象,也有几个人一块聊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一直到临近傍晚时分才下了山。
这样一看,相王肯定会对天下局势造成重大改变,过程中也就在越国的都城“会稽”城外阅兵算是大节目,登台进位为王意义重大,看着却是略显平淡了一些。
那是熊招根据形势裁掉了节目,其余四位新鲜出炉的“王”根本不想搞事。
后面还有什么节目吗?有也是各国内部自己的事情,甚至要等回到国内才会进行。
几年前从人臣获得侯爵变成一国之君的吕武,几年后变成了“王”有什么感受吗?
“个人而言也就那样吧。”吕武知道对于汉国众臣百官,乃至于黎庶的影响会很大。
活动结束啦!
吕武一点都不想多呆,打算找个机会跟其余国君道别,要带上队伍回国了。
南边的空气太潮湿,幸好不是雨季时节过来,要不然会更潮湿。
当地的地理环境对于中原人来说也不适应,其中包括蚊虫远比中原那边更多。
吕武要求汉人不能喝生水,蚊虫叮咬什么的则是防不胜防,一个月待下来已经有数百人病倒。
其他的几国人员?
因为汉国、范国和荀国是同出一个营寨,吕武能知道范国和荀国的情况,两边病倒的人数量更多。
齐人也是中原人,汉国、范国、荀国出现的问题,齐国那边一样也不会缺。
要说五个国家之中谁的麻烦最少,没有任何疑问是楚国了。
毕竟,楚国也是南方的国家,不说这一次,楚军入侵吴国的时候就没出现什么水土不服。
吕武决定第一个找熊招,并且还是亲自去楚军营地拜会。
并不是吕武的胆子突然大了,他的胆子其实一直不小,要不然也不会十四岁就纳赋出征。
他会一直表现得那么惜命,纯粹是有太多的事情没做,不能拿自己的小命不当一回事。
这一次吕武亲自去楚军营地,一来是笃定楚国不会拿自己怎么样,出现一个万一的话,不是有长大成人的太子了吗?
“汉王。”熊招亲自到军营辕门迎接。
如果熊招没有出营,吕武进去楚军营盘也就进去了。
既然熊招出迎?吕武也就笑着邀请到周边走走。
这是胆小?跟胆量无关。
熊招一看就是个胆大的人,怎么没见他去汉军营地?
所以了,到了他们的身份地位,一些事情是真不能做的。
吕武没有第一时间跟熊招说要回国的事情,聊起了吴国的时过境迁。
“寡人亦不想三位吴君阵亡,实是战阵之上戈矢无眼。”熊招是真心唏嘘。
楚军弄死了三个吴国国君,在当前时代没人觉得是一件好事,哪怕是楚人都会心中揣揣。
熊招略略感慨地说道:“今次来越,寡人若是未能迎归吴君,放阖闾归国为君也。”
说到阖闾这个人,吕武总觉得听着有点耳熟,就是想不起阖闾都干了一些什么事情。
而这个叫阖闾的人真心是牛逼大发了。
阖闾没有继位之前一再率军伐楚,后来亲自迎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来投奔的伍子胥,某次为“将”抢了楚国的王后。
以为阖闾就只是牛逼到这种程度而已吗?他干了春秋时代极少人会做的事情,也就是戕害国君夺位,给历史上多了“专诸刺王僚”的故事
成为吴国一国之君的阖闾,他倒是干了非常多的实事,对内不但举贤用能,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江河海水的侵害,也加大了对农田的开垦,修筑了好些城池;对外方面,他一再兴兵讨伐楚国和越国,攻占了楚国的大量城邑,甚至攻进了楚国的都城“郢”。
阖闾为什么能那么牛逼?首先是他真的有雄心壮志,并且有足够的胸怀,再来就是先接纳伍子胥,后来又获得了孙武。
既然提到了吴君季札,装模作样什么的都好,总要让吕武顺着说上那么几嘴。
熊招一脸的不开心,说道:“夫谭拒不释放延陵季子,寡人恨不能擂鼓攻城。”
看看熊招对吴君的称呼呗。
延陵季子是季札作为公子时期博得的名号,以前那么叫是一种尊重,等成了一国之君还那么喊,其实就是一种轻视了。
当然,吕武才不在意熊招对季札怎么样。
两人又东聊西扯了有一会,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条小溪边上。
辛亏是上午,换作到傍晚时分,信不信走到哪都有几千上万只蚊子聚在一起飞?
天晓得蚊子为什么喜欢到傍晚聚在一起飞,可能也不止到了傍晚之后蚊子才有那种节目。
吕武和熊招下了车,来到溪畔很没有一国之君的威仪,地找个地方随便坐下。
“初见汉王便知不凡,汉王为晋‘卿’时便一再败楚,两国相争自无对错之分。”熊招看上去很豁达。
吕武知道重头戏来了。
果然,熊招收敛笑容,一脸正色地问道:“汉、范、荀出自同源。然,岂有不顾国祚之邦交。”
是啊,亲兄弟都要明算账,父子都有反目的时候,讲什么一衣带水的友好不是搞笑吗?
