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68 966【这是井田制?】
- 969 967【为国纳妾】
- 970 968【大金矿】
- 971 969【四面皆敌】
- 972 970【躺平的苏丹】
- 973 971【外敌入侵】
- 974 972【吃掉尾巴】
- 975 973【资深流寇的战法】
- 976 974【王爷贡士和女贡士】
- 977 975【殿试与分封】
- 978 976【皇帝的新装】
- 979 977【文教政策调整】
- 980 978【军改】
- 981 979【金陵画派】
- 982 980【陛下,该修皇陵啦】
- 983 981【冠带进京和皇帝笑话】
- 984 982【三皇子的钱途】
- 985 983【印刷革命】
- 986 984【工部还有配套发明】
- 987 985【橡胶与玛雅神庙】
- 988 986【印加皇族遗脉】
- 989 987【倭将奴和扶桑姬】
- 990 988【一将功成万骨枯】
- 991 989【尼布楚】
- 992 990【划时代空袭】
- 993 991【官渡之战复刻版】
- 994 992【杀俘】
- 995 993【炸城】
- 996 994【布里亚特蒙古人】
- 997 995【漠北】
- 998 996【一鼓作气】
- 999 997【漠北都护府和北海都护府】
- 1000 998【占领北海】
- 1001 999【封王】
- 1002 1000【造反宣传家】
- 1003 1001【故国他乡】
- 1004 1002【血液净化文书】
- 1005 1003【会说汉语的墨西哥总督】
- 1006 1004【连锁反应】
- 1007 1005【大争之世】
- 1008 1006【沙俄留学生】
- 1009 1007【从留学生到乞丐】
- 1010 1008【蒸汽船】
- 1011 1009【点亮中亚地图】
- 1012 1010【又有人给皇帝送妹子】
- 1013 1011【伏尔加河与顿河大起义】
- 1014 1012【俄文版《大同集》】
- 1015 1013【沙俄军户】
- 1016 1014【关窗户】
- 1017 1015【文青可汗】
- 1018 1016【马达加斯加岛的消息】
- 1019 1017【祖国是中国】
- 1020 1018【“聪明”国王】
- 1021 1019【新广城】
- 1022 1020【晋王很近】
- 1023 1021【财政充裕】
- 1024 1022【吉别可】
- 1025 1023【阔孜少年和巴彦美人】
- 1026 1024【罐头、橡胶与发电机】
- 1027 1025【铜壳罐头】
- 1028 1026【中国的“印度公司”】
- 1029 1027【炒股的韩王】
- 1030 1028【股票经纪人】
- 1031 1029【整顿金融】
- 1032 1030【广交所之狼——郑芝龙】
- 1033 卡文
- 1034 1031【乡士与村吏】
- 1035 1032【日本锁国】
- 1036 1033【长州藩与住友家】
- 1037 1034【江户海战】
- 1038 1035【尊王讨贼】
- 1039 1036【皇帝要北海道】
- 1040 1037【女天皇与和尚太上皇】
- 1041 1038【幕府副将军】
- 1042 1039【攻城与内讧】
- 1043 1040【投降输一半】
- 1044 1041【虾夷县】
- 1045 1042【南京棚户区改造】
- 1046 1043【识字班】
- 1047 1044【西域战事】
- 1048 1045【螳臂当车】
- 1049 1046【纵马戈壁】
- 1050 1047【被踩死的国王】
- 1051 1048【李白的出生地】
- 1052 1049【葱岭回来了】
- 1053 1050【实地调查才靠谱】
- 1054 1051【大宛,大宛!】
- 1055 1052【心怀故国】
- 1056 1053【勇猛骁骑】
- 1057 1054【步兵对重骑】
- 1058 1055【连锁反应】
- 1059 1056【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
- 1060 1057【太子爷体察民情】
- 1061 1508【忆往昔】
- 1062 1059【圣人无情】
- 1063 1060【爪哇一统】
- 1064 1061【西域安定】
- 1065 1062【终章一】
- 1066 1063【终章二】
- 1067 1064【终章三】
- 1068 1065【终章四】
- 1069 1066【终章五】
- 1070 【后记一】
- 1071 【番外二】
- 1072 【番外一】
- 1073 【后记一】
- 1077 【番外五】
- 1078 【番外六】
- 1079 【番外七】
- 1080 【番外八】
- 1081 【番外九】
- 1082 【番外十】
- 1083 【番外十一·终】
- 1084 新书《北宋穿越指南》已发布
隐藏
显示工具栏
976【皇帝的新装】
976【皇帝的新装】
(上一章漏了两湖,两湖属于中榜考区。)
今年的进士簪花游街,那叫一个万人空巷。
就连状元郎陈淳,都被女进士抢了风头。南京百姓站在街边巷尾,嘴里一直念叨:“女进士在哪儿?女进士在哪儿?”
