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9 第19章 世上最动听的词
- 20 第20章 有能力就是任性
- 21 第21章 忧从心来不可绝
- 22 第22章 上山之路不寂寞
- 23 第23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 24 第24章 母女俩相继垂泪
- 25 第25章 旧爱新欢齐现身
- 26 第26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
- 27 第27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
- 28 第28章 水中明月镜中花
- 29 第29章 美人儿香消玉殒
- 30 第30章 无意间闻当年事
- 31 第31章 接二连三喜事临
- 32 第32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 33 第33章 三更合一萌萌哒
- 34 第34章 活神仙登堂入室
- 35 第35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
- 36 第36章 利欲炽燃是火坑
- 37 第37章 上元节显微知著
- 38 第38章 多情总被无情恼
- 39 第39章 天真单蠢活神棍
- 40 第40章 相知何必骨肉亲
- 41 第41章 问世间情是何物
- 42 第42章 转眼已曲终人散
- 43 第43章 莫道浮云终蔽日
- 44 第44章 莫怨春风当自嗟
- 45 第45章 真亦假时假亦真
- 46 第46章 善恶到头终有报
- 47 第47章 李家有女初长成
- 48 第48章 一朝得女嫌隙生
- 49 第49章 奈何明月照沟渠
- 50 第50章 色字头上一把刀
- 51 第51章 心悦君兮君不知
- 52 第52章 一颦一笑皆是戏
- 53 第53章 多行不义必自毙
- 54 第54章 人善人欺天不欺
- 55 第55章 倒霉催的小舅子
- 56 第56章 八仙过海显神通
- 57 第57章 殷殷切切慈父心
- 58 第58章 十里红妆送新娘
- 59 第59章 几处早莺争暖树
- 60 第60章 宫中人众生百态
- 61 第61章 士只可杀不可辱
- 62 第62章 君有礼臣才尽忠
- 63 第63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 64 第64章 谁家新燕啄春泥
- 65 第65章 山代有人才出
- 66 第66章 天欲倾兮挽狂澜
- 67 第67章 溪云初起日沉阁
- 68 第68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 69 第69章 毁三观的熊孩子
- 70 第70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
- 71 第71章 唯愿君心似我心
- 72 第72章 一捧黄土掩风流
- 73 第73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 74 第74章 世事不付东流水
- 75 第75章 既来之则处理之
- 76 第76章 总总妄想无止息
- 77 第77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
- 78 第78章 扶摇直上九万里
- 79 第79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 80 第80章 不做永远没结果
- 81 第81章 一战成名天下知
- 82 第8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 83 第83章 此愁无计可消除
- 84 第84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 85 第85章 似曾相识燕归来
- 86 第86章 等闲变却故人心
- 87 第87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
- 88 第88章 冥冥自有天注定
- 89 第89章 唯有苍生不可负
- 90 第90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
- 91 第91章 不会作天莫作天
- 92 第92章 欲把忧愁说似谁
- 93 第93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
- 94 第94章 人生除死无大事
- 95 第95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
- 96 第96章 却道故人心易变
- 97 第97章 曾经沧海难为水
- 98 第98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 99 第99章 严冬过尽绽春蕾
- 100 第100章 拨开云雾见青天
- 101 第101章 万事功到自然成
- 102 第102章 了却君王天下事
- 103 第103章 和鸣同作鸳鸯栖
- 104 第10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 105 第105章 贪爱沉溺即苦海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9章 美人儿香消玉殒
第29章 美人儿香消玉殒
小邓氏死讯传来的时候,李昭正在跟崔氏学赏花,时人好风雅,有点资本的人家都会起个花房,大冬天的屋里也能鲜花簇锦,聚会时手持杯茗,赏花咏歌,视为美谈。
彼时李昭手持剪子学着修枝,猝不及防之下,咔嚓一声,把主枝剪了下来。不过李昭无心懊恼,旁人也没有注意到,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跪在下面满面哀戚的仆妇身上。
崔氏愣住了,这十来年,小邓氏没少在她面前奉承,这还没成亲呢,就这么突然没了,心里也不好受。
“曾大母保重身子。”旁边的李曦递上帕子。
原来不知何时崔氏眼角已湿,崔氏接过按了按眼睛,忙问,“好好的人儿怎么突然就没了呢?”
