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89 第五百九十章 胶着
- 590 第五百九十一章 困惑
- 591 第五百九十二章 约谈
- 592 第五百九十三章 方法
- 593 第五百九十四章 应对
- 594 第五百九十五章 表彰
- 595 第五百九十六章 三子
- 596 第五百九十七章 办砸
- 597 第五百九十八章 无虞
- 598 第五百九十九章 劝慰
- 599 第六百章 打击
- 600 第六百零一章 截人
- 601 第六百零二章 得意
- 602 第六百零三章 家书
- 603 第六百零四章 地震
- 604 第六百零五章 罢相
- 605 第六百零六章 应对
- 606 第六百零七章 苦恼
- 607 第六百零八章 心结
- 608 第六百零九章 迁洛
- 609 第六百一十章 东都
- 610 第六百一十一章 哀求
- 611 第六百一十二章 传闻
- 612 第六百一十三章 侵犯
- 613 第六百一十四章 力拒
- 614 第六百一十五章 繁华
- 615 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人
- 616 第六百一十七章 尴尬
- 617 第六百一十八章 纸条
- 618 第六百一十九章 窥知
- 619 第六百二十章 斗法
- 620 第六百二十一章 调查
- 621 第六百二十二章 耳光
- 622 第六百二十三章 看穿
- 623 第六百二十四章 转变
- 624 第六百二十五章 临终
- 625 第六百二十六章 扣留
- 626 第六百二十七章 安置
- 627 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满
- 628 第六百二十九章 谋反
- 629 第六百三十章 平息
- 630 第六百三十一章 调查
- 631 第六百三十二章 阴谋
- 632 第六百三十三章 心焦
- 633 第六百三十四章 圈套
- 634 第六百三十五章 弑君
- 635 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谋
- 636 第六百三十七章 犯险
- 637 第六百三十八章 诱捕
- 638 第六百三十九章 送别
- 639 第六百四十章 转醒
- 640 第六百四十一章 驾崩
- 641 第六百四十二章 失算
- 642 第六百四十三章 后路
- 643 第六百四十四章 遗诏
- 644 第六百四十五章 作对
- 645 第六百四十六章 困境
- 646 第六百四十七章 拒绝
- 647 第六百四十八章 凤驾
- 648 第六百四十九章 笑话
- 649 第六百五十章 抱怨
- 650 第六百五十一章 阴云
- 651 第六百五十二章 惊变
- 652 第六百五十三章 出逃
- 653 第六百五十四章 追击
- 654 六百五十五章 露馅
- 655 第六百五十六章 追随
- 656 第六百五十七章 跋涉
- 657 第六百五十八章 京畿
- 658 第六百五十九章 潜入
- 659 第六百六十章 出城
- 660 第六百六十一章 分别
- 661 第六百六十二章 人心
- 662 第六百六十三章 打算
- 663 第六百六十四章 旧识
- 664 第六百六十五章 借钱
- 665 六百六十六章 露底牌
- 666 第六百六十七章 半盏茶
- 667 第六百六十八章 走?留!
- 668 第六百六十就章 审问
- 669 第六百七十章 鼓动
- 670 第六百七十一章 投效
- 671 第六百七十二章 偷城
- 672 第六百七十三章 夺寨
- 673 第六百七十四章 潜入
- 674 第六百七十五章 营救
- 675 第六百七十六章 等待
- 676 第六百七十七章 攻防
- 677 第六百七十八章 震慑
- 678 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捷
- 679 第六百八十章 援军
- 680 第六百八十一章 前夕
- 681 第六百八十二章 重逢
- 682 第六百八十三章 战事
- 683 第六百八十四章 攻克
- 684 第六百八十五章 入主
- 685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大难
- 686 第六百八十七章 来信
- 687 第六百八十八章 问疾
- 688 第六百八十八章 争议
- 689 第六百九十章 拒绝
- 690 第六百九十一章 决定
- 691 第六百九十二章 并肩而立(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百章 打击
第六百章 打击
储位之争由于楚王黯然离场,情况更加明晰起来。已经有大臣继续上疏,请求皇帝早立储君,皇帝仍然不置可否,并不理睬这些官员的上疏,但也没有急着驳回。大家都知道皇帝想要拖着不立太子。
于是终于有人忍不住,在上朝的时候奏请:“皇上虽然现在春秋鼎盛,但太子是国本,宜早立太子,以安定人心。”
皇帝眯起眼睛看着下面的人,问道:“哦?是吗?那爱卿认为谁可以胜任太子之位呢?”
