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73 第279章
- 274 第280章
- 275 第281章
- 276 第282章
- 277 第283章
- 278 第284章
- 279 第285章 (改bug)
- 280 第286章 〔捉虫〕
- 281 第287章
- 282 第288章
- 283 第289章
- 284 第290章
- 285 第291章
- 286 第292章 章 6
- 287 第293章
- 288 第294章
- 289 第295章
- 290 第296章
- 291 第297章
- 292 第298章
- 293 第299章
- 294 第300章
- 295 第301章
- 296 第302章
- 297 第303章 (修改乱码)
- 298 第304章
- 299 第305章
- 300 第306章
- 301 第307章
- 302 第308章
- 303 第309章
- 304 第310章
- 305 第311章
- 306 第312章
- 307 第313章章 7
- 308 第314章
- 309 第315章
- 310 第316章
- 311 第317章
- 312 第318章
- 313 第319章
- 314 第320章
- 315 第321章
- 316 第322章
- 317 第323章
- 318 第324章
- 319 第325章
- 320 第326章
- 321 第327章
- 322 第328章
- 323 第329章
- 324 第330章
- 325 第331章
- 326 第332章
- 327 第333章
- 328 第334章
- 329 第335章
- 330 第336章
- 331 第338章
- 332 第340章
- 333 第341章
- 334 第343章
- 335 第344章
- 336 第345章 8
- 337 第346章
- 338 第347章
- 339 第348章
- 340 第349章
- 341 第350章
- 342 第351章
- 343 第352章
- 344 第353章
- 345 第354章
- 346 第355章
- 347 第356章
- 348 第357章
- 349 第358章
- 350 第359章
- 351 第360章
- 352 第361章
- 353 第362章
- 354 第363章
- 355 第364章
- 356 第365章
- 357 第366章
- 358 第367章
- 359 第368章
- 360 第369章
- 361 第370章
- 362 第371章
- 363 第372章
- 364 第373章
- 365 第374章
- 366 第375章
- 367 第376章
- 368 第377章 9
- 369 第378章
- 370 第379章
- 371 第380章
- 372 第381章
- 373 第382章
- 374 第383章
- 375 第384章
- 376 第385章
- 377 第386章
- 378 第387章
- 379 第388章
- 380 第390章
- 381 第391章
- 382 第392章
- 383 第393章
- 384 第394章
- 385 第395章
- 386 第396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89章
第289章
第二十章征伐09
熊津都督府是大唐在百济旧地建立的五个都督府里最大的一个,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军政要地。
因为熊津都督府所辖的地域正好包括了原百济的都城以及熊津江口等重要的军士据点。
可以说,如果熊津都督府失守,那么在半岛的南北交通就会被完全切断,唐军就会陷入南北夹击的窘境。更可怕的是,熊津府还是贮存粮草的重地,如果失守,在南部的大唐军队就会失去补给,不攻自破!
而被李小九陛下委以重任的熊津都督府大都督王文度,也不是个籍籍无名之辈,他在贞观十九年时就跟着李二陛下远征辽东,当时他以水军行军副总管身份和程名振征一起攻克卑沙城。
其后几次大唐对高句丽的战争中,他都颇有功绩,因功累官至兵部尚书。
而上一次李小九陛下为了剪除留在京城掌管禁军的元老党程知节,故意派其出征西突厥,任葱山道大总管,而给程知节当副手的副总管就是王文度。
葱山道行军本身就是李小九陛下为了调走程知节所设的圈套,副总管王文度便是李小九陛下安插在军中的钉子,为的就是能让程知节犯错。
后来,葱山道军事行动在王文度的干预下,果然失败了,长孙无忌等人定要诛杀延误军机的王文度,还是李小九陛下奋力保住了他的性命,把给自己背了黑锅王文度贬为庶民就罢了……
对于忠心自己的臣子,李小九陛下当然是不会忘记的,这次百济被灭,百事待举,他首先就想起了这员老将来,直接将其起复为左骁卫大将军,领了百济五都督府里最重要的熊津府。
为了不让王文度的工作难做,李小九陛下还特地把与之有些嫌隙的苏定方‘扣留’在了洛阳进修,只让苏定方的副将暂领东明府的军务。
谁知,李小九陛下刚把精选出来治理百济的青年官吏送上去半岛的大船,半岛那边就传来他的心腹干将王文度噩耗,还是被人刺杀致死的!
