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26 第四百二十四章 贱骨头
- 427 第四百二十五章 肇始之日
- 428 第四百二十六章 高仙芝的要求
- 429 第四百二十七章 西归
- 430 第四百二十八章 高芊芊的烦恼
- 431 第四百二十九章 战争之神(上)
- 432 第四百三十章 战争之神(下)
- 433 第四百三十一章 洞房花烛
- 434 第四百三十二章 绝色双姝
- 435 第四百三十三章 新罗婢
- 436 第四百三十四章 新罗僧
- 437 第四百三十五章 不同
- 438 第四百三十六章 安闲时光
- 439 第四百三十七章 西风紧
- 440 第四百三十八章 几件小事
- 441 第四百三十九章 重上羌塘(上)
- 442 几句心里话
- 443 第四百四十章 重上羌塘(下)
- 444 第四百四十一章 痴情种子
- 445 第四百四十二章 羌塘局势
- 446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张旗鼓
- 447 第四百四十四章 重逢
- 448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不速刺客
- 449 第四百四十六章 精分的唐朝和尚
- 450 第四百四十七章 莲花生
- 451 第四百四十八章 苦口婆心
- 452 第四百四十九章 兵分两路
- 453 第四百五十章 幼娘的建议
- 454 第四百五十一章 头人的请求
- 455 第四百五十二章 井底之蛙
- 456 第四百五十三章 跳梁小丑
- 457 第四百五十四章 京观
- 458 第四百五十五章 余韵
- 459 第四百五十六章 保证
- 460 第四百五十七章 汉家文明的对手
- 461 第四百五十八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
- 462 第四百五十九章 双雄
- 463 第四百六十章 救援
- 464 第四百六十一章 东征
- 465 第四百六十二章 二月
- 466 第四百六十三章 别离
- 467 第四百六十四章 开学典礼
- 468 第四百六十五章 西归
- 469 第四百六十六章 康胖子的身份
- 470 第四百六十七章 根脉深扎
- 471 第四百六十八章 双雄归来
- 472 第四百六十九章 分兵
- 473 第四百七十章 重入呼罗珊
- 474 第四百七十一章 杀戮再起
- 475 第四百七十二章 无胆鼠辈
- 476 第四百七十三章 绿卡
- 477 第四百七十四章 毫不留情
- 478 第四百七十五章 又打又拉
- 479 第四百七十六章 无聊之日
- 480 第四百七十七章 伊斯法罕
- 481 第四百七十八章 阿卜杜拉的使者
- 482 第四百七十九章 刺杀
- 483 第四百八十章 好人卡
- 484 第四百八十一章 幼娘的疑惑
- 485 第四百八十二章 灯塔
- 486 第四百八十三章 兵强马壮
- 487 第四百八十四章 焦土政策
- 488 第四百八十五章 腐儒之见
- 489 第四百八十六章 黑云压城
- 490 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佑
- 491 第四百八十八章 残忍
- 492 第四百八十九章 彪悍的使者
- 493 第四百九十章 灯塔闪耀
- 494 第四百九十一章 万物非主
- 495 第四百九十二章 命运之战(1)
- 496 第四百九十三章 命运之战(2)
- 497 第四百九十四章 命运之战(3)
- 498 第四百九十五章 命运之战(4)
- 499 第四百九十六章 命运之战(5)
- 500 第四百九十七章 命运之战(6)
- 501 第四百九十八章 圣人之死
- 502 第四百九十九章 彻底解决
- 503 第五百章 金杯共汝饮
- 504 第五百零一章 白刃不相饶
- 505 第五百零二章 传檄而定(上)
- 506 第五百零三章 传檄而定(下)
- 507 第五百零四章 女帝受辱
- 508 第五百零五章 律宗和尚
- 509 第五百零六章 余波
- 510 第五百零七章 四境
- 511 第五百零八章 地狱
- 512 第五百零九章 地狱天使
- 513 第五百一十章 求见
- 514 第五百一十一章 圣母
- 515 第五百一十二章 圣母婊
- 516 第五百一十三章 旧话重提
- 517 第五百一十四章 固执己见
- 518 第五百一十五章 送别
- 519 第五百一十六章 骨牌效应
- 520 第五百一十七章 奇耻大辱
- 521 第五百一十八章 获救
- 522 第五百一十九章 唐河平原
- 523 第五百二十章 巴格达
- 524 第五百二十一章 再见牛诩
- 525 第五百二十二章 说辞
- 526 第五百二十三章 封赏
