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03 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
- 1004 第九百九十六章 临安投降
- 1005 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
- 1006 第九百九十八章 当局者迷
- 1007 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
- 1008 第一千章 家眷进京
- 1009 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
- 1010 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
- 1011 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统
- 1012 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旧将
- 1013 第一千零五章 再举义旗
- 1014 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
- 1015 第一千零七章 轻敌之患
- 1016 第一千零八章 夜战出击
- 1017 第一千零九章 关键一刀
- 1018 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
- 1019 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
- 1020 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
- 1021 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袭大名
- 1022 第一千零十四章 横扫黄河
- 1023 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
- 1024 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军杀至
- 1025 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
- 1026 第一千零十八章 挥师北上
- 1027 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
- 1029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宫白事
- 1030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
- 1031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举攻城(上)
- 1032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举攻城(下)
- 1033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诛心之战
- 1034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
- 1035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闻早报
- 1036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赵氏皇族
- 1037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
- 1039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战金兵
- 1040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军北上
- 1041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内讧爆发
- 1042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
- 1043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
- 1044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瓮
- 1045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战(上)
- 1046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战(下)
- 1047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儿遇母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灵
- 1049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
- 1050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来使
- 1051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视
- 1052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
- 1053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丽求援
- 1054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丽(上)
- 1055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丽(中)
- 1056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丽(下)
- 1057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决战将至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战
- 1059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战大定
- 1060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内讧
- 1061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
- 1062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夜灭室韦【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千零五章 再举义旗
第一千零五章 再举义旗
须城县的驻军首领姓陈,叫做陈六儿,济州郓城县人,在金兵没有占领京西两路之前,他是郓州守将,当金兵铁蹄横扫京西两路后,他和其他大将一样,投降了金国,手下一千厢军变身为汉军,不久又换了旗帜,成为齐军。
一千人目前就驻扎在须城县内,军营位于北城门附近,陈六儿胸无大志,他的士兵也是混口饭吃,原本就是战斗力比较低下的厢军,现在没有了理想和目标,战斗力更为低下。
傍晚时分,陈六儿带着五六名手下来到荣记大酒楼。
陈六儿当然知道张荣是从前的梁山将领,现在是附近五州六府黑白两道通吃的地方豪强。
这样的人他可惹不起,所以大家平时称兄道弟,陈六儿得了张荣不少好处,自然对他的某些不法勾当睁只眼闭只眼。
张荣在后院摆下一桌酒席请陈六儿和他的手下喝酒,夜幕已经降临,房间里灯火通明,众人推杯换盏,喝酒正酣。
这时,陈六儿已经醉倒在桌下,张荣见喝得差不多了,便给手下使个眼色,两名手下将陈六儿扶下去睡觉了,他举杯站起身道:“有句话憋在我心中很久了,不吐不快!”
五名将官都喝得面红耳赤,舌头变大,结结巴巴道:“张大哥想说什么,尽管说!”
“我在想,你们都是堂堂的大宋男儿,现在怎么替刘豫这条狗卖命?”
这句话说得十分突兀,令五名将官愕然,他们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愧疚之色,为首一名部将道:“大家都是乡里乡亲,张大哥也知道我们的,家里有老有小,想去投奔大宋,但家里又丢不下,当兵这么多年,也只能吃这碗饭,说实话,我们也窝囊啊!在家里被埋怨,在外面也被人指指点点,谁没有张脸皮呢?”
张荣点点头,“既然如此,我来给你们指条明路吧!”
五人连忙答应,张荣这才道:“实不相瞒,大宋摄政王殿下派老弟兄来找我,希望我能为大宋收复京东两路贡献一份力量,既然宋军反攻在即,我当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今天请你们喝酒,本想把你们一刀一个全砍了,但想到这么多的交情,心中也不忍,杨二杨三还是梁山军出来的,所以我好言相劝,跟着我干,将来我保你们进宋军当个统制,如果不想干也没有关系,你放你们回家,可如果谁在背后出卖我,哼哼!你们的老底我都知道,就这么说吧!我会连祖坟都挖掉。”
五人都呆住了,这时,杨二杨三率先站起身道:“我们也是梁山军旧部,既然张大哥要重新起事,我们兄弟愿意跟随!”
“好!”张荣拍拍二人肩膀,“有我张荣一口,就少不了你们兄弟。”
他看着其他三人,“三位呢,想回家还是跟我干?”
“张大哥,那陈六儿怎么办?”
张荣冷冷道:“想做大事,就不能心慈手软了。”
三人吓得连忙起身道:“我们早就憋闷已久,愿跟随大哥!”
