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0 第八十章 舒恒
- 81 第八十一章 循序
- 82 第八十二章 疏忽
- 83 第八十三章 窥伺
- 84 第八十四章 枯燥
- 85 第八十五章 猥琐
- 86 第八十六章 晦涩
- 87 第八十七章 试探
- 88 第八十八章 开蒙
- 89 第八十九章 为何
- 90 第九十章 听闻
- 91 第九十一章 探病
- 92 第九十二章 后悔
- 93 第九十三章 齐聚
- 94 第九十四章 反驳
- 95 第九十五章 主意
- 96 第九十六章 情圣
- 97 第九十七章 毒誓
- 98 第九十八章 喜丧
- 99 第九十九章 寻访
- 100 第一百章 撞上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重逢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好玩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反感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争执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颜面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洗白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去意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发泄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微妙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清风饭
- 111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知道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闭门羹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苦黄连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有趣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泥瓦匠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半瓢水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轻离别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去屋空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吃闷亏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占便宜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毛病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很特殊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实际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春又来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想好了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不好了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说说话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个‘人’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遇同乡
- 130 说点儿什么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十章 听闻
第九十章 听闻
“舒教谕?”
“他学问有多好?”
“他教人又教得有多好?”
三朵金花都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人名颇感好奇。
“鄢陵?”
只有韦团儿将重心放在了地名上,觉得自己似是在哪儿听过。
到底是在哪儿呢?
“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美食和美酒也颇有研究……”
韦临风在那边巴拉巴拉的称赞道。
美食?
韦团儿突觉心头一亮。
“我去过长安,也去过鄢陵,吃过很多本地没有的美食……鄢陵有一味很特别的点心,叫做七返糕……”
她终于记起来了,前段日子,那个苏家小郎君在她面前便提到了鄢陵。
“他宅心仁厚,爱才惜才,为了让穷苦人家的孩子都能读得起书,用得起笔墨纸砚,就主动散尽大半家财资助他们。”
“有些教书的先生嫌穷学生给的束脩不够好,对学生多有苛待,让他知道了,便动了真怒,直斥那些人枉为人师,并不顾旁人的劝和,执意取消了那些人混饭吃的资格……”
“附近几个镇和县的举人,几乎都曾经在文思阻塞时受过他的指点,顿觉才思泉涌,下笔有神……”
韦临风继续为这位舒教谕巴拉巴拉的唱赞歌。
“对了,他不止是教别人很有一手,轮到教自己孩子时也不在话下。像他家的舒小公子,年纪轻轻就已经是闻名远近的神童了,长大后定然是能成器的。”
“哦……”
“哦。”
韦芙儿和韦蓉儿的反应都很冷淡,因为她们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最反感的就是异性,在她们看来,天底下所有的小男孩都是在泥坑里打滚的大魔王,张牙舞爪,面目可憎,简直讨厌得紧。
“那舒大公子呢?”
韦茉儿则画风清奇的问道:“既然小的很聪明,那大的那个呢?”
“没有大公子。”
韦临风擦了擦汗,“舒家只有这么一个独子,因为是老来得子,为了好养活,就直接称他为舒小公子了。”
“为什么叫成小的就好养活了,大的就不行?”
韦茉儿又问道。
“这是一种避讳的法子,好让上天不要为难他家的小孩……”
“难不成上天只喜欢欺负大的,不欺负小的?”
“也不是……”
“那是什么?”
“那是一种习俗。”
“习俗又是什么?”
“那是一种习惯。”
“习惯欺负大的?”
“不是……”
韦茉儿继续追问。
韦临风继续擦汗。
“嗷呜呜呜!”
韦茉儿忽然扁起嘴,哭了起来,“不公平,凭什么当大的就要被老天爷欺负!我不管,我不要当大的了!爹,你快让阿娘给我生个阿姊,我好和团儿一样做家里的小妹!”
“什么?”
韦临风震惊了。
这个他可真办不到啊!
“舒‘小’公子真的很聪明么?也不知比起那个苏家小郎君如何?”