- 527 第五百二十四章 求助
- 528 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马士革
- 529 第五百二十六章 碧海银沙
- 530 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次分兵
- 531 第五百二十八章 贼咬一口
- 532 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骨三分
- 533 第五百三十章 玄武门(上)
- 534 第五百三十一章 玄武门(下)
- 535 安西诗两首以及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百三十四章 新罗僧
第四百三十四章 新罗僧
金城能这么快被攻克,主要还是因为新罗人已经胆寒。
这几年来,马璘在西边杀人,李璟在东边杀人,对于异族皆是极为狠辣,完全没有了以往王者之师的自觉。大唐兵锋还未触及新罗之时,新罗国内其实已经人心惶惶,金城内很多有实力的新罗贵族便在考虑以后的命运了。
新罗亦是被儒家文化浸淫极深的礼仪之邦,不少贵族饱读诗书,亦是极有见识的。伴随着辽东几个强大蛮族先后被灭族,他们便觉得形势极为不妙。
从最初的高句丽开始,能和中原王朝抗衡的原因,便是中原王朝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大军亦是自命为仁义之师,甚少行杀戮之事,亦不会就食于敌。对于中原的天子来说,辽东的百姓亦是他们的百姓,而非是他们的敌人。所以当初炀帝百万大军征高句丽,却容许高句丽人数次投降,最终铩羽而归。入唐以来苏定方、程名振、刘仁轨、刘仁恭、薛仁贵等大将带兵攻入这三千里江山,亦是以王师身份自居。新罗最终能占据大同江以南大片土地,其实原因便在于此。
然而即便是如此,新罗人亦是不愿靠近大唐太近,另一个辽东大国,号称海东盛国的渤海国亦是如此,毕竟对于他们而言,中原太强大了。
新罗能够存在,甚至能够在和大唐的交锋中互有胜负,其实原因在于唐人的仁慈。然而这几年来,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却是完全不同。
西边马璘开疆拓土,杀的人已经超过了新罗的丁口,那毕竟是远的,而在辽东这边,李璟把桀骜不驯的契丹人和白头奚彻底灭绝,为了除掉契丹人和奚人的残余甚至发布了重金收购头盖皮的残忍命令,引得大量靺鞨人和高句丽人组队进入深山,去追捕契丹人和奚人。最近李璟又屠灭了室韦,手段亦是一样残暴。对于新罗人而言。当唐人变得比蛮族还要残忍,而不是原本的仁义之师时,那么新罗便没有了存在的可能性。
若是中原王朝的军队一开始便是这般残暴,那么早在前隋之时辽东便正式纳入中原版图了。
对于他们而言。投降便是唯一的出路。在他们看来,新罗之民毕竟和契丹人和奚人室韦人不同,投降了或者能够得到宽恕,就像极西之地的大食人那般。马璘征伐大食时,抵抗者直接屠城。投降者却是得到宽恕。
后来李璟攻占渤海,更让新罗人震惊,然而李璟并没有在渤海大肆屠杀高句丽遗民,而只是杀死了渤海王族,这让新罗贵族们放下心来。李璟大军跨过大同江之后,他们便逼迫新罗王金法敏割让出半壁江山,发现无法满足李璟的胃口,这个时候,便知道新罗已经完了。而当李璟大军在风雪的掩护下突兀的出现在王都之外时,几家最大的新罗贵族便抓住最后的机会。新罗王的军队还在抵抗,他们已经纷纷打开了各个城门,把李璟大军迎入城中。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让这些新罗贵族们满意,倒霉的只有王族,他们皆是得到了封赏。而他们的家族和财产,也都得到了保全。贵族们在新罗地位极高,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他们投降之后,金城便没有了有效的抵抗力量,而各地的平地也是指日可待。
饱读诗书的贵族们也知道李璟并非是真正的大唐天子。甚至明白李璟终究会覆灭,不过那么没有什么,既然大唐帝国已经做出了改变,不再是以往温顺的模样。那么新罗的灭国已经成了定局,不可能再有任何改变。至于将来,等到李璟将要覆灭之时,他们再投降一次就是了,这也算不得什么。
他们的想法李璟也明白,不过李璟也并不在乎了。自打知道马璘成为了碛西总督之后。他对这些都已经看得很开了。
说到底他攻下新罗,其实不过是为军功又重重地添上一笔而已,对于他的命运,已经没法做任何改变。
进入了贤者时间的李璟再看身前跪着的两位新罗小公主,也没有了任何的兴趣,在另一位小公主殷勤的用香舌为他做完清理之后,便摆了摆手令二人走开。
两位小公主低头膝行退下台阶,却不敢走远,跪在大殿之内显得无比恭顺。过了一会儿,一个一脸慈悲之色的老僧缓缓走了进来,看到两位身无寸缕的小公主神色没有丝毫变化,向着李璟拱了拱手道:“拜见将军。”
李璟皱了皱眉头道:“慧超,你是想死么?”
