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32 第九十八章 平壤之战(3)
- 833 第九十九章 平壤之战(4)
- 834 第一百章 灭国(上)
- 835 第一百零一章 灭国(下)
- 836 第一百零二章 属于朕(上)
- 837 第一百零三章 属于朕(中)
- 838 第一百零四章 属于朕(下)
- 839 第一百零五章 传说
- 840 第一百零六章 平凡之路(上)
- 841 第一百零八章 倭国
- 842 第一百零九章 原初
- 843 第一百一十一章 对马海战(1)
- 844 第一百一十二章 对马海战(2)
- 845 第一百一十四章 对马海战(4)
- 846 第一百一十五章 胜利的成果
- 847 第一百一十六章 让他们记起来
- 848 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们跟你们不同
- 849 第一百一十九章 此谓之天理
- 850 第一百二十章 劝降
- 851 第一百二十一章 深意
- 852 第一百二十二章 逃遁
- 853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日五战
- 85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朕来杀人
- 855 第一百二十五章 无灵
- 856 第一百二十六章 臣服
- 85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规矩
- 858 第一百二十八章 契机
- 85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误解
- 860 第一百三十章 追杀
- 861 第一百三十一章 远洋航线
- 862 第一百三十二章 烹小鲜
- 863 第一百三十三章 道心
- 864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地异象
- 865 第一百三十五章 参见陛下
- 866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外星人
- 867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食哈里发
- 868 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见天机
- 869 第一百三十九章 得天机
- 870 第一百四十章 铁血手腕
- 871 第一百四十一章 宰相
- 872 第一百四十二章 重开昆仑
- 873 第一百四十三章 热血未冷
- 874 第一百四十五章 龟兹
- 875 第一百四十八章 本事与能耐
- 876 第一百四十九章 监察院
- 877 第一百五十章 刑讯
- 878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条狗的诞生
- 879 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惊
- 880 第一百五十三章 军势汹涌
- 881 第一百五十四章 长安舰与白牛
- 882 第一百五十五章 灯笼
- 883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进展与大行动
- 884 第一百五十七章 福星
- 885 第一百五十八章 陛下巡营
- 886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战前夕
- 887 第一百六十章 圣军
- 888 第一百六十一章 开战
- 889 第一百六十二章 恐惧
- 890 第一百六十三章 安西都护府疏勒镇
- 891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唐万威
- 892 第一百三十八章 斗志
- 893 第一百三十九章 希望
- 894 第一百四十章 重新来过
- 895 第一百四十一章 避实击虚
- 896 第一百四十三章 确定行踪
- 897 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面进攻
- 898 第一百四十五章 棋逢对手
- 899 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有应对
- 900 第一百四十七章 陌刀阵
- 901 第一百四十八章 黑链锁天
- 902 第一百四十九章 决胜一击
- 903 第一百五十章 南部战局
- 904 第一百五十一章 触手可及的胜利
- 905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上官倾城与狼牙军
- 906 第一百八十章 胜负已分
- 907 第一百八十一章 白牛
- 908 第一百八十二章 最后时刻
- 909 第一百八十三章 强者的心
- 910 第一百八十四章 全面恢复
- 911 第一百八十六章 退避三舍
