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396 第1396章 侍寝
- 1397 第1398章 线索
- 1398 第1399章 百般抵赖
- 1399 第1400章 老实招供
- 1400 第1401章 按部就班
- 1401 第1402章 此地无银三百两
- 1402 第1403章 悬赏彻查
- 1403 第1404章 柳暗花明
- 1404 第1405章 真相大白
- 1405 第1406章 往事如烟
- 1406 第1407章 教导
- 1407 第1408章 路遇不平
- 1408 第1409章 有眼不识泰山
- 1409 第1410章 波澜不惊
- 1410 第1411章 线索
- 1411 第1412章 十年之别
- 1412 第1413章 不堪回首
- 1413 第1414章 编造的真相
- 1414 第1415章 打劫
- 1415 第1416章 雕虫小技
- 1416 第1417章 穿帮了
- 1417 第1418章 百思不得其解
- 1418 第1419章 大惊失色
- 1419 第1420章 诱饵
- 1420 第1421章 孤注一掷
- 1421 第1424章 捉摸不透
- 1422 第1423章 化险为夷
- 1423 第1426章 试探
- 1424 第1427章 出人意料
- 1425 第1428章 一战而定
- 1426 第1429章 迎接
- 1427 第1430章 决胜千里
- 1428 第1431章 入城
- 1429 第1432章 风轻云淡
- 1430 第1433章 真实目的
- 1431 第1434章 话里有话
- 1432 第1435章 调兵遣将
- 1433 第1436章 安抚民心
- 1434 第1437章 大战之前
- 1435 第1438章 一战定乾坤(一更)
- 1436 第1439章 法兰西王国(二更)
- 1437 第1440章 未雨绸缪(三更)
- 1438 第1441章 祭奠(四更)
- 1439 第1442章 回京(五更)
- 1440 第1443章 身世之谜(六更)
- 1441 第1444章 亡羊补牢(七更)
- 1442 第1445章 风雨欲来(八更)
- 1443 第1446章 东风至(九更)
- 1444 第1447章 攻打对马岛(十更)
- 1445 第1448章 逃无可逃(十一更)
- 1446 第1449章 东征(十二更)
- 1447 第1450章 齐头并进(十三更)
- 1448 第1451章 先礼后兵(十四更)
- 1449 第1452章 说服(十五更)
- 1450 第1453章 大战序幕(十六更)
- 1451 第1454章 今时不同往日(十七更)
- 1452 第1455章 内忧外患(十八更)
- 1453 第1456章 出人意料(十九更)
- 1454 第1457章 杀鸡骇猴(二十更)
- 1455 第1458章 一战而定(二十一更)
- 1456 第1459章 得偿所愿(二十二更)
- 1457 第1461章 新书《权驭大明》已经上传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407章 教导
第1407章 教导
正统十三年九月,李云天终于抵达了他早就想来的地方,叶尔羌地区的蓝叶城。
当年西征军统帅、大明武国公宋海就是在这里遭遇了人生中的滑铁卢,使得明军惨败于帖木儿帝国,其本人也生死未卜。
在当年的西域大战中,蓝叶城之战是明军死伤最多的地方,西征军的主力折损了六成以上,要知道宋海率领的可是西征军的精锐。
如今,与吐鲁番城和黑水城一样,蓝叶城也成为了大明的城池,是大明在西域最为重要的城池之一。
李云天这次好不容易来一趟蓝叶城,蓝叶城外的陵园肯定是他必须要去的地方,那里埋葬着蓝叶城一战中战死的大明将士,是大明最大的烈士陵园。
