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60 第四章:此伏彼起(三)
- 561 第四章:此伏彼起(四)
- 562 第五章:四方云动(一)
- 563 第五章:四方云动(二)
- 564 第五章:四方云动(三)
- 565 第五章:四方云动(四)
- 566 第六章:纵横相间(一)
- 567 第六章:纵横相间(二)
- 568 第六章:纵横相间(三)
- 569 第六章:纵横相间(四)
- 570 第七章:新仇旧恨(一)
- 571 第七章:新仇旧恨(二)
- 572 第七章:新仇旧恨(三)
- 573 第七章:新仇旧恨(四)
- 574 第八章:时移世易(一)
- 575 第八章:时移世易(二)
- 576 第八章:时移世易(三)
- 577 第八章:时移世易(四)
- 578 第九章:南征北战(一)
- 579 第九章:南征北战(二)
- 580 第九章:南征北战(三)
- 581 第九章:南征北战(四)
- 582 第十章:大河滔滔(一)
- 583 第十章:大河滔滔(二)
- 584 第十章:大河滔滔(三)
- 585 第十章:大河滔滔(四)
- 586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一)
- 587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二)
- 588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三)
- 589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四)
- 590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一)
- 591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二)
- 592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三)
- 593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四)
- 594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一)
- 595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二)
- 596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三)
- 597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四)
- 598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一)
- 599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二)
- 600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四)
- 601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一)
- 602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二)
- 603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三)
- 604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四)
- 605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一)
- 606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二)
- 607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三)
- 608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四)
- 609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一)
- 610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二)
- 611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三)
- 612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四)
- 613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一)
- 614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二)
- 615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三)
- 616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四)
- 617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一)
- 618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二)
- 619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三)
- 620 九章:纵横交错(四)
- 621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一)
- 622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二)
- 623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三)
- 624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四)
- 625 第一章:大洋惊涛(一)
- 626 第一章:大洋惊涛(二)
- 627 第一章:大洋惊涛(三)
- 628 第一章:大洋惊涛(四)
- 629 第二章:城下之盟(一)
- 630 第二章:城下之盟(二)
- 631 第二章:城下之盟(三)
- 632 第二章:城下之盟(四)
- 633 第三章:迎头痛击(一)
- 634 第三章:迎头痛击(二)
- 635 第三章:迎头痛击(三)
- 636 第三章:迎头痛击(四)
- 637 第四章:海空鏖战(一)
- 638 第四章:海空鏖战(二)
- 639 第四章:海空鏖战(三)
- 640 第四章:海空鏖战(四)
- 641 第五章:拦腰切断(一)
- 642 第五章:拦腰切断(二)
- 643 第五章:拦腰切断(三)
- 644 第五章:拦腰切断(四)
- 645 第六章:一记重锤(一)
- 646 第六章:一记重锤(二)
- 647 第六章:一记重锤(三)
- 648 第六章:一记重锤(四)
- 649 第七章:声南击北(一)
- 650 第七章:声南击北(二)
- 651 第七章:声南击北(三)
- 652 第七章:声南击北(四)
- 653 第八章:空前激烈(一)
- 654 第八章:空前激烈(二)
- 655 第八章:空前激烈(三)
- 656 第八章:空前激烈(四)
- 657 第九章:大幕拉开(一)
- 658 第九章:大幕拉开(二)
- 659 第九章:大幕拉开(三)
- 660 第九章:大幕拉开(四)
- 661 第十章:席卷千军(一)
- 662 第十章:席卷千军(二)
- 663 第十章:席卷千军(三)
- 664 第十章:席卷千军(四)
- 665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一)
- 666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二)
- 667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三)
- 668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四)