- 912 第一百八十五章 真相
- 913 第一百八十六章 退避三舍
- 914 第一百八十七章 身份与任务
- 915 第一百八十八章 焦点(上)
- 916 第一百八十九章 焦点(中)
- 917 第一百九十章 焦点(下)
- 918 第一百九十一章 出击
- 919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下第一(中)
- 920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天下第一(下)
- 921 第一百九十五章 马伦的力量(上)
- 922 第一百九十六章 马伦的力量(中)
- 923 第一百九十七章 马伦的力量(下)
- 924 第一百九十八章 各方激斗
- 925 第一百九十九章 前方
- 926 第二百章 向前(1)
- 927 第二百零三章 向前(4)
- 928 第二百零二章 向前(3)
- 929 第二百零三章 向前(4)
- 930 第二百零四章 向前(5)
- 931 第二百零五章 向前(6)
- 932 第二百零六章 大胜(1)
- 933 第二百零七章 大胜(2)
- 934 第二百零八章 大胜(3)
- 935 第二百零九章 福星
- 936 第二百一十章 叛徒的人生哲学
- 937 第二百一十一章 友好同盟
- 938 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算远
- 939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只小羊
- 940 第一百一十四章 星海璀璨
- 941 第一百一十五章 决胜(1)
- 942 第一百一十六章 决胜(2)
- 943 第一百一十七章 决胜(3)
- 944 第一百一十八章 决胜(4)
- 945 第一百一十九章 决胜(5)
- 946 第一百二十章 决胜(6)
- 947 第一百二十一章 决胜(7)
- 948 第一百二十二章 决胜(8)
- 949 第一百二十三章 决胜(9)
- 950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决胜(10)
- 951 第一百二十五章 兵败如山倒(上)
- 952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兵败如山倒(下)
- 953 第一百二十七章 岁月忽已晚(上)
- 954 第一百二十八章 岁月忽已晚(下)
- 955 第一百二十九章 最后的疑难(上)
- 956 第一百三十章 最后的疑难(中)
- 957 第一百三十一章 最后的疑难(下)
- 958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临城下
- 959 第一百三十三章 胜利意味着什么
- 960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降
- 961 第一百三十五章 未来 文明
- 962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两万四千年(1)
- 963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两万四千年(2)
- 964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两万四千年(3)
- 965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两万四千年(4)
- 966 第二百四十章 一统天下(上)
- 967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一统天下(中)
- 968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一统天下(下)
- 969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唐万年(上)
- 970 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唐万年(下)
- 971 第一章 至暗时刻(1)
- 972 第二章 至暗时刻(2)
- 973 第三章 至暗时刻(3)
- 974 第四章 至暗时刻(4)
- 975 第五章 至暗时刻(5)
- 976 第六章 至暗时刻(6)
- 977 第七章 至暗时刻(7)
- 978 第八章 至暗时刻(8)
- 979 第九章 至暗时刻(9)
- 980 第十章 至暗时刻(10)
- 981 第十一章 英雄
- 982 第十二章 恐惧
- 983 第十三章 团队
- 984 第十四章 异常(上)
- 985 第十五章 异常(中)
- 986 第十六章 异常(下)
- 987 第十七章 蔚蓝文明的世界(1)
- 988 第十八章 蔚蓝文明的世界(2)
- 989 第十九章 蔚蓝文明的世界(3)
- 990 第二十章 蔚蓝文明的世界(4)
