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47 1247.第1247章 .罗马换君士坦丁堡
- 1248 1248.第1248章 .谈判,拉锯
- 1249 第1249章 .妥协
- 1250 1250.第1250章 .闽王时代
- 1251 1251.第1251章 .加冕
- 1252 1252.第1252章 .皇冠
- 1253 1253.第1253章 .冲突
- 1254 1254.第1254章 .刺秦
- 1255 1255.第1255章 .满盘皆输
- 1256 1256.第1256章 .羞辱
- 1257 1257.第1257章 .复仇
- 1258 1258.第1258章 .祭旗,出兵!
- 1259 1259.第1259章 .其下攻城
- 1260 1260.第1260章 .攻心之计
- 1261 1261.第1261章 .土木作业
- 1262 第1262章 .地鼠困境
- 1263 第1263章 .圆月中秋
- 1264 1264.第1264章 .攻城!攻城!
- 1265 1265.第1265章 .惨烈攻城
- 1266 1266.第1266章 .故弄玄虚
- 1267 1267.第1267章 .神降城塌
- 1268 1268.第1268章 .计谋
- 1269 1269.第1269章 .隐忧
- 1270 1270.第1270章 .松懈
- 1271 1271.第1271章 .兵家大忌
- 1272 1272.第1272章 .闽军大破
- 1273 1273.第1273章 .大势去矣
- 1274 1274.第1274章 .大局
- 1275 1275.第1275章 .生命相继
- 1276 1276.第1276章 .黯然退场
- 1277 1277.第1277章 .奇迹
- 1278 第1278章 .噩耗
- 1279 第1279章 .惨败之相
- 1280 1280.第1280章 .祸不单行
- 1281 1281.第1281章 .意外
- 1282 1282.第1282章 .局势好转
- 1283 1283.第1283章 .棋局
- 1284 1284.第1284章 .王玄策的建议
- 1285 1285.第1285章 .折腾的几年
- 1286 1286.第1286章 .法兰克
- 1287 1287.第1287章 .太平
- 1288 1288.第1288章 .年号
- 1289 1289.第1289章 .鸣凤元年
- 1290 第1290章 .出兵出兵
- 1291 第1291章 .再临君士坦丁堡城下
- 1292 1292.第1292章 .皇对皇
- 1293 1293.第1293章 .意外来客
- 1294 1294.第1294章 .据守反击
- 1295 1295.第1295章 .盗墓神器,异国显威
- 1296 第1296章 .摸金校尉
- 1297 1297.第1297章 .再次崩溃
- 1298 第1298章 .假途灭虢
- 1299 第1299章 .未尽全功
- 1300 1300.第1300章 .屠杀,失之交臂
- 1301 1301.第1301章 .真命天子,逼你出来
- 1302 1302.第1302章 .知己不知彼,李捷再倒霉
- 1303 1303.第1303章 .怀疑
- 1304 1304.第1304章 .趁火打劫,夜袭君城
- 1305 1305.第1305章 .得计,黄色仙药?
- 1306 1306.第1306章 .大总攻,开始!
- 1307 1307.第1307章 .其血玄黄
- 1308 1308.第1308章 .封王
- 1309 1309.第1309章 .惨烈
- 1310 1310.第1310章 .飞鸟传预
- 1311 1311.第1311章 .孤注一掷
- 1312 1312.第1312章 .魄力
- 1313 1313.第1313章 .笑到最后
- 1314 1314.第1314章 .不陷之城的陨落
- 1315 第1315章 .入城
- 1316 1316.第1316章 .最后时刻
- 1317 1317.第1317章 .传承
- 1318 1318.第1318章 .登基大典
- 1319 1319.第1319章 .祭品
- 1320 1320.第1320章 .闽唐!帝王!
- 1321 1321.第1321章 .罗马的麻烦
- 1322 1322.第1322章 .天无二日
- 1323 1323.第1323章 .鸭绿水大战
- 1324 1324.第1324章 .海西之败
- 1325 1325.第1325章 .全世界
- 1326 1326.第1326章 .百万大军
- 1327 1327.第1327章 .长安应战
- 1328 1328.第1328章 .沙起碎叶
- 1329 1329.第1329章 .民族大迁徙
- 1330 1330.第1330章 .邀尔会猎天下
- 1331 1331.第1331章 .李治亲征
- 1332 1332.第1332章 .博弈西域
- 1333 1333.第1333章 .矛盾
- 1334 1334.第1334章 .逃遁
- 1335 1335.第1335章 .屠胡
- 1336 1336.第1336章 .大唐,回来了!
