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4 第14章 恃才傲物戏弄人
- 15 第15章 崔氏病倒心微凉
- 16 第16章 有女王自远方来
- 17 第17章 血海深仇铭刻骨
- 18 第18章 前尘往事断肠诗
- 19 第19章 世上最动听的词
- 20 第20章 有能力就是任性
- 21 第21章 忧从心来不可绝
- 22 第22章 上山之路不寂寞
- 23 第23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 24 第24章 母女俩相继垂泪
- 25 第25章 旧爱新欢齐现身
- 26 第26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
- 27 第27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
- 28 第28章 水中明月镜中花
- 29 第29章 美人儿香消玉殒
- 30 第30章 无意间闻当年事
- 31 第31章 接二连三喜事临
- 32 第32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 33 第33章 三更合一萌萌哒
- 34 第34章 活神仙登堂入室
- 35 第35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
- 36 第36章 利欲炽燃是火坑
- 37 第37章 上元节显微知著
- 38 第38章 多情总被无情恼
- 39 第39章 天真单蠢活神棍
- 40 第40章 相知何必骨肉亲
- 41 第41章 问世间情是何物
- 42 第42章 转眼已曲终人散
- 43 第43章 莫道浮云终蔽日
- 44 第44章 莫怨春风当自嗟
- 45 第45章 真亦假时假亦真
- 46 第46章 善恶到头终有报
- 47 第47章 李家有女初长成
- 48 第48章 一朝得女嫌隙生
- 49 第49章 奈何明月照沟渠
- 50 第50章 色字头上一把刀
- 51 第51章 心悦君兮君不知
- 52 第52章 一颦一笑皆是戏
- 53 第53章 多行不义必自毙
- 54 第54章 人善人欺天不欺
- 55 第55章 倒霉催的小舅子
- 56 第56章 八仙过海显神通
- 57 第57章 殷殷切切慈父心
- 58 第58章 十里红妆送新娘
- 59 第59章 几处早莺争暖树
- 60 第60章 宫中人众生百态
- 61 第61章 士只可杀不可辱
- 62 第62章 君有礼臣才尽忠
- 63 第63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 64 第64章 谁家新燕啄春泥
- 65 第65章 山代有人才出
- 66 第66章 天欲倾兮挽狂澜
- 67 第67章 溪云初起日沉阁
- 68 第68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 69 第69章 毁三观的熊孩子
- 70 第70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
- 71 第71章 唯愿君心似我心
- 72 第72章 一捧黄土掩风流
- 73 第73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 74 第74章 世事不付东流水
- 75 第75章 既来之则处理之
- 76 第76章 总总妄想无止息
- 77 第77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
- 78 第78章 扶摇直上九万里
- 79 第79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 80 第80章 不做永远没结果
- 81 第81章 一战成名天下知
- 82 第8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 83 第83章 此愁无计可消除
- 84 第84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 85 第85章 似曾相识燕归来
- 86 第86章 等闲变却故人心
- 87 第87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
- 88 第88章 冥冥自有天注定
- 89 第89章 唯有苍生不可负
- 90 第90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
- 91 第91章 不会作天莫作天
- 92 第92章 欲把忧愁说似谁
- 93 第93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
- 94 第94章 人生除死无大事
- 95 第95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
- 96 第96章 却道故人心易变
- 97 第97章 曾经沧海难为水
- 98 第98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 99 第99章 严冬过尽绽春蕾
- 100 第100章 拨开云雾见青天
- 101 第101章 万事功到自然成
- 102 第102章 了却君王天下事
- 103 第103章 和鸣同作鸳鸯栖
- 104 第10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 105 第105章 贪爱沉溺即苦海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4章 母女俩相继垂泪
第24章 母女俩相继垂泪
小邓氏回过神来见三娘已经坐着看起书来,不由脸色微变,可真真是她的好外甥女,好歹自己是她嫡亲的姨妈,外人都看不过眼了,她这个李家人却一声不吭,若她说一句能抵得上别人十句,自己外甥女在李家地位特殊她还不清楚。
思及此,小邓氏便隐晦地剜了邓二娘一眼,邓二娘低了头,刚才她也没反应过来给小邓氏打圆场。
“三娘近儿看了什么书?”小邓氏含笑走近问道
三娘不舍的抬起头来蹙着眉头道,“还在看《尚书》。”
小邓氏似乎没看见她眼底的不耐,坐下后道,“我最近也把《尚书》看了一遍,以前不甚明白的地方,这次倒明白了一些。”
三娘不由凝神去看她,“姨母能和我说说吗?”