- 991 第二十一章 蔚蓝文明的世界(5)
- 992 第二十二章 蔚蓝文明的世界(6)
- 993 第二十三章 团队建成
- 994 第二十四章 出发
- 995 第二十五章 天魔世界
- 996 第二十六章 探查
- 997 第二十七章 进展与难题
- 998 第二十八章 解决方案
- 999 第二十九章 十万之众
- 1000 第三十章 行动开始
- 1001 第三十一章 城市瘫痪
- 1002 第三十二章 釜底抽薪
- 1003 第三十三章 作战
- 1004 第三十四章 共进退
- 1005 第三十五章 态度
- 1006 第三十六章 不给活路
- 1007 第三十七章 难以面对的艰难
- 1008 第三十八章 只有人类自己
- 1009 第三十九章 共同需求
- 1010 第四十章 存亡之役(1)
- 1011 第四十一章 存亡之役(2)
- 1012 第四十二章 存亡之役(3)
- 1013 第四十三章 存亡之役(4)
- 1014 第四十四章 存亡之役(5)
- 1015 第四十五章 存亡之役(6)
- 1016 第四十六章 存亡之役(7)
- 1017 第四十七章 存亡之役(8)
- 1018 第四十八章 存亡之役(9)
- 1019 第四十九章 存亡之役(10)
- 1020 第五十章 存亡之役(11)
- 1021 第五十一章 存亡之役(12)
- 1022 第五十二章 存亡之役(13)
- 1023 第五十三章 存亡之役(14)
- 1024 第五十四章 同归于尽
- 1025 第五十五章 最大的恐怖(上)
- 1026 第五十六章 最大的恐怖(中)
- 1027 第五十七章 最大的恐怖(下)
- 1028 第五十八章 身陷敌境
- 1029 第五十九章 疑难杂症(上)
- 1030 第六十章 疑难杂症(下)
- 1031 第六十一章 冠冕堂皇(上)
- 1032 第六十二章 冠冕堂皇(下)
- 1033 第六十三章 幸福与阵痛
- 1034 第六十四章 目标
- 1035 第六十五章 世界和平
- 1036 第六十六章 那股力量
- 1037 第六十七章 最后的战争(1)
- 1038 第六十八章 最后的战争(2)
- 1039 第六十九章 最后的战争(3)
- 1040 第七十章 最后的战争(4)
- 1041 第七十一章 最后的战争(5)
- 1042 第七十二章 一刀一剑
- 1043 第七十三章 议和
- 1044 第七十四章 邪恶与正义
- 1045 第七十五章 长存与再会(大结局)
- 1046 新书《第一氏族》已在纵横上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零九章 原初
第一百零九章 原初
在大时间段上,向倭国用兵,与向新罗用兵是同一时间。在具体时间点上,杨行密带领的岭南水师抵达济州岛时,后百济甄萱已经投降,当岭南水师正经向东航行的时候,新罗全境已经平定。
这是岭南水师第一次跨海出征,后勤保障十分重要,侧翼也必须安全,李晔将一切能够考虑到的因素,都跟杨行密做了充足谋划。
冲破重重滔浪的岭南水师,终于看到了湛蓝天空,虽然身后的海域依旧狂风席卷,但眼前的海面已经可以称作风平浪静。
杨行密第一时间下令水师检查物资损耗、人员伤亡,并要在第一时间上报。在得到将士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每艘巡洋舰上的储备灵石,都被消耗了接近两成的消息时,杨行密脸色有些难看。
“将军,灵石消耗太多了,接下来若是再遇到这样的风暴,还请将军三思而行……”副将周本向杨行密抱拳进言。
在战斗时期、事发阶段,他作为副将,执行杨行密的军令不会打半点儿折扣,但是事后却有进言之责。
杨行密看着周本,沉默了片刻后才道:“你觉得,若是本将不下令消耗这两成灵石,将士们会有多少伤亡?”
周本沉吟片刻。
他出身将门,家族世代熟悉水师,据说还是周瑜后裔,对沙场之事自然很熟悉,“我们的船都是海船,就算不比巡洋舰,也能抗风浪,加上大修士众多,能够起到护卫作用,就先前的情况来说,零星会有几艘运气不好的船倾覆,将士伤亡约莫在千余人。”
杨行密点点头,周本的推论跟他想得差不多。
他道:“千余人的伤亡,本将不愿意看到。”
周本眼神变了变。
如果是寻常将领,此刻就不会多说了,但他是杨行密的心腹,彼此关系亲密,想了想还是直言道:“将军,相较于十万大军而言,千余人的伤亡微不足道,可两成灵石的损耗就太多了,二者的价值、作用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大战未启,为了千余将士,消耗两成灵石,会极大消减舰队的战力……”
到了水师副将这种层次的位置上,战士在将领眼中就是数字,要想赢得战争胜利,很多时候都要权衡利弊。论作用,百分之一的将士,怎么都比不上两成灵石。
所谓慈不掌兵,就是这个道理。
周本的见解,符合大多数统兵将领的想法。
杨行密却摇了摇头,“账不是这么算的。巡洋舰中的灵石,可能足够用了,战争结束都消耗不完,当然,灵石也可能不够用,那是不确定的事。但能肯定的是,千余将士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
“不确定的事,我们无法把握,能够把握的只有确定因素。本将领兵,不会把大军得胜的希望,寄托在不确定的事情上。你明白了吗?
