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97 第一百七十二章 票票有用(下)[月票最有用啊!]
- 198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票否绝
- 199 第一百七十四章 按需行事 [端午快乐啊!]
- 200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知所措
- 201 第一百七十六章 潜水灌水
- 202 第一百七十七章 细磨洋工
- 203 第一百七十八章 关杰告急
- 204 第一百七十九章 胡手好牌(上)
- 205 第一百七十九章 胡手好牌(中)
- 206 第一百七十九章 胡手好牌(下)
- 207 第一百八十章 科长泛滥
- 208 第一百八十一章 没有搞定(上)
- 209 第一百八十一章 没有搞定(下)
- 210 第一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
- 211 第一百八十三章 请示汇报
- 212 第一百八十四章 博弈开始
- 213 第一百八十五章 早作准备
- 214 第一百八十六章 城内空虚
- 215 第一百八十七章 纪委有请
- 216 第一百八十八章 这叫什么
- 217 第一百八十九章 没有办法(上)
- 218 第一百八十九章 没有办法(下)
- 219 第一百九十章 要想办法(上)
- 220 第一百九十章 要想办法(中)
- 221 第一百九十章 要想办法(下)
- 222 第一百九十一章 戏剧结果(上)
- 223 第一百九十一章 戏剧结果(下)
- 224 第一百九十二章 给你就要
- 225 第一百九十三章 谁是胜者
- 226 第一百九十四章 无头时代(一)
- 227 第一百九十四章 无头时代(二)
- 228 第一百九十四章 无头时代(三)
- 229 第一百九十四章 无头时代(四)
- 230 第一百九十四章 无头时代(五)
- 231 第一百九十五章 书记说媒(上)
- 232 第一百九十五章 书记说媒(下)
- 233 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总经理(上)
- 234 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总经理(下)
- 235 第一百九十七章 汪总对头
- 236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个信号
- 237 第一百九十九章 自己决定
- 238 第二百章 点名批评
- 239 第二百零一章 风向变了
- 240 第二百零二章 老子没空
- 241 第二百零三章 第一把火
- 242 第二百零四章 考擦考搽
- 243 第二百零五章 专职司机
- 244 第二百零六章 咖啡好喝
- 245 第二百零七章 团委书记(上)
- 246 第二百零七章 团委书记(下)
- 247 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伤人(上)
- 248 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伤人(下)
- 249 第二百零九章 亲听传闻
- 250 第二百一十章 举手之劳
- 251 第二百一十一章 小晴想法
- 252 第二百一十二章 熟妇诱惑(上)
- 253 第二百一十二章 熟妇诱惑(中)
- 254 第二百一十二章 熟妇诱惑(下)
- 255 第二百一十三章 是非谁说
- 256 第二百一十四章 男人战斗
- 257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刀几段
- 258 第二百一十六章 雨仙南巡
- 259 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世回眸
- 260 第二百一十八章 江南啤酒
- 261 第二百一十九章 望穿秋水
- 262 第二百二十章 下马啤酒
- 263 第二百二十一章 工作安排
- 264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失窃之后
- 265 第二百二十三章 如愿以尝
- 266 第二百二十四章 集体宿舍
- 267 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别康桥
- 268 第二百二十六章 信德山庄
- 269 第二百二十七章 推心置腹
- 270 第二百二十八章 顾岚有难
- 271 第二百二十九章 跆拳馆内
- 272 第二百三十章 会上pk
- 273 第二百三十一章 工地餐馆
- 274 第二百三十二章 顾岚父母
- 275 第二百三十三章 团结就是力量
- 276 第二百三十四章 四处考察
- 277 第二百三十五章 准备就绪
- 278 第二百三十六章 星火缭燃
- 279 第二百三十七章 调研课题
- 280 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战初胜
- 281 第二百三十九章 星火黯淡
- 282 第二百四十章 街头火拼(全)
- 283 第二百四十一章 孤身谈判
- 284 第二百四十二章 北山突破
- 285 第二百四十三 白热化了
- 286 第二百四十四 反行其道
- 287 第二百四十五 可爱的人
- 288 第二百四十六 雨山阻击
- 289 第二百四十七 地方保护
- 290 第二百四十八 报喜得喜
- 291 第二百四十九 严格管理
- 292 第二百五十 金字塔
- 293 第二百五十一 曾经沧海
- 294 第二百五十二 云雨何处
- 295 第二百五十四章 统一采购(接第252章)
- 296 第二百五十五章 领导看法
- 297 第二百五十六章 领导的人
- 298 第二百五十七章 标准台账
- 299 第二百五十八章 生产事故
- 300 第二百五十九章 有忧报喜
- 301 第二百六十章 江南人喝江南啤酒
- 302 第二百六十一章 指定专用
- 303 第二百六十二章 银湖买店
- 304 第二百六十三章 江南花会
- 305 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进一步
- 306 第二百六十五章 定时炸弹
- 307 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关我事
- 308 第二百六十七章 一夜无用
- 309 第二百六十八章 我该怎办
- 310 第二百六十九章 该来的总会来
- 311 第二百七十章 何为真相
- 312 第二百七十一章 没有真相
- 313 第二百七十二章 圈子初形
- 314 第二百七十三章 情场得意?
