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80 第286章 〔捉虫〕
- 281 第287章
- 282 第288章
- 283 第289章
- 284 第290章
- 285 第291章
- 286 第292章 章 6
- 287 第293章
- 288 第294章
- 289 第295章
- 290 第296章
- 291 第297章
- 292 第298章
- 293 第299章
- 294 第300章
- 295 第301章
- 296 第302章
- 297 第303章 (修改乱码)
- 298 第304章
- 299 第305章
- 300 第306章
- 301 第307章
- 302 第308章
- 303 第309章
- 304 第310章
- 305 第311章
- 306 第312章
- 307 第313章章 7
- 308 第314章
- 309 第315章
- 310 第316章
- 311 第317章
- 312 第318章
- 313 第319章
- 314 第320章
- 315 第321章
- 316 第322章
- 317 第323章
- 318 第324章
- 319 第325章
- 320 第326章
- 321 第327章
- 322 第328章
- 323 第329章
- 324 第330章
- 325 第331章
- 326 第332章
- 327 第333章
- 328 第334章
- 329 第335章
- 330 第336章
- 331 第338章
- 332 第340章
- 333 第341章
- 334 第343章
- 335 第344章
- 336 第345章 8
- 337 第346章
- 338 第347章
- 339 第348章
- 340 第349章
- 341 第350章
- 342 第351章
- 343 第352章
- 344 第353章
- 345 第354章
- 346 第355章
- 347 第356章
- 348 第357章
- 349 第358章
- 350 第359章
- 351 第360章
- 352 第361章
- 353 第362章
- 354 第363章
- 355 第364章
- 356 第365章
- 357 第366章
- 358 第367章
- 359 第368章
- 360 第369章
- 361 第370章
- 362 第371章
- 363 第372章
- 364 第373章
- 365 第374章
- 366 第375章
- 367 第376章
- 368 第377章 9
- 369 第378章
- 370 第379章
- 371 第380章
- 372 第381章
- 373 第382章
- 374 第383章
- 375 第384章
- 376 第385章
- 377 第386章
- 378 第387章
- 379 第388章
- 380 第390章
- 381 第391章
- 382 第392章
- 383 第393章
- 384 第394章
- 385 第395章
- 386 第396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96章
第296章
第二十章征伐14
高句丽被灭的消息传到大唐的时候,正好赶上新年。
李小九陛下一家在洛阳一直住到了吴诩生产,小三郎是足月生产的,个头倒是没有他哥李贤小朋友大,却甚得他爹的喜欢。
而正是因为小三儿个头比较小,吴诩生宝子的时候算是没吃什么苦头,几乎是只用了半天功夫就搞定了。
所以对这个娃,吴诩待他比大郎、二郎更亲热些。
为此,太子殿下相当气闷,再加上这些时日他家武大郎表哥总是有意无意避着他,太子殿□边总是萦绕着一股黑气。
倒是二胖潞王殿下还是一如既往地沉默寡言,每天早出晚归去崇文馆学习文化课知识,让吴诩经常怀疑她这个儿子其实学霸来的吧?
等到三包子满月,吴诩的身体也恢复得差不多了,李小九陛下就携着妻儿浩浩荡荡从洛阳回长安了。
回长安没多久,薛仁贵那边就传来了全歼倭国水军的消息。
而经过讯问被俘的倭国大将知道,当初在白江口一战逃走的扶余丰已经逃到倭国了。
吴诩一听到这个坏消息,心下不由‘咯噔’一声。
她本来打算把出击百济的倭国水军全部留下,不然一兵一卒逃回岛国传递消息的,不想扶余丰这货实在狡猾,在白江口逃跑后,竟然没有跟着倭国的后援部队一起回来报仇!
“扶余丰此去,必然向倭国太子泄露我大唐的军备,到时候再要消灭倭国就不容易了……”吴诩是满腹懊恼。
正在查看李绩大军向高句丽推进军报的李小九陛下闻言,只是一笑,安慰道:“阿武,你不必担心,就算倭国洞悉了我大唐的军备又有什么关系?”
一个小小岛国,一下子拿出来这十数万的青壮,只怕其国中已经无人可用了,到时候只要天朝大军兵临城下,那倭国太子还不得乖乖投降?
