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03 第601章 朱慈烺谋反
- 604 第602章 将三位皇子打入诏狱
- 605 第603章 尘埃落定
- 606 第604章 国力大增的盛世大明
- 607 第605章 朝鲜使团与朝贡制度
- 608 第606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鲜使臣
- 609 第607章 漕运被关,民怨甚大
- 610 第608章 朕要严办!
- 611 第609章 锁拿朝鲜使团
- 612 第610章 给朕拉下去斩了!
- 613 第611章 敢侮辱我大明,给我打!
- 614 第612章 给我大明皇帝跪下
- 615 第613章 有屠杀自南洋来
- 616 第614章 帝王暴怒
- 617 第615章 兵伐南洋
- 618 第616章 蒸汽与风帆双动力战舰
- 619 第617章 加农炮 臼炮大显神威
- 620 第618章 全歼荷兰东印度公司战舰
- 621 第619章 狂虐荷兰东印度公司
- 622 第620章 枪杀红毛番
- 623 第621章 扫荡荷兰东印度群岛
- 624 第622章 大明帝国亮剑西洋
- 625 第623章 李明睿会见西洋诸国
- 626 第624章 进军荷兰
- 627 第625章 击溃荷兰舰队
- 628 第626章 大战荷兰陆军
- 629 第627章 大破荷兰方阵
- 630 第628章 建立大明第一个西洋殖民地
- 631 第629章 大明帝国的殖民时代
- 632 第630章 开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师城
- 633 第631章 第一辆蒸汽机车
- 634 第632章 大明与朝鲜的战事
- 635 第633章 攻入朝鲜
- 636 第634章 步兵野战榴弹炮
- 637 第635章 机炮营出动
- 638 第636章 步炮协同作战
- 639 第637章 图谋大明在朝鲜的租界区
- 640 第638章 南北并进灭朝鲜
- 641 第639章 给老太监的恩赐
- 642 第640章 处决外番贵族
- 643 第641章 朝鲜国王求饶
- 644 第642章 准备征服倭国
- 645 第643章 明军登陆长崎
- 646 第644章 近卫军对战日本武士
- 647 第645章 刺刀拼杀与占领九州岛全境
- 648 第646章 登陆日本本州
- 649 第647章 幕府将军与天皇
- 650 第648章 活捉识仁天皇与幕府将军德川家纲
- 651 第649章 惩罚识仁天皇与德川家纲
- 652 第650章 日不落帝国时代的大明
- 653 第651章 黄河铁路大桥上的君臣奏对
- 654 第652章 大明帝国工业的新变化
- 655 第653章 商人们要求皇帝重新掌权
- 656 第654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
- 657 第655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对
- 658 第656章 衰落的大明乡村
- 659 第657章 复杂的大明社会结构
- 660 第658章 召开廷议
- 661 第659章 关于取缔农业税与管控地方官府
- 662 第660章 资产阶级与手工业者渗透进朝堂
- 663 第661章 帝国两派之争
- 664 第662章 臣等恭领圣谕
- 665 第663章 朝野震动
- 666 第664章 官府与地方商民之争
- 667 第665章 官僚集团与资本集团的明争暗斗
- 668 第666章 南直隶众议司驳回咨议司提案
- 669 第667章 大明中央内阁出面
- 670 第668章 富商进京
- 671 第669章 内阁否决两院提案
- 672 第670章 帝国政体基本稳固下来
- 673 第671章 阻断英国发展进程
- 674 第672章 大明电学的发展
- 675 第673章 关于电磁感应
- 676 第674章 顾炎武去英国提亲
- 677 第675章 逼迫牛顿去大明
- 678 第676章 牛顿和他的表妹
- 679 第677章 发电机
- 680 第678章 铁甲舰
- 681 第679章 收回澳门与一亿五千万债款
- 682 第680章 这笔债务由我们大明军方来要
- 683 第681章 占领地中海直布罗陀
- 684 第682章 签订《直布罗陀条约》
- 685 第683章 帝国扩张之路
- 686 第684章 十大元帅十大将
- 687 第685章 大结局
- 688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611章 敢侮辱我大明,给我打!
