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17 第417章 至虞州
- 418 第418章 疑兵
- 419 第419章 各路追兵
- 420 第420章 进山
- 421 第421章 追逃
- 422 第422章 不共戴天
- 423 第423章 将死
- 424 第424章 仇报了
- 425 第425章 不甘
- 426 第426章 落定
- 427 第427章 封赏
- 428 第428章 命好
- 429 第429章 整顿
- 430 第430章 夜谈
- 431 第431章 抵京
- 432 第432章 拜见
- 433 第433章 团聚
- 434 第434章 婚期
- 435 第435章 城门
- 436 第436章 除夕
- 437 第437章 看灯
- 438 第438章 故人
- 439 第439章 猜测
- 440 第440章 忍耐
- 441 第441章 安排
- 442 第442章 待嫁
- 443 第443章 婚期前
- 444 第444章 贺新婚
- 445 第445章 婚车
- 446 第446章 过关斩将
- 447 第447章 花烛
- 448 第448章 都好
- 449 第449章 明珠
- 450 第450章 高兴
- 451 第451章 早睡早起
- 452 第452章 进宫
- 453 第453章 回门
- 454 第454章 师徒
- 455 第455章 楚九的谋算
- 456 第456章 结亲
- 457 第457章 发兵
- 458 第458章 柳氏的行踪
- 459 第459章 找人
- 460 第460章 旁观者清
- 461 第461章 多想想
- 462 第462章 警告
- 463 第463章 背叛
- 464 第464章 人选
- 465 第465章 相看
- 466 第466章 引蛇出洞
- 467 第467章 夜归
- 468 第468章 没想到
- 469 第469章 权宜之计
- 470 第470章 我不同意
- 471 第471章 揭穿
- 472 第472章 对质
- 473 第473章 别出去了
- 474 第474章 礼佛
- 475 第475章 旧事
- 476 第476章 芥蒂
- 477 第477章 问话
- 478 第478章 信不信
- 479 第479章 有信来
- 480 第480章 去找他
- 481 第481章 走了
- 482 第482章 让她来
- 483 第483章 寻人
- 484 第484章 让他来找
- 485 第485章 来了
- 486 第486章 话要说出来
- 487 第487章 安心
- 488 第488章 急了
- 489 第489章 夜变
- 490 第490章 狭路相逢
- 491 第491章 援兵
- 492 第492章 你先下去
- 493 第493章 交印
- 494 第494章 不会太远
- 495 第495章 时机已到
- 496 第496章 舅爷
- 497 第497章 说有就有
- 498 第498章 谁的问题
- 499 第499章 大喜
- 500 第500章 嫉妒
- 501 第501章 去看看
- 502 第502章 常去
- 503 第503章 怀疑谁
- 504 第504章 威胁
- 505 第505章 复发
- 506 第506章 新方子
- 507 第507章 怀疑
- 508 第508章 求医
- 509 第509章 父子说事
- 510 第510章 秘事
- 511 第511章 打听
- 512 第512章 吃酒
- 513 第513章 真相
- 514 第514章 大胜
- 515 第515章 风波
- 516 第516章 抖包袱
- 517 第517章 决心
- 518 第518章 帮个忙
- 519 第519章 柳家人
- 520 第520章 不能说
- 521 第521章 灭口
- 522 第522章 选择
- 523 第523章 病倒
- 524 第524章 找人
- 525 第525章 秋雨
- 526 第526章 真实的自己
- 527 第527章 杀机
- 528 第528章 没有退路
- 529 第529章 您配吗?
- 530 第530章 对峙
- 531 第531章 揭露
- 532 第532章 最厉害的死人
- 533 第533章 我不配
- 534 第534章 知不知道
- 535 第535章 为我的儿子
- 536 第536章 天明
- 537 第537章 善后
- 538 第538章 理想与情话
- 539 第539章 明珠(结局)
- 540 番外 沧海月明
- 541 番外 花里逢君
- 542 后记
- 543 番外 灯火阑珊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427章 封赏
第427章 封赏
新业二年十月,义军攻破虞州卫,伪帝高桓亲征而不敌,仓皇出逃。夜半,禁军哗变,龙镶卫指挥使高驰手刃其首,献于武安侯燕凌。
……
十一月的京城,落下了今年第一场雪。
百姓们却一点也不畏寒,纷纷走出家门,涌上大街。
“义军进城了!”