“最重要的是,大战还未开始,我们连倭国战士都没看到,就自己先折损了千余将士,这对士气极为不利。大海茫茫,倭国我们谁也没去过,那是一片陌生的土地,接下来的战事也不可预测,战局究竟如何,谁也没有把握。
“面对未卜的战场,可能接踵而至的困难,士气绝对不能伤。只有将士斗志昂扬,锐气不失,大军才有可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你可明白了?”
周本明显没想这么多、这么深入,听完杨行密的话,讶异之下陷入沉思。半响后终于想通,不由得佩服道:“将军英明,末将不及。”
杨行密挥挥手,示意周本退下,自己继续观察海面情况。
这是他第一次作为主将,单独率领一支大军出战,不敢有半分懈怠。对于自己的先前的决定,他笃定是对的。但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他必须时常反躬自省,此时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由得开始权衡利弊,细细分析。
渐渐地,杨行密眉头皱了起来。
“杨将军方才那番话,朕听了甚为满意。”
听到这句话,杨行密神色一震,顾不上去寻找李晔的身影,连忙单膝下跪,“臣,岭南水师大将杨行密,参见陛下!”
李晔出现在杨行密身前,吩咐对方起身。
“臣一点愚见,不敢说都对,还请陛下为臣指点迷津。”杨行密恭敬道。
对杨行密顺杆子往上爬,跟自己套近乎的行为,李晔没有觉得反感,淡淡道:“每个将军对沙场之道都有自己的见解,有的还会相互冲突,除了常识,谁也不能笃定的说别人的理解,哪些一定错哪些一定对。同样一种道理,有时候会带领将士取胜,有时候却会失败。”
杨行密听得满脸疑惑。
李晔转头看着他,正色道:“但有一点,你要记住,我大唐的将士,哪怕是普通甲士,生命之贵也不是灵石可以衡量的,再多都不行!他们可以战死,但绝对不能是因为主将见死不救,而毫无尊严的屈辱死去!
“以千人救百人,就算最后会战死五百人,也必须去救!这是我大唐军风,惟其如此,三军才能上下齐心,奋武无畏,我大唐将士才能纵横天下。你,可明白了?”
杨行密心头一动,霎时醒悟,连忙抱拳:“臣谨记陛下教诲!”
李晔点点头,开始跟杨行密商量即将到来的战事。
李晔瞭望着无边无际的海面,徐徐道:“两百多年前,大唐与倭国有过一次交战,那也是水师之间的较量。
“倭国跟半岛一衣带水,彼此之间常有往来,倭国那时便有染指半岛、图谋那片土地的想法,他们选定的是距离最近的目标,新罗。为了对付新罗,倭国跟百济结成了盟友。
“高宗年间,大唐征服高丽,灭百济,新罗臣服朝廷,倭国图谋落空,殊为气愤,遂发兵来攻,支援百济。龙朔三年,双方在白江口一带爆发大战,刘仁轨、刘仁愿率领大唐水师万余将士,百余艘战舰,与倭国四万余将士,千余艘船舰激战,最终战而胜之。
“那一战,倭国水师损失战船四百余艘,将士折损不计其数。因为恐惧我大唐攻伐倭国本土,自己无法抵挡,不仅大规模修缮海防,后来还将国都从飞鸟东迁。
“从那之后,倭国开始派遣唐使入唐,全方面学习我大唐文明。”
有关此战,杨行密也知道一些,此刻听李晔旧事重提,他自然知道用意,连忙抱拳道:“陛下放心,此战岭南水师定当奋不顾身,绝不辱没先贤之威!”