熊招脸上重新有了笑意,说道:“我在南,汉在北,两国虽有比邻,土乃蛮荒之土。范夺郑膏腴之地,我亦可夺之。”
来了,来了,远交近攻的理念。
只是不知道熊招自己想出来,还是有人给的建议。
吕武记得子产还活着,并且得到楚国某种程度上的帮助。
现在不是没有郑国了,子产统治的郑国在原先许国的地方安家落户,近期的沉寂肯定是在蓄积实力。
范国那边当然知道还有郑国,碍于跟楚国大战无法彻底解决而已。
吕武今天必须给熊招一个回应,也就说道:“享位日短,不好轻动。”
熊招立刻懂了,并且脑补吕武陷入某种犹豫,想了想觉得不着急逼吕武表态,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而吕武这边却是对熊招起了很大的忌惮。
那可是远交近攻啊!
战国的某个阶段。
不管是熊招自己想出来,还是某位楚国大臣提出那种理念,真真不能忽视的!
之所以有个“几乎”,那是除了汉国、楚国、范国、荀国和齐国这五强之外,还有宋国、鲁国、莒国这种有点实力的国家。
当然,还有一个已经被中原诸侯遗忘数十年的燕国。
不知道燕国现在的小日子怎么样?他们是被诸胡轮着揍,还是逮着诸胡一个个在揍。
说实力,是以人口和生产力来定论,要不然以控制的势力范围来定论,要将钟离国、钟吾国、淮夷国、古蜀国、巴国以及百濮部落联盟,各种“越”部落联盟,好多势力的地盘并不算小。
一些势力,他们的生存空间其实挺大,只是无法将控制的疆域利用起来。
拿越国来说,越国从势力范围上跟宋国差不多,然而越国的人口和生产力都比不过宋国,再来就是持有的耕田数量不多。
在“东方世界”这一边,有多少实力就有多强会随着“兵者,诡道也”这一句话被喊出来而变样。
拿历史上吴国差点把楚国给灭了来说事,谁能想到楚国会打不过吴国,甚至楚国一度被吴国灭了呢?
然后吧,阔起来的吴国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堂堂新晋霸主竟然被越国吞并了。
吕武有在听熊招说些什么。
仅到当前为止,熊招讲的都是一些废话,什么和平共处,互通有无之类的。
和平什么的?那是不可能和平的。有的只会是短暂的休战期。
所以,熊招就是在向士匄表态:要不楚国和范国暂时休战,哪天再操家伙打生打死?
至于互通有无,即便各国进入交战状态,什么时候妨碍互相走商啦?用不着特地拿出来讲的嘛。
熊招的表态没有得到士匄的回应,也就等于士匄做出了回应。
并不是默认范国要暂时跟楚国休战,相反沉默是士匄要继续跟楚国进行战争。
在这一点上,吕武觉得士匄是个明白人。
尽管范国吞并了郑国需要时间来收拢人心和稳定内部,休战会对范国有好处,不代表要坐视楚国在其它方向进行扩张。
士匄在想的是:“我只是收拢郑人麻烦了一些,楚国内部不平,外部也面临多个方向的威胁,凭什么要休战?”
明白过来的熊招不再以任何方式暗示士匄,转而跟吕武有说有笑起来。
直至熊招不再以“领导讲话”的姿态示人,那种五强以楚国为尊的气氛破灭了。
没错,一旦士匄对熊招的停战有所回应,相王是熊招提议,会盟台是楚国修筑,仪式是熊招主持,楚国是老牌霸主之一,五个强国中楚国才是老大会形成一种默认的事实。
士匄肯定没有想到那么多,不接受楚国的停战暗示,算是一种歪打正着吧。
没有士匄那么做,其实也会有人站出来打破那种氛围。
熊招在跟吕武谈笑风生。
不知道什么时候吕光跟中行吴聊了起来,两人没有什么言语上的针锋相对,看表情和谈的事情,好像还聊得挺投缘的。
没人搭理士匄,有自己内心戏的士匄却自得其乐,大有“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的那种意思。
因为首个目标没有达到,显然让熊招放弃了接下来的路数,现场也就成了茶话会的氛围。
多方在后面换了聊天的对象,也有几个人一块聊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一直到临近傍晚时分才下了山。
这样一看,相王肯定会对天下局势造成重大改变,过程中也就在越国的都城“会稽”城外阅兵算是大节目,登台进位为王意义重大,看着却是略显平淡了一些。
那是熊招根据形势裁掉了节目,其余四位新鲜出炉的“王”根本不想搞事。
后面还有什么节目吗?有也是各国内部自己的事情,甚至要等回到国内才会进行。
几年前从人臣获得侯爵变成一国之君的吕武,几年后变成了“王”有什么感受吗?
“个人而言也就那样吧。”吕武知道对于汉国众臣百官,乃至于黎庶的影响会很大。
活动结束啦!
吕武一点都不想多呆,打算找个机会跟其余国君道别,要带上队伍回国了。
南边的空气太潮湿,幸好不是雨季时节过来,要不然会更潮湿。
当地的地理环境对于中原人来说也不适应,其中包括蚊虫远比中原那边更多。
吕武要求汉人不能喝生水,蚊虫叮咬什么的则是防不胜防,一个月待下来已经有数百人病倒。
其他的几国人员?
