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94 第五百九十五章 表彰
- 595 第五百九十六章 三子
- 596 第五百九十七章 办砸
- 597 第五百九十八章 无虞
- 598 第五百九十九章 劝慰
- 599 第六百章 打击
- 600 第六百零一章 截人
- 601 第六百零二章 得意
- 602 第六百零三章 家书
- 603 第六百零四章 地震
- 604 第六百零五章 罢相
- 605 第六百零六章 应对
- 606 第六百零七章 苦恼
- 607 第六百零八章 心结
- 608 第六百零九章 迁洛
- 609 第六百一十章 东都
- 610 第六百一十一章 哀求
- 611 第六百一十二章 传闻
- 612 第六百一十三章 侵犯
- 613 第六百一十四章 力拒
- 614 第六百一十五章 繁华
- 615 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人
- 616 第六百一十七章 尴尬
- 617 第六百一十八章 纸条
- 618 第六百一十九章 窥知
- 619 第六百二十章 斗法
- 620 第六百二十一章 调查
- 621 第六百二十二章 耳光
- 622 第六百二十三章 看穿
- 623 第六百二十四章 转变
- 624 第六百二十五章 临终
- 625 第六百二十六章 扣留
- 626 第六百二十七章 安置
- 627 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满
- 628 第六百二十九章 谋反
- 629 第六百三十章 平息
- 630 第六百三十一章 调查
- 631 第六百三十二章 阴谋
- 632 第六百三十三章 心焦
- 633 第六百三十四章 圈套
- 634 第六百三十五章 弑君
- 635 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谋
- 636 第六百三十七章 犯险
- 637 第六百三十八章 诱捕
- 638 第六百三十九章 送别
- 639 第六百四十章 转醒
- 640 第六百四十一章 驾崩
- 641 第六百四十二章 失算
- 642 第六百四十三章 后路
- 643 第六百四十四章 遗诏
- 644 第六百四十五章 作对
- 645 第六百四十六章 困境
- 646 第六百四十七章 拒绝
- 647 第六百四十八章 凤驾
- 648 第六百四十九章 笑话
- 649 第六百五十章 抱怨
- 650 第六百五十一章 阴云
- 651 第六百五十二章 惊变
- 652 第六百五十三章 出逃
- 653 第六百五十四章 追击
- 654 六百五十五章 露馅
- 655 第六百五十六章 追随
- 656 第六百五十七章 跋涉
- 657 第六百五十八章 京畿
- 658 第六百五十九章 潜入
- 659 第六百六十章 出城
- 660 第六百六十一章 分别
- 661 第六百六十二章 人心
- 662 第六百六十三章 打算
- 663 第六百六十四章 旧识
- 664 第六百六十五章 借钱
- 665 六百六十六章 露底牌
- 666 第六百六十七章 半盏茶
- 667 第六百六十八章 走?留!
- 668 第六百六十就章 审问
- 669 第六百七十章 鼓动
- 670 第六百七十一章 投效
- 671 第六百七十二章 偷城
- 672 第六百七十三章 夺寨
- 673 第六百七十四章 潜入
- 674 第六百七十五章 营救
- 675 第六百七十六章 等待
- 676 第六百七十七章 攻防
- 677 第六百七十八章 震慑
- 678 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捷
- 679 第六百八十章 援军
- 680 第六百八十一章 前夕
- 681 第六百八十二章 重逢
- 682 第六百八十三章 战事
- 683 第六百八十四章 攻克
- 684 第六百八十五章 入主
- 685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大难
- 686 第六百八十七章 来信
- 687 第六百八十八章 问疾
- 688 第六百八十八章 争议
- 689 第六百九十章 拒绝
- 690 第六百九十一章 决定
