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64 第一百三十六章 动静
- 765 第一百三十七章 动静(续)
- 766 第一百三十八章 你猜
- 767 第一百三十九章 调动
- 768 第一百四十章 包裹
- 769 第一百四十一章 木生火
- 770 第一百四十二章 噩梦
- 771 第一百四十三章 攻势
- 772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攻势(续)
- 773 第一百四十五章 形势
- 774 第一百四十六章 火德?水德?
- 775 第一百四十七章 晴天霹雳
- 776 第一百四十八章 想走?
- 777 第一百四十九章 想走?(续)
- 778 第一百五十章 九曲坂
- 779 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曲坂(续)
- 780 第一百五十二章 选择
- 781 第一百五十三章 动员
- 782 第一百五十四章 金城汤池
- 783 第一百五十六章 落日
- 784 第一百五十六章 着落
- 785 第一百五十七章 喜讯
- 786 第一百五十八章 喜讯(续)
- 787 第一百五十九章 竹夫人
- 788 第一百六十章 好男儿!
- 789 第一百六十一章 阳谋
- 790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与虎谋皮
- 791 第一百六十三章 重操旧业
- 792 第一百六十四章 暧昧
- 793 第一百六十五章 本质
- 794 第一百六十六章 本质(续)
- 795 第一百六十七章 想法
- 796 第一百六十八章 满地红
- 797 第一百六十九章 坐标
- 798 第一百七十章 主业
- 799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主业(续)
- 800 第一百七十二章 好买卖
- 801 第一百七十三章职责
- 802 第一百七十四章膨胀
- 803 第一百七十五章 现实
- 804 第一百七十六章现实(续)
- 805 第一百七十七章人才
- 806 第一百七十六章 斯文扫地
- 807 第一百七十九章 愿望
- 808 第一百八十章 优雅
- 809 第一百八十一章 音效
- 810 第一百八十二章 优雅(续)
- 811 第一百八十三章 众乐乐
- 812 第一百八十四章 抽抽乐
- 813 第一百八十五章 雅言正音
- 814 第一百八十六章 注音
- 815 第一百八十七章 诱之以利
- 816 第一百八十八章 竞争
- 817 第一百八十九章 鱼加羊
- 818 第一百九十章 民生
- 819 第一百九十一章 数量
- 820 第一百九十二章 数量(续)
- 821 第一百九十三章 推心置腹
- 822 第一百九十四章 推心置腹(续)
- 823 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心
- 824 第一百九十六章 信心(续)
- 825 第一百九十七章 信心(再续)
- 826 第一百九十八章 怪物
- 827 第一百九十九章 分兵
- 828 第二百章 唯快不破
- 829 第二百零一章 没羽箭
- 830 第二百零二章 马轻侯
- 831 第二百零三章 无耻
- 832 第二百零四章 无耻(续)
- 833 第二百零五章 以点带面
- 834 第二百零六章 一叶知秋
- 835 第二百零七章 势
- 836 第二百零八章 势(续)
- 837 第二百零九章 人才
- 838 第二百一十章 主意
- 839 第二百一十一章 股肱羽翼
- 840 第二百一十二章 疑惑
- 841 第二百一十三章 供弹
- 842 第二百一十四章 刺刀术
- 843 第二百一十五章 用途
- 844 第二百一十六章 十年
- 845 第二百一十七章 江山之固
- 846 第二百一十八章 江山之固(续)
- 847 第二百一十九章 如火如荼
- 848 第二百二十章 如火如荼(续)
- 849 第二百二十一章 是忠是奸?
- 850 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茧自缚?
- 851 第二百二十三章 是忠是奸?(续)
- 852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万事俱备
- 853 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们一定会赢的!
- 854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上膛!上膛!
- 855 第二百二十七章 回旋
- 856 第二百二十八章 对策
- 857 第二百二十九章 对策(续)
- 858 第二百三十章 近在咫尺
- 859 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过是个意外
- 860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临战
- 861 第二百三十三章 决战
- 862 第二百三十四章 决战(续)
- 863 第二百三十五章 攻心
- 864 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丈夫能屈能伸
- 865 第二百三十七章 演戏
- 866 第二百三十八章 落幕?
