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53 第153章
- 154 第154章
- 155 第155章
- 156 第156章
- 157 第157章
- 158 第158章
- 159 第159章
- 160 第160章
- 161 第161章
- 162 第162章
- 163 第163章
- 164 第164章
- 165 第165章
- 166 第166章
- 167 第167章
- 168 第168章
- 169 第169章
- 170 第170章
- 171 第171章
- 172 第172章
- 173 第173章
- 174 第174章
- 175 第175章
- 176 第176章
- 177 第177章
- 178 第178章
- 179 第179章
- 180 第180章
- 181 第181章
- 182 第182章
- 183 第183章
- 184 第184章
- 185 第185章
- 186 第186章
- 187 第187章
- 188 第188章
- 189 第189章
- 190 第190章
- 191 第191章
- 192 第192章
- 193 第193章
- 194 第194章
- 195 第195章
- 196 第196章
- 197 第197章
- 198 第198章
- 199 第199章
- 200 第200章
- 201 第201章
- 202 第202章
- 203 第203章
- 204 第204章
- 205 第205章
- 206 第206章
- 207 第207章
- 208 第208章
- 209 第209章
- 210 第210章
- 211 第211章
- 212 第212章
- 213 第213章
- 214 第214章
- 215 第215章
- 216 第216章
- 217 第217章
- 218 第218章
- 219 第219章
- 220 第220章
- 221 第221章
- 222 第222章
- 223 第223章
- 224 第224章
- 225 第225章
- 226 第226章
- 227 第227章
- 228 第228章
- 229 第229章
- 230 第230章
- 231 第231章
- 232 第232章
- 233 第233章
- 234 第234章
- 235 第235章
- 236 第236章
- 237 第237章
- 238 第238章
- 239 第239章
- 240 第240章
- 241 第241章
- 242 第242章
- 243 第243章
- 244 第244章
- 245 第245章
- 246 第246章
- 247 第247章
- 248 第248章
- 249 第249章
- 250 第250章
- 251 第251章
- 252 第252章
- 253 第253章
- 254 第254章
- 255 第255章
- 256 第256章
- 257 第257章
- 258 第258章
- 259 第259章
- 260 第260章
- 261 第261章
- 262 第262章
- 263 第263章
- 264 第264章
- 265 第265章
- 266 第266章
- 267 第267章
- 268 第268章
- 269 第269章
- 270 第270章
- 271 第271章
- 272 第272章
- 273 第273章
- 274 第274章
- 275 第275章
- 276 第276章
- 277 第277章
- 278 第278章
- 279 第279章
- 280 第280章
- 281 第281章
- 282 第282章
- 283 第283章
- 284 第284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63章
第163章
我只好闭上我的鸟鸦嘴,灰溜溜地回家装稻子去了。
装稻子的蛇皮袋很容易皱在一起,所以一个人装很是费事。好不容易装完了,在搬上自行车后座并捆绑牢固上又犯了难。正在这时,正好海鸥放学回家了。最近,他不大爱说话了,也瘦了不少,可能是学习太累了。
看到蛇皮带,他嗡声嗡声地问:“姐,你装稻子干什么?”