- 315 第二百七十四章 上级批示
- 316 第二百七十五章 酌情处理
- 317 第二百七十六章 邪西毒
- 318 第二百七十七章 曲线救国
- 319 第二百七十八章 千年老二
- 320 第二百七十九章 奖金之分
- 321 第二百八十章 敷衍塞责
- 322 第二百八十一章 防线森然
- 323 第二百八十二章 另立中心
- 324 第二百八十三章 感情之牌
- 325 第二百八十四章 民主好用
- 326 第二百八十五章 前任之事
- 327 第二百八十六章 米粒煮稀饭(上)
- 328 第二百八十七章 米粒煮稀饭(下)
- 329 第二百八十八章 胡豫之事(上)
- 330 第二百八十九章 胡豫之事(下)
- 331 第二百九十章 果断倒戈
- 332 第二百九十一章 维护形象
- 333 第二百九十二章 相互补台
- 334 第二百九十三章 虚伪招呼
- 335 第二百九十四章 学兄学弟
- 336 第二百九十五章 烦恼青丝
- 337 第二百九十六章 同学关系
- 338 第二百九十七章 我忘记了
- 339 第二百九十八章 绩效改革
- 340 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姜火辣
- 341 第三百章 打人打狗
- 342 第三百零一章 两个杯子
- 343 第三百零二章 沉默是金
- 344 第三百零三章 请快传球
- 345 第三百零四章 收发传真
- 346 第三百零五章 开会多多
- 347 第三百零六章 集体拍板
- 348 第三百零七章 寡人之疾
- 349 第三百零八章 虚与蛇委
- 350 第三百零九章 蛇引出洞
- 351 第三百一十章 不能无耻
- 352 第三百一十一章 民间演义
- 353 第三百一十二章 创业艰苦
- 354 第三百一十三章 顾岚吃醋
- 355 第三百一十三章 顾岚吃醋(下)
- 356 第三百一十四章 两个女人
- 357 第三百一十五章 江南烟雨
- 358 第三百一十六章 各谋出路
- 359 第三百一十七章 集体聚会
- 360 第三百一十八章 员工上访
- 361 第三百一十九章 书记出马
- 362 第三百二十章 重回江南
- 363 第三百二十一章 放松不了的一天
- 364 第三百二十二章 夹道欢迎
- 365 第三百二十三章 成家立业
- 366 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的班子
- 367 第三百二十五章 金融漩涡
- 368 第三百二十六章 潘仁美的后代
- 369 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见信德老板
- 370 第三百二十八章 糖衣件件
- 371 第三百二十九章 迫在眉睫
- 372 第三百三十章 啤酒厂人
- 373 第三百三十一章 找米下锅
- 374 第三百三十二章 风波再起
- 375 第三百三十三章 重访集体宿舍
- 376 第三百三十四章 真的有人闹事
- 377 第三百三十五章 流氓手段
- 378 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流氓学习
- 379 第三百三十七章 真假流氓
- 380 第三百三十八章 人心散了
- 381 第三百三十九章 队伍不好带了
- 382 第三百四十章 啤酒卖不出去
- 383 第三百四十一章 领导不好应付
- 384 第三百四十二章 资产评估
- 385 第三百四十三章 信德出手
- 386 第三百四十四章 最后对决
- 387 第三百四十五章 新的开始(结局)
- 388 同舟新书《官路商海》介绍
- 389 同舟新书《官场风月》上传
- 390 国企将不日出版,请大大们支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八十章 科长泛滥
第一百八十章 科长泛滥
第一百八十章科长泛滥
麻将搓好,等了一个星期,是12人的公示期,另外调公示,任命文件第二天就按党政两条线由郑书记和汪总签发了,并制作好下发到各个单位。
而这公示的一个星期又是一个等待的星期,黄云逸要注意下面是否有什么议论,当然这个星期也是黄云逸电话和应酬最多的星期,七天吃了十多顿饭,洗了五六次脚,差点把脚上的嫩皮都洗没了。
把这些事情搞定之后,黄云逸琢磨着公司要将那些主管、科长、工段长、队长统一取个名字,进行统一管理的事情。