- 867 第二百三十九章 原则
- 868 第二百四十章 原则(续)
- 869 第二百四十一章 似是故人来
- 870 第二百四十二章 似是故人来(续)
- 871 第二百四十三章 以和为贵?
- 872 第二百四十四章 杀鸡吓猴
- 873 第二百四十五章 興林大火
- 874 第二百四十六章 落幕
- 875 第二百四十七章 揭幕
- 876 第二百四十八章 进退
- 877 第二百四十九章 实力
- 878 第二百五十章 实力(续)
- 879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天明寺
- 880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天明寺(续)
- 881 第二百五十三章 称斤
- 882 第二百五十四章 亲眼所见
- 883 第二百五十五章 亲眼所见(续)
- 884 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硵砂之处
- 885 第二百五十七章 俱毗罗
- 886 第二百五十八章 如影随形
- 887 第二百五十九章 落日余晖
- 888 第二百六十章 东方露白
- 889 第二百六十一章 以后
- 890 第二百六十二章 这一生(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四十六章 火德?水德?
第一百四十六章 火德?水德?
预期中的大战,随着一场暴雨的到来,暂时打不起来了。
汾水畔,位于较高地势处的周军军营,此时到处一片泥泞。
上涨的河水,并未危急营地安全,但连日大雨,营地难免被雨水浸泡,到处湿漉漉的。
周军主帅韦孝宽,站在大帐门口,看着帐外的瓢泼大雨,不知是该庆幸,还是烦躁。
数日前,他判断楚军要进攻,于是调兵遣将加强防御,现在,雨一直下,仗打不起来,己方暂时无忧。
却也因此止步于平阳南郊,也不知晋阳那边,情况如何。
夏秋之际雨水多,并不奇怪,平阳这里下大雨,北边晋阳那里,想来雨水也不少。
那么,翻越太行山而来的楚军,即便兵临晋阳城外,也攻不了城。
如此,只要雨水多,楚军的攻势就会变得断断续续,而粮草运输也会变得困难。
毕竟,楚军是要从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地区,通过井陉、滏口陉,运输粮草到太行山西麓的河东地区,雨季走山路运粮草,可不容易。
进入河东地区的楚军,数量不会少,人和马的需求,都要靠山路来维持运输,难度可不小。
加上粮草的运输,本身也需要大量青壮和牲畜来承担,这些人和牲畜,同样也会消耗大量粮食和草料。
所以,时间拖得越久,楚军的粮草供应就越紧张、处境就越微妙。
除非对方之前有充足的粮草储备,否则,一旦天公不作美,持续下大雨,导致战事迟迟无法有突破性进展...
楚军搞不好会因为粮草接济不上,不得不撤军。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真要是这样,就好了。
韦孝宽看着外面的大雨,觉得有些无奈,打仗打得需要靠天气来逼退敌人,这仗打得可真无奈。
不过,天气本身就是影响战争的因素之一,楚军在夏季出兵发动进攻,那就得有觉悟:碰到连日降雨导致战事延误,后勤运输愈发困难。
巡营归来的将领们,入大帐,向韦孝宽禀报各营情况,简而言之,一切正常。
因为汾水在雨季容易发大水,所以周军营地选址时就选在地势较高处,避开汾水最高水位。
倒不是防水攻,因为楚军想要在这片地区的汾水上游筑坝蓄水的话,短时间内是很难做到的。
周军如此看重营地地势,主要是防大雨过后河水暴涨,导致营地被冲,或者被水泡。
若被水泡,营地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四处溢流,兵卒和牲畜容易患病。
现在,不存在这种问题,雨再怎么下,上涨的河水,都淹不到营地。
而说到连日大雨导致战事中断,有将领打趣,说这正是两国“五行”的此消彼长。
周国立国时,定“水德”,所以戎服为黑色,楚国是“火德”,所以戎服为红色。
以五行学说而言,水克火。
楚军那传言中的大威力兵器,看样子是和火有关,毕竟都少不了“火光闪烁”的描述,所以,应了“火德”。
现在看来,连日大雨,“水德”压过“火德”,即“水克火”,对己方还是颇为有利的。
这“五行相克”、“水德压过火德”,不过是那么一说,却也博得诸将的会心一笑。
