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39 第一百三十六章 新基友
- 140 第一百三十七章 秦宗权的遐想
- 141 第一百三十八章 秦宗权造反
- 142 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宗权造反
- 143 第一百四十章 秦宗权造反
- 144 第一百四十一章 秦宗权造反
- 145 第一百四十二章 遇孙儒
- 146 第一百四十三章 王浩的推断
- 147 第一百四十四章 原来是虐待狂
- 148 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投忠武军
- 149 第一百四十六章 招安风波
- 150 第一百四十七章 招安风波
- 151 第一百四十八章 分道扬镳
- 152 第一百四十九章 贼心不死
- 153 第一百五十章 根据地
- 154 第一百五十一章 哥只是个传说
- 155 第一百五十二章 哥只是个传说
- 156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下雪了
- 157 第一百五十四章 秦宗权相邀
- 158 第一百五十五章 找个枪手
- 159 第一百五十六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
- 160 第一百五十七章 竟然当官了
- 161 第一百五十八章 广播体操
- 162 第一百五十九章 做客风波
- 163 第一百六十章 做客风波
- 164 第一百六十一章 做客风波
- 165 第一百六十二章 做客风波
- 166 第一百六十三章 偶遇秦宗衡
- 167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战在即
- 168 第一百六十五章 攻打陈州
- 169 第一百六十六章 何为仁厚
- 170 第一百六十七章 陈州之战
- 171 第一百六十八章 秦宗权大败
- 172 第一百六十九章 贼王八献计
- 173 第一百七十章 鹿三没死
- 174 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度重相逢
- 175 第一百七十二章 物是人非
- 176 第一百七十三章 黄巢上位
- 177 第一百七十四章 转战江南
- 178 第一百七十五章 挥师北下
- 179 第一百七十六章 荆门大败
- 180 第一百七十七章 计中计
- 181 第一百七十八章 逐鹿中原
- 182 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
- 183 第一百八十章 逐鹿中原
- 184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唐二把手
- 185 第一百八十二章 攻陷洛阳
- 186 第一百八十三章 潼关失守
- 187 第一百八十四章 黄天当立
- 188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唐救世主
- 189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唐救世主
- 190 第一百八十七章 郑畋愤怒了
- 191 第一百八十八章 疯狂的反击
- 192 第一百八十九章 长安内乱
- 193 第一百九十章 血洗长安
- 194 第一百九十一章 招降风波
- 195 第一百九十二章 招降风波
- 196 第一百九十三章 招降风波
- 197 第一百九十四章 这人我要定了
- 198 第一百九十五章 王浩的心思
- 199 第一百九十六章 忠武八都将
- 200 第一百九十七章 朋友?兄弟?
- 201 第一百九十八章 劝降失败
- 202 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败朱温
- 203 第二百章 朱温跑了
- 204 第二百零一章 李俨的希望
- 205 第二百零二章 大唐被忽悠了
- 206 第二百零三章 悲催的郑畋
- 207 第二百零四章 暗流
- 208 第二百零五章 新的希望
- 209 第二百零六章 狭路相逢
- 210 第二百零七章 一念之间
- 211 第二百零八章 河中会师
- 212 第二百零九章 河中会师
- 213 第二百一十章 最后的努力
- 214 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温投降
- 215 第二百一十二章 罪源
- 216 第二百一十三章 大唐雇佣军
- 217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唐雇佣军
- 218 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唐雇佣军
- 219 第二百一十六章 大唐雇佣军
- 220 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克用来了
- 221 第二百一十八章 陷入困境
- 222 第二百一十九章 沙坨骑兵团