简单的整理了一下,发现公司这一级别的干部还真多,整个公司差不多有1000人,这个队伍可是相当的庞者少干活的人啊,都是手上有些小权的人啊,都是和上面某些老大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啊。
对着这打印出来一叠的名单,黄云逸发了半天的呆,都不知道如何来做这个改革方案。
领导的意思是想将这些干部进行统一管理,表面上说是能更好的培养公司的人才,更好的人尽其才,搭建公司人才构建,为打造公司百年企业打下良好基层。
可黄云逸感觉这只是表面上的意思,心里琢磨着如果构建统一的人才库,进行相关的统一管理,首先就是让领导们能越过各单位的厂长主任掌握下面的科长,至少就不会在出现象标注化车间那样水也泼不进针也插不进的情况。其次,能给这些厂长经理一个危机感,更加能激发领导干部的能动性,至于什么方面的能动性,这就不清楚了。第三就是能将整个公司的脉络透明一些,领导对下面更加有控制力一些。黄云逸感觉汪老板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真正能把这个东西理清楚,那对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是大有好处,可是万一搞不好。只怕触到的是炸弹。
现在最头疼的事情是黄云逸了,这么多干部。这么多岗位,都要去摸个底,都要重新设计一下,自己哪里有这么大地阅历和能耐设计出这样庞大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啊。
消息传出去,整改华达上下地震动比这次大搓麻将还大,虽然一次提拔14人已经是大事情,是华达多年来很少碰到的事情。可还是比不上对这近一千人的大调整相比较。
虽然消息传老早出去了,可前面的准备工作黄云逸只能暗中进行,针对如此庞大的岗位设计调整,基本上和企业流程再造差不多,企业流程再造这个词,虽然最近很流行,可黄云逸知道自己有几分几两,这事情自己一个人干不来,可老板们又不肯请外面的咨询公司,这可难倒了黄云逸。
还真是车到山钱必有路。黄云逸无意中和自己那些在职研究生班的两个同学说了,这两人居然极度地感兴趣,一忽悠,4同学对这个企业流程再造感兴趣,要求黄云逸组织一个研究课题组,大家免费为华达进行诊断,设计新的流程,而且还拉上了他们研究生班的导师。江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周其盛教授,周教授可是江南省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的泰斗,他还是国家社会科学院的院士,著名经济学家,江南省政策顾问,既然有他牵头,大家兴趣也更大了。
黄云逸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就算花上百万的钱也请不到这样的专家团队来给公司做流程再造。四位同学,一个是省国资委政策研究室的副处长于金,一个是省发改委主任科员李秋,第三位是江南第一民营企业华向集团投资部的经理,也是少老板李远,第四位和黄云逸差不多,是江南省进出口公司外贸分公司地副经理高榜。
四人来这里读书也象黄云逸一样都是来镀金的,选的也就是周教授这个牌子。现在读了两年多的书,搞了不少活动,黄云逸这才明白当初师兄说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让自己进了这个班。当时自己还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呢。不就是老板和当官的多一些,到了今天才知道老板多当官的多就是好办事情,更重要地是还有周老这样一个在江南省很吃的开的牌子。
四位同学和他一合计,知道黄云逸这里没有经费,华向集团的少老板李远张开嘴说:“经费的事情你们不要操心,我们也用不了多少钱,要用的东西到我那里拿好了,我们集团刚刚请罗兰搞过一次这样的流程改造,效果不错,所以我才这么感兴趣,很多资料我那里都有。”
“那就好,我们要做就做地好一些,正好借着周老的牌子,将这个课题做成江南省国企第一改造案例。”到底是国资委的处长,于金就想着要做一个最好的案例,这样对他的仕途也有好处,“说不定
借这个课题的东风呢。”于金来读这个研究生,就做准备的,要真能借周老的牌子做这样一个课题,就算没多少用,这课题的含金量也要重很多,以后自己就会成为江南省这几千上万大大小小国有企业改制改革的专家了。
可黄云逸心里似乎明白,就算这个课题做了出来,华达也不一定能用这个结果,只怕这个课题做出来还会给汪总带来一些压力,万一课题流程改造之后,整个华达只要500科级干部,那现在多出来地近科级干部该怎么办?
