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83 第一百零四章 攻破陈仓(中)
- 184 第一百零五章 攻破陈仓(下)
- 185 第一百零六章 分进合击
- 186 第一百零七章 亡命天涯(上)
- 187 第一百零八章 亡命天涯(中)
- 188 第一百零九章 亡命天涯(下)
- 189 第一百一十章 可耻的吕布
- 190 第一百一十一章 冯翊受阻
- 191 第一百一十二章 斗智(上)
- 192 第一百一十三章 斗智(中)
- 193 第一百一十四章 斗智(下)
- 194 第一百一十五章 水无常形
- 195 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儒授首
- 196 第一百一十七章 后顾无忧
- 197 第一百一十八章 各怀鬼胎(上)
- 198 第一百一十九章 各怀鬼胎(中)
- 199 第一百二十章 各怀鬼胎(下)
- 200 第一百二十一章 斩李傕!(上)
- 201 第一百二十二章 斩李傕!(下)
- 202 第一百二十三章 诛郭汜!
- 203 第一百二十四章 长安攻坚战(上)
- 204 第一百二十五章 长安攻坚战(二)
- 205 第一百二十六章 长安攻坚战(三)
- 206 第一百二十七章 长安攻坚战(四)
- 207 第一百二十八章 长安攻坚战(五)
- 208 第一百二十九章 长安攻坚战(六)
- 209 第一百三十章 长安攻坚战(七)
- 210 第一百三十一章 长安攻坚战(八)
- 211 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卓之死(上)
- 212 第一百三十三章 董卓之死(中)
- 213 第一百三十四章 董卓之死(下)
- 214 第一百三十五章 刘协出逃
- 215 第一百三十六章 枭雄曹操
- 216 第一百三十七章 全据关中
- 217 第一百三十八章 乐极生悲
- 218 第一百三十九章 挟天子令诸侯
- 219 第一百四十章 博弈
- 220 第一章 曹操的反应
- 221 第二章 绝色甄宓
- 222 第三章 强强联手(上)
- 223 第四章 强强联手(下)
- 224 第五章 鼎盛关中
- 225 第六章 狼狈的刘备
- 226 第七章 无知陶应
- 227 第八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上)
- 228 第九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下)
- 229 第十章 睿智曹操
- 230 第十一章 徐州暗流
- 231 第十二章 刘备再娶(上)
- 232 第十三章 刘备再娶(下)
- 233 第十四章 徐州易主
- 234 第十五章 子龙之怒
- 235 第十六章 伪善刘备
- 236 第十七章 远征西域(一)
- 237 第十八章 远征西域(二)
- 238 第十九章 远征西域(三)
- 239 第二十章 远征西域(四)
- 240 第二十一章 远征西域(五)
- 241 第二十二章 远征西域(六)
- 242 第二十三章 人才济济
- 243 第二十四章 无孔不入
- 244 第二十五章 美女配英雄
- 245 第二十六章 多喜临门
- 246 第二十七章 欠下情债
- 247 第二十八章 一山二虎
- 248 第二十九章 张飞失徐州
- 249 第三十章 刘备的心术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一十四章 斗智(下)
第一百一十四章 斗智(下)
按照李儒的安排,他麾下的将士们连夜搬运来许多的石头,按照石头体积的大小,用黄土、沙泥搅和成黏土,把石头挨着营墙堆积了起来,里外两层石头,将木制的营墙密不透风的保护在了中间。
营地中的所有营帐顶上,也都被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牛皮。每个营帐的附近,都放着十个木桶,里面盛满了清水;储藏粮草的地方,李儒也刻意加派了人手,进行重兵布防,还毫不吝啬的用多余的铠甲遮盖在了装运着粮草的马车上,并且还调了一队盾牌兵过来,做好了对视保护粮草辎重的准备。
营中的将士们,不管是轻甲兵还是重甲兵,不管是长枪手还是弓箭手,李儒命令他们一律将牛皮甲替换下来,换上了制式的铁甲。营地中一切可以被点燃的存在,李儒也都命将士们做了处理……
李儒的一系列做法,都是为了在防备马超。根据李儒对马超的了解,他知道马超善用火攻,尤其是在战局僵持不下的时候,为了有效的解决问题,马超往往最喜欢用火攻给敌人造成不可扭转的伤亡,从而彻底将主动权掌控在他的手中。