邹怀玉昂首挺胸,拉着缰绳缓缓而行,沐浴在一片赞叹声中。
当然,也有少数道学先生,暗叹世风日下、牝鸡司晨。
有得就有失,看似风光的邹怀玉,其实也藏着满肚子烦心事。她中学刚毕业,就被夫家催婚,每年大学的寒暑假,夫家也一直催个不停。
邹怀玉对此很不高兴,夫家也对她极为不满。但双方都没解除婚约,因为是两大望族的联姻,谁也不愿背负悔婚的骂名。
未婚夫早就讨了一房小妾,出自经商失败的破落家庭。还养了两个胡姬,都是风骚的狐媚子,整天把她未婚夫勾得五迷三道。
邹怀玉现在做了女进士,就更不敢悔婚了,全天下都盯着她呢。她要是敢悔婚,就属于女版陈世美,而且会给某些人落下口实——你看,我说乾坤不能颠倒吧,女人考上进士就这样子,连齐家都齐不了,何谈治国平天下?
大同新朝第一位女进士,必须完美无瑕,就算丈夫五毒俱全,今后也万万不能离婚。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周围的其他进士,却不知邹怀玉的苦楚。他们一边接受百姓喝彩,一边悄悄朝邹怀玉看去。这位相貌平平的女进士,在同科进士眼里魅力无限,都想跟她结交一番,颇有些众星捧月的架势。
街边,还有不少女校学生,她们组团过来围观。
这些女学生看到邹怀玉,眼睛都在冒光,一路追着她走,不断投来鲜花。邹怀玉是她们的偶像,是暗夜里最亮的那颗星辰,甚至还有女学生当场又笑又哭。
她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哭,反正就是想哭,高兴、激动、憧憬、羡慕、景仰……种种情绪交加。
“砰砰砰砰!”
陆续有客栈响起鞭炮声,都是自家客人考中了进士。
楚王赵匡枰却有些落寞,他已经搬进了楚王府。那本来是晋王府,晋王跑印度去了,顺手就转赐给楚王。
自己也考上了进士,可惜无法簪花游街。
做官就要放弃爵位,不是为王爷制定的政策。而是给今后的奉国将军、辅国将军,这种宗室爵位俸禄不多,考上进士还真有可能放弃。
赵匡枰也不知道自己该干啥,太子之位他想都没想过。因为太子已经有子嗣,即便太子突然病逝,皇位也是由皇太孙来继承。
海外封国?
赵匡枰舍不得中国繁华。
去做海军军官?
赵匡枰对打仗不感兴趣,无论海军还是陆军,他都不是那块材料。
思来想去,还是进翰林院吧。
在翰林院当官,不必放弃爵位。只要有大学毕业证,或者有学术成果,以楚王的人脉关系,他是肯定能进翰林院的。
为啥不进钦天院?因为赵匡栐不喜欢理科啊。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即便他天文、物理、数学成绩都很好。
年轻人,烦心事去得快。
赵匡枰离开书房,去找自己的王妃耍乐。两位妃子,都是他自己挑的,无一例外皆为才女。
明代的亲王,有正妃一人、次妃一人,姬和夫人若干。但只有正妃属于妃,次妃其实就是妾,除了说起来好听,次妃还有可能转正为继妃。
大同新朝这里,姬和夫人都取消了,亲王只有一个正妃、一个侧妃。其他女人所生的子女,除非能够继承王位,否则连宗氏子弟都不算,长大了一毛钱俸禄也别想拿。
这是为了防止宗氏人员爆炸,一个王爷能生上百子女,搁他妈谁顶得住啊?
