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8 第十八章 疯狂
- 19 第十九章 见家人
- 20 第二十章 家人
- 21 第二十一章 思想枷锁
- 22 第二十二章 暴风雨的前奏
- 23 第二十三章 洞穿世事的太后
- 24 第二十四章 沉淀
- 25 第二十五章 支持
- 26 第二十六章 信任
- 27 第二十七章 深夜闲谈
- 28 第二十八章 朝堂
- 29 第二十九章 太后驾到
- 30 第三十章 拿银子赎罪
- 31 第三十一章 留膳吃馒头
- 32 第三十二章 大丰收
- 33 第三十三章 暗流涌动
- 34 第三十四章 号角声
- 35 第三十五章 江南安家
- 36 第三十六章 世间最罪恶的人
- 37 第三十七章 自尽
- 38 第三十八章 这就是我们的归宿
- 39 第三十九章 遗愿
- 40 第四十章 后宫团
- 41 第四十一章 争宠
- 42 第四十二章 我会盯着你的
- 43 第四十三章 暗潮汹涌
- 44 第四十四章 流言
- 45 第四十五章 下罪己诏?
- 46 第四十六章 风雨欲来
- 47 第四十七章 深不可测的太后
- 48 第四十八章 刺杀
- 49 第四十九章 昏迷
- 50 第五十章 枭雄
- 51 第五十一章 拿下
- 52 第五十二章 天下百姓归心
- 53 第五十三章 苏醒
- 54 第五十四章 升为掌事姑姑
- 55 第五十五章 休养
- 56 第五十六章 震动
- 57 第五十七章 小把戏
- 58 第五十八章 殉国和胜利
- 59 第五十九章 醉酒
- 60 第六十章 疯狂的想法
- 61 第一章 初封昭仪
- 62 第二章 初步了解后宫团
- 63 第三章 侍寝
- 64 第四章 坚定信念
- 65 第五章 平民百姓家飞出一只白凤凰
- 66 第六章 黄芽儿的表妹长的像范冰冰!
- 67 第七章 要学会应付敷衍
- 68 第八章 提醒
- 69 第九章 心思各异
- 70 第十章 试探口风
- 71 第十一章 同床异梦
- 72 第十二章 堵门的结果
- 73 第十三章 初会众妃嫔
- 74 第十四章 招架
- 75 第十五章 有心人故意找茬
- 76 第十六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77 第十七章 孕吐
- 78 第十八章 确诊
- 79 第十九章 后宫风云
- 80 第二十章 接二连三的到来
- 81 第二十一章 皇后又找茬
- 82 第二十二章 初次敞开心扉
- 83 第二十三章 蠢蠢欲动
- 84 第二十四章 玛丽苏唐
- 85 第二十五章 再见唐媚儿
- 86 第二十六章 唐媚儿献媚失败
- 87 第二十七章 第一次“杀人”
- 88 第二十八章 琴声截人
- 89 第二十九章 彻夜难眠
- 90 第三十章 虚情假意
- 91 第三十一章 拐了一个急转弯
- 92 第三十二章 军事为首
- 93 第三十三章 要升位了
- 94 第三十四章 贤妃
- 95 第三十五章 封妃
- 96 第三十六章 后宫反应
- 97 第三十七章 孤立和故意找茬
- 98 第三十八章 被关进佛堂
- 99 第三十九章 求救
- 100 第四十章 牌位
- 101 第四十一章 大宴未开就已经结束了
- 102 第四十二章 皇后禁足
- 103 第四十三章 宫权一分为三
- 104 第四十四章 些微感动
- 105 第四十五章 分权
- 106 第四十六章 想要见缝插针
- 107 第四十七章 处理公事
- 108 第四十八章 唐媚儿死了
- 109 第四十九章 冲击和影响
- 110 第五十章 叶母进宫
- 111 第五十一章 今日眼泪淹没皇宫
- 112 第五十二章 双胞胎?
- 113 第五十三章 露出破绽?
