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 第七回 受困
- 8 第八回 白鹿院少主
- 9 第九回 窃听
- 10 第十回 有鬼
- 11 第十一回 作伴
- 12 第十二回 跟我走
- 13 第十三回 笛声
- 14 第十四回 呆瓜
- 15 第十五回 不求人
- 16 第十六回 下流坯子
- 17 第十七回 鬼太白
- 18 第十八回 谋财害命
- 19 第十九回 归家
- 20 第二十回 雨过天晴
- 21 第二十一回 天才
- 22 第二十二回 兜里有钱了
- 23 第二十三回 安顿
- 24 第二十四回 茅山书院
- 25 第二十五回 砸场子
- 26 第二十六回 单挑
- 27 第二十七回 云清珂
- 28 第二十八回 难听
- 29 第二十九回 尽我所能
- 30 第三十回 滚蛋
- 31 第三十一回 鸠占鹊巢
- 32 第三十二回 刺青
- 33 第三十三回 三件事
- 34 第三十四回 娼子
- 35 第三十五回 苟志于仁
- 36 第三十六回 月娘交心
- 37 第三十七回 语妍心事
- 38 第三十八回 玉龙青骨笛
- 39 第三十九回 是她
- 40 第四十章 兔死狐悲
- 41 第四十一章 弄假成真
- 42 第四十二章 我有点怕
- 43 第四十三章 翻身
- 44 第四十四回 人情当慎如初见
- 45 第四十五回 改头换面
- 46 第四十六回 看穿
- 47 第四十七回 小人得志
- 48 第四十八回 出人命了
- 49 第四十九回 忍一时
- 50 第五十回 大有文章
- 51 第五十一回 死了
- 52 第五十二回 蹊跷
- 53 第五十三回 还没睡觉
- 54 第五十四章 我保你不死
- 55 第五十五章 守株待兔
- 56 第五十六章 一起走
- 57 第五十七章 造孽
- 58 第五十八章 杀人偿命吗
- 59 第五十九章 狼狈为奸
- 60 第六十章 《青龙吟》
- 61 第六十一章 她是个假的
- 62 第六十二章 先入为主
- 63 第六十三章 偿命
- 64 第六十四章 七夕宵会
- 65 第六十五章 同游
- 66 第六十六章 夜游(上)
- 67 第六十七章 夜游(中)
- 68 第六十八章 夜游(下)
- 69 第六十九章 置于死地
- 70 第七十章 三救月娘
- 71 第七十一章 我来了
- 72 第七十二章 天命不该绝
- 73 第七十三章 死要见尸
- 74 第七十四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 75 第七十五章 红配绿
- 76 第七十六章 不用谢我
- 77 第七十七章 叫我师兄
- 78 第七十八章 啪啪啪
- 79 通知
- 80 第七十七章 启程
- 81 第七十八回 三个女人一台戏
- 82 第七十九回 有一点天分
- 83 第八十回 同病相怜
- 84 第八十一回 金山寺
- 85 第八十二回 消失的小鹿子
- 86 第八十五回 明空禅师
- 87 第八十六回 熟人
- 88 第八十七回 破财消灾
- 89 第八十八回 上当了
- 90 第八十九回 玉腰带
- 91 第九十回 我有胎记
- 92 第九十一回 京师相会
- 93 第九十二回 离开
- 94 第九十三回 那不是我家
- 95 第九十四回 不清白了
- 96 第九十五回 入狱
- 97 第九十六回 救谁
- 98 第九十七回 送上门
- 99 第九十八回 灭口
- 100 第九十九回 醉酒
- 101 第一百回 难题
- 102 第一百零一回 两个女儿
- 103 第一百零二回 月昭仪
- 104 第一百零三回 万岁驾到
- 105 第一百零四回 阴差阳错
- 106 第一百零五回 危!
