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04 第204章 事端
- 205 第205章 翻脸(升长老加更)
- 206 第206章 成人之美
- 207 第207章 心思
- 208 第208章 曝光
- 209 第209章 挣扎(Sunflower889升护法加更)
- 210 第210章 结束了吗?
- 211 第211章 疑心扩大
- 212 第212章 意外的变故
- 213 第213章 纳妾(Sunflower889和氏璧兼升长老加更)
- 214 第214章 转折
- 215 第215章 父女相见
- 216 第216章 萱娘的缘分
- 217 第217章 惊觉
- 218 第218章 邵有德意外之死
- 219 第219章 秋闱
- 220 第220章 兄弟的良苦用心(和氏璧加更)
- 221 第221章 皇后发威
- 222 第222章 大堂兄要上京
- 223 第223章 皇帝之病
- 224 第224章 担忧
- 225 第225章 金顶銮轿
- 226 第226章 公主的苦衷(Sunflower889和氏璧加更)
- 227 第227章 倾诉
- 228 第228章 约见
- 229 第229章 大堂兄
- 230 第230章 二皇子的分析
- 231 第231章 答应
- 232 第232章 萱娘的嫁妆
- 233 第233章 嫡母的“好心”
- 234 第234章 待嫁
- 235 第235章 征战之伤
- 236 第236章 计世澜的算计
- 237 第237章 父子争执
- 238 第238章 该不该恨
- 239 第239章 他来了?
- 240 第240章 诗会
- 241 第241章 采桑子
- 242 第242章 试探
- 243 第243章 邵琬清、丁睿
- 244 第244章 旧情
- 245 第245章 面对
- 246 第246章 说错话 (Sunflower889和氏璧兼升宗师加更)
- 247 第247章 西北战事
- 248 第248章 偶遇前生父
- 249 第249章 疑心再起
- 250 第250章 夫妻交锋(和氏璧加更)
- 251 第251章 丁睿的心思
- 252 第252章 慧妃用心良苦
- 253 第253章 赴宴
- 254 第254章 不见了
- 255 第255章 邵琬清的挑拨
- 256 第256章 冲动的代价
- 257 第257章 乌龙
- 258 第258章 不可思议的女人(Sunflower889和氏璧加更)
- 259 第259章 后续
- 260 第260章 拦路
- 261 第261章 挑拨
- 262 第262章 刁难
- 263 第263章 二夫人上京
- 264 第264章 方家
- 265 第265章 方家(二)
- 266 第266章 购物
- 267 第267章 计夫人的恼怒
- 268 第268章 拒绝
- 269 第269章
- 270 第270章
- 271 第271章
- 272 第272章
- 273 第273章
- 274 第274章
- 275 第275章
- 276 第276章
- 277 第277章
- 278 第278章
- 279 第279章
- 280 第280章
- 281 第281章
- 282 第282章
- 283 第283章
- 284 第284章
- 285 第285章
- 286 第286章
- 287 第287章
- 288 第288章
- 289 第289章
- 290 第290章
- 291 第291章 Sunflower889盟主加更
- 292 第292章
- 293 第293章
- 294 第294章
- 295 第295章
- 296 第296章
- 297 第297章
- 298 第298章
- 299 第299章
- 300 第300章
- 301 第301章
- 302 第302章
- 303 第303章
- 304 第304章
- 305 第305章
- 306 第306章
- 307 第307章
- 308 第308章
- 309 第309章 (和氏璧加更)
- 310 第310章
- 311 第311章
- 312 第312章
- 313 第313章
- 314 第314章
- 315 第315章
- 316 第316章
- 317 第317章
- 318 第318章
- 319 第319章
- 320 第320章
- 321 第321章
- 322 第322章
- 323 第323章
- 324 第324章
- 325 第325章
- 326 第326章
- 327 第327章
- 328 第328章
- 329 第329章
- 330 第330章
- 331 第331章
- 332 第332章
- 333 第333章
- 334 第334章
- 335 第335章
- 336 第336章
- 337 第337章
- 338 第338章
- 339 第339章
- 340 第340章
- 341 第341章
- 342 第342章
- 343 第343章
- 344 第344章
- 345 第345章
- 346 第346章
- 347 第347章
- 348 第348章
- 349 第349章
- 350 第350章
- 351 第351章
- 352 第352章
- 353 第353章
- 354 第354章
- 355 第355章
- 356 第356章
- 357 第357章
- 358 第358章
- 359 第359章
- 360 第360章
- 361 第361章