- 1337 1337.第1337章 .大唐的长平之战
- 1338 1338.第1338章 .阉宦误国
- 1339 1339.第1339章 .长孙被坑
- 1340 1340.第1340章 .枭雄陌路
- 1341 1341.第1341章 .意外的援军
- 1342 1342.第1342章 .赌一局生死
- 1343 1343.第1343章 .五千破百万,杯酒退长孙
- 1344 1344.第1344章 .闽王的嘲讽
- 1345 1345.第1345章 .霸权
- 1346 1346.第1346章 .世界大战始
- 1347 1347.第1347章 .弩阵逞凶
- 1348 1348.第1348章 .驼城破弩阵
- 1349 1349.第1349章 .凶信
- 1350 1350.第1350章 .不得不战
- 1351 1351.第1351章 .狂呼酣战
- 1352 1352.第1352章 .绝命血战
- 1353 1353.第1353章 .功亏一篑
- 1354 1354.第1354章 .不得不战
- 1355 1355.第1355章 .不顾一切
- 1356 1356.第1356章 .胡抵中军,李治退避
- 1357 1357.第1357章 .神兵天降
- 1358 1358.第1358章 .灭尔如吹灯
- 1359 1359.第1359章 .何人陛下?
- 1360 1360.第1360章 .一事无成
- 1361 1361.第1361章 .最后的认输
- 1362 1362.第1362章 .当赵高!
- 1363 1363.第1363章 .第二次玄武门之变
- 1364 1364.第1364章 .权阉末日
- 1365 1365.第1365章 .血洗长安
- 1366 1366.第1366章 .最后两块残片
- 1367 1367.第1367章 .平定西域
- 1368 1368.第1368章 .政治作秀,李捷入长安
- 1369 1369.第1369章 .偷腥?
- 1370 1370.第1370章 .心结
- 1371 1371.第1371章 .祭祖,各有心事
- 1372 1372.第1372章 .逼宫
- 1373 1373.第1373章 .叔皇帝,侄皇帝
- 1374 1374.第1374章 .洛阳大战
- 1375 1375.第1375章 .一日平中原
- 1376 1376.第1376章 .出来混,要还的!
- 1377 1377.第1377章 .百年分割
- 1378 1378.第1378章 .火药桶
- 1379 1379.第1379章 .折腾的大唐
- 1380 1380.第1380章 .再别长安
- 1381 1381.第1381章 .省亲
- 1382 1382.第1382章 .一个圆
- 1383 第1383章 .死而地分
- 1384 1384.第1384章 .大结局!新的开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257.第1257章 .复仇
1257.第1257章 .复仇
闽王回复了办公,大闽朝廷的各个系统衙门亦是重新运转如流,各方消息各种圣旨又是如同流水一般流进流出。
还真是不久,各种信息就完整的汇聚在了李捷面前。
兵部尚书李绩的脸色很是阴沉,其余的大臣脸色也是不太好看,谁都没有想到,损失竟然如此惨重。
十多万大军被击溃,东罗马皇家海军冲出了金角湾,遁入地中海不知去向,欧洲登陆大军又被压回了滩涂,君士坦丁堡得而复失,大闽这一次可绝对是威严扫地了。
只有李捷似乎还面色如常的看着文书,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李业诩粗心大意,导致如此兵败大祸,老臣请命,拍出御史拿下他,回京师问罪!”
