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82 第288章
- 283 第289章
- 284 第290章
- 285 第291章
- 286 第292章 章 6
- 287 第293章
- 288 第294章
- 289 第295章
- 290 第296章
- 291 第297章
- 292 第298章
- 293 第299章
- 294 第300章
- 295 第301章
- 296 第302章
- 297 第303章 (修改乱码)
- 298 第304章
- 299 第305章
- 300 第306章
- 301 第307章
- 302 第308章
- 303 第309章
- 304 第310章
- 305 第311章
- 306 第312章
- 307 第313章章 7
- 308 第314章
- 309 第315章
- 310 第316章
- 311 第317章
- 312 第318章
- 313 第319章
- 314 第320章
- 315 第321章
- 316 第322章
- 317 第323章
- 318 第324章
- 319 第325章
- 320 第326章
- 321 第327章
- 322 第328章
- 323 第329章
- 324 第330章
- 325 第331章
- 326 第332章
- 327 第333章
- 328 第334章
- 329 第335章
- 330 第336章
- 331 第338章
- 332 第340章
- 333 第341章
- 334 第343章
- 335 第344章
- 336 第345章 8
- 337 第346章
- 338 第347章
- 339 第348章
- 340 第349章
- 341 第350章
- 342 第351章
- 343 第352章
- 344 第353章
- 345 第354章
- 346 第355章
- 347 第356章
- 348 第357章
- 349 第358章
- 350 第359章
- 351 第360章
- 352 第361章
- 353 第362章
- 354 第363章
- 355 第364章
- 356 第365章
- 357 第366章
- 358 第367章
- 359 第368章
- 360 第369章
- 361 第370章
- 362 第371章
- 363 第372章
- 364 第373章
- 365 第374章
- 366 第375章
- 367 第376章
- 368 第377章 9
- 369 第378章
- 370 第379章
- 371 第380章
- 372 第381章
- 373 第382章
- 374 第383章
- 375 第384章
- 376 第385章
- 377 第386章
- 378 第387章
- 379 第388章
- 380 第390章
- 381 第391章
- 382 第392章
- 383 第393章
- 384 第394章
- 385 第395章
- 386 第396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98章
第298章
第二十章征伐15(下)
话音未落,就见一个身穿朝服的小小少年大步冲进百福殿。
不是太子殿下李弘是谁。
吴诩看李弘的样子像是刚从两仪殿那边过来的,不由有些诧异。
“大郎,怎么这么快就下朝了?”
李弘小朋友的脸色十分不好看,瞪了一眼立在一旁的小李相公,然后恭恭敬敬向吴诩问了安,这才答道:“阿娘您应该是知道的,今日大朝原本就是为送各国使节的……”
每年天朝过春节,大唐四周的藩属都要赶来恭贺,顺便捞点好处。而过了元宵后,天朝就会办个欢送会,把那帮在天朝白吃白喝一个春节的各国使节都遣送出去——不过,如倭国喜欢这样厚着脸皮在天朝蹭吃蹭喝偷师的国家可不容易这么打发。
这不,今天李小九陛下才在朝上提出要开欢送会的决定,倭国使臣就拜伏在地,表示倭国仰慕大唐天朝文化,希望让本国的少年们留在大唐学习大唐的文化知识,增长见识……
“阿爹并未答应倭国使臣的请求……”李弘小朋友说到这里,脸上还有两分疑惑不解之色。
“倭国鄙远,民风尚未开化,百姓生活贫苦……倭国虽算不得我大唐的属国,但其使臣为其百姓苦苦哀求,实在可悯……我朝若能传授倭国一些律法经史,帮助教化其国中的臣民,也是大善……”
看来,太子殿下似乎很不理解一向以仁爱万民著称的李小九陛下为什么会拒绝倭国使臣的小小祈求呢?