- 669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一)
- 670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二)
- 671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三)
- 672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四)
- 673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一)
- 674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二)
- 675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三)
- 676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四)
- 677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一)
- 678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二)
- 679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三)
- 680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四)
- 681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一)
- 682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二)
- 683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三)
- 684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四)
- 685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一)
- 686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二)
- 687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三)
- 688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四)
- 689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一)
- 690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二)
- 691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三)
- 692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四)
- 693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一)
- 694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二)
- 695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三)
- 696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四)
- 697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一)
- 698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二)
- 699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三)
- 700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四)
- 701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一)
- 702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二)
- 703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三)
- 704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四)
- 705 第一章:大势滔滔(一)
- 706 第一章:大势滔滔(二)
- 707 第一章:大势滔滔(三)
- 708 第一章:大势滔滔(四)
- 709 第二章:新的征程(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章:新仇旧恨(一)
第七章:新仇旧恨(一)
第七章:新仇旧恨(一)
和谷海川、刘成山等人商定接受谷良民部的具体条件后,杜义山、孙观涛、方允中三人便又在2月19日赶到了济宁,与再次抵达那里的李树春重新谈判。{《》 }。。com
李树春这次并非一个人过河到济宁,而是与谷良民一起来的。经过这几日的换防、整顿,运河西侧的嘉祥已完全被谷良民22师掌控,运河防务更是掌握在谷良民心腹手中。既然后方基本稳定,此次谈判又关系到22师的切身利益,谷良民也就随同李树春一同前来。不过,两人却是做好了白天过河谈判,夜间返回西岸的准备,以免离开时间过长部队出了岔子。
再次见面后,李树春先是为谷良民与杜义山几人相互间做了介绍,又接着说道:“几位先生,谷军长亲自过河来谈判,这足以说明我们的诚意。希望我们能谈出个满意结果。”
“我们也希望能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不过,这还要看李先生和谷军长的意思,看贵方能否按照我方要求去做。”杜义山说道,“能得到外来力量补充,我们护卫军自然欢迎,但若不符合我军条件,我们也宁缺毋滥。希望两位能够理解。”
“身在行伍这么多年,我喜欢直来直去。只要贵军条件不是太苛刻,能让我部加入贵军一起打鬼子,怎么都好说!”谷良民竟异常爽利地说道,“当然,贵军不能象蒋某人那样,一边让我们在前面卖命,一边却在背后捅我们刀子!这样,我也好给弟兄们一个交代。”
此次前来谈判,除了有尊奉韩复榘手令、想借助民众党力量解救韩复榘,以及抗击曹福林拿捏等因素外,谷良民也确实想给22师官兵一个交代。
在抗战爆发前,谷良民22师驻在胶东的掖县、招远等地,该部官兵大多来自潍坊、胶东一带。随着日军侵入山东、谷良民部退守鲁西南,22师官兵的思乡情绪也日渐浓厚。特别是当他们通过家人来信或报纸,得知护卫军在控制山东大部后推行救助贫困、土地分配等政策的消息时,这心思也就更为动摇。22师里拿自家一退再退的事实与护卫军战绩相比较的官兵也悄然增多。
谷良民清楚,即便没有曹福林的排挤,只要再过上一段时间,这思乡情绪日重的部队也很可能会出乱子!若是通过此次谈判,使22师顺利加入护卫军,官兵们在获得其家人确切消息后,这军心动摇的问题也便自然化解。
“我军的条件要说严也确实严,若说宽松也确实宽松,就看李先生、谷军长怎么看了。”杜义山淡然笑道,“概括来说,就是先按照我军标准裁汰老弱,再对剩余人员按级别不同分别进行培训、考核。在规定期限内达不到标准的予以退役处理。”
“裁汰老弱不成问题,可这培训、考核是怎么说?难道不能成建制的保留22师吗?”谷良民顾虑重重地问道。
收编他方部队,或者是将其打散重编,或者是保留其原有建制。就李树春、谷良民来说,虽然确实想加入护卫军,也做好了部队被打散重编的准备,可裁汰老弱后还要培训、考核却是头一次听说。而清退达不到培训标准的官兵也同样令两人感到震动。护卫军此举,要么是变相地拒绝谷良民部加入,要么是想把该部彻底消化掉。这两种可能都让李、谷两人感到难以接受。
李树春、谷良民都明白,一旦22师被护卫军彻底消化掉,那他们今后在护卫军中立足就只能靠自身能力,无法再以整个师的力量为后盾了。
“培训、考核将按照不同级别分别进行。士兵将作为新兵按照我军要求重新进行训练,着重强调军纪、提高文化水平,提升其军事技能。至于各级军官,则要到我军军校中学习有关作战理论,熟悉技术兵种的特点和使用方式。”杜义山解释道,“这并非是要打压、排挤贵军,而是让贵军尽快融入我军的必要步骤!至于成建制地保留22师,这相当于在我们内部出现一个**王国,我军是不会同意的!”