“你们看到没?好威风啊!”
“好俊的郎君!这是谁?”
“这是河兴的标记,想必是河兴王世子吧?”
“果真是高门贵公子啊!长得俊,风仪佳,还这么和善。”
“旁边那个也是俊!这又是谁?”
“我打听到了,说是漳州来的,应该是魏国公的嫡孙,听说行六。”
“生得不比河兴王世子差呢!还更文雅些。”
相比其他地方,京城百姓日子过得好些,也格外爱看热闹。瞧见两个俊郎君,围着看个不停,甚至还有胆大的姑娘掷来香包帕子,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赵六脸皮薄,被看得不好意思,就犹豫着去坐车。谁料他还没开口,那边传来一声:“燕二公子来啦!”
瞬间围着他们的百姓跑了个干干净净,后头传来此起彼伏的喊声。
“燕二公子,看这边!”
“燕二公子还记得我吗?我们去年花灯节的时候见过。”
“燕二公子……”
赵六和楚九面面相觑,随即哈哈大笑。
“怪不得徐三小姐选他,咱们输得不冤!”
徐吟是乘车入的城。离开京城不过一年多,回来已是改天换日,真叫人感慨万千。
“小姐,捂捂手。”小满递来手炉。
她去追杀伪帝,杜鸣带着南源军随后赶到,小满是随军来的。
待徐吟接过手炉,她趴在车窗旁感叹:“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回来感觉京城不一样了!”
街道还是那些街道,楼阁还是那些楼阁,但感觉就是不一样。
小桑笑道:“因为心情不一样了吧?上回小姐来京城,处处暗藏危机,我们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好像是这么回事。这回来,没人会降罪小姐,也不会有人为难我们。”
两个丫头叽叽喳喳,讨论回府后怎么安排,吃什么喝什么,徐吟含笑听着,目光穿过薄薄的车帘。
前方燕凌骑马的背影,渐渐和前世的银甲将军合二为一。
这一次,没有错身而过,不是相逢不识,他们并肩而战,也将一路同行。
一路行至皇城,却见一人披头散发,身穿白色中衣,自缚于宫门前。
此人二十七八光景,样貌清秀,与伪帝有几分相似,正是逸王。
大周帝室在绿林之乱中死伤惨重,除了先帝,只有端王与逸王因为年纪太小而逃过一劫。先帝为端王所害,皇子尽数死于宫变。端王篡位为伪帝,自取灭亡。现下便只剩下逸王一脉了。
逸王与伪帝向来交好,伪帝做下的种种恶事,逸王逃脱不了干系。
徐吟知道他必死,就冷眼看着。
逸王跪地投降,自宣罪名,昭国公接了他的请罪书,叫人押解他回府,随后邀请诸义军首领同进皇城。
这出戏差不多就落幕了。
徐吟把事情交给杜鸣等人,自己带着小满小桑先回府。
徐府还是那个徐府,文毅领着人在门口恭迎。
“属下见过三小姐,您总算回来了。”也不知道文毅经历了什么,看到她竟然眼泛泪光。
徐吟失笑:“文长史请起,这一年辛苦你了。”
当初她离京,文毅自请留下主持大局。这一年多来,多亏了他源源不断传消息来,自家一直掌握着京城的局势。
“都是应该的。”文毅伸了伸手,“属下已经命人打扫过了,三小姐请。”
徐吟点点头,回府歇息不提。
……
数日后,逸王自尽。
各家推举,由逸王幼子继位,下旨封赏。
昭国公进封昭王,夫人董氏为昭王妃,长子燕承为昭王世子,次子燕凌为晋国公……
河兴王进封豫王,楚九公子为豫王世子……
赵六公子为济宁侯……