蓝叶城的守将赵德出身于讲武堂第三期,对李云天的到来是万分兴奋,在此之前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李云天会来西域看望他们戍边的将士。
“有没有武国公的消息?”在赵德给李云天摆的接风宴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李云天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开口问道。
寻找宋海和杨三宇的下落是李云天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如今他在黑水城阴差阳错之下找到了杨三宇的尸骨,那么宋海的生死之谜就成为了他所关注的问题。
“王爷,卑职这些年来派人私下寻找,可没有武国公的丝毫线索。”赵德闻言摇了摇头,一脸无奈地望向了李云天,他怀疑宋海当年死在了战乱中然后尸体被当地的百姓给掩埋了,否则为何如此久都没有音信。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李云天闻言眉头微微皱了皱,然后向沉声吩咐道,“武国公是西征军的统帅,他的生死对西征军的声誉至关重要,马虎不得。
“王爷放心,卑职一定会加派人手寻找武国公的下落。”赵德闻言面色一整,郑重其事地回答,他也参与了当年的西域大战,如今你杨三宇的尸骨已经找到,那么宋海的下落就显得至关重要。
只要找到了宋海那么就可以给出西征军最为公正的评价,毕竟谁也不愿意看见西征军有一个贪生怕死、投降通敌的统帅。
可话又说回来了,人海茫茫要如何寻找宋海,当年明军可是咋叶尔羌地区广贴告示寻找宋海但没有得到任何线索,如今已经过了近十年要想找出什么蛛丝马迹来可着实不容易。
李云天自然清楚这其中的困难,但事关西征军的声誉以及大明勋贵的颜面,他必须要继续寻找宋海。
接风宴结束后,李云天回到住所内休息,赵德给他准备了两名十六七岁的妙龄西域美女侍寝,结果被李云天给打发走了。
“你们说说看,如果换做你们是武国公的话,他要是没死现在会在哪里?”临睡之前李云天把李安民、李安明以及蒙特大汗的嫡次子莫勒喊了过来,不动声色地问道。
蒙特大汗见李云天身边带着李安民和李安明,知道他这是要磨砺两人,故而也把十九岁的莫勒送到了李云天的身边,让莫勒也一起受到磨练,被李云天调教调教,以后必能成大器。
另外,蒙特大汗也希望莫勒能与李安民和李安明走得近一些,将来也能有个照应。
李安明、李安民和莫勒闻言不由得对视了一眼,李云天的这个问题很显然是在考他们,同时也是在教导他们如何进行思考。
“应该是藏起来了。”李安民的年龄最大,因此沉吟了一下说道,“西征军在蓝叶城大败,武国公身为统帅难辞其咎,又没有颜面去面对世人,因此肯定是躲在了什么地方。”
“父王,孩儿觉得武国公十有**已经逝世,他当时已经年过半百,即便在混战中没有受伤,这些年来抑郁寡欢下恐怕也难以支撑下来。”说着,李安民望着李云天说出了自己的结论。
“你们呢?”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随后问向了李安明和莫勒。
在李云天看来,宋海活着比死了更难,战败的负罪感会深深地折磨着他,使得他备受煎熬,度日如年。
“我们也是这样认为的。”李安明和莫勒对视了一眼,然后齐声说道。
“你们说的对,武国公要想活下来必须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随后沉声问道,“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你们了解武国公的为人吗?”
莫勒闻言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他是东察合台汗国的王子岂会知道宋海的事情?