她原本都打算亲自给她说个媒的,和成国大长公主都通过气了。小邓氏迟迟不说亲,崔氏想也知道邓家是在待价而沽,邓家这小娘子的确才貌都属上佳,心气高也可理解。可惜邓家式微,唯一一门好亲邓氏情况又特殊,二房立不起来,小邓氏借不到多少力,这就导致她高不成低不就。为了三娘,崔氏有心拉扯一把,却也不好强人所难,毕竟她一大把年纪也没几年可依靠的,别没得害了人家小娘子。
不过小邓氏救了李昭这情况就不同了,小邓氏身价大涨,崔氏很有把握为她寻一门好亲。为此,崔氏还辗转难眠了几日,到底觉得自己对不住长房一系。
邓家仆妇抹泪道,“二娘子应了葛三娘子之约去打马球,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跌断了脖子。”说罢呜呜咽咽哭起来,这阵子崔氏处处抬举小邓氏,在她病中,成国大长公主都亲自探望过,小邓氏身价倍涨,每日都能接到不少请帖,她乐此不疲地穿梭在各家之间。谁能想到有此意外,竟这么没了。
崔氏又是一声长叹,心中惋惜一句福薄。
闻讯刚赶来的成国大长公主伤感道,“天不怜人!”成国大长公主轻叹,“我带着人过去祭拜一趟。”未出嫁的女儿,丧礼不能大办,崔氏辈分高又年长过去不相宜,就连成国大长公主过去都显郑重,不过夹着一个‘救命之恩’李氏要是不去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于情于理上都说不过去。
“阿曹快生了,就不必去了,你们都去看看吧。”说完,崔氏担忧地看着木木的李昭。
崔氏对李昭招了招手,可李昭毫无反应,崔氏越发担心起来,不由倾身道,“阿昭!?”
李昭身后的阿禾轻拍她的背部,一个激灵,李昭醒过神来,一抬头就见全屋人都看着她,干巴巴道,“怎么就没了呢!?”眼角不可自抑的瞄了成国大长公主和李倢一眼。
崔氏只当她难以接受,毕竟小邓氏于她有恩,李昭素日又表现地十分感恩。
知道真相的成国大长公主和李倢却不这样想,两人何等人物,李昭那点小动作怎么逃得过她们的眼皮子,可两人也‘冤枉’,这事还真不是她们动的手。
崔氏将李昭唤到身边心疼的搂到怀里安慰,“好孩子,这都是命啊!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李昭闷闷道,“邓家姨母还这般年轻实在是令人惋惜。”
崔氏抚着李昭的背,“可不是吗?”
过了片刻崔氏才催促众人回屋换衣改妆,出了余庆堂李曦便吩咐人把李昭的衣服送到她院子里,带着李昭一起回了朝光院。
见李曦一进屋子就屏退左右,定定地看着李昭。
李昭拨了拨裙摆,幽幽道,“阿姐,我不惊讶她死了。”一开始李昭的确懵了,那到底是一条人命,而且死于非命,李昭做不到心无芥蒂。
李曦瞳孔缩了缩,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愕然。
李昭忍不住笑了笑,半垂着头道,语调飘忽道,“瞧她这阵子张狂的样儿,都快找不着北了。人心不足蛇吞象,尝到了甜头难保她不会再次害人,只有千年做贼,没有千年防贼的。”
李曦深深地看了李昭一眼,那一眼中带着一点了然一点哀伤,李曦伸手轻轻的摸着李昭的头,妹妹懂事的太早了,她这个年纪不该知道这些的。
李昭抬起头,语气开朗道,“诶,其实我没什么好不安的,她不把我的命当回事,我怎么会替她难过。我就是迈不过心里这一关,又觉得自己挺没用的,心里恨死她了,却没胆量说出来,我害怕担上人命,最后却让长辈出手,为我造下杀孽,阿姐,我觉得自己好没用。”
“阿昭还小,这些本该就是我们做的。”李曦满腹心疼和自责。
李昭眼神动了动,看着李曦的眼睛慢慢道,“阿姐,是你做的吗?”
李曦脸色一变,只觉得喉咙干涩,看着李昭的眼睛没说话。
她手上有些人,部分是谢氏临终前留给她的,还有便是这几年李湛陆陆续续给的,阿娘总是玩笑,靠山山倒,靠水水干,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安心。所以她想要小邓氏的命,不需要求人,自己就能办了。
如果小邓氏害的是她,她可以饶她一命,小邓氏千不该万不该把心思动到李昭身上,她怎么能容小邓氏活着,阿娘临终前一直拉着弟弟妹妹的手望着她。
没等她回答,李昭扑过去把头埋到李曦肩颈处,哽咽道,“等我长大了,我来保护阿姐。”她不敢背负人命,可李曦也才十三岁,李曦又是那样宽厚的性子!