第611章 敢侮辱我大明,给我打!
又是一刀飙血!
张子端身首异处。
在场的帝国官员们面无血色,同时也都在暗自回想着皇帝陛下那句话:
“成立外交部是要以非军事手段为大明争取更大的利益!”
马士英等大明官员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定义,在他们以往的认识里,大明是宗主国,对周边的藩国优待恩赐甚至牺牲利益是应该的。
但此刻,他们才发现原来大明对待外藩应该看重的是利益。
“永嘉之乱,安史之乱,乃至于建虏几乎亡我大明之事,这些皆是曾经发生过的外虏乱我华夏之惨剧,而在惨剧发生前,无论是西晋还是李唐亦或是我大明,何尝不对这些外虏优待有加,可后果是什么,你们不是不明白!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弱肉强食实乃天道!欲致大明大同,想让百姓守法不造反,官绅富贵延绵数代,只能夺外夷之利以实中华!而牺牲中华之利以求天下大和无异于农夫怀蛇终被毒蛇所噬;
你们总说擅动刀兵乃不祥之事,牺牲人命到底不仁,而外交部的作用是什么,便是让你们能够以不动刀兵的方式维护大明帝国的尊严,从外藩手中为大明百姓争取更多的利益;
今日坑他一亩地,明日谈下他一座城,这才是真正优秀的外交官,甚至有必要,朕可以让帝国军队配合外交部做事,让你们唱主调!”
朱由检这么一说,帝国的官员们不得不仔细思索起来。
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从来没有听到这样的观点,但又不能不承认陛下似乎说的很有道理,不可谓不振聋发聩。
“细思华夏自千年来,到如今我大明主宰神州,几度曾经大乱之世,本因竟是对外不强,对内不宽之过,所谓仁德当对本国之民,而霸蛮应对于外番之夷,今日陛下圣训,臣等大悟!”
马士英说完,便下跪了下来:
“臣,马士英,恭聆圣训!”
“臣,李岩,恭聆圣训!”
“臣,黄宗羲,恭聆圣训!”
“臣,瞿式耜,恭聆圣训!”
“臣,王夫之,恭聆圣训!”
……
因马士英一番注解,在场的帝国官员们也都明白了过来,同时也由衷地跟随着马士英一起向大明皇帝朱由检拱手行礼而请教起来。
耀眼的光辉下,朱红色的紫禁城镀上了一层金色,朱由检见此情状,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此时还能留于朝堂之上的大都已不再是迂腐之辈,基本上在政治理念上已与朱由检这个大明帝王保持了一致。
朱由检有信心能带着他们一起让大明帝国走向更光辉的未来!
扬州与南京两府的正堂官与佐官也没逃脱惩罚。
但这一场大案没有给帝国留下太多阴霾,反而因为太平盛世时的一抹血色把让大明的统治者们明白了很多道理,看清了帝国前面的路。
易连奇代表内阁与警务总部对这场大案做了对外发言,邀请了整个大明数百家报社媒体,一时间也让整个大明的士民都知道了朝廷为何要连杀两尚书,也让大明士民看见了朝廷对维护百姓利益的决心。
如此一来,大明国内的凝聚力反而进一步增强。
……
约莫有半月后,内阁首辅马士英不得不提醒崇祯帝朱由检:“陛下,朝鲜朝贡的事拖了也有段时日了,您看是直接驱逐离境,还是怎么处置?”
正闲情逸致地剪着盆栽尖端的朱由检听此,则道:“不必急着驱逐,按照目前大明的战略部署,还没有武力进攻朝鲜的计划,既然人家是来朝贡的,便还是让他朝贡吧,正好,让外交部借着这个机会再在朝争取一些利益,为征服倭国做准备。”
说着,朱由检就站起身来,把剪刀递给马士英,自己捶了捶弯久了而有些酸胀的腰,说道:“但在朝贡见朕之前,得先让他们在南京花的钱还了,现在还不了可以先写个契约,规定偿还期限。”
马士英没想到自己陛下还记着这事,笑道:“既然如此,微臣便先着人让他们写个契约。”
……
“什么,我们在南京花费的钱要我们自己付,天朝就这么悭吝么?”