李安民和李安明对视了一眼后也摇头,西域之战的时候两人还小,等后来两人长大了京城的人早就淡忘了武国公,因此两人也对宋海也不了解。
“武国公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纵然无颜面对大家也不会寻死,因为他要守着那些战死的将士,以此来恕罪。”
李云天知道李安民三人对宋海不了解,所以微微一笑后说道,毕竟现在大明已经没有武国公这个爵号了,宋海在蓝叶城战败后就被正统帝剥夺了爵位,已经成为了待罪的庶民。
“父王,你是说武国公如果没死的话会去陵园给那些战死的将士守墓?”李安民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万万没有想到宋海会这样做。
“成宁侯是一个耿直之人,如果他没死的话一定会回去向皇上请罪,因此父王来之前就觉得他凶多吉少。”
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随后面色一整说道,“可武国公不同,他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军事才华与安国公不相上下,他的骄傲让他无法面对如此大的挫折,因此肯定不会回去向皇上请罪。”
“正是因为他对战死将士的愧疚,所以他不会寻死,任何一个在战场上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都不会轻易去死,因为他要留下来向那些战死的将士赎罪。”
说着,李云天的眉头皱了起来,“因此,父王觉得武国公有很大可能还活着,除非他像成宁侯那样被人秘密谋害了。”
“父王,您准备从哪里入手去查找武国公的踪迹?”李安民闻言连连点着头,他没有上过战场自然不清楚战争中将士们用生命凝结而成的情谊,这份情谊阻止了宋海去寻死,随后不无好奇地问道,天知道宋海会在哪里。
很显然,李安民并不认为宋海胆敢往陵园里凑,要知道守护陵园的都是战争幸存下来的伤残老兵,而宋海是统兵官,万一被认出来了的话那可就麻烦了。
因此,李安民觉得宋海就算是给陵园里战死的将士们守墓那么肯定也是藏在什么地方,然后找时间来陵园里祭奠,这就使得查找困难重重。
而且李安民担心,十年的时光很可能会使得心情抑郁的宋海容貌大变,那时就更难把人认出来了,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根本就没有见过宋海,连认都没办法认。
“有线索总比大海捞针强。”李云天见状笑了笑,“再过几天就是陵园建园的周年纪念日,如果武国公没死的话肯定会想办法来进行祭奠。”
李安民闻言双目顿时流露出惊讶的神色,他根本不知道蓝叶城的这个陵园是何时建立起来的,看来姜还是老的辣,他思考问题的缜密性比李云天要差许多。
不过李云天则不认为李安民和李安明比自己差,所谓长江前浪推后浪,只要两人经过一番磨砺以后必然会开拓出属于他们的一番成就来。
第二天上午,李云天换上了便装,领着李安民、李安明和莫勒等人出了蓝叶城,前往四周的村镇进行暗访,想看看当地的市面如何。
赵德等蓝叶城知道李云天身份的高官谁也不敢提前做出什么安排来糊弄李云天,因为这可是大忌,不仅会激怒李云天而且还会坏了讲武堂的规矩,因此赵德等人唯有耐心等待,等待着消息的传来。
作为大明在叶尔羌地区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这些年来蓝叶城以及周边地区发展迅速,无论是农业还是商业都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景象,武堂在治理政务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
其实,蓝叶城之所以能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还要多亏了十年前的西域大战。
俗话说不破不立,当年的西域大战使得叶尔羌地区的势力格局受到严重的破坏,讲武堂进入叶尔羌地区后抓住了当地出现的权力真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培养了一批新的既得利益阶层出来,这个利益阶层自然拥护大明的统治,否则他们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害。
这就是李云天比大明别的官员高明的地方,李云天的方针是“宜疏不宜堵”,对当地的部族进行民族融合,不像大明别的官员那样将其视之为蛮夷而进行打压和防范。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在西域的军队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士兵是当地招募的西域人,李云天不可能从内地大举调兵来这里,而且他觉得也没有那个必要,那样一来岂不是意味着在防范当地的百姓?