现在,正是马超准备进攻长安、急于击溃李儒的时候,为了防止马超再次用火,李儒为了稳妥起见,阻止马超前往长安,便从内部着手,杜绝了一切营地中起火的可能,即便有引火之物落入营地内,也绝不会将火势烧起来。而且有了石墙做屏障,马超的抛石机就失去了应有的杀伤力,只要营墙不破,马超便绝对没有击溃李儒所部的可能。
不得不说,李儒对马超的了解,还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远比有勇无谋的吕布强多了。吕布先后三次败在马超的火攻之中,输了个一无所有,只身亡命天涯,却还是不知悔改,李儒可绝不会向吕布一样,提前就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从李儒的防范上来看,他不亏是董卓手下的首席谋士,能够做到料敌先机,提前将对手最有利的手段扼杀在萌芽中。
距离李儒的大营数里之遥的一座山头上,马超坐在龙象宝马上,正在凝视着李儒营地内的状况,脸上的神色,带着明显的困扰。他没有想到,李儒为了针对自己惯用的手段,将整个营地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石头城,这一做法固然会令他麾下的将士们劳累异常,在第二天白天的时候,战斗力降低到冰点以下,但却是最一劳永逸的办法,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李儒的这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高超的智慧,当真令人佩服。
至少,李儒的办法,让马超感到有些束手无策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受到了极大地阻碍。
“主公,李儒把军营弄得铁桶一般,龟缩不出,我军短时间内怕是攻不破了。”马超身边的徐晃,在观察完了李儒的布置之后,忍不住皱起眉头说出了心中的担忧。徐晃最擅长的,就是防御战,他所布置的防御,堪称无懈可击。如今李儒的布置,让善守的徐晃都挑不出任何的毛病来,可见是有多么的稳固了。
马超心中也是一筹莫展,轻轻叹了口气,转头询问道:“其余诸位,可还有什么建议吗?”平心而论,马超是很不愿意发起强攻的,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长久以来,马超都秉承着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得最大胜利的宗旨,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部下在不是特别有必要的攻坚战中血流成河,更不愿意拿将士们的性命,去获得最后的胜利,可眼下若是没有其他的办法,马超也只好发起强攻了。
关羽和庞德对望了一眼,均沉默了下来。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攻破乌龟壳一样的李儒军营。
倒是一旁的郑泰,捻着胡须细细的查看着李儒军营的布局,良久未曾发话。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绝不是因为束手无策而没有出声说话,倒似是正在筹谋着什么。
不知不觉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郑泰的身上,希望他可以想出一个完美的对策来。
良久,郑泰忽然转头问向了徐晃:“公明将军,在西边数里之外,是否有一条河水?”
不等徐晃答话,胡车儿抢先说道:“没错!昨日主公令俺去抄李儒的后路,俺确实见到那边有条河!”
“河水之中,水流如何?”郑泰转向胡车儿,追问道。
“呃……”胡车儿伸手挠了挠头皮,讪讪答道:“俺只知道有条河,倒是没注意水流如何,先生若想知道,俺这就去看看。”
徐晃笑着接口道:“不必了。那条河水流不强,但是水深足以没过膝盖。只是因为附近的地势平缓,所以没有湍流。用于取水是个好去处,却无法用于防御。”说到这里,徐晃忽的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的说道:“无法用于防御是没错,可若是用来进攻……”
“公明将军所想,与吾不谋而合。常言道,利于火者,必不利于水,反之亦然。”郑泰笑呵呵的说道:“李儒深悉主公喜欢利用火攻,因此将大营布置的固若金汤,断绝了一切可引火的因素;但若是能引水以攻之,营内无半片木板的敌军,必然大乱,等到敌军军心大乱,我军乘势发起猛攻,则一战可定矣!”