朝鲜麟坪大君李渲现在也不敢在大声呵斥,只是咕隆埋怨起来。
“怎么,你还有意见,你们在驿站与外交部的吃喝拉撒,没要你一分钱,尔等自己在南京要去喝花酒讲排场,这些钱还想让我们给你们承担,没门!你们是来朝贡的,不是来享福的,不肯偿还是吧,那好,那你们就一直在这里待着,待到你们愿意偿还为止!”
负责与朝鲜使团接触的易连琦说完就转身要走,并吩咐道:“从现在起,断了他们的饮食与饮水,现在他们不愿意偿还欠债便非朝贡之使团,我大明没有义务为其提供基本的招待。”
朝鲜麟坪大君李渲见此着急地喊道:“慢着!你们既然要本君偿还,本君偿还便是,拿契约来,本君签字,但是坦白讲,本君对你们大明很失望,非常失望,这是什么天朝上国!我呸!”
啪!
易连琦直接一巴掌扇了过去:“没长记性是吧,你算什么东西,敢侮辱我大明,来人,拖出去,先杖责二十大板,再让他签字!”
“你,你敢打我,你们”。
李渲非常愤怒,但是也不敢再说什么,而此时,警务兵已经过了强行把这口出不逊地李渲拖了出来。
这朝鲜使臣李渲一见警务兵手里的大木棍也有些害怕,忙道:“本君错了,本君错了,还不行么!能不能别打我!”
“打不打岂能是你说了算,尔既敢对我大明口出不逊,就该受到教训,给本官狠狠地打!”
易连琦这么一喊。
于是,这朝鲜使臣李渲便被按在了长凳上,手臂粗的木棍直接打了下来,顿时打得这朝鲜使臣李渲的屁股跳了一下,疼得他大叫一声:“啊!好痛!好痛!”
“还敢不敢出言不逊,回答本官”,易连琦这时候笑了起来,问道。
张子端身首异处。
在场的帝国官员们面无血色,同时也都在暗自回想着皇帝陛下那句话:
“成立外交部是要以非军事手段为大明争取更大的利益!”
马士英等大明官员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定义,在他们以往的认识里,大明是宗主国,对周边的藩国优待恩赐甚至牺牲利益是应该的。
但此刻,他们才发现原来大明对待外藩应该看重的是利益。
“永嘉之乱,安史之乱,乃至于建虏几乎亡我大明之事,这些皆是曾经发生过的外虏乱我华夏之惨剧,而在惨剧发生前,无论是西晋还是李唐亦或是我大明,何尝不对这些外虏优待有加,可后果是什么,你们不是不明白!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弱肉强食实乃天道!欲致大明大同,想让百姓守法不造反,官绅富贵延绵数代,只能夺外夷之利以实中华!而牺牲中华之利以求天下大和无异于农夫怀蛇终被毒蛇所噬;
你们总说擅动刀兵乃不祥之事,牺牲人命到底不仁,而外交部的作用是什么,便是让你们能够以不动刀兵的方式维护大明帝国的尊严,从外藩手中为大明百姓争取更多的利益;
今日坑他一亩地,明日谈下他一座城,这才是真正优秀的外交官,甚至有必要,朕可以让帝国军队配合外交部做事,让你们唱主调!”
朱由检这么一说,帝国的官员们不得不仔细思索起来。
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从来没有听到这样的观点,但又不能不承认陛下似乎说的很有道理,不可谓不振聋发聩。
“细思华夏自千年来,到如今我大明主宰神州,几度曾经大乱之世,本因竟是对外不强,对内不宽之过,所谓仁德当对本国之民,而霸蛮应对于外番之夷,今日陛下圣训,臣等大悟!”
马士英说完,便下跪了下来:
“臣,马士英,恭聆圣训!”
“臣,李岩,恭聆圣训!”
“臣,黄宗羲,恭聆圣训!”