而且,在李云天看来从当地募兵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抽空当地部族的兵力为已用,使得那些部族无法再聚集力量。
实际上,随着西域新的利益阶层的出现,西域原先的部族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已经无力东山再起,会逐渐被获得官府支持的新阶层所吞并,进而实现权力的平稳转移。
当年西征军统帅、大明武国公宋海就是在这里遭遇了人生中的滑铁卢,使得明军惨败于帖木儿帝国,其本人也生死未卜。
在当年的西域大战中,蓝叶城之战是明军死伤最多的地方,西征军的主力折损了六成以上,要知道宋海率领的可是西征军的精锐。
如今,与吐鲁番城和黑水城一样,蓝叶城也成为了大明的城池,是大明在西域最为重要的城池之一。
李云天这次好不容易来一趟蓝叶城,蓝叶城外的陵园肯定是他必须要去的地方,那里埋葬着蓝叶城一战中战死的大明将士,是大明最大的烈士陵园。
蓝叶城的守将赵德出身于讲武堂第三期,对李云天的到来是万分兴奋,在此之前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李云天会来西域看望他们戍边的将士。
“有没有武国公的消息?”在赵德给李云天摆的接风宴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李云天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开口问道。
寻找宋海和杨三宇的下落是李云天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如今他在黑水城阴差阳错之下找到了杨三宇的尸骨,那么宋海的生死之谜就成为了他所关注的问题。
“王爷,卑职这些年来派人私下寻找,可没有武国公的丝毫线索。”赵德闻言摇了摇头,一脸无奈地望向了李云天,他怀疑宋海当年死在了战乱中然后尸体被当地的百姓给掩埋了,否则为何如此久都没有音信。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李云天闻言眉头微微皱了皱,然后向沉声吩咐道,“武国公是西征军的统帅,他的生死对西征军的声誉至关重要,马虎不得。
“王爷放心,卑职一定会加派人手寻找武国公的下落。”赵德闻言面色一整,郑重其事地回答,他也参与了当年的西域大战,如今你杨三宇的尸骨已经找到,那么宋海的下落就显得至关重要。
只要找到了宋海那么就可以给出西征军最为公正的评价,毕竟谁也不愿意看见西征军有一个贪生怕死、投降通敌的统帅。
可话又说回来了,人海茫茫要如何寻找宋海,当年明军可是咋叶尔羌地区广贴告示寻找宋海但没有得到任何线索,如今已经过了近十年要想找出什么蛛丝马迹来可着实不容易。
李云天自然清楚这其中的困难,但事关西征军的声誉以及大明勋贵的颜面,他必须要继续寻找宋海。
接风宴结束后,李云天回到住所内休息,赵德给他准备了两名十六七岁的妙龄西域美女侍寝,结果被李云天给打发走了。
“你们说说看,如果换做你们是武国公的话,他要是没死现在会在哪里?”临睡之前李云天把李安民、李安明以及蒙特大汗的嫡次子莫勒喊了过来,不动声色地问道。
蒙特大汗见李云天身边带着李安民和李安明,知道他这是要磨砺两人,故而也把十九岁的莫勒送到了李云天的身边,让莫勒也一起受到磨练,被李云天调教调教,以后必能成大器。
另外,蒙特大汗也希望莫勒能与李安民和李安明走得近一些,将来也能有个照应。
李安明、李安民和莫勒闻言不由得对视了一眼,李云天的这个问题很显然是在考他们,同时也是在教导他们如何进行思考。
“应该是藏起来了。”李安民的年龄最大,因此沉吟了一下说道,“西征军在蓝叶城大败,武国公身为统帅难辞其咎,又没有颜面去面对世人,因此肯定是躲在了什么地方。”
“父王,孩儿觉得武国公十有**已经逝世,他当时已经年过半百,即便在混战中没有受伤,这些年来抑郁寡欢下恐怕也难以支撑下来。”说着,李安民望着李云天说出了自己的结论。
“你们呢?”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随后问向了李安明和莫勒。
在李云天看来,宋海活着比死了更难,战败的负罪感会深深地折磨着他,使得他备受煎熬,度日如年。
“我们也是这样认为的。”李安明和莫勒对视了一眼,然后齐声说道。
“你们说的对,武国公要想活下来必须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随后沉声问道,“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你们了解武国公的为人吗?”
莫勒闻言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他是东察合台汗国的王子岂会知道宋海的事情?