韦团儿笑嘻嘻的看着爹被阿姊缠得焦头烂额的样子,忽地生出了一丝好奇,想着苏家小郎君一出口就是引经据典,言语间也颇有见地,想来他的资质未必就比那个神童差,只可惜在拼爹时就必定比不过了。
“有什么不懂的,你不必藏在心里……随时都可以来请教我。我家的祖屋就建在镇上的南边,靠水的那一排,嗯……就是青瓦白墙,门口栽了好多竹子的那一家!你要是想见我了,那来镇上赶集的时候可以给门房捎个口信,他就会把你带进来了。”
然后,她又想起了临别前他曾经自报家门,并向她发出了热情的邀请。
他说的,应该都是真心话,不是客套话。
但她根本不会去的。
除去年龄的实际差距,更主要的原因是她的家人已经开始在教她担心,那她就不用舍近求远了。
再说了,小孩子的忘性都大,他当时可能是真心邀她去上门玩的,等过段日子有了新玩伴,肯定就会把她忘了,到时候她要是再上门,岂不是很尴尬?
况且……
这边的小孩子,貌似定亲都挺早的。
要是他也如韦茉儿一样早早的许好了亲事,她却不懂得退避三舍,反而和他走得那么近,岂不是很有当小三的嫌疑?虽说她绝壁没有那个意思,但难保他不会在见多了成熟优雅知性淡定与众不同神秘呆萌的她之后就有了不该有的想法……
“等等,我怎么也膨胀起来了?”
韦团儿惊觉自己似是被爹传染了,赶紧摇摇头,就此打住。
……
……
夏天过去了。
秋天来了。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好东西。”
经过一季的磨合,韦临风在为人师方面已越发得心应手了,再不会像第一天那样手足无措。而东次间经过韦老爷子的赞助和他的多番改装,如今已初具规模,有了颜色粉嫩的窗纱和帘子,成套的雕花小桌椅,散发着香味的宣纸,插满了香花的花瓶,地上铺着图案花哨的厚毯子,桌上摆着花花绿绿的笔筒,让人一看就知道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的定然都是些女孩子。
“什么好东西?”
女孩子们经过一季的教导,也不会像最开始那样毛毛躁躁的了,饶是心里百般好奇,但仍是端端正正的坐着,没有一窝蜂凑上来翻他的包袱。
“看!”
韦临风麻利的解开了包袱上的抽绳,哗啦啦的倒出了一大堆物事,形状各异,有成坨的,成卷的,装轴的,甚至还有个起拱的,定睛一看,才发现那是个破破烂烂的龟壳。
“这些,都是书。”
他扬起了下巴,面有得色的说道。
“啊?”
众人皆惊。
这些长得根本就不像书呀!
“是前人看的书。”
他补充道。
接着,他取过一个成坨的物事,小心打开,将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展示给众人看,“东汉时,各地就已经开始造纸了,成品就是这种的。而大家在书写后为了收纳方便,都是这样裹起来的。”
又打开一个成卷的,“但裹起来很容易把纸张弄坏,所以就卷起来了。”
然后打开一个卷轴,“但直接卷有些考验大家的手艺,所以就在中间加了个滚轴,沿着它一圈圈的卷上去。”
“他学问有多好?”
“他教人又教得有多好?”
三朵金花都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人名颇感好奇。
“鄢陵?”
只有韦团儿将重心放在了地名上,觉得自己似是在哪儿听过。
到底是在哪儿呢?
“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美食和美酒也颇有研究……”
韦临风在那边巴拉巴拉的称赞道。
美食?
韦团儿突觉心头一亮。
“我去过长安,也去过鄢陵,吃过很多本地没有的美食……鄢陵有一味很特别的点心,叫做七返糕……”
她终于记起来了,前段日子,那个苏家小郎君在她面前便提到了鄢陵。
“他宅心仁厚,爱才惜才,为了让穷苦人家的孩子都能读得起书,用得起笔墨纸砚,就主动散尽大半家财资助他们。”
“有些教书的先生嫌穷学生给的束脩不够好,对学生多有苛待,让他知道了,便动了真怒,直斥那些人枉为人师,并不顾旁人的劝和,执意取消了那些人混饭吃的资格……”
“附近几个镇和县的举人,几乎都曾经在文思阻塞时受过他的指点,顿觉才思泉涌,下笔有神……”
韦临风继续为这位舒教谕巴拉巴拉的唱赞歌。
“对了,他不止是教别人很有一手,轮到教自己孩子时也不在话下。像他家的舒小公子,年纪轻轻就已经是闻名远近的神童了,长大后定然是能成器的。”
“哦……”
“哦。”
韦芙儿和韦蓉儿的反应都很冷淡,因为她们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最反感的就是异性,在她们看来,天底下所有的小男孩都是在泥坑里打滚的大魔王,张牙舞爪,面目可憎,简直讨厌得紧。
“那舒大公子呢?”