那人愣了一下,随即说道:“如今几位皇子皆资质出众,孝悌和睦,不过立子以贵不以贤,众皇子中晋王为王淑妃所生,身份最贵,臣以为当立晋王。”这句话在支持晋王的臣子嘴里已经憋了多年,只是没有人敢提。终于由他的嘴里吐了出来,大家都吸了一口气,等着皇帝的反应。
皇帝并没有立即发怒,而是抬抬眼皮,目光扫过大殿中的群臣,把他们各异的表情尽收眼底,然后说道:“你们都是什么看法,来,都说说。”
于是先后有人保举晋王,梁王一系的人也忍不住挑出来保举梁王,理由是梁王年长。总体来说,支持晋王的有不少身居要职,而出来支持梁王的却是一些低层的小官。
王通和陆宪却各自站在自己的班列之中,并没有说话,王通紧皱眉头,觉得事态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控制,皇帝很明显并不想那么快订立储君,他感觉事情不妙,但现在已经来不及阻止了。随着表态支持晋王的官员越来越多,他这一派的几个重要官员下了决心表态了。
毕竟晋王呼声最高,而支持他的人这么多,分量也重。皇帝就不得不考虑群臣的意思,他们的想法是一鼓作气,让皇帝不得不考虑储位的问题。而且,晋王的确是最好的人选。开始重臣们只听着下层官员发言,并不轻易表态,后来发现皇帝似乎没有停止的意思,而越来越的高品官员表态,他们于是也按捺不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毕竟定储之功,在新皇帝那里是很重要加分项。历代皇帝都会特别优待扶助自己上台的官员,将来的政治前途也会不一样。他们生怕错失表态的良机,将来分成果的时候。自己拿不到最大的一块,因此也忙不迭把自己的立场亮了出来。
皇帝格外耐心的听他们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忽然大怒,大声呵斥道:“晋王、梁王这是要做什么,朕已经重申了世宗皇帝颁布的禁止有人阿附诸王。禁止诸王擅自结交外臣,你们把朕的话都当做耳旁风,是不是结党营私,图谋储位?”
众臣刚刚还在兴冲冲的发表自己观点,一下子被皇帝浇了一盆冷水。皇帝震怒,群臣都不敢说话。跪倒地上,说道:“臣不敢!”
晋王和梁王一看皇帝如此震怒,也吓坏了。伏在地上不敢说话。
皇帝的怒气尤未发完,冲着晋王喝道:“朕叫你办差事,是为了让你们学习政务,你却把心思花在勾连外臣上!”
晋王忙大呼冤枉,连连磕头。说道:“请父皇明察,儿臣并不知情。”
皇帝却愈发恼怒。喝道:“住口,还在狡辩。”之后,又冲群臣说道:“本朝历代皇帝,无不三令五申,不准群臣结党营私,党同伐异,你们却公然违反禁令,视诏令为无物!”
下面大臣赶紧叩首:“臣惶恐。”
皇帝冷哼一声,故意问道:“两位宰相不想说点什么吗?”