- 691 第六百九十二章 并肩而立(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百零五章 罢相
第六百零五章 罢相
要免职宰相的事情暂时被压了下去,但皇帝也知道,他拖不了多久了,必须尽快做出选择。距离上一次下罪己诏刚刚两年,他不想再来一次,要不然世人会怎么看他。而且下了罪己诏之后,加上地震的损失,恐怕下面会继续上减税的谏言。
皇帝已经免了这次地震受灾地区的税负,如果其他地方也减税的话,那么今年的预算一定又不够了。这次地震波及长安,宫中的各殿、皇城中的官衙虽然并没有全都倒塌,但也有不少需要修缮的,眼见又是一大笔钱。
皇帝吸了一口气,王通对自己很重要,没有他一力督促,现在的赋税完全维持不下去,而陆宪是老臣,虽然他并不喜欢陆宪倚老卖老。但也不得不承认,有他这个老臣在朝中镇着,反对加税的人翻不出天去。若是陆宪走了,难保他们不会乱来。
因为皇帝并没有下罪己诏的意思,那么必然责任是要由当朝的宰相来承担,矛头直指陆宪和王通。很快两方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了,双方已经不再是指桑骂槐的冷嘲热讽,在一些小事上动手脚,而是开始直指对方领头人物。
王通一派认为陆宪当宰相多年,却不作为,放任地方官员和当地世家勾结,瞒报土地人口,应予免职,另选贤能。而陆宪一派则指责王通随意加税,搞得天怒人怨,上天示警,应让王通免职,并且把赋税减回之前的水平。
地震只是借口,更重要的是要挟老天的威势把对方扳倒,所以双方都卯足了劲,谁也不肯退让。
太皇太后这一年多身子一直不好,但也因为地震的事情被搅得很不安宁。两方都有人给太皇太后传话,希望太皇太后能够站到自己这边。太皇太后并没有表态。只是把皇帝请了过去。
皇帝到仁寿宫的时候,太皇太后正在摆弄一个盆栽,见皇帝来了,放下手里的剪刀,笑道:“今天下朝怎么这么早?”
“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有人弹劾两位宰相……王相和陆相已经闭门不上朝,等结果了。除了吵来吵去,根本也没有什么正经事……所以,朕就决定下朝了。”皇帝说道,还好前些日子强压着把救灾事宜安排了。要不然为了吵这件事,恐怕这些官员就没人有闲心去管地震的灾民了。
太皇太后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件事的确吵闹得厉害。连我这老婆子都有耳闻了。”
皇帝一直知道太皇太后有得到前朝消息的渠道,就算没有,那些人也不会放弃争取她的支持,一定会让她老人家知道,于是笑道:“皇祖母有什么指教?”
“我这个老婆子能说的皇上应该也都知道。现如今,这件事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皇上下罪己诏,二是让其中意味宰相下去,不过现在第一种方法为时已晚,如今两方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皇上就算下了罪己诏,也没有办法平息朝中的乱象。皇上,您必须选择一方。这件事不能再拖下去了,拖得时间越长,卷进来的朝臣越多,到时候就是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太皇太后语气很平静,但是话中的意思却清晰明确。
“可是王通政绩斐然。陆宪老成谋国,都是朝中的栋梁。朕实在不想罢免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皇帝皱着眉头,他的性格中一直有一种患得患失的犹豫,不事到临头,他就无法下定决心。甚至杀长公主这件事,到最后一刻他都还在犹豫。因此这次事情一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拖下去,反而失去了让事情回到之前的机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明确站队,事情的影响也越大。
“老身知道,让皇上做这样的决定很难,但是皇上不能再拖下去了。朝中的官员都在吵这些事情,谁又会有心思认真处理手上的政务呢。再继续下去就要变成党争了,那时候,可就不单单是两个宰相的事情了。自古党争都对国家有害无益。皇上要早下决心啊。”太皇太后语重心长的劝着。
皇帝吁了一口气,说道:“难道朕就必须择其一吗?”
