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94 第395章 盛京
- 395 第396章 联明伐易
- 396 第397章 决战在即
- 397 第398章 试探
- 398 第399章
- 399 第400章 再拼一把
- 400 第401章 杀了又如何
- 401 第402章 核查
- 402 第403章 铁板一块
- 403 第404章 援军尽失
- 404 第405章 抄家灭族
- 405 第406章
- 406 第407章 孙传庭复出
- 407 第五十七章 决堤
- 408 第409章 斩贺人龙
- 409 第410章 压制
- 410 第411章 民心向背
- 411 第412章 丁氏火铳
- 412 第413章 出兵陕西
- 413 第414章 急转之下
- 414 第415章 为吾皇战
- 415 第416章 御驾亲征
- 416 第418章 艰难推进
- 417 第418章 直指宁武
- 418 第419章 兵临城下
- 419 第420章 突破
- 420 第421章 突袭
- 421 第422章 打开局面
- 422 第425章 攻占西安
- 423 第426章 截击
- 424 第427章 有敌无我
- 425 第428章
- 426 第429章
- 427 第430章 汉八旗
- 428 第431章 逆流
- 429 第432章 孔有德
- 430 第433章 可识得汉家好儿郎
- 431 第434章 国运之战
- 432 第435这章 危局
- 433 第436章 北上
- 434 第437章 激战
- 435 第438章
- 436 第439章 阿济格
- 437 第440章 不堪一击
- 438 第441章 收服
- 439 第442章 狙杀
- 440 第443章 两败俱伤
- 441 第444章 末路
- 442 第445章 资本
- 443 第446章 天下震动
- 444 第447章 会盟草原
- 445 第448章 歃血为盟
- 446 第449章 广宁城下
- 447 第450章 穷途末路
- 448 第451章 拜祭
- 449 第452章 等待
- 450 第453章 紧逼
- 451 第454章 转变
- 452 第455章 肃反
- 453 第466章 顺利
- 454 第457章 路在何方
- 455 第458章 报纸
- 456 第459章 疯狂的崇祯
- 457 第460章 出征辽阳
- 458 第461章 愤怒的多尔衮
- 459 第462章 末路
- 460 第463章 难逃宿命〔上〕
- 461 第464章 难逃宿命〔中〕
- 462 第465章 难逃宿命〔下〕
- 463 第466章 迁都
- 464 第467章 剧变
- 465 第468章 勤王
- 466 第469章 截击
- 467 第470章 入京
- 468 第471章
- 469 第472章 目标京城
- 470 第473章 决战序幕
- 471 第474章 攻城
- 472 第475章 穴攻
- 473 第476章 掌控命运
- 474 第477章 藐视
- 475 第478章 论功行赏
- 476 第479章 廷议
- 477 第480章 兵发辽东
- 478 第481章 顽抗到底
- 479 第482章
- 480 第483章 大军北上
- 481 第484章 大乱到来
- 482 第484章 生机
- 483 第486章 蓄势
- 484 第487章 大西王
- 485 第485章 年号隆武
- 486 第486章 双明并立
- 487 第490章 大军压境
- 488 第491章 江宁
- 489 第489章 过江
- 490 第490章 南京
- 491 第491章 陷城
- 492 第492章 江南攻略
- 493 第493章 坚城扬州
- 494 第497章 真正想要的
- 495 第498章 帝国主义
- 496 第496章 海贸先行者〔上〕
- 497 第500章 海贸先行者〔下〕
- 498 第501章 规划
- 499 第502章
- 500 第503章 本王教你
- 501 第504章 厚待
- 502 第505这 帝国主义
- 503 第506章 无可选择
- 504 第504章 决不妥协
- 505 第505章
- 506 第506章 惊变
- 507 第507章 再无退路
- 508 第511章 心在海洋
- 509 第512章 出兵
- 510 第510章 对手
- 511 第511章 剑阁〔上〕
- 512 第515章 剑阁〔下〕
- 513 第516章 一触即发〔补完欠的了〕
- 514 第517章 八大王落幕〔上〕
- 515 第518章 八大王落幕〔下〕
- 516 第519章 大结局
- 517 完本9了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405章 抄家灭族
第405章 抄家灭族
“还没。”易飞长出了一口气,脸色有些阴沉的道。
都到了这个地步,这个周王依旧还在坚持。情报上最好的消息是,周王亲自带着所有王座卫队上了城头,更是许下诺言,与官军共存亡。更是拿出了全部积蓄摆放于城头,只要立功就可立即拿到赏银,在周王慷慨激励之下,守军士气也是开始振奋。自消息发出之日起,守军已经坚守了数日了,城上城下都是伤亡惨重,但是城头的周王大旗依旧耸立。
“这个周王,还真不是一般人,不过,可惜了。”易飞叹了口气,心中有些遗憾。
“可惜什么?候爷是说周王一定会败?”罗立有些疑惑的问道,在他算来,开封孤城应对闯军百万大军,城破是早晚之事,根本就不用怀疑。但是看易飞的态度,这次似乎还有其他的因素在内?