李小九陛下非常愤怒,当即留把在洛阳的几个政事堂相公和远在长安的小李相公都传唤了过来。
留在洛阳的几位政事堂相公来得比较快,分别是杜正伦、长孙诠和薛元超。
三人之中薛元超的年纪最轻,但出身却是相当不凡,其祖父是隋朝文学泰斗薛道衡,其父薛收在李二陛下为秦王的时候就一直跟随左右,薛元超本人三岁丧父,九岁时承袭父亲的爵位,十六岁时尚了李二陛下的一个侄女和静县主为妻,而他的长子薛曜就是二十三娘的新婚夫婿。网游之枪破苍穹
因此,薛氏不但是个书香世家子弟,还是与李小九陛下关系比较近的宗亲。
与长孙诠一样,薛元超在李小九陛下与长孙舅舅对峙的那段时间就果断地选择了投靠皇帝陛下,而他的投诚也让薛氏、韦氏、杜氏等一些世家做出了明确的判断,使得原本站在长孙舅舅身后的一些小世家,都弃暗投明成了帝党神烬最新章节。
于是,李小九陛下投桃报李,把薛元超从御史台拎出来放到了门下省,今年新春,李小九陛下再次下旨,提拔他到了中书省,参知政事。
三人听完百济那边传来的奏报后,好一阵沉默。
杜正伦作为三人之中年纪最长,执政经验最丰富的前辈,首先开口道:“熊津府乃百济五府之首,非老成持重之人不能守之!老臣以为,圣人可命先前剿灭睦州逆贼的归德大将军崔义玄赴熊津为都督……”
杜正伦这建议十分中肯,而他推荐的崔义玄也是李小九陛下和皇后娘子亲手从地方提拔起来的亲信将领,忠心和品性方面都十分可靠,战斗力也十分强大,理论上来说,派此人去镇守熊津府,算是万无一失的!
不过……
“朕记得这崔公今年已经七十有一了吧?”年纪太大了,万一挂在半道上可肿么办?
李小九陛下的顾虑,让想要附议杜正伦的长孙诠和薛元超二人都把原来要说的话都吞了回去。
君臣四人默半晌,薛小相公忽然道:“即便崔公身体无碍,但远赴重洋,所费时日颇久,恐生不测!微臣今日听兵部战报,说是百济偏蔽之处有妖僧道琛、遗臣鬼室福信和匪盗黑齿常之作乱,企图拥立倭国质子扶余丰为王,复国反唐……”
李小九陛下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这战报他也已经看过了。
因为上半岛的唐军人数有限,各都督府在镇守城镇之余,只能派出不多的军队清扫百济的残余反抗势力,这就让一些亲倭国的百济地方势力逐渐纠集成了一支不小的队伍,这些人藏在沿海的小岛上或是南部的山区里,不时骚扰驻扎城镇的唐军,开启了游击战模式……
这是一件令人相当头疼的事。
而王文度的死,很有可能就是这些反唐势力干的!
他们的目的大概就是先弄死熊津府的最高长官,然后趁势反扑,夺取熊津府的控制权!
纯阳仙府
这种情况下,熊津府那边必须立刻选出一位熟悉情况的官吏代替王文度的工作,如果从长安、洛阳这边派出官员,怕是来不及了!
李小九陛下想了一想,问薛元超道:“如今熊津府的长史是谁?掌管兵马的副将又是哪个?”
薛元超忙一一回答了,但他所说的这两个掌管都督府文武事务的人也是跟着王文度一道空降过去的官员,完全不能控制熊津府的大局。
正在这时,一直保持面瘫的长孙诠忽然开口了:“圣人,臣有个人选,可摄熊津府之事务……”
薛元超听长孙诠说到这话,猛然想起一个人来,不由问道:“长孙,你说的莫不是那个人?”