到了赵瀚这里,王爷的俸禄就那点,你要是自己有本事,比如做生意什么的,赚了钱养多少女人无所谓。但面对宗人府,除了正妃、次妃所出,其他子女就是平民百姓!
楚王妃所生的儿子,已经一岁多了,次妃也在怀孕当中。
赵匡枰跟两位妃子吟诗唱词,倒也乐得自在。他暂时没有别的女人,不过偶尔心头痒痒,想买一个胡姬到家中。
大学期间,赵匡枰受邀去同学家,当时就看上了一个胡姬。同学的父亲很有眼力劲儿,执意要将胡姬送出,但当时赵匡枰还住宫里,打死他都不敢收下。同学的父亲又说,可以帮他养胡姬,也被赵匡枰拒绝。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道理赵匡枰还是懂的。
如今有楚王府了,买个胡姬也不算啥。可皇帝实在太抠门,亲王能领的俸禄,只略高于一品官。
这点银子,想买高质量胡姬,还得慢慢存钱才行。
而普通胡姬,赵匡枰还真看不上。别说自己花钱买,白捡的他都不要,得是那种才貌双全的方可。
次妃的娘家是经商的,伸手要钱肯定容易,岳父甚至主动送钱来。但赵匡枰从小管教很严,总觉得不该这样,岳父的小礼物他收下,值钱的全部予以拒绝。
赵匡枰继续琢磨,觉得还是不去翰林院了。
他想要研究学问,随时可以弄到资料,也随时可以去翰林院交流。为啥非要把自己套死在一个单位?
可以跟岳父合伙做生意,但这会引得父皇不高兴。而且岳父也不咋省心,他婚后已经看出来了,指不定打着楚王招牌干什么呢。
自己获封楚王的时候,得到一笔安家费,足足一千两银子。
这玩意儿可以当做本金,南京的富贵车业正在兴起,而且数量还不算多,完全可以弄一家车行啊。姑父就在江南做生意,找姑父帮忙订购一批车子,商社牌照轻松办下来,自己的第一个事业不就成了吗?
思路迅速打开,赵匡枰发现自己经商太容易了,允许宗室经商是个漏洞啊!
百年之后,只要不闹得天怒人怨,哪个官员敢管王爷做生意?仗着地位和人脉,轻轻松松就能发财。
朝廷确实规定了,政府工程,不得承包、转包给宗室。但这玩意儿可以钻空子,多注册几个皮包公司,或者暗中扶持白手套,接政府订单不是易如反掌?
赵匡枰越想越激动,激动之余又有些害怕,思考着是否跟父皇说说。
第二天,赵匡枰就跑进宫里,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赵瀚对此极为满意,随即笑道:“你都能看明白的,我与众臣会想不到?没有完美的制度,只能尽可能约束。宗室违规经商,总比鱼肉百姓祸害更轻。钻空子承接朝廷的生意,不出问题或许没人管,出了问题直接剥夺爵位!还有,跟军队、银行有关的生意,谁碰谁死,皇子也要砍头!”
赵匡枰听得脖子一缩:“儿臣不敢。”
赵瀚笑道:“别以为生意就好做,你要是不精明,都是给别人赚钱,底下人还不知道怎么给你亏空呢。你看得懂四脚账吗?”
赵匡枰点头说:“四脚账就是复式记账法,大学里学过的。只是,不怎么精通,仅学了个大概。”
“你那车行还是别做了,跟小商人抢生意,未免坠了楚王的威名。”赵瀚说道。
赵匡枰想了想:“那儿臣办一份杂志如何?文人的风雅事情,不会给皇室抹黑。”
赵瀚问道:“你办什么杂志?如今报刊杂志遍地都是,很多还在赔钱赚吆喝,你又怎么保证自己能赚钱?”
