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防患于未燃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首航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又遇盗马贼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贼喊捉贼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得饶人处且饶人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小麻烦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顺利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小事一桩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试探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学头一天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吉人天相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打假急先锋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张太岁下江南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苏州朱家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善者不来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来者不善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入不入伙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赴宴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引蛇出洞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钩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为何而为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有人来投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后路难留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快刀斩乱麻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为民除害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转机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散心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准备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登州见闻
- 131 第一百三十一章 闲事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捉贼
- 133 第一百三十三章 虚以委蛇
- 134 第一百三十四章 敬而远之
- 135 第一百三十五章 知人善用
- 136 第一百三十六章 抢占梁山
- 137 第一百三十七章 千里求才
- 138 第一百三十八章 结识鲁达
- 139 第一百三十九章 抱犊山
- 140 第一百四十章 井木犴
- 141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杰得其二
- 142 第一百四十二章 有人逼亲
- 143 第一百四十三章 莫秋烟的感情问题
- 144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解风情
- 145 第一百四十五章 逼亲
- 146 第一百四十六章 被人挖墙角
- 147 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遇鲁达
- 148 第一百四十八章 人各有志
- 149 第一百四十九章 林冲发配
- 150 第一百五十章 如有神助
- 151 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发横财
- 152 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的目标
- 153 第一百五十三章 劫囚
- 154 第一百五十四章 暂留
- 155 第一百五十五章 承诺
- 156 第一百五十六章 人尽其才
- 157 第一百五十七章 前程
- 158 第一百五十八章 兄弟情长
- 159 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有人想挖老子墙角
- 160 第一百六十章 哪来的官军
- 161 第一百六十一章 胆小不得将军做
- 162 第一百六十二章 迎亲去
- 163 第一百六十三章 挑三拣四
- 164 第一百六十四章 冤枉架
- 165 第一百六十五章 有客登门
- 166 第一百六十六章 女诸葛
- 167 第一百六十七章 师祖驾到
- 168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掺和
- 169 第一百六十九章 人不找事事找人
- 170 第一百七十章 访贤拉人
- 171 第一百七十一章 识时务
- 172 第一百七十二章 损招
- 173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摆喜宴
- 174 第一百七十四章 真心话
- 175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京城破落户
- 176 第一百七十六章 到哪都有事
- 177 第一百七十七章 搞事
- 178 第一百七十八章 转移
- 179 第一百七十九章 告状
- 180 第一百八十章 新的任命
- 181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买卖