看到他,我象遇到了救星一般:“舅舅舅妈回来了,还抱回一个小表弟,起名叫计生。舅舅家的东西都被计生办的人拉走了,妈叫我装两袋稻子送过去。”
海鸥闻言,二话不说,一弯腰就将一大袋稻子抱起来,轻巧巧地放在自行车后架上。再一弯腰又摞上一袋,然后找一根绳子紧紧绑牢了。我试着推了一下,因为太重了,我没撑住车把,自行车一下子倾斜。幸亏海鸥手疾眼快,一把扶住了,接过车把,虽然推着走时也有些吃力,但刚出门外,他竟然跳上自行车,一溜烟骑走了。
有了计生小表弟,舅舅舅妈一定需要红鸡蛋到各亲戚家报喜。这是风俗,谁家生了小孩,要把鸡蛋煮熟了再用颜料染红,然后送到亲朋好友及村里相好的人家,这些人家收到红鸡蛋,便会准备米、面,然后扯一块新布遮住了,做为礼物送给新生儿。如果生的是女孩儿,鸡蛋会送出去得少些,但现在生的是男孩,舅舅舅妈一定需要很多的红鸡蛋。而他们家的所有家禽、牲畜都被计生委牵走了,姥姥因为腿脚不好,家里根本没喂鸡。
想到这里,我又把家里存下来没舍得吃的一蓝子鸡蛋找出来,小心翼翼挎在胳膊上,向舅舅家走出。我知道妈妈虽然和舅妈的关系一直很僵,但姐弟几人中,她却和舅舅最为要好,肯定不会嫌我自作主张的。
果然,到了舅舅家,我妈看到鸡蛋,竟然直夸我:“海燕,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懂事了?我正要叫海鸥回家拿呢。”
邻村的大姨和她家的“小霸王”也来了,连嫁到邻镇的小姨也带着五岁的儿子丁丁赶来了。一时间,屋里热闹非凡。可惜都是男孩子,我连一个说知心话的姐妹都没有。“小霸王”的姐姐是我唯一的表姐,她和男朋友在江苏一家工厂上班,据说赚钱虽然不多但没有广东那边累,因为舍不得路费,己经两年没回家了。
小姨还不到三十岁,小姨夫长年在外打工,家里田里全指她操劳,但看上去很是苍老,小姨还和以前一样,话并不多。一向喜欢高声大气说话的大姨似乎也闷闷不乐。反而妈妈的话要多一些,指挥我们做这做那的,俨然是半个主人。烧火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了缘由。原来小姨给了舅舅一百块钱,大姨只给了舅舅五十块钱,三姐妹中,我妈给得最多,大姨给得最少,难怪大姨脸色这么难看。
舅妈对我拿的这蓝子鸡蛋特别满意,对我妈也破例亲热起来,还不住地往我碗里夹菜,问这问那的,让我感觉很温暖。她关切地问:“海燕,你是准备还回广东呢,不是打算在家做点什么?”
我感觉很沮丧,嗫嚅道:“我也不知道,想到县城卖衣服,又不知道怎么去找合适的档口。倒是认识一个熟人,可人家好象不太愿意帮忙。”
大姨“切”了一声:“现在的人哪,你不送钱,谁愿意白帮你这个忙呀?”
我妈恍然大悟:“这倒也是,我上次只让海燕送了一袋蔬菜,不值几个钱,大约人家不稀罕呢。”
舅妈忽然问:“海燕,你愿不愿意到镇上卖衣服?”
虽然在镇上摆摊卖衣服没有县城体面,也没有在县城挣钱多,但投资相对要小,并且不是每天都卖,只有逢集的时候才出摊。最重要的是离家很近,还可以照顾妈妈和弟弟。现在对我来说,只要不外出打工,任何一条出路都是救命的稻草!所以,我连连点头:“愿意,当然愿意!”
我妈疑惑地说:“可镇上卖衣服的摊位好象也满了呢?”
舅妈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我娘家二哥今年调到我们镇的卫生防疫站当站长了,他的连襟在税务所上班,他这次能调回来,多亏了他这个连襟。海燕要想去在镇上卖衣服,也不是什么大事,找我二哥准行!”
我妈不相信地将目光移向舅舅,舅舅微笑着点点头:“小伟妈说得没错,二哥这个连襟听说很吃得开,眼神活泛,帮别人办过不少事呢。”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喜地望着我妈。我妈也很高兴,竟然擦起了眼泪:“要不是你姐夫走得早,海燕也不至于去广东。现在,我什么也不求了,只希望她能自己养活自己,再找了老实点的男孩嫁了,我也算对得起你姐夫了。没爸的孩子可怜,以后海燕就交给你这个当舅舅的了。”
妈妈的话说得我鼻子酸酸的,舅舅伤感地叹了一口气:“二姐,你就放心吧,家里收拾一下,我也要到镇上杀猪卖,海燕就交给我了,有我在,任何人也别想欺负她!”
除了舅妈,桌上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晴,我妈问:“杀猪卖?你不出去打工了?”
舅舅无奈地说:“家里老得老,小得小,都靠小伟妈一个人,怎么行?”
大姨提议道:“或者,你可以象以前一样,在家里种磨菇?”
舅舅心有余悸地说:“磨菇我是坚持不种!”