吴诩不禁摇摇头,连一旁的小李相公听到少年这话也收敛起了笑容。
相信大唐朝野上下跟李弘想法一样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骨子里以天朝大国之民自居的人。
就是李小九陛下,即使被吴诩洗脑洗了这么久,乍一见倭国使者卑躬屈膝的模样,也难免犹豫了一下,居然没有直接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将对方遣送出国。
话说,既然倭国使臣给皇后娘子和太子殿下都送了礼物,没道理不给皇帝陛下送礼的。
想到这里吴诩的脸色就有点黑了……
而此时,还不知道自家阿娘的思路已经不知道跑到了哪里去的太子殿下,忽然想起了刚进百福殿时某人在诽谤他的事,于是十分别扭道:“阿娘,这倭国使臣虽然莫名其妙给儿和阿爹都送了……礼,可儿觉得他们也没什么坏心,是真心仰慕咱们大唐……”
吴诩闻言几乎要抚额长叹了,看来她家大郎的腹黑程度还远远不够啊。
而作为教导太子殿下的老师小李相公则是一脸无奈回视皇后娘子盯视,半晌才开口道:“不知太子对倭国的‘礼物’可喜欢?”
少年闻言,白皙的小脸立刻红了,也不知是气的还是什么的,口上斩钉截铁道:“当然不喜欢啦!”突然拔高的嗓音颇让人觉得欲盖弥彰。
吴诩觉得她又有抚额的冲动了了七皇“弟”,乖乖上榻!
小李相公捅到太子殿下这么肯定的答案,倒是笑了。
吴诩干脆让随侍的宫人内侍都退了出去,只留在小顺子、阿韦、小玉等几个心腹。
“太子为什么不喜欢那些‘礼物’呢?”小李相公也不知是不是逗人上瘾了,还围绕着倭国送个李弘小朋友的‘礼物’做文章。
“既然太子不喜欢倭国送的‘礼物’,那为什么还要为其向娘子陈情呢?”
“这是两回事!孤就是觉得咱们大唐乃是天朝大国,怎么能跟一个小小岛国计较呢?”李弘小朋友的耳朵都红了,也不知是为倭国辩解还是为自己辩解。
“那太子的意思是,圣人既然受了倭国使臣的礼,却没有应允倭国使臣的小小请求,圣人就没有了天朝大国君主的风度咯?”小李相公嘴角勾着一丝讽刺的笑意,目光炯炯地盯着李弘小朋友。
“这……孤没有这么说,孤只是觉得阿爹他……”太子殿下被问得张口结舌,半晌不知道该说什么去反驳李三郎的话。
“微臣请问太子,您还记得春秋时越王勾践是怎么打败吴国的吗?”小李相公继续逼问道。
“大胆!”太子殿下闻言顿时恼了,“你竟然把小小倭国比作越国,那大唐岂不是……”
李三郎这话岂不是还暗指倭人送美人就如同越王勾践送西施使美人计了吗?不但讽刺了他阿爹是夫差一样的昏君,还诅咒大唐帝国会像吴国一样被手下败将越国打败?
实在太可恶了!
“好了,大郎,你不用说了……”眼见自家儿子又被人欺负了,吴诩忍不住打断了两人的对话,道:“李相公说的话你该好好想想,为什么你阿爹对倭国这样冷淡……”
说到这里,吴诩脸色还是十分难看,几乎有些咬牙切齿道:“如今倭国别说送你阿爹两个美人,就是送两座金山来,他也不会让倭人留在大唐学艺的!”
太子殿下闻言,脸越发红了,一双眼瞪得老大,满是疑惑不解。
正在此时,殿外传来宫人们的通报声,说是李小九陛下驾到了。
三人都起身迎接。
李小九陛下也跟太子殿下一样,朝服都没换就直接过来了。
他身后跟着的是新任的禁军副统领武敏之同学。
这次李绩老爷子总领各路大军进攻高句丽,武敏之再三恳求吴诩,最后总算如愿以偿加入了李老爷子的大部队。
到了高句丽后,武大郎同学主动请缨为先锋,带着一千骑兵在金山击败了围困唐将高侃的泉男产军,之后又跟着庞同善消灭了高句丽西北方向对新城最有威胁的一支高句丽军队,使得从西北面出击的唐军能够顺利与从安市城出击的李绩大军在马訾水会师。
之后,武敏之因为在金山之战的出色表现,终于被征伐高句丽的几路将领和李绩麾下的军士所接受,也不再有人把他当做是个凭着皇后的关系跟众人抢军功的没用小白脸了。
回了长安之后,武敏之就凭军功直接从从五品的御前议事侍郎升为正四品的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兼太极宫禁卫副统领。
在禁卫正统领空缺的情况下,禁军副统领就应该是完全掌控整个太极宫的军事力量的第一人了,简直是非李小九陛下的心腹莫能当此重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武敏之同学先前的侍郎之位是文职,位阶虽不高,上升的空间却很大重生之始于一九八六。如今,武敏之忽然转了武职,实在有些出人意料,毕竟在和平年代,要让一员武将走到权利的顶峰是很困难也很危险的事……
很多时候,吴诩都搞不清楚她这个侄子到底在想什么……
或许,武大郎同学认为走武职的路子升迁得更快,而不用被别人议论是借着裙带关系往上爬的,而且武将所掌握的力量也比文臣更重要,更能得圣人(或储君)的重视……
以吴诩的脑子,也只能往这方面想了,毕竟朝中有个李绩老爷子这样的典型例子在,说不定武大郎也想学上一学,日后也可以为他表弟保驾护航呢……
至于她家大郎似乎不是很理解自家的表哥的想法,或者说,李弘小朋友并不赞同武敏之弃文从武的做法。
因此,自从武敏之自带干粮去了高句丽,太子殿下就一直很生气,即使人回来了,也一直与之冷战。
吴诩也很久没见这表兄弟俩联袂到百福殿来了。
今天可真巧啊,该来的人都来了!