李晔微微颔首,少不得勉励两句。
最后一批遣唐使抵达大唐,是六十多年前的事。李晔记得,倭国在前些年,还想派遣菅原道真来大唐,不过这人觉得大唐内乱,过来没有意义,就没来启程。
自此之后,遣唐使从历史中消失。
在倭国历史上,发生过两次重大改革,一个是明治维新,那是倭国学习西方,还有一个就是大化改革,那是倭国学习大唐。
但在李晔看来,事情远不止大化改革
李晔接着道:“倭国那片土地,一直是蛮荒之地,百姓渔猎为生,穴居乡野,使用的工具也只是石头骨头。直到弥生时代,‘渡来人’出现在倭国,带去了陶器、铁器、铜器及水田文化,倭国才进入农业社会,发展出文明来。”
文明三要素:城池、文字、青铜器。在“渡来人”出现在倭国之前,他们是没有这些东西的。也就是说,他们不是文明社会,是一群真正的蛮荒野人。
杨行密一头雾水:“陛下,何为‘渡来人’?”
李晔意味莫名的笑了笑,“就是从咱们中原迁徙过去的人。”
杨行密瞪大了眼睛。
李晔没骗杨行密,事实的确如此。
虽然后世的倭国学者,认为“渡来人”除了中国过去的,还有朝鲜半岛及其附近地区过去的,但“渡来人”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其农耕、建筑、锻铁、纺织等水平极为高深,是那个时代的巅峰水平。
不是李晔大言不惭,事实就是,除了中国,那些蛮荒地带,在彼时根本没可能拥有这些。
“一言以蔽之,倭国之所以从蛮荒时代,迈入农业奴隶社会,拥有文明,追根揭底,是因为中原人到了那里。”
李晔曲着手指轻敲船舷,看着远方慢悠悠地说道,“而那些渡来人的身份,你可知晓?”
杨行密摇摇头,一脸茫然:“臣不知。”
李晔叹了口气,指了指杨行密,有些无语的模样。
杨行密忽然间福至心灵,想到了一个可能性,失声道:“难道果真是徐福?”
徐福诓骗秦始皇相信成仙之术,自己带了一支在那个时代,最先进的庞大舰队东渡,在海外之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
李晔目光深邃道:“除了徐福,在倭国所谓的弥生时代,还有谁能将那样的农业文明带去他们那里?”
杨行密恍然大悟,转而又神色振奋,顾不得失礼,一拳重重击打在掌心,“如此说来,那里的人,原来都是咱们自己人的后代?咱们这回去攻打倭国,实际上并不是两国之战?!”
李晔叹息一声,道:“朕这回出兵新罗、倭国,之所以不宣而战,就是因为这不是两国交战。杨行密,告诉将士们,我们此番出战,不是入侵别国,而是一统江山!”
杨行密神色激昂的抱拳:“臣这就去传令!”
这是岭南水师第一次跨海出征,后勤保障十分重要,侧翼也必须安全,李晔将一切能够考虑到的因素,都跟杨行密做了充足谋划。
冲破重重滔浪的岭南水师,终于看到了湛蓝天空,虽然身后的海域依旧狂风席卷,但眼前的海面已经可以称作风平浪静。
杨行密第一时间下令水师检查物资损耗、人员伤亡,并要在第一时间上报。在得到将士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每艘巡洋舰上的储备灵石,都被消耗了接近两成的消息时,杨行密脸色有些难看。
“将军,灵石消耗太多了,接下来若是再遇到这样的风暴,还请将军三思而行……”副将周本向杨行密抱拳进言。
在战斗时期、事发阶段,他作为副将,执行杨行密的军令不会打半点儿折扣,但是事后却有进言之责。
杨行密看着周本,沉默了片刻后才道:“你觉得,若是本将不下令消耗这两成灵石,将士们会有多少伤亡?”