郑泰的话,让马超的眼眸瞬间明亮了起来!没错!火攻既然行不通,为何不用水攻呢?相比火攻,水攻需要足够的地理条件,战场必须是在有水流的地方,还要敌人出现的地点,恰好是水流的下游……总之,水攻是需要诸多条件的,远比发动火攻要困难的多。所以马超最喜欢的使用火攻,反而忽略了水攻的计略。
现在经过郑泰的提醒,马超醒悟了过来:李儒选择营地的地点、附近的地理位置、营中的各种布置等等,都有一个假设的前提,那就是马超会发动火攻。一旦这个假设的前提不成立了,或者是马超反其道而行之,李儒所布置的一切,非但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还会将他自己置于险境之中了。
或许是马超以往依靠火攻所取得的战绩太过辉煌,以至于连足智多谋的李儒都忽略了,他所选择的安营扎寨的地点,其实是存在着很大隐患的——对于水攻而言。
决定了进攻的大策略,马超也就不愿意在继续浪费时间了,现在对他而言,每一刻钟都是弥足珍贵的。
和部下众人回到临时的帅府,马超立刻命人取来沙盘,在沙盘上和大家一起推演了起来。前面说过了,火攻的条件算是比较便利的,但是水攻所需要的条件,就比较苛刻了。为了能一战解决李儒这只拦路虎,马超必须要和部下们进行反复的推演,直到敲定出万无一失的计划来,才能将计划付诸实施。
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马超才和众人敲定了最终的计划。在这份作战计划中,郑泰体现出了他非同寻常的智慧,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个战术转折点、每一个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他都拿捏得很是到位,方方面面考虑的也很是周全,整个作战计划,大半都是他提出来的,其他的人包括马超在内,也仅仅是查漏补缺而已。
郑泰的智慧,再次让马超感叹,在东汉末年乃至三国时期这段乱世中,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似郑泰这样,本该是名留青史,供后人敬仰的人物,可惜却没能在原有的历史上留下太多的色彩。但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马超已经在悄然之间,改变了他的命运。
有了这份规划到近乎完美的计划,马超有着足够的自信,李儒再也不能阻碍他太久了,这个眼中钉,将会在他的眼前永远消失。后世的人们将会清楚的记的,将李儒埋葬的人,叫做郑泰!
营地中的所有营帐顶上,也都被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牛皮。每个营帐的附近,都放着十个木桶,里面盛满了清水;储藏粮草的地方,李儒也刻意加派了人手,进行重兵布防,还毫不吝啬的用多余的铠甲遮盖在了装运着粮草的马车上,并且还调了一队盾牌兵过来,做好了对视保护粮草辎重的准备。
营中的将士们,不管是轻甲兵还是重甲兵,不管是长枪手还是弓箭手,李儒命令他们一律将牛皮甲替换下来,换上了制式的铁甲。营地中一切可以被点燃的存在,李儒也都命将士们做了处理……
李儒的一系列做法,都是为了在防备马超。根据李儒对马超的了解,他知道马超善用火攻,尤其是在战局僵持不下的时候,为了有效的解决问题,马超往往最喜欢用火攻给敌人造成不可扭转的伤亡,从而彻底将主动权掌控在他的手中。
现在,正是马超准备进攻长安、急于击溃李儒的时候,为了防止马超再次用火,李儒为了稳妥起见,阻止马超前往长安,便从内部着手,杜绝了一切营地中起火的可能,即便有引火之物落入营地内,也绝不会将火势烧起来。而且有了石墙做屏障,马超的抛石机就失去了应有的杀伤力,只要营墙不破,马超便绝对没有击溃李儒所部的可能。
不得不说,李儒对马超的了解,还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远比有勇无谋的吕布强多了。吕布先后三次败在马超的火攻之中,输了个一无所有,只身亡命天涯,却还是不知悔改,李儒可绝不会向吕布一样,提前就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从李儒的防范上来看,他不亏是董卓手下的首席谋士,能够做到料敌先机,提前将对手最有利的手段扼杀在萌芽中。
距离李儒的大营数里之遥的一座山头上,马超坐在龙象宝马上,正在凝视着李儒营地内的状况,脸上的神色,带着明显的困扰。他没有想到,李儒为了针对自己惯用的手段,将整个营地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石头城,这一做法固然会令他麾下的将士们劳累异常,在第二天白天的时候,战斗力降低到冰点以下,但却是最一劳永逸的办法,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李儒的这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高超的智慧,当真令人佩服。
至少,李儒的办法,让马超感到有些束手无策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受到了极大地阻碍。
“主公,李儒把军营弄得铁桶一般,龟缩不出,我军短时间内怕是攻不破了。”马超身边的徐晃,在观察完了李儒的布置之后,忍不住皱起眉头说出了心中的担忧。徐晃最擅长的,就是防御战,他所布置的防御,堪称无懈可击。如今李儒的布置,让善守的徐晃都挑不出任何的毛病来,可见是有多么的稳固了。
马超心中也是一筹莫展,轻轻叹了口气,转头询问道:“其余诸位,可还有什么建议吗?”平心而论,马超是很不愿意发起强攻的,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长久以来,马超都秉承着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得最大胜利的宗旨,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部下在不是特别有必要的攻坚战中血流成河,更不愿意拿将士们的性命,去获得最后的胜利,可眼下若是没有其他的办法,马超也只好发起强攻了。
关羽和庞德对望了一眼,均沉默了下来。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攻破乌龟壳一样的李儒军营。
倒是一旁的郑泰,捻着胡须细细的查看着李儒军营的布局,良久未曾发话。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绝不是因为束手无策而没有出声说话,倒似是正在筹谋着什么。
不知不觉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郑泰的身上,希望他可以想出一个完美的对策来。
良久,郑泰忽然转头问向了徐晃:“公明将军,在西边数里之外,是否有一条河水?”