吴诩一想到刚才李三郎提起的,她家李小九陛下受了倭国送的礼这件事,就有种想磨牙的冲动。
“圣人怎么这会子过来了?公事都办好了么?”你丫都已经收了人家泥轰国的美人了,居然还不答应人家的‘小小请求’,太卑鄙了有木有!
不想,李小九陛下的脸色比吴诩还难看得多,黑着脸看了一眼立在一旁的李三郎,不由自主的哼了一声,一副不想回答的样子。
我勒个去!!
你小子摆脸色给谁看呢?!
吴诩闻声,不由一挑眉,直想提提泥轰过美人的事刺一刺李小九的,可大郎和武敏之这俩小辈还在眼前呢,总要给仁爱慈祥的李小九陛下留点面子吧?
吴诩只好咳了一声,转开话题道:“圣人大概还不知道吧,倭国使臣今天送了两个小美人道我宫里,我想……”
她话还没说完,就见李小九陛下的脸色越发黑了,怒气冲冲道:“什么?他竟然也给你送人了?”
怎么?就许给你送美人,就不许给我送美人了吗?
小吴同学十分不满地瞪着李小九陛下,后者大概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话不太对劲,忙咳了一声,缓下语气道:“咳……朕…我的意思是,这倭国人实在狡猾,不得不防……”
“朕已经决定让外事院三天后就送他们全部回倭国,这个……那些送来的人最好是咳……一个都不要留……”
吴诩闻言忍着翻白眼的冲动,道:“我本来就没打算留人,圣人您多虑了……”
“那就好、那就好……”李小九陛下听吴诩这么说,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又道:“这次送倭人回国,朕打算派出遣送使……”
所谓遣送使,就是大唐政府护送他国使臣回国的使者。
倭国地小人稀,又远在海外,以前的隋朝当政时期也好还是李二陛下当政时期,都没派过遣送使,所以李小九陛下做出这一决定,是十分有深意的。
作者有话要说:情人节快乐亲们~
今天的影院、餐馆都爆满了有木有?!
于是,俺只好带弟弟妹妹去电玩城玩了-,-
话音未落,就见一个身穿朝服的小小少年大步冲进百福殿。
不是太子殿下李弘是谁。
吴诩看李弘的样子像是刚从两仪殿那边过来的,不由有些诧异。
“大郎,怎么这么快就下朝了?”
李弘小朋友的脸色十分不好看,瞪了一眼立在一旁的小李相公,然后恭恭敬敬向吴诩问了安,这才答道:“阿娘您应该是知道的,今日大朝原本就是为送各国使节的……”
每年天朝过春节,大唐四周的藩属都要赶来恭贺,顺便捞点好处。而过了元宵后,天朝就会办个欢送会,把那帮在天朝白吃白喝一个春节的各国使节都遣送出去——不过,如倭国喜欢这样厚着脸皮在天朝蹭吃蹭喝偷师的国家可不容易这么打发。
这不,今天李小九陛下才在朝上提出要开欢送会的决定,倭国使臣就拜伏在地,表示倭国仰慕大唐天朝文化,希望让本国的少年们留在大唐学习大唐的文化知识,增长见识……
“阿爹并未答应倭国使臣的请求……”李弘小朋友说到这里,脸上还有两分疑惑不解之色。
“倭国鄙远,民风尚未开化,百姓生活贫苦……倭国虽算不得我大唐的属国,但其使臣为其百姓苦苦哀求,实在可悯……我朝若能传授倭国一些律法经史,帮助教化其国中的臣民,也是大善……”
看来,太子殿下似乎很不理解一向以仁爱万民著称的李小九陛下为什么会拒绝倭国使臣的小小祈求呢?