- 223 第二百二十章 黄揆落败
- 224 第二百二十一章 杨复光的忧虑
- 225 第二百二十二章 最后的道别
- 226 第二百二十三章 周岌要来了
- 227 第二百二十四章 仇人见面
- 228 第二百二十五章 决战梁田陂
- 229 第二百二十六章 决战梁田陂
- 230 第二百二十七章 浑水摸鱼
- 231 第二百二十八章 浑水摸鱼
- 232 第二百二十九章 朱温的不满
- 233 第二百三十章 奸诈的朱温
- 234 第二百三十一章 李克用怒了
- 235 第二百三十二章 进攻长安
- 236 第二百三十三章 再见亦是泪
- 237 第二百三十四章 做一回关云长
- 238 第二百三十五章 这就是长安?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四十六章 招安风波
第一百四十六章 招安风波
这个冬天,冷得似乎让人有些措手不及,长安城里,也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无论是达官贵族,还是乞丐平民,此刻,都躲在家里围着火盆,而谈论最多的,还是山东人黄巢和王仙芝的造反。
乌龙事件,仅仅只是让长安和东都洛阳的百姓高兴了三天,而如今,叛军已经逼近洛阳,离攻破潼关,似乎不远了。
傍晚的时候,五匹骏马,从皇宫中奔了出来,出了东直门,向东面疾驰而去。
这五人,怀里各揣着圣旨,分别送往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军营的。
宋威,作为天平节度史,自从闹了那次让所有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后,自知没脸再打仗,一气之下,竟然缩回老家去了。
王仙芝和黄巢,正是利用了这一有利时机,经过短暂的喘息之后,在敌强我弱的形式下,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流动战术,转战整个河南,迅速攻占了阳翟、郏城等八县。
这个冬天刚刚到来 ,二人又合力又攻陷了汝州,威震东都洛阳。
朝廷软硬兼施,一面下令赦免王仙芝和黄巢的罪行,一面又频频调动各地官军镇压。
王仙芝在攻占阳武之后,久攻郑州不下,于同年十二月接连进攻申、光、庐、寿、舒、通州等地,逼近扬州。
义军所到之处,各地州官闻风丧胆,弃城而逃。
蕲州,王仙芝和黄巢各自领着他的草军正在攻城。
东面,黄巢率领着林言,朱温,杀得浑身浴血。
王仙芝站在战车上,看着前面一排排倒下的战士,心里,五味杂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王仙芝已经厌倦了这种有今没明的生活。
攻势并不算凌历,甚至像军事演习,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王头领王仙芝就坐在车帐里,睡眼朦胧,显得有些懒洋洋,似乎并不太关心城有没有攻下。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一些事情,这些东西,跟在梁山忠义厅里的宋江想的是一样:那就是招安。
这好像有些突然,毕竟王仙芝刚刚大难不死,现在总算起死回生,连克数城,正是势头正猛的时候,应该直捣长安,与李家王朝决以雌雄,怎么想起这等没骨气的事情了。
但仔细推敲,却很正常,要谈判,当然是要自己实力最强大的时候谈.更况且,他的身边又坐着一个绝好的中介人.
这个人叫王镣。
王仙芝左突右冲,在前段日子杀到汝州,攻破城池,活捉了刺史王镣,要按王仙芝的脾气,拖过来,大吼一声,你服不服,不服砍下你的鸟头!服?好的,留他一个全尸。
可是,当王仙芝得知这位王镣的堂哥是大唐宰相王铎时,俘虏政策马上发生了变化,松绑扶起,请上堂来,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就像宋江捉了高俅。
沂州一败,王仙芝对前途的思考发生了转变.当初杀进长安抢皇位的心一天天的淡下去(可能一开始就没有),想着,想着,王仙芝觉得该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了,于是,他瞒着黄巢,将王镣留在了身边。
王镣,作为一方父母官,自己的驻地被攻破,已经证明打仗不行,以至成了俘虏,但是他有他的本事,那就是他的人脉,这是他立世的本钱,他以自己的身份从俘虏摇身一变成了座上宾,得以近距离接触王仙芝。
经过细致观察,多方打探,谨慎推断,王镣发现,这位草军首领并没有什么称雄天下的野心,这一点,绝对是可以利用的。
王镣完全有把握劝服王仙芝弃暗投明,到时,自己的失城之罪自当免除,还能因为不费一枪一弹,和平解决匪乱.成为大唐首屈一指的功臣。
王俘虏为这个想法激动了半天,所以,他一直旁敲侧击,暗示王仙芝:造反也是可以转正的!
他自信,只要时机成熟,就能够打动王仙芝,策反数万草军。
现在,机会来了,他们打到了蕲州,不知道是不是王镣故意指引着王仙芝来这里的,因为蕲州城内有王镣的熟人。
蕲州刺史裴偓是王镣堂哥王铎的门生,大家都是熟人,事情就好办了。
一边是陈兵城下的草王王仙芝,一边是焦虑万分的刺史裴握,他们中间的桥梁是王镣。
王仙芝在军帐里默然有思的时候,王镣决定发起最后的思想攻势。王镣走了上去,压低声音,对王仙芝说:“将军,取了蕲州,我们去哪?”