这场雨,恐怕还要下几天,所以,大仗打不起来,不过该有的提防得有,韦孝宽布置防务,重申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为此,还特意提起老对手,齐国的段韶,作为警示:
“昔年,东国的段韶,就是一不留神,被人用水攻,打得兵败身亡,前车之鉴,诸位,当谨记在心。”
他这么一说,将领们的轻松之情消失不见。
段韶的大名,周国上了岁数的将领都知道。
段韶能征善战,三十多年前的洛阳邙山之战,奸相高欢被官军(西魏)追得孤身而逃,大将贺拔胜带人追击,眼见着就要生擒高欢。
却被段韶单骑拦截。
段韶骑马射箭,射倒贺拔胜的坐骑,又接连射倒贺拔胜的随从,保得高欢逃过一劫。
所以,段韶的个人武艺,以及带兵打仗的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
结果,将近二十年前,段韶在攻打徐州时,一时不慎,被梁将李笠以水攻,打得兵败身亡。
这前车之鉴,确实要谨记在心,官军扎营河畔,取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同时,确实要防河水暴涨,以及敌军施展水攻。
连日暴雨,汾水水位暴涨,所以军中有人专门观察水位,一旦发现异常,立刻上报。
现在,水位在涨,但看样子,不可能没过营地,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
至于水攻.....怎么可能会有水攻?
将领们想得明白,楚军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无法从容在上游地区筑坝蓄水。
斥候可都是探得清楚,上游数十里地界,根本就没有楚军筑坝的迹象。
。。。。。。
绵绵细雨中,楚军大营边上,行军总督武祥冒雨巡营至此,站在几座炭窑边,看着已经改做烘干窑的窑炉,问窑工:
“忙得过来么?全军上下,那么多人的衣物都要烘干。”
烧窑的窑工回答“忙得过来”,武祥点点头,转头,对跟着巡营的实习军校生讲解:
“雨季行军打仗,衣物的干燥是个问题,将士们的衣物或者被褥若终日湿漉漉,很容易生病。”
“尤其贴身衣物,若不能保证干爽,皮肤容易沤烂,而干粮等食物也容易发霉,将士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住宿,很容易生病。”
他简要的说了一通,有“实习生”举手,得他同意,便问:
“节下,请问这炭窑的搭建,从一开始,就是考虑到连日大雨,将士们的衣物需要大量燃料来生火、烘烤么?”
武祥稍微迟疑了一下,回答:
“是,有备无患,雨季行军作战,尤其要注意囤积燃料,不然,即便是现场砍伐树木,木柴都是湿漉漉的,不好烧不是?”
这解释有道理,实习生们点点头,又问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都是陪同巡营的将领们来解答。
武祥看着眼前这几个炭窑,想起方才的回答,心中一叹:不是故意隐瞒,实在是关系机密。
此次出征,大军要翻越太行山,攻击河东地区,因为军中配备了火器,所以需要动用大量火药。
那么问题来了:因为火药的用量很大,但经由山路长途运输十分不易,且路上容易出意外,譬如火药意外爆炸,所以,参谋们拟定了一个很特别的方案。
大量的火药,都是到了目的地后,譬如平阳地区,再“现场配制”。
火药的成分对外保密,但“有司”的相关人员清楚其成分:少量的硝、硫磺,大量的木炭。
那么,行军只需要携带大量的硝和硫磺,到了目的地后,现场伐木烧炭,然后用专用设备把木炭研磨成碳粉。
再严格按照配比,“现场配制”火药即可。
如此一来,即解决了大量火药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易爆”的问题,也使得运输队的负担少了许多。
当然,因为沿途要使用火器攻坚,必要的火药携带量还是要保证的。
武祥正要给“实习生”们讲解一些雨季行军作战的注意事项,随行的参谋看了看怀表,低声提醒:“节下,时间差不多了。”
“是么?准备得如何了?”武祥问,参谋回答:“都准备好了。”
武祥点点头,带着实习生们,转到营地西侧,登上新搭建的一个高台上。
高台上有雨棚,所以登台的人们不用担心淋雨。
“大伙应该都已经知道,大雨之后,河水必然上涨的道理。”武祥大声说道,指着西边平阳城,指着平阳城后的汾水。
“谁,能告诉我,河东地区的整体地形,像什么?”
