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7 第107章 中篇
- 108 第108章 中篇
- 109 第109章 中篇
- 110 第110章 中篇
- 111 第111章 中篇
- 112 第112章 中篇
- 113 第113章 中篇
- 114 第114章 中篇
- 115 第115章 中篇
- 116 第116章 中篇
- 117 第117章 中篇
- 118 第118章 中篇
- 119 第119章 中篇
- 120 第120章 中篇
- 121 第121章 中篇
- 122 第122章 中篇
- 123 第123章 中篇
- 124 第124章 中篇
- 125 第125章 中篇
- 126 第126章 中篇
- 127 第127章 中篇
- 128 第128章 中篇
- 129 第129章 中篇
- 130 第130章 中篇
- 131 第131章 中篇
- 132 第132章 中篇
- 133 第133章 中篇
- 134 第134章 中篇
- 135 第135章 中篇
- 136 第136章 中篇
- 137 第137章 中篇
- 138 第138章 中篇
- 139 第139章 中篇
- 140 第140章 中篇
- 141 第141章 中篇
- 142 第142章 下篇
- 143 第143章 下篇
- 144 第144章 下篇
- 145 第145章 下篇
- 146 第146章 下篇
- 147 第147章 下篇
- 148 第148章 下篇
- 149 第149章 下篇
- 150 第150章 下篇
- 151 第151章 下篇
- 152 第152章 下篇
- 153 第153章 下篇
- 154 第154章 下篇
- 155 第155章 下篇
- 156 第156章 下篇
- 157 第157章 下篇
- 158 第158章 下篇
- 159 第159章 下篇
- 160 第160章 下篇
- 161 第161章 下篇
- 162 第162章 下篇
- 163 第163章 下篇
- 164 第164章 下篇
- 165 第165章 下篇
- 166 第166章 下篇
- 167 第167章 下篇
- 168 第168章 下篇
- 169 第169章 下篇
- 170 第170章 下篇
- 171 第171章 下篇
- 172 第172章 下篇
- 173 第173章 下篇
- 174 第174章 下篇
- 175 第175章 下篇
- 176 第176章 下篇
- 177 第177章 下篇
- 178 第178章 下篇
- 179 第179章 下篇
- 180 第180章 下篇
- 181 第181章 下篇
- 182 第182章 下篇
- 183 第183章 下篇
- 184 第184章 下篇
- 185 第185章 下篇
- 186 第186章 下篇
- 187 第187章 下篇
- 188 第188章 下篇
- 189 第189章 下篇
- 190 第190章 下篇
- 191 第191章 下篇
- 192 第192章 下篇
- 193 第193章 下篇
- 194 第194章 下篇
- 195 第195章 下篇
- 196 第196章 下篇
- 197 第197章 下篇
- 198 第198章 下篇
- 199 第199章 下篇
- 200 第200章 下篇
- 201 第201章 下篇
- 202 第202章 下篇
- 203 第203章 下篇
- 204 第204章 下篇
- 205 第205章 下篇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17章 中篇
第117章 中篇
中篇:读心术: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了解和影响你周围的人
第七章 读心操练7:九型人格的社交密码
第九节 怀疑型人格:没有根据乱猜疑
读心面面观:
什么样的人属于“怀疑型人格”?
妙解读心术:
你总是疑神疑鬼,喜欢翻看对方的手机、邮件等私人物件;习惯猜测别人的所思所想,不管人家说什么,自己都会觉得对方不怀好意;看到有人悄悄议论,就疑心在说自己的坏话;见别人学习很用功,就疑心他有不良企图?
如果是这样,你也许就是怀疑论者。
怀疑论者的注意力就像一台红外线的扫描仪,总是想检查别人的内心,看看别人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表面现象的背后隐藏了什么事实,微笑面孔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企图……他们总是想弄清楚这些问题。
带有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怀疑论者最后是越猜越疑,越疑越猜。正如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猜疑之心有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最终将导致一个人做错事情。”
回顾历史,一代枭雄曹操的身上就有猜疑这一典型性格。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独自一人骑马逃出洛阳,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时被擒。县令陈宫慕曹操忠义,于是弃官与之一起逃亡。两人行至成皋,投曹父故人吕伯奢家中求宿。
吕伯奢一见曹操,非常高兴,又听说其刺董卓未遂,正遭缉拿,更是欷歔良久。之后,他转身出门,命四个儿子杀猪宰羊,自己则去四里外的集上打酒。
由于刺董之事,曹操终日紧张,加上他生性多疑,所以就没有真正静下来过,即使在吕伯奢的客堂里,他依然两耳高竖,坐立不宁。他刚喝完一杯茶,就听到了霍霍的磨刀声,侧耳再听,竟听有人说:“马上堵了门,别让他跑了!”