太皇太后知道皇帝的心思,皇帝不愿意朝堂一家独大,他希望的是两派制衡,她指着旁边小几上摆放的盆栽,笑道:“这盆栽必须要时常剪掉它的枝条,最后才能开出好花,有时候几根枝条舒展的样子的确也很好看,但如果这些枝条影响了开花,那么必须选择一枝剪掉。不管枝条有多漂亮,我们的目的是想要看它开得花。如果放任他们乱长,肥力就都长在了那些枝枝蔓蔓上,反而开不出好花了。那是舍本逐末。”
皇帝若有所思的笑了笑,说道:“皇祖母,我明白了。我会尽快处理好这件事。”
回到自己的宫里,皇帝还一直在想这件事,许久都不能够入睡。
如果放弃了王通,那么加税的事情很快就会不了了之了,他这才明白当年长公主掌握权柄时候的压力。摊丁入亩比他加税的阻力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他这个名正言顺的皇帝都时常觉得难以承受,更何况长公主根本就是僭权。那时候,朝廷内外有多少人反对,她还是撑了下来,结果一切都毁在了自己手上。
次日,皇帝下旨,以不称职为由,罢免了中书令陆宪。他考虑再三,仍然觉得不能够放弃加税的政策。他需要王通继续推进,不管怎么样,也要等到财政好转之后,再考虑减免一部分赋税。
和陆宪同时倒霉的,还有陆宪的支持者,他们也纷纷丢了官或者被贬黜到外地。王通则大获全胜,他的人替代了那些位置,终于他成了朝中官员的领袖。
前朝,王通赢了陆宪,在朝中一家独大,后宫,王徵怀了孕,在宫中地位日显。此时,王家风头一时无二。每天等候王通接见的官员在相府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
缀锦阁中,袅袅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有一种雅致沉静的安宁气氛,窗前的两个人中间放着棋盘,不疾不徐的落着子。
“陆相好宽的心,就这样被赶出来了,竟半点埋怨的意思都没有。”涵因笑道,一边落下一子。
陆宪笑道:“心宽又能怎样,心窄又能怎样?再说,老夫年纪大了,本来就是要退下的,现在岂不是正好。还能领教夫人精湛的棋艺。人生乐事多多,何必总想那些无谓的事情。”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涵因又落一子。
“所以夫人就找上门来,老夫如今已经成了白身,想做什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喽。”陆宪笑道。
“陆相也要为将来陆氏的未来和子嗣们考虑吧。”涵因笑道:“如今可否一心一意的支持楚王了呢?”
陆宪哈哈一笑:“夫人不会觉得老夫还会卷入储位之争吧。”
“陆相的人脉和影响力,就算您退避三舍,麻烦还是会照样找上门来的。何况陆氏在朝中还有不少人,他们的前程您也都不管了吗?”涵因笑嘻嘻的说道。
陆宪看了涵因一眼,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说道:“楚王就算比起梁王来也差得太远,就算老夫要押宝,也先考虑梁王啊。”
“您不在朝中,自李相被贬之后,寒门一直是一盘散沙,没有恢复元气,怎么可能成得了事。而楚王就不一样了……”涵因笑道。
“王通势大,首先拿来开刀的便是李湛吧。”陆宪冷笑道:“他都自身难保了,还妄想争储位吗?”
涵因冲着陆宪一笑,说道:“以陆相之见,李湛放弃争储,王通会放过唐国公府吗?”
陆宪呵呵一笑,摇摇头。
“这就是了,就算什么都不争,一旦输了,我们都是任人宰割的命,还不如搏一搏,也许结果出乎预料呢。”涵因冷笑道,现在李湛和王通之间已经没有了任何余地,王通一定会想办法动手,清除掉李湛在凉州的所有经营。
“夫人的想法真是和一般女人与众不同啊,越跟夫人接触,越觉得夫人是奇女子。”陆宪笑道,捻了捻胡子。
涵因笑道:“陆相有些言不由衷呢……我倒是觉得您对我的话并不以为然……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应该开诚布公才对,您说呢?”
陆宪喝了一口茶,抬起眼皮,看了涵因一眼:“王通势头正盛,等他安排完朝中之事,一定会向李湛动手。李湛如何扛得住?”
