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1 第71章 茶美玉泽香积怨倾倒出
- 72 第72章 夏日入秋意菊香临霜寒
- 73 第73章 宫宴暗斗争河阳童言忌
- 74 第74章 相逢借酒意对菊暗思情
- 75 第75章 幽暗月下香皇后妒淑妃
- 76 第76章 素颜拂云眉心中愤不平
- 77 第77章 题诗暗追忆情重心难存
- 78 第78章 杨立化楚玄风中护花暖
- 79 第79章 重逢如隔世窗前思亲人
- 80 第80章 雪中相依守似水年华走
- 81 第81章 除夕合宫宴岁月留清颜
- 82 第82章 琴筝合奏曲后宫风波乱
- 83 第83章 席间昭君怨仙露润白花
- 84 第84章 生死相依情踏雪寻梅去
- 85 第85章 雪中百花放花神娘子来
- 86 第86章 郎中拒前程看透风雨间
- 87 第87章 冬中夏景美花神名馨妍
- 88 第88章 繁花落尽时心中渐生情
- 89 第89章 衣着白海棠忠敏窥视旁
- 90 第90章 借得落梅魂承清纯姿
- 91 第91章 无情却有情雨后暖春香
- 92 第92章 闻香忆往昔光阴如飞鹤
- 93 第93章 郡主满月宴醉抚花仙泪
- 94 第94章 对月思愁夜半醉情归
- 95 第95章 夏炎洗薄妆笑颜若轻霞
- 96 第96章 回宫谢圣恩酸楚瑶仙殿
- 97 第97章 陈氏出美人重礼惹纷乱
- 98 第98章 蓬莱传琴音巴山夜雨月
- 99 第99章 情深似海音隔帘胭脂雨
- 100 第100章 心口不一言闻之欲醉酒
- 101 第101章 不知深浅意寅时上朝去
- 102 第102章 如意若端云温似越女手
- 103 第103章 空留美人骨鸳鸯水晶包
- 104 第104章 月华妙无言酒醉忆清雪
- 105 第105章 似蹙非蹙眉互谈莺莺传
- 106 第106章 雨夜思杨妃忆往生感慨
- 107 第107章 花神怨凡花将军斥公主
- 108 第108章 长乐示真心将军不领情
- 109 第109章 皇后润秀发仙子戏石神
- 110 第110章 盈盈素颜下玉袖生风来
- 111 第111章 痛惜美人蕉外冷内热心
- 112 第112章 夜雨洗红尘空枕泪滚滚
- 113 第113章 落叶萧萧下花好月圆姻
- 114 第114章 情如天边日血染秀脸颊
- 115 第115章 乐极转生悲暴怒斥新人
- 116 第116章 苦衷难诉说清官难断事
- 117 第117章 乘云下南月下玉颜羞
- 118 第118章 湖水阔明月莲动夜香来
- 119 第119章 迷离同薄纱沉醉如仙香
- 120 第120章 水光潋滟好心凉茶无香
- 121 第121章 长乐诉真言白花酿酒甜
- 122 第122章 一身戎装去乌云泣雨征
- 123 第123章 同梦两地苦服侍美娇娘
- 124 第124章 三年匆匆逝征人尚未归
- 125 第125章 欢喜皆泡影深陷围困中
- 126 第126章 险象环生战滴水涌泉报
- 127 第127章 直上云霄去前世今生缘
- 128 第128章 做错嫁衣裳时光隔膜深
- 129 第129章 暗中选驸马真相出水面
- 130 第130章 情深追随去归来言不值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81章 除夕合宫宴岁月留清颜
第81章 除夕合宫宴岁月留清颜
皇帝说:“既然人都来齐了,那就开始歌舞吧。”
王修杰高声喊道:“上歌舞。”
六名采女应歌而上,翩翩起舞,淑妃看着女儿,长乐公主也看着淑妃,四目相对时的一瞬间,两人的目光都模糊起来,表达相思之情。
苏婕妤低声说:“你看,淑妃年轻了许多,这样看着,好像才三十出头,哪里像四十多岁的人。”
郑才人说:“淑妃本就是个美人坯子,底子好,涂脂抹粉一番,当然好看,我这三十不到的人,还不如她美。”
苏婕妤说:“听说淑妃年轻时,容貌绝丽,后宫无人能及,所以才得陛下宠爱多年。”
郑才人说:“那又如何?看看这六名刚入宫的采女,哪个不美,任凭淑妃再怎么打扮,也敌不过岁月匆匆。”
苏婕妤说:“岁月匆匆逝,她却还是风采依旧,不过说起来,我们也还年轻。”
郑才人说:“年轻又如何?你我二人虽然美貌,但恩宠却比不过当年的淑妃。”
苏婕妤说:“年轻比美貌重要的多,淑妃再美,也错过了生育的年龄,长乐公主出嫁后,她又没有儿子,不过是老死宫中的结局,我的和安公主两岁,你的河阳公主六岁,我们也同她一样,只有一个女儿,眼下是好,可等她们长大嫁出宫外,我们岂不是要在寂寥的深宫苦熬吗?”