我不由替舅舅惋惜,要知道,以前,他可是十里八乡种磨菇的能手。舅舅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象很多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一样,他很想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干一番事业,于是他买来书,学会了磨菇种植技术。他到处收集牛屎,晒干后堆放在一间黑屋子里。那间黑屋子的门窗上都糊上了一层层的报纸,一点风都进不来,白天也是黑乎乎的。
那时候,我一到姥姥家就喜欢去那个黑屋子里玩。屋内用木头搭了架子,架子上铺满了干牛屎、碎麦杆。也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东西,过一段时间,架子上便冒出星星点点的白色,十分漂亮,后来才知道那是磨菇。
镇上每到逢街,便有专人来收购磨菇,舅舅也常背着磨菇去卖。卖磨菇的人很多,要排好长的队。价格非常便宜,要求却很高。磨菇大了,不要,说己经长过了;磨菇小了,也不要,说还没长好。偏偏磨菇又非常娇嫩,手一碰就会留下一些小伤痕,当然,有伤痕的磨菇更不能卖了。所以一筐磨菇,经过七选八选后,大半是卖不掉的。
记得有一次,舅舅就着一盏煤油灯,熬了半个通宵,一朵一朵精心采摘了一筐磨菇,竟然一个都没卖掉,当时就气得他把一筐磨菇全部倒掉了,平时很开朗的一个人,就那样双手抱头,蹲在大街上,嚎啕大哭。那些被倒掉的磨菇,经人一踩,便更加白森森的,令人惨不忍睹!
装稻子的蛇皮袋很容易皱在一起,所以一个人装很是费事。好不容易装完了,在搬上自行车后座并捆绑牢固上又犯了难。正在这时,正好海鸥放学回家了。最近,他不大爱说话了,也瘦了不少,可能是学习太累了。
看到蛇皮带,他嗡声嗡声地问:“姐,你装稻子干什么?”
看到他,我象遇到了救星一般:“舅舅舅妈回来了,还抱回一个小表弟,起名叫计生。舅舅家的东西都被计生办的人拉走了,妈叫我装两袋稻子送过去。”
海鸥闻言,二话不说,一弯腰就将一大袋稻子抱起来,轻巧巧地放在自行车后架上。再一弯腰又摞上一袋,然后找一根绳子紧紧绑牢了。我试着推了一下,因为太重了,我没撑住车把,自行车一下子倾斜。幸亏海鸥手疾眼快,一把扶住了,接过车把,虽然推着走时也有些吃力,但刚出门外,他竟然跳上自行车,一溜烟骑走了。
有了计生小表弟,舅舅舅妈一定需要红鸡蛋到各亲戚家报喜。这是风俗,谁家生了小孩,要把鸡蛋煮熟了再用颜料染红,然后送到亲朋好友及村里相好的人家,这些人家收到红鸡蛋,便会准备米、面,然后扯一块新布遮住了,做为礼物送给新生儿。如果生的是女孩儿,鸡蛋会送出去得少些,但现在生的是男孩,舅舅舅妈一定需要很多的红鸡蛋。而他们家的所有家禽、牲畜都被计生委牵走了,姥姥因为腿脚不好,家里根本没喂鸡。
想到这里,我又把家里存下来没舍得吃的一蓝子鸡蛋找出来,小心翼翼挎在胳膊上,向舅舅家走出。我知道妈妈虽然和舅妈的关系一直很僵,但姐弟几人中,她却和舅舅最为要好,肯定不会嫌我自作主张的。
果然,到了舅舅家,我妈看到鸡蛋,竟然直夸我:“海燕,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懂事了?我正要叫海鸥回家拿呢。”
邻村的大姨和她家的“小霸王”也来了,连嫁到邻镇的小姨也带着五岁的儿子丁丁赶来了。一时间,屋里热闹非凡。可惜都是男孩子,我连一个说知心话的姐妹都没有。“小霸王”的姐姐是我唯一的表姐,她和男朋友在江苏一家工厂上班,据说赚钱虽然不多但没有广东那边累,因为舍不得路费,己经两年没回家了。
小姨还不到三十岁,小姨夫长年在外打工,家里田里全指她操劳,但看上去很是苍老,小姨还和以前一样,话并不多。一向喜欢高声大气说话的大姨似乎也闷闷不乐。反而妈妈的话要多一些,指挥我们做这做那的,俨然是半个主人。烧火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了缘由。原来小姨给了舅舅一百块钱,大姨只给了舅舅五十块钱,三姐妹中,我妈给得最多,大姨给得最少,难怪大姨脸色这么难看。
舅妈对我拿的这蓝子鸡蛋特别满意,对我妈也破例亲热起来,还不住地往我碗里夹菜,问这问那的,让我感觉很温暖。她关切地问:“海燕,你是准备还回广东呢,不是打算在家做点什么?”