- 107 第一百零六回 还报
- 108 第一百零七回 得知
- 109 第一百零八回 宠妃与奸臣
- 110 第一百零九回 认贼作父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七回 鬼太白
第十七回 鬼太白
是夜,句容县城门下钥,城内宵禁。
县衙门前只有两个衙役在守夜,二更过后,哈欠连天,便搂着水火棍靠在门柱上打盹儿。
衙门后堂,这个时辰仍亮着烛火,虚掩的屋门里,窦知县和秦师爷坐在一张桌前,一个浑身酒气,笑眯眯地喝着醒酒茶;一个埋头拨着算盘,左手边一堆兑好的银票元宝,右手边一册账本,边点边记。
秦师爷手指蘸着唾沫掀过一张干净的页面,在上头记了个数目,笑地见牙不见眼,放下笔说:“老爷,都算好了,这半个月进账了三千两银子还要多,可抵得过您多少年的俸禄了。”
窦知县捋了捋唇上的短髭,眯着眼睛道:“拿出两千两,孝敬上头。”
秦师爷有点儿肉疼,不由劝说:“这......是不是多了些。”
窦知县瞅他一眼,酒劲儿未过,摇头晃脑地指点他:“眼皮子恁地浅,没有上头指路,趁着朝廷采选这一阵东风使力,这种买命钱本县哪儿敢收,就是收也不敢这么大张旗鼓地来。所谓饮水思源,得叫上头那一位瞧见咱们的诚心,眼前都是小利,往后再有好事儿,才不忘了捎上咱们。”
“是是是,还是老爷英明,想得长远。”秦师爷趁机溜须拍马,捧地窦知县笑眯了眼。
“学着点儿,有你的好处。”
“哼。”
窦知县耳中传来一记冷笑,瞪向师爷:“你哼什么哼?”
秦师爷一脸无辜:“我没哼啊。”
窦知县皱眉,压着额头怪道:“是我听错了吗?”
“狗官。”
这一声同时传到了两人耳朵里,窦知县和秦师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猛地变了脸,一阵妖风吹来,烛台忽明忽灭,黑了一瞬,窦知县张嘴就要喊人,却连声儿都没有发出来。
秦师爷脸上惊惧交加,僵硬地看着架在县太爷脖子上的利剑,还有不知何时站在他背后的人影。只见那人裹着一身乌云衣,戴着一顶黑纱竹斗笠,云里雾里看不清真容,唯有一剑寒光,一身杀气。
“谁、是谁?”窦知县结结巴巴地问道,不敢回头,更不敢大声嚷嚷。一丝儿寒气贴着他的脖子直往脑门上窜,冻的人浑身掉渣,吓地他魂飞魄散。
“吾是三更追命人,只杀世间作恶鬼。”幽幽一句,道明来历。
窦知县才觉得这句话有些耳熟,就见桌子对面秦师爷两只眼珠快要掉出来,一副见鬼的模样,白着脸结结巴巴地道:“你是鬼、鬼、鬼太白!?”
三年前,江东出了一件大事,同时惊动了朝廷和武林,江湖上黑白两道无不耳闻。原是太湖边上有一座水寨,占据了一座三面环水的青山头,养了一窝子水匪水贼,取名清水寨。他们常年打劫过路船只,下山打家劫舍,不只劫财更是杀人,祸害的方圆十里民不聊生,几年下来沉到湖底的尸骨养的那一带鱼肥草绿,官府几番派兵捉拿,都无功而返,只能放任自流。
然而这清水寨嚣张到最后,却在一夜之间遭到了灭顶之灾,全寨四百多条人命,除了被掳回来糟蹋的妇人和洗衣烧饭的老弱之外,无一活口,全部被一剑毙命。
脱离魔爪的妇孺死里逃生,头也不回地跑出这魔窟。此事传到官府耳中,再度派兵前来,进入一团死气的清水寨,赫然发现山壁上题了一首诗,居然是以剑凿刻,那诗篇正是古唐诗仙太白翁的《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后来此事不胫而走,市井之中有那说书人,谓这一位除恶务尽的侠士,乃是太白鬼魂仗剑夜游,传来传去,江湖上就此多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鬼太白。
随后三年间,鬼太白神出鬼没,有时诛杀恶人,有时惩处贪官。据那个别侥幸保住了性命的败类所言,鬼太白常有一句道白挂在口边,自云三更追命人,只杀世间做恶鬼!
