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547 二七四章 宣府
- 1548 二七五章 衍圣孔府
- 1549 二七六章 如火如荼
- 1550 二七七章 立国之基
- 1551 二七八章 收获
- 1552 二七九章 王恭厂
- 1553 二八零章 争国运
- 1554 二八一章 假降
- 1555 二八二章 好奴才
- 1556 二八三章 再添几座京观
- 1557 二八四章 备战
- 1558 二八五章 科尔沁
- 1559 二八六章 战前大丰收
- 1560 二八七章 不相信
- 1561 二八八章 军队过境
- 1562 二八九章 前屯卫的炮火
- 1563 二九零章 人命
- 1564 二九一章 抵达
- 1565 二九二章 抵临
- 1566 二九三章 意各不同
- 1567 二九四章 西北先手
- 1568 二九五章 首战
- 1569 二九六章 玄石坡
- 1570 二九七章 箭筒士
- 1571 二九八章 对阵
- 1572 二九九 交兵
- 1573 三零零章 冲阵
- 1574 三零一章 汹涌
- 1575 三零二章 大胜
- 1576 三零三章 北塘敌踪
- 1577 三零四章 紧急应对
- 1578 三零五章 宝坻
- 1579 三零六章 小战
- 1580 三零七章 再战
- 1581 三零八章 势尽
- 1582 三零九章 骑虎
- 1583 三一零章 锦州
- 1584 三一一章 将战
- 1585 三一二章 子时
- 1586 三一三章 火力
- 1587 三一四章 一刀杀一千
- 1588 三一五章 和尚、喇嘛和萨满
- 1589 三一六章 多尔衮之心
- 1590 三一七章 最高效的杀戮
- 1591 三一八章 土鸡瓦狗
- 1592 三一九章 戛然
- 1593 三二零章 风暴
- 1594 三二一章 应天
- 1595 三二二章 牧斋
- 1596 三二三章 水太凉
- 1597 三二四章 腐朽
- 1598 三二五章 争辩
- 1599 三二六章 无功
- 1600 三二七章 处置
- 1601 三二八章 战争财
- 1602 三二九章 封赏
- 1603 三三零章 灵感
- 1604 三三一章 培养
- 1605 三三二章 管理司
- 1606 三三三章 形势变化
- 1607 三三四章 地方
- 1608 三三五章 正轨
- 1609 三三六章 前兆
- 1610 三三七章 长江口
- 1611 三三八章 郑森
- 1612 三三九章 战起
- 1613 三四零章 丹徒水寨
- 1614 三四一章 首胜
- 1615 三四二章 惊雷
- 1616 三四三章 渡江
- 1617 三四四章 勾心
- 1618 三四五章 史可法
- 1619 三四六章 轻描淡写
- 1620 三四七章 一统前夕
- 1621 三四八章 元炁律
- 1622 三四九章 徙民策
- 1623 三五零章 利益
- 1624 三五一章 新元器
- 1625 三五二章 调整
- 1626 三五三章 制式
- 1627 三五四章 等待
- 1628 三五五章 开国
- 1629 三五六章 变化
- 1630 三五七章 大一统
- 1631 三五八章 道路
- 1632 三五九章 意义
- 1633 三六零章 朝会
- 1634 三六一章 人力物力
- 1635 三六二章 万事
- 1636 三六三章 外来者
- 1637 三六四章 元磁
- 1638 三六五章 了解
- 1639 三六六章 使团
- 1640 三六七章 德川
- 1641 三六八章 罗刹
- 1642 三六九章 对马
- 1643 三七零章 选秀
- 1644 三七一章 内宫
- 1645 三七二章 议事
- 1646 三七三章 只是不喜
- 1647 三七四章 宗庙
- 1648 三七五章 边界
- 1649 三七六章 宗族
- 1650 三七七章 军备元器化
- 1651 三七八章 石大匠
- 1652 三七九章 方案出炉
- 1653 三八零章 元宵
- 1654 三八一章 准备