吴诩不禁摇摇头,连一旁的小李相公听到少年这话也收敛起了笑容。
相信大唐朝野上下跟李弘想法一样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骨子里以天朝大国之民自居的人。
就是李小九陛下,即使被吴诩洗脑洗了这么久,乍一见倭国使者卑躬屈膝的模样,也难免犹豫了一下,居然没有直接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将对方遣送出国。
话说,既然倭国使臣给皇后娘子和太子殿下都送了礼物,没道理不给皇帝陛下送礼的。
想到这里吴诩的脸色就有点黑了……
而此时,还不知道自家阿娘的思路已经不知道跑到了哪里去的太子殿下,忽然想起了刚进百福殿时某人在诽谤他的事,于是十分别扭道:“阿娘,这倭国使臣虽然莫名其妙给儿和阿爹都送了……礼,可儿觉得他们也没什么坏心,是真心仰慕咱们大唐……”
吴诩闻言几乎要抚额长叹了,看来她家大郎的腹黑程度还远远不够啊。
而作为教导太子殿下的老师小李相公则是一脸无奈回视皇后娘子盯视,半晌才开口道:“不知太子对倭国的‘礼物’可喜欢?”
少年闻言,白皙的小脸立刻红了,也不知是气的还是什么的,口上斩钉截铁道:“当然不喜欢啦!”突然拔高的嗓音颇让人觉得欲盖弥彰。
吴诩觉得她又有抚额的冲动了了七皇“弟”,乖乖上榻!
小李相公捅到太子殿下这么肯定的答案,倒是笑了。
吴诩干脆让随侍的宫人内侍都退了出去,只留在小顺子、阿韦、小玉等几个心腹。
“太子为什么不喜欢那些‘礼物’呢?”小李相公也不知是不是逗人上瘾了,还围绕着倭国送个李弘小朋友的‘礼物’做文章。
“既然太子不喜欢倭国送的‘礼物’,那为什么还要为其向娘子陈情呢?”
“这是两回事!孤就是觉得咱们大唐乃是天朝大国,怎么能跟一个小小岛国计较呢?”李弘小朋友的耳朵都红了,也不知是为倭国辩解还是为自己辩解。
“那太子的意思是,圣人既然受了倭国使臣的礼,却没有应允倭国使臣的小小请求,圣人就没有了天朝大国君主的风度咯?”小李相公嘴角勾着一丝讽刺的笑意,目光炯炯地盯着李弘小朋友。
“这……孤没有这么说,孤只是觉得阿爹他……”太子殿下被问得张口结舌,半晌不知道该说什么去反驳李三郎的话。
“微臣请问太子,您还记得春秋时越王勾践是怎么打败吴国的吗?”小李相公继续逼问道。
“大胆!”太子殿下闻言顿时恼了,“你竟然把小小倭国比作越国,那大唐岂不是……”
李三郎这话岂不是还暗指倭人送美人就如同越王勾践送西施使美人计了吗?不但讽刺了他阿爹是夫差一样的昏君,还诅咒大唐帝国会像吴国一样被手下败将越国打败?
实在太可恶了!
“好了,大郎,你不用说了……”眼见自家儿子又被人欺负了,吴诩忍不住打断了两人的对话,道:“李相公说的话你该好好想想,为什么你阿爹对倭国这样冷淡……”
说到这里,吴诩脸色还是十分难看,几乎有些咬牙切齿道:“如今倭国别说送你阿爹两个美人,就是送两座金山来,他也不会让倭人留在大唐学艺的!”