“鬼、鬼太白。”窦知县恍过神来,两腿发软,抖如糠筛。
“大侠饶命,大侠饶命啊......”秦师爷更不济事了,屁滚尿流地跪到了地上。
有道是人的名、树的影,听到来人报上名号,这一对儿贪生怕死的狗官,居然连反抗的心思都兴不起来。
“闭嘴。”鬼太白低斥一声,一手持剑,一手抓了桌上的账册,翻到一页空白,放到窦知县面前,又将笔塞到他手里,冷声道:“要想活命,我问你什么,你就写什么。”
“好,我写、我写。”窦知县畏畏缩缩地握住了笔。
“是谁指使你假借朝廷选秀之名,滥用职权抓人?”
窦知县哆嗦了一下,哭丧着脸辩解道:“冤枉啊,朝廷选秀是万岁爷下的旨意,下官只是奉旨办事,怎么能算是滥用职权呢。”
“看来你是想找死了。”
言语无情,架在脖子上的剑刃一沉,瞬间划破了肉皮,有血流出来。
“且慢、且慢,我说实话,我都说,”窦知县心头一凉,疼地他眼泪流出来,再不敢狡辩,一五一十地供认道:“是宋知府,宋孝辉大人派人传话于我,说是东厂曹公公在应天府落脚,不怕事情闹大,可以借由民间采选之事搜刮民财,我所以才敢到处抓人,从中捞些油水。”
民间百姓多是不愿女儿长途跋涉进京参选,唯恐死在途中,或是被人糟蹋了,只好在官府的暗示之下花钱消灾,为女儿赎身,荡尽家财的大有人在。
抓了有钱人家的女儿,拿到赎金就放了人。为了凑够送京参选的民女人数,自然就要去抓那些穷人家的女儿,谁家胆敢私藏民女,干脆就抓了父母亲人坐牢,以儆效尤。
“宋孝辉与你之间可有书信凭证?”
“没有,这个真没有。”窦知县生怕他不信,急着解释:“宋知府行事一向谨慎,怎么会留下这种把柄,就连我每回送他孝敬,都要换成不带官印的真金白银,通过暗桩,不经明面儿的。”
“都写下。”
“是是。”不消得一刻,就写了两页罪状。
“我最后问你,你们这样胆大妄为,就不怕激起民愤么。”
窦知县苦哈哈道:“大侠身在江湖,可能有所不知,这回|民间采选是东厂领的事,京师里有位九千岁顶着呐,出了什么事都有人兜着,咱们这些人不是不怕,是不必怕。”
鬼太白冷笑一声,抓过他的左手在他脖子上蘸了血,分别在两张纸上摁下手印,当着他的面合上账本,收入怀中。
“鬼、鬼大侠,下官都依你所言做了,你可以饶过我一命了吧。”
“还有一件事——明日一早,就将牢中的无辜百姓全都放了。”
“好好,一定照办。”窦知县满口答应,脖子上忽然一轻,眼前烛光扑灭,室内陷入一片漆黑当中,只听风声来去,那人似是走了。
“老爷,他走了吗?”秦师爷颤声问道。
窦知县竖着耳朵听了听,呼地出了一口长气,无力道:“走了,点上灯吧。”
秦师爷手忙脚乱地爬起来,摸索着点了灯,就看到窦知县脸色惨白惨白地捂着脖子上的伤口,连忙上前搀扶。
“老爷,喊人吗?”
“喊什么喊,”窦知县呲牙咧嘴,低声训示他:“不许喊人,更不许把今天晚上的事儿声张出去,说出去,你我都得死。”
“啊?”
“啊什么啊,听我的,明日一早,就将牢里的人都放了。”窦知县眼中闪过一丝狠劲儿,“账册都叫人拿去了,为今之计,只有明哲保身了。”
......