- 182 第一百八十二章 二道贩子
- 183 第一百八十三章 各有所求
- 184 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家底
- 185 第一百八十五章 后路
- 186 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如其来的“恩宠”
- 187 第一百八十七章 先“礼”后兵
- 188 第一百八十八章 自圆其说
- 189 第一百八十九章 手快有
- 190 第一百九十章 下荆湖
- 191 第一百九十一章 皇族后裔
- 192 第一百九十二章 多管闲事
- 193 第一百九十三章 事不关己
- 194 第一百九十四章 麻烦来了
- 195 第一百九十五章 将计就计
- 196 第一百九十六章 一鼓作气
- 197 第一百九十七章 牛刀小试
- 198 第一百九十八章 战后处置
- 199 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得有失
- 200 第二百章 树大招风
- 201 第二百零一章 不动摇
- 202 第二百零二章 有恃无恐
- 203 第二百零三章 用事实说话
- 204 第二百零四章 自讨没趣
- 205 第二百零五章 宋捡漏
- 206 第二百零六章 看客
- 207 第二百零七章 第一步
- 208 第二百零八章 势如破竹
- 209 第二百零九章 火炮
- 210 第二百一十章 理念
- 211 第二百一十一章 按计划行事
- 212 第二百一十二章 布局(一)
- 213 第二百一十三章 布局(二)
- 214 第二百一十四章 布局(三)
- 215 第二百一十五章 布局(四)
- 216 第二百一十六章 布局(五)
- 217 第二百一十七章 布局(六)
- 218 第二百一十八章 布局(七)
- 219 第二百一十九章 布局(八)
- 220 第二百二十章 布局(九)
- 221 第二百二十一章 热心肠
- 222 第二百二十二章 另有所图
- 223 第二百二十三章 有恃无恐
- 224 第二百二十四章 突发状况
- 225 第二百二十五章 朝廷的如意算盘
- 226 第二百二十六章 打赌
- 227 第二百二十七章 老卒
- 228 第二百二十八章 问心无愧
- 229 第二百二十九章 奴大欺主
- 230 第二百三十章 曾头市的末日
- 231 第二百三十一章 内外有别
- 232 第二百三十二章 曾家五虎
- 233 第二百三十三章 张阎王
- 234 第二百三十四章 误会
- 235 第二百三十五章 无欲则刚
- 236 第二百三十六章 无求于人
- 237 第二百三十七章 栽赃嫁祸
- 238 第二百三十八章 雇佣
- 239 第二百三十九章 命里该着
- 240 第二百四十章 招安担保人
- 241 第二百四十一章 陪着官家去青楼
- 242 第二百四十二章 意往西北
- 243 第二百四十三章 张家雇佣军
- 244 第二百四十四章 刺客
- 245 第二百四十五章 泼韩五
- 246 第二百四十六章 讨人嫌
- 247 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战在即
- 248 第二百四十八章 出兵
- 249 第二百四十九章 有心算无心
- 250 第二百五十章 破城
- 251 第二百五十一章 笼络人心
- 252 第二百五十二章 武胜军
- 253 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人意料
- 254 第二百五十四章 搂草打兔子
- 255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生幸运儿
- 256 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临朔州
- 257 第二百五十七章 城下首战
- 258 第二百五十八章 长远打算
- 259 第二百五十九章 挖墙角
- 260 第二百六十章 节度使
- 261 第二百六十一章 平叛
- 262 第二百六十二章 差距
- 263 第二百六十三章 道不同
- 264 第二百六十四章 愿者上钩
- 265 第二百六十五章 招降纳叛
- 266 第二百六十六章 值与不值
- 267 第二百六十七章 将计就计
- 268 第二百六十八章 稳中取胜
- 269 第二百六十九章 见面礼
- 270 第二百七十章 战斗持续中
- 271 第二百七十一章 战斗还在持续中
- 272 第二百七十二章 奇袭破敌
- 273 第二百七十三章 攻心
- 274 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距
- 275 第二百七十五章 以上对下
- 276 第二百七十六章 监军
- 277 第二百七十七章 识时务者
- 278 第二百七十八章 眼见为实
- 279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党
- 280 第二百八十章 当前局势
- 281 第二百八十一章 田虎败亡
- 282 第二百八十二章 封赏
- 283 第二百八十三章 小心无大错
- 284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三思而后行
- 285 第二百八十五章 威慑
- 286 第二百八十六章 和解
- 287 第二百八十七章 坐山观虎斗
- 288 第二百八十八章 名正言顺挖墙角
- 289 第二百八十九章 良禽择木而栖
- 290 第二百九十章 捡便宜
- 291 第二百九十一章 异想天开
- 292 第二百九十二章 香饽饽
- 293 第二百九十三章 联姻
- 294 第二百九十四章 安东军
- 295 第二百九十五章 以有备求无患
- 296 第二百九十六章 先见之明
- 297 第二百九十七章 交易
- 298 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消停
- 299 第二百九十九章 兄弟情长
- 300 第三百章 出兵
- 301 第三百零一章 营救
- 302 第三百零二章 使者
- 303 第三百零三章 战事进行中
- 304 第三百零四章 没有笨人
- 305 第三百零五章 聪明人
- 306 第三百零六章 张家有后
- 307 第三百零七章 无题
- 308 第三百零八章 猛将胚子
- 309 第三百零九章 做个有钱人
- 310 第三百一十章 招大图小
- 311 第三百一十一章 选择
- 312 第三百一十二章 出兵西夏
- 313 第三百一十三章 练手
- 314 第三百一十四章 从容
- 315 第三百一十五章 唇亡齿寒
- 316 第三百一十六章 人心不足
- 317 第三百一十七章 挑拨离间
- 318 第三百一十八章 谁难受