李曦只觉得一阵酥麻从心底窜起,又酸又甜,一下子眼里就流下泪来,轻拍着李昭的背道,“好,阿姐等你长大了保护阿姐。”
姐妹俩整理仪容出门的时候俱是两眼微红,成国大长公主等见到也不多问,与倪氏一行汇合之后带着丧仪前往邓府。
邓府门前已经挂起了白幡,门房也穿着素服,系着白腰带,满脸哀容。
见到李府众人,门房忙不迭上前请安,恭敬的将人迎进去。
上了香之后,李昭等又去看邓母,远远的听到她痛彻心扉的哭声。
邓氏三步并两步赶上前,趴在邓母榻前痛哭出声,“阿娘,阿娘……”
李昭拿帕子按了按眼角,立刻眼泪就流了下来。
邓家儿媳钟氏在邓母耳边轻声提醒,“成国大长公主和二老夫人亲自带人来了。”
邓母哭声一顿,猛地抬头,眼神直勾勾盯着李昭,目光慑人,张牙舞爪的扑过去,声嘶力竭道,“是你,是你害死我的阿纤,要不是你,阿纤怎么会和人去打马球,你还我的阿纤,还我的阿纤……”
邓家仆妇赶忙拦住形状癫狂的邓母,邓氏忙挡住邓母的视线,眼神哀求,就是钟氏也惊得出了一身冷汗,心惊胆战地看着邓母,恨不得拿帕子堵了她的嘴。这老太婆失心疯了,刚刚还冲着葛家三娘子胡言乱语,把葛三娘骂哭了。现在又怪李昭,怪李昭被小邓氏救了,害小邓氏一脚踏进上层交际圈吗?哪有这样的道理。
钟氏忙向成国大长公主等赔罪,她丈夫刚升了官,家中多了一盒又一盒的金银珠宝,她很清楚这些都是谁给的。说句真心话,对这个小姑子的死,她没啥伤心的,小邓氏在外头名声经营的好,可在家里头嫡亲哥哥嫂子侄子侄女都被她呼来喝去,死了,她反倒松了一口气,再有李氏要报恩,小邓氏死了,这恩情不就落在他们身上,这是她再真心不过的想法了。
李昭受惊般往后退了几步,咬着唇不吭声,只拿帕子擦着眼角,善解人意道,,“我知道,邓老夫人也是伤心太过了。”
“母亲伤心过了,自己也不知道在说什么,大伯母和阿昭不要放在心上。”邓氏也上来道。
成国大长公主不无同情地叹道,“白发人送黑发人,哪能不伤心呢,无碍的!让你母亲节哀!”
彷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几岁,整个人都透出一股死气来的邓母兀自在那痛哭流涕道,“我的阿纤,我的儿啊!”直哭得全身都抽搐起来。
李昭不免生出一股怜悯来,子女的去世最伤心的莫过于当娘的,又自嘲,自己这是猫哭耗子假慈悲了。
邓母对李氏诸人有怨气,钟氏和邓氏都不敢让人久留,便寻了个理由将人送到厅里。
一路走成国大长公主一路问丧礼,钟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腊月里不好停灵,明儿就出殡,父亲请了清远道长到时候给小妹做一场法事。”腊月不能停灵太久,尤其像小邓氏这样年轻且横死的。
清远和邓父的渊源,成国大长公主略知一二,说白了就是一嗑药的遇上一制药的。邓父是有名的神仙人物,整日里炼丹修道求成仙,不务正业。而清远则是丹中高手,凭着一手医术,十几年间从雍州走到了京城,扬名海外,当得上一句大器晚成。邓父和清远结识于清远未发迹之时,难得清远是个念旧的,富贵不忘旧时人。
“有需要的地方尽管开口。”成国大长公主对钟氏道。
钟氏感激的福了福身,差点绷不住脸上的哀容。
李昭不动声色地看一眼的钟氏,低了头继续做伤心人。
彼时李昭手持剪子学着修枝,猝不及防之下,咔嚓一声,把主枝剪了下来。不过李昭无心懊恼,旁人也没有注意到,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跪在下面满面哀戚的仆妇身上。
崔氏愣住了,这十来年,小邓氏没少在她面前奉承,这还没成亲呢,就这么突然没了,心里也不好受。
“曾大母保重身子。”旁边的李曦递上帕子。
原来不知何时崔氏眼角已湿,崔氏接过按了按眼睛,忙问,“好好的人儿怎么突然就没了呢?”