“我军的意图很简单,既然是收编部队,那今后双方就是一体,不能在军中出现派系!”孙观涛说道,“若是贵部**成军,那有艰巨任务派你们去,你们会觉得是不公,认为我们是有意拿你们当炮灰来消耗。可若不派你们去,你们享受着与其他部队同样的待遇,却拈轻怕重,其他部队自然也会有牢骚。再说,不能勇于任重的部队,我们也没有收编的必要。还是彻底融到一起,大家搅在一处,各凭真本事说话得好!”
李、谷两人相互看了看,李树春便斟酌着说道:“中原大战结束后,当时的南京政府在收编西北军、晋绥军时,也都成建制地保留了部队。甚至**在接纳其他部队加入后,也并非一味打散。对于22师的问题,贵军是不是再好好商量下?”
“这没得商量!”杜义山摇了摇头,态度坚决地说道,“我党我军并不绝对禁止私心、私利。当兵的也是人,家里也有父母妻儿,这方面的私心、私利无可厚非,我党也通过一系列政策来保证官兵没有后顾之忧。但我们允许的私心、私利却严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超过范围的,那就要靠律法说话。但在军队方面,我军却绝不允许出现军中派系!22师既然要加入我军,那就要接受我军军纪的约束,不能还想着保留原建制,抱团形成一个小团体!
新兵训练也好,军校培训也罢,都是为了能让22师官兵能更好的融入到我们护卫军、民众党这个大家庭当中。在这过程中,磕磕绊绊是肯定免不了,就象勺子总免不了有碰到锅的时候。但有了问题,我们一定要拿到桌面上公开说,绝不允许背后搞什么小动作!”
孙观涛见李树春、谷良民犹豫不定,便建议道:“老杜,我们几个先出去休息下,让李先生和谷军长在这里好好商量商量。等半个小时后我们再过来接着谈。”
李树春脸上挤出了几分笑容,说道:“也好,我和敬轩再好好合计下。”
杜义山等人离开屋子后,李树春、谷良民一时沉默下来。片刻之后,李树春叹道:“先裁汰老弱,再培训、考核,最终22师能剩下多少合格的可就难说了。他们这是想把我们彻底吞掉啊……敬轩,这样的条件你能接受吗?”
“就是护卫军不吞,曹乐山也不会放过我56军。况且,替老蒋卖命还要担心背后挨黑刀!”谷良民也喟然叹道,“若真能加入护卫军,至少今后用不着颠沛流离了。至于条件,护卫军有歼灭第10师团的本事,价码要的高些并不奇怪。我担心的是手下那几个憨货通不过考核被打发退伍,那可就丢人现眼了!”
“你就不担心你自己?”李树春奇道。
“再怎么说,我也是头一个带兵投奔民众党的,单凭这一项,护卫军这边就不会过于为难我。”谷良民满有把握地说道,“都说千金买马骨,我一个大活人总比马骨值点钱吧?”