- 319 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
- 320 第三百二十章 辽国已亡
- 321 第三百二十一章 历史走线
- 322 第三百二十二章 埋种
- 323 第三百二十三章 自食其果
- 324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思悔改
- 325 第三百二十五章 该来的终归要来
- 326 第三百二十六章 出奇致胜
- 327 第三百二十七章 绝不妥协
- 328 第三百二十八章 以稳为主
- 329 第三百二十九章 权臣之路
- 330 第三百三十章 循序渐进
- 331 第三百三十一章 家和万事兴
- 332 第三百三十二章 公私兼顾
- 333 第三百三十三章 名正言顺
- 334 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事三两件
- 335 第三百三十五章 营救人质
- 336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不好安置
- 337 第三百三十七章 蒸蒸日上
- 338 第三百三十八章 稳坐钓鱼台
- 339 第三百三十九章 挑拨
- 340 第三百四十章 祸事东引
- 341 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与和
- 342 第三百四十二章 和谈艰难
- 343 第三百四十三章 赵姓皇室的三两事
- 344 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人进口
- 345 第三百四十五章 谁利用谁
- 346 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宋无间道
- 347 第三百四十七章 做戏
- 348 第三百四十八章 放长线
- 349 第三百四十九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
- 350 第三百五十章 三年以后
- 351 第三百五十一章 远方来客
- 352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对等
- 353 第三百五十三章 准备开战
- 354 第三百五十四章 诸事缠身
- 355 第三百五十五章 选将
- 356 第三百五十六章 投机倒把
- 357 第三百五十七章 借刀杀人
- 358 第三百五十八章 开战
- 359 第三百五十九章 人心
- 360 第三百六十章 尽在掌握中
- 361 第三百六十一章 变化
- 362 第三百六十二章 正事要紧
- 363 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宋猛将何其多
- 364 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心难测
- 365 第三百六十五章 疑心
- 366 第三百六十六章 算计
- 367 第三百六十七章 忠心可嘉
- 368 第三百六十八章 心态
- 369 第三百六十九章 内忧
- 370 第三百七十章 外患
- 371 第三百七十一章 会战
- 372 第三百七十二章 误解
- 373 第三百七十三章 善后
- 374 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势所趋
- 375 第三百七十五章 人心
- 376 第三百七十六章 凯旋
- 377 第三百七十七章 发难
- 378 第三百七十八章 陈桥
- 379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吉人天相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吉人天相
上学第一天张宝就在学堂里立了威,第二天就用炸鸡块收买了人心,第三天小书场一开,张宝的那些同学就大部分成了他的忠实粉丝。
天潢贵胄,这词听起来挺高贵,但实际上也就是一群被关在笼中的金丝雀,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外面的世界对这些跟坐牢一样天天关在宫里,偶尔才能像放风似的出宫溜达一圈的小屁孩们来说,张宝的故事太有吸引力了。
一到放学以后,张宝就被一帮十二三的皇子皇女给围上了,不到天黑不让走,目的就是想要听张宝所讲的故事。宋徽宗尊道抑佛,西游记这种尊佛抑道的故事是讲不得的。西游记成书于明嘉靖年间,在当时算是禁书,因为明嘉靖皇帝信道,他认为西游记这本书是在讽刺自己,所以明嘉靖年间谁要是敢散播西游记这本书,那是杀头的错过。
宋徽宗赵佶同样信道,虽不知他对西游记的故事是否会跟明嘉靖皇帝是一个反应,但张宝也没必要自找麻烦,不讲西游记就是,反正民间神话故事多得是,封神榜就是一部脍炙人口,老少咸宜的好书。
张宝本就是个能说会道的主,再加上故事本身内容精彩,强强联合之下自然是听众颇多,不仅是皇子皇女爱听,每每张宝在郑皇后的宫殿里开书的时候,也是宫中执役的宫女太监最忙碌的时候,看似在忙碌,实际上都在蹭书听。
直到有一天,张宝没被众皇子皇女簇拥去郑皇后的宫殿,而是被拉到了当今官家的地盘时,张宝知道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终于见到效果了。当今官家赵佶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虽然当了皇帝,但他的兴趣爱好却一样都没放下,只是毕竟是皇帝了,不能再想过去那样游走在茶楼酒肆,所以赵佶便在宫里开了一个小剧场,专供自己闲暇无事时过过瘾。往常赵佶都是跟自己的小伙伴这小剧场里玩,唱唱戏,但让自己的子女乌泱泱的过来还是头一回。
赵佶是个艺术家,身上的文艺气息浓郁,他什么艺术形式都爱,偶尔听女儿给他复述了一段封神榜里的内容以后,赵佶立马对封神榜这个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张宝被带到这个小剧场之前的一天,赵佶就已经躲在郑皇后那里偷听了一回,当听到张宝说出且听下回分解的时候,气得意犹未尽的赵佶差点冲出去掐着张宝的脖子逼他继续说。
赵佶本打算今日把张宝叫来给单独开书,但对于他的这种自私行为,他的孩子们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赵佶为了平息“众怒”,只好退让一步,把张宝的书场改在了自己的小剧场上演,并且同意自己的子女旁听。
张宝当然不介意在哪说书,而且赵佶的准备很充分,说书需要用到的东西都已经为张宝备齐。见此情景,张宝也不矫情,继续开讲,而且这一讲就是一个时辰。
“欲知后事……”当讲到姜子牙火烧琵琶精的时候,张宝按照往常的惯例准备结束今天的说书。就听赵佶出声阻止道:“且慢。”
“官家有何吩咐?”