王通知道皇帝这场火恐怕是酝酿已久了,主要就是冲着自己来的,赶忙做出一副恭顺的样子,说道:“臣等身在相位,却不能察觉结党之事,请皇上降罪。”
陆宪说道:“臣请责令御史台详查官员结党一事,不可姑息。”反正这次跳出来的,不是王通的人,就是寒门的一群虾米,跟他也没什么关系,他乐得把事情闹大,趁机打给王通一个沉重的打击。反正结党这种事情,查起来弹性很大,要想弄就算牵连数千、上万都是有的。王通招摇这么久,他一直不肯跟他起正面冲突,现在有了机会怎么肯放过。
王通心里就是一紧,心想果然陆宪这个老狐狸跃跃欲试的要出手了,之前他提醒过自己的人,不要乱搀和立储的事情,他们却不肯听,现在心中后悔,应该严令他们不准参与,不过即便这样,他也并不自信能有多少人真的听他的话。
这时候就显示出他的资历不足所带来的缺点了,陆宪是老牌宰相,他在自己人的面前有绝对的威信。因此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底下没有一个人会擅自违命。
而他呢,才当宰相两年,主要是挟晋王的影响,并且皇帝为了减税力挺才有了现在的局面,并且为了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他的人良莠不齐,对他的忠心也有限。他也没法做到令行禁止。所以即便他看到这样做的风险,也未必能阻止那些人在储位上动脑筋。
当然,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也有道理,现在晋王的声望最高,又颇有政绩,加上朝臣们的支持,不去试试,又怎么知道不行呢。继续拖下去,谁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变故。这让王通的态度也多了一丝迟疑,因此他便没有去强力阻止这些人在晋王立储问题上继续动作。而且,他也想试探一下皇帝的想法,只是没有想到皇帝的反应这么强烈。
他跪在地上等待皇帝的处理结果,头低着,身子却不能再伏得更低一点,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如果再低伏一些,可能就要把心脏给吐出来了。
皇帝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道:“晋王、梁王不听圣训,违背诏令,令去职事,各返府邸自省。这次参与此事的官员官品皆降一级,仍领原职事,责成吏部和御史台监察,一年之后若品行良好,则官品复原,若再发现有结党营私,便革职查办,永不叙用,五品以上罚俸一年,五品以下罚俸半年,三省长官没有尽到督导群臣的责任,同样罚俸半年。诸卿要引以为戒,修身自束,你们知道了吗?”
众臣听到这个处罚都松了一口气,看来皇帝并没有想大动干戈,应道:“皇上圣明!”
皇帝只是想要警告一下晋王和王通,让他们老实点,这个天下还是他的,并没有真的想要打击王通的势力,毕竟他还是需要王通继续贯彻税收的政策,并且晋王毕竟是他的亲生儿子,给他一个教训就行了。他也没打算把为晋王说话的官员全都贬职,王通如果没有能支派的人,就得也做不成事。因此虽然气恼他们共同推举晋王,但皇帝还是克制了自己的怒气,并没有兴起大狱的想法。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个时候,就要准备冬衣了。曲惜柔带着新的蜀锦样子过来给涵因看。
涵因看了新出的花样,笑道:“这可是涪县老陈家的陈家锦?”
“夫人好眼力。”曲惜柔笑道。
“听说他家产的蜀锦历来都是做贡品的,我家的商队也去找过他家,却半匹都搞不到手,还是曲大当家有办法。”涵因笑道,她自然清楚这东西的来历。
老陈家的传人被人陷害,也被发配到岭南,和长公主熟识。她时来运转的时候顺手帮了他家一把。开的缀锦阁最初就是以老陈家的蜀锦为招牌产品,杨熙相处新式纹样,歆儿画出来,然后老陈家再用自己独特的技法织出来,经过曲惜柔的推销,在世家贵胄中很是流行,后来杨熙进宫,他家的蜀锦也便成了贡品,单被称为陈家锦,因为做工复杂,一年也产不了多少,大部分还被皇家收走,现在一匹难求,也只有合作了十多年缀锦阁才能弄到。
曲惜柔想起从前的往事,又有些唏嘘,笑道:“跟他家素有渊源。”
涵因摸着上面的金丝花纹细密的经纬,说笑道:“陈家锦寸金寸金还有价无市,你就大大咧咧的带来了,我可是穷得很,你也不怕我见财起意,抢了你的东西不给钱。”
“得了这东西,第一想到的就是夫人,也只有您配穿了,便是献给您又如何,不过话说回来了,您要是哭穷,全长安的世家夫人们都别过日子了。”曲惜柔首先是个生意人,她虽然并不清楚涵因李湛的底,但只要单看涵因商队和马匹生意,对涵因的财富也便有了一个大体的概念了。
涵因瞥她一眼,笑道:“怨不得曲大当家做生意这么成功,就凭这双眼睛,不知道越过多少巨贾去。好了,这些我都要了,还要多谢曲大当家想着我。”
“夫人谬赞了。”曲惜柔笑道:“奴家的眼睛不过会看穿人家的荷包,夫人的眼睛却能看穿殿堂上的迷雾。”
涵因知道她指的是晋王、梁王争储,结果被皇帝修理的事情,笑道:“不过是些微末的见识罢了,那两位跟楚王一样,皇上这一怒,都被打回原形了,但是晋王、梁王这几年积累的人脉、资源比起楚王还是好太多了。所以,现在还不是松心的时候,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PS:
感谢沐小怪兽同学的打赏!
