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97 第一千零五章 死期将至
- 998 第一零六章 张飞死劫
- 999 第一千零七章 兄在人间,弟在阴曹
- 1000 第一千零八章 犹豫,就会败北
- 1001 第一千零九章 痛击我方田丰
- 1002 第一千零十章 大雨
- 1003 第一千零一一章 水淹七军
- 1004 第一千零一二章 快去请小公子来
- 1005 第一千零一三章 有其父,有其子
- 1006 第一千零一四章 落幕
- 1007 第一千零一五章 抱歉
- 1008 第一千零一六章 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4000字)
- 1009 第一千零一七章 厮杀开始
- 1010 第一千零一八章 曹营精锐,虎豹骑!
- 1011 第一千零一九章 虎骑之威
- 1012 第一千零二零章 皇甫家的女子
- 1013 第一千零二一章 老宋头,曹爷又救了你一回
- 1014 第一千零二二章 唯独弓弩手,尽戮之
- 1015 第一千零二三章 泰山贼
- 1016 第一千零二四章 落幕
- 1017 第一千零二五章 我们都输了
- 1018 第一千零二六章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1019 第一千零二七章 坚壁清野
- 1020 第一千零二八章 你也要走?
- 1021 第一千零二九章 神射
- 1022 第一千零三十章 马家兄妹
- 1023 第一千零三一章 马超搦战
- 1024 第一千零三二章 断水
- 1025 第一千零三三章 反骨
- 1026 第一千零三四章 鸡肋
- 1027 第一千零三五章 手段
- 1028 第一千零三六章 夜袭
- 1029 第一千零三七章 阔别
- 1030 第一千零三八章 变数
- 1031 第一千零三九章 计划
- 1032 第一千零四零章 曹将军别来无恙(4000字)
- 1033 第一千零四一章 天要亡我曹孟德也!
- 1034 第一千零四二章 末将典韦,愿为主公赴汤蹈火!(4000字)
- 1035 第一千零四三章 共治天下
- 1036 第一千零四四章 天不亡我,哈哈哈!
- 1037 第一千零四五章 攻城
- 1038 第一千零四六章 不退
- 1039 第一千零四七章 朕是天子!
- 1040 第一千零四八章 落幕
- 1041 第一千零四九章 为了吕家
- 1042 第一千零五零章 密报
- 1043 第一千零五一章 武昭
- 1044 第一千零五二章 出兵徐州
- 1045 第一千零五三章 陈家父子
- 1046 第一千零五四章 奔袭下邳
- 1047 第一千零五五章 谁肯真心扶汉室,唯有子龙也!
- 1048 第一千零五六章 马超和他未来妹夫的初次交锋
- 1049 第一千零五七章 天神诛灭!
- 1050 第一千零五八章 两败俱伤
- 1051 第一千零五九章 还未成妻管严的英雄人物——常山赵子龙
- 1052 第一千零六零章 真丈夫也!
- 1053 第一千零六一章 下邳城下终相见
- 1054 第一千零六一章 我吕骁回来了!
- 1055 第一千零六二章 吕府的两位公子
- 1056 第一千零六三章 请安
- 1057 第一千零六四章 我没有!
- 1058 第一千零六五章 大雨
- 1059 第一千零六六章 迁营
- 1060 第一千零六七章 水龙卷城
- 1061 第一千零六八章 天亡我也!
- 1062 第一千零六九章 绝地求生
- 1063 第一千零七零章 唯有一战
- 1064 第一千零七一章 午时已到
- 1065 第一千零七二章 谋而后动
- 1066 第一千零七三章 獠牙
- 1067 第一千零七四章 战场上耀眼的白龙!
- 1068 第一千零七五章 攻城
- 1069 第一千零七六章 子龙
- 1070 第一千零七七章 狂暴
- 1071 第一千零七八章 最后一战
- 1072 第一千零七九章 一戟破城门
- 1073 第一千零八零章 谁在划水?
- 1074 第一千零八一章 突围
- 1075 第一千零八二章 绝境
- 1076 第一千零八三章 缴械
- 1077 第一千零八四章 刘备已死
- 1078 第一千零八五章 探监
- 1079 第一千零八六章 白门楼上,不见故人
- 1080 第一千零八七章 移驾徐州
- 1081 第一千零八八章 谁赞成,谁反对?
- 1082 第一千零八九章 流民
- 1083 第一千零九零章 不作,不死
- 1084 第一千零九一章 挨揍
- 1085 第一千零九二章 冢虎
- 1086 第一千零九三章 许多年前,许多年后
- 1087 第一千零九四章 陛下,时代变了
- 1088 第一千零九五章 独少一人
- 1089 第一千零九六章 孤之生平,豪气满千
- 1090 第一千零九七章 争夺
- 1091 第一千零九八章 狡兔死,走狗当烹
- 1092 第一千零九九章 是谁走漏了风声?
- 1093 第一一零零章 妻子
- 1094 第一一零一章 入朝
- 1095 第一一零二章 敕封与别离
- 1096 第一一零三章 前奏
- 1097 第一一零四章 君臣相对
- 1098 第一一零五章 行动
- 1099 第一一零六章 反正我从小都是傻子
- 1100 第一一零七章 草蛇灰线,伏行千里
- 1101 第一一零八章 没什么不敢
- 1102 第一一零九章 新王登基(FPX牛逼!!!)