“接着讲。”
“……官家,天色不早,微臣该出宫了。”
“回头让你给收拾间房,你今晚就留在宫里。”
“可这不合规矩啊。万一让御史言官知道……”张宝苦着脸道。
“放心,有朕替你做主。”
话说到这份上,张宝也就不好再推搪了,再推搪那就是给脸不要脸了。只好继续开讲,这一讲就又讲了一个多时辰,还是郑皇后有些看不下去,劝赵佶道:“官家,书什么时候都能听,可别把说书的人给累着了。”
经郑皇后这一提醒,正听过瘾的赵佶这才发现张宝的声音变得有些哑,遂点头道:“皇后说的极是,那就明日再听。”
得了赵佶这话,张宝如蒙大赦,封神榜的故事他是烂熟于心,讲故事他是一点都不担心,只是连着两个时辰说话,一个时辰那就是后世的两小时,这四个小时说得张宝口干舌燥,受了罪了。不过为了自己的脱身大计,这点罪受的倒也值得。
如今这汴梁城里张宝形单影只,张宝与外人结过两次义,但跟他结义这些义兄弟们此时却一个都不在汴梁。陈大海等头批结义的四个弟兄早就分散各地,忙着张宝交代给他们的事情。而后一批结义的四个兄弟,老大张铁塔带着新婚妻子去了耽罗岛,老四杨再兴在清风寨忙着泡他的花小妹,老五狄雷叫义父义母带去老家回乡祭祖,唯一剩下的三弟高宠也在张宝准备去宫里报到的前一天留书离开,书信的大致内容概括一下就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走走。张宝对此无可奈何,腿长在高宠身上,人家想要去历练一下,张宝还能拦着不成?也不知高宠这个临时转职成驴友的家伙现在溜达到哪儿了。
一连数天的延时加演,让张宝终于出了状况,他说不了话了。太医诊断的结果是这几日疲劳过度,不是什么大病,只需休养些时日便可。赵佶对此无可奈何,张宝会出事也是他害的,虽然私底下他曾跟郑皇后抱怨说张宝不会照顾自己,不知道回家以后泡点胖大海喝,但书场是必须得停下一段时间了。总不能为了听书就逼张宝带病上阵啊,再说了,张宝伤的是嗓子,就算开书也说不出来呀。
张宝这一回家休养,不仅是学堂的夫子们暗松口气,就是赵佶平时的小伙伴们也是偷偷拍手称快。夫子们松气是因为张宝这匹害群之马时常问他们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让他们这些自诩饱学之士的鸿儒下不来台,头发有多少根,太阳为何忽大忽小,这类问题只有鬼才知道答案。
而赵佶的小伙伴们拍手称快也是情有可原,往日里赵佶都是跟他们一起玩耍,但张宝这匹黑马一杀出来,他们这些人就都“失宠”了,尤其是蔡京的长子蔡攸,那更是对张宝又嫉又恨。对于张宝这次嗓子出毛病他是暗暗惋惜,怎么就没让这家伙生个大病,一命呜呼呢?