实习生们纷纷举手,武祥点了一个:“你来说。”
“是,节下。”那实习生干咳几声,说:“河东地形,为南北走向,考虑到平地和山地的形势,类似一个葫芦..”
“晋阳所在平原区域,为葫芦的上半截,平阳所在平原区域,为葫芦的下半截,汾水自北向南贯穿而过。”
“而葫芦那收窄的腰部,为狭长的汾水河谷,是南北走向,此谷名为鼠雀谷,有道路连接晋阳、平阳两大地区,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武祥又问:“鼠雀谷,或者说,这道狭长汾水河谷沿途的几个要地地名?”
实习生回答:“北端介休,南端永安,又称霍邑。”
武祥再问:“汾水向南出了河谷,谷口以南是何地?”
实习生们已经研究过河东地形,对各地地名颇为熟悉,不假思索:“是洪洞,洪洞距离平阳,大概四十余里。”
武祥很满意这个回答,看着学生们,问第二个问题:
“如果我军要在汾水上游筑坝,蓄水,然后掘坝放水,淹下游平阳城,乃至汾曲的周军,可行么?”
实习生们摇摇头:“不行。”
“你们说说理由?”
“节下,这和地形,以及战场形势有关...”
武祥见时间还早,便让实习生们讲讲自己的看法,既然学生们来战场实习,就得根据实际战场形势、地形,对仗怎么打,有自己的理解。
实习生们先开个小会,汇总意见,然后由代表来发言。
他们不清楚武总督为何让他们登台远眺,不过既然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
他们认为水攻不现实,是因为自河谷出口以南,地势豁然开朗,想要在汾水上筑坝蓄水,工程量很大。
真要筑坝蓄水,确保蓄水量达到消灭数万敌军的规模,那工程量等同于将在开阔的平阳地区,修建一道横跨东西的长墙(长坝)。
即便是平日,这样的工程耗时都不会短,遑论如今正在打仗,敌军不可能坐视官军从容筑坝蓄水。
武祥点点头:“道理没错,所以,周军只会提防雨后汾水水位上涨,不会提防我军用水攻,因为我军根本就没有条件施展水攻...”
他一边说,一边环顾实习的军校生。
“是这样么?未必。”
行军总督的话,让实习生们发愣:听这意思,官军还是有机会用水攻?
就在这,北面传来些许轰鸣声,听上去,似乎有千军万马在奔腾。
实习生们一开始还觉得自己听错了,可听着听着,发现这不是幻听,而是真的有千军万马自北向南冲过来。
他们举目远眺,看着北面,一开始看不到什么。
武祥让人拿来几个千里镜,分发给实习生们,于是,他们看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情景:
汾水上游河段,有一道白色长墙呼啸着南下,移动速度很快。
毫无疑问,汾水上游发大水了,可是,可是...
实习生们争着用千里镜观察汾水水情,但过了一会,他们不用千里镜,也能看到汾水上的剧变:
呼啸而来的洪水,沿着汾水河道,快速扑向平阳城。
“水攻!!水攻!!是水攻啊!!!”
惊呼声起,实习生们,以及在高台上的其他人,就这么看着洪水将平阳城瞬间包裹。
这洪水来势凶猛,几乎是瞬息之间,就把汾水两岸淹没,当中,包括平阳城(城外地区),以及下游汾曲。
汾曲,即汾水弯曲之地,河道在此大幅转向,水流变缓。
汹涌而来的大水到了这个地方,水位必然会额外暴涨,至于会暴涨到何种程度,光是想,就让人后背发凉。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啊....这洪水从哪来的...”实习生们喃喃着,如同被雷劈了一般,呆若木鸡的看着大洪水就在自己面前发生。
明明平阳上游数十里汾水河段,都不可能筑坝的...
也确实没筑坝蓄水...
武祥当然知道为什么。
关键就在鼠雀谷,在这条狭长的汾水河谷的北段,介休地区。
在那里的河谷筑坝,即便堰坝因为赶工,寿命只有几日时间,也足够蓄水了。
他看着还在下雨的天空,看看四周一片湿漉漉,再看看已经化作汪洋的周军大营。
笑起来。
为了保证断晋阳外援,他拿下上党地区后,分兵北上,入“晋阳盆地”,取介休。
这是以防万一(楚军在平阳失利)的方案,战前就定下了,那么,既然拿下了介休,也该做点什么,作为应变之策。
譬如现在,连日下雨,导致大炮即各类火器不好用,计划中的攻势不得不推迟。
但火攻不行,就用水攻!