李树春却笑不出来,叹道:“若非总指挥当初的失误,我们第三集团军完全可与护卫军进行合作,那就不会出现眼下加入后还要被彻底消化的局面。现在只能希望最终留在护卫军里的弟兄能多一些,今后作为能大一些,也好为其他弟兄们留条退路。”
想到加入护卫军后难以确定的将来,谷良民苦笑着叹道:“但愿吧……”
半个小时过后,双方的谈判重新开始。因李、谷两人计议已定,此番双方倒是就收编22师一事顺利的达成了一致。
“既然我部现在属于护卫军,那杜副司令员看我什么时候把部队带到运河东岸合适?”谷良民问道。
“先不急。”杜义山摆了摆手,解释道,“今天我们只是就收编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我们双方在这之后都要有个准备的过程。李先生和谷军长回去时可带上一本专用密码和我们保持联系,等下个月初,我们再在济宁确定下具体的过河事项。”
杜义山不急于让谷良民部过河,有三个原因:
一是有关协议需要上报民众党中央并经赵振中批准。在这次谈判之前,杜义山等人还以为怎么也要谈上几次才能有个结果,并未想到此次就能成功,因而有关事项也就没来得及上报民众党中央。现在谈判虽有了结果,却还要履行一定手续才行。
二是双方都有不少工作要做,需要一定时间来准备。22师有一万四、五千人,这么多人过河东去,暗中集结、转进、后勤物资的准备,以及渡河船只的收集或浮桥的架设,都不是几天内能完成的。
三是22师过河有利还是留在河西准备后续作战有利,护卫军总部尚在研究。现在让22师过河,护卫军不过是多了一万多受训人员,可若是22师能在河西留一段时间,并配合护卫军过河作战,那趁机拿下鲁西南的难度也并不大。当然,有关方案的制定也需要时间。
“再等十来天应该没问题。”李树春沉吟道,“趁这段时间,我和敬轩也好好准备一下,免得出现纰漏。”
“那也行!”谷良民点了点头,又道,“杜副司令员,能不能让我和李先生参观下护卫军?看看能歼灭第10师团的部队究竟是怎样的强军。”
“部队分散在各处,想一窥全貌是不可能了。不过,到驻守济宁的部队参观下倒没什么问题。”杜义山想想之后,回头问道,“观涛,他们这几天有没有作训演练安排?”
“师以上规模的演练这一个月内没有安排,团以下规模的要向各集团军询问。济宁这边的要问下武德清了。”孙观涛想了想后,又道,“不如今天先让李先生、谷军长参观一下济宁这边的军营,看看步兵、炮兵的日常活动。”
“这样也好。”杜义山又转头问道,“两位觉得怎样?”
“这样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谷良民笑着应道。李树春也点头同意。
随后,杜义山等人在护卫军第三师师长彭远山的陪同下,驱车前往军营参观。
眼下元宵节刚过,天气仍然寒冷,部队除了每天早上的武装越野外,其他室外日常训练科目安排较少。彭远山也只临时安排驻守部队进行了轻重枪械和迫击炮射击,以及车辆机动、突进等表演。
这些表演虽然不错,却不足以让李树春、谷良民有多大震动。真正让两人吃惊的是了解到的护卫军步兵火力编制情况。
不说尚未一见的护卫军重炮、防空装备,光每步兵班一挺轻机枪,每步兵连四门60迫击炮,营级列装82迫击炮、12.7口径重机枪的配置就足以让李树春、谷良民深受震动。
“这样的火力比小鬼子只强不弱!”谷良民有些艳羡地盯着护卫军官兵手中的那些好家伙,感叹道,“若是我们在和小鬼子交手的时候能有这样好的家伙,能少死多少弟兄啊……”
“这些好家伙可不是凭空来的,都是我们先生带领大家在山沟里奋斗十几年的成果!”杜义山满是自豪地说道。
想想蒋记国民政府统治中国十多年来,依然要向列强购买武器装备,再看看护卫军这帮“山贼”手重地家伙,李树春、谷良民两人都默然无语。
在回到嘉祥县城后,谷良民心中充满失落地感慨道:“我算明白了护卫军为何条件开得那么高了。有那样精良的武器装备,又是步、炮、装甲齐全,加上训练水平又高,我们一个军都打不过他们一个师!我们加入与否,人家根本就没看在心上!”
“不管怎么说,今天达成了一致,这也算是个不错的开头。今后22师弟兄能有多大作为,可就要看每个人的努力程度了。”李树春却深感庆幸,“好在总指挥此前没有贸然攻击沂蒙,否则……”
李树春摇了摇头没再说下去,谷良民却直言不讳地说道:“护卫军在沂蒙那边早就建成了工事群,再加上如此强大的火力配置,就是总指挥把我们第三路军整个都填上去,也只会是全军覆没的下场!看看他们打小鬼子那干净利落劲就能知道,我们同护卫军相比,简直就是个渣!唉……蜗牛角上何争雌雄,现在回头想想曹乐山和我的争斗,就更是个笑话!”