- 362 第362章
- 363 第363章
- 364 第364章
- 365 第365章
- 366 第366章
- 367 第367章
- 368 第368章
- 369 第369章
- 370 第370章
- 371 第371章
- 372 第372章
- 373 第373章
- 374 第374章
- 375 第375章
- 376 第376章
- 377 第377章
- 378 第378章
- 379 第379章
- 380 第380章
- 381 第381章
- 382 第382章
- 383 第383章
- 384 第384章
- 385 第385章
- 386 第386章
- 387 第387章
- 388 第388章
- 389 第389章
- 390 第390章
- 391 第391章
- 392 第392章
- 393 第393章
- 394 第394章
- 395 第395章
- 396 第396章
- 397 第397章
- 398 第398章
- 399 第399章
- 400 第400章
- 401 第401章
- 402 第402章
- 403 第403章
- 404 第404章
- 405 第405章
- 406 第406章
- 407 第407章
- 408 第408章
- 409 第409章
- 410 第410章
- 411 第411章
- 412 第412章
- 413 第413章
- 414 第414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14章 转折
第214章 转折
计侯爷遭到的攻击是前所未有的强势,言辞激烈,咄咄逼人,将他整个人从品行、德行、能力来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怀疑和颠覆,甚至由此还有人联想到了贪污、受贿、草芥人命等方面,以至于竟不知谁请求皇帝彻查当年南疆平叛之“真相”!闹得整个上京风风雨雨。
计夫人气得肝疼,一连好几天都睡不好觉。对内要安抚,对外也要安抚。愤愤不平之下抱怨不已,儿子不成器、家风不正的勋贵官员又不只计侯爷一个——她不是真认为自个儿子不成器、家风不正,而是在大家眼里已是如此;凭什么这些人一个个就咬着计家不放?
计侯爷反而淡定,要怪只怪这些年来他计家太好了,无论是计夫人在内持家,还是他在外办差,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差错,两人在上京勋贵之中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万人敬仰的对象,计家早已成为上京勋贵人家的楷模,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令人仰慕之余,岂有不招恨的?就好比一颗完美无瑕的珍珠,哪怕沾上了一粒沙那么大的瑕疵,也将为人诟病不容,而一块路边的石头,哪怕整个掉进了染缸里,也没有人会多说一句。
出人意料的是,皇帝收到这些奏折,一封封看完了挑了挑眉也不说话,全部转手便命发往内阁。
偏那右相齐良生又是个极其认真的性子,加上皇帝数次当众赞他“敢说真话,肯说真话,真君子也!”,齐右相感动得几乎没当场痛哭流涕,恨不得将心剖出来交给皇帝。从此愈发的“敢说真话,肯说真话”起来。他早就雄心壮志,要找一块硬骨头啃啃,让皇帝明其不畏权贵之心,显其刚正不阿之品,计侯爷这事恰好撞上门来,正中他下怀,哪儿肯轻易放下了?况且依着他想。那计侯爷,又不是没见识的小民,竟连自个的亲生闺女也会认错;还有那计大公子更好,兄妹做不成直接做夫妻,这都是什么家教!真正叫人看不上!
内阁接到皇帝转过来的折子,简阁老、左宰辛大人等与计侯爷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自然是站在他这一边的,可又忌惮着齐右相的性子。也不好太直白的替计侯爷说话,商讨这事时的态度甚是客气委婉,而他们的态度落在齐右相的眼里,理所当然的认为是他们心虚气短。如果说齐右相先前还对计侯爷有两三分认同,此时却是一分也不剩了,非但寸步不让。反而步步紧逼!
原本还以为这酸儒一根筋好糊弄,不想这一根筋也有一根筋的坏处,竟是个认死理的主儿!这酸儒的性子人人都知道,他如果与人有了什么矛盾,没有人会认为是他的错,因为,错的事他从来就不会去做!且他在儒林中声名甚高,眼下又正碰上秋闱时期,这就更令人忌惮。
可是。泥人也有三分土性子。有一次简阁老终于忍不住大怒了,他的女儿是皇后,外孙是太子,儿子是吏部尚书。胞弟是金吾将军,侄儿是骁骑尉,简家子弟中二三流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门生故吏那都不用说了!他何尝让人如此这般得寸进尺不给面子过?
简阁老忍无可忍指着齐右相鼻子大骂,齐右相也不生气,反而一本正经凉凉的说了句:“阁老何必动怒?有道是有理不在声高,难不成阁老这是恼羞成怒么?下官只是就事论事,若那忠勇侯问心无愧,何惧人查?阁老这般态度,倒叫人——这个,没有证据的话,下官也就不说了!”
简阁老气得七窍生烟,瞪着齐右相,一部花白的络腮胡子抖得不成样。他这什么都说了,却还说什么“没有证据,不说了!”,他是当别人都同他一样是一根筋吗!
甄老爷一见情形不对,赶紧笑着从中和稀泥,与如梦初醒的同僚们慌忙一起帮着和,好不容易将两人之间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给调和了下来。左宰大人甚是欣慰,越发觉得与甄家的这门亲事该结!