郑才人说:“听姐姐的意思,咱们要抓住年轻的时光,和陛下生个儿子。”
苏婕妤说:“妹妹真是聪慧,一点就通,在宫中母凭子贵,皇子可比美貌重要的多。”
六位采女抽出鹅毛彩扇,时张时合,如一只只美艳多姿的蝴蝶飞在花丛中,皇帝说:“当年淑妃的彩扇飞蝶舞是宫中一绝,旁人跳的都不如淑妃。”
淑妃看女儿看的出神,没听清皇帝说的话,长乐公主听见父皇对母妃的赞语,高兴的回话道:“看来母妃的蝶舞飞到父皇心里去了,二十年也没飞出来,时至今日还深深的藏在父皇心中。”
皇后笑道:“长乐公主都快为人母亲了,说话还这么俏皮。”
淑妃反应过来,忙说:“岁月流逝,臣妾老了,舞姿不如台上的几位妹妹。”
皇帝说:“岁月流逝,淑妃的样貌还是和年轻时一样,不改分毫,还是当年的彩蝶。”
皇后说:“淑妃舞姿如天仙下凡,本宫也是记忆犹新,台上的几位采女是新入宫的,就算蝶舞跳的不如淑妃,陛下也要多加赞赏,不能寒了六位采女的心。”
皇帝说:“皇后所言甚是,她们的蝶舞也是对朕的一番心意。”
皇帝不再赞扬淑妃,长乐公主暗自心生怒火,周将军为了缓和气氛,举杯道:“父皇增加了边关将士的粮草与军饷,儿臣敬父皇一杯,替将士们谢过父皇。”
皇帝说:“都是大将军视将士如兄弟,替将士着想,亲兵爱兵,可见凌程是朝廷之良将,国家之栋梁。”
贤妃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将军军功卓著,又能体恤将士之苦,是我朝之幸。”
周将军说:“贤妃娘娘过奖了,边关将士为保国土平安,抛家舍业,独受边关苦寒,儿臣替他们着想也是应该的,他们对父皇的忠心日月可鉴。”
皇帝说:“国土平安,边关驻守的将士功不可没,这一杯,朕敬将士的护国忠心。”说着一饮而尽。
又接着说:“朕会下旨,让国库拨白银五万两,分发给边关将士的家眷,让他们安心驻守边关,不必牵挂家人子女。”
周将军说:“陛下英明,如此一来,军心大振,突厥必然不敢侵犯我朝半寸国土。”
一曲彩扇蝶舞结束了,皇帝大声说道:“赏。”
六位采女齐声说道:“谢陛下。”然后依次退下。
两位才人各自抱着琴和筝,款款而来,一同合奏曲乐《高山流水》
皇帝说:“两位才人弹的是高山流水,琴声悠扬,渐入佳境,筝音柔美,动人心弦,如面对清风明月,让人思绪万千。”
皇后说:“相传秦时,以一瑟传二女,二女争引破,终为二器,故号筝,如今筝琴合奏于台上,可见陛下后宫女子多为贤淑之人,定然不会如秦时的女子相互争斗,以致瑟断。”
皇帝说:“朕的后宫宁静还得感谢皇后治理得当,母仪天下,做后宫众多嫔妃的表率,皇后若贤德,后宫女子必然群起效仿,不会生起争风吃醋之事。”
皇后说:“臣妾是国母,正位中宫,理当保后宫安宁,不给陛下添烦忧之事。”
皇帝深深的看了眼皇后,然后又将目光落在淑妃身上,而淑妃则把目光投向女儿,此次的宫宴是皇后操办的,故意将长乐公主和淑妃的席位错开,让母女二人没有说话的机会。
皇帝看出了皇后的心机,也明白淑妃思女之苦,于是说道:“沁月,父皇赐你的安胎药,你可按时服用了?”