王仙芝茫然,他不知道要去哪里,他一向的原则是,哪里敌人的力量薄弱就去哪里。
王镣已有七八分成算,王仙芝越茫然,他越坚定,到了这时,该是放出鱼饵的时候了,他静静靠近王仙芝,用一种极具诱惑力的声音说话,这种声音,像极了拉皮条的声音,语调低沉而有磁力,内容神秘而勾人。
“将军不想求个官职安定下来吗?”王仙芝微闭的眼睛突然张开,然后直直看着王镣。
是的,他不是茫然,他是以静制动,他早在等王镣的这一句了。
王仙芝想当官!他知道,总有一天,这位王镣会按捺不住,主动成为他与朝廷沟通的管道。
现在,王镣终于开口愿意为他求官了.王仙芝依旧不语,他只用眼神提醒王镣:说说看,我这样的怎么转正,又能在朝廷混个什么官呢?
王镣开始为王仙芝的睁眼吓了一跳,可是,他强自镇静,注视王仙芝,他知道,这是难得的机会,不容错过。
当他与王仙芝四目相接,无声交流后,王镣就发现,王仙芝的眼神里没有杀气,只有温存,像是一个温柔的老师在看自己的得意门生,希望学生说出试题的答案!
王镣很激动,马上将计划和盘托出:将军,现在蕲州刺史裴偓是我们王家的老关系户,不如我做个中间人,写封信,大家放下兵器,然后再给皇上写道奏章,为你求个官做,到时将军华丽转身,光宗耀祖,岂不快哉?
说完,他还不忘给王仙芝吃了一颗定心丸:此事一定能成,我堂哥王铎当朝宰相,皇上面前吃得香混的开,招安之事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
王仙芝点头,他很满意这个方案,自己的第一次招安就有王宰相说情,当然是把握巨增,说不定是遇铎重重喜呢!
招安流程迅速启动,事情进展的很顺利.王镣写好信送至蕲州城内后,裴偓马上同意讲和,并热情要求他们入城喝酒吃饭。
王仙芝以出城散心为由,领了三十名骨干进城,准备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坐等封官了。
现在,他们兵匪一家,共处一室,相视一笑,莫逆一心,其乐融融,只等上面招安旨意下来,大家就可正式成为唐朝同事了。
乌龙事件,仅仅只是让长安和东都洛阳的百姓高兴了三天,而如今,叛军已经逼近洛阳,离攻破潼关,似乎不远了。
傍晚的时候,五匹骏马,从皇宫中奔了出来,出了东直门,向东面疾驰而去。
这五人,怀里各揣着圣旨,分别送往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军营的。
宋威,作为天平节度史,自从闹了那次让所有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后,自知没脸再打仗,一气之下,竟然缩回老家去了。
王仙芝和黄巢,正是利用了这一有利时机,经过短暂的喘息之后,在敌强我弱的形式下,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流动战术,转战整个河南,迅速攻占了阳翟、郏城等八县。
这个冬天刚刚到来 ,二人又合力又攻陷了汝州,威震东都洛阳。
朝廷软硬兼施,一面下令赦免王仙芝和黄巢的罪行,一面又频频调动各地官军镇压。
王仙芝在攻占阳武之后,久攻郑州不下,于同年十二月接连进攻申、光、庐、寿、舒、通州等地,逼近扬州。
义军所到之处,各地州官闻风丧胆,弃城而逃。
蕲州,王仙芝和黄巢各自领着他的草军正在攻城。
东面,黄巢率领着林言,朱温,杀得浑身浴血。
王仙芝站在战车上,看着前面一排排倒下的战士,心里,五味杂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王仙芝已经厌倦了这种有今没明的生活。
攻势并不算凌历,甚至像军事演习,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王头领王仙芝就坐在车帐里,睡眼朦胧,显得有些懒洋洋,似乎并不太关心城有没有攻下。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一些事情,这些东西,跟在梁山忠义厅里的宋江想的是一样:那就是招安。
这好像有些突然,毕竟王仙芝刚刚大难不死,现在总算起死回生,连克数城,正是势头正猛的时候,应该直捣长安,与李家王朝决以雌雄,怎么想起这等没骨气的事情了。
但仔细推敲,却很正常,要谈判,当然是要自己实力最强大的时候谈.更况且,他的身边又坐着一个绝好的中介人.