为了避免张宝病好以后再次“夺走”赵佶,蔡攸找到了小伙伴王黼以及新人李邦彦商议对策,应对张宝的“卷土重来”。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蔡攸、王黼、李邦彦三个干正经事不行,但干歪门邪道却很有一套。三个人商议了片刻后便达成了共识,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真害张宝他们不敢,毕竟张宝背后有郑皇后撑腰,而那位后宫之主向来对他们三个“勾引”她丈夫的“狐狸精”没好脸色。
既然不能害张宝的性命,那就想办法把他弄出宫去,不让他在汴梁城里待,只要官家见不到张宝,过段时间也就会被别的事情吸引去注意力,张宝的威胁也就去了。可如何将张宝支走呢?这是个问题!张宝如今深得帝宠,进谗言说张宝坏话这招不好使。
“真是群笨蛋,不能说坏话,那就使劲夸呗。”来找王黼的梁师成在听晓了蔡攸等人犯难的事情以后一脸不屑的说道。
“……有道理。”反应过来的蔡攸微微点头道。
有了方针,就要贯彻,在张宝不知情的情况下,蔡攸、王黼、李邦彦在赵佶的面前把张宝一通猛夸,夸得张宝仿佛就是如今年轻俊杰的代表,国之栋梁的典范,若是赵佶不重用张宝,那就是天理不容的事情。
凡事过犹不及,在听了小伙伴们对张宝的夸赞以后,赵佶的第一反应就是张宝贿赂了身边的小伙伴替他跟自己说好话,但小伙伴们说得越来越离谱,赵佶都已经有些听不下去了,那夸的,简直比封神榜还封神榜。
赵佶不傻,见蔡攸、李邦彦、王黼三人这样没皮没脸没下限的夸赞张宝,心生疑惑那是肯定的。而对于小伙伴们如此做的目的,赵佶稍加思索便有了定论,还是为了“争宠”,担心自己过于宠爱张宝这个新人而忽略了他们这些旧人。
得出定论的赵佶哭笑不得,他是挺看重张宝的,因为张宝有意思。赵佶的孩子不少,但像张宝这样能折腾,还能折腾出个名堂来的却没有。想想也是,小小年纪凭借自己的双手创下一份家业,不易。
因为欣赏这份不易,赵佶对张宝也是多有关照,要不然又怎么会允许张宝自筹水军?即便水军并不受朝廷重视,可同样也存在“拥兵自重”的隐患。虽然张宝处处小心,步步算计,可若是没有赵佶的这份“纵容”,张宝在大宋也玩不转。除非他现在就自立山头,不受朝廷的管辖,可若是没有朝廷的默许,张宝要做的事情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顺利。
蔡攸、李邦彦、王黼三人的小心思已经叫赵佶看穿,但赵佶并没有当面说破,因为蔡攸三人同样也是赵佶“心爱”的人。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一定要取舍,还是舍手背比较好,因为肉少点。张宝也因此得以脱身,与蔡攸、李邦彦、王黼这样跟赵佶有着同榻而眠关系的人相比,张宝跟赵佶的关系还差一点,不过这差一点也是张宝求之不得的。他可没兴趣做兔相公!
江南巡察使成了张宝的新职位,赵佶又不是想要惩罚张宝,就算是打发张宝暂时离京,也不会让张宝去西北那种苦寒之地受罪。而江南那种富饶之地,也就成了“发配”张宝的首选之地。
张宝此时就是朝廷的钦差大臣,代表天子巡视江南,查办江南各地官府不法之事。尚方宝剑这种可以先斩后奏的宝贝自然而然的到了张宝的手里,也让江南的不法之徒暗自心慌,不敢因为张宝的年纪而小觑张宝。
能够离开汴梁去江南“访贤”,对张宝来说那是求之不得。自己的大业正在逐步进入正轨,正是缺少得力帮手的时候,此番南下,恰好可以去寻访那些隐藏在民间的良臣猛将。
张家如今有钱,得了朝廷的圣旨,张宝立刻迫不及待的吩咐准备,只用了两天的工夫,张宝路上所需的东西便基本备齐,若是还有什么需要,也大可在路上进行采购。唯一让张宝感到有些不足的,还是人手。张宝身边的那些得力人手都在忙,唯一一个闲人高宠前阵子还跑路了。这沿途的安全,虽有一队禁军会听候张宝的差遣,但不是自家人,用起来总觉得不那么顺手。
也就在张宝考虑是否要从二龙山或者四明山抽调几个人过来应急的时候,一个拿着朱贵书信的大汉来到了张家。朱贵自被张宝留在江宁府负责江南情报网以来一直尽心尽力,去年更是把自家兄弟,人称笑面虎的朱富推荐给了张宝,兄弟俩如今一起负责江南情报网。
