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5 第95章 茶圣毁茶之由来
- 96 第96章 终于求出来了
- 97 第97章 连环套
- 98 第98章 杨门女将
- 99 第99章 咱家立个规矩啊
- 100 第100章 扬州业务培训
- 101 第101章 旅游系统的傻子和优秀工作者
- 102 第102章 阏伯台
- 103 第103章 八关斋
- 104 第104章 英雄何解?
- 105 第105章 假冒参军
- 106 第106章 假的真不了
- 107 第107章 真的假不了
- 108 第108章 喝问
- 109 第109章 请功否
- 110 第110章 英雄碑
- 111 第111章 怎么办?
- 112 第112章 花钱顶罪?做梦!
- 113 第113章 无官有罪,有官事发(第三更)
- 114 第114章 今时不同于往日
- 115 第115章 巴鲁
- 116 第116章 老夫人和小女孩
- 117 第117章 仆固
- 118 第118章 仆固怀恩
- 119 第119章 仆固老太太
- 120 第120章 奇了怪了
- 121 第121章 大唐佘太君
- 122 第122章 守选
- 123 第123章 大唐版碰瓷
- 124 第124章 徐三二三事
- 125 第125章 白捡一个媳妇儿,还多一个小舅子
- 126 第126章 外卖徐小哥
- 127 第127章 颜老爷子
- 128 第128章 小人
- 129 第129章 暴怒的王魁
- 130 第130章 到底是谁始乱终弃
- 131 第131章 也就跟狗比比
- 132 第132章 精气神
- 133 第133章 大唐财相
- 134 第134章 官场礼仪,镇川论盐
- 135 第135章 义责徐山
- 136 第136章 露布飞捷
- 137 第137章 人无信而不立
- 138 第138章 大唐的英雄豪杰
- 139 第139章 登闻鼓
- 140 第140章 郭驸马
- 141 第141章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05章 假冒参军
第105章 假冒参军
驿站的驿长请了徐镇川来到大堂,还没等他说话,就开始为双方介绍。
殷老丈,本名殷继祖,正是宋州刺史。
卢书生,本名卢纶,乃是进京赶考的举子,恰巧路过宋州,因与殷刺史有旧,便留在宋州和他盘恒几日。
那个不招人待见的年轻人,名叫陈思远,正是刚刚到任的宋州参军事。
至于其他作陪的官员,徐镇川页没有什么心思去记忆他们的名讳。
“这位便是台州参军事,宣城徐山,奉旨进京,途径宋州,恰巧下榻在本驿……”
驿长刚刚介绍完,那卢纶却抢先一步过来了。
“原来徐三郎就是台州徐参军,久仰大名!七息成诗,智取袁晁,早就轰雷贯耳,卢某早就想拜会,却没有想到中午相见竟然当面不识,罪过,罪过,还请徐参军不要介意……”
徐镇川哈哈一笑,便在卢纶的引导下入了座。
那殷刺史也是一脸笑容。
“中午相见之时,就觉得徐三郎肯定非池中之物,果然,竟然是鼎鼎大名的台州徐参军,老朽眼拙,还望徐参军不要见怪。”
“太守哪里话来?徐某本是官场之中一后辈,途径宋州,理应拜会太守才是,怎奈无人引荐,贸然前去,实在失礼,又恐太守公务繁忙,不敢打搅,却不想今日午间在酒楼巧遇,失礼之处,请殷太守千万不要怪罪。”
正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官场之上不就是你给我面子我给你脸,徐镇川口称“后辈”,听得殷刺史哈哈大笑,还向在场众人说起了中午在酒楼发生的种种,引得众人一顿打趣,初见时的尴尬也就被化解了。
殷刺史可能是看徐镇川比较顺眼,开口询问道:
“听闻徐参军乃是进士出身?但不知是哪一年的高第?”
“上元二年,侥幸登科。”
“哦?上元二年?”殷刺史一听,顿时一愣,随即又问道:“上元二年距离现在不过一年时间,按照我朝传统,进士及第需要守选四年,却不知徐参军因何早早为官?”
“徐某家境贫寒,及第之后家中寡母难以承担徐某游历之资,便让徐某参加了吏部的制科考试。
徐某邀天之幸,考中了书判拔萃,这才选官台州参军事。”
“这么说,徐参军乃是宝应元年的书判拔萃了?”
“正是。”
等徐镇川话音落地,整个大堂却是一片寂静,气氛变得古怪之极。
徐镇川有点方,怎么了这是?这些对话都是官场是常见的套路,问出身、拉关系而已,你们一个个跟见了鬼一样,啥意思?