“李自成是攻不下开封的,**才是最可怕的。”易飞眼神闪烁了一下,但是还是模棱两可的叹息道。
在历史上,开封城确实坚持到了最后,这与周王的誓死周旋是分不开的。但是开封大水却是破灭了这座坚城,不过对于黄河决堤倒灌开封之事,易飞对于历史归**于李自成也是有些怀疑。毕竟若是真的是李自成扒开了黄河大堤,那他自己的本部决不会也是同样受灾,人马折损严重。
“郑科,派人密切关注闯军。嗯,重点盯着黄河大堤,有什么发现,立即报我。”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易飞也是有些想弄明白这些事的***。
“黄河大堤?”郑科愣了一下,但是随即也是面色变得一片煞白。
不止是他,在座的苟华、罗立都是打老了仗的人,闻其弦而知其音。再一联想到开封的地形,那可是一片低洼之地,黄河更是如同地上河一般,水位可是远高于开封城!一想到滔天的洪水从天上奔流而下,所有人都是从心底冒出一股寒气,若是黄河大堤被人为的掘开,那就不是战争胜负的问题了。合城之下,根本再无人可以生还!
“候爷,你是说,闯贼会做出这种tiān'nù人怨之事?”罗立话语都有些颤抖了,让一个稳健十足的人这般失态,可见这种事情对他冲击之大。
“到底是谁
还说不清,咱们看着办吧。开封距离山西千里迢迢,咱们能做的也只有等待了。”易飞心底一阵黯然,血骑虽然可以千里驰援,但是以好不容易建立而起的血骑冒这种动辄会被断绝粮道,全军覆没的危险去和百万闯军死磕,他还没有热血上脑到如此地步。
……
北京,紫禁城。
崇祯皇帝一下子如同老了数十岁,这么多天以来,他总算是明白了过来。大明已经完全走了末路,以前从书上得知,末代皇帝被人蒙蔽的不知天下事,崇祯还曾嗤笑过,觉得这种皇帝如此的不堪,但是现在他哪里还不明白,自己正在步那些末代皇帝的后尘。
“朕不甘,朕不是亡国之君!朕要中兴大明!”这还是崇祯第一次没有去上早朝,自昨天深夜得知官军大败,杨嗣昌当场自刎之后,崇祯就这么一直呆呆的坐着,不吃不喝,更是没有丝毫睡意,整个人如同化石一般。
但是他身上的气息却是越来越危险,一种浓浓的压抑也是不断弥漫,整个东暖殿直如生命禁区,任何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呼吸困难,心跳加剧,难以平息。谁也不知道沉默着的崇祯会不会立即爆发,将眼前所看到之人全部拉出来斩了。
“大伴,朕真的就是亡国之君吗?朕真的就如此无德?”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石化状态的崇祯终于恢复了一些人气,声音无比嘶哑干涩。
“陛下,国事艰难,陛下当重振信心。若是陛下也没有斗志,那大明就真的,真的没救了。”也许只有王承恩还能立身于崇祯身边,这个一直没有什么野心的大内总管,也是语音哽咽的回答道。
“大伴啊,满朝文武都视朕为傻子,都玩弄朕于股掌之中!这些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你说,朕还能相信谁,还能相信谁啊!”崇祯猛的站起身来,重重的拍击了一下龙案,愤怒无比的吼道,吓的外面候伺的其他小内传和侍卫们都是跪倒于地,人人颤栗自危。但是崇祯的声音却是越来越小,最后的话语中更是带着哽咽,一行清泪不断的自眼中流出,不可扼止。
“陛下,此战官军虽败,但是杨阁老也……”王承恩的话还未说完,崇祯满腔怒火也是已经被杨嗣昌这个名字再次勾起,猛然转身,如欲喷火的双眸也是立即盯了过来,让王承恩一惊,还未说出的话已经咽回肚子内,跪倒于地不敢再说。
崇祯冷冷的看着王承恩,但是目光却是渐渐的变得柔和。虽然崇祯一向喜欢迁怒于人,但是却也是明白这个和自己朝夕相伴了数十年的老人,这个老人根本没有任何的野心。甚至可以说,如果他愿意,他甚至可以建立一个缩小般的魏忠贤势力,但是这个老人却是选择在背后一直默默的支持着他,从来没有行过这种事情。虽然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不可能容忍另一个魏忠贤,但是这个老人本身也是不愿如此。
“杨嗣昌?哼!若非是他,国势如何会走到如今的地步?”半晌后,崇祯幽幽的说道,声音之冷,直如三九天的寒流。
对于杨嗣昌,崇祯也是从一开始的笼信,到如今的痛恨。他是不会怪自己为何会信任这个只会说大话之人,天子是从来都不会错的,错的只是臣子们!若非是杨嗣昌妖言蛊惑,自己怎会听从他的意见,大派剿饷,弄的天下沸腾。若非他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能够剿灭流寇,自己怎会默认他逼死卢象升?若非为了相信他的话,要加固宣府兵力,防止易飞剿灭八大家后会突升野心,进军京城,怎么会无意中直接逼反了易飞!