她原本都打算亲自给她说个媒的,和成国大长公主都通过气了。小邓氏迟迟不说亲,崔氏想也知道邓家是在待价而沽,邓家这小娘子的确才貌都属上佳,心气高也可理解。可惜邓家式微,唯一一门好亲邓氏情况又特殊,二房立不起来,小邓氏借不到多少力,这就导致她高不成低不就。为了三娘,崔氏有心拉扯一把,却也不好强人所难,毕竟她一大把年纪也没几年可依靠的,别没得害了人家小娘子。
不过小邓氏救了李昭这情况就不同了,小邓氏身价大涨,崔氏很有把握为她寻一门好亲。为此,崔氏还辗转难眠了几日,到底觉得自己对不住长房一系。
邓家仆妇抹泪道,“二娘子应了葛三娘子之约去打马球,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跌断了脖子。”说罢呜呜咽咽哭起来,这阵子崔氏处处抬举小邓氏,在她病中,成国大长公主都亲自探望过,小邓氏身价倍涨,每日都能接到不少请帖,她乐此不疲地穿梭在各家之间。谁能想到有此意外,竟这么没了。
崔氏又是一声长叹,心中惋惜一句福薄。
闻讯刚赶来的成国大长公主伤感道,“天不怜人!”成国大长公主轻叹,“我带着人过去祭拜一趟。”未出嫁的女儿,丧礼不能大办,崔氏辈分高又年长过去不相宜,就连成国大长公主过去都显郑重,不过夹着一个‘救命之恩’李氏要是不去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于情于理上都说不过去。
“阿曹快生了,就不必去了,你们都去看看吧。”说完,崔氏担忧地看着木木的李昭。
崔氏对李昭招了招手,可李昭毫无反应,崔氏越发担心起来,不由倾身道,“阿昭!?”
李昭身后的阿禾轻拍她的背部,一个激灵,李昭醒过神来,一抬头就见全屋人都看着她,干巴巴道,“怎么就没了呢!?”眼角不可自抑的瞄了成国大长公主和李倢一眼。
崔氏只当她难以接受,毕竟小邓氏于她有恩,李昭素日又表现地十分感恩。
知道真相的成国大长公主和李倢却不这样想,两人何等人物,李昭那点小动作怎么逃得过她们的眼皮子,可两人也‘冤枉’,这事还真不是她们动的手。
崔氏将李昭唤到身边心疼的搂到怀里安慰,“好孩子,这都是命啊!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李昭闷闷道,“邓家姨母还这般年轻实在是令人惋惜。”
崔氏抚着李昭的背,“可不是吗?”
过了片刻崔氏才催促众人回屋换衣改妆,出了余庆堂李曦便吩咐人把李昭的衣服送到她院子里,带着李昭一起回了朝光院。
见李曦一进屋子就屏退左右,定定地看着李昭。
李昭拨了拨裙摆,幽幽道,“阿姐,我不惊讶她死了。”一开始李昭的确懵了,那到底是一条人命,而且死于非命,李昭做不到心无芥蒂。
李曦瞳孔缩了缩,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愕然。
李昭忍不住笑了笑,半垂着头道,语调飘忽道,“瞧她这阵子张狂的样儿,都快找不着北了。人心不足蛇吞象,尝到了甜头难保她不会再次害人,只有千年做贼,没有千年防贼的。”
李曦深深地看了李昭一眼,那一眼中带着一点了然一点哀伤,李曦伸手轻轻的摸着李昭的头,妹妹懂事的太早了,她这个年纪不该知道这些的。
李昭抬起头,语气开朗道,“诶,其实我没什么好不安的,她不把我的命当回事,我怎么会替她难过。我就是迈不过心里这一关,又觉得自己挺没用的,心里恨死她了,却没胆量说出来,我害怕担上人命,最后却让长辈出手,为我造下杀孽,阿姐,我觉得自己好没用。”
“阿昭还小,这些本该就是我们做的。”李曦满腹心疼和自责。
李昭眼神动了动,看着李曦的眼睛慢慢道,“阿姐,是你做的吗?”