殷刺史面容古怪一言不发。
倒是卢纶嘿嘿一笑。
“徐参军,今天真是巧了,这位陈思远陈参军,也是上元二年的进士、宝应元年的书判拔萃……
这么说起来,你们二位,还是同年呢……”
徐镇川一听,顿时大惊,转头看着陈思远,仔细打量一番,却是一点印象都没有,根本就不认识。
转头又看看老汤,他也是一言不发目瞪口呆,徐镇川还注意到老汤藏在桌子下的双手竟然在微微颤抖。
老汤也不认识他!
这就不对了!
徐镇川是穿越而来,不认识什么同年,那是理所当然,老汤也不认识,不可能啊!?
早在穿越之初,高义就给他发来过很多有关唐朝的资料,其中有关科举考试的资料,徐镇川记得清清楚楚。
唐朝的进士和明清进士,根本是两回事,别的不说,就说数量,唐朝的进士,可没有什么进士及第、同进士出身、赐进士出身之类的划分,一科一百多人,那是明朝的规矩,终唐一朝,所有的进士科考试,取中的人数,从来没有超过三十个人!
三十人,什么概念?大一点的公司,一个部门的人都比这个多!
你说,谁不认识谁!?
就算一开始不认识,在进士及第之后,这三十个人还要拜谢圣恩、簪花游街、同游曲江,除了鹿鸣宴之外还指不定吃吃喝喝多少回呢,集体活动,最少一个月起!
要是说不熟悉,有可能,要说不认识,纯属糊弄鬼!
再说吏部制科考,那是为了在守选的官员和进士中选拔官员的考试,向来以难度大而著称,一般情况下,通过的人数也就二三人而已,最多的时候也不会超过五个人。
就这个位数的人员,相互不认识?
那制科考试就不是选拔官员了,那是选拔傻子才对!
所以,如果徐、陈二人都是上元二年的进士,再加上宝应元年的书判拔萃,两人不但不应该不认识,而且应该很熟悉才对。
但是,现场的情况是啥?
两人大眼瞪小眼,一副痴呆状,真成傻子了!
徐镇川心中突然一动。
难道……这位陈参军,是假冒的?
嘿嘿,这不正打我手背上吗?这叫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
那陈思远愣怔了半天,突然反应了过来,抢先开口。
“你到底是谁!?”
徐镇川给气乐了,小样儿,给我来倒打一耙呢!
“我?我自然是台州参军事、宣城徐山!”
“我怎么不认识你?”
“慢说你不认识我,我还不认识你呢!”徐镇川冷冷一笑,“别装了,你要说你是其他年间的进士及第、登临制科,徐某还真拿你没有办法,但是,你要说你是上元二年的进士、宝应元年的制科,徐某可就要问问你了,你到底是谁!?”
陈思远一脸怒色。
“我自然是河东陈思远,宋州参军事!
你个小小白身,竟然敢假冒官员招摇撞骗,你可知是什么罪过!?”
徐镇川冷冷一笑,“真的假不了,假的页真不了,你说你是宋州参军事,可有凭证?”
“告身为凭!”
这家伙还真准备齐全,掏出告身,“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
殷刺史这时候也坐不住了,听两人的意思,其中一个乃是冒充官身,这事出在他宋州地界,由不得他不管,命人检验告身。
真的。
这回轮到徐镇川傻眼了,这怎么可能!?
殷老丈,本名殷继祖,正是宋州刺史。
卢书生,本名卢纶,乃是进京赶考的举子,恰巧路过宋州,因与殷刺史有旧,便留在宋州和他盘恒几日。
那个不招人待见的年轻人,名叫陈思远,正是刚刚到任的宋州参军事。
至于其他作陪的官员,徐镇川页没有什么心思去记忆他们的名讳。
“这位便是台州参军事,宣城徐山,奉旨进京,途径宋州,恰巧下榻在本驿……”
驿长刚刚介绍完,那卢纶却抢先一步过来了。
“原来徐三郎就是台州徐参军,久仰大名!七息成诗,智取袁晁,早就轰雷贯耳,卢某早就想拜会,却没有想到中午相见竟然当面不识,罪过,罪过,还请徐参军不要介意……”
徐镇川哈哈一笑,便在卢纶的引导下入了座。
那殷刺史也是一脸笑容。
“中午相见之时,就觉得徐三郎肯定非池中之物,果然,竟然是鼎鼎大名的台州徐参军,老朽眼拙,还望徐参军不要见怪。”
“太守哪里话来?徐某本是官场之中一后辈,途径宋州,理应拜会太守才是,怎奈无人引荐,贸然前去,实在失礼,又恐太守公务繁忙,不敢打搅,却不想今日午间在酒楼巧遇,失礼之处,请殷太守千万不要怪罪。”
正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官场之上不就是你给我面子我给你脸,徐镇川口称“后辈”,听得殷刺史哈哈大笑,还向在场众人说起了中午在酒楼发生的种种,引得众人一顿打趣,初见时的尴尬也就被化解了。
殷刺史可能是看徐镇川比较顺眼,开口询问道:
“听闻徐参军乃是进士出身?但不知是哪一年的高第?”