涵因笑道:“之前我也一直担心这个问题,直到这次您退下来,我倒是觉得不用担心了。”
“这话什么意思?”陆宪盯着涵因。
“皇上不会愿意李湛被王相拿下的。”涵因笑道。她了解皇帝,他对于制衡之术有着超乎想象的执着,他是根本不可能放任王通一家独大的,尤其是王通和晋王的关系,随着王通权势的增加,越发会让皇帝不安。
陆宪明白她话里的意思,将碗中的茶一饮而尽,说道:“等李湛撑过第一轮我们再谈吧。我很期待唐国公府的表现呢。”说完便走了。
过了一会儿,曲惜柔从旁边的隔间走了进来:“看样子并不是很顺利呢。”
涵因的脸上扬出一抹笑容:“等着瞧吧……”
皇帝已经免了这次地震受灾地区的税负,如果其他地方也减税的话,那么今年的预算一定又不够了。这次地震波及长安,宫中的各殿、皇城中的官衙虽然并没有全都倒塌,但也有不少需要修缮的,眼见又是一大笔钱。
皇帝吸了一口气,王通对自己很重要,没有他一力督促,现在的赋税完全维持不下去,而陆宪是老臣,虽然他并不喜欢陆宪倚老卖老。但也不得不承认,有他这个老臣在朝中镇着,反对加税的人翻不出天去。若是陆宪走了,难保他们不会乱来。
因为皇帝并没有下罪己诏的意思,那么必然责任是要由当朝的宰相来承担,矛头直指陆宪和王通。很快两方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了,双方已经不再是指桑骂槐的冷嘲热讽,在一些小事上动手脚,而是开始直指对方领头人物。
王通一派认为陆宪当宰相多年,却不作为,放任地方官员和当地世家勾结,瞒报土地人口,应予免职,另选贤能。而陆宪一派则指责王通随意加税,搞得天怒人怨,上天示警,应让王通免职,并且把赋税减回之前的水平。
地震只是借口,更重要的是要挟老天的威势把对方扳倒,所以双方都卯足了劲,谁也不肯退让。
太皇太后这一年多身子一直不好,但也因为地震的事情被搅得很不安宁。两方都有人给太皇太后传话,希望太皇太后能够站到自己这边。太皇太后并没有表态。只是把皇帝请了过去。
皇帝到仁寿宫的时候,太皇太后正在摆弄一个盆栽,见皇帝来了,放下手里的剪刀,笑道:“今天下朝怎么这么早?”
“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有人弹劾两位宰相……王相和陆相已经闭门不上朝,等结果了。除了吵来吵去,根本也没有什么正经事……所以,朕就决定下朝了。”皇帝说道,还好前些日子强压着把救灾事宜安排了。要不然为了吵这件事,恐怕这些官员就没人有闲心去管地震的灾民了。
太皇太后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件事的确吵闹得厉害。连我这老婆子都有耳闻了。”
皇帝一直知道太皇太后有得到前朝消息的渠道,就算没有,那些人也不会放弃争取她的支持,一定会让她老人家知道,于是笑道:“皇祖母有什么指教?”
“我这个老婆子能说的皇上应该也都知道。现如今,这件事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皇上下罪己诏,二是让其中意味宰相下去,不过现在第一种方法为时已晚,如今两方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皇上就算下了罪己诏,也没有办法平息朝中的乱象。皇上,您必须选择一方。这件事不能再拖下去了,拖得时间越长,卷进来的朝臣越多,到时候就是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太皇太后语气很平静,但是话中的意思却清晰明确。
“可是王通政绩斐然。陆宪老成谋国,都是朝中的栋梁。朕实在不想罢免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皇帝皱着眉头,他的性格中一直有一种患得患失的犹豫,不事到临头,他就无法下定决心。甚至杀长公主这件事,到最后一刻他都还在犹豫。因此这次事情一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拖下去,反而失去了让事情回到之前的机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明确站队,事情的影响也越大。
“老身知道,让皇上做这样的决定很难,但是皇上不能再拖下去了。朝中的官员都在吵这些事情,谁又会有心思认真处理手上的政务呢。再继续下去就要变成党争了,那时候,可就不单单是两个宰相的事情了。自古党争都对国家有害无益。皇上要早下决心啊。”太皇太后语重心长的劝着。
皇帝吁了一口气,说道:“难道朕就必须择其一吗?”