- 114 第五十四章 担忧难产
- 115 第五十五章 贵妃淑妃在出手
- 116 第五十六章 太后的敲打
- 117 第五十七章 不想再容忍下去
- 118 第五十八章 七月
- 119 第五十九章 勾结
- 120 第六十章 恐慌不安
- 121 第六十一章 中秋宴
- 122 第六十二章 下毒手
- 123 第六十三章 发作
- 124 第六十四章 难产和暴毙
- 125 第六十五章 自焚而死
- 126 第六十六章 动荡不安
- 127 第六十七章 母子隔阂
- 128 第六十八章 九死一生
- 129 第六十九章 仇恨!
- 130 第七十章 驱毒
- 131 第七十一章 赵家之危
- 132 第七十二章 挑拨离间
- 133 第七十三章 母子对峙
- 134 第七十四章 隔阂加深
- 135 第七十五章 满朝威逼
- 136 第七十六章 哀乐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八章 朝堂
第二十八章 朝堂
次日一大早,端庆帝就穿着龙袍,神情严肃的坐在铜镜前,任由身后的叶蕴仪将他的长发打散,通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小心的把头发盘上,这时林公公则上前将冠冕戴在他头上,用一根玉簪固定住,然后笑道:“皇上好了。”
“嗯。”端庆帝点了点头,看着铜镜里神情凝重的自己,深吸一口气,道:“那就上朝吧。”
说完,他就起身往寝殿外走去,左右侍候的宫女太监都施礼道:“恭送皇上。”
这是一个如此平常的一天,但这一天又是如此不平常,这一天被后世记载为端庆之变,是大端皇朝中兴的开端。
朝堂上。
文武百官已是侍立两边,交头接耳,嘈杂一片,不知在议论着什么,只听一武将道:“狄人已是在不断叩关,据边关来报,他们已是坚持了一个多月之久,再没有援兵和粮草运去就坚持不住了,不知皇上今日是否有了裁夺。”
“是啊!我朝立国两百年,岂能被夷狄欺辱?希望皇上快点出兵。”另一武将附和道。
然后,站在右边的一排武将顿时纷纷应和,盼着端庆帝出兵打仗,如此他们这些武将才有用武之地,否则只能徒有建功立业之心,却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可是,那对面的文官们可不这样想了,大多数文官还是想着安稳,不想打仗,于是就有文官出言道:“各位将军,本官认为此时天下天灾不断,无数难民等着皇上拨款救灾,可国库不丰,国库里的银子只够救济灾民,却不够出征,依本官之见,应该以民为本,先救灾要紧,不可妄动刀兵。”
这话也得到了诸多文臣的点头同意,他们是真不愿轻启战端,只要不曾打到京城来,只要还有退路,大多文臣都会选择妥协让步,他们热血不足。
当然,文臣所言,自是遭到了武将们的唾弃,一武将斥道:“狄人都打到家门口来了,就要进门抢劫,杀戮我朝子民了,你们这些文臣还说什么不可妄动刀兵,真是可笑至极!”
“可是,那不断蜂拥而来的难民的确需要安置,国库没钱,拿什么打仗?拿什么救济灾民?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无数灾民饿死于路旁,造成民变吗?”一文臣驳斥道。
“国库不丰?呵呵,我朝兴盛两百余年,居然会国库不丰?这是何等可笑?那每年百姓交的赋税都到哪里去了?难道都被历任皇上挥霍了吗?不可能吧,我朝历任帝王皆是朴素至极,不曾大兴土木,兴修宫殿,也不曾劳民伤财有什么昏庸行为,那么钱财去哪儿了?恐怕只有诸位治国安民的大人们知道了。”又一武将斜着眼看那对面的文臣们,冷笑道。
“你污蔑!”
文臣们自是不愿担下这等罪名,当即就跳脚唾沫横飞的和武将们辩驳起来,一时之间你说完他上场,你说东他说西,这朝堂上如同菜市场,好不热闹,说到激烈处,文臣武将们甚至都有赤手肉搏的趋势了。
这时,林公公那尖利的嗓子从外面传了进来:“皇上驾到!”