虽然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经过党宣部这几个月的任职,黄云逸学会了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考虑事情做出来之后的后果,这个好过是不是该要的后果。
黄云逸将自己的担心如实的向几位同学说了,这倒是他们没想到的,不过也是他们能理解的,毕竟除了李远,另外三人不是政府部门的人,就是国有企业系统的人。
回去先和章书记汇报了这件事情,章书记倒是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机会,及力让黄云逸把周教授及其他同学邀请过来,他会给予最大的,甚至都说可以考虑象汪总要一些经费。
对于黄云逸提出的担心。章书记觉得这都是小事情,问题到时候还是应该比较容易解决地。难得的是,这样千载难逢地机会可是人家花钱都请不过来的,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章书记亲自陪黄云逸去汪老板那里汇报了这个事情,果然汪老板有些犹豫,周老的名头实在是有影响力,不要说厅领导,就是省领导都要敬他三分。真要让他主持到自己这里做这个课题,只怕厅领导,国资委的领导也会参与进来,这对自己应该是好事情。可又担心课题一做,发现一些问题,或者有些事情是自己做不了的,那就是麻烦的事情。
考虑再三,还是章书记提议,让他们研究他们的,公司不参与。如果他们研究地课题和华达公司自己做方案不冲突的时候,那就可以采用课题组的成果,如果有冲突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汪老板也同意了他这个提议,反正有章书记牵头,课题组做咨询调查的时候应该比较方便的。经过这次谈话,黄云逸突然发现,章书记虽然是行武出身,可骨子里还是有一丝书生的气息。
对于这个结果。周教授和同学们也理解,也就决定着这么干了。现是参照罗兰公司给华向集团做的咨询和方案,列出了大家要调查咨询的内容。由于李远是全程参与了华向公司这个流程再造,所以大家推选他为课题组副助长,由他来分工大家开始工作。周教授工作繁忙,也只是帮他们审核审核方案,提点意见什么的。
做党宣部副部长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黄云逸对人力资源方面进行了猛攻,周教授给他列出几十本相关地书籍,这几个月来每个星期认真读一本书,基本上读的差不多了,还写了两片论文,其中一篇还由周教授推荐在《人力资源研究》上发表了,总的来说,也算是恶补了一下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不过最近因为这个科级干部调整的事情,静下来思考了好几次。发现自己学的这些人力资源方面的东西,大部分是不能运用到公司人事工作上来的。倒是公司里人事上地某些东西,可以用这些理论写上几篇论文。
现在对于公司构架、流程再造方面的情况,黄云逸就在课程中学了一点,当时觉得自己这样的单位不可能出现这种流程再造的情况,也就没这么在意,就是混过及格就行了。现在既然要做这样的课题,而且还是做自己公司的课题,那得迅速恶补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周教授和李远给大家开了一大堆地书目,黄云逸就这样一边忙平时的日常工作,一边可是看书,一边和四位同学按照方案的布置,到公司进行咨询调查。
由于有了资质认证和精细化推广这两个工作,大家对黄云逸的咨询调查倒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觉得老搞这样的事情,有点烦。
周老也抽出时间到华达来调研了一次,还真如汪老板估计的,知道周老要来之后,厅里专门派了一个副厅长来陪同,集团公司李总自然也跟着来受教了一会,其实调研也就是听汪总汇报了一些情况,到车间参观了一下,问了职工几个问题。
经过五人一个月的紧急工作,一个简单的报告出来了。报告和罗兰公司给华向公司做的咨询报告相比那真是大巫见小巫了。不过听李远说他们花了600地价钱,罗兰公司派了四十多个人来公司常驻了半年才做出的咨询报告相比,他们投入的人力物力真是少的
报告由黄云逸主笔,一个月下来,黄云逸感觉自己身上的精血全部被抽干了一样,报告写好了之后黄云逸打印了两份,一份交给章书记,一份交给大家,就再也不想动了,再也不想看这个报告了,在宿舍里睡了两天两夜才缓过一点神来。