黎明时分,睡在客栈床上的童子揉揉眼睛,从梦中醒来,睁眼就看到了正坐在窗子底下拭剑的人。
“唔,少主。”童子打着哈欠坐起来,睡眼惺忪地打量他一遍,噘嘴道:“您昨天晚上又去办坏事了吧。”
太史擎没理他,冷眉冷眼地将长剑收回鞘中,起身去打水洗脸,拿了皂子豆,一根一根地搓洗手指,连指甲缝儿都不放过。
童子赶紧跳下床,从包袱里翻出干净的手巾,举到他跟前伺候着,口中念念有词:“您不知道,那两个骗子昨晚上在这间客栈住下了,又是要酒又是要菜,喝了一宿呢。我偷听了墙角,他们好不要脸,把吴娘子的一千两银子都分了去,还骗她说要帮她救爷爷,我看他们不睡到太阳晒屁股根本就不会醒,哪儿管别人死活呀。”
太史擎听他啰嗦了一通,冷笑道:“先让他们醉着,正好我们出去办事。”
两人收拾停当,就离开了客栈。
今天早上,句容县城里有个地方热闹极了,便是位于城西头的苦牢,陆陆续续放了几十个人出去,过路的一打听,才知道这些不是什么犯人,而是因为家里女儿被抓进去的,不免一阵唏嘘,围观的渐渐多了起来。
太史擎穿着一身灰衣,压低了斗笠混迹在人群当中,他不认得吴老爹,只知道吴茱儿的爷爷伤了一条腿,便叫童子看见有人瘸腿出来,就大喊大叫“吴老爹”。
如此瞎逮,倒真让他们蒙对了人。
吴老爹是叫狱卒抬出来的,灰头土脸地扔到了路边,也不管他伤成这个样子怎么回家。老人家衣衫褴褛地坐在地上,光着一只脚鞋子不知去了哪里,想到家中老妻病重,不由地老泪纵横,忽地听到有人喊他,茫然地抬起头张望,这一副无家可归的模样,落入太史擎眼中,就是他了。
“吴老爹,您是吴老爹吗?”童子跑在前,太史擎跟在后,一主一仆来到老人跟前。
“你们是?”
童子露出个笑脸,伸手扶他:“是吴娘子托我们来的,老爹,您先跟我们回去吧。”
太史擎低头看了一眼老人,抿着嘴唇弯下腰去。
“我背您。”
(ps:今天修大纲,更新晚了,见谅哈。肯定会保持日更就是啦。)
县衙门前只有两个衙役在守夜,二更过后,哈欠连天,便搂着水火棍靠在门柱上打盹儿。
衙门后堂,这个时辰仍亮着烛火,虚掩的屋门里,窦知县和秦师爷坐在一张桌前,一个浑身酒气,笑眯眯地喝着醒酒茶;一个埋头拨着算盘,左手边一堆兑好的银票元宝,右手边一册账本,边点边记。
秦师爷手指蘸着唾沫掀过一张干净的页面,在上头记了个数目,笑地见牙不见眼,放下笔说:“老爷,都算好了,这半个月进账了三千两银子还要多,可抵得过您多少年的俸禄了。”
窦知县捋了捋唇上的短髭,眯着眼睛道:“拿出两千两,孝敬上头。”
秦师爷有点儿肉疼,不由劝说:“这......是不是多了些。”
窦知县瞅他一眼,酒劲儿未过,摇头晃脑地指点他:“眼皮子恁地浅,没有上头指路,趁着朝廷采选这一阵东风使力,这种买命钱本县哪儿敢收,就是收也不敢这么大张旗鼓地来。所谓饮水思源,得叫上头那一位瞧见咱们的诚心,眼前都是小利,往后再有好事儿,才不忘了捎上咱们。”
“是是是,还是老爷英明,想得长远。”秦师爷趁机溜须拍马,捧地窦知县笑眯了眼。
“学着点儿,有你的好处。”
“哼。”
窦知县耳中传来一记冷笑,瞪向师爷:“你哼什么哼?”
秦师爷一脸无辜:“我没哼啊。”
窦知县皱眉,压着额头怪道:“是我听错了吗?”