因为汉国、范国和荀国是同出一个营寨,吕武能知道范国和荀国的情况,两边病倒的人数量更多。
齐人也是中原人,汉国、范国、荀国出现的问题,齐国那边一样也不会缺。
要说五个国家之中谁的麻烦最少,没有任何疑问是楚国了。
毕竟,楚国也是南方的国家,不说这一次,楚军入侵吴国的时候就没出现什么水土不服。
吕武决定第一个找熊招,并且还是亲自去楚军营地拜会。
并不是吕武的胆子突然大了,他的胆子其实一直不小,要不然也不会十四岁就纳赋出征。
他会一直表现得那么惜命,纯粹是有太多的事情没做,不能拿自己的小命不当一回事。
这一次吕武亲自去楚军营地,一来是笃定楚国不会拿自己怎么样,出现一个万一的话,不是有长大成人的太子了吗?
“汉王。”熊招亲自到军营辕门迎接。
如果熊招没有出营,吕武进去楚军营盘也就进去了。
既然熊招出迎?吕武也就笑着邀请到周边走走。
这是胆小?跟胆量无关。
熊招一看就是个胆大的人,怎么没见他去汉军营地?
所以了,到了他们的身份地位,一些事情是真不能做的。
吕武没有第一时间跟熊招说要回国的事情,聊起了吴国的时过境迁。
“寡人亦不想三位吴君阵亡,实是战阵之上戈矢无眼。”熊招是真心唏嘘。
楚军弄死了三个吴国国君,在当前时代没人觉得是一件好事,哪怕是楚人都会心中揣揣。
熊招略略感慨地说道:“今次来越,寡人若是未能迎归吴君,放阖闾归国为君也。”
说到阖闾这个人,吕武总觉得听着有点耳熟,就是想不起阖闾都干了一些什么事情。
而这个叫阖闾的人真心是牛逼大发了。
阖闾没有继位之前一再率军伐楚,后来亲自迎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来投奔的伍子胥,某次为“将”抢了楚国的王后。
以为阖闾就只是牛逼到这种程度而已吗?他干了春秋时代极少人会做的事情,也就是戕害国君夺位,给历史上多了“专诸刺王僚”的故事
成为吴国一国之君的阖闾,他倒是干了非常多的实事,对内不但举贤用能,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江河海水的侵害,也加大了对农田的开垦,修筑了好些城池;对外方面,他一再兴兵讨伐楚国和越国,攻占了楚国的大量城邑,甚至攻进了楚国的都城“郢”。
阖闾为什么能那么牛逼?首先是他真的有雄心壮志,并且有足够的胸怀,再来就是先接纳伍子胥,后来又获得了孙武。
既然提到了吴君季札,装模作样什么的都好,总要让吕武顺着说上那么几嘴。
熊招一脸的不开心,说道:“夫谭拒不释放延陵季子,寡人恨不能擂鼓攻城。”
看看熊招对吴君的称呼呗。
延陵季子是季札作为公子时期博得的名号,以前那么叫是一种尊重,等成了一国之君还那么喊,其实就是一种轻视了。
当然,吕武才不在意熊招对季札怎么样。
两人又东聊西扯了有一会,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条小溪边上。
辛亏是上午,换作到傍晚时分,信不信走到哪都有几千上万只蚊子聚在一起飞?
天晓得蚊子为什么喜欢到傍晚聚在一起飞,可能也不止到了傍晚之后蚊子才有那种节目。
吕武和熊招下了车,来到溪畔很没有一国之君的威仪,地找个地方随便坐下。
“初见汉王便知不凡,汉王为晋‘卿’时便一再败楚,两国相争自无对错之分。”熊招看上去很豁达。
吕武知道重头戏来了。
果然,熊招收敛笑容,一脸正色地问道:“汉、范、荀出自同源。然,岂有不顾国祚之邦交。”
是啊,亲兄弟都要明算账,父子都有反目的时候,讲什么一衣带水的友好不是搞笑吗?
熊招脸上重新有了笑意,说道:“我在南,汉在北,两国虽有比邻,土乃蛮荒之土。范夺郑膏腴之地,我亦可夺之。”
来了,来了,远交近攻的理念。
只是不知道熊招自己想出来,还是有人给的建议。
吕武记得子产还活着,并且得到楚国某种程度上的帮助。
现在不是没有郑国了,子产统治的郑国在原先许国的地方安家落户,近期的沉寂肯定是在蓄积实力。
范国那边当然知道还有郑国,碍于跟楚国大战无法彻底解决而已。
吕武今天必须给熊招一个回应,也就说道:“享位日短,不好轻动。”
熊招立刻懂了,并且脑补吕武陷入某种犹豫,想了想觉得不着急逼吕武表态,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而吕武这边却是对熊招起了很大的忌惮。
那可是远交近攻啊!
战国的某个阶段。
不管是熊招自己想出来,还是某位楚国大臣提出那种理念,真真不能忽视的!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