汾水河谷介休段的水坝,能把整个河东地区北部的雨水,以及汾水中上游及各支流的河水都蓄起来。
一朝释放的大洪水,不能把平阳地区全淹了,却能把敌军大营给冲了!
汾水畔,位于较高地势处的周军军营,此时到处一片泥泞。
上涨的河水,并未危急营地安全,但连日大雨,营地难免被雨水浸泡,到处湿漉漉的。
周军主帅韦孝宽,站在大帐门口,看着帐外的瓢泼大雨,不知是该庆幸,还是烦躁。
数日前,他判断楚军要进攻,于是调兵遣将加强防御,现在,雨一直下,仗打不起来,己方暂时无忧。
却也因此止步于平阳南郊,也不知晋阳那边,情况如何。
夏秋之际雨水多,并不奇怪,平阳这里下大雨,北边晋阳那里,想来雨水也不少。
那么,翻越太行山而来的楚军,即便兵临晋阳城外,也攻不了城。
如此,只要雨水多,楚军的攻势就会变得断断续续,而粮草运输也会变得困难。
毕竟,楚军是要从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地区,通过井陉、滏口陉,运输粮草到太行山西麓的河东地区,雨季走山路运粮草,可不容易。
进入河东地区的楚军,数量不会少,人和马的需求,都要靠山路来维持运输,难度可不小。
加上粮草的运输,本身也需要大量青壮和牲畜来承担,这些人和牲畜,同样也会消耗大量粮食和草料。
所以,时间拖得越久,楚军的粮草供应就越紧张、处境就越微妙。
除非对方之前有充足的粮草储备,否则,一旦天公不作美,持续下大雨,导致战事迟迟无法有突破性进展...
楚军搞不好会因为粮草接济不上,不得不撤军。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真要是这样,就好了。
韦孝宽看着外面的大雨,觉得有些无奈,打仗打得需要靠天气来逼退敌人,这仗打得可真无奈。
不过,天气本身就是影响战争的因素之一,楚军在夏季出兵发动进攻,那就得有觉悟:碰到连日降雨导致战事延误,后勤运输愈发困难。
巡营归来的将领们,入大帐,向韦孝宽禀报各营情况,简而言之,一切正常。
因为汾水在雨季容易发大水,所以周军营地选址时就选在地势较高处,避开汾水最高水位。
倒不是防水攻,因为楚军想要在这片地区的汾水上游筑坝蓄水的话,短时间内是很难做到的。
周军如此看重营地地势,主要是防大雨过后河水暴涨,导致营地被冲,或者被水泡。
若被水泡,营地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四处溢流,兵卒和牲畜容易患病。
现在,不存在这种问题,雨再怎么下,上涨的河水,都淹不到营地。
而说到连日大雨导致战事中断,有将领打趣,说这正是两国“五行”的此消彼长。
周国立国时,定“水德”,所以戎服为黑色,楚国是“火德”,所以戎服为红色。
以五行学说而言,水克火。
楚军那传言中的大威力兵器,看样子是和火有关,毕竟都少不了“火光闪烁”的描述,所以,应了“火德”。
现在看来,连日大雨,“水德”压过“火德”,即“水克火”,对己方还是颇为有利的。
这“五行相克”、“水德压过火德”,不过是那么一说,却也博得诸将的会心一笑。
这场雨,恐怕还要下几天,所以,大仗打不起来,不过该有的提防得有,韦孝宽布置防务,重申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为此,还特意提起老对手,齐国的段韶,作为警示:
“昔年,东国的段韶,就是一不留神,被人用水攻,打得兵败身亡,前车之鉴,诸位,当谨记在心。”
他这么一说,将领们的轻松之情消失不见。
段韶的大名,周国上了岁数的将领都知道。
段韶能征善战,三十多年前的洛阳邙山之战,奸相高欢被官军(西魏)追得孤身而逃,大将贺拔胜带人追击,眼见着就要生擒高欢。
却被段韶单骑拦截。
段韶骑马射箭,射倒贺拔胜的坐骑,又接连射倒贺拔胜的随从,保得高欢逃过一劫。
所以,段韶的个人武艺,以及带兵打仗的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
结果,将近二十年前,段韶在攻打徐州时,一时不慎,被梁将李笠以水攻,打得兵败身亡。
这前车之鉴,确实要谨记在心,官军扎营河畔,取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同时,确实要防河水暴涨,以及敌军施展水攻。
连日暴雨,汾水水位暴涨,所以军中有人专门观察水位,一旦发现异常,立刻上报。
现在,水位在涨,但看样子,不可能没过营地,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
至于水攻.....怎么可能会有水攻?