一想到原本指哪打哪,更是战力惊人的镇西军,崇祯皇帝对杨嗣昌的恨意也是愈升愈高,都快要达到鞭尸解恨的程度了!易飞的镇西军之前是何等的恭敬,虽然战力惊人,可谓冠绝大明。但是却是一直无比听从于朝廷调遣,哪怕是对上野蛮而且残暴的东奴,这些镇西军也是从来不曾后退一步!而且这些镇西军对于朝廷的要求还是极为的少,不象其他的官军一打仗,就得索要开拨银、双倍粮饷。
镇西军从来都是圣旨一到,立即开拨。对朝廷的旨意,从来都是毫不打任何折扣的予以完成。但是这个杨嗣昌!崇祯暗暗磨了磨牙,估计这会儿杨嗣昌若是就在此地,崇祯都有生吃了他的‘欲’望。杨嗣昌数次故意为难卢象升,不断的调走卢象升的大军,有何居心崇祯岂能不知道?但是崇祯却是没有想到易飞对于卢象升的态度是如此的敏感!若是早知道易飞曾三番五次上书欲领军救援卢象升,崇祯也许就会明白卢象升的重要xìng。
但是事情没有如果,尤其是事后,崇祯竟然得知杨嗣昌竟然如此大胆,擅自押下了易飞数道奏章,只是一心置卢象升于死地之后。崇祯也是开始对杨嗣昌开始转变了态度,但是为了剿匪大计,他也是只能强忍着拿下杨嗣昌的‘欲’望,默认了他这种简直可以直接灭门抄家的大罪。但是却是不想,已经与易飞在无意中
种下了巨大的裂痕!
到易飞愤而抗旨直接率领镇西军回山西,崇祯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xìng。虽然也是几番补救,但是却是忽略了杨嗣昌这个可谓罪魁祸首,些许对卢象升的补偿,根本无法让易飞满意。虽然明知道易飞十分不满,但是崇祯也是从来没有想过易飞会反叛的可能xìng。
直到易飞突然出兵塞外,更是大破蒙古人于漠西,崇祯这才明白,双方已经在fèn'li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易飞出兵宣府、大同、太原等地的行动,更是已经明白无误的表明了他的态度,那就是与大明已经完全的再无丝毫纽带。
易飞一步步的脱离大明,崇祯也是一直看在眼中,期中更有数次机会可以弥补回双方的关系,但是有杨嗣昌的存在,也是彻底绝灭了这种可能。直到杨嗣昌亲自带军北上宣府,直接激化了所有矛盾,易飞直接反叛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若是没有易飞的反叛,以他镇西军的势力,东奴哪里还敢大败之后再来一次回马枪?若是镇西军杀入河南之地,哪里还有李自成坐大的可能?一个杨嗣昌,弄的国内一片乌烟瘴气,人材凋零,就是杀他十次也不够啊!
一想到这里,崇祯对于满朝文人也是连带着恨到骨子里,虽然如今他不可能对这些酸丁下手,因为那意味着大明彻底乱成一团,但是却不妨碍他收拾杨嗣昌这个让他恨到骨子里之人,虽然他人已经死了,但是那又如何,他的家人可是还在!“传朕旨意,杨嗣昌无人臣之举,悖逆狂妄!开封一战,视国事如儿戏,无能害国,置十数万健儿于死地!论罪当抄家灭族,以儆效尤!”王承恩立即愣了,但是看到崇祯那已经快要杀人的目光,他不敢多说,心底却是一片冰冷。
都到了这个地步,这个周王依旧还在坚持。情报上最好的消息是,周王亲自带着所有王座卫队上了城头,更是许下诺言,与官军共存亡。更是拿出了全部积蓄摆放于城头,只要立功就可立即拿到赏银,在周王慷慨激励之下,守军士气也是开始振奋。自消息发出之日起,守军已经坚守了数日了,城上城下都是伤亡惨重,但是城头的周王大旗依旧耸立。
“这个周王,还真不是一般人,不过,可惜了。”易飞叹了口气,心中有些遗憾。
“可惜什么?候爷是说周王一定会败?”罗立有些疑惑的问道,在他算来,开封孤城应对闯军百万大军,城破是早晚之事,根本就不用怀疑。但是看易飞的态度,这次似乎还有其他的因素在内?