当然能说,否则小邓氏也不会提这一茬。夹着说《尚书》的空档,小邓氏对三娘嘘寒问暖,她对别人都这么热情了,对自己外甥女就得加一个更字,否则不就是谄媚权贵了,三娘身边跟的可都是崔氏的人。
听了几句三娘不由扫兴,这些先生都说过了,又被小邓氏东拉西扯,间或还有人过来打招呼,眼看着更漏流逝,三娘终于挨不住,立起来道,“我去梅林子里转转。”
小邓氏忙不迭站起来,“林子里湿气重,穿上披风。”说着亲自上前替她穿戴,上下打量之后满意道,“这样就暖和了,我们走吧。”
三娘支支吾吾不敢去看她的眼,“我想一个人转转。”
小邓氏尴尬的连手放在三娘肩上都忘了拿下来,半响才道,“那,那你小心点儿,受不住了就回来,别着凉了。”
三娘讪然,抿了抿嘴唇,低低福了一下。
呼啦啦一群人抬脚跟上,有拿帐幔的有拿桌椅还有拿茶具果盘等的,三娘一走这亭子里顷刻间就少了大半人。
这又叫小邓氏看的怔忪,便是邓二娘眼底也浮现欣羡,这样的排场,邓家是万万摆不出来的,如今她出门也就两个大丫鬟一个妈妈跟着。
小邓氏比她感触更深,她没亲见过昔日邓氏鼎盛时期的繁华,但祖母经常和小辈描绘当年的盛况。如果没有那场兵祸,那该多好,自己就是豪门世家的嫡女,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三娘说要去林子并非是要赏梅,不过是想寻个安静的角落继续看书,李倢归府,崔氏兴致勃勃,每天变着法的取乐,她想要托病,崔氏亲自指了郎中过来,三娘臊红了脸,如此她再不敢,这样一来就耽误了不少时间。
铃兰晓得她的心意,便是不赞同可三娘会想法从吃睡上挤时间,那还不如这样呢。
“这大石挡着风景色也好。”
三娘缓声道,“那便这儿吧。”
铃兰便指使人开始布置,托了李昭的福,桌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出门在外。如今桌椅已经在陇西自上而下流行开来,其中多亏崔氏设宴毫不避讳的使用桌椅。
知道三娘喜静,铃兰又打发走了大部分人,只留下四个丫鬟,“你们回亭子侯着,不许乱跑。”
“是”众人躬身应了。
“婢子给您泡杯八宝茶?”铃兰轻声问三娘。
三娘可有可无的应了一声,全部心神都放在手中的书上。
铃兰暗叹一声,默默的泡好茶。
只是这份难得寻来的清净也没持续多久,渐近的人声表示这块僻静之地有了新客。
铃兰便欲出个声提醒,否则岂不让人以为自己偷听。
“听说李氏三娘胸有丘壑,诗词一绝?”
铃兰看一眼三娘,见她眼中的紧张和期盼,不知怎么的就噤了声。
“素有才名,我读过几首倒也不错。”
“比之明惠郡主如何?”
三娘嘴角抿得更紧,明惠郡主赵璇出自齐王府,齐王是今上异母弟,在朝中素有威望,齐王妃出自名门崔氏,是崔氏堂侄孙女。
明惠郡主不仅出身显赫,打小就有才貌双全的美名,堪堪九岁就有京城明珠的盛名,这名声已经传到陇西,三娘读过她的作品,早有一比高下之心。
沉默了一会儿才有一个声音道,“各有千秋!”
