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楔子
- 2 第一回 光和年
- 3 第二回 有孕事
- 4 第三回 大司农
- 5 第四回 大雩
- 6 第五回 樊贞人
- 7 第六回 兆象
- 8 第七回 长秋宫
- 9 第八回 北邙深秋
- 10 第九回 回宫
- 11 第十回 云何不乐
- 12 第十一回 孤掌难鸣
- 13 第十二回 六博
- 14 第十三回 鸠毒
- 15 第十四回 夜魅
- 16 第十五回 皮影戏
- 17 第十六回 深宫深处
- 18 第十七回 斜阳
- 19 第十八回 初露锋芒
- 20 第十九回 禁军
- 21 第二十回 山雨欲来
- 22 第二十一回 悄然到访
- 23 第二十二回 烛火不熄
- 24 第二十三回 回忆
- 25 第二十四回 宫变
- 26 第二十五回 有位佳人
- 27 第二十六回 在水一方
- 28 第二十七回 适值嫔妠
- 29 第二十八回 唐姬
- 30 第二十九回 画工
- 31 第三十回 绣衣
- 32 第三十回 中和韶乐
- 33 第三十二回 维鹊有巢
- 34 第三十三回 酒酣高歌
- 35 第三十四回 儿时玩伴
- 36 第三十五回 羌人来袭
- 37 第三十六回 来历不明
- 38 第三十七回 击鼓秘密
- 39 第三十八章 招安之法
- 40 第三十九回 夜不能寐
- 41 第四十回 血色玛瑙
- 42 第四十一回 锁住的时光
- 43 第四十二回 将军之死
- 44 第四十三回 主仆一场
- 45 第四十四回 复道蝙蝠
- 46 第四十五回 山野空谷
- 47 第四十六回 逆我者死
- 48 第四十七回 孤独少年
- 49 第四十八回 被困长乐宫
- 50 第四十九回 监视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回 回宫
第九回 回宫
灵帝指了指身旁的董太后,道:“辩儿,这位是董太后,是你的祖母。”
小刘辩机械的行礼,从一位山间野童到皇子的身份转变,让年幼的刘辩尚未适应。
“孩子,这从今往后,宫里头就是你的家了,这一别,就是五年,宫里不同于宫外,你要学习许多的规矩与礼仪,辩儿,告诉祖母,你都学了什么?”
刘辩有些羞怯,眼眉低垂回答道:“《老子》《方术》《太平经》还有《周礼》......”
董太后高声道:“教你第一堂课,作为皇子,如何有威仪的说话,声音洪亮,眼观前方,这些难道史道人都没有教你吗?”
“诺,祖母。”刘辩依然有些怯弱。
何皇后见刘辩低垂着头大气不敢出,便上前扶起了刘辩,说道:“太后,辩儿还只是个五岁的小孩,从小就被放逐在宫外,哪里知道这些宫中繁复礼节啊!”
董太后也不甘示弱:“老身活了这把年纪了,难道还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孙子?”
灵帝见状,知道火药味开始浓了起来,连忙将话题撇开。
望着大气不敢出的刘辩,和蔼问道:“辩儿,你会做赋吗?”
“回父王,辩儿会《太平经》”刘辩脱口而出。
灵帝一时兴起,捻须笑道:“这《太平经》又是个什么玩意啊?一定是史道人教你的吧。”
“回父王,史道人教我念《太平道》。孩儿念给父王听:三统转轮,有去有来,民必有主,姓字可得知乎?善哉,善哉.....”