- 1655 三八二章 意图
- 1656 三八三章 前夕
- 1657 三八四章 大复仇
- 1658 三八五章 闪击
- 1659 三八六章 桥梁
- 1660 三八七章 艰难的路
- 1661 三八八章 欧陆
- 1662 三八九章 处置
- 1663 三九零章 御书房
- 1664 三九一章 中枢元灵
- 1665 三九二章 乾坤仪
- 1666 三九三章 日常
- 1667 三九四章 九二九五
- 1668 三九五章 打破上限
- 1669 三九六章 泰西来使
- 1670 三九七章 五国
- 1671 三九八章 登车
- 1672 三九九章 见闻
- 1673 四零零章 心思
- 1674 四零一章 条约
- 1675 四零二章 开海
- 1676 四零三章 万里飞鸿
- 1677 四零四章 人道通讯
- 1678 四零五章 普及
- 1679 四零六章 四年
- 1680 四零七章 新年计划
- 1681 四零八章 首航
- 1682 四零九章 假道
- 1683 四一零章 传诏
- 1684 四一一章 反应
- 1685 四一二章 抗议
- 1686 四一三章 飞行
- 1687 四一四章 飞行
- 1688 四一五章 禁法
- 1689 第一章 子民
- 1690 第二章 十余年
- 1691 第三章 对手
- 1692 第四章 天子居
- 1693 第五章 期至
- 1694 第六章 狮子河
- 1695 第七章 幼稚
- 1696 第八章 脱俗
- 1697 第九章 超凡
- 1698 第十章 传送门
- 1699 十一章 关联
- 1700 十二章 活力
- 1701 十三章 真元器
- 1702 十四章 更新换代
- 1703 十五章 此世
- 1704 十六章 幸存者
- 1705 十七章 人道光辉
- 1706 十八章 港口
- 1707 十九章 据点
- 1708 二十章 清理
- 1709 二十一章 贱皮子
- 1710 二十二章 邪气
- 1711 二十三章 怪异
- 1712 二十四章 偷渡
- 1713 二十五章 炮击
- 1714 二十六章 排查
- 1715 二十七章 请命
- 1716 二十八章 第二界
- 1717 二十九章 剑书生
- 1718 三十章 概况
- 1719 三十一章 打探
- 1720 三十二章 扬沙湾
- 1721 三十三章 降伏
- 1722 三十四章 触目
- 1723 三十五章 侧重
- 1724 三十六章 述职
- 1725 三十七章 跨层面统治
- 1726 三十八章 十六年
- 1727 三十九章 传送体系
- 1728 四十章 对接
- 1729 四十一章 共天
- 1730 四十二章 复仇
- 1731 四十三章 升空
- 1732 四十四章 产能
- 1733 四十五章 特色
- 1734 四十六章 破邪
- 1735 四十七章 邀请
- 1736 四十八章 散发
- 1737 四十九章 选秀
- 1738 五十章 大好事
- 1739 五十一章 传达
- 1740 五十二章 传送
- 1741 五十三章 矛盾
- 1742 五十四章 改变
- 1743 五十五章 以人代天
- 1744 五十六章 御书房
- 1745 五十七章 序幕
- 1746 五十八章 从来都有机会
- 1747 五十九章 颁诏
- 1748 六十章 战争
- 1749 六十一章 七十万
- 1750 六十二章 御驾
- 1751 第一章 八十一
- 1752 第二章 庞大帝国
- 1753 第三章 道友
- 1754 第四章 高层面
- 1755 第五章 长生
- 1756 第六章 根性
- 1757 第七章 时光
- 1758 第八章 伟大
- 1759 第九章 禁法纹身
- 1760 第十章 目标
- 1761 十一章 仙
- 1762 十二章 升格
- 1763 十三章 横扫
- 1764 十四章 即将
- 1765 十五章 虚空
- 1766 十六章 似是而非
- 1767 十七章 合道
- 1768 十八章 宝石
- 1769 十九章 丢了
- 1770 二十章 到来