“哼,各有千秋,七姐这话也忒客气了点,也是,在陇西的地盘,七姐怎么敢说实话,还好没昧着良心说李三娘更胜一筹。依着我,这李三娘比明惠郡主差得远了,辞藻艳丽华而不实,透着股小家子气,哪里及得上明惠郡主大气明丽。李三娘名头这么响,亏了李氏的光环罢了。不说这诗作只看人,谁不知道郡主平易近人,倒是那李三娘,咱们上前招呼,她连正眼都不瞧一下,捧着书一幅赶人的架势。切,要不是她是李氏的女儿,谁会去招呼她。李氏长房三房的小娘子身份只有比她高的,也没她这么狂的。”
“住口,我不知道妹妹在京城是怎样的,只是如今你既然来了陇西,就把你口无遮拦的习性改了,否则不说别人如何,阿爹第一个不饶你。至于那李三娘如何,不是你该置喙的,咱们尽了自己的礼数就够。”
“七姐就会凶我,我告阿娘去。”那较小的娘子一跺脚提着裙子跑了。小娘子的七姐赶紧追上去。
三娘苍白的脸涨红了。
铃兰看着扣在自己臂弯上的泛白手指,心中懊恼不已,之前就该打断这姐妹俩对话的,如今什么都晚了。
铃兰斟酌了片刻,硬着头皮开口道,“三娘子不必放在上心,童言无忌。”那较小的娘子也不过八/九岁的模样。
三娘垂眸盯着自己的脚尖,泣道,“怕这才是外人的真心话吧。”
铃兰看着眼泪一滴一滴落在衣襟上,顿时如临大敌,“三娘子难道没听出来,那小娘子是才来陇西不久,对您又能知道多少,三娘子若是为了这等没根据的话,伤了自个儿身子,岂不是让太夫人、二老夫人伤心。”只是任是铃兰使出浑身解数劝说,三娘哭得越来越凶猛,直接泪如雨下,慌得一众丫鬟白了脸。
却说另一头邓氏处也是泪水滚滚,邓氏慌不择路的跑到一竹林里,终于忍不住捂着帕子痛哭出声。她以为早在寒窖似的李府之中修炼出金刚不坏之身,喜怒不形于色,可是她引以为豪的从容在一句‘阿维’之下溃不成军,只能掩面而逃。
阿维,阿维,阿维,多少年没听见这称呼,久远的都让她以为这是上辈子的事情。那时候有一个人会这样唤她,温柔缱绻带着说不尽的宠溺,可如今什么都没了,他已有如花美眷。邓氏想起大殿中的那一幕,比起十三年前,那人褪去青涩稚嫩变得俊朗威严,耀眼的让人挪不开眼,然而他小心翼翼呵护的已经是另一个女子,邓氏只觉得心如刀绞。
如画递了一块帕子上去,低声道,“娘子不要伤心了,哭红了眼就不好了。”
至于不好什么,邓氏心头一顿就明白过来,将湿掉的帕子递给如画,又用干帕子擦了擦脸,哑声道,“去打听下。”
打听什么,当然是打听那个当年差点让邓氏私奔相随的男子。
如画不用问,径自福身之后就往林子外走,她自幼服侍邓氏,已经有二十个年头,至今未嫁既是自己不想也是邓氏不愿,因为她太明白邓氏的心意了。何况邓氏一些不能为外人道的事,她再清楚不过。
“慢着!”
如画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看邓氏。
“当心些,不要叫人知道。”
如画屈膝道,“婢子明白,娘子放心。”见邓氏再无吩咐,如画这才走了。
邓氏问,“其他人呢?”眼下跟在她身边的只剩下如诗,她和如画一样都是邓氏的心腹。
“婢子叫她们在院子外等着。”如诗回道。
邓氏点头,她这模样的确不好叫那些人知道,虽然带出来的都是她的心腹,但是心腹也有远近之分,如诗如画才是她的左膀右臂,像这样代替她下命令,邓氏就没有丁点被冒犯的恼意。“若有人问,就说我想起了夫君,不想在人前失态才到了这里。”
“婢子谨记。”
邓氏四处打量发现这里荒凉的很,“这是哪儿?”她只顾着伤心一路埋头走,哪儿人少往哪儿走,怎么走到这儿自己都不晓得。
如诗摇头,“婢子也不知,像是一个废弃的院子。”又道,“咱们的人就守在不远的地方。”
邓氏放了心,只觉得身心俱疲,可眼下并无歇息之处。
如诗哪里看不出来,对邓氏道,“来的时候婢子看见院子里有一竹屋。”
“去看看有没有休息的地方。”邓氏现在无法从容面对外人。
如诗应了一声,扶着邓氏的手往林子外走。
思及此,小邓氏便隐晦地剜了邓二娘一眼,邓二娘低了头,刚才她也没反应过来给小邓氏打圆场。
“三娘近儿看了什么书?”小邓氏含笑走近问道
三娘不舍的抬起头来蹙着眉头道,“还在看《尚书》。”
小邓氏似乎没看见她眼底的不耐,坐下后道,“我最近也把《尚书》看了一遍,以前不甚明白的地方,这次倒明白了一些。”
三娘不由凝神去看她,“姨母能和我说说吗?”