章书记给报告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好,汪老板看了也还算满意,不过觉得这报告学术味比较浓,可操作性不差了一些。
同学们对他这个报告的评价确实,理论性的东西太多,涉及华达公司灵魂的东西不多,这个报告更加象一篇论文。还是周教授理解黄云逸,笑着说:“这么短的时间,前面又没接触过这些东西。能做出这样的报告出来,已经不错了。”
“只是我怎么觉得。你们公司的科级干部也太多了一点把。”李远看着他报告上的数据说,“甚至都有些泛滥的程度了。”
“国有企业哪里能和你们这种资本家相比啊,你们是想办法的剥削人,国有企业是人民当家作主,肯定要给大家一些说话地地方。”高榜笑着说,“我们集团的科级干部只怕比他们还多呢,你回去整理整理你们华向主管级地干部只怕也不在少数。”
报告经过大家多次的修改。周老最后还是通过了,而且专门推荐给省有关领导看了,并让黄云逸注意半年后实施的情况。
同时,整个课题的研究,虽然对华达科级干部的调动没有多大的效果,可汪总却因为这个课题获得了厅里科技应用成果组织奖,只是黄云逸觉得这个奖有和这个课题对不上号来。
经过课题的研究,黄云逸和两位老板却对华达干部地整个情况有了深刻的认识,那就是科级干部过多,岗位设置非常模糊。有些岗位的设置甚至都没有任何的理由,可既然已经设置了,现在要撤掉那些岗位,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经过几天的讨论,先是三人之间小范围的讨论,后是班子会议、党政联系会议,经过各种情况的反映和一番又一番的争吵,汪老板有些为难了。还真的有些后悔挑起这个杨梅摊子。
不过黄云逸却从这986个科级岗位中,理出了有82人是在这两年就要退休地,还有35个岗位是由其他科级或是主任厂长兼任的。
黄云逸和章书记就从这里打起了注意,经过两人在原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汪总讨论了好几次之后,提议将这117个科级岗位撤销,有些单位有些部室还可以增设一些岗位。基本上就是要撤销79个岗位,这对于华达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动作。
汪总有些犹豫,可现在事情做到了这一步,不动动似乎又不符合汪总的性格,章书记和黄云逸也没去继续和他罗嗦,这种事情做出来,虽然能将华达公司流程理顺一些,能提高工作效率,能改进工作作风。可引起的震动也会很大,万一没弄好,说不定还会危害到他位置,因为这种人事问题不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很敏感的事情,下面地人弄不好,就会去找上面的人,找上面的人没用,就会继续去找上面上面的人,这样可是犯大忌讳的。
下面的人和上面的人也千丝万缕地联系,这个领导的人不能下,那个领导的人也不能下,只怕到最后下的人就是自己了。
现在摆在自己面前的倒不是这个方案到底采用不采用,而是如何应承自己的两个承诺,老吴这个科长的位置应该没什么困难,老吴情况特殊,自己这里又是组织宣传都在一起,多一个科长也是说的过去的。
改革的方案终于定了下来,听说得到了集团公司李总地特别,汪总所以才下定决定进行一些改革,不过程度有限。改革主要有三件事情,一件就是将公司所有的主管、工段长、科长和队长统一起来叫科长,其实这件事情没多大的用途,就是换一个名字。第二件事情却有些影响,将中层干部兼的那些科级全部免除,对这这些兼任的岗位进行梳理,撤销一部分,不能撤销的就挑选新的科长。同时为了防止引起更大的情绪,将这一些实在是没必要设置的科级岗位撤销,将职能重叠的科合并,这样两个方面下来,还真的撤销了80个科长的岗位。第三件事情自然是在撤销的时候,重新整理流程,增设一些必须设的科级岗位。
黄云逸也为老吴争取了一个宣传科副科长的职务,虽然他手下没兵,就光杆一个,科老吴还是开心了好久,还专门请黄云逸和李琳吃了一顿大餐。<国企风流第三卷初涉管理第一百八十章科长泛滥">
麻将搓好,等了一个星期,是12人的公示期,另外调公示,任命文件第二天就按党政两条线由郑书记和汪总签发了,并制作好下发到各个单位。
而这公示的一个星期又是一个等待的星期,黄云逸要注意下面是否有什么议论,当然这个星期也是黄云逸电话和应酬最多的星期,七天吃了十多顿饭,洗了五六次脚,差点把脚上的嫩皮都洗没了。
把这些事情搞定之后,黄云逸琢磨着公司要将那些主管、科长、工段长、队长统一取个名字,进行统一管理的事情。