“上元二年,侥幸登科。”
“哦?上元二年?”殷刺史一听,顿时一愣,随即又问道:“上元二年距离现在不过一年时间,按照我朝传统,进士及第需要守选四年,却不知徐参军因何早早为官?”
“徐某家境贫寒,及第之后家中寡母难以承担徐某游历之资,便让徐某参加了吏部的制科考试。
徐某邀天之幸,考中了书判拔萃,这才选官台州参军事。”
“这么说,徐参军乃是宝应元年的书判拔萃了?”
“正是。”
等徐镇川话音落地,整个大堂却是一片寂静,气氛变得古怪之极。
徐镇川有点方,怎么了这是?这些对话都是官场是常见的套路,问出身、拉关系而已,你们一个个跟见了鬼一样,啥意思?
殷刺史面容古怪一言不发。
倒是卢纶嘿嘿一笑。
“徐参军,今天真是巧了,这位陈思远陈参军,也是上元二年的进士、宝应元年的书判拔萃……
这么说起来,你们二位,还是同年呢……”
徐镇川一听,顿时大惊,转头看着陈思远,仔细打量一番,却是一点印象都没有,根本就不认识。
转头又看看老汤,他也是一言不发目瞪口呆,徐镇川还注意到老汤藏在桌子下的双手竟然在微微颤抖。
老汤也不认识他!
这就不对了!
徐镇川是穿越而来,不认识什么同年,那是理所当然,老汤也不认识,不可能啊!?
早在穿越之初,高义就给他发来过很多有关唐朝的资料,其中有关科举考试的资料,徐镇川记得清清楚楚。
唐朝的进士和明清进士,根本是两回事,别的不说,就说数量,唐朝的进士,可没有什么进士及第、同进士出身、赐进士出身之类的划分,一科一百多人,那是明朝的规矩,终唐一朝,所有的进士科考试,取中的人数,从来没有超过三十个人!
三十人,什么概念?大一点的公司,一个部门的人都比这个多!
你说,谁不认识谁!?
就算一开始不认识,在进士及第之后,这三十个人还要拜谢圣恩、簪花游街、同游曲江,除了鹿鸣宴之外还指不定吃吃喝喝多少回呢,集体活动,最少一个月起!
要是说不熟悉,有可能,要说不认识,纯属糊弄鬼!
再说吏部制科考,那是为了在守选的官员和进士中选拔官员的考试,向来以难度大而著称,一般情况下,通过的人数也就二三人而已,最多的时候也不会超过五个人。
就这个位数的人员,相互不认识?
那制科考试就不是选拔官员了,那是选拔傻子才对!
所以,如果徐、陈二人都是上元二年的进士,再加上宝应元年的书判拔萃,两人不但不应该不认识,而且应该很熟悉才对。
但是,现场的情况是啥?
两人大眼瞪小眼,一副痴呆状,真成傻子了!
徐镇川心中突然一动。
难道……这位陈参军,是假冒的?
嘿嘿,这不正打我手背上吗?这叫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
那陈思远愣怔了半天,突然反应了过来,抢先开口。
“你到底是谁!?”
徐镇川给气乐了,小样儿,给我来倒打一耙呢!
“我?我自然是台州参军事、宣城徐山!”
“我怎么不认识你?”
“慢说你不认识我,我还不认识你呢!”徐镇川冷冷一笑,“别装了,你要说你是其他年间的进士及第、登临制科,徐某还真拿你没有办法,但是,你要说你是上元二年的进士、宝应元年的制科,徐某可就要问问你了,你到底是谁!?”
陈思远一脸怒色。
“我自然是河东陈思远,宋州参军事!
你个小小白身,竟然敢假冒官员招摇撞骗,你可知是什么罪过!?”
徐镇川冷冷一笑,“真的假不了,假的页真不了,你说你是宋州参军事,可有凭证?”
“告身为凭!”
这家伙还真准备齐全,掏出告身,“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
殷刺史这时候也坐不住了,听两人的意思,其中一个乃是冒充官身,这事出在他宋州地界,由不得他不管,命人检验告身。
真的。
这回轮到徐镇川傻眼了,这怎么可能!?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