- 1103 第一一一零章 真相总是让人难以接受
- 1104 第一一一一章 爆发
- 1105 第一一一二章 信
- 1106 第一一一三章 祭
- 1107 第一一一四章 惊蛰
- 1108 第一一一五章 真相
- 1109 第一一一六章 老卒
- 1110 第一一一七章 这天下,没什么意思了
- 1111 第一一一八章 塞北飞将的故事(全书完)
- 1112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千零一五章 抱歉
第一千零一五章 抱歉
袁绍战败身死,麾下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此消息一经传出,天下震动。
而负责指挥坐镇的麴义,也因此一战,彻底响彻中原!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刘辩懵了好一阵子,太快了,快得他猝不及防。
那可是整整二十万大军啊!
居然连麴义三万人都没打过,就这样彻底没了。
还有袁绍,失去了他这个冀州牧的冀州,仅凭那三个成事不足的儿子,根本没有任何可能。
难道,天要亡我!
刘辩茫然四顾,无力的瘫坐在帝位上,神情颓然无比。
此时的刘备军中,公孙瓒只身前来拜访。
入帐之后,两人各自落座。
公孙瓒示意刘备屏退左右亲兵,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递给刘备,同时嘴里说着:“玄德,这是吕布写与我的书信,他劝我归降,并允诺我为镇北将军,继续督守幽州。”
“你答应了?”
刘备还未打开信简,听得这话,不禁眉头一皱。
公孙瓒未置可否,劝起了自己的这个贤弟:“玄德,刘辩气数尽了,咱们投降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起初本想等袁绍的大军汇合,却不料袁绍忽地就死了,死得太快,叫所有人都措不及防。
之后,麴义和司马懿南北收拢,吞噬冀州,已成定局。
刘备听得此话,罕见的与公孙瓒动了怒气:“我的两位义弟惨死在吕布手中,如今你却叫我投降与他?我若当真如此做了,今后死了,有何面目去见我那两位义弟,还有无数遭吕布戮杀的将士儿郎!”
“玄德,现在不是逞强的时候!你以为我愿意屈居人下?可那姓吕的有多强,你没看见?当日八员猛将围攻,尚不能将他击杀,现在袁绍也死了,正面战场,我们就更加希望渺茫!”
公孙瓒苦口婆心,难得的与人将起了道理。
同门师兄弟,他几乎是将刘备当成亲弟弟在对待,他不想丢下刘备,更不想将来与刘备为敌。
偏偏刘备听不进去,冷着脸,没有作声。
“好好好,你要实在不愿投降吕布,那咱们就向北撤!”
冷场了好一会儿后,公孙瓒做出让步,制定起新的计划:“咱们从青州出发,绕过冀州,然后去辽东,届时你我二人联起手来,打高句丽、打漠北蛮夷、打乌桓人,完全不在话下!”
哪怕是面对最为凶猛的异族人,公孙瓒也从未退缩分毫,可当他对上吕布,心里头却总是没底,忌惮十足。
如果可能,他这辈子都不想再和吕布碰面。
“伯珪兄,难道你忘了年少时,卢师是如何教导我们的么?”
刘备非但没有领情,反而质问起公孙瓒,当年他两在卢植门下求学时,这位当代大儒的中心思想就是:仁义礼法,忠君爱国。
可公孙瓒不信这套,他只相信,拳头大走天下,有了兵马,说话都能硬气三分。
“卢师的话,用于太平盛世还好,可在这乱世,根本行不通。”
公孙瓒饮了口凉水,浑不为然的说着,若非刘备提起,他早就忘诸脑后了。
吕布现在太强,加上袁绍一死,尽管联军这边每天都在鼓舞士气,可公孙瓒很清楚,上到将军,下到杂兵,所有人的心里,其实都悬在空中,提心吊胆。
除非能拿下一场大胜,否则,早晚必败!
“我不会走,为了大汉江山社稷,纵使粉身碎骨,吾亦在所不辞!”刘备用不容置喙的口气说着,态度坚定,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玄德,你怎么就这么死心眼呢!大汉朝要垮了,吕布将会成为第二个王莽,谁也救不起它,这就是它的命!”
“可王莽还是死了!”
刘备低喃了一声,语气里意有所指。
如果将吕布比作篡汉的王莽,那么他刘玄德,就会是中兴大汉的汉光武——刘秀。
“玄德,你执念太深了。”
公孙瓒见说服不了刘备,长叹口气,准备起身离去。
至于是降是走,他再回去好生想想。
“伯珪兄,能否留一半骑卒给我?”