弘远军统领梁兴为定远侯……
徐家当然也捞到了封赏。因有平定楚地之功,南源刺史徐焕封楚国公,次女徐吟封永安郡主。
徐吟写了封信,随圣旨一同送回南源。
封赏下去,徐家该举家进京了。
这件事,徐吟出兵前曾跟父亲有过交谈。
“父亲,待新朝平定,我们不可能再据城而守,做土皇帝了。”
徐焕笑道:“自然如此。大周乱于绿林,各地不听宣召,朝廷威望日减,以至于酿成大祸。到了新朝,各地政务定会收归朝廷,我们也该去京城了。”
他停顿了一下,叹道:“所以,你出嫁也无妨。我们徐家,委实没什么家业可传。总归那些人是你的嫡系,日后惟你之命是从。”
徐吟既感动又敬佩。感动于父亲的爱护之心,敬佩他长远的眼光。
父亲早知道有这一日,根本不惧无人继承家业。南源日后是朝廷的南源,楚地也会是朝廷的楚地,而那些奉她为少主的人,日后也会奉她为主。
……
消息送到潼阳,昭国公府喜气洋洋。
当夜,燕承结束酒宴回到后院,看到昭国公夫人——现在应该叫昭王妃了——和谢氏说着搬去京城的事。
“这国公府住了二十年,处处都有回忆,乍然要搬,心里怪不舍的。”
谢氏回道:“别说母亲,我才住了一年多,也觉得可惜。说到收拾行装,哪一样都想带走。”
昭王妃笑起来:“倒也不必急着带,咱们京城也有府邸,东西都不缺的。若真的不舍得,到时候叫人慢慢送就是。”
于是婆媳俩开始细数,哪些要带,哪些可以晚一点,还有哪些去了京城再置办……如此种种,听着细碎,却很温馨。
燕承微微一笑,便不打扰她们,先行回去休息了。
但他还没回院子,就被截住了。
“世子,大名寺来人了,在外头等着。”
大名寺,燕承知道代表着什么,不禁皱了皱眉:“今日太晚了,明日再说。”
那仆妇忙道:“不是下人,是……主子来了。”
燕承无奈地抹了把脸:“行吧,带她到青竹院。”
……
十一月的京城,落下了今年第一场雪。
百姓们却一点也不畏寒,纷纷走出家门,涌上大街。
“义军进城了!”
“你们看到没?好威风啊!”
“好俊的郎君!这是谁?”
“这是河兴的标记,想必是河兴王世子吧?”
“果真是高门贵公子啊!长得俊,风仪佳,还这么和善。”
“旁边那个也是俊!这又是谁?”
“我打听到了,说是漳州来的,应该是魏国公的嫡孙,听说行六。”
“生得不比河兴王世子差呢!还更文雅些。”
相比其他地方,京城百姓日子过得好些,也格外爱看热闹。瞧见两个俊郎君,围着看个不停,甚至还有胆大的姑娘掷来香包帕子,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赵六脸皮薄,被看得不好意思,就犹豫着去坐车。谁料他还没开口,那边传来一声:“燕二公子来啦!”
瞬间围着他们的百姓跑了个干干净净,后头传来此起彼伏的喊声。
“燕二公子,看这边!”
“燕二公子还记得我吗?我们去年花灯节的时候见过。”
“燕二公子……”
赵六和楚九面面相觑,随即哈哈大笑。
“怪不得徐三小姐选他,咱们输得不冤!”
徐吟是乘车入的城。离开京城不过一年多,回来已是改天换日,真叫人感慨万千。
“小姐,捂捂手。”小满递来手炉。
她去追杀伪帝,杜鸣带着南源军随后赶到,小满是随军来的。
待徐吟接过手炉,她趴在车窗旁感叹:“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回来感觉京城不一样了!”