顿时,刚刚还吵的热闹,恨不得要打一架的文臣武将们瞬间安静了下来,各回各位,武将们昂首挺胸,文臣们持着白玉板微躬身等待着。
端庆帝迈步进了殿内,目不斜视,直接登上了最高的皇位,端坐下来,然后文臣武将们齐齐跪下山呼万岁,端庆帝扫了他们一眼,面无表情道:“起来吧!”
“多谢皇上!”文武百官又是各自起身。
然后,不等文武百官启奏,端庆帝直接看向右边武将之首的威武老将军,道:“老将军,边关的战事如何?”
这样的询问让文臣们咯噔了一下,皇上没有第一时间询问各处灾民如何,救灾的情况如何,而是询问边关战况,这是不是意味着皇上也是倾向于开战而不是救灾呢?诸多文臣心里如此想道。
那武将们也不是傻子,听到端庆帝询问,一个个顿时热血沸腾,只觉得加官进爵,王侯之路就在眼前了,这怎不让人热血沸腾?
那威武老将军听问,也是稳了稳自己的心绪,才出列道:“皇上,边关还在与关外的狄人僵持着,但皇上,到底狄人来犯突然,边关兵将匆忙应对,无有援兵,无有粮草,再这样下去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还请皇上圣裁!”
“请皇上圣裁!”诸多武将也跟着行礼拱手高声道,文臣们只能怒目而视,却是不敢多言。
而端庆帝看着请战的武将们,沉声道:“我大端皇朝立国两百年,从未有狄人侵犯,此时狄人叩关,岂能不迎击开战?诸位将军放心,援兵和粮草会及时到达边关的,朕也要派遣几位将军前去征战,不知哪几位将军愿往?”
武将们闻言大喜,齐呼道:“皇上圣明!”
随后,就有几位武将出列要毛遂自荐,却不想,这时那文臣们急了,忙出列道:“皇上!不可啊!外面灾民正蜂拥而来,国库不丰,再开战又拿什么救灾呢?一旦救灾不及时,灾民饿死于路旁,必然会引发民变,到时又如何是好?还请皇上三思!”
“请皇上三思!”众文臣持着白玉板躬身道。
他们如此却是惹来武将们的怒视,眼看着建功立业,王侯之路就在眼前,这些酸儒,这些阴险小人平时欺压他们还就罢了,如今还挡他们的前程,真是可恶至极!可惜这是皇上在,不然非要上去打断他们几根肋骨不可。
而端庆帝此时似笑非笑的看着那群文臣们,动了动身子道:“国库不丰,好一个国库不丰!那你们这些治世能臣能不能说说为何国库不丰啊?朕可是知道从太祖皇帝开始,就有祖训,历任帝王不可奢靡过度,历任帝王也都是遵照祖训所为,从不敢违背,可是兴盛了两百年的皇朝居然会国库不丰?哈哈,朕的诸位大臣们,你们说这是为什么?”
“这”
众多大臣面面相觑,心惊胆战,不知端庆帝这话是什么意思。
端庆帝冷笑着把五本奏折丢在桌案上,拍了拍桌案,大怒道:“看看吧,今天朕就给诸位一个答案,国库为何会不丰,福顺。”
“在!”一边侍立的林公公上前一步应道。
“念!”端庆帝指了指桌案上的奏折,冷声道。
“是,皇上。”
林公公躬身拿起五本奏折,打开一本念道:“章得瑞,吏部主事,贪赃枉法,借助自身官员考核的权力索要钱财……”
这一条条罪名念出,当即那站在文臣中的章得瑞瞬间额头上就冒出了冷汗,身体都瘫软了下去。
可不等他喊冤,林公公又拿出一本奏折,念道:“陈世清,皇室旁支,供职于刑部,为了勒索钱财造成无数冤假错案……”
“袁大年,御史大臣,本为三朝元老,有监督朝中百官之责,可为了一己之私,污蔑忠良,收受贿赂……”
“张易,吏部任职,得朕重用,本以为是能臣,没想到却是黑心之人,收受贿赂,草菅人命……”
“赵轩,本为外戚之家,本该小心处世,可嚣张跋扈,常做下伤天害理之事……”
这五本奏折念完,当即有五人瘫软在地,文武百官也是震撼莫名,这五人可是有皇室,有外戚,有三朝元老,有两朝老臣,也有端庆帝本人重用的人,没想到这一本本奏折下来,他们就都死定了,这皇上是来真的啊!