而在得知前来张宝报到的人名叫石宝以后,张宝不由大喜。他当初离开江宁府时曾经给朱贵留下一份名单,让朱贵按照名单寻找那些有可能被自己招揽过来的人。只是朱贵找了许久,名单上的人要么是找不到,要么就是难以招揽,始终没给张宝带回一个好消息,可没想到今日朱贵竟然给自己送来这么大个惊喜。
南离大将军,四大元帅之首,梁山好汉终结者,这都是石宝的标签,而更令张宝欣赏的,还是石宝的气节,即便兵败也是宁死不降。这可比梁山好汉里的那些前身是官军的好汉有职业操守的多。
朱贵的信很长,信中也介绍了石宝被招揽的经过。石宝本是福州一石匠,祖传的手艺,他平时也是与世无争,安稳度日。只因未过门的媳妇被当地恶霸调戏,不堪受辱投缳自尽,石宝一怒之下杀了恶霸全家,逃门在外。后在被官府追捕时让偶尔路过的朱贵所救,一开始石宝并没用真名实姓,后来还是被朱贵的真心实意打动,这才告诉了朱贵自己名叫石宝。
朱贵救石宝起初只是不忍看这么一位好汉就此殒命,但等知道自己搭救的竟然就是张宝给自己名单上那份位列第一的石宝时,不由大喜。为了稳妥起见,朱贵没有着急向张宝禀报这个好消息,而是等石宝把伤养好以后带着石宝跟江南有数的几位武术名家切磋了一下武艺,在确定即便此石宝非彼石宝也有招揽的价值以后,这才开口招揽石宝,而石宝抹不开朱贵的频频招揽,答应朱贵去汴梁走上一遭,先看看张宝的为人再做决定。
天潢贵胄,这词听起来挺高贵,但实际上也就是一群被关在笼中的金丝雀,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外面的世界对这些跟坐牢一样天天关在宫里,偶尔才能像放风似的出宫溜达一圈的小屁孩们来说,张宝的故事太有吸引力了。
一到放学以后,张宝就被一帮十二三的皇子皇女给围上了,不到天黑不让走,目的就是想要听张宝所讲的故事。宋徽宗尊道抑佛,西游记这种尊佛抑道的故事是讲不得的。西游记成书于明嘉靖年间,在当时算是禁书,因为明嘉靖皇帝信道,他认为西游记这本书是在讽刺自己,所以明嘉靖年间谁要是敢散播西游记这本书,那是杀头的错过。
宋徽宗赵佶同样信道,虽不知他对西游记的故事是否会跟明嘉靖皇帝是一个反应,但张宝也没必要自找麻烦,不讲西游记就是,反正民间神话故事多得是,封神榜就是一部脍炙人口,老少咸宜的好书。
张宝本就是个能说会道的主,再加上故事本身内容精彩,强强联合之下自然是听众颇多,不仅是皇子皇女爱听,每每张宝在郑皇后的宫殿里开书的时候,也是宫中执役的宫女太监最忙碌的时候,看似在忙碌,实际上都在蹭书听。
直到有一天,张宝没被众皇子皇女簇拥去郑皇后的宫殿,而是被拉到了当今官家的地盘时,张宝知道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终于见到效果了。当今官家赵佶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虽然当了皇帝,但他的兴趣爱好却一样都没放下,只是毕竟是皇帝了,不能再想过去那样游走在茶楼酒肆,所以赵佶便在宫里开了一个小剧场,专供自己闲暇无事时过过瘾。往常赵佶都是跟自己的小伙伴这小剧场里玩,唱唱戏,但让自己的子女乌泱泱的过来还是头一回。
赵佶是个艺术家,身上的文艺气息浓郁,他什么艺术形式都爱,偶尔听女儿给他复述了一段封神榜里的内容以后,赵佶立马对封神榜这个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张宝被带到这个小剧场之前的一天,赵佶就已经躲在郑皇后那里偷听了一回,当听到张宝说出且听下回分解的时候,气得意犹未尽的赵佶差点冲出去掐着张宝的脖子逼他继续说。
赵佶本打算今日把张宝叫来给单独开书,但对于他的这种自私行为,他的孩子们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赵佶为了平息“众怒”,只好退让一步,把张宝的书场改在了自己的小剧场上演,并且同意自己的子女旁听。
张宝当然不介意在哪说书,而且赵佶的准备很充分,说书需要用到的东西都已经为张宝备齐。见此情景,张宝也不矫情,继续开讲,而且这一讲就是一个时辰。
“欲知后事……”当讲到姜子牙火烧琵琶精的时候,张宝按照往常的惯例准备结束今天的说书。就听赵佶出声阻止道:“且慢。”
“官家有何吩咐?”