“敬轩,不要妄自菲薄。”李树春宽慰道,“既然护卫军接纳了22师,那就说明我们并非一无是处。我们两个还是趁这段时间好好合计下,看能否为护卫军进占鲁西南出点力,也好让22师的弟兄们更好地融入护卫军。”
李树春、谷良民两人在为今后预作筹谋,谷海川、杜义山等人也在分析今天谈判所取得的成果。
“从谷良民亲自过河这一举措看,今天这份协议应该不会假。”听完杜义山所说的谈判经过后,刘成山说道,“既然谷良民说曹福林正谋求整编56军,那恐怕22师无法在河西停留太长时间了。届时,我们是让谷良民带兵过河,还是我们挥师西进?”
“让22师过河东进,那失去前出阵地后,我们今后进占鲁西南的困难肯定会增加;而若是我军抢先过河向西,现在小鬼子尚未攻击鲁西南,那挑起内战、争抢地盘的帽子肯定会扣在我们的头上!”战区参谋长孙观涛分析道,“现在小鬼子正在攻击晋南,黄河北岸的日军兵力尚显不足,在未来一个月内北岸日军应不存在向南攻击的可能。这一个月的时间,小鬼子等得起,我们也等得起,但曹福林却很可能会着手整编56军,也是就是说,谷良民等不起!”
“我们不争那点时间,还是让谷良民带兵过来吧。我们暂缓过河西进,免得与孙桐萱或曹福林部发生冲突,给日军可趁之机。”谷海川决定道,“舟桥部队要加强在岸堤水库上进行的架桥演练,以便日军进入鲁西南后我军能及时过河歼敌!另外,把我战区与李树春、谷良民的谈判内容,及战区的处理意见一并整理后,上报中央,恳请先生批准!”
刘成山补充道:“可以让李树春提前安排一些难民转到运河东岸安置,以免战事一起,民众来不及逃走。”
谷海川点了点头:“那就这么定了吧!再让后勤部准备好安置难民所需的物资!”
2月21日,刚了解完田云逸处理洛德一事,赵振中便接到了谷海川等人发自山东的关于收编22师的电报。
“从沂蒙到西北,打了这几年,成师级建制的兵力前来投靠,这还是第一次!”赵振中心里兴奋地起来,“有一就有二,为了给其后收编其他部队做参考,谷海川他们的处理方式可做为范例!”
!#
和谷海川、刘成山等人商定接受谷良民部的具体条件后,杜义山、孙观涛、方允中三人便又在2月19日赶到了济宁,与再次抵达那里的李树春重新谈判。{《》 }。。com
李树春这次并非一个人过河到济宁,而是与谷良民一起来的。经过这几日的换防、整顿,运河西侧的嘉祥已完全被谷良民22师掌控,运河防务更是掌握在谷良民心腹手中。既然后方基本稳定,此次谈判又关系到22师的切身利益,谷良民也就随同李树春一同前来。不过,两人却是做好了白天过河谈判,夜间返回西岸的准备,以免离开时间过长部队出了岔子。
再次见面后,李树春先是为谷良民与杜义山几人相互间做了介绍,又接着说道:“几位先生,谷军长亲自过河来谈判,这足以说明我们的诚意。希望我们能谈出个满意结果。”
“我们也希望能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不过,这还要看李先生和谷军长的意思,看贵方能否按照我方要求去做。”杜义山说道,“能得到外来力量补充,我们护卫军自然欢迎,但若不符合我军条件,我们也宁缺毋滥。希望两位能够理解。”
“身在行伍这么多年,我喜欢直来直去。只要贵军条件不是太苛刻,能让我部加入贵军一起打鬼子,怎么都好说!”谷良民竟异常爽利地说道,“当然,贵军不能象蒋某人那样,一边让我们在前面卖命,一边却在背后捅我们刀子!这样,我也好给弟兄们一个交代。”
此次前来谈判,除了有尊奉韩复榘手令、想借助民众党力量解救韩复榘,以及抗击曹福林拿捏等因素外,谷良民也确实想给22师官兵一个交代。
在抗战爆发前,谷良民22师驻在胶东的掖县、招远等地,该部官兵大多来自潍坊、胶东一带。随着日军侵入山东、谷良民部退守鲁西南,22师官兵的思乡情绪也日渐浓厚。特别是当他们通过家人来信或报纸,得知护卫军在控制山东大部后推行救助贫困、土地分配等政策的消息时,这心思也就更为动摇。22师里拿自家一退再退的事实与护卫军战绩相比较的官兵也悄然增多。