小刘辩还想继续往下念,被灵帝止住了:“好了,好了,辫儿别再念了,你应该多学学《周礼》,《诗》,《孔子》这些圣贤之书。”
“另外,父王问你,如果有一天你有了弟弟妹妹,你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呢?”灵帝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
刘辩想了想,回:“孩儿会照顾弟弟妹妹,孩儿教弟弟《周礼》《尚书》还有......还有......”小刘辩摸着自己的脑门,一下子答不上来。
朝堂之上,此时有了些许欢愉的氛围。那是童稚的天真冲淡了紧张的勾心斗角。灵帝展露出了笑容。
王美人端坐在不远处,日夜凸起的肚子,显然即将瓜熟蒂落。她安详的望着堂上父子相聚的这一幕,心里由衷的为皇上高兴。目光与何皇后相遇的刹那,王美人心里不由得一惊。
那是阴冷的可怕的目光,那目光仿佛要穿透王美人的肚子,将腹中的婴孩杀死。
王美人定了定神,将目光投向了朝堂上。
宫女们将小刘辩领走了,灵帝举起案几上的青铜酒杯,对诸位官员道:“来,今日朕高兴,众爱卿陪朕喝一杯,朕的皇长子回宫了,我大汉后继有人,生生不息。”
灵帝一高兴,就将杯中之物,喝个干净。
众臣子见皇上龙颜大喜,便也符合着喝着酒,宫里此时一片欢腾。
宫女们将准备好的青铜火锅端上了百官的案上,浓香肆意的野猪肉,在青铜锅炉的闷煮下,早已是脱骨肉嫩,翻滚的汤料,夹扎着茴香蒜香的香气,使人垂涎欲滴。刚开坛的米酒,酒香四溢,席间,宫女们忙着为宾客添汤斟酒,百官们手执长箸,吃着肉,喝着酒,举杯畅饮。
乐舞升起,笙歌箫笛,编钟绕梁。
宫女们鱼贯而入,有西域来的舞娘,身材傲人,舞姿撩人,灵帝喜欢胡人,舞娘高鼻深目的异域风情,自然激起了灵帝的猎奇心。舞娘在宫廷乐师的伴奏的西域曲调中,翩然起舞,一曲天竺舞,赢得了灵帝的赞赏。
灵帝酒量尚可,酒酣后,话语也自然多了。他让十常侍(注1)围聚一起,便说道:“朕一直想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如今,京师不断有流民聚众,意图推翻朝廷,西羌蛮族也不时地侵扰边界,朕,若是手中有了强有力的军队,朕就高枕无忧了。”
小黄门(注2)蹇硕趁着醉意,举杯:“陛下所言极是,汉武帝时,设立了两支天子侍卫禁兵,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羽林军”“虎贲军”。先帝又在元鼎六年时,设立了八禁军,以校尉统领之,这以后,武帝的军威响彻中原,乃至匈奴。微臣认为,陛下是时候重整军容了。”
灵帝点头称赞。张让也进言:“陛下在选用校尉首领时,定要斟酌再三。”
灵帝开怀大笑,自语道:“这宫中,难得有今天这么热闹了,看来朕少不了众爱卿了,张常侍就像是我的父亲,蹇大人说的有理。”
灵帝依然晕乎乎的喝着杯中物。
张让拱手说:“陛下日理万机,微臣与赵常侍有生之年,能侍奉皇上,也是微臣一生莫大荣幸,这些都是微臣份内事,不足挂齿。微臣到有一人选,适合做禁军的校尉首领。”
“说来听听。”灵帝看着堂上那位千姿百媚的舞娘,乐的合不拢嘴。
“微臣认为,颍川郡的太守,何进是个人物,此人不仅骁勇善战,且忠心不二,又是何皇后的胞兄,校尉首领非此人莫属。”
张让说到此,眼睛不由自主的瞄了一眼坐在不远处的何皇后,此时,何皇后也会意的一笑。
灵帝虽不善朝政,但听了张让此言,倒也酒醒三分,让何皇后的胞兄担任此职,这岂不是让何家的势力如虎添翼?灵帝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依旧笑着看着歌舞,喝着美酒。
灵帝忽然想起一人来,问赵忠:“朕听说冀州有个叫袁绍的,有否此人?”
常侍赵忠想了想,说:“确有此人,此人家族显赫,有泸阳袁氏之称呼,他的高祖父袁安开始,家族中有五人位居三公。他的家族有四世三公之称。但此人,微臣认为刚愎自用,有勇无谋,依仗着家族势力,自抬身价,勾结党锢,豢养党人以及那些对朝廷有仇视的亡命之徒,此人要小心为妙。”
灵帝略有所思,但很快又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妩媚的舞娘上。
注1:东汉灵帝执政时,操纵政权的十个宦官。
注2:汉代的宦官职位名称。
小刘辩机械的行礼,从一位山间野童到皇子的身份转变,让年幼的刘辩尚未适应。
“孩子,这从今往后,宫里头就是你的家了,这一别,就是五年,宫里不同于宫外,你要学习许多的规矩与礼仪,辩儿,告诉祖母,你都学了什么?”
刘辩有些羞怯,眼眉低垂回答道:“《老子》《方术》《太平经》还有《周礼》......”
董太后高声道:“教你第一堂课,作为皇子,如何有威仪的说话,声音洪亮,眼观前方,这些难道史道人都没有教你吗?”
“诺,祖母。”刘辩依然有些怯弱。
何皇后见刘辩低垂着头大气不敢出,便上前扶起了刘辩,说道:“太后,辩儿还只是个五岁的小孩,从小就被放逐在宫外,哪里知道这些宫中繁复礼节啊!”
董太后也不甘示弱:“老身活了这把年纪了,难道还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孙子?”
灵帝见状,知道火药味开始浓了起来,连忙将话题撇开。
望着大气不敢出的刘辩,和蔼问道:“辩儿,你会做赋吗?”
“回父王,辩儿会《太平经》”刘辩脱口而出。
灵帝一时兴起,捻须笑道:“这《太平经》又是个什么玩意啊?一定是史道人教你的吧。”
“回父王,史道人教我念《太平道》。孩儿念给父王听:三统转轮,有去有来,民必有主,姓字可得知乎?善哉,善哉.....”