赵匡枰笑道:“名字就叫《楚王杂刊》,想必还是有人买的。”
赵瀚摇头:“靠着楚王的名头,前两期或许有人买,但你的杂志不好看,多几期就无人问津了。什么报刊杂志卖得最好?”
赵匡枰说道:“市井刊物。如今识字的越来越多,平民百姓也爱看报。那种市井刊物,故事写得精彩,上到权贵富商,下到街头小民,人人都喜欢读。好些学业不成的读书人,就靠编故事赚润笔费,而且一个个都很有钱。”
“不错。”赵瀚笑道。
赵匡枰继续说:“第一期创刊,先向小说名家约稿。看在楚王的面子上,他们肯定愿意供稿。第一期打出名气,再广泛征稿,总能遇到些精彩小说。慢慢积累固定的作者,每期只刊载精品,做成月刊也无所谓。”
说着,赵匡枰嘿嘿笑道:“父皇的《射凋英雄传》写得精彩,不如创刊号您来一篇吧。”
前面几个子女,都跟赵瀚很亲密,平时开玩笑也无所谓。
后面皇子皇女变多,赵瀚也公务繁忙,倒是彼此有些生疏,儿女们见到他更多是敬畏。
赵瀚略微思索:“两个故事,短的我来写,长的你自己找人写。”
“父皇的故事肯定好看。”赵匡枰拍马屁道。
赵瀚也觉得有趣,当即提笔写下《皇帝新衣》:“泰西之地,有一乌有国。皇帝不理朝政,只知纵情玩乐,百姓苦不堪言。此君喜穿新衣,每日更换好几套,臣子每来求见,太监必言:‘陛下在换衣。’长此以往,臣民阴呼其为‘更衣皇帝’。一日,乌有国来二光棍……”
光棍不但指单身男女,还泛指地痞无赖。
《皇帝新衣》篇幅不长,赵瀚文不加点,不到二十分钟就写完了。
赵匡枰读罢,由衷佩服:“父皇此文,发人深省,真乃一等一的故事。”
当然发人深省,可以延伸出各种解读。
赵匡枰的第一反应,就是父皇在暗讽大明和崇祯。
赵瀚笑着说:“我再给你讲个女驸马的故事,说不定还能编成戏曲……”
今年的进士簪花游街,那叫一个万人空巷。
就连状元郎陈淳,都被女进士抢了风头。南京百姓站在街边巷尾,嘴里一直念叨:“女进士在哪儿?女进士在哪儿?”
邹怀玉昂首挺胸,拉着缰绳缓缓而行,沐浴在一片赞叹声中。
当然,也有少数道学先生,暗叹世风日下、牝鸡司晨。
有得就有失,看似风光的邹怀玉,其实也藏着满肚子烦心事。她中学刚毕业,就被夫家催婚,每年大学的寒暑假,夫家也一直催个不停。
邹怀玉对此很不高兴,夫家也对她极为不满。但双方都没解除婚约,因为是两大望族的联姻,谁也不愿背负悔婚的骂名。
未婚夫早就讨了一房小妾,出自经商失败的破落家庭。还养了两个胡姬,都是风骚的狐媚子,整天把她未婚夫勾得五迷三道。
邹怀玉现在做了女进士,就更不敢悔婚了,全天下都盯着她呢。她要是敢悔婚,就属于女版陈世美,而且会给某些人落下口实——你看,我说乾坤不能颠倒吧,女人考上进士就这样子,连齐家都齐不了,何谈治国平天下?
大同新朝第一位女进士,必须完美无瑕,就算丈夫五毒俱全,今后也万万不能离婚。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周围的其他进士,却不知邹怀玉的苦楚。他们一边接受百姓喝彩,一边悄悄朝邹怀玉看去。这位相貌平平的女进士,在同科进士眼里魅力无限,都想跟她结交一番,颇有些众星捧月的架势。
街边,还有不少女校学生,她们组团过来围观。
这些女学生看到邹怀玉,眼睛都在冒光,一路追着她走,不断投来鲜花。邹怀玉是她们的偶像,是暗夜里最亮的那颗星辰,甚至还有女学生当场又笑又哭。
她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哭,反正就是想哭,高兴、激动、憧憬、羡慕、景仰……种种情绪交加。
“砰砰砰砰!”