谷良民清楚,即便没有曹福林的排挤,只要再过上一段时间,这思乡情绪日重的部队也很可能会出乱子!若是通过此次谈判,使22师顺利加入护卫军,官兵们在获得其家人确切消息后,这军心动摇的问题也便自然化解。
“我军的条件要说严也确实严,若说宽松也确实宽松,就看李先生、谷军长怎么看了。”杜义山淡然笑道,“概括来说,就是先按照我军标准裁汰老弱,再对剩余人员按级别不同分别进行培训、考核。在规定期限内达不到标准的予以退役处理。”
“裁汰老弱不成问题,可这培训、考核是怎么说?难道不能成建制的保留22师吗?”谷良民顾虑重重地问道。
收编他方部队,或者是将其打散重编,或者是保留其原有建制。就李树春、谷良民来说,虽然确实想加入护卫军,也做好了部队被打散重编的准备,可裁汰老弱后还要培训、考核却是头一次听说。而清退达不到培训标准的官兵也同样令两人感到震动。护卫军此举,要么是变相地拒绝谷良民部加入,要么是想把该部彻底消化掉。这两种可能都让李、谷两人感到难以接受。
李树春、谷良民都明白,一旦22师被护卫军彻底消化掉,那他们今后在护卫军中立足就只能靠自身能力,无法再以整个师的力量为后盾了。
“培训、考核将按照不同级别分别进行。士兵将作为新兵按照我军要求重新进行训练,着重强调军纪、提高文化水平,提升其军事技能。至于各级军官,则要到我军军校中学习有关作战理论,熟悉技术兵种的特点和使用方式。”杜义山解释道,“这并非是要打压、排挤贵军,而是让贵军尽快融入我军的必要步骤!至于成建制地保留22师,这相当于在我们内部出现一个**王国,我军是不会同意的!”
“我军的意图很简单,既然是收编部队,那今后双方就是一体,不能在军中出现派系!”孙观涛说道,“若是贵部**成军,那有艰巨任务派你们去,你们会觉得是不公,认为我们是有意拿你们当炮灰来消耗。可若不派你们去,你们享受着与其他部队同样的待遇,却拈轻怕重,其他部队自然也会有牢骚。再说,不能勇于任重的部队,我们也没有收编的必要。还是彻底融到一起,大家搅在一处,各凭真本事说话得好!”
李、谷两人相互看了看,李树春便斟酌着说道:“中原大战结束后,当时的南京政府在收编西北军、晋绥军时,也都成建制地保留了部队。甚至**在接纳其他部队加入后,也并非一味打散。对于22师的问题,贵军是不是再好好商量下?”
“这没得商量!”杜义山摇了摇头,态度坚决地说道,“我党我军并不绝对禁止私心、私利。当兵的也是人,家里也有父母妻儿,这方面的私心、私利无可厚非,我党也通过一系列政策来保证官兵没有后顾之忧。但我们允许的私心、私利却严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超过范围的,那就要靠律法说话。但在军队方面,我军却绝不允许出现军中派系!22师既然要加入我军,那就要接受我军军纪的约束,不能还想着保留原建制,抱团形成一个小团体!
新兵训练也好,军校培训也罢,都是为了能让22师官兵能更好的融入到我们护卫军、民众党这个大家庭当中。在这过程中,磕磕绊绊是肯定免不了,就象勺子总免不了有碰到锅的时候。但有了问题,我们一定要拿到桌面上公开说,绝不允许背后搞什么小动作!”
孙观涛见李树春、谷良民犹豫不定,便建议道:“老杜,我们几个先出去休息下,让李先生和谷军长在这里好好商量商量。等半个小时后我们再过来接着谈。”
李树春脸上挤出了几分笑容,说道:“也好,我和敬轩再好好合计下。”
杜义山等人离开屋子后,李树春、谷良民一时沉默下来。片刻之后,李树春叹道:“先裁汰老弱,再培训、考核,最终22师能剩下多少合格的可就难说了。他们这是想把我们彻底吞掉啊……敬轩,这样的条件你能接受吗?”