于是终于有人忍不住,在上朝的时候奏请:“皇上虽然现在春秋鼎盛,但太子是国本,宜早立太子,以安定人心。”
皇帝眯起眼睛看着下面的人,问道:“哦?是吗?那爱卿认为谁可以胜任太子之位呢?”
那人愣了一下,随即说道:“如今几位皇子皆资质出众,孝悌和睦,不过立子以贵不以贤,众皇子中晋王为王淑妃所生,身份最贵,臣以为当立晋王。”这句话在支持晋王的臣子嘴里已经憋了多年,只是没有人敢提。终于由他的嘴里吐了出来,大家都吸了一口气,等着皇帝的反应。
皇帝并没有立即发怒,而是抬抬眼皮,目光扫过大殿中的群臣,把他们各异的表情尽收眼底,然后说道:“你们都是什么看法,来,都说说。”
于是先后有人保举晋王,梁王一系的人也忍不住挑出来保举梁王,理由是梁王年长。总体来说,支持晋王的有不少身居要职,而出来支持梁王的却是一些低层的小官。
王通和陆宪却各自站在自己的班列之中,并没有说话,王通紧皱眉头,觉得事态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控制,皇帝很明显并不想那么快订立储君,他感觉事情不妙,但现在已经来不及阻止了。随着表态支持晋王的官员越来越多,他这一派的几个重要官员下了决心表态了。
毕竟晋王呼声最高,而支持他的人这么多,分量也重。皇帝就不得不考虑群臣的意思,他们的想法是一鼓作气,让皇帝不得不考虑储位的问题。而且,晋王的确是最好的人选。开始重臣们只听着下层官员发言,并不轻易表态,后来发现皇帝似乎没有停止的意思,而越来越的高品官员表态,他们于是也按捺不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毕竟定储之功,在新皇帝那里是很重要加分项。历代皇帝都会特别优待扶助自己上台的官员,将来的政治前途也会不一样。他们生怕错失表态的良机,将来分成果的时候。自己拿不到最大的一块,因此也忙不迭把自己的立场亮了出来。
皇帝格外耐心的听他们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忽然大怒,大声呵斥道:“晋王、梁王这是要做什么,朕已经重申了世宗皇帝颁布的禁止有人阿附诸王。禁止诸王擅自结交外臣,你们把朕的话都当做耳旁风,是不是结党营私,图谋储位?”
众臣刚刚还在兴冲冲的发表自己观点,一下子被皇帝浇了一盆冷水。皇帝震怒,群臣都不敢说话。跪倒地上,说道:“臣不敢!”
晋王和梁王一看皇帝如此震怒,也吓坏了。伏在地上不敢说话。
皇帝的怒气尤未发完,冲着晋王喝道:“朕叫你办差事,是为了让你们学习政务,你却把心思花在勾连外臣上!”
晋王忙大呼冤枉,连连磕头。说道:“请父皇明察,儿臣并不知情。”
皇帝却愈发恼怒。喝道:“住口,还在狡辩。”之后,又冲群臣说道:“本朝历代皇帝,无不三令五申,不准群臣结党营私,党同伐异,你们却公然违反禁令,视诏令为无物!”
下面大臣赶紧叩首:“臣惶恐。”
皇帝冷哼一声,故意问道:“两位宰相不想说点什么吗?”