长孙诠面无表情的点点头。
薛元超不由道:“此人文武双全,颇有大将之才,又正好在熊津府,原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是……”
说到这里,薛郎君面露犹疑之色,似有难言之隐一般。
李小九陛下在上面听两人打哑谜似的谈论一个人,他正想开口询问那人是谁,忽听殿外的小内侍通报道:“中书令李相公求见……”
原来是李义府从长安赶过来了。
李小九陛下刚说了一声“传”,就见一个手持马鞭,身披大氅,内穿红袍的俊美青年大步走了进来重生空间之江萝。
“微臣叩见圣人……”
“李卿平身,坐吧。”李治看青年风尘仆仆,就知道他是接到传召就即刻赶过来了,一直以来对其的嫉恶之情不由淡了两分。
李三郎向李小九陛下谢了座,就有宫人上前为他脱靴去氅,送上糕点茶水。
“多谢~~~~”李郎君对侍候他的宫人们微笑道谢,惹得众宫人面红耳赤,娇羞不已。
于是,在座的其他四个男人都面色各异起来……
一时,李小九陛下屏退了诸宫人,又继续了刚才的话题。
李三郎听薛元超提到替代王文度的人选欲言又止时,心里不由一转,立刻明白了他说指之人是谁了。
“薛郎要举荐的那人,莫不是圣人钦点的,白衣从军至辽东的刘正规?”李三郎似笑非笑地看着薛元超,把后者看得毛骨悚然。[综影视]四福晋传奇
薛元超之所以不敢直说刘仁轨的名字,就是因为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倔老头子,当初因为言语无状大大地得罪了小李相公,之后就被睚眦必报的小李相公报复,弄得差点连老命都丢了!
这‘白衣从军’什么的,还是李小九陛下私心发作,插了一脚,好歹把刘仁轨从李三郎的手里给捞了出来,让他去辽东打仗将功折罪的!
如今再提起这茬,李小九陛下也想起那个倒霉蛋来了= =
话说,这个刘仁轨也是出身寒门,在先帝朝当过御史,最看不惯那些装逼的世家勋贵。后来,长孙舅舅执政,此人不阿不党,为元老党说排斥,被褚遂良一纸调令丢到了外省当刺史去了。
好容易回到中央,这位硬骨头御史又得罪了皇后娘子面前的大红人小李相公……
连李小九陛下都要感叹一句:此人真是命运多舛啊!
小李相公见薛郎君不敢吭声,不由笑道:“其实,微臣也正要向圣人举荐此人呢~~~~”
此话一出,其他四个男人的神色都变得极其诡异,就是长孙诠这个面瘫也露出惊讶的神色。
李三郎不由笑眯了桃花眼,道:“微臣刚刚收到百济的线报,贼匪黑齿常之已经聚集乱兵,准备袭击都督府,此时熊津府正需要一名深悉百济军事的将领总览大局,微臣觉得再没有比刘正规更合适的人选了!”
李三郎的话说完之后,大殿一片寂静。
与此同时,在寝宫跟侄子和儿子们一起用茶点的吴诩忽然接到一个来自倭国的“重大”消息。
“倭国的齐明女皇得瘟疫死了?”吴诩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手上的线报,一双杏眼瞪得老圆。
这情报是吴诩安插在倭国使团里的细作传回来的,按照传送时间来看,这倭国女皇应该已经死了快半个月了,倭国那边的保密工作做得倒是不错嘛!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倭国那边当权的人除了齐明女皇外,就是扶持她二次登上皇位的亲生儿子中大兄皇太子,而这个中大兄皇太子就是力主扶持扶余丰回百济复国与大唐开战的实权人物。
如今齐明女皇一死,倭国的政权就将落入中大兄皇太子手中,大唐与倭国一战也将进入倒计时了!
作者有话要说:科普了一下当时的日本皇室,然后,俺大汗……
各种乱*&伦有木= =
熊津都督府是大唐在百济旧地建立的五个都督府里最大的一个,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军政要地。
因为熊津都督府所辖的地域正好包括了原百济的都城以及熊津江口等重要的军士据点。
可以说,如果熊津都督府失守,那么在半岛的南北交通就会被完全切断,唐军就会陷入南北夹击的窘境。更可怕的是,熊津府还是贮存粮草的重地,如果失守,在南部的大唐军队就会失去补给,不攻自破!