老僧低眉道:“老僧不想死,要死的却是将军。”
“大胆!”李璟脸色一板,“和尚!不要以为咱们有点儿交情,朕就不敢杀你!”
“将军就是将军,长安那位才是陛下。和尚便是为当日那点儿交情,才从长安来见将军。”
李璟哼了一声,缓缓坐直了身子,盯着老僧道:“看在昔日情谊的份上,朕饶你这一次。说吧,你从长安来见朕,又有何事?”
他未曾入龙武军时,乃是以文采闻名,儒释道三教典藏无一不精,对于佛法亦是有所涉猎。这慧超乃是长安名僧,开元年间西渡流沙去天竺,数年之后回到长安,带回了不少佛经之外,还写下了一卷《往五天竺记》传世,文辞优美,记录了大量碛西和天竺的风土人情,声名极为显赫。李璟那时和这慧超也有些来往,后来入了龙武军之后便断了联系,如今却又在这里见到。
慧超在长安极为有名,却是新罗人。不过他西行求佛法之后并未回归新罗,而是在长安居住,年龄不过五十出头,看上去却是老得很多,这与他那一趟天竺之行亦是有极大关系。
慧超低眉道:“将军在此地自立,长安城内章怀太子一脉为之一空,将军之母亦是受到牵连。和尚来这里之前,已经让将军之母入土为安。能力所限,无法再做更多,将军勿怪。”
李璟脸色瞬间黯然下来,轻轻点了点头:“谢了。”
慧超说及他的母亲,李璟自然是无法再让两个光着身子的小姑娘跪在这里了,摆了摆手之后,几名新罗宫人自廊柱后走出来,快速的为两位小公主穿上衣服,匆匆退了出去。
“都是故人,算不得什么。”慧超看着李璟,“将军,今日之光景看似繁盛,不久之后却是要大祸临头了,不知将军作何打算?”
面对这这位故人,李璟也没法在强装下去,苦笑一声道:“事已至此,还能如何?不外是日日笙歌罢了,随心所欲的滋味,总是尝了一尝,来日决一死战便是。”
慧超道:“这么说,将军自己心里还是明白的。”
李璟苦笑,他本是自律极严之人,这几年来在辽东领兵,学着马璘放纵部下糟践异族,自己却并没有亲自做过什么,对于女色更是极少接近,也就在草原上之时那个突厥女子让他极为心动,不过最后还是硬着心肠杀了。这几日在新罗王宫之中为所欲为,新罗王的妃嫔和女儿被他糟蹋了个遍,上至三四十岁的半老徐娘,下至尚未及笄的小姑娘,皆是做了他的胯下之臣。放在以往自然不会这般,然而对他而言这便是最后的疯狂了。当然了,已经自立为帝,他倒也是有着这样做的资格,他不过是想通过这样的举动,证明自己的确是一代帝王,如此而已。然而他的心中,惶恐自然是少不了的。
“既然将军自己明白,和尚倒是有几句话想和故人说说。天命不可违,将军也不是天子。有些事情,须得及早准备,免得将来玉石俱焚。”
李璟盯着慧超看了一会儿,开口道:“和尚,想说什么就说吧。莫非你以为朕——以为我还有活路不成?”
慧超道:“若是及早准备,自然还是有的。”
“活路在哪里?”
“东边。”
李璟苦笑一声道:“东边?金城东边便是大海,我是陆上战将,去海上做什么,难不成要我做海盗?”
慧超低眉敛目:“再往东一些。”
“再往东一些?你说——扶桑?”李璟猛然坐直了身子,盯着慧超道。
慧超点了点头:“明春之前,将军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可以准备。三个月的时间,差不多足够了。”
李璟目光闪烁,神色急剧变化。
不得不说,这个新罗僧的建议,让他极为心动。
金城往东,乃是大海,继续往东,便是扶桑。
那也是一个大国,足可作为落脚之地。若是能在扶桑站稳脚跟,大概不用担心大唐的追杀了。
慧超微低着头,也没有再说话。李璟在心里盘算了良久,目光之中渐渐便是有了神采。
笨拙矮小的扶桑人,却富有大唐极为缺乏的白银,占据了那等地方,不但免了杀身之祸,又可成为一方之雄。
心中盘算已定,眯眼看着下方的老僧,李璟大笑起来:“好一个祸水东引!慧超,你这个和尚算什么慈悲之人!你从长安来到这里,就是要我去杀扶桑人的么?哈哈!”