“就是护卫军不吞,曹乐山也不会放过我56军。况且,替老蒋卖命还要担心背后挨黑刀!”谷良民也喟然叹道,“若真能加入护卫军,至少今后用不着颠沛流离了。至于条件,护卫军有歼灭第10师团的本事,价码要的高些并不奇怪。我担心的是手下那几个憨货通不过考核被打发退伍,那可就丢人现眼了!”
“你就不担心你自己?”李树春奇道。
“再怎么说,我也是头一个带兵投奔民众党的,单凭这一项,护卫军这边就不会过于为难我。”谷良民满有把握地说道,“都说千金买马骨,我一个大活人总比马骨值点钱吧?”
李树春却笑不出来,叹道:“若非总指挥当初的失误,我们第三集团军完全可与护卫军进行合作,那就不会出现眼下加入后还要被彻底消化的局面。现在只能希望最终留在护卫军里的弟兄能多一些,今后作为能大一些,也好为其他弟兄们留条退路。”
想到加入护卫军后难以确定的将来,谷良民苦笑着叹道:“但愿吧……”
半个小时过后,双方的谈判重新开始。因李、谷两人计议已定,此番双方倒是就收编22师一事顺利的达成了一致。
“既然我部现在属于护卫军,那杜副司令员看我什么时候把部队带到运河东岸合适?”谷良民问道。
“先不急。”杜义山摆了摆手,解释道,“今天我们只是就收编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我们双方在这之后都要有个准备的过程。李先生和谷军长回去时可带上一本专用密码和我们保持联系,等下个月初,我们再在济宁确定下具体的过河事项。”
杜义山不急于让谷良民部过河,有三个原因:
一是有关协议需要上报民众党中央并经赵振中批准。在这次谈判之前,杜义山等人还以为怎么也要谈上几次才能有个结果,并未想到此次就能成功,因而有关事项也就没来得及上报民众党中央。现在谈判虽有了结果,却还要履行一定手续才行。
二是双方都有不少工作要做,需要一定时间来准备。22师有一万四、五千人,这么多人过河东去,暗中集结、转进、后勤物资的准备,以及渡河船只的收集或浮桥的架设,都不是几天内能完成的。
三是22师过河有利还是留在河西准备后续作战有利,护卫军总部尚在研究。现在让22师过河,护卫军不过是多了一万多受训人员,可若是22师能在河西留一段时间,并配合护卫军过河作战,那趁机拿下鲁西南的难度也并不大。当然,有关方案的制定也需要时间。
“再等十来天应该没问题。”李树春沉吟道,“趁这段时间,我和敬轩也好好准备一下,免得出现纰漏。”
“那也行!”谷良民点了点头,又道,“杜副司令员,能不能让我和李先生参观下护卫军?看看能歼灭第10师团的部队究竟是怎样的强军。”
“部队分散在各处,想一窥全貌是不可能了。不过,到驻守济宁的部队参观下倒没什么问题。”杜义山想想之后,回头问道,“观涛,他们这几天有没有作训演练安排?”
“师以上规模的演练这一个月内没有安排,团以下规模的要向各集团军询问。济宁这边的要问下武德清了。”孙观涛想了想后,又道,“不如今天先让李先生、谷军长参观一下济宁这边的军营,看看步兵、炮兵的日常活动。”
“这样也好。”杜义山又转头问道,“两位觉得怎样?”