长乐公主说道:“父皇放心,您赏赐于儿臣的安胎药,儿臣日日都服用。”
皇帝说:“那就好,你肚子里的孩子是第一胎,不可有半点大意。”
长乐公主说:“沁月明白。”
皇帝用斥责的口吻说道:“你明白?你能明白什么?自己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坐在席位上就知道贪吃,还有两个月孩子就要生了,你还这般孩子气,如何能抚育好朕的外孙?朕着实为你担忧!”
长乐公主听了皇帝莫名其妙的斥责,心中一惊,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随即跪下,周将军也跟着一同下跪,长乐公主说:“让父皇担忧,儿臣不孝,儿臣一定尽心竭力抚育好孩子,还望父皇息怒。”
周将军说:“父皇息怒,公主吃的是多了些,却是事出有因,沁月在府上日日思念父皇,知道今儿个是除夕,进宫赴宴能见到您,所以心情激动,午膳没吃几口,现在能见到父皇,心中高兴,想来也真是饿了,所以就多吃了些,并非有意冒犯父皇天威,父皇息怒,父皇恕罪。”
皇帝这才平静下来,说:“原来如此,都起来吧,朕并非有意责难沁月,只是看见沁月的肚子,朕想起淑妃怀沁月时的光景,以及沁月出生后,淑妃是如何尽心尽力的照拂沁月的,如今沁月年轻怀子,朕担心一个没长大的孩子要照顾刚出生的孩子,会闹出什么事。”
淑妃起身说:“陛下放心,沁月虽然年轻,玩心略重,可在照顾孩子这件事上,应该是比较稳妥的。”
皇帝说:“淑妃说的有几分道理,谁也不是天生的母亲,生了孩子自然就会做母亲了,淑妃,你作为沁月的母妃,理当教诲她如何生儿育儿。”
淑妃说:“是,臣妾遵命。”
皇帝说:“沁月,还不快坐到你母妃身边去,好好聆听母妃的教诲。”
长乐公主一听,可以坐到母妃身边去,心中不禁大喜,喜笑颜开的说道:“是,儿臣这就去母妃那里,让母妃传授育儿经验给儿臣,儿臣一定铭记在心。”
皇帝说:“去吧,听了好好记住。”
长乐公主说:“是。”
然后来到淑妃席位旁,侍女加了一张座椅,长乐公主坐在母妃身边。
皇后刚刚还因为皇帝斥责长乐公主而高兴,现在似乎听明白了,皇帝的本意是让长乐公主与淑妃坐在一起,让她们母女二人团聚说话,心中不禁有些失落,看着谈笑间的淑妃母女,淑妃真是年轻,知道的她们是母女二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对姐妹花呢,想到自己衰败的容颜和魂断异族的婉宁,皇后黯然神伤,只觉得一阵头痛袭来,失去原有的意识,几秒钟后,皇后又恢复神智,她心中明白,自己是皇后,是国母,万万不可在大殿之上失仪,皇后宝座上的女人,永远是平和的,高贵的,美丽的,她端了端坐姿,又焕发出皇后的风范。
皇帝似乎感受到皇后心中的微妙变化,故作关切的问道:“皇后这是怎么了?朕瞧着你有些身子不适。”
皇后彬彬有礼的说道:“谢陛下关怀,臣妾只是多饮了几杯酒,有些不胜酒力。”
皇帝说:“李白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把酒言欢是件乐事,可若贪杯过量,伤了身子,只怕要乐极生悲呢。”
皇后说:“陛下教训的是,臣妾一定克制自己,不再贪杯饮酒。”
长乐公主对母妃说:“今儿个父皇是怎么了?突然动这么大的怒。”
淑妃说:“你父皇才没动怒呢,他那是做给别人看的。”
长乐公主说:“怎么说?”