这个人叫王镣。
王仙芝左突右冲,在前段日子杀到汝州,攻破城池,活捉了刺史王镣,要按王仙芝的脾气,拖过来,大吼一声,你服不服,不服砍下你的鸟头!服?好的,留他一个全尸。
可是,当王仙芝得知这位王镣的堂哥是大唐宰相王铎时,俘虏政策马上发生了变化,松绑扶起,请上堂来,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就像宋江捉了高俅。
沂州一败,王仙芝对前途的思考发生了转变.当初杀进长安抢皇位的心一天天的淡下去(可能一开始就没有),想着,想着,王仙芝觉得该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了,于是,他瞒着黄巢,将王镣留在了身边。
王镣,作为一方父母官,自己的驻地被攻破,已经证明打仗不行,以至成了俘虏,但是他有他的本事,那就是他的人脉,这是他立世的本钱,他以自己的身份从俘虏摇身一变成了座上宾,得以近距离接触王仙芝。
经过细致观察,多方打探,谨慎推断,王镣发现,这位草军首领并没有什么称雄天下的野心,这一点,绝对是可以利用的。
王镣完全有把握劝服王仙芝弃暗投明,到时,自己的失城之罪自当免除,还能因为不费一枪一弹,和平解决匪乱.成为大唐首屈一指的功臣。
王俘虏为这个想法激动了半天,所以,他一直旁敲侧击,暗示王仙芝:造反也是可以转正的!
他自信,只要时机成熟,就能够打动王仙芝,策反数万草军。
现在,机会来了,他们打到了蕲州,不知道是不是王镣故意指引着王仙芝来这里的,因为蕲州城内有王镣的熟人。
蕲州刺史裴偓是王镣堂哥王铎的门生,大家都是熟人,事情就好办了。
一边是陈兵城下的草王王仙芝,一边是焦虑万分的刺史裴握,他们中间的桥梁是王镣。
王仙芝在军帐里默然有思的时候,王镣决定发起最后的思想攻势。王镣走了上去,压低声音,对王仙芝说:“将军,取了蕲州,我们去哪?”
王仙芝茫然,他不知道要去哪里,他一向的原则是,哪里敌人的力量薄弱就去哪里。
王镣已有七八分成算,王仙芝越茫然,他越坚定,到了这时,该是放出鱼饵的时候了,他静静靠近王仙芝,用一种极具诱惑力的声音说话,这种声音,像极了拉皮条的声音,语调低沉而有磁力,内容神秘而勾人。
“将军不想求个官职安定下来吗?”王仙芝微闭的眼睛突然张开,然后直直看着王镣。
是的,他不是茫然,他是以静制动,他早在等王镣的这一句了。
王仙芝想当官!他知道,总有一天,这位王镣会按捺不住,主动成为他与朝廷沟通的管道。
现在,王镣终于开口愿意为他求官了.王仙芝依旧不语,他只用眼神提醒王镣:说说看,我这样的怎么转正,又能在朝廷混个什么官呢?
王镣开始为王仙芝的睁眼吓了一跳,可是,他强自镇静,注视王仙芝,他知道,这是难得的机会,不容错过。
当他与王仙芝四目相接,无声交流后,王镣就发现,王仙芝的眼神里没有杀气,只有温存,像是一个温柔的老师在看自己的得意门生,希望学生说出试题的答案!
王镣很激动,马上将计划和盘托出:将军,现在蕲州刺史裴偓是我们王家的老关系户,不如我做个中间人,写封信,大家放下兵器,然后再给皇上写道奏章,为你求个官做,到时将军华丽转身,光宗耀祖,岂不快哉?
说完,他还不忘给王仙芝吃了一颗定心丸:此事一定能成,我堂哥王铎当朝宰相,皇上面前吃得香混的开,招安之事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
王仙芝点头,他很满意这个方案,自己的第一次招安就有王宰相说情,当然是把握巨增,说不定是遇铎重重喜呢!
招安流程迅速启动,事情进展的很顺利.王镣写好信送至蕲州城内后,裴偓马上同意讲和,并热情要求他们入城喝酒吃饭。
王仙芝以出城散心为由,领了三十名骨干进城,准备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坐等封官了。
现在,他们兵匪一家,共处一室,相视一笑,莫逆一心,其乐融融,只等上面招安旨意下来,大家就可正式成为唐朝同事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