当然能说,否则小邓氏也不会提这一茬。夹着说《尚书》的空档,小邓氏对三娘嘘寒问暖,她对别人都这么热情了,对自己外甥女就得加一个更字,否则不就是谄媚权贵了,三娘身边跟的可都是崔氏的人。
听了几句三娘不由扫兴,这些先生都说过了,又被小邓氏东拉西扯,间或还有人过来打招呼,眼看着更漏流逝,三娘终于挨不住,立起来道,“我去梅林子里转转。”
小邓氏忙不迭站起来,“林子里湿气重,穿上披风。”说着亲自上前替她穿戴,上下打量之后满意道,“这样就暖和了,我们走吧。”
三娘支支吾吾不敢去看她的眼,“我想一个人转转。”
小邓氏尴尬的连手放在三娘肩上都忘了拿下来,半响才道,“那,那你小心点儿,受不住了就回来,别着凉了。”
三娘讪然,抿了抿嘴唇,低低福了一下。
呼啦啦一群人抬脚跟上,有拿帐幔的有拿桌椅还有拿茶具果盘等的,三娘一走这亭子里顷刻间就少了大半人。
这又叫小邓氏看的怔忪,便是邓二娘眼底也浮现欣羡,这样的排场,邓家是万万摆不出来的,如今她出门也就两个大丫鬟一个妈妈跟着。
小邓氏比她感触更深,她没亲见过昔日邓氏鼎盛时期的繁华,但祖母经常和小辈描绘当年的盛况。如果没有那场兵祸,那该多好,自己就是豪门世家的嫡女,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三娘说要去林子并非是要赏梅,不过是想寻个安静的角落继续看书,李倢归府,崔氏兴致勃勃,每天变着法的取乐,她想要托病,崔氏亲自指了郎中过来,三娘臊红了脸,如此她再不敢,这样一来就耽误了不少时间。
铃兰晓得她的心意,便是不赞同可三娘会想法从吃睡上挤时间,那还不如这样呢。
“这大石挡着风景色也好。”
三娘缓声道,“那便这儿吧。”
铃兰便指使人开始布置,托了李昭的福,桌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出门在外。如今桌椅已经在陇西自上而下流行开来,其中多亏崔氏设宴毫不避讳的使用桌椅。
知道三娘喜静,铃兰又打发走了大部分人,只留下四个丫鬟,“你们回亭子侯着,不许乱跑。”
“是”众人躬身应了。
“婢子给您泡杯八宝茶?”铃兰轻声问三娘。
三娘可有可无的应了一声,全部心神都放在手中的书上。
铃兰暗叹一声,默默的泡好茶。
只是这份难得寻来的清净也没持续多久,渐近的人声表示这块僻静之地有了新客。
铃兰便欲出个声提醒,否则岂不让人以为自己偷听。
“听说李氏三娘胸有丘壑,诗词一绝?”
铃兰看一眼三娘,见她眼中的紧张和期盼,不知怎么的就噤了声。
“素有才名,我读过几首倒也不错。”
“比之明惠郡主如何?”
三娘嘴角抿得更紧,明惠郡主赵璇出自齐王府,齐王是今上异母弟,在朝中素有威望,齐王妃出自名门崔氏,是崔氏堂侄孙女。
明惠郡主不仅出身显赫,打小就有才貌双全的美名,堪堪九岁就有京城明珠的盛名,这名声已经传到陇西,三娘读过她的作品,早有一比高下之心。
沉默了一会儿才有一个声音道,“各有千秋!”