张荣大笑,“都是好兄弟啊!你们各自带兵去梁山泊岸边和我汇合,至于家人不要担心,我已经派人去把他们搬上草鞋岛,那边有我的庄园,会把他们照顾得很好。”
几名部将骇然,自己的家人竟然被张荣控制住了。
张荣淡淡一笑,“事关几百人性命,我不得不谨慎一点,只要大家上了船,以后都是兄弟了!”
五人无奈,只得一起躬身行礼,“愿为张大哥效力!”
.........
张荣兵不血刃便得到了一千厢军投降,他又挑拣了一些老弱,得到八百余名精壮,加上他们三人的六百多人,差不多一千五百人。
张荣占领了须城县,将郓州的官员悉数赶走,并公开斩杀了民怨极大的通判李尧,竖起了抗金义旗,打出了‘恢复家园,重归大宋’的口号,感染无数百姓,他是山东地区的第一面抗金大旗,一呼百应,一时间,各地抗金义士从四面八方赶来投奔,短短数日内,便招募了近两万青壮,送钱送粮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
五天后,阮小七再次来到须城县,县城上大旗招展,士气高昂,听说阮小七到来,张荣亲自迎了出来。
校场上,石秀和刘唐正在操练士兵,差不多一半时候都穿着皮甲,手执长枪战刀,郓州战乱多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点存货,这些都是老百姓捐出来,不过花色繁多,看起来不太统一。
阮小七笑道:“大哥,短短五日便募集了两万军队,不容易啊!”
张荣瞪了他一眼,“我现在需要兵甲,你答应过的。”
“你们很多士兵都有兵甲啊!”
“那都是以前留下的旧货,十几年前的东西,刀子都生锈了。”
张荣瞪着他,“别说这些废话,你小子到底是给还是不给?”
“当然给,我来就是带你去取兵器,我需要船只。”
“没有问题,我们渔船多的是!”
阮小七又取出一封鸽信递给他笑道:“你们声势太大,连都元帅都惊动了,这是他的封官,你自己看!”
这时,石秀和刘唐都走了过来,石秀听说有封官,连忙凑上前,刘唐稍微矜持一点,摆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但耳朵却竖了起来,事关他们前途富贵,怎么可能不关心呢?
鸽信上,明确封张荣为正五品定远将军,一级统领,封石秀和刘唐为正六品昭武校尉,二级统领,只要抗金立功,还会再有升赏。
三人大喜,这还是刚开始,他们就得到高职了,只要他们抗金立功,再升一级肯定没有问题了。
尤其张荣,脸上笑开了花,当年宋江招安也不过才正四品,还是虚职,他们都是八品、九品的团练副使、县尉等等,现在李延庆却慷慨给了他正五品的统领实职,让他怎么能不感动。
张荣郑重向南面行礼,“卑职一定不负都元帅期望,抗击金兵,收复家园!”
阮小七笑道:“派三十艘渔船跟我去济南府搬兵甲!”
张荣三人都愣住了,怎么会在济南府?
.........
入夜,三十艘大渔船沿着济水快速向东北方向行驶,张荣亲自率领三百名手下跟随阮小七去搬运兵甲。
这时张荣已经明白兵甲为什么在济南府,原来运输兵甲的船只是从海路过来,又进入了济水,因为济南府有五千驻军,船只不敢过于深入,只能停在青州博兴县一带。
在为首的船头上,阮小七缓缓对张荣道:“都元帅之所以对你们很看重,是因为梁山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节点,一旦宋朝大军出现在山东半岛,刘豫必然会派大军从汴京赶来支援,粮草后勤肯定走水路,梁山泊就是对方后勤的船队的必经之路,所以拦截伪齐军后勤船队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了。”
张荣这才恍然,原来宋军主力准备走海路北上,这倒是一步奇兵,一定会打刘豫一个措手不及。
他想了想道:“如果只是拦截粮草,五六百人就足够了,为何还要招募大军?”