“狗官。”
这一声同时传到了两人耳朵里,窦知县和秦师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猛地变了脸,一阵妖风吹来,烛台忽明忽灭,黑了一瞬,窦知县张嘴就要喊人,却连声儿都没有发出来。
秦师爷脸上惊惧交加,僵硬地看着架在县太爷脖子上的利剑,还有不知何时站在他背后的人影。只见那人裹着一身乌云衣,戴着一顶黑纱竹斗笠,云里雾里看不清真容,唯有一剑寒光,一身杀气。
“谁、是谁?”窦知县结结巴巴地问道,不敢回头,更不敢大声嚷嚷。一丝儿寒气贴着他的脖子直往脑门上窜,冻的人浑身掉渣,吓地他魂飞魄散。
“吾是三更追命人,只杀世间作恶鬼。”幽幽一句,道明来历。
窦知县才觉得这句话有些耳熟,就见桌子对面秦师爷两只眼珠快要掉出来,一副见鬼的模样,白着脸结结巴巴地道:“你是鬼、鬼、鬼太白!?”
三年前,江东出了一件大事,同时惊动了朝廷和武林,江湖上黑白两道无不耳闻。原是太湖边上有一座水寨,占据了一座三面环水的青山头,养了一窝子水匪水贼,取名清水寨。他们常年打劫过路船只,下山打家劫舍,不只劫财更是杀人,祸害的方圆十里民不聊生,几年下来沉到湖底的尸骨养的那一带鱼肥草绿,官府几番派兵捉拿,都无功而返,只能放任自流。
然而这清水寨嚣张到最后,却在一夜之间遭到了灭顶之灾,全寨四百多条人命,除了被掳回来糟蹋的妇人和洗衣烧饭的老弱之外,无一活口,全部被一剑毙命。
脱离魔爪的妇孺死里逃生,头也不回地跑出这魔窟。此事传到官府耳中,再度派兵前来,进入一团死气的清水寨,赫然发现山壁上题了一首诗,居然是以剑凿刻,那诗篇正是古唐诗仙太白翁的《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后来此事不胫而走,市井之中有那说书人,谓这一位除恶务尽的侠士,乃是太白鬼魂仗剑夜游,传来传去,江湖上就此多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鬼太白。
随后三年间,鬼太白神出鬼没,有时诛杀恶人,有时惩处贪官。据那个别侥幸保住了性命的败类所言,鬼太白常有一句道白挂在口边,自云三更追命人,只杀世间做恶鬼!
“鬼、鬼太白。”窦知县恍过神来,两腿发软,抖如糠筛。
“大侠饶命,大侠饶命啊......”秦师爷更不济事了,屁滚尿流地跪到了地上。
有道是人的名、树的影,听到来人报上名号,这一对儿贪生怕死的狗官,居然连反抗的心思都兴不起来。
“闭嘴。”鬼太白低斥一声,一手持剑,一手抓了桌上的账册,翻到一页空白,放到窦知县面前,又将笔塞到他手里,冷声道:“要想活命,我问你什么,你就写什么。”
“好,我写、我写。”窦知县畏畏缩缩地握住了笔。
“是谁指使你假借朝廷选秀之名,滥用职权抓人?”
窦知县哆嗦了一下,哭丧着脸辩解道:“冤枉啊,朝廷选秀是万岁爷下的旨意,下官只是奉旨办事,怎么能算是滥用职权呢。”
“看来你是想找死了。”
言语无情,架在脖子上的剑刃一沉,瞬间划破了肉皮,有血流出来。
“且慢、且慢,我说实话,我都说,”窦知县心头一凉,疼地他眼泪流出来,再不敢狡辩,一五一十地供认道:“是宋知府,宋孝辉大人派人传话于我,说是东厂曹公公在应天府落脚,不怕事情闹大,可以借由民间采选之事搜刮民财,我所以才敢到处抓人,从中捞些油水。”
民间百姓多是不愿女儿长途跋涉进京参选,唯恐死在途中,或是被人糟蹋了,只好在官府的暗示之下花钱消灾,为女儿赎身,荡尽家财的大有人在。
抓了有钱人家的女儿,拿到赎金就放了人。为了凑够送京参选的民女人数,自然就要去抓那些穷人家的女儿,谁家胆敢私藏民女,干脆就抓了父母亲人坐牢,以儆效尤。
“宋孝辉与你之间可有书信凭证?”