“接着讲。”
“……官家,天色不早,微臣该出宫了。”
“回头让你给收拾间房,你今晚就留在宫里。”
“可这不合规矩啊。万一让御史言官知道……”张宝苦着脸道。
“放心,有朕替你做主。”
话说到这份上,张宝也就不好再推搪了,再推搪那就是给脸不要脸了。只好继续开讲,这一讲就又讲了一个多时辰,还是郑皇后有些看不下去,劝赵佶道:“官家,书什么时候都能听,可别把说书的人给累着了。”
经郑皇后这一提醒,正听过瘾的赵佶这才发现张宝的声音变得有些哑,遂点头道:“皇后说的极是,那就明日再听。”
得了赵佶这话,张宝如蒙大赦,封神榜的故事他是烂熟于心,讲故事他是一点都不担心,只是连着两个时辰说话,一个时辰那就是后世的两小时,这四个小时说得张宝口干舌燥,受了罪了。不过为了自己的脱身大计,这点罪受的倒也值得。
如今这汴梁城里张宝形单影只,张宝与外人结过两次义,但跟他结义这些义兄弟们此时却一个都不在汴梁。陈大海等头批结义的四个弟兄早就分散各地,忙着张宝交代给他们的事情。而后一批结义的四个兄弟,老大张铁塔带着新婚妻子去了耽罗岛,老四杨再兴在清风寨忙着泡他的花小妹,老五狄雷叫义父义母带去老家回乡祭祖,唯一剩下的三弟高宠也在张宝准备去宫里报到的前一天留书离开,书信的大致内容概括一下就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走走。张宝对此无可奈何,腿长在高宠身上,人家想要去历练一下,张宝还能拦着不成?也不知高宠这个临时转职成驴友的家伙现在溜达到哪儿了。
一连数天的延时加演,让张宝终于出了状况,他说不了话了。太医诊断的结果是这几日疲劳过度,不是什么大病,只需休养些时日便可。赵佶对此无可奈何,张宝会出事也是他害的,虽然私底下他曾跟郑皇后抱怨说张宝不会照顾自己,不知道回家以后泡点胖大海喝,但书场是必须得停下一段时间了。总不能为了听书就逼张宝带病上阵啊,再说了,张宝伤的是嗓子,就算开书也说不出来呀。
张宝这一回家休养,不仅是学堂的夫子们暗松口气,就是赵佶平时的小伙伴们也是偷偷拍手称快。夫子们松气是因为张宝这匹害群之马时常问他们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让他们这些自诩饱学之士的鸿儒下不来台,头发有多少根,太阳为何忽大忽小,这类问题只有鬼才知道答案。
而赵佶的小伙伴们拍手称快也是情有可原,往日里赵佶都是跟他们一起玩耍,但张宝这匹黑马一杀出来,他们这些人就都“失宠”了,尤其是蔡京的长子蔡攸,那更是对张宝又嫉又恨。对于张宝这次嗓子出毛病他是暗暗惋惜,怎么就没让这家伙生个大病,一命呜呼呢?
为了避免张宝病好以后再次“夺走”赵佶,蔡攸找到了小伙伴王黼以及新人李邦彦商议对策,应对张宝的“卷土重来”。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蔡攸、王黼、李邦彦三个干正经事不行,但干歪门邪道却很有一套。三个人商议了片刻后便达成了共识,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真害张宝他们不敢,毕竟张宝背后有郑皇后撑腰,而那位后宫之主向来对他们三个“勾引”她丈夫的“狐狸精”没好脸色。
既然不能害张宝的性命,那就想办法把他弄出宫去,不让他在汴梁城里待,只要官家见不到张宝,过段时间也就会被别的事情吸引去注意力,张宝的威胁也就去了。可如何将张宝支走呢?这是个问题!张宝如今深得帝宠,进谗言说张宝坏话这招不好使。
“真是群笨蛋,不能说坏话,那就使劲夸呗。”来找王黼的梁师成在听晓了蔡攸等人犯难的事情以后一脸不屑的说道。
“……有道理。”反应过来的蔡攸微微点头道。
有了方针,就要贯彻,在张宝不知情的情况下,蔡攸、王黼、李邦彦在赵佶的面前把张宝一通猛夸,夸得张宝仿佛就是如今年轻俊杰的代表,国之栋梁的典范,若是赵佶不重用张宝,那就是天理不容的事情。
凡事过犹不及,在听了小伙伴们对张宝的夸赞以后,赵佶的第一反应就是张宝贿赂了身边的小伙伴替他跟自己说好话,但小伙伴们说得越来越离谱,赵佶都已经有些听不下去了,那夸的,简直比封神榜还封神榜。
赵佶不傻,见蔡攸、李邦彦、王黼三人这样没皮没脸没下限的夸赞张宝,心生疑惑那是肯定的。而对于小伙伴们如此做的目的,赵佶稍加思索便有了定论,还是为了“争宠”,担心自己过于宠爱张宝这个新人而忽略了他们这些旧人。
得出定论的赵佶哭笑不得,他是挺看重张宝的,因为张宝有意思。赵佶的孩子不少,但像张宝这样能折腾,还能折腾出个名堂来的却没有。想想也是,小小年纪凭借自己的双手创下一份家业,不易。
因为欣赏这份不易,赵佶对张宝也是多有关照,要不然又怎么会允许张宝自筹水军?即便水军并不受朝廷重视,可同样也存在“拥兵自重”的隐患。虽然张宝处处小心,步步算计,可若是没有赵佶的这份“纵容”,张宝在大宋也玩不转。除非他现在就自立山头,不受朝廷的管辖,可若是没有朝廷的默许,张宝要做的事情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顺利。
蔡攸、李邦彦、王黼三人的小心思已经叫赵佶看穿,但赵佶并没有当面说破,因为蔡攸三人同样也是赵佶“心爱”的人。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一定要取舍,还是舍手背比较好,因为肉少点。张宝也因此得以脱身,与蔡攸、李邦彦、王黼这样跟赵佶有着同榻而眠关系的人相比,张宝跟赵佶的关系还差一点,不过这差一点也是张宝求之不得的。他可没兴趣做兔相公!