阮小七摇摇头,“都元帅深谋远虑,视野在于天下大局,他这样要求必有道理,不是我们能想得到,我们只管服从命令就是了。”
张荣默默点点头,他心中第一次对李延庆有了一种敬畏之感。
两天后,三十艘渔船抵达了青州博兴县,沿河一带没有驻军,而且离县城颇远,连衙役也不会过来,只见两艘大海船孤零零停泊在北岸边,张荣眼睛一亮,这两艘大海船至少有三千石,什么时候梁山泊内也有一艘这样的大船就好了。
这时,阮小五出现在船尾,向他们挥手,渔船纷纷靠近海船,撤去了乌篷,大海船上有专门的吊具,吊具上方是一个轱辘,十几名士兵拉拽绳索,将一只只箱子和草袋从大船上缓缓吊下,箱子里装的是盔甲和战刀,草袋里是长矛。
装满一艘渔船后,又接着装第二艘渔船,这时,阮小五走下船笑道:“老张,你们的第一场战斗可能要开始了,济南府已经开始从各地调集军队了,青州的五百驻军今天上午已经赶赴济南。”
张荣也知道,济南府的五千驻军平时分散在各州,聚集起来至少要三四天时间,还要整顿一两天,时间上完全来得及。
他又问道:“这一战我们怎么打?”
阮小五笑了起来,“你忘了吗?当年我们梁山军是怎么打官军的,这次还是一样。”
张荣点点头,他知道该怎么打第一战了。
一千人目前就驻扎在须城县内,军营位于北城门附近,陈六儿胸无大志,他的士兵也是混口饭吃,原本就是战斗力比较低下的厢军,现在没有了理想和目标,战斗力更为低下。
傍晚时分,陈六儿带着五六名手下来到荣记大酒楼。
陈六儿当然知道张荣是从前的梁山将领,现在是附近五州六府黑白两道通吃的地方豪强。
这样的人他可惹不起,所以大家平时称兄道弟,陈六儿得了张荣不少好处,自然对他的某些不法勾当睁只眼闭只眼。
张荣在后院摆下一桌酒席请陈六儿和他的手下喝酒,夜幕已经降临,房间里灯火通明,众人推杯换盏,喝酒正酣。
这时,陈六儿已经醉倒在桌下,张荣见喝得差不多了,便给手下使个眼色,两名手下将陈六儿扶下去睡觉了,他举杯站起身道:“有句话憋在我心中很久了,不吐不快!”
五名将官都喝得面红耳赤,舌头变大,结结巴巴道:“张大哥想说什么,尽管说!”
“我在想,你们都是堂堂的大宋男儿,现在怎么替刘豫这条狗卖命?”
这句话说得十分突兀,令五名将官愕然,他们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愧疚之色,为首一名部将道:“大家都是乡里乡亲,张大哥也知道我们的,家里有老有小,想去投奔大宋,但家里又丢不下,当兵这么多年,也只能吃这碗饭,说实话,我们也窝囊啊!在家里被埋怨,在外面也被人指指点点,谁没有张脸皮呢?”
张荣点点头,“既然如此,我来给你们指条明路吧!”
五人连忙答应,张荣这才道:“实不相瞒,大宋摄政王殿下派老弟兄来找我,希望我能为大宋收复京东两路贡献一份力量,既然宋军反攻在即,我当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今天请你们喝酒,本想把你们一刀一个全砍了,但想到这么多的交情,心中也不忍,杨二杨三还是梁山军出来的,所以我好言相劝,跟着我干,将来我保你们进宋军当个统制,如果不想干也没有关系,你放你们回家,可如果谁在背后出卖我,哼哼!你们的老底我都知道,就这么说吧!我会连祖坟都挖掉。”
五人都呆住了,这时,杨二杨三率先站起身道:“我们也是梁山军旧部,既然张大哥要重新起事,我们兄弟愿意跟随!”
“好!”张荣拍拍二人肩膀,“有我张荣一口,就少不了你们兄弟。”
他看着其他三人,“三位呢,想回家还是跟我干?”
“张大哥,那陈六儿怎么办?”
张荣冷冷道:“想做大事,就不能心慈手软了。”
三人吓得连忙起身道:“我们早就憋闷已久,愿跟随大哥!”
张荣大笑,“都是好兄弟啊!你们各自带兵去梁山泊岸边和我汇合,至于家人不要担心,我已经派人去把他们搬上草鞋岛,那边有我的庄园,会把他们照顾得很好。”
几名部将骇然,自己的家人竟然被张荣控制住了。
张荣淡淡一笑,“事关几百人性命,我不得不谨慎一点,只要大家上了船,以后都是兄弟了!”
五人无奈,只得一起躬身行礼,“愿为张大哥效力!”
.........