“嗯。”端庆帝点了点头,看着铜镜里神情凝重的自己,深吸一口气,道:“那就上朝吧。”
说完,他就起身往寝殿外走去,左右侍候的宫女太监都施礼道:“恭送皇上。”
这是一个如此平常的一天,但这一天又是如此不平常,这一天被后世记载为端庆之变,是大端皇朝中兴的开端。
朝堂上。
文武百官已是侍立两边,交头接耳,嘈杂一片,不知在议论着什么,只听一武将道:“狄人已是在不断叩关,据边关来报,他们已是坚持了一个多月之久,再没有援兵和粮草运去就坚持不住了,不知皇上今日是否有了裁夺。”
“是啊!我朝立国两百年,岂能被夷狄欺辱?希望皇上快点出兵。”另一武将附和道。
然后,站在右边的一排武将顿时纷纷应和,盼着端庆帝出兵打仗,如此他们这些武将才有用武之地,否则只能徒有建功立业之心,却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可是,那对面的文官们可不这样想了,大多数文官还是想着安稳,不想打仗,于是就有文官出言道:“各位将军,本官认为此时天下天灾不断,无数难民等着皇上拨款救灾,可国库不丰,国库里的银子只够救济灾民,却不够出征,依本官之见,应该以民为本,先救灾要紧,不可妄动刀兵。”
这话也得到了诸多文臣的点头同意,他们是真不愿轻启战端,只要不曾打到京城来,只要还有退路,大多文臣都会选择妥协让步,他们热血不足。
当然,文臣所言,自是遭到了武将们的唾弃,一武将斥道:“狄人都打到家门口来了,就要进门抢劫,杀戮我朝子民了,你们这些文臣还说什么不可妄动刀兵,真是可笑至极!”
“可是,那不断蜂拥而来的难民的确需要安置,国库没钱,拿什么打仗?拿什么救济灾民?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无数灾民饿死于路旁,造成民变吗?”一文臣驳斥道。
“国库不丰?呵呵,我朝兴盛两百余年,居然会国库不丰?这是何等可笑?那每年百姓交的赋税都到哪里去了?难道都被历任皇上挥霍了吗?不可能吧,我朝历任帝王皆是朴素至极,不曾大兴土木,兴修宫殿,也不曾劳民伤财有什么昏庸行为,那么钱财去哪儿了?恐怕只有诸位治国安民的大人们知道了。”又一武将斜着眼看那对面的文臣们,冷笑道。
“你污蔑!”
文臣们自是不愿担下这等罪名,当即就跳脚唾沫横飞的和武将们辩驳起来,一时之间你说完他上场,你说东他说西,这朝堂上如同菜市场,好不热闹,说到激烈处,文臣武将们甚至都有赤手肉搏的趋势了。
这时,林公公那尖利的嗓子从外面传了进来:“皇上驾到!”
顿时,刚刚还吵的热闹,恨不得要打一架的文臣武将们瞬间安静了下来,各回各位,武将们昂首挺胸,文臣们持着白玉板微躬身等待着。
端庆帝迈步进了殿内,目不斜视,直接登上了最高的皇位,端坐下来,然后文臣武将们齐齐跪下山呼万岁,端庆帝扫了他们一眼,面无表情道:“起来吧!”