江南巡察使成了张宝的新职位,赵佶又不是想要惩罚张宝,就算是打发张宝暂时离京,也不会让张宝去西北那种苦寒之地受罪。而江南那种富饶之地,也就成了“发配”张宝的首选之地。
张宝此时就是朝廷的钦差大臣,代表天子巡视江南,查办江南各地官府不法之事。尚方宝剑这种可以先斩后奏的宝贝自然而然的到了张宝的手里,也让江南的不法之徒暗自心慌,不敢因为张宝的年纪而小觑张宝。
能够离开汴梁去江南“访贤”,对张宝来说那是求之不得。自己的大业正在逐步进入正轨,正是缺少得力帮手的时候,此番南下,恰好可以去寻访那些隐藏在民间的良臣猛将。
张家如今有钱,得了朝廷的圣旨,张宝立刻迫不及待的吩咐准备,只用了两天的工夫,张宝路上所需的东西便基本备齐,若是还有什么需要,也大可在路上进行采购。唯一让张宝感到有些不足的,还是人手。张宝身边的那些得力人手都在忙,唯一一个闲人高宠前阵子还跑路了。这沿途的安全,虽有一队禁军会听候张宝的差遣,但不是自家人,用起来总觉得不那么顺手。
也就在张宝考虑是否要从二龙山或者四明山抽调几个人过来应急的时候,一个拿着朱贵书信的大汉来到了张家。朱贵自被张宝留在江宁府负责江南情报网以来一直尽心尽力,去年更是把自家兄弟,人称笑面虎的朱富推荐给了张宝,兄弟俩如今一起负责江南情报网。
而在得知前来张宝报到的人名叫石宝以后,张宝不由大喜。他当初离开江宁府时曾经给朱贵留下一份名单,让朱贵按照名单寻找那些有可能被自己招揽过来的人。只是朱贵找了许久,名单上的人要么是找不到,要么就是难以招揽,始终没给张宝带回一个好消息,可没想到今日朱贵竟然给自己送来这么大个惊喜。
南离大将军,四大元帅之首,梁山好汉终结者,这都是石宝的标签,而更令张宝欣赏的,还是石宝的气节,即便兵败也是宁死不降。这可比梁山好汉里的那些前身是官军的好汉有职业操守的多。
朱贵的信很长,信中也介绍了石宝被招揽的经过。石宝本是福州一石匠,祖传的手艺,他平时也是与世无争,安稳度日。只因未过门的媳妇被当地恶霸调戏,不堪受辱投缳自尽,石宝一怒之下杀了恶霸全家,逃门在外。后在被官府追捕时让偶尔路过的朱贵所救,一开始石宝并没用真名实姓,后来还是被朱贵的真心实意打动,这才告诉了朱贵自己名叫石宝。
朱贵救石宝起初只是不忍看这么一位好汉就此殒命,但等知道自己搭救的竟然就是张宝给自己名单上那份位列第一的石宝时,不由大喜。为了稳妥起见,朱贵没有着急向张宝禀报这个好消息,而是等石宝把伤养好以后带着石宝跟江南有数的几位武术名家切磋了一下武艺,在确定即便此石宝非彼石宝也有招揽的价值以后,这才开口招揽石宝,而石宝抹不开朱贵的频频招揽,答应朱贵去汴梁走上一遭,先看看张宝的为人再做决定。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