李安民和李安明对视了一眼后也摇头,西域之战的时候两人还小,等后来两人长大了京城的人早就淡忘了武国公,因此两人也对宋海也不了解。
“武国公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纵然无颜面对大家也不会寻死,因为他要守着那些战死的将士,以此来恕罪。”
李云天知道李安民三人对宋海不了解,所以微微一笑后说道,毕竟现在大明已经没有武国公这个爵号了,宋海在蓝叶城战败后就被正统帝剥夺了爵位,已经成为了待罪的庶民。
“父王,你是说武国公如果没死的话会去陵园给那些战死的将士守墓?”李安民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万万没有想到宋海会这样做。
“成宁侯是一个耿直之人,如果他没死的话一定会回去向皇上请罪,因此父王来之前就觉得他凶多吉少。”
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随后面色一整说道,“可武国公不同,他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军事才华与安国公不相上下,他的骄傲让他无法面对如此大的挫折,因此肯定不会回去向皇上请罪。”
“正是因为他对战死将士的愧疚,所以他不会寻死,任何一个在战场上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都不会轻易去死,因为他要留下来向那些战死的将士赎罪。”
说着,李云天的眉头皱了起来,“因此,父王觉得武国公有很大可能还活着,除非他像成宁侯那样被人秘密谋害了。”
“父王,您准备从哪里入手去查找武国公的踪迹?”李安民闻言连连点着头,他没有上过战场自然不清楚战争中将士们用生命凝结而成的情谊,这份情谊阻止了宋海去寻死,随后不无好奇地问道,天知道宋海会在哪里。
很显然,李安民并不认为宋海胆敢往陵园里凑,要知道守护陵园的都是战争幸存下来的伤残老兵,而宋海是统兵官,万一被认出来了的话那可就麻烦了。
因此,李安民觉得宋海就算是给陵园里战死的将士们守墓那么肯定也是藏在什么地方,然后找时间来陵园里祭奠,这就使得查找困难重重。
而且李安民担心,十年的时光很可能会使得心情抑郁的宋海容貌大变,那时就更难把人认出来了,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根本就没有见过宋海,连认都没办法认。
“有线索总比大海捞针强。”李云天见状笑了笑,“再过几天就是陵园建园的周年纪念日,如果武国公没死的话肯定会想办法来进行祭奠。”
李安民闻言双目顿时流露出惊讶的神色,他根本不知道蓝叶城的这个陵园是何时建立起来的,看来姜还是老的辣,他思考问题的缜密性比李云天要差许多。
不过李云天则不认为李安民和李安明比自己差,所谓长江前浪推后浪,只要两人经过一番磨砺以后必然会开拓出属于他们的一番成就来。
第二天上午,李云天换上了便装,领着李安民、李安明和莫勒等人出了蓝叶城,前往四周的村镇进行暗访,想看看当地的市面如何。
赵德等蓝叶城知道李云天身份的高官谁也不敢提前做出什么安排来糊弄李云天,因为这可是大忌,不仅会激怒李云天而且还会坏了讲武堂的规矩,因此赵德等人唯有耐心等待,等待着消息的传来。
作为大明在叶尔羌地区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这些年来蓝叶城以及周边地区发展迅速,无论是农业还是商业都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景象,武堂在治理政务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
其实,蓝叶城之所以能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还要多亏了十年前的西域大战。
俗话说不破不立,当年的西域大战使得叶尔羌地区的势力格局受到严重的破坏,讲武堂进入叶尔羌地区后抓住了当地出现的权力真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培养了一批新的既得利益阶层出来,这个利益阶层自然拥护大明的统治,否则他们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害。
这就是李云天比大明别的官员高明的地方,李云天的方针是“宜疏不宜堵”,对当地的部族进行民族融合,不像大明别的官员那样将其视之为蛮夷而进行打压和防范。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在西域的军队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士兵是当地招募的西域人,李云天不可能从内地大举调兵来这里,而且他觉得也没有那个必要,那样一来岂不是意味着在防范当地的百姓?
而且,在李云天看来从当地募兵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抽空当地部族的兵力为已用,使得那些部族无法再聚集力量。
实际上,随着西域新的利益阶层的出现,西域原先的部族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已经无力东山再起,会逐渐被获得官府支持的新阶层所吞并,进而实现权力的平稳转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