将领们想得明白,楚军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无法从容在上游地区筑坝蓄水。
斥候可都是探得清楚,上游数十里地界,根本就没有楚军筑坝的迹象。
。。。。。。
绵绵细雨中,楚军大营边上,行军总督武祥冒雨巡营至此,站在几座炭窑边,看着已经改做烘干窑的窑炉,问窑工:
“忙得过来么?全军上下,那么多人的衣物都要烘干。”
烧窑的窑工回答“忙得过来”,武祥点点头,转头,对跟着巡营的实习军校生讲解:
“雨季行军打仗,衣物的干燥是个问题,将士们的衣物或者被褥若终日湿漉漉,很容易生病。”
“尤其贴身衣物,若不能保证干爽,皮肤容易沤烂,而干粮等食物也容易发霉,将士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住宿,很容易生病。”
他简要的说了一通,有“实习生”举手,得他同意,便问:
“节下,请问这炭窑的搭建,从一开始,就是考虑到连日大雨,将士们的衣物需要大量燃料来生火、烘烤么?”
武祥稍微迟疑了一下,回答:
“是,有备无患,雨季行军作战,尤其要注意囤积燃料,不然,即便是现场砍伐树木,木柴都是湿漉漉的,不好烧不是?”
这解释有道理,实习生们点点头,又问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都是陪同巡营的将领们来解答。
武祥看着眼前这几个炭窑,想起方才的回答,心中一叹:不是故意隐瞒,实在是关系机密。
此次出征,大军要翻越太行山,攻击河东地区,因为军中配备了火器,所以需要动用大量火药。
那么问题来了:因为火药的用量很大,但经由山路长途运输十分不易,且路上容易出意外,譬如火药意外爆炸,所以,参谋们拟定了一个很特别的方案。
大量的火药,都是到了目的地后,譬如平阳地区,再“现场配制”。
火药的成分对外保密,但“有司”的相关人员清楚其成分:少量的硝、硫磺,大量的木炭。
那么,行军只需要携带大量的硝和硫磺,到了目的地后,现场伐木烧炭,然后用专用设备把木炭研磨成碳粉。
再严格按照配比,“现场配制”火药即可。
如此一来,即解决了大量火药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易爆”的问题,也使得运输队的负担少了许多。
当然,因为沿途要使用火器攻坚,必要的火药携带量还是要保证的。
武祥正要给“实习生”们讲解一些雨季行军作战的注意事项,随行的参谋看了看怀表,低声提醒:“节下,时间差不多了。”
“是么?准备得如何了?”武祥问,参谋回答:“都准备好了。”
武祥点点头,带着实习生们,转到营地西侧,登上新搭建的一个高台上。
高台上有雨棚,所以登台的人们不用担心淋雨。
“大伙应该都已经知道,大雨之后,河水必然上涨的道理。”武祥大声说道,指着西边平阳城,指着平阳城后的汾水。
“谁,能告诉我,河东地区的整体地形,像什么?”
实习生们纷纷举手,武祥点了一个:“你来说。”
“是,节下。”那实习生干咳几声,说:“河东地形,为南北走向,考虑到平地和山地的形势,类似一个葫芦..”
“晋阳所在平原区域,为葫芦的上半截,平阳所在平原区域,为葫芦的下半截,汾水自北向南贯穿而过。”
“而葫芦那收窄的腰部,为狭长的汾水河谷,是南北走向,此谷名为鼠雀谷,有道路连接晋阳、平阳两大地区,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武祥又问:“鼠雀谷,或者说,这道狭长汾水河谷沿途的几个要地地名?”