淑妃说:“合宫宴是皇后安排的席位,她故意将我们母女的席位分开,你父皇那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会看不出皇后的心思,责骂你不知如何养儿,再让我这个母妃教你,如此一来,你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坐到我这边来,也算是给皇后一个台阶下,保全她的颜面。”
长乐公主笑着说:“如此说来,父皇还是偏向我们的。”
淑妃说:“那当然。”
王修杰高声喊道:“上歌舞。”
六名采女应歌而上,翩翩起舞,淑妃看着女儿,长乐公主也看着淑妃,四目相对时的一瞬间,两人的目光都模糊起来,表达相思之情。
苏婕妤低声说:“你看,淑妃年轻了许多,这样看着,好像才三十出头,哪里像四十多岁的人。”
郑才人说:“淑妃本就是个美人坯子,底子好,涂脂抹粉一番,当然好看,我这三十不到的人,还不如她美。”
苏婕妤说:“听说淑妃年轻时,容貌绝丽,后宫无人能及,所以才得陛下宠爱多年。”
郑才人说:“那又如何?看看这六名刚入宫的采女,哪个不美,任凭淑妃再怎么打扮,也敌不过岁月匆匆。”
苏婕妤说:“岁月匆匆逝,她却还是风采依旧,不过说起来,我们也还年轻。”
郑才人说:“年轻又如何?你我二人虽然美貌,但恩宠却比不过当年的淑妃。”
苏婕妤说:“年轻比美貌重要的多,淑妃再美,也错过了生育的年龄,长乐公主出嫁后,她又没有儿子,不过是老死宫中的结局,我的和安公主两岁,你的河阳公主六岁,我们也同她一样,只有一个女儿,眼下是好,可等她们长大嫁出宫外,我们岂不是要在寂寥的深宫苦熬吗?”
郑才人说:“听姐姐的意思,咱们要抓住年轻的时光,和陛下生个儿子。”
苏婕妤说:“妹妹真是聪慧,一点就通,在宫中母凭子贵,皇子可比美貌重要的多。”
六位采女抽出鹅毛彩扇,时张时合,如一只只美艳多姿的蝴蝶飞在花丛中,皇帝说:“当年淑妃的彩扇飞蝶舞是宫中一绝,旁人跳的都不如淑妃。”
淑妃看女儿看的出神,没听清皇帝说的话,长乐公主听见父皇对母妃的赞语,高兴的回话道:“看来母妃的蝶舞飞到父皇心里去了,二十年也没飞出来,时至今日还深深的藏在父皇心中。”
皇后笑道:“长乐公主都快为人母亲了,说话还这么俏皮。”
淑妃反应过来,忙说:“岁月流逝,臣妾老了,舞姿不如台上的几位妹妹。”
皇帝说:“岁月流逝,淑妃的样貌还是和年轻时一样,不改分毫,还是当年的彩蝶。”
皇后说:“淑妃舞姿如天仙下凡,本宫也是记忆犹新,台上的几位采女是新入宫的,就算蝶舞跳的不如淑妃,陛下也要多加赞赏,不能寒了六位采女的心。”
皇帝说:“皇后所言甚是,她们的蝶舞也是对朕的一番心意。”
皇帝不再赞扬淑妃,长乐公主暗自心生怒火,周将军为了缓和气氛,举杯道:“父皇增加了边关将士的粮草与军饷,儿臣敬父皇一杯,替将士们谢过父皇。”
皇帝说:“都是大将军视将士如兄弟,替将士着想,亲兵爱兵,可见凌程是朝廷之良将,国家之栋梁。”
贤妃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将军军功卓著,又能体恤将士之苦,是我朝之幸。”
周将军说:“贤妃娘娘过奖了,边关将士为保国土平安,抛家舍业,独受边关苦寒,儿臣替他们着想也是应该的,他们对父皇的忠心日月可鉴。”
皇帝说:“国土平安,边关驻守的将士功不可没,这一杯,朕敬将士的护国忠心。”说着一饮而尽。
又接着说:“朕会下旨,让国库拨白银五万两,分发给边关将士的家眷,让他们安心驻守边关,不必牵挂家人子女。”
周将军说:“陛下英明,如此一来,军心大振,突厥必然不敢侵犯我朝半寸国土。”
一曲彩扇蝶舞结束了,皇帝大声说道:“赏。”
六位采女齐声说道:“谢陛下。”然后依次退下。
两位才人各自抱着琴和筝,款款而来,一同合奏曲乐《高山流水》
皇帝说:“两位才人弹的是高山流水,琴声悠扬,渐入佳境,筝音柔美,动人心弦,如面对清风明月,让人思绪万千。”
皇后说:“相传秦时,以一瑟传二女,二女争引破,终为二器,故号筝,如今筝琴合奏于台上,可见陛下后宫女子多为贤淑之人,定然不会如秦时的女子相互争斗,以致瑟断。”
皇帝说:“朕的后宫宁静还得感谢皇后治理得当,母仪天下,做后宫众多嫔妃的表率,皇后若贤德,后宫女子必然群起效仿,不会生起争风吃醋之事。”
皇后说:“臣妾是国母,正位中宫,理当保后宫安宁,不给陛下添烦忧之事。”
皇帝深深的看了眼皇后,然后又将目光落在淑妃身上,而淑妃则把目光投向女儿,此次的宫宴是皇后操办的,故意将长乐公主和淑妃的席位错开,让母女二人没有说话的机会。
皇帝看出了皇后的心机,也明白淑妃思女之苦,于是说道:“沁月,父皇赐你的安胎药,你可按时服用了?”