陆续有客栈响起鞭炮声,都是自家客人考中了进士。
楚王赵匡枰却有些落寞,他已经搬进了楚王府。那本来是晋王府,晋王跑印度去了,顺手就转赐给楚王。
自己也考上了进士,可惜无法簪花游街。
做官就要放弃爵位,不是为王爷制定的政策。而是给今后的奉国将军、辅国将军,这种宗室爵位俸禄不多,考上进士还真有可能放弃。
赵匡枰也不知道自己该干啥,太子之位他想都没想过。因为太子已经有子嗣,即便太子突然病逝,皇位也是由皇太孙来继承。
海外封国?
赵匡枰舍不得中国繁华。
去做海军军官?
赵匡枰对打仗不感兴趣,无论海军还是陆军,他都不是那块材料。
思来想去,还是进翰林院吧。
在翰林院当官,不必放弃爵位。只要有大学毕业证,或者有学术成果,以楚王的人脉关系,他是肯定能进翰林院的。
为啥不进钦天院?因为赵匡栐不喜欢理科啊。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即便他天文、物理、数学成绩都很好。
年轻人,烦心事去得快。
赵匡枰离开书房,去找自己的王妃耍乐。两位妃子,都是他自己挑的,无一例外皆为才女。
明代的亲王,有正妃一人、次妃一人,姬和夫人若干。但只有正妃属于妃,次妃其实就是妾,除了说起来好听,次妃还有可能转正为继妃。
大同新朝这里,姬和夫人都取消了,亲王只有一个正妃、一个侧妃。其他女人所生的子女,除非能够继承王位,否则连宗氏子弟都不算,长大了一毛钱俸禄也别想拿。
这是为了防止宗氏人员爆炸,一个王爷能生上百子女,搁他妈谁顶得住啊?
到了赵瀚这里,王爷的俸禄就那点,你要是自己有本事,比如做生意什么的,赚了钱养多少女人无所谓。但面对宗人府,除了正妃、次妃所出,其他子女就是平民百姓!
楚王妃所生的儿子,已经一岁多了,次妃也在怀孕当中。
赵匡枰跟两位妃子吟诗唱词,倒也乐得自在。他暂时没有别的女人,不过偶尔心头痒痒,想买一个胡姬到家中。
大学期间,赵匡枰受邀去同学家,当时就看上了一个胡姬。同学的父亲很有眼力劲儿,执意要将胡姬送出,但当时赵匡枰还住宫里,打死他都不敢收下。同学的父亲又说,可以帮他养胡姬,也被赵匡枰拒绝。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道理赵匡枰还是懂的。
如今有楚王府了,买个胡姬也不算啥。可皇帝实在太抠门,亲王能领的俸禄,只略高于一品官。
这点银子,想买高质量胡姬,还得慢慢存钱才行。
而普通胡姬,赵匡枰还真看不上。别说自己花钱买,白捡的他都不要,得是那种才貌双全的方可。
次妃的娘家是经商的,伸手要钱肯定容易,岳父甚至主动送钱来。但赵匡枰从小管教很严,总觉得不该这样,岳父的小礼物他收下,值钱的全部予以拒绝。
赵匡枰继续琢磨,觉得还是不去翰林院了。
他想要研究学问,随时可以弄到资料,也随时可以去翰林院交流。为啥非要把自己套死在一个单位?
可以跟岳父合伙做生意,但这会引得父皇不高兴。而且岳父也不咋省心,他婚后已经看出来了,指不定打着楚王招牌干什么呢。
自己获封楚王的时候,得到一笔安家费,足足一千两银子。
这玩意儿可以当做本金,南京的富贵车业正在兴起,而且数量还不算多,完全可以弄一家车行啊。姑父就在江南做生意,找姑父帮忙订购一批车子,商社牌照轻松办下来,自己的第一个事业不就成了吗?