“李自成是攻不下开封的,**才是最可怕的。”易飞眼神闪烁了一下,但是还是模棱两可的叹息道。
在历史上,开封城确实坚持到了最后,这与周王的誓死周旋是分不开的。但是开封大水却是破灭了这座坚城,不过对于黄河决堤倒灌开封之事,易飞对于历史归**于李自成也是有些怀疑。毕竟若是真的是李自成扒开了黄河大堤,那他自己的本部决不会也是同样受灾,人马折损严重。
“郑科,派人密切关注闯军。嗯,重点盯着黄河大堤,有什么发现,立即报我。”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易飞也是有些想弄明白这些事的***。
“黄河大堤?”郑科愣了一下,但是随即也是面色变得一片煞白。
不止是他,在座的苟华、罗立都是打老了仗的人,闻其弦而知其音。再一联想到开封的地形,那可是一片低洼之地,黄河更是如同地上河一般,水位可是远高于开封城!一想到滔天的洪水从天上奔流而下,所有人都是从心底冒出一股寒气,若是黄河大堤被人为的掘开,那就不是战争胜负的问题了。合城之下,根本再无人可以生还!
“候爷,你是说,闯贼会做出这种tiān'nù人怨之事?”罗立话语都有些颤抖了,让一个稳健十足的人这般失态,可见这种事情对他冲击之大。
“到底是谁
还说不清,咱们看着办吧。开封距离山西千里迢迢,咱们能做的也只有等待了。”易飞心底一阵黯然,血骑虽然可以千里驰援,但是以好不容易建立而起的血骑冒这种动辄会被断绝粮道,全军覆没的危险去和百万闯军死磕,他还没有热血上脑到如此地步。
……
北京,紫禁城。
崇祯皇帝一下子如同老了数十岁,这么多天以来,他总算是明白了过来。大明已经完全走了末路,以前从书上得知,末代皇帝被人蒙蔽的不知天下事,崇祯还曾嗤笑过,觉得这种皇帝如此的不堪,但是现在他哪里还不明白,自己正在步那些末代皇帝的后尘。
“朕不甘,朕不是亡国之君!朕要中兴大明!”这还是崇祯第一次没有去上早朝,自昨天深夜得知官军大败,杨嗣昌当场自刎之后,崇祯就这么一直呆呆的坐着,不吃不喝,更是没有丝毫睡意,整个人如同化石一般。
但是他身上的气息却是越来越危险,一种浓浓的压抑也是不断弥漫,整个东暖殿直如生命禁区,任何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呼吸困难,心跳加剧,难以平息。谁也不知道沉默着的崇祯会不会立即爆发,将眼前所看到之人全部拉出来斩了。
“大伴,朕真的就是亡国之君吗?朕真的就如此无德?”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石化状态的崇祯终于恢复了一些人气,声音无比嘶哑干涩。
“陛下,国事艰难,陛下当重振信心。若是陛下也没有斗志,那大明就真的,真的没救了。”也许只有王承恩还能立身于崇祯身边,这个一直没有什么野心的大内总管,也是语音哽咽的回答道。
“大伴啊,满朝文武都视朕为傻子,都玩弄朕于股掌之中!这些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你说,朕还能相信谁,还能相信谁啊!”崇祯猛的站起身来,重重的拍击了一下龙案,愤怒无比的吼道,吓的外面候伺的其他小内传和侍卫们都是跪倒于地,人人颤栗自危。但是崇祯的声音却是越来越小,最后的话语中更是带着哽咽,一行清泪不断的自眼中流出,不可扼止。
“陛下,此战官军虽败,但是杨阁老也……”王承恩的话还未说完,崇祯满腔怒火也是已经被杨嗣昌这个名字再次勾起,猛然转身,如欲喷火的双眸也是立即盯了过来,让王承恩一惊,还未说出的话已经咽回肚子内,跪倒于地不敢再说。
崇祯冷冷的看着王承恩,但是目光却是渐渐的变得柔和。虽然崇祯一向喜欢迁怒于人,但是却也是明白这个和自己朝夕相伴了数十年的老人,这个老人根本没有任何的野心。甚至可以说,如果他愿意,他甚至可以建立一个缩小般的魏忠贤势力,但是这个老人却是选择在背后一直默默的支持着他,从来没有行过这种事情。虽然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不可能容忍另一个魏忠贤,但是这个老人本身也是不愿如此。
“杨嗣昌?哼!若非是他,国势如何会走到如今的地步?”半晌后,崇祯幽幽的说道,声音之冷,直如三九天的寒流。
对于杨嗣昌,崇祯也是从一开始的笼信,到如今的痛恨。他是不会怪自己为何会信任这个只会说大话之人,天子是从来都不会错的,错的只是臣子们!若非是杨嗣昌妖言蛊惑,自己怎会听从他的意见,大派剿饷,弄的天下沸腾。若非他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能够剿灭流寇,自己怎会默认他逼死卢象升?若非为了相信他的话,要加固宣府兵力,防止易飞剿灭八大家后会突升野心,进军京城,怎么会无意中直接逼反了易飞!