李曦脸色一变,只觉得喉咙干涩,看着李昭的眼睛没说话。
她手上有些人,部分是谢氏临终前留给她的,还有便是这几年李湛陆陆续续给的,阿娘总是玩笑,靠山山倒,靠水水干,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安心。所以她想要小邓氏的命,不需要求人,自己就能办了。
如果小邓氏害的是她,她可以饶她一命,小邓氏千不该万不该把心思动到李昭身上,她怎么能容小邓氏活着,阿娘临终前一直拉着弟弟妹妹的手望着她。
没等她回答,李昭扑过去把头埋到李曦肩颈处,哽咽道,“等我长大了,我来保护阿姐。”她不敢背负人命,可李曦也才十三岁,李曦又是那样宽厚的性子!
李曦只觉得一阵酥麻从心底窜起,又酸又甜,一下子眼里就流下泪来,轻拍着李昭的背道,“好,阿姐等你长大了保护阿姐。”
姐妹俩整理仪容出门的时候俱是两眼微红,成国大长公主等见到也不多问,与倪氏一行汇合之后带着丧仪前往邓府。
邓府门前已经挂起了白幡,门房也穿着素服,系着白腰带,满脸哀容。
见到李府众人,门房忙不迭上前请安,恭敬的将人迎进去。
上了香之后,李昭等又去看邓母,远远的听到她痛彻心扉的哭声。
邓氏三步并两步赶上前,趴在邓母榻前痛哭出声,“阿娘,阿娘……”
李昭拿帕子按了按眼角,立刻眼泪就流了下来。
邓家儿媳钟氏在邓母耳边轻声提醒,“成国大长公主和二老夫人亲自带人来了。”
邓母哭声一顿,猛地抬头,眼神直勾勾盯着李昭,目光慑人,张牙舞爪的扑过去,声嘶力竭道,“是你,是你害死我的阿纤,要不是你,阿纤怎么会和人去打马球,你还我的阿纤,还我的阿纤……”
邓家仆妇赶忙拦住形状癫狂的邓母,邓氏忙挡住邓母的视线,眼神哀求,就是钟氏也惊得出了一身冷汗,心惊胆战地看着邓母,恨不得拿帕子堵了她的嘴。这老太婆失心疯了,刚刚还冲着葛家三娘子胡言乱语,把葛三娘骂哭了。现在又怪李昭,怪李昭被小邓氏救了,害小邓氏一脚踏进上层交际圈吗?哪有这样的道理。
钟氏忙向成国大长公主等赔罪,她丈夫刚升了官,家中多了一盒又一盒的金银珠宝,她很清楚这些都是谁给的。说句真心话,对这个小姑子的死,她没啥伤心的,小邓氏在外头名声经营的好,可在家里头嫡亲哥哥嫂子侄子侄女都被她呼来喝去,死了,她反倒松了一口气,再有李氏要报恩,小邓氏死了,这恩情不就落在他们身上,这是她再真心不过的想法了。
李昭受惊般往后退了几步,咬着唇不吭声,只拿帕子擦着眼角,善解人意道,,“我知道,邓老夫人也是伤心太过了。”
“母亲伤心过了,自己也不知道在说什么,大伯母和阿昭不要放在心上。”邓氏也上来道。
成国大长公主不无同情地叹道,“白发人送黑发人,哪能不伤心呢,无碍的!让你母亲节哀!”
彷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几岁,整个人都透出一股死气来的邓母兀自在那痛哭流涕道,“我的阿纤,我的儿啊!”直哭得全身都抽搐起来。
李昭不免生出一股怜悯来,子女的去世最伤心的莫过于当娘的,又自嘲,自己这是猫哭耗子假慈悲了。
邓母对李氏诸人有怨气,钟氏和邓氏都不敢让人久留,便寻了个理由将人送到厅里。
一路走成国大长公主一路问丧礼,钟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腊月里不好停灵,明儿就出殡,父亲请了清远道长到时候给小妹做一场法事。”腊月不能停灵太久,尤其像小邓氏这样年轻且横死的。
清远和邓父的渊源,成国大长公主略知一二,说白了就是一嗑药的遇上一制药的。邓父是有名的神仙人物,整日里炼丹修道求成仙,不务正业。而清远则是丹中高手,凭着一手医术,十几年间从雍州走到了京城,扬名海外,当得上一句大器晚成。邓父和清远结识于清远未发迹之时,难得清远是个念旧的,富贵不忘旧时人。
“有需要的地方尽管开口。”成国大长公主对钟氏道。
钟氏感激的福了福身,差点绷不住脸上的哀容。
李昭不动声色地看一眼的钟氏,低了头继续做伤心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