太皇太后知道皇帝的心思,皇帝不愿意朝堂一家独大,他希望的是两派制衡,她指着旁边小几上摆放的盆栽,笑道:“这盆栽必须要时常剪掉它的枝条,最后才能开出好花,有时候几根枝条舒展的样子的确也很好看,但如果这些枝条影响了开花,那么必须选择一枝剪掉。不管枝条有多漂亮,我们的目的是想要看它开得花。如果放任他们乱长,肥力就都长在了那些枝枝蔓蔓上,反而开不出好花了。那是舍本逐末。”
皇帝若有所思的笑了笑,说道:“皇祖母,我明白了。我会尽快处理好这件事。”
回到自己的宫里,皇帝还一直在想这件事,许久都不能够入睡。
如果放弃了王通,那么加税的事情很快就会不了了之了,他这才明白当年长公主掌握权柄时候的压力。摊丁入亩比他加税的阻力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他这个名正言顺的皇帝都时常觉得难以承受,更何况长公主根本就是僭权。那时候,朝廷内外有多少人反对,她还是撑了下来,结果一切都毁在了自己手上。
次日,皇帝下旨,以不称职为由,罢免了中书令陆宪。他考虑再三,仍然觉得不能够放弃加税的政策。他需要王通继续推进,不管怎么样,也要等到财政好转之后,再考虑减免一部分赋税。
和陆宪同时倒霉的,还有陆宪的支持者,他们也纷纷丢了官或者被贬黜到外地。王通则大获全胜,他的人替代了那些位置,终于他成了朝中官员的领袖。
前朝,王通赢了陆宪,在朝中一家独大,后宫,王徵怀了孕,在宫中地位日显。此时,王家风头一时无二。每天等候王通接见的官员在相府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
缀锦阁中,袅袅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有一种雅致沉静的安宁气氛,窗前的两个人中间放着棋盘,不疾不徐的落着子。
“陆相好宽的心,就这样被赶出来了,竟半点埋怨的意思都没有。”涵因笑道,一边落下一子。
陆宪笑道:“心宽又能怎样,心窄又能怎样?再说,老夫年纪大了,本来就是要退下的,现在岂不是正好。还能领教夫人精湛的棋艺。人生乐事多多,何必总想那些无谓的事情。”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涵因又落一子。
“所以夫人就找上门来,老夫如今已经成了白身,想做什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喽。”陆宪笑道。
“陆相也要为将来陆氏的未来和子嗣们考虑吧。”涵因笑道:“如今可否一心一意的支持楚王了呢?”
陆宪哈哈一笑:“夫人不会觉得老夫还会卷入储位之争吧。”
“陆相的人脉和影响力,就算您退避三舍,麻烦还是会照样找上门来的。何况陆氏在朝中还有不少人,他们的前程您也都不管了吗?”涵因笑嘻嘻的说道。
陆宪看了涵因一眼,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说道:“楚王就算比起梁王来也差得太远,就算老夫要押宝,也先考虑梁王啊。”
“您不在朝中,自李相被贬之后,寒门一直是一盘散沙,没有恢复元气,怎么可能成得了事。而楚王就不一样了……”涵因笑道。
“王通势大,首先拿来开刀的便是李湛吧。”陆宪冷笑道:“他都自身难保了,还妄想争储位吗?”
涵因冲着陆宪一笑,说道:“以陆相之见,李湛放弃争储,王通会放过唐国公府吗?”
陆宪呵呵一笑,摇摇头。
“这就是了,就算什么都不争,一旦输了,我们都是任人宰割的命,还不如搏一搏,也许结果出乎预料呢。”涵因冷笑道,现在李湛和王通之间已经没有了任何余地,王通一定会想办法动手,清除掉李湛在凉州的所有经营。
“夫人的想法真是和一般女人与众不同啊,越跟夫人接触,越觉得夫人是奇女子。”陆宪笑道,捻了捻胡子。
涵因笑道:“陆相有些言不由衷呢……我倒是觉得您对我的话并不以为然……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应该开诚布公才对,您说呢?”
陆宪喝了一口茶,抬起眼皮,看了涵因一眼:“王通势头正盛,等他安排完朝中之事,一定会向李湛动手。李湛如何扛得住?”
涵因笑道:“之前我也一直担心这个问题,直到这次您退下来,我倒是觉得不用担心了。”
“这话什么意思?”陆宪盯着涵因。
“皇上不会愿意李湛被王相拿下的。”涵因笑道。她了解皇帝,他对于制衡之术有着超乎想象的执着,他是根本不可能放任王通一家独大的,尤其是王通和晋王的关系,随着王通权势的增加,越发会让皇帝不安。
陆宪明白她话里的意思,将碗中的茶一饮而尽,说道:“等李湛撑过第一轮我们再谈吧。我很期待唐国公府的表现呢。”说完便走了。
过了一会儿,曲惜柔从旁边的隔间走了进来:“看样子并不是很顺利呢。”
涵因的脸上扬出一抹笑容:“等着瞧吧……”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