“多谢皇上!”文武百官又是各自起身。
然后,不等文武百官启奏,端庆帝直接看向右边武将之首的威武老将军,道:“老将军,边关的战事如何?”
这样的询问让文臣们咯噔了一下,皇上没有第一时间询问各处灾民如何,救灾的情况如何,而是询问边关战况,这是不是意味着皇上也是倾向于开战而不是救灾呢?诸多文臣心里如此想道。
那武将们也不是傻子,听到端庆帝询问,一个个顿时热血沸腾,只觉得加官进爵,王侯之路就在眼前了,这怎不让人热血沸腾?
那威武老将军听问,也是稳了稳自己的心绪,才出列道:“皇上,边关还在与关外的狄人僵持着,但皇上,到底狄人来犯突然,边关兵将匆忙应对,无有援兵,无有粮草,再这样下去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还请皇上圣裁!”
“请皇上圣裁!”诸多武将也跟着行礼拱手高声道,文臣们只能怒目而视,却是不敢多言。
而端庆帝看着请战的武将们,沉声道:“我大端皇朝立国两百年,从未有狄人侵犯,此时狄人叩关,岂能不迎击开战?诸位将军放心,援兵和粮草会及时到达边关的,朕也要派遣几位将军前去征战,不知哪几位将军愿往?”
武将们闻言大喜,齐呼道:“皇上圣明!”
随后,就有几位武将出列要毛遂自荐,却不想,这时那文臣们急了,忙出列道:“皇上!不可啊!外面灾民正蜂拥而来,国库不丰,再开战又拿什么救灾呢?一旦救灾不及时,灾民饿死于路旁,必然会引发民变,到时又如何是好?还请皇上三思!”
“请皇上三思!”众文臣持着白玉板躬身道。
他们如此却是惹来武将们的怒视,眼看着建功立业,王侯之路就在眼前,这些酸儒,这些阴险小人平时欺压他们还就罢了,如今还挡他们的前程,真是可恶至极!可惜这是皇上在,不然非要上去打断他们几根肋骨不可。
而端庆帝此时似笑非笑的看着那群文臣们,动了动身子道:“国库不丰,好一个国库不丰!那你们这些治世能臣能不能说说为何国库不丰啊?朕可是知道从太祖皇帝开始,就有祖训,历任帝王不可奢靡过度,历任帝王也都是遵照祖训所为,从不敢违背,可是兴盛了两百年的皇朝居然会国库不丰?哈哈,朕的诸位大臣们,你们说这是为什么?”
“这”
众多大臣面面相觑,心惊胆战,不知端庆帝这话是什么意思。
端庆帝冷笑着把五本奏折丢在桌案上,拍了拍桌案,大怒道:“看看吧,今天朕就给诸位一个答案,国库为何会不丰,福顺。”
“在!”一边侍立的林公公上前一步应道。
“念!”端庆帝指了指桌案上的奏折,冷声道。
“是,皇上。”
林公公躬身拿起五本奏折,打开一本念道:“章得瑞,吏部主事,贪赃枉法,借助自身官员考核的权力索要钱财……”
这一条条罪名念出,当即那站在文臣中的章得瑞瞬间额头上就冒出了冷汗,身体都瘫软了下去。
可不等他喊冤,林公公又拿出一本奏折,念道:“陈世清,皇室旁支,供职于刑部,为了勒索钱财造成无数冤假错案……”
“袁大年,御史大臣,本为三朝元老,有监督朝中百官之责,可为了一己之私,污蔑忠良,收受贿赂……”
“张易,吏部任职,得朕重用,本以为是能臣,没想到却是黑心之人,收受贿赂,草菅人命……”
“赵轩,本为外戚之家,本该小心处世,可嚣张跋扈,常做下伤天害理之事……”
这五本奏折念完,当即有五人瘫软在地,文武百官也是震撼莫名,这五人可是有皇室,有外戚,有三朝元老,有两朝老臣,也有端庆帝本人重用的人,没想到这一本本奏折下来,他们就都死定了,这皇上是来真的啊!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