李治这话可不算自大狂妄,事实上倭国在百济一役上的损失远比李治预料得还要大。
倭国在中大兄皇太子称制之前的三任国君都完全抓不住君权,臣下贵族的势力强横,各自为政。中大兄皇太子在当皇子的时候发动政变,铲出了国中最大的权臣苏我氏,又干掉了对其地位有威胁的几个皇子,还罢黜了他一手扶持的孝德天皇,加大大化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君主集权。护花状元在现代
大化改革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权力,一度让倭国贵族十分不满,中大兄皇太子就想借着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来转移国内政坛的矛盾。
而正好朝鲜半岛那边被唐军攻城略地,百济和新罗顷刻之间亡国,倭国在半岛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中大兄皇子就鼓动当时的女皇齐明出兵援助百济。
结果,齐明女皇亲率大军到九州后就猝死了,倭国内部又是一阵权力争夺,中大兄皇太子好容易再次掌控局面,可惜战机已稍瞬即逝,朝鲜半岛已经大半被大唐吃进肚里了,盟友高句丽也龟缩了起来,割地赔款,不敢在撄天朝的锋芒晚明。
而更让中大兄皇太子气愤的是,其属国虾夷国也趁火打劫,借着倭国内乱之际,搞起了分裂。
以倭国的实力,弄死一个小小的虾夷国简直是易如反掌,而正是这场大胜仗,让倭国上下都信心暴涨起来。
中大兄皇太子正好有打着消耗地方势力的主意,就大肆宣传半岛对倭国的重要性,又着重强调留在唐军人数不多,还不会打水战……
岛国的各级贵族在中大兄皇太子的忽悠下,一个个眼睛都红了,恨不得自己带兵就冲到半岛上抢地盘去……
所以,这次去百济的军队有七成是倭国各级贵族贡献出来的私兵,几乎是掏空了倭国上下所有的地方军力。
别看倭国的十几万人在吴诩眼里还不如天朝几个大州府的后备军力多,可已经是倭国除了保卫皇室的军队之外所有可用的军事力量了。也就是说,这次在百济的惨败,倭国的青壮起码有八成殒命了。
百济战败的消息一传到倭国,中大兄皇太子险些一口老血喷死,他是想消耗一点其他贵族的兵力,却没想让倭国的青壮都去送死啊!
更让中大兄皇太子痛苦的是,他耗尽全国之力凑起来的十数万兵马对上大唐的军队居然连对方的一根毛都没打掉,就全军覆没了!
要不是他多留个心眼让自己的嫡系跟着扶余丰走,只怕连他的这数千人也都要变炮灰了……
算起来,这次出兵百济,只有他的嫡系损失最小,除了在白江口阵亡的先锋部队外,其他的全部跟着扶余丰逃回了倭国,好歹保住了一部分兵马。
也多亏了扶余丰带回来的这批兵马,那些没了兵马的倭国贵族完全不敢当着中大兄皇太子的面呛声,只能在私底下痛哭流涕……
中大兄皇太子也是个灵醒人,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当即铲除掉了好几个对皇权颇有威胁的贵族,趁机加强中央集权。太上真魔
百济一战,可以说间接帮助了倭国推进君主集权的进程。
等摆平了国内的威胁后,中大兄皇太子开始筹备应对大唐的工作了。
首先,中大兄皇太子将都城从飞鸟迁到了近江,然后发动包括妇孺在内的两万倭国民众日以继夜在倭国西海岸修建起了四座‘水城’,以防唐军大军来袭……
等高句丽也被大唐剿灭的消息传到倭国的时候,中大兄皇太子冷汗都下来了,把原本定下的登基仪式无限期地推迟,立刻派遣朝中最能言善辩的左大臣河内鲸为‘平高句丽庆贺使’,带着绑成粽子的扶余丰前往长安,祝贺大唐政府在朝鲜半岛的彻底胜利。
同时,倭国还随使者团遣送了大量少年到长安,希望能留在长安学习。
吴诩听说倭国派了个什么‘平高句丽庆贺使’这样称谓的使者来,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还有那些被送来的倭国少年,那个中大兄皇太子就不怕她把这些少年全部洗脑,有来无回了吗?
这倭国人的脸皮也忒厚,刚刚在半岛争夺利益失败被大唐揍得头破血流,这就跑来偷师学艺了?
美得他们的呢!