街道还是那些街道,楼阁还是那些楼阁,但感觉就是不一样。
小桑笑道:“因为心情不一样了吧?上回小姐来京城,处处暗藏危机,我们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好像是这么回事。这回来,没人会降罪小姐,也不会有人为难我们。”
两个丫头叽叽喳喳,讨论回府后怎么安排,吃什么喝什么,徐吟含笑听着,目光穿过薄薄的车帘。
前方燕凌骑马的背影,渐渐和前世的银甲将军合二为一。
这一次,没有错身而过,不是相逢不识,他们并肩而战,也将一路同行。
一路行至皇城,却见一人披头散发,身穿白色中衣,自缚于宫门前。
此人二十七八光景,样貌清秀,与伪帝有几分相似,正是逸王。
大周帝室在绿林之乱中死伤惨重,除了先帝,只有端王与逸王因为年纪太小而逃过一劫。先帝为端王所害,皇子尽数死于宫变。端王篡位为伪帝,自取灭亡。现下便只剩下逸王一脉了。
逸王与伪帝向来交好,伪帝做下的种种恶事,逸王逃脱不了干系。
徐吟知道他必死,就冷眼看着。
逸王跪地投降,自宣罪名,昭国公接了他的请罪书,叫人押解他回府,随后邀请诸义军首领同进皇城。
这出戏差不多就落幕了。
徐吟把事情交给杜鸣等人,自己带着小满小桑先回府。
徐府还是那个徐府,文毅领着人在门口恭迎。
“属下见过三小姐,您总算回来了。”也不知道文毅经历了什么,看到她竟然眼泛泪光。
徐吟失笑:“文长史请起,这一年辛苦你了。”
当初她离京,文毅自请留下主持大局。这一年多来,多亏了他源源不断传消息来,自家一直掌握着京城的局势。
“都是应该的。”文毅伸了伸手,“属下已经命人打扫过了,三小姐请。”
徐吟点点头,回府歇息不提。
……
数日后,逸王自尽。
各家推举,由逸王幼子继位,下旨封赏。
昭国公进封昭王,夫人董氏为昭王妃,长子燕承为昭王世子,次子燕凌为晋国公……
河兴王进封豫王,楚九公子为豫王世子……
赵六公子为济宁侯……
弘远军统领梁兴为定远侯……
徐家当然也捞到了封赏。因有平定楚地之功,南源刺史徐焕封楚国公,次女徐吟封永安郡主。
徐吟写了封信,随圣旨一同送回南源。
封赏下去,徐家该举家进京了。
这件事,徐吟出兵前曾跟父亲有过交谈。
“父亲,待新朝平定,我们不可能再据城而守,做土皇帝了。”
徐焕笑道:“自然如此。大周乱于绿林,各地不听宣召,朝廷威望日减,以至于酿成大祸。到了新朝,各地政务定会收归朝廷,我们也该去京城了。”
他停顿了一下,叹道:“所以,你出嫁也无妨。我们徐家,委实没什么家业可传。总归那些人是你的嫡系,日后惟你之命是从。”
徐吟既感动又敬佩。感动于父亲的爱护之心,敬佩他长远的眼光。
父亲早知道有这一日,根本不惧无人继承家业。南源日后是朝廷的南源,楚地也会是朝廷的楚地,而那些奉她为少主的人,日后也会奉她为主。
……
消息送到潼阳,昭国公府喜气洋洋。
当夜,燕承结束酒宴回到后院,看到昭国公夫人——现在应该叫昭王妃了——和谢氏说着搬去京城的事。
“这国公府住了二十年,处处都有回忆,乍然要搬,心里怪不舍的。”
谢氏回道:“别说母亲,我才住了一年多,也觉得可惜。说到收拾行装,哪一样都想带走。”
昭王妃笑起来:“倒也不必急着带,咱们京城也有府邸,东西都不缺的。若真的不舍得,到时候叫人慢慢送就是。”
于是婆媳俩开始细数,哪些要带,哪些可以晚一点,还有哪些去了京城再置办……如此种种,听着细碎,却很温馨。
燕承微微一笑,便不打扰她们,先行回去休息了。
但他还没回院子,就被截住了。
“世子,大名寺来人了,在外头等着。”
大名寺,燕承知道代表着什么,不禁皱了皱眉:“今日太晚了,明日再说。”
那仆妇忙道:“不是下人,是……主子来了。”
燕承无奈地抹了把脸:“行吧,带她到青竹院。”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