眼看着李捷不说话,御史大夫李刚忍不住怒气冲冲的跳了出来,抱着笏板沉声请命着。
他的话让其余的重臣哪怕李绩都脸色变了下,谁知道李捷却是眼皮子都不眨,轻描淡写的说道:“要说错,是寡人误信歹人,寡人的命令才让我大闽遭遇如此侮辱,晚会寡人会下罪己诏的,这事不要再提了,让人训斥李业诩一下就行。”
听着李捷的话语,所有的大臣心口不由得一松,旋即又是涌现出对李捷的崇敬之情。
历史上责任最大的从来都是帝王,可偏偏最难认错的也是帝王,就如汉武帝,明明知道是因为自己受了权臣江允的蛊惑,错杀了太子,枉死数万人,依旧紧绷着,直到晚年这才遮遮掩掩的下了一道罪己诏。
华夏讲究为尊者讳,历史上亡国昏君多了,可人们往往却都怪罪在奸臣身上,皇帝都是受到蒙蔽,一点错都没有,就算明君如李捷父亲李世民,被魏征进谏顶个好歹,顶多事后赏赐给魏征些东西,也从没有当面认错。
甚至如后世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哪怕临死那一刻都是嚎啕众臣误我,从没想过自己的错误,可见让皇帝认错,困难如斯。
如李捷这般勇于承担责任的,还真是不多见。
他们可浑然不知到,就是因为知道历史上这些皇帝的刚愎自用,李捷方才如此勇于承担责任,对他影响最大的,也是那位崇祯皇帝。
现在的情况和当初清军打到北京城下还真有几分相似之处,出了这么大篓子,兵部尚书,凤阁鸾台群相,谁没有责任?真追究起来,恐怕当即就会牵连一大片。
当年大明就是这样做的,崇祯不肯承担责任,没人想着退兵之策,阁臣尚书仅仅是互相推卸责任,借机相互攻讦,弄得大明政治跌宕起伏,任由清军把京畿腹地蹂躏的不成样子,这个覆辙李捷可不会重蹈。
当前向君士坦丁四世复仇才是紧要之急,与其让诸人相互攻讦,各个提心吊胆,还不如自己把责任承担下来,让大臣们能轻松冷静的继续为自己办事。
老李刚见此也不再言语了,针对当前状况,六部与宰相们开始商议协调起来,片刻中,几条可行的计策就被拿了出来,也巧,就在这会儿,去提审那些罗马元老的宰相狄仁杰也是迅速返了回来。
了解东罗马帝国究竟是怎样一个政治走向甚至比直接动兵都要重要,群臣再一次急切的围拢上来,眼巴巴的看着接过供词的李捷。
拆开还带着些许血腥味的信封,看了两眼,就算李捷也忍不住破口大骂:“好一个奸雄!”
孙子兵法有云,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生间,有死间!埃提乌斯恰好就是五种间谍中最是阴毒也最是惨烈的间谍之一,死间!
的确,埃提乌斯是元老派,而且他也看不上依靠弑父杀兄而登上权位的君士坦丁四世,可他更不愿意罗马落入大闽手中。
这一切都是他与君士坦丁四世定下的计谋,大闽蝗虫战术一出,埃提乌斯早就料到不少都是大闽放回来的元老定然不稳,故而自己最是积极的联络元老们政变,还领军与君士坦丁四世血战几天,甚至还杀了君士坦丁四世一个儿子。
就因为如此,他才将自己伪装的无懈可击,出身还是安娜的启蒙老师,带领元老们投靠大闽,似乎理所当然。
就在大闽与安娜最麻痹的一刻,他方才图穷匕见。
先前偷渡回君士坦丁堡的,都是他的党羽,这一次,他的主要目的也不是杀李捷,能杀了闽王最好,杀不了也没关系,因为只要除掉了安娜,大闽就再也没有干预罗马的合理理由了。
以安娜老师的身份带着子弟去刺杀她,真有些类似于当年罗马共和国末期,凯撒的私生子布鲁图与其他元老合谋刺杀凯撒大帝的情景差不多,也难怪埃提乌斯临死前如此感慨。
不过埃提乌斯虽然兵败身死,可他的确帮了君士坦丁四世的大忙,兵家语攘外必先安内不是没有道理的,一口气将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反对势力一网打尽,又把脏水泼在大闽身上,埃提乌斯做的也的确够精彩的。
“这个枭雄,庶子,臣请命,当诛杀此獠九族!”
又是正义感超强的御史大夫李刚第一个跳出来,被骗的死去活来,如王方翼来济等人更是点头连连,昨夜跟着埃提乌斯刺杀安娜的,正有他的儿子与子侄,刚刚还得到罗马人虐杀了自己俘虏的消息,理所应当的进行报复。
只有老李绩皱着眉头摇了摇头。
“此时君士坦丁四世正是借口我大闽扣留元老,收拢军心的时候,现在还不宜太刺激他们,杀这些人,日后有的是机会,陛下,不急于一时啊!”
可惜这一次李捷没有听他的,对昨晚的刺客,李捷已经是深恶痛绝,毫不留情的否定道:“这几个败类,杀了就杀了,反正还有大批元老在我们手中,不愁戳穿不了君士坦丁四世的骗局,刑部传旨,将埃提乌斯以欺君,枉上,行刺,谋逆之罪戮于市,腰斩,送还君士坦丁堡,震慑敌寇!”
两阁六部前所未有的高效率,所有人当场都表达了同意,就算李绩心有不甘,圣旨还是飞快的传达了下去,诛杀埃提乌斯全家已成定局。
这事儿一过,旋即李捷又是目光炯炯的盯住了老李绩矍铄的脸庞,朗声询问道。
“英国公,寡人欲以汝为行军总管,攻打君士坦丁堡,英国公可敢为寡人拔下此城?”