一想到原本指哪打哪,更是战力惊人的镇西军,崇祯皇帝对杨嗣昌的恨意也是愈升愈高,都快要达到鞭尸解恨的程度了!易飞的镇西军之前是何等的恭敬,虽然战力惊人,可谓冠绝大明。但是却是一直无比听从于朝廷调遣,哪怕是对上野蛮而且残暴的东奴,这些镇西军也是从来不曾后退一步!而且这些镇西军对于朝廷的要求还是极为的少,不象其他的官军一打仗,就得索要开拨银、双倍粮饷。
镇西军从来都是圣旨一到,立即开拨。对朝廷的旨意,从来都是毫不打任何折扣的予以完成。但是这个杨嗣昌!崇祯暗暗磨了磨牙,估计这会儿杨嗣昌若是就在此地,崇祯都有生吃了他的‘欲’望。杨嗣昌数次故意为难卢象升,不断的调走卢象升的大军,有何居心崇祯岂能不知道?但是崇祯却是没有想到易飞对于卢象升的态度是如此的敏感!若是早知道易飞曾三番五次上书欲领军救援卢象升,崇祯也许就会明白卢象升的重要xìng。
但是事情没有如果,尤其是事后,崇祯竟然得知杨嗣昌竟然如此大胆,擅自押下了易飞数道奏章,只是一心置卢象升于死地之后。崇祯也是开始对杨嗣昌开始转变了态度,但是为了剿匪大计,他也是只能强忍着拿下杨嗣昌的‘欲’望,默认了他这种简直可以直接灭门抄家的大罪。但是却是不想,已经与易飞在无意中
种下了巨大的裂痕!
到易飞愤而抗旨直接率领镇西军回山西,崇祯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xìng。虽然也是几番补救,但是却是忽略了杨嗣昌这个可谓罪魁祸首,些许对卢象升的补偿,根本无法让易飞满意。虽然明知道易飞十分不满,但是崇祯也是从来没有想过易飞会反叛的可能xìng。
直到易飞突然出兵塞外,更是大破蒙古人于漠西,崇祯这才明白,双方已经在fèn'li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易飞出兵宣府、大同、太原等地的行动,更是已经明白无误的表明了他的态度,那就是与大明已经完全的再无丝毫纽带。
易飞一步步的脱离大明,崇祯也是一直看在眼中,期中更有数次机会可以弥补回双方的关系,但是有杨嗣昌的存在,也是彻底绝灭了这种可能。直到杨嗣昌亲自带军北上宣府,直接激化了所有矛盾,易飞直接反叛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若是没有易飞的反叛,以他镇西军的势力,东奴哪里还敢大败之后再来一次回马枪?若是镇西军杀入河南之地,哪里还有李自成坐大的可能?一个杨嗣昌,弄的国内一片乌烟瘴气,人材凋零,就是杀他十次也不够啊!
一想到这里,崇祯对于满朝文人也是连带着恨到骨子里,虽然如今他不可能对这些酸丁下手,因为那意味着大明彻底乱成一团,但是却不妨碍他收拾杨嗣昌这个让他恨到骨子里之人,虽然他人已经死了,但是那又如何,他的家人可是还在!“传朕旨意,杨嗣昌无人臣之举,悖逆狂妄!开封一战,视国事如儿戏,无能害国,置十数万健儿于死地!论罪当抄家灭族,以儆效尤!”王承恩立即愣了,但是看到崇祯那已经快要杀人的目光,他不敢多说,心底却是一片冰冷。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