“让四方馆的管事听令,除了使臣以外,不许其他倭国人出馆在长安城随意走动,也不许任何人贩卖书籍或工具给倭国人”吴诩听许敬宗洋洋得意地向他汇报了关于倭国诸人的安置情况后,立刻道官人很忙全文阅读。
“不许任何倭国人接触到长安的书局、报社、学校等等地方,听明白了吗?”
许敬宗闻言,脸上的得意神色立刻收敛了回去,再笨他也明白皇后娘子是什么意思了……
这是要灭了倭国的节奏啊!
许敬宗一想到自己收了倭国使臣大把贿赂,还把自己主编的一套诗集送给对方……
许敬宗不由脸色发白。
“娘子放心,臣定会仔细嘱咐四方馆的。”许敬宗连看一眼吴诩的勇气都没有,低着头赶忙应承道。
吴诩倒是没注意到许敬宗的异样神色,反倒想起他家二胖最近开始学诗歌,正需要一个启蒙老师呢。
于是,吴诩问道:“许相公,你看崇文馆或是太学有哪位青年才俊可为皇子启蒙的?”婚迷心窍
许敬宗闻言一个激灵,脑中迅速把长安几个有名的青年才俊的姓名撸了一遍,发现那些人不是世家出来的,就是跟他不怎么对盘的……
于是,许敬宗提议道:“娘子,圣人今日在朝上不是说,等开春就在太极殿亲试上榜的考生,到时娘子和潞王殿下不就可以亲自选一个中意的青年才俊了?”
吴诩一听这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就按下了这话头,转而问许敬宗关于他编撰的那套新诗歌集的修订工作做得怎么样了……
许相公又开始冒冷汗了。
好容易回完皇后娘子的话,许相公都有点汗透衣背了。
显庆四年春,李小九陛下为贺唐军在半岛的大获全胜,大赦天下,文武百官各加官勋一级,大酺三日。
今年正值四皇子李素节加冠的年纪,李小九陛下又大封诸皇子,封二皇子许王李孝为遂州刺史,杞王李上金为陈州刺史,雍王李素节改封郇王,另领蕲州刺史。
而太子李弘身上原本是领着雍州、并州两州的,现在李小九干脆把这两州都给了二胖潞王殿下。
至于新取名为李显的小三郎同学,也跟他哥哥一样,还不会说话就封了亲王,曰:周王,同时领了扬州、利州两个州。
封完文武官员和自己的儿子们之后,李小九陛下回头又关照了一下自己的叔伯兄弟姐妹们,每人都封了至少一百户的食邑。
至于长孙氏、魏氏、薛氏等驸马家,更是被李小九陛下大事封赏了一番。
而二十三娘嫁给薛氏后,小日子过得相当不错,听说如今已经有了身孕了,吴诩特地从自己的封邑里选了一座温泉庄子给二十三娘为贺。
倭国使臣被李小九陛下晾了好几个月,好容易趁着新春佳节能在李小九陛下面前露露脸,当即送上了一份大礼,还特别精心地准备了给皇后娘子的礼物,通过皇后娘子的心腹爱臣小李相公的手送进了宫。
吴诩接到了倭国使者的礼物,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因为李三郎带来的不是什么珍玩珠宝,而是一双标致的少男少女。
看到李三郎似笑非笑的样子,吴诩脸都黑了。
尼玛这帮小鬼子当她是什么人啊,居然送童男童女给她?!
作者有话要说:童男童女,咩哈哈……
高句丽被灭的消息传到大唐的时候,正好赶上新年。
李小九陛下一家在洛阳一直住到了吴诩生产,小三郎是足月生产的,个头倒是没有他哥李贤小朋友大,却甚得他爹的喜欢。
而正是因为小三儿个头比较小,吴诩生宝子的时候算是没吃什么苦头,几乎是只用了半天功夫就搞定了。
所以对这个娃,吴诩待他比大郎、二郎更亲热些。
为此,太子殿下相当气闷,再加上这些时日他家武大郎表哥总是有意无意避着他,太子殿□边总是萦绕着一股黑气。
倒是二胖潞王殿下还是一如既往地沉默寡言,每天早出晚归去崇文馆学习文化课知识,让吴诩经常怀疑她这个儿子其实学霸来的吧?