韦茉儿则画风清奇的问道:“既然小的很聪明,那大的那个呢?”
“没有大公子。”
韦临风擦了擦汗,“舒家只有这么一个独子,因为是老来得子,为了好养活,就直接称他为舒小公子了。”
“为什么叫成小的就好养活了,大的就不行?”
韦茉儿又问道。
“这是一种避讳的法子,好让上天不要为难他家的小孩……”
“难不成上天只喜欢欺负大的,不欺负小的?”
“也不是……”
“那是什么?”
“那是一种习俗。”
“习俗又是什么?”
“那是一种习惯。”
“习惯欺负大的?”
“不是……”
韦茉儿继续追问。
韦临风继续擦汗。
“嗷呜呜呜!”
韦茉儿忽然扁起嘴,哭了起来,“不公平,凭什么当大的就要被老天爷欺负!我不管,我不要当大的了!爹,你快让阿娘给我生个阿姊,我好和团儿一样做家里的小妹!”
“什么?”
韦临风震惊了。
这个他可真办不到啊!
“舒‘小’公子真的很聪明么?也不知比起那个苏家小郎君如何?”
韦团儿笑嘻嘻的看着爹被阿姊缠得焦头烂额的样子,忽地生出了一丝好奇,想着苏家小郎君一出口就是引经据典,言语间也颇有见地,想来他的资质未必就比那个神童差,只可惜在拼爹时就必定比不过了。
“有什么不懂的,你不必藏在心里……随时都可以来请教我。我家的祖屋就建在镇上的南边,靠水的那一排,嗯……就是青瓦白墙,门口栽了好多竹子的那一家!你要是想见我了,那来镇上赶集的时候可以给门房捎个口信,他就会把你带进来了。”
然后,她又想起了临别前他曾经自报家门,并向她发出了热情的邀请。
他说的,应该都是真心话,不是客套话。
但她根本不会去的。
除去年龄的实际差距,更主要的原因是她的家人已经开始在教她担心,那她就不用舍近求远了。
再说了,小孩子的忘性都大,他当时可能是真心邀她去上门玩的,等过段日子有了新玩伴,肯定就会把她忘了,到时候她要是再上门,岂不是很尴尬?
况且……
这边的小孩子,貌似定亲都挺早的。
要是他也如韦茉儿一样早早的许好了亲事,她却不懂得退避三舍,反而和他走得那么近,岂不是很有当小三的嫌疑?虽说她绝壁没有那个意思,但难保他不会在见多了成熟优雅知性淡定与众不同神秘呆萌的她之后就有了不该有的想法……
“等等,我怎么也膨胀起来了?”
韦团儿惊觉自己似是被爹传染了,赶紧摇摇头,就此打住。
……
……
夏天过去了。
秋天来了。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好东西。”
经过一季的磨合,韦临风在为人师方面已越发得心应手了,再不会像第一天那样手足无措。而东次间经过韦老爷子的赞助和他的多番改装,如今已初具规模,有了颜色粉嫩的窗纱和帘子,成套的雕花小桌椅,散发着香味的宣纸,插满了香花的花瓶,地上铺着图案花哨的厚毯子,桌上摆着花花绿绿的笔筒,让人一看就知道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的定然都是些女孩子。
“什么好东西?”
女孩子们经过一季的教导,也不会像最开始那样毛毛躁躁的了,饶是心里百般好奇,但仍是端端正正的坐着,没有一窝蜂凑上来翻他的包袱。
“看!”
韦临风麻利的解开了包袱上的抽绳,哗啦啦的倒出了一大堆物事,形状各异,有成坨的,成卷的,装轴的,甚至还有个起拱的,定睛一看,才发现那是个破破烂烂的龟壳。
“这些,都是书。”
他扬起了下巴,面有得色的说道。
“啊?”
众人皆惊。
这些长得根本就不像书呀!
“是前人看的书。”
他补充道。
接着,他取过一个成坨的物事,小心打开,将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展示给众人看,“东汉时,各地就已经开始造纸了,成品就是这种的。而大家在书写后为了收纳方便,都是这样裹起来的。”
又打开一个成卷的,“但裹起来很容易把纸张弄坏,所以就卷起来了。”
然后打开一个卷轴,“但直接卷有些考验大家的手艺,所以就在中间加了个滚轴,沿着它一圈圈的卷上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