- 1771 二一章 擒拿
- 1772 二二章 一并
- 1773 二三章 灭星
- 1774 二四章 聚首
- 1775 二五章 接引
- 1776 二六章 落定
- 1777 二七章 警醒
- 1778 二八章 手尾
- 1779 二九章 文明
- 1780 三十章 时间
- 1781 三一章 朝会
- 1782 三二章 轮回
- 1783 三三章 争流路
- 1784 三四章 二十四重
- 1785 三五章 逝者如斯
- 1786 三六章 太夏宇宙
- 1787 三七章 红尘
- 1788 三八章 三千年
- 1789 三九章 必然性
- 1790 四十章 太阴
- 1791 四一章 构架
- 1792 四二章 道庭
- 1793 四三章 心思
- 1794 四四章 邀请
- 1795 四五章 见道庭
- 1796 四六章 铸天庭
- 1797 四七章 唯一
- 1798 四八章 红尘
- 1799 四九章 七千年转圜
- 1800 五十章 法会
- 1801 五一章 敦促
- 1802 五二章 李南极
- 1803 五三章 见闻
- 1804 五四章 对比
- 1805 五五章 古元
- 1806 五六章 底气
- 1807 五七章 突发
- 1808 五八章 虚惊
- 1809 五九章 振奋
- 1810 六十章 应对
- 1811 六一章 古元
- 1812 六二章 妖
- 1813 六三章 召集
- 1814 六四章 安排
- 1815 六五章 迎客
- 1816 六六章 见天帝
- 1817 六七章 叹
- 1818 六八章 青云子
- 1819 六九章 倾轧
- 1820 七十章 谋算
- 1821 七一章 青丘
- 1822 七二章 青帝
- 1823 七三章 凰母
- 1824 七四章 梧桐
- 1825 七五章 议一议
- 1826 七六章 决绝
- 1827 七七章 议定
- 1828 七八章 底蕴
- 1829 七九章 定价
- 1830 八十章 议定
- 1831 八一章 见凰母
- 1832 八二章 本性
- 1833 八三章 唐突
- 1834 八四章 元会之争
- 1835 八五章 论道
- 1836 八六章 三千
- 1837 八七章 暂歇
- 1838 八八章 天魔
- 1839 八九章 前奏
- 1840 九十章 拉锯
- 1841 九一章 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二八四章 备战
二八四章 备战
“我还没清算,自己倒是送上门来了。”
嬴翌看完山海关送来的吴三桂手书,将其递给一旁的阎尔梅,道:“时隔三月,阿巴泰覆灭之后东虏又发兵来攻,用卿,你以为呢?”
阎尔梅道:“学生听说东虏亦有英才,想是看出局面,要与君上争一争。”
嬴翌哈哈一笑:“用卿所言不错。东虏屡胜明廷,非无缘由。奴酋黄台吉、多尔衮,皆有能耐。蒙元入主在前,东虏未必无心。何况诸多汉奸拾柴,烧起野心,在所难免。”
说着,嬴翌话音一转:“不过想来东虏不知我兵锋,或知晓亦掩耳盗铃,以其满万不可敌之谎言,自欺欺人。欲与我一争高低。看来阿巴泰之覆灭,并未让东虏胆颤啊。”
又道:“吴三桂书信上说黄台吉已死,我在辽东没有眼线,竟也不知。想来如今东虏必以多尔衮此人为主。此人虽与黄台吉有矛盾,但其心思,与奴酋黄台吉分明一路,野望甚大,不甘一隅之地,欲图神州。阿巴泰之亡,虽伤其筋骨,却未动其根本。东虏还有所依凭,惧惮我站稳脚跟,于是要趁我立足未稳,断我上升之势。”
他背负双手:“我灭了阿巴泰却不曾东进,怕是教东虏误会了。还以为我不过不如。本想先稳一稳,捋清河北,空出手来再与之清算,没想到东虏反而先下手了。”
的确其中有些迷惑性。
按道理说,嬴翌灭了阿巴泰,就算不直接出兵辽东,也要做出一些动作,但几个月下来,却不见动静。连吴三桂都没能降伏。
此前阿巴泰之亡,东虏必定震动。然而随后没见动静,恐以嬴翌不过如此,怕是以为嬴翌剿灭阿巴泰已经用了全力,暂时没有余力发动进攻。这也给了多尔衮一些信心。
阎尔梅深以为然,道:“学生听说覆灭阿巴泰之时,有鞑子异人逃走,多尔衮难道不知当时战况?”