“这样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谷良民笑着应道。李树春也点头同意。
随后,杜义山等人在护卫军第三师师长彭远山的陪同下,驱车前往军营参观。
眼下元宵节刚过,天气仍然寒冷,部队除了每天早上的武装越野外,其他室外日常训练科目安排较少。彭远山也只临时安排驻守部队进行了轻重枪械和迫击炮射击,以及车辆机动、突进等表演。
这些表演虽然不错,却不足以让李树春、谷良民有多大震动。真正让两人吃惊的是了解到的护卫军步兵火力编制情况。
不说尚未一见的护卫军重炮、防空装备,光每步兵班一挺轻机枪,每步兵连四门60迫击炮,营级列装82迫击炮、12.7口径重机枪的配置就足以让李树春、谷良民深受震动。
“这样的火力比小鬼子只强不弱!”谷良民有些艳羡地盯着护卫军官兵手中的那些好家伙,感叹道,“若是我们在和小鬼子交手的时候能有这样好的家伙,能少死多少弟兄啊……”
“这些好家伙可不是凭空来的,都是我们先生带领大家在山沟里奋斗十几年的成果!”杜义山满是自豪地说道。
想想蒋记国民政府统治中国十多年来,依然要向列强购买武器装备,再看看护卫军这帮“山贼”手重地家伙,李树春、谷良民两人都默然无语。
在回到嘉祥县城后,谷良民心中充满失落地感慨道:“我算明白了护卫军为何条件开得那么高了。有那样精良的武器装备,又是步、炮、装甲齐全,加上训练水平又高,我们一个军都打不过他们一个师!我们加入与否,人家根本就没看在心上!”
“不管怎么说,今天达成了一致,这也算是个不错的开头。今后22师弟兄能有多大作为,可就要看每个人的努力程度了。”李树春却深感庆幸,“好在总指挥此前没有贸然攻击沂蒙,否则……”
李树春摇了摇头没再说下去,谷良民却直言不讳地说道:“护卫军在沂蒙那边早就建成了工事群,再加上如此强大的火力配置,就是总指挥把我们第三路军整个都填上去,也只会是全军覆没的下场!看看他们打小鬼子那干净利落劲就能知道,我们同护卫军相比,简直就是个渣!唉……蜗牛角上何争雌雄,现在回头想想曹乐山和我的争斗,就更是个笑话!”
“敬轩,不要妄自菲薄。”李树春宽慰道,“既然护卫军接纳了22师,那就说明我们并非一无是处。我们两个还是趁这段时间好好合计下,看能否为护卫军进占鲁西南出点力,也好让22师的弟兄们更好地融入护卫军。”
李树春、谷良民两人在为今后预作筹谋,谷海川、杜义山等人也在分析今天谈判所取得的成果。
“从谷良民亲自过河这一举措看,今天这份协议应该不会假。”听完杜义山所说的谈判经过后,刘成山说道,“既然谷良民说曹福林正谋求整编56军,那恐怕22师无法在河西停留太长时间了。届时,我们是让谷良民带兵过河,还是我们挥师西进?”
“让22师过河东进,那失去前出阵地后,我们今后进占鲁西南的困难肯定会增加;而若是我军抢先过河向西,现在小鬼子尚未攻击鲁西南,那挑起内战、争抢地盘的帽子肯定会扣在我们的头上!”战区参谋长孙观涛分析道,“现在小鬼子正在攻击晋南,黄河北岸的日军兵力尚显不足,在未来一个月内北岸日军应不存在向南攻击的可能。这一个月的时间,小鬼子等得起,我们也等得起,但曹福林却很可能会着手整编56军,也是就是说,谷良民等不起!”
“我们不争那点时间,还是让谷良民带兵过来吧。我们暂缓过河西进,免得与孙桐萱或曹福林部发生冲突,给日军可趁之机。”谷海川决定道,“舟桥部队要加强在岸堤水库上进行的架桥演练,以便日军进入鲁西南后我军能及时过河歼敌!另外,把我战区与李树春、谷良民的谈判内容,及战区的处理意见一并整理后,上报中央,恳请先生批准!”
刘成山补充道:“可以让李树春提前安排一些难民转到运河东岸安置,以免战事一起,民众来不及逃走。”
谷海川点了点头:“那就这么定了吧!再让后勤部准备好安置难民所需的物资!”
2月21日,刚了解完田云逸处理洛德一事,赵振中便接到了谷海川等人发自山东的关于收编22师的电报。
“从沂蒙到西北,打了这几年,成师级建制的兵力前来投靠,这还是第一次!”赵振中心里兴奋地起来,“有一就有二,为了给其后收编其他部队做参考,谷海川他们的处理方式可做为范例!”
!#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