就在公孙瓒快要出帐时,刘备忽地开口了,没有任何征兆。
公孙瓒愣了一下,回过头来看向刘备,却也没作太多的犹疑,有些愧疚的道了声:抱歉。
…………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出自《刘宽碑阴》[1],《三国志》等文史多作伯珪,公孙瓒为刘宽门生,参与了刘宽的葬礼,碑阴为当时人甚至本人签名,故当从碑)其名与字的对应当是取自“圭瓒”一词,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
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初平四年(193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他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困于高楼,引火自焚。
公孙瓒是在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而成名的,他善使双头铁矛,《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白马义从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可惜,界桥之战公孙瓒碰上了他一生的克星麴义,白马义从就此一蹶不振。“…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弓弩击破骑兵的战例。
而负责指挥坐镇的麴义,也因此一战,彻底响彻中原!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刘辩懵了好一阵子,太快了,快得他猝不及防。
那可是整整二十万大军啊!
居然连麴义三万人都没打过,就这样彻底没了。
还有袁绍,失去了他这个冀州牧的冀州,仅凭那三个成事不足的儿子,根本没有任何可能。
难道,天要亡我!
刘辩茫然四顾,无力的瘫坐在帝位上,神情颓然无比。
此时的刘备军中,公孙瓒只身前来拜访。
入帐之后,两人各自落座。
公孙瓒示意刘备屏退左右亲兵,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递给刘备,同时嘴里说着:“玄德,这是吕布写与我的书信,他劝我归降,并允诺我为镇北将军,继续督守幽州。”
“你答应了?”
刘备还未打开信简,听得这话,不禁眉头一皱。
公孙瓒未置可否,劝起了自己的这个贤弟:“玄德,刘辩气数尽了,咱们投降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起初本想等袁绍的大军汇合,却不料袁绍忽地就死了,死得太快,叫所有人都措不及防。
之后,麴义和司马懿南北收拢,吞噬冀州,已成定局。
刘备听得此话,罕见的与公孙瓒动了怒气:“我的两位义弟惨死在吕布手中,如今你却叫我投降与他?我若当真如此做了,今后死了,有何面目去见我那两位义弟,还有无数遭吕布戮杀的将士儿郎!”
“玄德,现在不是逞强的时候!你以为我愿意屈居人下?可那姓吕的有多强,你没看见?当日八员猛将围攻,尚不能将他击杀,现在袁绍也死了,正面战场,我们就更加希望渺茫!”
公孙瓒苦口婆心,难得的与人将起了道理。
同门师兄弟,他几乎是将刘备当成亲弟弟在对待,他不想丢下刘备,更不想将来与刘备为敌。
偏偏刘备听不进去,冷着脸,没有作声。
“好好好,你要实在不愿投降吕布,那咱们就向北撤!”
冷场了好一会儿后,公孙瓒做出让步,制定起新的计划:“咱们从青州出发,绕过冀州,然后去辽东,届时你我二人联起手来,打高句丽、打漠北蛮夷、打乌桓人,完全不在话下!”
哪怕是面对最为凶猛的异族人,公孙瓒也从未退缩分毫,可当他对上吕布,心里头却总是没底,忌惮十足。
如果可能,他这辈子都不想再和吕布碰面。
“伯珪兄,难道你忘了年少时,卢师是如何教导我们的么?”
刘备非但没有领情,反而质问起公孙瓒,当年他两在卢植门下求学时,这位当代大儒的中心思想就是:仁义礼法,忠君爱国。
可公孙瓒不信这套,他只相信,拳头大走天下,有了兵马,说话都能硬气三分。
“卢师的话,用于太平盛世还好,可在这乱世,根本行不通。”
公孙瓒饮了口凉水,浑不为然的说着,若非刘备提起,他早就忘诸脑后了。
吕布现在太强,加上袁绍一死,尽管联军这边每天都在鼓舞士气,可公孙瓒很清楚,上到将军,下到杂兵,所有人的心里,其实都悬在空中,提心吊胆。
除非能拿下一场大胜,否则,早晚必败!
“我不会走,为了大汉江山社稷,纵使粉身碎骨,吾亦在所不辞!”刘备用不容置喙的口气说着,态度坚定,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玄德,你怎么就这么死心眼呢!大汉朝要垮了,吕布将会成为第二个王莽,谁也救不起它,这就是它的命!”
“可王莽还是死了!”
刘备低喃了一声,语气里意有所指。
如果将吕布比作篡汉的王莽,那么他刘玄德,就会是中兴大汉的汉光武——刘秀。
“玄德,你执念太深了。”
公孙瓒见说服不了刘备,长叹口气,准备起身离去。
至于是降是走,他再回去好生想想。
“伯珪兄,能否留一半骑卒给我?”
就在公孙瓒快要出帐时,刘备忽地开口了,没有任何征兆。
公孙瓒愣了一下,回过头来看向刘备,却也没作太多的犹疑,有些愧疚的道了声:抱歉。
…………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出自《刘宽碑阴》[1],《三国志》等文史多作伯珪,公孙瓒为刘宽门生,参与了刘宽的葬礼,碑阴为当时人甚至本人签名,故当从碑)其名与字的对应当是取自“圭瓒”一词,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
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初平四年(193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他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困于高楼,引火自焚。
公孙瓒是在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而成名的,他善使双头铁矛,《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白马义从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可惜,界桥之战公孙瓒碰上了他一生的克星麴义,白马义从就此一蹶不振。“…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弓弩击破骑兵的战例。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