多疑的曹操哪知道是在杀猪宰羊,他认为吕家人要报官杀害他,于是心一横,拔剑出门。“好一群不顾大义的小人!”吕伯奢的小孙子正在瞪目瞅他,曹操忽地一剑刺去,将人杀死。曹操没有任何反应,仍是一剑一人地杀向后院。
曹操来到后院,见吕伯奢的四个儿子正在捆猪,心中猛地一顿,知道自己杀错了人,但仍掷剑砍去。又是四剑之后,曹操觉得自己的身体突然软了下来,遂拄剑在地,闭目不语。良久,忽拔剑挺直,对天长笑:“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笑毕,一剑砍断马缰,手抓马鬃,跃身而上。
当然正史上可能对这一段还有存疑,然而曹操性格中的多疑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害人害己的祸根。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对他人、对自己心生疑窦,从而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如果猜疑发生在朋友之间,会破坏纯真的友谊;发生在恋人之间,会妨碍感情的发展;发生在同事之间,会影响正常的工作。
猜疑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当你发现自己的疑心越来越重的时候,请你控制住自己的胡思乱想,不妨从多方面看待自己怀疑的对象,想办法加上一些“干扰素”,如“也许是我弄错了”,“也许他(她)不是那种人”,“也许情况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糟”,等等。这样,你就能渐渐地消除自己的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假想和推测。而如果你跟好猜疑的人做朋友,就一定要小心谨慎,尽量让对方明白你的意图,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第七章 读心操练7:九型人格的社交密码
第九节 怀疑型人格:没有根据乱猜疑
读心面面观:
什么样的人属于“怀疑型人格”?
妙解读心术:
你总是疑神疑鬼,喜欢翻看对方的手机、邮件等私人物件;习惯猜测别人的所思所想,不管人家说什么,自己都会觉得对方不怀好意;看到有人悄悄议论,就疑心在说自己的坏话;见别人学习很用功,就疑心他有不良企图?
如果是这样,你也许就是怀疑论者。
怀疑论者的注意力就像一台红外线的扫描仪,总是想检查别人的内心,看看别人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表面现象的背后隐藏了什么事实,微笑面孔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企图……他们总是想弄清楚这些问题。
带有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怀疑论者最后是越猜越疑,越疑越猜。正如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猜疑之心有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最终将导致一个人做错事情。”
回顾历史,一代枭雄曹操的身上就有猜疑这一典型性格。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独自一人骑马逃出洛阳,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时被擒。县令陈宫慕曹操忠义,于是弃官与之一起逃亡。两人行至成皋,投曹父故人吕伯奢家中求宿。
吕伯奢一见曹操,非常高兴,又听说其刺董卓未遂,正遭缉拿,更是欷歔良久。之后,他转身出门,命四个儿子杀猪宰羊,自己则去四里外的集上打酒。
由于刺董之事,曹操终日紧张,加上他生性多疑,所以就没有真正静下来过,即使在吕伯奢的客堂里,他依然两耳高竖,坐立不宁。他刚喝完一杯茶,就听到了霍霍的磨刀声,侧耳再听,竟听有人说:“马上堵了门,别让他跑了!”
多疑的曹操哪知道是在杀猪宰羊,他认为吕家人要报官杀害他,于是心一横,拔剑出门。“好一群不顾大义的小人!”吕伯奢的小孙子正在瞪目瞅他,曹操忽地一剑刺去,将人杀死。曹操没有任何反应,仍是一剑一人地杀向后院。
曹操来到后院,见吕伯奢的四个儿子正在捆猪,心中猛地一顿,知道自己杀错了人,但仍掷剑砍去。又是四剑之后,曹操觉得自己的身体突然软了下来,遂拄剑在地,闭目不语。良久,忽拔剑挺直,对天长笑:“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笑毕,一剑砍断马缰,手抓马鬃,跃身而上。
当然正史上可能对这一段还有存疑,然而曹操性格中的多疑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害人害己的祸根。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对他人、对自己心生疑窦,从而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如果猜疑发生在朋友之间,会破坏纯真的友谊;发生在恋人之间,会妨碍感情的发展;发生在同事之间,会影响正常的工作。
猜疑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当你发现自己的疑心越来越重的时候,请你控制住自己的胡思乱想,不妨从多方面看待自己怀疑的对象,想办法加上一些“干扰素”,如“也许是我弄错了”,“也许他(她)不是那种人”,“也许情况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糟”,等等。这样,你就能渐渐地消除自己的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假想和推测。而如果你跟好猜疑的人做朋友,就一定要小心谨慎,尽量让对方明白你的意图,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