简单的整理了一下,发现公司这一级别的干部还真多,整个公司差不多有1000人,这个队伍可是相当的庞者少干活的人啊,都是手上有些小权的人啊,都是和上面某些老大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啊。
对着这打印出来一叠的名单,黄云逸发了半天的呆,都不知道如何来做这个改革方案。
领导的意思是想将这些干部进行统一管理,表面上说是能更好的培养公司的人才,更好的人尽其才,搭建公司人才构建,为打造公司百年企业打下良好基层。
可黄云逸感觉这只是表面上的意思,心里琢磨着如果构建统一的人才库,进行相关的统一管理,首先就是让领导们能越过各单位的厂长主任掌握下面的科长,至少就不会在出现象标注化车间那样水也泼不进针也插不进的情况。其次,能给这些厂长经理一个危机感,更加能激发领导干部的能动性,至于什么方面的能动性,这就不清楚了。第三就是能将整个公司的脉络透明一些,领导对下面更加有控制力一些。黄云逸感觉汪老板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真正能把这个东西理清楚,那对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是大有好处,可是万一搞不好。只怕触到的是炸弹。
现在最头疼的事情是黄云逸了,这么多干部。这么多岗位,都要去摸个底,都要重新设计一下,自己哪里有这么大地阅历和能耐设计出这样庞大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啊。
消息传出去,整改华达上下地震动比这次大搓麻将还大,虽然一次提拔14人已经是大事情,是华达多年来很少碰到的事情。可还是比不上对这近一千人的大调整相比较。
虽然消息传老早出去了,可前面的准备工作黄云逸只能暗中进行,针对如此庞大的岗位设计调整,基本上和企业流程再造差不多,企业流程再造这个词,虽然最近很流行,可黄云逸知道自己有几分几两,这事情自己一个人干不来,可老板们又不肯请外面的咨询公司,这可难倒了黄云逸。
还真是车到山钱必有路。黄云逸无意中和自己那些在职研究生班的两个同学说了,这两人居然极度地感兴趣,一忽悠,4同学对这个企业流程再造感兴趣,要求黄云逸组织一个研究课题组,大家免费为华达进行诊断,设计新的流程,而且还拉上了他们研究生班的导师。江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周其盛教授,周教授可是江南省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的泰斗,他还是国家社会科学院的院士,著名经济学家,江南省政策顾问,既然有他牵头,大家兴趣也更大了。
黄云逸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就算花上百万的钱也请不到这样的专家团队来给公司做流程再造。四位同学,一个是省国资委政策研究室的副处长于金,一个是省发改委主任科员李秋,第三位是江南第一民营企业华向集团投资部的经理,也是少老板李远,第四位和黄云逸差不多,是江南省进出口公司外贸分公司地副经理高榜。
四人来这里读书也象黄云逸一样都是来镀金的,选的也就是周教授这个牌子。现在读了两年多的书,搞了不少活动,黄云逸这才明白当初师兄说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让自己进了这个班。当时自己还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呢。不就是老板和当官的多一些,到了今天才知道老板多当官的多就是好办事情,更重要地是还有周老这样一个在江南省很吃的开的牌子。
四位同学和他一合计,知道黄云逸这里没有经费,华向集团的少老板李远张开嘴说:“经费的事情你们不要操心,我们也用不了多少钱,要用的东西到我那里拿好了,我们集团刚刚请罗兰搞过一次这样的流程改造,效果不错,所以我才这么感兴趣,很多资料我那里都有。”
“那就好,我们要做就做地好一些,正好借着周老的牌子,将这个课题做成江南省国企第一改造案例。”到底是国资委的处长,于金就想着要做一个最好的案例,这样对他的仕途也有好处,“说不定
借这个课题的东风呢。”于金来读这个研究生,就做准备的,要真能借周老的牌子做这样一个课题,就算没多少用,这课题的含金量也要重很多,以后自己就会成为江南省这几千上万大大小小国有企业改制改革的专家了。
可黄云逸心里似乎明白,就算这个课题做了出来,华达也不一定能用这个结果,只怕这个课题做出来还会给汪总带来一些压力,万一课题流程改造之后,整个华达只要500科级干部,那现在多出来地近科级干部该怎么办?