思路迅速打开,赵匡枰发现自己经商太容易了,允许宗室经商是个漏洞啊!
百年之后,只要不闹得天怒人怨,哪个官员敢管王爷做生意?仗着地位和人脉,轻轻松松就能发财。
朝廷确实规定了,政府工程,不得承包、转包给宗室。但这玩意儿可以钻空子,多注册几个皮包公司,或者暗中扶持白手套,接政府订单不是易如反掌?
赵匡枰越想越激动,激动之余又有些害怕,思考着是否跟父皇说说。
第二天,赵匡枰就跑进宫里,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赵瀚对此极为满意,随即笑道:“你都能看明白的,我与众臣会想不到?没有完美的制度,只能尽可能约束。宗室违规经商,总比鱼肉百姓祸害更轻。钻空子承接朝廷的生意,不出问题或许没人管,出了问题直接剥夺爵位!还有,跟军队、银行有关的生意,谁碰谁死,皇子也要砍头!”
赵匡枰听得脖子一缩:“儿臣不敢。”
赵瀚笑道:“别以为生意就好做,你要是不精明,都是给别人赚钱,底下人还不知道怎么给你亏空呢。你看得懂四脚账吗?”
赵匡枰点头说:“四脚账就是复式记账法,大学里学过的。只是,不怎么精通,仅学了个大概。”
“你那车行还是别做了,跟小商人抢生意,未免坠了楚王的威名。”赵瀚说道。
赵匡枰想了想:“那儿臣办一份杂志如何?文人的风雅事情,不会给皇室抹黑。”
赵瀚问道:“你办什么杂志?如今报刊杂志遍地都是,很多还在赔钱赚吆喝,你又怎么保证自己能赚钱?”
赵匡枰笑道:“名字就叫《楚王杂刊》,想必还是有人买的。”
赵瀚摇头:“靠着楚王的名头,前两期或许有人买,但你的杂志不好看,多几期就无人问津了。什么报刊杂志卖得最好?”
赵匡枰说道:“市井刊物。如今识字的越来越多,平民百姓也爱看报。那种市井刊物,故事写得精彩,上到权贵富商,下到街头小民,人人都喜欢读。好些学业不成的读书人,就靠编故事赚润笔费,而且一个个都很有钱。”
“不错。”赵瀚笑道。
赵匡枰继续说:“第一期创刊,先向小说名家约稿。看在楚王的面子上,他们肯定愿意供稿。第一期打出名气,再广泛征稿,总能遇到些精彩小说。慢慢积累固定的作者,每期只刊载精品,做成月刊也无所谓。”
说着,赵匡枰嘿嘿笑道:“父皇的《射凋英雄传》写得精彩,不如创刊号您来一篇吧。”
前面几个子女,都跟赵瀚很亲密,平时开玩笑也无所谓。
后面皇子皇女变多,赵瀚也公务繁忙,倒是彼此有些生疏,儿女们见到他更多是敬畏。
赵瀚略微思索:“两个故事,短的我来写,长的你自己找人写。”
“父皇的故事肯定好看。”赵匡枰拍马屁道。
赵瀚也觉得有趣,当即提笔写下《皇帝新衣》:“泰西之地,有一乌有国。皇帝不理朝政,只知纵情玩乐,百姓苦不堪言。此君喜穿新衣,每日更换好几套,臣子每来求见,太监必言:‘陛下在换衣。’长此以往,臣民阴呼其为‘更衣皇帝’。一日,乌有国来二光棍……”
光棍不但指单身男女,还泛指地痞无赖。
《皇帝新衣》篇幅不长,赵瀚文不加点,不到二十分钟就写完了。
赵匡枰读罢,由衷佩服:“父皇此文,发人深省,真乃一等一的故事。”
当然发人深省,可以延伸出各种解读。
赵匡枰的第一反应,就是父皇在暗讽大明和崇祯。
赵瀚笑着说:“我再给你讲个女驸马的故事,说不定还能编成戏曲……”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