慧超轻叹一声:“将军若不走,到了春天大军来攻,死的便是新罗人。和尚是和尚,可是和尚毕竟还是新罗人啊……”
……(未完待续。)
这几年来,马璘在西边杀人,李璟在东边杀人,对于异族皆是极为狠辣,完全没有了以往王者之师的自觉。大唐兵锋还未触及新罗之时,新罗国内其实已经人心惶惶,金城内很多有实力的新罗贵族便在考虑以后的命运了。
新罗亦是被儒家文化浸淫极深的礼仪之邦,不少贵族饱读诗书,亦是极有见识的。伴随着辽东几个强大蛮族先后被灭族,他们便觉得形势极为不妙。
从最初的高句丽开始,能和中原王朝抗衡的原因,便是中原王朝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大军亦是自命为仁义之师,甚少行杀戮之事,亦不会就食于敌。对于中原的天子来说,辽东的百姓亦是他们的百姓,而非是他们的敌人。所以当初炀帝百万大军征高句丽,却容许高句丽人数次投降,最终铩羽而归。入唐以来苏定方、程名振、刘仁轨、刘仁恭、薛仁贵等大将带兵攻入这三千里江山,亦是以王师身份自居。新罗最终能占据大同江以南大片土地,其实原因便在于此。
然而即便是如此,新罗人亦是不愿靠近大唐太近,另一个辽东大国,号称海东盛国的渤海国亦是如此,毕竟对于他们而言,中原太强大了。
新罗能够存在,甚至能够在和大唐的交锋中互有胜负,其实原因在于唐人的仁慈。然而这几年来,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却是完全不同。
西边马璘开疆拓土,杀的人已经超过了新罗的丁口,那毕竟是远的,而在辽东这边,李璟把桀骜不驯的契丹人和白头奚彻底灭绝,为了除掉契丹人和奚人的残余甚至发布了重金收购头盖皮的残忍命令,引得大量靺鞨人和高句丽人组队进入深山,去追捕契丹人和奚人。最近李璟又屠灭了室韦,手段亦是一样残暴。对于新罗人而言。当唐人变得比蛮族还要残忍,而不是原本的仁义之师时,那么新罗便没有了存在的可能性。
若是中原王朝的军队一开始便是这般残暴,那么早在前隋之时辽东便正式纳入中原版图了。
对于他们而言。投降便是唯一的出路。在他们看来,新罗之民毕竟和契丹人和奚人室韦人不同,投降了或者能够得到宽恕,就像极西之地的大食人那般。马璘征伐大食时,抵抗者直接屠城。投降者却是得到宽恕。
后来李璟攻占渤海,更让新罗人震惊,然而李璟并没有在渤海大肆屠杀高句丽遗民,而只是杀死了渤海王族,这让新罗贵族们放下心来。李璟大军跨过大同江之后,他们便逼迫新罗王金法敏割让出半壁江山,发现无法满足李璟的胃口,这个时候,便知道新罗已经完了。而当李璟大军在风雪的掩护下突兀的出现在王都之外时,几家最大的新罗贵族便抓住最后的机会。新罗王的军队还在抵抗,他们已经纷纷打开了各个城门,把李璟大军迎入城中。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让这些新罗贵族们满意,倒霉的只有王族,他们皆是得到了封赏。而他们的家族和财产,也都得到了保全。贵族们在新罗地位极高,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他们投降之后,金城便没有了有效的抵抗力量,而各地的平地也是指日可待。
饱读诗书的贵族们也知道李璟并非是真正的大唐天子。甚至明白李璟终究会覆灭,不过那么没有什么,既然大唐帝国已经做出了改变,不再是以往温顺的模样。那么新罗的灭国已经成了定局,不可能再有任何改变。至于将来,等到李璟将要覆灭之时,他们再投降一次就是了,这也算不得什么。
他们的想法李璟也明白,不过李璟也并不在乎了。自打知道马璘成为了碛西总督之后。他对这些都已经看得很开了。
说到底他攻下新罗,其实不过是为军功又重重地添上一笔而已,对于他的命运,已经没法做任何改变。
进入了贤者时间的李璟再看身前跪着的两位新罗小公主,也没有了任何的兴趣,在另一位小公主殷勤的用香舌为他做完清理之后,便摆了摆手令二人走开。
两位小公主低头膝行退下台阶,却不敢走远,跪在大殿之内显得无比恭顺。过了一会儿,一个一脸慈悲之色的老僧缓缓走了进来,看到两位身无寸缕的小公主神色没有丝毫变化,向着李璟拱了拱手道:“拜见将军。”
李璟皱了皱眉头道:“慧超,你是想死么?”