小刘辩还想继续往下念,被灵帝止住了:“好了,好了,辫儿别再念了,你应该多学学《周礼》,《诗》,《孔子》这些圣贤之书。”
“另外,父王问你,如果有一天你有了弟弟妹妹,你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呢?”灵帝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
刘辩想了想,回:“孩儿会照顾弟弟妹妹,孩儿教弟弟《周礼》《尚书》还有......还有......”小刘辩摸着自己的脑门,一下子答不上来。
朝堂之上,此时有了些许欢愉的氛围。那是童稚的天真冲淡了紧张的勾心斗角。灵帝展露出了笑容。
王美人端坐在不远处,日夜凸起的肚子,显然即将瓜熟蒂落。她安详的望着堂上父子相聚的这一幕,心里由衷的为皇上高兴。目光与何皇后相遇的刹那,王美人心里不由得一惊。
那是阴冷的可怕的目光,那目光仿佛要穿透王美人的肚子,将腹中的婴孩杀死。
王美人定了定神,将目光投向了朝堂上。
宫女们将小刘辩领走了,灵帝举起案几上的青铜酒杯,对诸位官员道:“来,今日朕高兴,众爱卿陪朕喝一杯,朕的皇长子回宫了,我大汉后继有人,生生不息。”
灵帝一高兴,就将杯中之物,喝个干净。
众臣子见皇上龙颜大喜,便也符合着喝着酒,宫里此时一片欢腾。
宫女们将准备好的青铜火锅端上了百官的案上,浓香肆意的野猪肉,在青铜锅炉的闷煮下,早已是脱骨肉嫩,翻滚的汤料,夹扎着茴香蒜香的香气,使人垂涎欲滴。刚开坛的米酒,酒香四溢,席间,宫女们忙着为宾客添汤斟酒,百官们手执长箸,吃着肉,喝着酒,举杯畅饮。
乐舞升起,笙歌箫笛,编钟绕梁。
宫女们鱼贯而入,有西域来的舞娘,身材傲人,舞姿撩人,灵帝喜欢胡人,舞娘高鼻深目的异域风情,自然激起了灵帝的猎奇心。舞娘在宫廷乐师的伴奏的西域曲调中,翩然起舞,一曲天竺舞,赢得了灵帝的赞赏。
灵帝酒量尚可,酒酣后,话语也自然多了。他让十常侍(注1)围聚一起,便说道:“朕一直想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如今,京师不断有流民聚众,意图推翻朝廷,西羌蛮族也不时地侵扰边界,朕,若是手中有了强有力的军队,朕就高枕无忧了。”
小黄门(注2)蹇硕趁着醉意,举杯:“陛下所言极是,汉武帝时,设立了两支天子侍卫禁兵,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羽林军”“虎贲军”。先帝又在元鼎六年时,设立了八禁军,以校尉统领之,这以后,武帝的军威响彻中原,乃至匈奴。微臣认为,陛下是时候重整军容了。”
灵帝点头称赞。张让也进言:“陛下在选用校尉首领时,定要斟酌再三。”
灵帝开怀大笑,自语道:“这宫中,难得有今天这么热闹了,看来朕少不了众爱卿了,张常侍就像是我的父亲,蹇大人说的有理。”
灵帝依然晕乎乎的喝着杯中物。
张让拱手说:“陛下日理万机,微臣与赵常侍有生之年,能侍奉皇上,也是微臣一生莫大荣幸,这些都是微臣份内事,不足挂齿。微臣到有一人选,适合做禁军的校尉首领。”
“说来听听。”灵帝看着堂上那位千姿百媚的舞娘,乐的合不拢嘴。
“微臣认为,颍川郡的太守,何进是个人物,此人不仅骁勇善战,且忠心不二,又是何皇后的胞兄,校尉首领非此人莫属。”
张让说到此,眼睛不由自主的瞄了一眼坐在不远处的何皇后,此时,何皇后也会意的一笑。
灵帝虽不善朝政,但听了张让此言,倒也酒醒三分,让何皇后的胞兄担任此职,这岂不是让何家的势力如虎添翼?灵帝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依旧笑着看着歌舞,喝着美酒。
灵帝忽然想起一人来,问赵忠:“朕听说冀州有个叫袁绍的,有否此人?”
常侍赵忠想了想,说:“确有此人,此人家族显赫,有泸阳袁氏之称呼,他的高祖父袁安开始,家族中有五人位居三公。他的家族有四世三公之称。但此人,微臣认为刚愎自用,有勇无谋,依仗着家族势力,自抬身价,勾结党锢,豢养党人以及那些对朝廷有仇视的亡命之徒,此人要小心为妙。”
灵帝略有所思,但很快又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妩媚的舞娘上。
注1:东汉灵帝执政时,操纵政权的十个宦官。
注2:汉代的宦官职位名称。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