不等徐晃答话,胡车儿抢先说道:“没错!昨日主公令俺去抄李儒的后路,俺确实见到那边有条河!”
“河水之中,水流如何?”郑泰转向胡车儿,追问道。
“呃……”胡车儿伸手挠了挠头皮,讪讪答道:“俺只知道有条河,倒是没注意水流如何,先生若想知道,俺这就去看看。”
徐晃笑着接口道:“不必了。那条河水流不强,但是水深足以没过膝盖。只是因为附近的地势平缓,所以没有湍流。用于取水是个好去处,却无法用于防御。”说到这里,徐晃忽的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的说道:“无法用于防御是没错,可若是用来进攻……”
“公明将军所想,与吾不谋而合。常言道,利于火者,必不利于水,反之亦然。”郑泰笑呵呵的说道:“李儒深悉主公喜欢利用火攻,因此将大营布置的固若金汤,断绝了一切可引火的因素;但若是能引水以攻之,营内无半片木板的敌军,必然大乱,等到敌军军心大乱,我军乘势发起猛攻,则一战可定矣!”
郑泰的话,让马超的眼眸瞬间明亮了起来!没错!火攻既然行不通,为何不用水攻呢?相比火攻,水攻需要足够的地理条件,战场必须是在有水流的地方,还要敌人出现的地点,恰好是水流的下游……总之,水攻是需要诸多条件的,远比发动火攻要困难的多。所以马超最喜欢的使用火攻,反而忽略了水攻的计略。
现在经过郑泰的提醒,马超醒悟了过来:李儒选择营地的地点、附近的地理位置、营中的各种布置等等,都有一个假设的前提,那就是马超会发动火攻。一旦这个假设的前提不成立了,或者是马超反其道而行之,李儒所布置的一切,非但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还会将他自己置于险境之中了。
或许是马超以往依靠火攻所取得的战绩太过辉煌,以至于连足智多谋的李儒都忽略了,他所选择的安营扎寨的地点,其实是存在着很大隐患的——对于水攻而言。
决定了进攻的大策略,马超也就不愿意在继续浪费时间了,现在对他而言,每一刻钟都是弥足珍贵的。
和部下众人回到临时的帅府,马超立刻命人取来沙盘,在沙盘上和大家一起推演了起来。前面说过了,火攻的条件算是比较便利的,但是水攻所需要的条件,就比较苛刻了。为了能一战解决李儒这只拦路虎,马超必须要和部下们进行反复的推演,直到敲定出万无一失的计划来,才能将计划付诸实施。
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马超才和众人敲定了最终的计划。在这份作战计划中,郑泰体现出了他非同寻常的智慧,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个战术转折点、每一个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他都拿捏得很是到位,方方面面考虑的也很是周全,整个作战计划,大半都是他提出来的,其他的人包括马超在内,也仅仅是查漏补缺而已。
郑泰的智慧,再次让马超感叹,在东汉末年乃至三国时期这段乱世中,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似郑泰这样,本该是名留青史,供后人敬仰的人物,可惜却没能在原有的历史上留下太多的色彩。但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马超已经在悄然之间,改变了他的命运。
有了这份规划到近乎完美的计划,马超有着足够的自信,李儒再也不能阻碍他太久了,这个眼中钉,将会在他的眼前永远消失。后世的人们将会清楚的记的,将李儒埋葬的人,叫做郑泰!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