实习生回答:“北端介休,南端永安,又称霍邑。”
武祥再问:“汾水向南出了河谷,谷口以南是何地?”
实习生们已经研究过河东地形,对各地地名颇为熟悉,不假思索:“是洪洞,洪洞距离平阳,大概四十余里。”
武祥很满意这个回答,看着学生们,问第二个问题:
“如果我军要在汾水上游筑坝,蓄水,然后掘坝放水,淹下游平阳城,乃至汾曲的周军,可行么?”
实习生们摇摇头:“不行。”
“你们说说理由?”
“节下,这和地形,以及战场形势有关...”
武祥见时间还早,便让实习生们讲讲自己的看法,既然学生们来战场实习,就得根据实际战场形势、地形,对仗怎么打,有自己的理解。
实习生们先开个小会,汇总意见,然后由代表来发言。
他们不清楚武总督为何让他们登台远眺,不过既然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
他们认为水攻不现实,是因为自河谷出口以南,地势豁然开朗,想要在汾水上筑坝蓄水,工程量很大。
真要筑坝蓄水,确保蓄水量达到消灭数万敌军的规模,那工程量等同于将在开阔的平阳地区,修建一道横跨东西的长墙(长坝)。
即便是平日,这样的工程耗时都不会短,遑论如今正在打仗,敌军不可能坐视官军从容筑坝蓄水。
武祥点点头:“道理没错,所以,周军只会提防雨后汾水水位上涨,不会提防我军用水攻,因为我军根本就没有条件施展水攻...”
他一边说,一边环顾实习的军校生。
“是这样么?未必。”
行军总督的话,让实习生们发愣:听这意思,官军还是有机会用水攻?
就在这,北面传来些许轰鸣声,听上去,似乎有千军万马在奔腾。
实习生们一开始还觉得自己听错了,可听着听着,发现这不是幻听,而是真的有千军万马自北向南冲过来。
他们举目远眺,看着北面,一开始看不到什么。
武祥让人拿来几个千里镜,分发给实习生们,于是,他们看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情景:
汾水上游河段,有一道白色长墙呼啸着南下,移动速度很快。
毫无疑问,汾水上游发大水了,可是,可是...
实习生们争着用千里镜观察汾水水情,但过了一会,他们不用千里镜,也能看到汾水上的剧变:
呼啸而来的洪水,沿着汾水河道,快速扑向平阳城。
“水攻!!水攻!!是水攻啊!!!”
惊呼声起,实习生们,以及在高台上的其他人,就这么看着洪水将平阳城瞬间包裹。
这洪水来势凶猛,几乎是瞬息之间,就把汾水两岸淹没,当中,包括平阳城(城外地区),以及下游汾曲。
汾曲,即汾水弯曲之地,河道在此大幅转向,水流变缓。
汹涌而来的大水到了这个地方,水位必然会额外暴涨,至于会暴涨到何种程度,光是想,就让人后背发凉。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啊....这洪水从哪来的...”实习生们喃喃着,如同被雷劈了一般,呆若木鸡的看着大洪水就在自己面前发生。
明明平阳上游数十里汾水河段,都不可能筑坝的...
也确实没筑坝蓄水...
武祥当然知道为什么。
关键就在鼠雀谷,在这条狭长的汾水河谷的北段,介休地区。
在那里的河谷筑坝,即便堰坝因为赶工,寿命只有几日时间,也足够蓄水了。
他看着还在下雨的天空,看看四周一片湿漉漉,再看看已经化作汪洋的周军大营。
笑起来。
为了保证断晋阳外援,他拿下上党地区后,分兵北上,入“晋阳盆地”,取介休。
这是以防万一(楚军在平阳失利)的方案,战前就定下了,那么,既然拿下了介休,也该做点什么,作为应变之策。
譬如现在,连日下雨,导致大炮即各类火器不好用,计划中的攻势不得不推迟。
但火攻不行,就用水攻!
汾水河谷介休段的水坝,能把整个河东地区北部的雨水,以及汾水中上游及各支流的河水都蓄起来。
一朝释放的大洪水,不能把平阳地区全淹了,却能把敌军大营给冲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