“没有,这个真没有。”窦知县生怕他不信,急着解释:“宋知府行事一向谨慎,怎么会留下这种把柄,就连我每回送他孝敬,都要换成不带官印的真金白银,通过暗桩,不经明面儿的。”
“都写下。”
“是是。”不消得一刻,就写了两页罪状。
“我最后问你,你们这样胆大妄为,就不怕激起民愤么。”
窦知县苦哈哈道:“大侠身在江湖,可能有所不知,这回|民间采选是东厂领的事,京师里有位九千岁顶着呐,出了什么事都有人兜着,咱们这些人不是不怕,是不必怕。”
鬼太白冷笑一声,抓过他的左手在他脖子上蘸了血,分别在两张纸上摁下手印,当着他的面合上账本,收入怀中。
“鬼、鬼大侠,下官都依你所言做了,你可以饶过我一命了吧。”
“还有一件事——明日一早,就将牢中的无辜百姓全都放了。”
“好好,一定照办。”窦知县满口答应,脖子上忽然一轻,眼前烛光扑灭,室内陷入一片漆黑当中,只听风声来去,那人似是走了。
“老爷,他走了吗?”秦师爷颤声问道。
窦知县竖着耳朵听了听,呼地出了一口长气,无力道:“走了,点上灯吧。”
秦师爷手忙脚乱地爬起来,摸索着点了灯,就看到窦知县脸色惨白惨白地捂着脖子上的伤口,连忙上前搀扶。
“老爷,喊人吗?”
“喊什么喊,”窦知县呲牙咧嘴,低声训示他:“不许喊人,更不许把今天晚上的事儿声张出去,说出去,你我都得死。”
“啊?”
“啊什么啊,听我的,明日一早,就将牢里的人都放了。”窦知县眼中闪过一丝狠劲儿,“账册都叫人拿去了,为今之计,只有明哲保身了。”
......
黎明时分,睡在客栈床上的童子揉揉眼睛,从梦中醒来,睁眼就看到了正坐在窗子底下拭剑的人。
“唔,少主。”童子打着哈欠坐起来,睡眼惺忪地打量他一遍,噘嘴道:“您昨天晚上又去办坏事了吧。”
太史擎没理他,冷眉冷眼地将长剑收回鞘中,起身去打水洗脸,拿了皂子豆,一根一根地搓洗手指,连指甲缝儿都不放过。
童子赶紧跳下床,从包袱里翻出干净的手巾,举到他跟前伺候着,口中念念有词:“您不知道,那两个骗子昨晚上在这间客栈住下了,又是要酒又是要菜,喝了一宿呢。我偷听了墙角,他们好不要脸,把吴娘子的一千两银子都分了去,还骗她说要帮她救爷爷,我看他们不睡到太阳晒屁股根本就不会醒,哪儿管别人死活呀。”
太史擎听他啰嗦了一通,冷笑道:“先让他们醉着,正好我们出去办事。”
两人收拾停当,就离开了客栈。
今天早上,句容县城里有个地方热闹极了,便是位于城西头的苦牢,陆陆续续放了几十个人出去,过路的一打听,才知道这些不是什么犯人,而是因为家里女儿被抓进去的,不免一阵唏嘘,围观的渐渐多了起来。
太史擎穿着一身灰衣,压低了斗笠混迹在人群当中,他不认得吴老爹,只知道吴茱儿的爷爷伤了一条腿,便叫童子看见有人瘸腿出来,就大喊大叫“吴老爹”。
如此瞎逮,倒真让他们蒙对了人。
吴老爹是叫狱卒抬出来的,灰头土脸地扔到了路边,也不管他伤成这个样子怎么回家。老人家衣衫褴褛地坐在地上,光着一只脚鞋子不知去了哪里,想到家中老妻病重,不由地老泪纵横,忽地听到有人喊他,茫然地抬起头张望,这一副无家可归的模样,落入太史擎眼中,就是他了。
“吴老爹,您是吴老爹吗?”童子跑在前,太史擎跟在后,一主一仆来到老人跟前。
“你们是?”
童子露出个笑脸,伸手扶他:“是吴娘子托我们来的,老爹,您先跟我们回去吧。”
太史擎低头看了一眼老人,抿着嘴唇弯下腰去。
“我背您。”
(ps:今天修大纲,更新晚了,见谅哈。肯定会保持日更就是啦。)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