老僧低眉道:“老僧不想死,要死的却是将军。”
“大胆!”李璟脸色一板,“和尚!不要以为咱们有点儿交情,朕就不敢杀你!”
“将军就是将军,长安那位才是陛下。和尚便是为当日那点儿交情,才从长安来见将军。”
李璟哼了一声,缓缓坐直了身子,盯着老僧道:“看在昔日情谊的份上,朕饶你这一次。说吧,你从长安来见朕,又有何事?”
他未曾入龙武军时,乃是以文采闻名,儒释道三教典藏无一不精,对于佛法亦是有所涉猎。这慧超乃是长安名僧,开元年间西渡流沙去天竺,数年之后回到长安,带回了不少佛经之外,还写下了一卷《往五天竺记》传世,文辞优美,记录了大量碛西和天竺的风土人情,声名极为显赫。李璟那时和这慧超也有些来往,后来入了龙武军之后便断了联系,如今却又在这里见到。
慧超在长安极为有名,却是新罗人。不过他西行求佛法之后并未回归新罗,而是在长安居住,年龄不过五十出头,看上去却是老得很多,这与他那一趟天竺之行亦是有极大关系。
慧超低眉道:“将军在此地自立,长安城内章怀太子一脉为之一空,将军之母亦是受到牵连。和尚来这里之前,已经让将军之母入土为安。能力所限,无法再做更多,将军勿怪。”
李璟脸色瞬间黯然下来,轻轻点了点头:“谢了。”
慧超说及他的母亲,李璟自然是无法再让两个光着身子的小姑娘跪在这里了,摆了摆手之后,几名新罗宫人自廊柱后走出来,快速的为两位小公主穿上衣服,匆匆退了出去。
“都是故人,算不得什么。”慧超看着李璟,“将军,今日之光景看似繁盛,不久之后却是要大祸临头了,不知将军作何打算?”
面对这这位故人,李璟也没法在强装下去,苦笑一声道:“事已至此,还能如何?不外是日日笙歌罢了,随心所欲的滋味,总是尝了一尝,来日决一死战便是。”
慧超道:“这么说,将军自己心里还是明白的。”
李璟苦笑,他本是自律极严之人,这几年来在辽东领兵,学着马璘放纵部下糟践异族,自己却并没有亲自做过什么,对于女色更是极少接近,也就在草原上之时那个突厥女子让他极为心动,不过最后还是硬着心肠杀了。这几日在新罗王宫之中为所欲为,新罗王的妃嫔和女儿被他糟蹋了个遍,上至三四十岁的半老徐娘,下至尚未及笄的小姑娘,皆是做了他的胯下之臣。放在以往自然不会这般,然而对他而言这便是最后的疯狂了。当然了,已经自立为帝,他倒也是有着这样做的资格,他不过是想通过这样的举动,证明自己的确是一代帝王,如此而已。然而他的心中,惶恐自然是少不了的。
“既然将军自己明白,和尚倒是有几句话想和故人说说。天命不可违,将军也不是天子。有些事情,须得及早准备,免得将来玉石俱焚。”
李璟盯着慧超看了一会儿,开口道:“和尚,想说什么就说吧。莫非你以为朕——以为我还有活路不成?”
慧超道:“若是及早准备,自然还是有的。”
“活路在哪里?”
“东边。”
李璟苦笑一声道:“东边?金城东边便是大海,我是陆上战将,去海上做什么,难不成要我做海盗?”
慧超低眉敛目:“再往东一些。”
“再往东一些?你说——扶桑?”李璟猛然坐直了身子,盯着慧超道。
慧超点了点头:“明春之前,将军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可以准备。三个月的时间,差不多足够了。”
李璟目光闪烁,神色急剧变化。
不得不说,这个新罗僧的建议,让他极为心动。
金城往东,乃是大海,继续往东,便是扶桑。
那也是一个大国,足可作为落脚之地。若是能在扶桑站稳脚跟,大概不用担心大唐的追杀了。
慧超微低着头,也没有再说话。李璟在心里盘算了良久,目光之中渐渐便是有了神采。
笨拙矮小的扶桑人,却富有大唐极为缺乏的白银,占据了那等地方,不但免了杀身之祸,又可成为一方之雄。
心中盘算已定,眯眼看着下方的老僧,李璟大笑起来:“好一个祸水东引!慧超,你这个和尚算什么慈悲之人!你从长安来到这里,就是要我去杀扶桑人的么?哈哈!”
慧超轻叹一声:“将军若不走,到了春天大军来攻,死的便是新罗人。和尚是和尚,可是和尚毕竟还是新罗人啊……”
……(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