这话一出,整个内阁六部同样也是目光迥然的汇聚在了李绩的身上。
虽然大闽战功赫赫,但不得不承认,如李绩这等老辣谨慎,智勇双全的统帅之才也是不多。
当前大闽的国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侮辱,最好的对策就是以血还血,攻陷君士坦丁堡的确算的上最好的报复手段,只有敌人的血才能洗刷身上的耻辱。
可老李绩却是有苦自知,他作为兵部尚书,君士坦丁堡的地形不知研究了多久,也是他最知道此城多么凶险,最好的办法还是坚持原来的策略,用游骑兵袭扰东罗马帝国,就算君士坦丁四世控制住了当前的局势,变故在外无援兵,粮饷困顿中还是会发生的,到时候再拿下君士坦丁堡,轻而易举。
可李捷双目中,澎湃的战火已经显而易见了,其他同僚也是有愧于闽王,这个时候最急于洗刷耻辱,就算谨慎如来济,口中那个战字几乎都已经脱口而出了,这种情况下,否决的话语李绩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终于,暗叹一声,老李绩匍匐在地,慷慨激昂的领命道:“老臣得陛下捡拔,无家之人能有此厚卫,老臣当肝脑涂地,为陛下夺下此城以报厚恩!”
“好!”
心里还真是愉悦,李捷爽朗的伸手把自己佩刀都解了下来,双手捧到李绩面前,居然也是大礼鞠躬拜下。
“一切,就拜托兵部大人了!”
p
</br>
还真是不久,各种信息就完整的汇聚在了李捷面前。
兵部尚书李绩的脸色很是阴沉,其余的大臣脸色也是不太好看,谁都没有想到,损失竟然如此惨重。
十多万大军被击溃,东罗马皇家海军冲出了金角湾,遁入地中海不知去向,欧洲登陆大军又被压回了滩涂,君士坦丁堡得而复失,大闽这一次可绝对是威严扫地了。
只有李捷似乎还面色如常的看着文书,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李业诩粗心大意,导致如此兵败大祸,老臣请命,拍出御史拿下他,回京师问罪!”
眼看着李捷不说话,御史大夫李刚忍不住怒气冲冲的跳了出来,抱着笏板沉声请命着。
他的话让其余的重臣哪怕李绩都脸色变了下,谁知道李捷却是眼皮子都不眨,轻描淡写的说道:“要说错,是寡人误信歹人,寡人的命令才让我大闽遭遇如此侮辱,晚会寡人会下罪己诏的,这事不要再提了,让人训斥李业诩一下就行。”
听着李捷的话语,所有的大臣心口不由得一松,旋即又是涌现出对李捷的崇敬之情。
历史上责任最大的从来都是帝王,可偏偏最难认错的也是帝王,就如汉武帝,明明知道是因为自己受了权臣江允的蛊惑,错杀了太子,枉死数万人,依旧紧绷着,直到晚年这才遮遮掩掩的下了一道罪己诏。
华夏讲究为尊者讳,历史上亡国昏君多了,可人们往往却都怪罪在奸臣身上,皇帝都是受到蒙蔽,一点错都没有,就算明君如李捷父亲李世民,被魏征进谏顶个好歹,顶多事后赏赐给魏征些东西,也从没有当面认错。
甚至如后世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哪怕临死那一刻都是嚎啕众臣误我,从没想过自己的错误,可见让皇帝认错,困难如斯。
如李捷这般勇于承担责任的,还真是不多见。
他们可浑然不知到,就是因为知道历史上这些皇帝的刚愎自用,李捷方才如此勇于承担责任,对他影响最大的,也是那位崇祯皇帝。
现在的情况和当初清军打到北京城下还真有几分相似之处,出了这么大篓子,兵部尚书,凤阁鸾台群相,谁没有责任?真追究起来,恐怕当即就会牵连一大片。
当年大明就是这样做的,崇祯不肯承担责任,没人想着退兵之策,阁臣尚书仅仅是互相推卸责任,借机相互攻讦,弄得大明政治跌宕起伏,任由清军把京畿腹地蹂躏的不成样子,这个覆辙李捷可不会重蹈。
当前向君士坦丁四世复仇才是紧要之急,与其让诸人相互攻讦,各个提心吊胆,还不如自己把责任承担下来,让大臣们能轻松冷静的继续为自己办事。
老李刚见此也不再言语了,针对当前状况,六部与宰相们开始商议协调起来,片刻中,几条可行的计策就被拿了出来,也巧,就在这会儿,去提审那些罗马元老的宰相狄仁杰也是迅速返了回来。
了解东罗马帝国究竟是怎样一个政治走向甚至比直接动兵都要重要,群臣再一次急切的围拢上来,眼巴巴的看着接过供词的李捷。
拆开还带着些许血腥味的信封,看了两眼,就算李捷也忍不住破口大骂:“好一个奸雄!”