“哼,各有千秋,七姐这话也忒客气了点,也是,在陇西的地盘,七姐怎么敢说实话,还好没昧着良心说李三娘更胜一筹。依着我,这李三娘比明惠郡主差得远了,辞藻艳丽华而不实,透着股小家子气,哪里及得上明惠郡主大气明丽。李三娘名头这么响,亏了李氏的光环罢了。不说这诗作只看人,谁不知道郡主平易近人,倒是那李三娘,咱们上前招呼,她连正眼都不瞧一下,捧着书一幅赶人的架势。切,要不是她是李氏的女儿,谁会去招呼她。李氏长房三房的小娘子身份只有比她高的,也没她这么狂的。”
“住口,我不知道妹妹在京城是怎样的,只是如今你既然来了陇西,就把你口无遮拦的习性改了,否则不说别人如何,阿爹第一个不饶你。至于那李三娘如何,不是你该置喙的,咱们尽了自己的礼数就够。”
“七姐就会凶我,我告阿娘去。”那较小的娘子一跺脚提着裙子跑了。小娘子的七姐赶紧追上去。
三娘苍白的脸涨红了。
铃兰看着扣在自己臂弯上的泛白手指,心中懊恼不已,之前就该打断这姐妹俩对话的,如今什么都晚了。
铃兰斟酌了片刻,硬着头皮开口道,“三娘子不必放在上心,童言无忌。”那较小的娘子也不过八/九岁的模样。
三娘垂眸盯着自己的脚尖,泣道,“怕这才是外人的真心话吧。”
铃兰看着眼泪一滴一滴落在衣襟上,顿时如临大敌,“三娘子难道没听出来,那小娘子是才来陇西不久,对您又能知道多少,三娘子若是为了这等没根据的话,伤了自个儿身子,岂不是让太夫人、二老夫人伤心。”只是任是铃兰使出浑身解数劝说,三娘哭得越来越凶猛,直接泪如雨下,慌得一众丫鬟白了脸。
却说另一头邓氏处也是泪水滚滚,邓氏慌不择路的跑到一竹林里,终于忍不住捂着帕子痛哭出声。她以为早在寒窖似的李府之中修炼出金刚不坏之身,喜怒不形于色,可是她引以为豪的从容在一句‘阿维’之下溃不成军,只能掩面而逃。
阿维,阿维,阿维,多少年没听见这称呼,久远的都让她以为这是上辈子的事情。那时候有一个人会这样唤她,温柔缱绻带着说不尽的宠溺,可如今什么都没了,他已有如花美眷。邓氏想起大殿中的那一幕,比起十三年前,那人褪去青涩稚嫩变得俊朗威严,耀眼的让人挪不开眼,然而他小心翼翼呵护的已经是另一个女子,邓氏只觉得心如刀绞。
如画递了一块帕子上去,低声道,“娘子不要伤心了,哭红了眼就不好了。”
至于不好什么,邓氏心头一顿就明白过来,将湿掉的帕子递给如画,又用干帕子擦了擦脸,哑声道,“去打听下。”
打听什么,当然是打听那个当年差点让邓氏私奔相随的男子。
如画不用问,径自福身之后就往林子外走,她自幼服侍邓氏,已经有二十个年头,至今未嫁既是自己不想也是邓氏不愿,因为她太明白邓氏的心意了。何况邓氏一些不能为外人道的事,她再清楚不过。
“慢着!”
如画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看邓氏。
“当心些,不要叫人知道。”
如画屈膝道,“婢子明白,娘子放心。”见邓氏再无吩咐,如画这才走了。
邓氏问,“其他人呢?”眼下跟在她身边的只剩下如诗,她和如画一样都是邓氏的心腹。
“婢子叫她们在院子外等着。”如诗回道。
邓氏点头,她这模样的确不好叫那些人知道,虽然带出来的都是她的心腹,但是心腹也有远近之分,如诗如画才是她的左膀右臂,像这样代替她下命令,邓氏就没有丁点被冒犯的恼意。“若有人问,就说我想起了夫君,不想在人前失态才到了这里。”
“婢子谨记。”
邓氏四处打量发现这里荒凉的很,“这是哪儿?”她只顾着伤心一路埋头走,哪儿人少往哪儿走,怎么走到这儿自己都不晓得。
如诗摇头,“婢子也不知,像是一个废弃的院子。”又道,“咱们的人就守在不远的地方。”
邓氏放了心,只觉得身心俱疲,可眼下并无歇息之处。
如诗哪里看不出来,对邓氏道,“来的时候婢子看见院子里有一竹屋。”
“去看看有没有休息的地方。”邓氏现在无法从容面对外人。
如诗应了一声,扶着邓氏的手往林子外走。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