等到三包子满月,吴诩的身体也恢复得差不多了,李小九陛下就携着妻儿浩浩荡荡从洛阳回长安了。
回长安没多久,薛仁贵那边就传来了全歼倭国水军的消息。
而经过讯问被俘的倭国大将知道,当初在白江口一战逃走的扶余丰已经逃到倭国了。
吴诩一听到这个坏消息,心下不由‘咯噔’一声。
她本来打算把出击百济的倭国水军全部留下,不然一兵一卒逃回岛国传递消息的,不想扶余丰这货实在狡猾,在白江口逃跑后,竟然没有跟着倭国的后援部队一起回来报仇!
“扶余丰此去,必然向倭国太子泄露我大唐的军备,到时候再要消灭倭国就不容易了……”吴诩是满腹懊恼。
正在查看李绩大军向高句丽推进军报的李小九陛下闻言,只是一笑,安慰道:“阿武,你不必担心,就算倭国洞悉了我大唐的军备又有什么关系?”
一个小小岛国,一下子拿出来这十数万的青壮,只怕其国中已经无人可用了,到时候只要天朝大军兵临城下,那倭国太子还不得乖乖投降?
李治这话可不算自大狂妄,事实上倭国在百济一役上的损失远比李治预料得还要大。
倭国在中大兄皇太子称制之前的三任国君都完全抓不住君权,臣下贵族的势力强横,各自为政。中大兄皇太子在当皇子的时候发动政变,铲出了国中最大的权臣苏我氏,又干掉了对其地位有威胁的几个皇子,还罢黜了他一手扶持的孝德天皇,加大大化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君主集权。护花状元在现代
大化改革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权力,一度让倭国贵族十分不满,中大兄皇太子就想借着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来转移国内政坛的矛盾。
而正好朝鲜半岛那边被唐军攻城略地,百济和新罗顷刻之间亡国,倭国在半岛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中大兄皇子就鼓动当时的女皇齐明出兵援助百济。
结果,齐明女皇亲率大军到九州后就猝死了,倭国内部又是一阵权力争夺,中大兄皇太子好容易再次掌控局面,可惜战机已稍瞬即逝,朝鲜半岛已经大半被大唐吃进肚里了,盟友高句丽也龟缩了起来,割地赔款,不敢在撄天朝的锋芒晚明。
而更让中大兄皇太子气愤的是,其属国虾夷国也趁火打劫,借着倭国内乱之际,搞起了分裂。
以倭国的实力,弄死一个小小的虾夷国简直是易如反掌,而正是这场大胜仗,让倭国上下都信心暴涨起来。
中大兄皇太子正好有打着消耗地方势力的主意,就大肆宣传半岛对倭国的重要性,又着重强调留在唐军人数不多,还不会打水战……
岛国的各级贵族在中大兄皇太子的忽悠下,一个个眼睛都红了,恨不得自己带兵就冲到半岛上抢地盘去……
所以,这次去百济的军队有七成是倭国各级贵族贡献出来的私兵,几乎是掏空了倭国上下所有的地方军力。
别看倭国的十几万人在吴诩眼里还不如天朝几个大州府的后备军力多,可已经是倭国除了保卫皇室的军队之外所有可用的军事力量了。也就是说,这次在百济的惨败,倭国的青壮起码有八成殒命了。
百济战败的消息一传到倭国,中大兄皇太子险些一口老血喷死,他是想消耗一点其他贵族的兵力,却没想让倭国的青壮都去送死啊!
更让中大兄皇太子痛苦的是,他耗尽全国之力凑起来的十数万兵马对上大唐的军队居然连对方的一根毛都没打掉,就全军覆没了!
要不是他多留个心眼让自己的嫡系跟着扶余丰走,只怕连他的这数千人也都要变炮灰了……
算起来,这次出兵百济,只有他的嫡系损失最小,除了在白江口阵亡的先锋部队外,其他的全部跟着扶余丰逃回了倭国,好歹保住了一部分兵马。
也多亏了扶余丰带回来的这批兵马,那些没了兵马的倭国贵族完全不敢当着中大兄皇太子的面呛声,只能在私底下痛哭流涕……
中大兄皇太子也是个灵醒人,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当即铲除掉了好几个对皇权颇有威胁的贵族,趁机加强中央集权。太上真魔
百济一战,可以说间接帮助了倭国推进君主集权的进程。
等摆平了国内的威胁后,中大兄皇太子开始筹备应对大唐的工作了。
首先,中大兄皇太子将都城从飞鸟迁到了近江,然后发动包括妇孺在内的两万倭国民众日以继夜在倭国西海岸修建起了四座‘水城’,以防唐军大军来袭……
等高句丽也被大唐剿灭的消息传到倭国的时候,中大兄皇太子冷汗都下来了,把原本定下的登基仪式无限期地推迟,立刻派遣朝中最能言善辩的左大臣河内鲸为‘平高句丽庆贺使’,带着绑成粽子的扶余丰前往长安,祝贺大唐政府在朝鲜半岛的彻底胜利。
同时,倭国还随使者团遣送了大量少年到长安,希望能留在长安学习。
吴诩听说倭国派了个什么‘平高句丽庆贺使’这样称谓的使者来,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还有那些被送来的倭国少年,那个中大兄皇太子就不怕她把这些少年全部洗脑,有来无回了吗?