嬴翌摇了摇头:“这便不知了。或是知道,而不得不如此。我对鞑子历来厌恶,便则鞑子此番不来,待我捋清局面,发兵攻打之时,必诛其族。斩其男子,掳其女子,灭其族类,以报侵害百姓之仇。阿巴泰四万人马,我不要一个俘虏,皆筑京观,恐已令东虏有所察觉。于是要先下手为强。因为越是往后,以我神州底蕴,东虏越敌不过。”
“看来这多尔衮也是个明白人。”阎尔梅不禁道。
嬴翌笑道:“明白归明白,于事何补?他要来,我就打。也懒得等那点时间了。等灭了东虏,携威震天下之势,西进四川,南下江南,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阎尔梅道:“君上圣明。”
嬴翌摆了摆手:“传令兵部、后勤司提备粮草物资。令钱岳盯紧科尔沁、令郑九盯住土默特。东虏此番来攻,必倾尽全力。鞑靼科尔沁部乃东虏铁杆,土默特亦不可不防。”
阎尔梅躬身道:“遵君上令。”
又道:“告诉朱炳琨,吴三桂要降,接受便是。若此番能立些功劳,给他个名爵又何妨?”
“是。”
时至今日,嬴翌看待问题,愈是不同以往。
若是早前间,对于吴三桂,嬴翌恨不得杀之而后快。盖因先入为主,原本历史上此人作为,令人深恨之。
但如今进了王爵,嬴翌看待问题,又不一样了。
吴三桂毕竟未降东虏,尚未构成汉奸的事实。如今欲为内应,以为协助,若真心实意,嬴翌也不会把他怎么样。
当然,若吴三桂打幌子,假降东虏变真降,真降嬴翌变假降,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
与此同时,吴三桂迎豪格入宁远。
豪格是相信吴三桂的诚意的,他将吴三桂的处境代入到自己身上,觉得吴三桂的确不愿意交出兵权,为了保住自己的兵力权势,投靠我大清理所当然。
毕竟,我大清这边给吴三桂的条件比起嬴翌的无条件,高了千百倍。
黄台吉在时,便以汉八旗旗主、和硕贝勒为条件招降吴三桂,并承诺不夺吴三桂兵权。
此不可谓不丰厚。
在确定吴三桂真心投降之后,豪格立刻率军进驻宁远。吴三桂甚至将宁远的防务,一应全部交接给了豪格,这让豪格非常高兴。
“吴将军深明大义,此间待上书皇上,必定兑现先皇允诺。”
豪格大笑道。
吴三桂时分恭敬,道:“奴才能得先皇看重,不甚荣焉。嬴翌逆贼破我故国,杀我亲眷,奴才恨不得把他千刀万剐!只盼得胜之时,能将这贼子交给奴才,奴才要亲手杀了他!”
“哦?”
豪格一怔,道:“那夏贼灭了南朝,莫非倒行逆施?”
对于关内之事,鞑子知道的并不多。
吴三桂咬牙切齿道:“我父吴襄在逆贼攻破京师之后已无音讯啊!”
豪格哈哈大笑。
他不得不为此抚掌赞叹——那夏贼做的好事啊,做的太好了。吴三桂这样的边军重将,二话不说便诛其家眷。这不是硬生生把吴三桂推到大清这边来嘛!
真是个好对手啊!