长乐公主说道:“父皇放心,您赏赐于儿臣的安胎药,儿臣日日都服用。”
皇帝说:“那就好,你肚子里的孩子是第一胎,不可有半点大意。”
长乐公主说:“沁月明白。”
皇帝用斥责的口吻说道:“你明白?你能明白什么?自己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坐在席位上就知道贪吃,还有两个月孩子就要生了,你还这般孩子气,如何能抚育好朕的外孙?朕着实为你担忧!”
长乐公主听了皇帝莫名其妙的斥责,心中一惊,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随即跪下,周将军也跟着一同下跪,长乐公主说:“让父皇担忧,儿臣不孝,儿臣一定尽心竭力抚育好孩子,还望父皇息怒。”
周将军说:“父皇息怒,公主吃的是多了些,却是事出有因,沁月在府上日日思念父皇,知道今儿个是除夕,进宫赴宴能见到您,所以心情激动,午膳没吃几口,现在能见到父皇,心中高兴,想来也真是饿了,所以就多吃了些,并非有意冒犯父皇天威,父皇息怒,父皇恕罪。”
皇帝这才平静下来,说:“原来如此,都起来吧,朕并非有意责难沁月,只是看见沁月的肚子,朕想起淑妃怀沁月时的光景,以及沁月出生后,淑妃是如何尽心尽力的照拂沁月的,如今沁月年轻怀子,朕担心一个没长大的孩子要照顾刚出生的孩子,会闹出什么事。”
淑妃起身说:“陛下放心,沁月虽然年轻,玩心略重,可在照顾孩子这件事上,应该是比较稳妥的。”
皇帝说:“淑妃说的有几分道理,谁也不是天生的母亲,生了孩子自然就会做母亲了,淑妃,你作为沁月的母妃,理当教诲她如何生儿育儿。”
淑妃说:“是,臣妾遵命。”
皇帝说:“沁月,还不快坐到你母妃身边去,好好聆听母妃的教诲。”
长乐公主一听,可以坐到母妃身边去,心中不禁大喜,喜笑颜开的说道:“是,儿臣这就去母妃那里,让母妃传授育儿经验给儿臣,儿臣一定铭记在心。”
皇帝说:“去吧,听了好好记住。”
长乐公主说:“是。”
然后来到淑妃席位旁,侍女加了一张座椅,长乐公主坐在母妃身边。
皇后刚刚还因为皇帝斥责长乐公主而高兴,现在似乎听明白了,皇帝的本意是让长乐公主与淑妃坐在一起,让她们母女二人团聚说话,心中不禁有些失落,看着谈笑间的淑妃母女,淑妃真是年轻,知道的她们是母女二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对姐妹花呢,想到自己衰败的容颜和魂断异族的婉宁,皇后黯然神伤,只觉得一阵头痛袭来,失去原有的意识,几秒钟后,皇后又恢复神智,她心中明白,自己是皇后,是国母,万万不可在大殿之上失仪,皇后宝座上的女人,永远是平和的,高贵的,美丽的,她端了端坐姿,又焕发出皇后的风范。
皇帝似乎感受到皇后心中的微妙变化,故作关切的问道:“皇后这是怎么了?朕瞧着你有些身子不适。”
皇后彬彬有礼的说道:“谢陛下关怀,臣妾只是多饮了几杯酒,有些不胜酒力。”
皇帝说:“李白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把酒言欢是件乐事,可若贪杯过量,伤了身子,只怕要乐极生悲呢。”
皇后说:“陛下教训的是,臣妾一定克制自己,不再贪杯饮酒。”
长乐公主对母妃说:“今儿个父皇是怎么了?突然动这么大的怒。”
淑妃说:“你父皇才没动怒呢,他那是做给别人看的。”
长乐公主说:“怎么说?”
淑妃说:“合宫宴是皇后安排的席位,她故意将我们母女的席位分开,你父皇那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会看不出皇后的心思,责骂你不知如何养儿,再让我这个母妃教你,如此一来,你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坐到我这边来,也算是给皇后一个台阶下,保全她的颜面。”
长乐公主笑着说:“如此说来,父皇还是偏向我们的。”
淑妃说:“那当然。”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