这倭国人的脸皮也忒厚,刚刚在半岛争夺利益失败被大唐揍得头破血流,这就跑来偷师学艺了?
美得他们的呢!
“让四方馆的管事听令,除了使臣以外,不许其他倭国人出馆在长安城随意走动,也不许任何人贩卖书籍或工具给倭国人”吴诩听许敬宗洋洋得意地向他汇报了关于倭国诸人的安置情况后,立刻道官人很忙全文阅读。
“不许任何倭国人接触到长安的书局、报社、学校等等地方,听明白了吗?”
许敬宗闻言,脸上的得意神色立刻收敛了回去,再笨他也明白皇后娘子是什么意思了……
这是要灭了倭国的节奏啊!
许敬宗一想到自己收了倭国使臣大把贿赂,还把自己主编的一套诗集送给对方……
许敬宗不由脸色发白。
“娘子放心,臣定会仔细嘱咐四方馆的。”许敬宗连看一眼吴诩的勇气都没有,低着头赶忙应承道。
吴诩倒是没注意到许敬宗的异样神色,反倒想起他家二胖最近开始学诗歌,正需要一个启蒙老师呢。
于是,吴诩问道:“许相公,你看崇文馆或是太学有哪位青年才俊可为皇子启蒙的?”婚迷心窍
许敬宗闻言一个激灵,脑中迅速把长安几个有名的青年才俊的姓名撸了一遍,发现那些人不是世家出来的,就是跟他不怎么对盘的……
于是,许敬宗提议道:“娘子,圣人今日在朝上不是说,等开春就在太极殿亲试上榜的考生,到时娘子和潞王殿下不就可以亲自选一个中意的青年才俊了?”
吴诩一听这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就按下了这话头,转而问许敬宗关于他编撰的那套新诗歌集的修订工作做得怎么样了……
许相公又开始冒冷汗了。
好容易回完皇后娘子的话,许相公都有点汗透衣背了。
显庆四年春,李小九陛下为贺唐军在半岛的大获全胜,大赦天下,文武百官各加官勋一级,大酺三日。
今年正值四皇子李素节加冠的年纪,李小九陛下又大封诸皇子,封二皇子许王李孝为遂州刺史,杞王李上金为陈州刺史,雍王李素节改封郇王,另领蕲州刺史。
而太子李弘身上原本是领着雍州、并州两州的,现在李小九干脆把这两州都给了二胖潞王殿下。
至于新取名为李显的小三郎同学,也跟他哥哥一样,还不会说话就封了亲王,曰:周王,同时领了扬州、利州两个州。
封完文武官员和自己的儿子们之后,李小九陛下回头又关照了一下自己的叔伯兄弟姐妹们,每人都封了至少一百户的食邑。
至于长孙氏、魏氏、薛氏等驸马家,更是被李小九陛下大事封赏了一番。
而二十三娘嫁给薛氏后,小日子过得相当不错,听说如今已经有了身孕了,吴诩特地从自己的封邑里选了一座温泉庄子给二十三娘为贺。
倭国使臣被李小九陛下晾了好几个月,好容易趁着新春佳节能在李小九陛下面前露露脸,当即送上了一份大礼,还特别精心地准备了给皇后娘子的礼物,通过皇后娘子的心腹爱臣小李相公的手送进了宫。
吴诩接到了倭国使者的礼物,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因为李三郎带来的不是什么珍玩珠宝,而是一双标致的少男少女。
看到李三郎似笑非笑的样子,吴诩脸都黑了。
尼玛这帮小鬼子当她是什么人啊,居然送童男童女给她?!
作者有话要说:童男童女,咩哈哈……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