笑罢,豪格见吴三桂脸色难看,于是笑容一收,正色道:“吴将军之求,本王允了。待得胜之时,就把夏贼交给吴将军处置。”
“奴才多谢王爷!”
吴三桂面露感激之色,一拜到底。
豪格点了点头,便道:“夏贼凶暴,灭南朝后大肆屠杀。关内许多与我大清亲近的,都被杀了个一干二净。许多事,竟不能知。吴将军在这宁远,距关内更近,可知那夏贼到底什么底细?有多少兵马?如何部置?”
吴三桂面露难色,道:“王爷这就问住奴才了。奴才虽在宁远,距离关内更近,但故国破灭之后,被限于此,许多事也不能尽知。只知道那逆贼似乎有五万兵马,且要散布于京师周边以为防备。只山海关而言,驻守的兵力不过万把人而已。”
又道:“且如今已去三月,若我是那逆贼,必定大肆招兵买马,如今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了。”
豪格知道吴三桂说的不错,但仍面露不虞之色,道:“吴将军,此番我大清出兵,要一举定鼎乾坤。你且将你人手撒出去,最多三日,本王要知道夏贼的军力部署。”
不等吴三桂说话,豪格站起身来:“退下吧。”
吴三桂张了张嘴,面色黯淡的退了下去。
嬴翌看完山海关送来的吴三桂手书,将其递给一旁的阎尔梅,道:“时隔三月,阿巴泰覆灭之后东虏又发兵来攻,用卿,你以为呢?”
阎尔梅道:“学生听说东虏亦有英才,想是看出局面,要与君上争一争。”
嬴翌哈哈一笑:“用卿所言不错。东虏屡胜明廷,非无缘由。奴酋黄台吉、多尔衮,皆有能耐。蒙元入主在前,东虏未必无心。何况诸多汉奸拾柴,烧起野心,在所难免。”
说着,嬴翌话音一转:“不过想来东虏不知我兵锋,或知晓亦掩耳盗铃,以其满万不可敌之谎言,自欺欺人。欲与我一争高低。看来阿巴泰之覆灭,并未让东虏胆颤啊。”
又道:“吴三桂书信上说黄台吉已死,我在辽东没有眼线,竟也不知。想来如今东虏必以多尔衮此人为主。此人虽与黄台吉有矛盾,但其心思,与奴酋黄台吉分明一路,野望甚大,不甘一隅之地,欲图神州。阿巴泰之亡,虽伤其筋骨,却未动其根本。东虏还有所依凭,惧惮我站稳脚跟,于是要趁我立足未稳,断我上升之势。”
他背负双手:“我灭了阿巴泰却不曾东进,怕是教东虏误会了。还以为我不过不如。本想先稳一稳,捋清河北,空出手来再与之清算,没想到东虏反而先下手了。”
的确其中有些迷惑性。
按道理说,嬴翌灭了阿巴泰,就算不直接出兵辽东,也要做出一些动作,但几个月下来,却不见动静。连吴三桂都没能降伏。
此前阿巴泰之亡,东虏必定震动。然而随后没见动静,恐以嬴翌不过如此,怕是以为嬴翌剿灭阿巴泰已经用了全力,暂时没有余力发动进攻。这也给了多尔衮一些信心。
阎尔梅深以为然,道:“学生听说覆灭阿巴泰之时,有鞑子异人逃走,多尔衮难道不知当时战况?”
嬴翌摇了摇头:“这便不知了。或是知道,而不得不如此。我对鞑子历来厌恶,便则鞑子此番不来,待我捋清局面,发兵攻打之时,必诛其族。斩其男子,掳其女子,灭其族类,以报侵害百姓之仇。阿巴泰四万人马,我不要一个俘虏,皆筑京观,恐已令东虏有所察觉。于是要先下手为强。因为越是往后,以我神州底蕴,东虏越敌不过。”
“看来这多尔衮也是个明白人。”阎尔梅不禁道。
嬴翌笑道:“明白归明白,于事何补?他要来,我就打。也懒得等那点时间了。等灭了东虏,携威震天下之势,西进四川,南下江南,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阎尔梅道:“君上圣明。”
嬴翌摆了摆手:“传令兵部、后勤司提备粮草物资。令钱岳盯紧科尔沁、令郑九盯住土默特。东虏此番来攻,必倾尽全力。鞑靼科尔沁部乃东虏铁杆,土默特亦不可不防。”
阎尔梅躬身道:“遵君上令。”
又道:“告诉朱炳琨,吴三桂要降,接受便是。若此番能立些功劳,给他个名爵又何妨?”