孙子兵法有云,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生间,有死间!埃提乌斯恰好就是五种间谍中最是阴毒也最是惨烈的间谍之一,死间!
的确,埃提乌斯是元老派,而且他也看不上依靠弑父杀兄而登上权位的君士坦丁四世,可他更不愿意罗马落入大闽手中。
这一切都是他与君士坦丁四世定下的计谋,大闽蝗虫战术一出,埃提乌斯早就料到不少都是大闽放回来的元老定然不稳,故而自己最是积极的联络元老们政变,还领军与君士坦丁四世血战几天,甚至还杀了君士坦丁四世一个儿子。
就因为如此,他才将自己伪装的无懈可击,出身还是安娜的启蒙老师,带领元老们投靠大闽,似乎理所当然。
就在大闽与安娜最麻痹的一刻,他方才图穷匕见。
先前偷渡回君士坦丁堡的,都是他的党羽,这一次,他的主要目的也不是杀李捷,能杀了闽王最好,杀不了也没关系,因为只要除掉了安娜,大闽就再也没有干预罗马的合理理由了。
以安娜老师的身份带着子弟去刺杀她,真有些类似于当年罗马共和国末期,凯撒的私生子布鲁图与其他元老合谋刺杀凯撒大帝的情景差不多,也难怪埃提乌斯临死前如此感慨。
不过埃提乌斯虽然兵败身死,可他的确帮了君士坦丁四世的大忙,兵家语攘外必先安内不是没有道理的,一口气将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反对势力一网打尽,又把脏水泼在大闽身上,埃提乌斯做的也的确够精彩的。
“这个枭雄,庶子,臣请命,当诛杀此獠九族!”
又是正义感超强的御史大夫李刚第一个跳出来,被骗的死去活来,如王方翼来济等人更是点头连连,昨夜跟着埃提乌斯刺杀安娜的,正有他的儿子与子侄,刚刚还得到罗马人虐杀了自己俘虏的消息,理所应当的进行报复。
只有老李绩皱着眉头摇了摇头。
“此时君士坦丁四世正是借口我大闽扣留元老,收拢军心的时候,现在还不宜太刺激他们,杀这些人,日后有的是机会,陛下,不急于一时啊!”
可惜这一次李捷没有听他的,对昨晚的刺客,李捷已经是深恶痛绝,毫不留情的否定道:“这几个败类,杀了就杀了,反正还有大批元老在我们手中,不愁戳穿不了君士坦丁四世的骗局,刑部传旨,将埃提乌斯以欺君,枉上,行刺,谋逆之罪戮于市,腰斩,送还君士坦丁堡,震慑敌寇!”
两阁六部前所未有的高效率,所有人当场都表达了同意,就算李绩心有不甘,圣旨还是飞快的传达了下去,诛杀埃提乌斯全家已成定局。
这事儿一过,旋即李捷又是目光炯炯的盯住了老李绩矍铄的脸庞,朗声询问道。
“英国公,寡人欲以汝为行军总管,攻打君士坦丁堡,英国公可敢为寡人拔下此城?”
这话一出,整个内阁六部同样也是目光迥然的汇聚在了李绩的身上。
虽然大闽战功赫赫,但不得不承认,如李绩这等老辣谨慎,智勇双全的统帅之才也是不多。
当前大闽的国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侮辱,最好的对策就是以血还血,攻陷君士坦丁堡的确算的上最好的报复手段,只有敌人的血才能洗刷身上的耻辱。
可老李绩却是有苦自知,他作为兵部尚书,君士坦丁堡的地形不知研究了多久,也是他最知道此城多么凶险,最好的办法还是坚持原来的策略,用游骑兵袭扰东罗马帝国,就算君士坦丁四世控制住了当前的局势,变故在外无援兵,粮饷困顿中还是会发生的,到时候再拿下君士坦丁堡,轻而易举。
可李捷双目中,澎湃的战火已经显而易见了,其他同僚也是有愧于闽王,这个时候最急于洗刷耻辱,就算谨慎如来济,口中那个战字几乎都已经脱口而出了,这种情况下,否决的话语李绩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终于,暗叹一声,老李绩匍匐在地,慷慨激昂的领命道:“老臣得陛下捡拔,无家之人能有此厚卫,老臣当肝脑涂地,为陛下夺下此城以报厚恩!”
“好!”
心里还真是愉悦,李捷爽朗的伸手把自己佩刀都解了下来,双手捧到李绩面前,居然也是大礼鞠躬拜下。
“一切,就拜托兵部大人了!”
p
</br>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