太子殿下闻言,脸越发红了,一双眼瞪得老大,满是疑惑不解。
正在此时,殿外传来宫人们的通报声,说是李小九陛下驾到了。
三人都起身迎接。
李小九陛下也跟太子殿下一样,朝服都没换就直接过来了。
他身后跟着的是新任的禁军副统领武敏之同学。
这次李绩老爷子总领各路大军进攻高句丽,武敏之再三恳求吴诩,最后总算如愿以偿加入了李老爷子的大部队。
到了高句丽后,武大郎同学主动请缨为先锋,带着一千骑兵在金山击败了围困唐将高侃的泉男产军,之后又跟着庞同善消灭了高句丽西北方向对新城最有威胁的一支高句丽军队,使得从西北面出击的唐军能够顺利与从安市城出击的李绩大军在马訾水会师。
之后,武敏之因为在金山之战的出色表现,终于被征伐高句丽的几路将领和李绩麾下的军士所接受,也不再有人把他当做是个凭着皇后的关系跟众人抢军功的没用小白脸了。
回了长安之后,武敏之就凭军功直接从从五品的御前议事侍郎升为正四品的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兼太极宫禁卫副统领。
在禁卫正统领空缺的情况下,禁军副统领就应该是完全掌控整个太极宫的军事力量的第一人了,简直是非李小九陛下的心腹莫能当此重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武敏之同学先前的侍郎之位是文职,位阶虽不高,上升的空间却很大重生之始于一九八六。如今,武敏之忽然转了武职,实在有些出人意料,毕竟在和平年代,要让一员武将走到权利的顶峰是很困难也很危险的事……
很多时候,吴诩都搞不清楚她这个侄子到底在想什么……
或许,武大郎同学认为走武职的路子升迁得更快,而不用被别人议论是借着裙带关系往上爬的,而且武将所掌握的力量也比文臣更重要,更能得圣人(或储君)的重视……
以吴诩的脑子,也只能往这方面想了,毕竟朝中有个李绩老爷子这样的典型例子在,说不定武大郎也想学上一学,日后也可以为他表弟保驾护航呢……
至于她家大郎似乎不是很理解自家的表哥的想法,或者说,李弘小朋友并不赞同武敏之弃文从武的做法。
因此,自从武敏之自带干粮去了高句丽,太子殿下就一直很生气,即使人回来了,也一直与之冷战。
吴诩也很久没见这表兄弟俩联袂到百福殿来了。
今天可真巧啊,该来的人都来了!
吴诩一想到刚才李三郎提起的,她家李小九陛下受了倭国送的礼这件事,就有种想磨牙的冲动。
“圣人怎么这会子过来了?公事都办好了么?”你丫都已经收了人家泥轰国的美人了,居然还不答应人家的‘小小请求’,太卑鄙了有木有!
不想,李小九陛下的脸色比吴诩还难看得多,黑着脸看了一眼立在一旁的李三郎,不由自主的哼了一声,一副不想回答的样子。
我勒个去!!
你小子摆脸色给谁看呢?!
吴诩闻声,不由一挑眉,直想提提泥轰过美人的事刺一刺李小九的,可大郎和武敏之这俩小辈还在眼前呢,总要给仁爱慈祥的李小九陛下留点面子吧?
吴诩只好咳了一声,转开话题道:“圣人大概还不知道吧,倭国使臣今天送了两个小美人道我宫里,我想……”
她话还没说完,就见李小九陛下的脸色越发黑了,怒气冲冲道:“什么?他竟然也给你送人了?”
怎么?就许给你送美人,就不许给我送美人了吗?
小吴同学十分不满地瞪着李小九陛下,后者大概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话不太对劲,忙咳了一声,缓下语气道:“咳……朕…我的意思是,这倭国人实在狡猾,不得不防……”
“朕已经决定让外事院三天后就送他们全部回倭国,这个……那些送来的人最好是咳……一个都不要留……”
吴诩闻言忍着翻白眼的冲动,道:“我本来就没打算留人,圣人您多虑了……”
“那就好、那就好……”李小九陛下听吴诩这么说,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又道:“这次送倭人回国,朕打算派出遣送使……”
所谓遣送使,就是大唐政府护送他国使臣回国的使者。
倭国地小人稀,又远在海外,以前的隋朝当政时期也好还是李二陛下当政时期,都没派过遣送使,所以李小九陛下做出这一决定,是十分有深意的。
作者有话要说:情人节快乐亲们~
今天的影院、餐馆都爆满了有木有?!
于是,俺只好带弟弟妹妹去电玩城玩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