“是。”
时至今日,嬴翌看待问题,愈是不同以往。
若是早前间,对于吴三桂,嬴翌恨不得杀之而后快。盖因先入为主,原本历史上此人作为,令人深恨之。
但如今进了王爵,嬴翌看待问题,又不一样了。
吴三桂毕竟未降东虏,尚未构成汉奸的事实。如今欲为内应,以为协助,若真心实意,嬴翌也不会把他怎么样。
当然,若吴三桂打幌子,假降东虏变真降,真降嬴翌变假降,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
与此同时,吴三桂迎豪格入宁远。
豪格是相信吴三桂的诚意的,他将吴三桂的处境代入到自己身上,觉得吴三桂的确不愿意交出兵权,为了保住自己的兵力权势,投靠我大清理所当然。
毕竟,我大清这边给吴三桂的条件比起嬴翌的无条件,高了千百倍。
黄台吉在时,便以汉八旗旗主、和硕贝勒为条件招降吴三桂,并承诺不夺吴三桂兵权。
此不可谓不丰厚。
在确定吴三桂真心投降之后,豪格立刻率军进驻宁远。吴三桂甚至将宁远的防务,一应全部交接给了豪格,这让豪格非常高兴。
“吴将军深明大义,此间待上书皇上,必定兑现先皇允诺。”
豪格大笑道。
吴三桂时分恭敬,道:“奴才能得先皇看重,不甚荣焉。嬴翌逆贼破我故国,杀我亲眷,奴才恨不得把他千刀万剐!只盼得胜之时,能将这贼子交给奴才,奴才要亲手杀了他!”
“哦?”
豪格一怔,道:“那夏贼灭了南朝,莫非倒行逆施?”
对于关内之事,鞑子知道的并不多。
吴三桂咬牙切齿道:“我父吴襄在逆贼攻破京师之后已无音讯啊!”
豪格哈哈大笑。
他不得不为此抚掌赞叹——那夏贼做的好事啊,做的太好了。吴三桂这样的边军重将,二话不说便诛其家眷。这不是硬生生把吴三桂推到大清这边来嘛!
真是个好对手啊!
笑罢,豪格见吴三桂脸色难看,于是笑容一收,正色道:“吴将军之求,本王允了。待得胜之时,就把夏贼交给吴将军处置。”
“奴才多谢王爷!”
吴三桂面露感激之色,一拜到底。
豪格点了点头,便道:“夏贼凶暴,灭南朝后大肆屠杀。关内许多与我大清亲近的,都被杀了个一干二净。许多事,竟不能知。吴将军在这宁远,距关内更近,可知那夏贼到底什么底细?有多少兵马?如何部置?”
吴三桂面露难色,道:“王爷这就问住奴才了。奴才虽在宁远,距离关内更近,但故国破灭之后,被限于此,许多事也不能尽知。只知道那逆贼似乎有五万兵马,且要散布于京师周边以为防备。只山海关而言,驻守的兵力不过万把人而已。”
又道:“且如今已去三月,若我是那逆贼,必定大肆招兵买马,如今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了。”
豪格知道吴三桂说的不错,但仍面露不虞之色,道:“吴将军,此番我大清出兵,要一举定鼎乾坤。你且将你人手撒出去,最多三日,本王要知道夏贼的军力部署。”
不等吴三桂说话,豪格站起身来:“退下吧。”
吴三桂张了张嘴,面色黯淡的退了下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