我感觉很沮丧,嗫嚅道:“我也不知道,想到县城卖衣服,又不知道怎么去找合适的档口。倒是认识一个熟人,可人家好象不太愿意帮忙。”
大姨“切”了一声:“现在的人哪,你不送钱,谁愿意白帮你这个忙呀?”
我妈恍然大悟:“这倒也是,我上次只让海燕送了一袋蔬菜,不值几个钱,大约人家不稀罕呢。”
舅妈忽然问:“海燕,你愿不愿意到镇上卖衣服?”
虽然在镇上摆摊卖衣服没有县城体面,也没有在县城挣钱多,但投资相对要小,并且不是每天都卖,只有逢集的时候才出摊。最重要的是离家很近,还可以照顾妈妈和弟弟。现在对我来说,只要不外出打工,任何一条出路都是救命的稻草!所以,我连连点头:“愿意,当然愿意!”
我妈疑惑地说:“可镇上卖衣服的摊位好象也满了呢?”
舅妈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我娘家二哥今年调到我们镇的卫生防疫站当站长了,他的连襟在税务所上班,他这次能调回来,多亏了他这个连襟。海燕要想去在镇上卖衣服,也不是什么大事,找我二哥准行!”
我妈不相信地将目光移向舅舅,舅舅微笑着点点头:“小伟妈说得没错,二哥这个连襟听说很吃得开,眼神活泛,帮别人办过不少事呢。”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喜地望着我妈。我妈也很高兴,竟然擦起了眼泪:“要不是你姐夫走得早,海燕也不至于去广东。现在,我什么也不求了,只希望她能自己养活自己,再找了老实点的男孩嫁了,我也算对得起你姐夫了。没爸的孩子可怜,以后海燕就交给你这个当舅舅的了。”
妈妈的话说得我鼻子酸酸的,舅舅伤感地叹了一口气:“二姐,你就放心吧,家里收拾一下,我也要到镇上杀猪卖,海燕就交给我了,有我在,任何人也别想欺负她!”
除了舅妈,桌上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晴,我妈问:“杀猪卖?你不出去打工了?”
舅舅无奈地说:“家里老得老,小得小,都靠小伟妈一个人,怎么行?”
大姨提议道:“或者,你可以象以前一样,在家里种磨菇?”
舅舅心有余悸地说:“磨菇我是坚持不种!”
我不由替舅舅惋惜,要知道,以前,他可是十里八乡种磨菇的能手。舅舅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象很多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一样,他很想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干一番事业,于是他买来书,学会了磨菇种植技术。他到处收集牛屎,晒干后堆放在一间黑屋子里。那间黑屋子的门窗上都糊上了一层层的报纸,一点风都进不来,白天也是黑乎乎的。
那时候,我一到姥姥家就喜欢去那个黑屋子里玩。屋内用木头搭了架子,架子上铺满了干牛屎、碎麦杆。也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东西,过一段时间,架子上便冒出星星点点的白色,十分漂亮,后来才知道那是磨菇。
镇上每到逢街,便有专人来收购磨菇,舅舅也常背着磨菇去卖。卖磨菇的人很多,要排好长的队。价格非常便宜,要求却很高。磨菇大了,不要,说己经长过了;磨菇小了,也不要,说还没长好。偏偏磨菇又非常娇嫩,手一碰就会留下一些小伤痕,当然,有伤痕的磨菇更不能卖了。所以一筐磨菇,经过七选八选后,大半是卖不掉的。
记得有一次,舅舅就着一盏煤油灯,熬了半个通宵,一朵一朵精心采摘了一筐磨菇,竟然一个都没卖掉,当时就气得他把一筐磨菇全部倒掉了,平时很开朗的一个人,就那样双手抱头,蹲在大街上,嚎啕大哭。那些被倒掉的磨菇,经人一踩,便更加白森森的,令人惨不忍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