张荣兵不血刃便得到了一千厢军投降,他又挑拣了一些老弱,得到八百余名精壮,加上他们三人的六百多人,差不多一千五百人。
张荣占领了须城县,将郓州的官员悉数赶走,并公开斩杀了民怨极大的通判李尧,竖起了抗金义旗,打出了‘恢复家园,重归大宋’的口号,感染无数百姓,他是山东地区的第一面抗金大旗,一呼百应,一时间,各地抗金义士从四面八方赶来投奔,短短数日内,便招募了近两万青壮,送钱送粮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
五天后,阮小七再次来到须城县,县城上大旗招展,士气高昂,听说阮小七到来,张荣亲自迎了出来。
校场上,石秀和刘唐正在操练士兵,差不多一半时候都穿着皮甲,手执长枪战刀,郓州战乱多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点存货,这些都是老百姓捐出来,不过花色繁多,看起来不太统一。
阮小七笑道:“大哥,短短五日便募集了两万军队,不容易啊!”
张荣瞪了他一眼,“我现在需要兵甲,你答应过的。”
“你们很多士兵都有兵甲啊!”
“那都是以前留下的旧货,十几年前的东西,刀子都生锈了。”
张荣瞪着他,“别说这些废话,你小子到底是给还是不给?”
“当然给,我来就是带你去取兵器,我需要船只。”
“没有问题,我们渔船多的是!”
阮小七又取出一封鸽信递给他笑道:“你们声势太大,连都元帅都惊动了,这是他的封官,你自己看!”
这时,石秀和刘唐都走了过来,石秀听说有封官,连忙凑上前,刘唐稍微矜持一点,摆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但耳朵却竖了起来,事关他们前途富贵,怎么可能不关心呢?
鸽信上,明确封张荣为正五品定远将军,一级统领,封石秀和刘唐为正六品昭武校尉,二级统领,只要抗金立功,还会再有升赏。
三人大喜,这还是刚开始,他们就得到高职了,只要他们抗金立功,再升一级肯定没有问题了。
尤其张荣,脸上笑开了花,当年宋江招安也不过才正四品,还是虚职,他们都是八品、九品的团练副使、县尉等等,现在李延庆却慷慨给了他正五品的统领实职,让他怎么能不感动。
张荣郑重向南面行礼,“卑职一定不负都元帅期望,抗击金兵,收复家园!”
阮小七笑道:“派三十艘渔船跟我去济南府搬兵甲!”
张荣三人都愣住了,怎么会在济南府?
.........
入夜,三十艘大渔船沿着济水快速向东北方向行驶,张荣亲自率领三百名手下跟随阮小七去搬运兵甲。
这时张荣已经明白兵甲为什么在济南府,原来运输兵甲的船只是从海路过来,又进入了济水,因为济南府有五千驻军,船只不敢过于深入,只能停在青州博兴县一带。
在为首的船头上,阮小七缓缓对张荣道:“都元帅之所以对你们很看重,是因为梁山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节点,一旦宋朝大军出现在山东半岛,刘豫必然会派大军从汴京赶来支援,粮草后勤肯定走水路,梁山泊就是对方后勤的船队的必经之路,所以拦截伪齐军后勤船队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了。”
张荣这才恍然,原来宋军主力准备走海路北上,这倒是一步奇兵,一定会打刘豫一个措手不及。
他想了想道:“如果只是拦截粮草,五六百人就足够了,为何还要招募大军?”
阮小七摇摇头,“都元帅深谋远虑,视野在于天下大局,他这样要求必有道理,不是我们能想得到,我们只管服从命令就是了。”
张荣默默点点头,他心中第一次对李延庆有了一种敬畏之感。
两天后,三十艘渔船抵达了青州博兴县,沿河一带没有驻军,而且离县城颇远,连衙役也不会过来,只见两艘大海船孤零零停泊在北岸边,张荣眼睛一亮,这两艘大海船至少有三千石,什么时候梁山泊内也有一艘这样的大船就好了。
这时,阮小五出现在船尾,向他们挥手,渔船纷纷靠近海船,撤去了乌篷,大海船上有专门的吊具,吊具上方是一个轱辘,十几名士兵拉拽绳索,将一只只箱子和草袋从大船上缓缓吊下,箱子里装的是盔甲和战刀,草袋里是长矛。
装满一艘渔船后,又接着装第二艘渔船,这时,阮小五走下船笑道:“老张,你们的第一场战斗可能要开始了,济南府已经开始从各地调集军队了,青州的五百驻军今天上午已经赶赴济南。”
张荣也知道,济南府的五千驻军平时分散在各州,聚集起来至少要三四天时间,还要整顿一两天,时间上完全来得及。
他又问道:“这一战我们怎么打?”
阮小五笑了起来,“你忘了吗?当年我们梁山军是怎么打官军的,这次还是一样。”
张荣点点头,他知道该怎么打第一战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