而被李小九陛下委以重任的熊津都督府大都督王文度,也不是个籍籍无名之辈,他在贞观十九年时就跟着李二陛下远征辽东,当时他以水军行军副总管身份和程名振征一起攻克卑沙城。
其后几次大唐对高句丽的战争中,他都颇有功绩,因功累官至兵部尚书。
而上一次李小九陛下为了剪除留在京城掌管禁军的元老党程知节,故意派其出征西突厥,任葱山道大总管,而给程知节当副手的副总管就是王文度。
葱山道行军本身就是李小九陛下为了调走程知节所设的圈套,副总管王文度便是李小九陛下安插在军中的钉子,为的就是能让程知节犯错。
后来,葱山道军事行动在王文度的干预下,果然失败了,长孙无忌等人定要诛杀延误军机的王文度,还是李小九陛下奋力保住了他的性命,把给自己背了黑锅王文度贬为庶民就罢了……
对于忠心自己的臣子,李小九陛下当然是不会忘记的,这次百济被灭,百事待举,他首先就想起了这员老将来,直接将其起复为左骁卫大将军,领了百济五都督府里最重要的熊津府。
为了不让王文度的工作难做,李小九陛下还特地把与之有些嫌隙的苏定方‘扣留’在了洛阳进修,只让苏定方的副将暂领东明府的军务。
谁知,李小九陛下刚把精选出来治理百济的青年官吏送上去半岛的大船,半岛那边就传来他的心腹干将王文度噩耗,还是被人刺杀致死的!
李小九陛下非常愤怒,当即留把在洛阳的几个政事堂相公和远在长安的小李相公都传唤了过来。
留在洛阳的几位政事堂相公来得比较快,分别是杜正伦、长孙诠和薛元超。
三人之中薛元超的年纪最轻,但出身却是相当不凡,其祖父是隋朝文学泰斗薛道衡,其父薛收在李二陛下为秦王的时候就一直跟随左右,薛元超本人三岁丧父,九岁时承袭父亲的爵位,十六岁时尚了李二陛下的一个侄女和静县主为妻,而他的长子薛曜就是二十三娘的新婚夫婿。网游之枪破苍穹
因此,薛氏不但是个书香世家子弟,还是与李小九陛下关系比较近的宗亲。
与长孙诠一样,薛元超在李小九陛下与长孙舅舅对峙的那段时间就果断地选择了投靠皇帝陛下,而他的投诚也让薛氏、韦氏、杜氏等一些世家做出了明确的判断,使得原本站在长孙舅舅身后的一些小世家,都弃暗投明成了帝党神烬最新章节。
于是,李小九陛下投桃报李,把薛元超从御史台拎出来放到了门下省,今年新春,李小九陛下再次下旨,提拔他到了中书省,参知政事。
三人听完百济那边传来的奏报后,好一阵沉默。
杜正伦作为三人之中年纪最长,执政经验最丰富的前辈,首先开口道:“熊津府乃百济五府之首,非老成持重之人不能守之!老臣以为,圣人可命先前剿灭睦州逆贼的归德大将军崔义玄赴熊津为都督……”
杜正伦这建议十分中肯,而他推荐的崔义玄也是李小九陛下和皇后娘子亲手从地方提拔起来的亲信将领,忠心和品性方面都十分可靠,战斗力也十分强大,理论上来说,派此人去镇守熊津府,算是万无一失的!
不过……
“朕记得这崔公今年已经七十有一了吧?”年纪太大了,万一挂在半道上可肿么办?
李小九陛下的顾虑,让想要附议杜正伦的长孙诠和薛元超二人都把原来要说的话都吞了回去。
君臣四人默半晌,薛小相公忽然道:“即便崔公身体无碍,但远赴重洋,所费时日颇久,恐生不测!微臣今日听兵部战报,说是百济偏蔽之处有妖僧道琛、遗臣鬼室福信和匪盗黑齿常之作乱,企图拥立倭国质子扶余丰为王,复国反唐……”
李小九陛下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这战报他也已经看过了。
因为上半岛的唐军人数有限,各都督府在镇守城镇之余,只能派出不多的军队清扫百济的残余反抗势力,这就让一些亲倭国的百济地方势力逐渐纠集成了一支不小的队伍,这些人藏在沿海的小岛上或是南部的山区里,不时骚扰驻扎城镇的唐军,开启了游击战模式……
这是一件令人相当头疼的事。
而王文度的死,很有可能就是这些反唐势力干的!
他们的目的大概就是先弄死熊津府的最高长官,然后趁势反扑,夺取熊津府的控制权!
纯阳仙府
这种情况下,熊津府那边必须立刻选出一位熟悉情况的官吏代替王文度的工作,如果从长安、洛阳这边派出官员,怕是来不及了!
李小九陛下想了一想,问薛元超道:“如今熊津府的长史是谁?掌管兵马的副将又是哪个?”