“臣,瞿式耜,恭聆圣训!”
“臣,王夫之,恭聆圣训!”
……
因马士英一番注解,在场的帝国官员们也都明白了过来,同时也由衷地跟随着马士英一起向大明皇帝朱由检拱手行礼而请教起来。
耀眼的光辉下,朱红色的紫禁城镀上了一层金色,朱由检见此情状,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此时还能留于朝堂之上的大都已不再是迂腐之辈,基本上在政治理念上已与朱由检这个大明帝王保持了一致。
朱由检有信心能带着他们一起让大明帝国走向更光辉的未来!
扬州与南京两府的正堂官与佐官也没逃脱惩罚。
但这一场大案没有给帝国留下太多阴霾,反而因为太平盛世时的一抹血色把让大明的统治者们明白了很多道理,看清了帝国前面的路。
易连奇代表内阁与警务总部对这场大案做了对外发言,邀请了整个大明数百家报社媒体,一时间也让整个大明的士民都知道了朝廷为何要连杀两尚书,也让大明士民看见了朝廷对维护百姓利益的决心。
如此一来,大明国内的凝聚力反而进一步增强。
……
约莫有半月后,内阁首辅马士英不得不提醒崇祯帝朱由检:“陛下,朝鲜朝贡的事拖了也有段时日了,您看是直接驱逐离境,还是怎么处置?”
正闲情逸致地剪着盆栽尖端的朱由检听此,则道:“不必急着驱逐,按照目前大明的战略部署,还没有武力进攻朝鲜的计划,既然人家是来朝贡的,便还是让他朝贡吧,正好,让外交部借着这个机会再在朝争取一些利益,为征服倭国做准备。”
说着,朱由检就站起身来,把剪刀递给马士英,自己捶了捶弯久了而有些酸胀的腰,说道:“但在朝贡见朕之前,得先让他们在南京花的钱还了,现在还不了可以先写个契约,规定偿还期限。”
马士英没想到自己陛下还记着这事,笑道:“既然如此,微臣便先着人让他们写个契约。”
……
“什么,我们在南京花费的钱要我们自己付,天朝就这么悭吝么?”
朝鲜麟坪大君李渲现在也不敢在大声呵斥,只是咕隆埋怨起来。
“怎么,你还有意见,你们在驿站与外交部的吃喝拉撒,没要你一分钱,尔等自己在南京要去喝花酒讲排场,这些钱还想让我们给你们承担,没门!你们是来朝贡的,不是来享福的,不肯偿还是吧,那好,那你们就一直在这里待着,待到你们愿意偿还为止!”
负责与朝鲜使团接触的易连琦说完就转身要走,并吩咐道:“从现在起,断了他们的饮食与饮水,现在他们不愿意偿还欠债便非朝贡之使团,我大明没有义务为其提供基本的招待。”
朝鲜麟坪大君李渲见此着急地喊道:“慢着!你们既然要本君偿还,本君偿还便是,拿契约来,本君签字,但是坦白讲,本君对你们大明很失望,非常失望,这是什么天朝上国!我呸!”
啪!
易连琦直接一巴掌扇了过去:“没长记性是吧,你算什么东西,敢侮辱我大明,来人,拖出去,先杖责二十大板,再让他签字!”
“你,你敢打我,你们”。
李渲非常愤怒,但是也不敢再说什么,而此时,警务兵已经过了强行把这口出不逊地李渲拖了出来。
这朝鲜使臣李渲一见警务兵手里的大木棍也有些害怕,忙道:“本君错了,本君错了,还不行么!能不能别打我!”
“打不打岂能是你说了算,尔既敢对我大明口出不逊,就该受到教训,给本官狠狠地打!”
易连琦这么一喊。
于是,这朝鲜使臣李渲便被按在了长凳上,手臂粗的木棍直接打了下来,顿时打得这朝鲜使臣李渲的屁股跳了一下,疼得他大叫一声:“啊!好痛!好痛!”
“还敢不敢出言不逊,回答本官”,易连琦这时候笑了起来,问道。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