周本沉吟片刻。
他出身将门,家族世代熟悉水师,据说还是周瑜后裔,对沙场之事自然很熟悉,“我们的船都是海船,就算不比巡洋舰,也能抗风浪,加上大修士众多,能够起到护卫作用,就先前的情况来说,零星会有几艘运气不好的船倾覆,将士伤亡约莫在千余人。”
杨行密点点头,周本的推论跟他想得差不多。
他道:“千余人的伤亡,本将不愿意看到。”
周本眼神变了变。
如果是寻常将领,此刻就不会多说了,但他是杨行密的心腹,彼此关系亲密,想了想还是直言道:“将军,相较于十万大军而言,千余人的伤亡微不足道,可两成灵石的损耗就太多了,二者的价值、作用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大战未启,为了千余将士,消耗两成灵石,会极大消减舰队的战力……”
到了水师副将这种层次的位置上,战士在将领眼中就是数字,要想赢得战争胜利,很多时候都要权衡利弊。论作用,百分之一的将士,怎么都比不上两成灵石。
所谓慈不掌兵,就是这个道理。
周本的见解,符合大多数统兵将领的想法。
杨行密却摇了摇头,“账不是这么算的。巡洋舰中的灵石,可能足够用了,战争结束都消耗不完,当然,灵石也可能不够用,那是不确定的事。但能肯定的是,千余将士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
“不确定的事,我们无法把握,能够把握的只有确定因素。本将领兵,不会把大军得胜的希望,寄托在不确定的事情上。你明白了吗?
“最重要的是,大战还未开始,我们连倭国战士都没看到,就自己先折损了千余将士,这对士气极为不利。大海茫茫,倭国我们谁也没去过,那是一片陌生的土地,接下来的战事也不可预测,战局究竟如何,谁也没有把握。
“面对未卜的战场,可能接踵而至的困难,士气绝对不能伤。只有将士斗志昂扬,锐气不失,大军才有可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你可明白了?”
周本明显没想这么多、这么深入,听完杨行密的话,讶异之下陷入沉思。半响后终于想通,不由得佩服道:“将军英明,末将不及。”
杨行密挥挥手,示意周本退下,自己继续观察海面情况。
这是他第一次作为主将,单独率领一支大军出战,不敢有半分懈怠。对于自己的先前的决定,他笃定是对的。但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他必须时常反躬自省,此时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由得开始权衡利弊,细细分析。
渐渐地,杨行密眉头皱了起来。
“杨将军方才那番话,朕听了甚为满意。”
听到这句话,杨行密神色一震,顾不上去寻找李晔的身影,连忙单膝下跪,“臣,岭南水师大将杨行密,参见陛下!”
李晔出现在杨行密身前,吩咐对方起身。
“臣一点愚见,不敢说都对,还请陛下为臣指点迷津。”杨行密恭敬道。
对杨行密顺杆子往上爬,跟自己套近乎的行为,李晔没有觉得反感,淡淡道:“每个将军对沙场之道都有自己的见解,有的还会相互冲突,除了常识,谁也不能笃定的说别人的理解,哪些一定错哪些一定对。同样一种道理,有时候会带领将士取胜,有时候却会失败。”
杨行密听得满脸疑惑。
李晔转头看着他,正色道:“但有一点,你要记住,我大唐的将士,哪怕是普通甲士,生命之贵也不是灵石可以衡量的,再多都不行!他们可以战死,但绝对不能是因为主将见死不救,而毫无尊严的屈辱死去!
“以千人救百人,就算最后会战死五百人,也必须去救!这是我大唐军风,惟其如此,三军才能上下齐心,奋武无畏,我大唐将士才能纵横天下。你,可明白了?”
杨行密心头一动,霎时醒悟,连忙抱拳:“臣谨记陛下教诲!”