薛元超忙一一回答了,但他所说的这两个掌管都督府文武事务的人也是跟着王文度一道空降过去的官员,完全不能控制熊津府的大局。
正在这时,一直保持面瘫的长孙诠忽然开口了:“圣人,臣有个人选,可摄熊津府之事务……”
薛元超听长孙诠说到这话,猛然想起一个人来,不由问道:“长孙,你说的莫不是那个人?”
长孙诠面无表情的点点头。
薛元超不由道:“此人文武双全,颇有大将之才,又正好在熊津府,原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是……”
说到这里,薛郎君面露犹疑之色,似有难言之隐一般。
李小九陛下在上面听两人打哑谜似的谈论一个人,他正想开口询问那人是谁,忽听殿外的小内侍通报道:“中书令李相公求见……”
原来是李义府从长安赶过来了。
李小九陛下刚说了一声“传”,就见一个手持马鞭,身披大氅,内穿红袍的俊美青年大步走了进来重生空间之江萝。
“微臣叩见圣人……”
“李卿平身,坐吧。”李治看青年风尘仆仆,就知道他是接到传召就即刻赶过来了,一直以来对其的嫉恶之情不由淡了两分。
李三郎向李小九陛下谢了座,就有宫人上前为他脱靴去氅,送上糕点茶水。
“多谢~~~~”李郎君对侍候他的宫人们微笑道谢,惹得众宫人面红耳赤,娇羞不已。
于是,在座的其他四个男人都面色各异起来……
一时,李小九陛下屏退了诸宫人,又继续了刚才的话题。
李三郎听薛元超提到替代王文度的人选欲言又止时,心里不由一转,立刻明白了他说指之人是谁了。
“薛郎要举荐的那人,莫不是圣人钦点的,白衣从军至辽东的刘正规?”李三郎似笑非笑地看着薛元超,把后者看得毛骨悚然。[综影视]四福晋传奇
薛元超之所以不敢直说刘仁轨的名字,就是因为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倔老头子,当初因为言语无状大大地得罪了小李相公,之后就被睚眦必报的小李相公报复,弄得差点连老命都丢了!
这‘白衣从军’什么的,还是李小九陛下私心发作,插了一脚,好歹把刘仁轨从李三郎的手里给捞了出来,让他去辽东打仗将功折罪的!
如今再提起这茬,李小九陛下也想起那个倒霉蛋来了= =
话说,这个刘仁轨也是出身寒门,在先帝朝当过御史,最看不惯那些装逼的世家勋贵。后来,长孙舅舅执政,此人不阿不党,为元老党说排斥,被褚遂良一纸调令丢到了外省当刺史去了。
好容易回到中央,这位硬骨头御史又得罪了皇后娘子面前的大红人小李相公……
连李小九陛下都要感叹一句:此人真是命运多舛啊!
小李相公见薛郎君不敢吭声,不由笑道:“其实,微臣也正要向圣人举荐此人呢~~~~”
此话一出,其他四个男人的神色都变得极其诡异,就是长孙诠这个面瘫也露出惊讶的神色。
李三郎不由笑眯了桃花眼,道:“微臣刚刚收到百济的线报,贼匪黑齿常之已经聚集乱兵,准备袭击都督府,此时熊津府正需要一名深悉百济军事的将领总览大局,微臣觉得再没有比刘正规更合适的人选了!”
李三郎的话说完之后,大殿一片寂静。
与此同时,在寝宫跟侄子和儿子们一起用茶点的吴诩忽然接到一个来自倭国的“重大”消息。
“倭国的齐明女皇得瘟疫死了?”吴诩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手上的线报,一双杏眼瞪得老圆。
这情报是吴诩安插在倭国使团里的细作传回来的,按照传送时间来看,这倭国女皇应该已经死了快半个月了,倭国那边的保密工作做得倒是不错嘛!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倭国那边当权的人除了齐明女皇外,就是扶持她二次登上皇位的亲生儿子中大兄皇太子,而这个中大兄皇太子就是力主扶持扶余丰回百济复国与大唐开战的实权人物。
如今齐明女皇一死,倭国的政权就将落入中大兄皇太子手中,大唐与倭国一战也将进入倒计时了!
作者有话要说:科普了一下当时的日本皇室,然后,俺大汗……
各种乱*&伦有木= =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