虽然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经过党宣部这几个月的任职,黄云逸学会了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考虑事情做出来之后的后果,这个好过是不是该要的后果。
黄云逸将自己的担心如实的向几位同学说了,这倒是他们没想到的,不过也是他们能理解的,毕竟除了李远,另外三人不是政府部门的人,就是国有企业系统的人。
回去先和章书记汇报了这件事情,章书记倒是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机会,及力让黄云逸把周教授及其他同学邀请过来,他会给予最大的,甚至都说可以考虑象汪总要一些经费。
对于黄云逸提出的担心。章书记觉得这都是小事情,问题到时候还是应该比较容易解决地。难得的是,这样千载难逢地机会可是人家花钱都请不过来的,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章书记亲自陪黄云逸去汪老板那里汇报了这个事情,果然汪老板有些犹豫,周老的名头实在是有影响力,不要说厅领导,就是省领导都要敬他三分。真要让他主持到自己这里做这个课题,只怕厅领导,国资委的领导也会参与进来,这对自己应该是好事情。可又担心课题一做,发现一些问题,或者有些事情是自己做不了的,那就是麻烦的事情。
考虑再三,还是章书记提议,让他们研究他们的,公司不参与。如果他们研究地课题和华达公司自己做方案不冲突的时候,那就可以采用课题组的成果,如果有冲突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汪老板也同意了他这个提议,反正有章书记牵头,课题组做咨询调查的时候应该比较方便的。经过这次谈话,黄云逸突然发现,章书记虽然是行武出身,可骨子里还是有一丝书生的气息。
对于这个结果。周教授和同学们也理解,也就决定着这么干了。现是参照罗兰公司给华向集团做的咨询和方案,列出了大家要调查咨询的内容。由于李远是全程参与了华向公司这个流程再造,所以大家推选他为课题组副助长,由他来分工大家开始工作。周教授工作繁忙,也只是帮他们审核审核方案,提点意见什么的。
做党宣部副部长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黄云逸对人力资源方面进行了猛攻,周教授给他列出几十本相关地书籍,这几个月来每个星期认真读一本书,基本上读的差不多了,还写了两片论文,其中一篇还由周教授推荐在《人力资源研究》上发表了,总的来说,也算是恶补了一下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不过最近因为这个科级干部调整的事情,静下来思考了好几次。发现自己学的这些人力资源方面的东西,大部分是不能运用到公司人事工作上来的。倒是公司里人事上地某些东西,可以用这些理论写上几篇论文。
现在对于公司构架、流程再造方面的情况,黄云逸就在课程中学了一点,当时觉得自己这样的单位不可能出现这种流程再造的情况,也就没这么在意,就是混过及格就行了。现在既然要做这样的课题,而且还是做自己公司的课题,那得迅速恶补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周教授和李远给大家开了一大堆地书目,黄云逸就这样一边忙平时的日常工作,一边可是看书,一边和四位同学按照方案的布置,到公司进行咨询调查。
由于有了资质认证和精细化推广这两个工作,大家对黄云逸的咨询调查倒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觉得老搞这样的事情,有点烦。
周老也抽出时间到华达来调研了一次,还真如汪老板估计的,知道周老要来之后,厅里专门派了一个副厅长来陪同,集团公司李总自然也跟着来受教了一会,其实调研也就是听汪总汇报了一些情况,到车间参观了一下,问了职工几个问题。
经过五人一个月的紧急工作,一个简单的报告出来了。报告和罗兰公司给华向公司做的咨询报告相比那真是大巫见小巫了。不过听李远说他们花了600地价钱,罗兰公司派了四十多个人来公司常驻了半年才做出的咨询报告相比,他们投入的人力物力真是少的