李晔点点头,开始跟杨行密商量即将到来的战事。
李晔瞭望着无边无际的海面,徐徐道:“两百多年前,大唐与倭国有过一次交战,那也是水师之间的较量。
“倭国跟半岛一衣带水,彼此之间常有往来,倭国那时便有染指半岛、图谋那片土地的想法,他们选定的是距离最近的目标,新罗。为了对付新罗,倭国跟百济结成了盟友。
“高宗年间,大唐征服高丽,灭百济,新罗臣服朝廷,倭国图谋落空,殊为气愤,遂发兵来攻,支援百济。龙朔三年,双方在白江口一带爆发大战,刘仁轨、刘仁愿率领大唐水师万余将士,百余艘战舰,与倭国四万余将士,千余艘船舰激战,最终战而胜之。
“那一战,倭国水师损失战船四百余艘,将士折损不计其数。因为恐惧我大唐攻伐倭国本土,自己无法抵挡,不仅大规模修缮海防,后来还将国都从飞鸟东迁。
“从那之后,倭国开始派遣唐使入唐,全方面学习我大唐文明。”
有关此战,杨行密也知道一些,此刻听李晔旧事重提,他自然知道用意,连忙抱拳道:“陛下放心,此战岭南水师定当奋不顾身,绝不辱没先贤之威!”
李晔微微颔首,少不得勉励两句。
最后一批遣唐使抵达大唐,是六十多年前的事。李晔记得,倭国在前些年,还想派遣菅原道真来大唐,不过这人觉得大唐内乱,过来没有意义,就没来启程。
自此之后,遣唐使从历史中消失。
在倭国历史上,发生过两次重大改革,一个是明治维新,那是倭国学习西方,还有一个就是大化改革,那是倭国学习大唐。
但在李晔看来,事情远不止大化改革
李晔接着道:“倭国那片土地,一直是蛮荒之地,百姓渔猎为生,穴居乡野,使用的工具也只是石头骨头。直到弥生时代,‘渡来人’出现在倭国,带去了陶器、铁器、铜器及水田文化,倭国才进入农业社会,发展出文明来。”
文明三要素:城池、文字、青铜器。在“渡来人”出现在倭国之前,他们是没有这些东西的。也就是说,他们不是文明社会,是一群真正的蛮荒野人。
杨行密一头雾水:“陛下,何为‘渡来人’?”
李晔意味莫名的笑了笑,“就是从咱们中原迁徙过去的人。”
杨行密瞪大了眼睛。
李晔没骗杨行密,事实的确如此。
虽然后世的倭国学者,认为“渡来人”除了中国过去的,还有朝鲜半岛及其附近地区过去的,但“渡来人”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其农耕、建筑、锻铁、纺织等水平极为高深,是那个时代的巅峰水平。
不是李晔大言不惭,事实就是,除了中国,那些蛮荒地带,在彼时根本没可能拥有这些。
“一言以蔽之,倭国之所以从蛮荒时代,迈入农业奴隶社会,拥有文明,追根揭底,是因为中原人到了那里。”
李晔曲着手指轻敲船舷,看着远方慢悠悠地说道,“而那些渡来人的身份,你可知晓?”
杨行密摇摇头,一脸茫然:“臣不知。”
李晔叹了口气,指了指杨行密,有些无语的模样。
杨行密忽然间福至心灵,想到了一个可能性,失声道:“难道果真是徐福?”
徐福诓骗秦始皇相信成仙之术,自己带了一支在那个时代,最先进的庞大舰队东渡,在海外之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
李晔目光深邃道:“除了徐福,在倭国所谓的弥生时代,还有谁能将那样的农业文明带去他们那里?”
杨行密恍然大悟,转而又神色振奋,顾不得失礼,一拳重重击打在掌心,“如此说来,那里的人,原来都是咱们自己人的后代?咱们这回去攻打倭国,实际上并不是两国之战?!”
李晔叹息一声,道:“朕这回出兵新罗、倭国,之所以不宣而战,就是因为这不是两国交战。杨行密,告诉将士们,我们此番出战,不是入侵别国,而是一统江山!”
杨行密神色激昂的抱拳:“臣这就去传令!”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