王通知道皇帝这场火恐怕是酝酿已久了,主要就是冲着自己来的,赶忙做出一副恭顺的样子,说道:“臣等身在相位,却不能察觉结党之事,请皇上降罪。”
陆宪说道:“臣请责令御史台详查官员结党一事,不可姑息。”反正这次跳出来的,不是王通的人,就是寒门的一群虾米,跟他也没什么关系,他乐得把事情闹大,趁机打给王通一个沉重的打击。反正结党这种事情,查起来弹性很大,要想弄就算牵连数千、上万都是有的。王通招摇这么久,他一直不肯跟他起正面冲突,现在有了机会怎么肯放过。
王通心里就是一紧,心想果然陆宪这个老狐狸跃跃欲试的要出手了,之前他提醒过自己的人,不要乱搀和立储的事情,他们却不肯听,现在心中后悔,应该严令他们不准参与,不过即便这样,他也并不自信能有多少人真的听他的话。
这时候就显示出他的资历不足所带来的缺点了,陆宪是老牌宰相,他在自己人的面前有绝对的威信。因此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底下没有一个人会擅自违命。
而他呢,才当宰相两年,主要是挟晋王的影响,并且皇帝为了减税力挺才有了现在的局面,并且为了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他的人良莠不齐,对他的忠心也有限。他也没法做到令行禁止。所以即便他看到这样做的风险,也未必能阻止那些人在储位上动脑筋。
当然,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也有道理,现在晋王的声望最高,又颇有政绩,加上朝臣们的支持,不去试试,又怎么知道不行呢。继续拖下去,谁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变故。这让王通的态度也多了一丝迟疑,因此他便没有去强力阻止这些人在晋王立储问题上继续动作。而且,他也想试探一下皇帝的想法,只是没有想到皇帝的反应这么强烈。
他跪在地上等待皇帝的处理结果,头低着,身子却不能再伏得更低一点,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如果再低伏一些,可能就要把心脏给吐出来了。
皇帝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道:“晋王、梁王不听圣训,违背诏令,令去职事,各返府邸自省。这次参与此事的官员官品皆降一级,仍领原职事,责成吏部和御史台监察,一年之后若品行良好,则官品复原,若再发现有结党营私,便革职查办,永不叙用,五品以上罚俸一年,五品以下罚俸半年,三省长官没有尽到督导群臣的责任,同样罚俸半年。诸卿要引以为戒,修身自束,你们知道了吗?”
众臣听到这个处罚都松了一口气,看来皇帝并没有想大动干戈,应道:“皇上圣明!”
皇帝只是想要警告一下晋王和王通,让他们老实点,这个天下还是他的,并没有真的想要打击王通的势力,毕竟他还是需要王通继续贯彻税收的政策,并且晋王毕竟是他的亲生儿子,给他一个教训就行了。他也没打算把为晋王说话的官员全都贬职,王通如果没有能支派的人,就得也做不成事。因此虽然气恼他们共同推举晋王,但皇帝还是克制了自己的怒气,并没有兴起大狱的想法。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个时候,就要准备冬衣了。曲惜柔带着新的蜀锦样子过来给涵因看。
涵因看了新出的花样,笑道:“这可是涪县老陈家的陈家锦?”
“夫人好眼力。”曲惜柔笑道。
“听说他家产的蜀锦历来都是做贡品的,我家的商队也去找过他家,却半匹都搞不到手,还是曲大当家有办法。”涵因笑道,她自然清楚这东西的来历。
老陈家的传人被人陷害,也被发配到岭南,和长公主熟识。她时来运转的时候顺手帮了他家一把。开的缀锦阁最初就是以老陈家的蜀锦为招牌产品,杨熙相处新式纹样,歆儿画出来,然后老陈家再用自己独特的技法织出来,经过曲惜柔的推销,在世家贵胄中很是流行,后来杨熙进宫,他家的蜀锦也便成了贡品,单被称为陈家锦,因为做工复杂,一年也产不了多少,大部分还被皇家收走,现在一匹难求,也只有合作了十多年缀锦阁才能弄到。
曲惜柔想起从前的往事,又有些唏嘘,笑道:“跟他家素有渊源。”
涵因摸着上面的金丝花纹细密的经纬,说笑道:“陈家锦寸金寸金还有价无市,你就大大咧咧的带来了,我可是穷得很,你也不怕我见财起意,抢了你的东西不给钱。”
“得了这东西,第一想到的就是夫人,也只有您配穿了,便是献给您又如何,不过话说回来了,您要是哭穷,全长安的世家夫人们都别过日子了。”曲惜柔首先是个生意人,她虽然并不清楚涵因李湛的底,但只要单看涵因商队和马匹生意,对涵因的财富也便有了一个大体的概念了。
涵因瞥她一眼,笑道:“怨不得曲大当家做生意这么成功,就凭这双眼睛,不知道越过多少巨贾去。好了,这些我都要了,还要多谢曲大当家想着我。”
“夫人谬赞了。”曲惜柔笑道:“奴家的眼睛不过会看穿人家的荷包,夫人的眼睛却能看穿殿堂上的迷雾。”
涵因知道她指的是晋王、梁王争储,结果被皇帝修理的事情,笑道:“不过是些微末的见识罢了,那两位跟楚王一样,皇上这一怒,都被打回原形了,但是晋王、梁王这几年积累的人脉、资源比起楚王还是好太多了。所以,现在还不是松心的时候,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PS:
感谢沐小怪兽同学的打赏!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