报告由黄云逸主笔,一个月下来,黄云逸感觉自己身上的精血全部被抽干了一样,报告写好了之后黄云逸打印了两份,一份交给章书记,一份交给大家,就再也不想动了,再也不想看这个报告了,在宿舍里睡了两天两夜才缓过一点神来。
章书记给报告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好,汪老板看了也还算满意,不过觉得这报告学术味比较浓,可操作性不差了一些。
同学们对他这个报告的评价确实,理论性的东西太多,涉及华达公司灵魂的东西不多,这个报告更加象一篇论文。还是周教授理解黄云逸,笑着说:“这么短的时间,前面又没接触过这些东西。能做出这样的报告出来,已经不错了。”
“只是我怎么觉得。你们公司的科级干部也太多了一点把。”李远看着他报告上的数据说,“甚至都有些泛滥的程度了。”
“国有企业哪里能和你们这种资本家相比啊,你们是想办法的剥削人,国有企业是人民当家作主,肯定要给大家一些说话地地方。”高榜笑着说,“我们集团的科级干部只怕比他们还多呢,你回去整理整理你们华向主管级地干部只怕也不在少数。”
报告经过大家多次的修改。周老最后还是通过了,而且专门推荐给省有关领导看了,并让黄云逸注意半年后实施的情况。
同时,整个课题的研究,虽然对华达科级干部的调动没有多大的效果,可汪总却因为这个课题获得了厅里科技应用成果组织奖,只是黄云逸觉得这个奖有和这个课题对不上号来。
经过课题的研究,黄云逸和两位老板却对华达干部地整个情况有了深刻的认识,那就是科级干部过多,岗位设置非常模糊。有些岗位的设置甚至都没有任何的理由,可既然已经设置了,现在要撤掉那些岗位,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经过几天的讨论,先是三人之间小范围的讨论,后是班子会议、党政联系会议,经过各种情况的反映和一番又一番的争吵,汪老板有些为难了。还真的有些后悔挑起这个杨梅摊子。
不过黄云逸却从这986个科级岗位中,理出了有82人是在这两年就要退休地,还有35个岗位是由其他科级或是主任厂长兼任的。
黄云逸和章书记就从这里打起了注意,经过两人在原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汪总讨论了好几次之后,提议将这117个科级岗位撤销,有些单位有些部室还可以增设一些岗位。基本上就是要撤销79个岗位,这对于华达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动作。
汪总有些犹豫,可现在事情做到了这一步,不动动似乎又不符合汪总的性格,章书记和黄云逸也没去继续和他罗嗦,这种事情做出来,虽然能将华达公司流程理顺一些,能提高工作效率,能改进工作作风。可引起的震动也会很大,万一没弄好,说不定还会危害到他位置,因为这种人事问题不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很敏感的事情,下面地人弄不好,就会去找上面的人,找上面的人没用,就会继续去找上面上面的人,这样可是犯大忌讳的。
下面的人和上面的人也千丝万缕地联系,这个领导的人不能下,那个领导的人也不能下,只怕到最后下的人就是自己了。
现在摆在自己面前的倒不是这个方案到底采用不采用,而是如何应承自己的两个承诺,老吴这个科长的位置应该没什么困难,老吴情况特殊,自己这里又是组织宣传都在一起,多一个科长也是说的过去的。
改革的方案终于定了下来,听说得到了集团公司李总地特别,汪总所以才下定决定进行一些改革,不过程度有限。改革主要有三件事情,一件就是将公司所有的主管、工段长、科长和队长统一起来叫科长,其实这件事情没多大的用途,就是换一个名字。第二件事情却有些影响,将中层干部兼的那些科级全部免除,对这这些兼任的岗位进行梳理,撤销一部分,不能撤销的就挑选新的科长。同时为了防止引起更大的情绪,将这一些实在是没必要设置的科级岗位撤销,将职能重叠的科合并,这样两个方面下来,还真的撤销了80个科长的岗位。第三件事情自然是在撤销的时候,重新整理流程,增设一些必须设的科级岗位。
黄云逸也为老吴争取了一个宣传科副科长的职务,虽然他手下没兵,就光杆一个,科老吴还是开心了好久,还专门请黄云逸和李琳吃了一顿大餐。<国企风流第三卷初涉管理第一百八十章科长泛滥">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