甄老爷没料到,简阁老和齐右相之间矛盾一缓,两人却不约而同的都把目光转向了他,问他对此事有何看法?
甄老爷只觉望天无语,合着他不是调解竟是揽麻烦上身了。这当口无论偏向哪一边,都会得罪另一边,直直白白叫人问了出来,也不能不开口。
甄老爷再三斟酌,委婉的做了几句铺垫,渐渐的将话锋一转,转向了皇帝。众人思虑了半响,也觉得就这么僵着也闹不出个结果,倒不如仍旧交由皇帝定夺。简阁老也觉得如此甚好,亦可趁机逼一逼皇帝的态度。至于齐右相,他当然也赞成,且理所当然的认为皇帝一定会顺应民意的。
不料皇帝尚未拿出结果,南疆发来八百里加急军报:南疆三十六洞苗人再一次举起了反旗,怀化、昭阳、永州等州县已被攻陷,湘广一带交接处城镇岌岌可危!
这个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将原本就沸水般的朝堂炸得水花四射,作为十多年前领兵出征南疆大获全胜的主帅计侯爷,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
南疆战火延绵,救人如救火,片刻延误不得,皇帝收到急报后,立刻数道圣旨齐下,一边命人往回飞报,命周围州县全力援助地方官员死守,一边调运粮草、调兵遣将,集结人马赶赴南疆平叛。
事情虽急,好在皇帝这几年一直在为西北备战,兵器马匹车船粮草衣物药品等供给甚足,军队战斗力也不曾荒下,如今正好先挪过来给南边用了。
谁也没想到,西北还没打起来,南疆又先动了。
但是,在三军主帅一职上,朝中却又出现了无法统一的分歧。
原本,计侯爷理所当然是最适合的人选,但计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不少人对计侯爷的能力生出了怀疑,战场之上非同儿戏,若是他再拿出认错女儿的智商来判断敌情,这仗还怎么打?
等着借战争的机会上位的武将无数,稍微有点能力和雄心的都不想被计侯爷这样的老牌一直压着,因此文官那边对计家的口诛笔伐渐渐落下武官这边反而风头渐盛,就连简阁老,也有些暧昧不明起来。
计侯爷虽然是自己人,但哪儿亲得过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简家人?简家同样有需要在战场上立功出头的武将……
经过两天一夜的激烈角逐争吵,皇帝最终拍板,统帅一职由简阁老的亲弟弟、正二品金吾将军简辽出任,而计侯爷因为对南疆作战经验丰富,被皇帝封了副帅,对主帅行辅助之职。
得知结果简辽喜得摩拳擦掌、热血沸腾,满心满意要大干一场,向皇帝和同僚们证明自己的能力。多年前宋家倒台之后,简辽便跃跃欲试想接收宋家在西北的势力,皇帝却是态度不明,派了几位颇为能干的简家子弟去了西北军营,独独留下了他放在御林军中。而那几位简家子弟也实在是运气不好,不过三五年功夫,都死在了西北,后来西北军被梁褚、谦扬等一批老牌西北将领收拾得妥妥帖帖,皇帝龙颜大悦,堂而皇之的驳了再往西北军中派驻将领的折子,简家便也失去了打入西北军的机会。
因此,好不容易有机会统兵出征,简辽怎么能不兴奋?可是一想到皇帝给自己派了个前任统帅——还是个打了漂亮打胜仗的前任统帅当副帅,他心里又怎么能不腻味?腻味且觉压力甚大。尤其对皇帝语重心长的嘱咐他“凡事要多和忠勇侯商量”、“毕竟忠勇侯经验丰富”等言耿耿于怀。
简辽的心思计侯爷心知肚明,平心而论,如今换做他是简辽、简辽是他,他也一定如同简辽此刻的心情。可是,也不能说皇帝的安排不对,他计秉毅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出任主帅,但毕竟经验丰富,不派他去派谁去?而且,如果打了败仗,他收获的谴责必定要比简辽更多!
对于简辽那忌惮提防的目光计侯爷十分腻味,心情顿时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落,却也不得不收拾行囊,随简辽一起火速赶赴南疆战场。
临行前一天,计侯爷辞掉了所有人的求见和饯行,换了一套家常的藏青色圆领长袍,蹬着青布靴子,一个人出了侯府,漫无目的的在上京城中游走。
望着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他有些发怔,不自觉的便想到那一年——
那一年,如果没有那场对南疆的战争,他一定会回去找她,就算此生已是另娶,注定要辜负了她,他也一定会面对面的同她道个清楚明白。她原谅他,他自然欢喜,她若不肯,他亦不会不忍勉强!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应是闹到如今这般境地!
当年因为南疆的战争,他永远失去了她;如今因他们的旧事而引发出来愈演愈烈的一系列事端却又因为南疆的战争而暂时落下帷幕,这其中的关系细细想来,还真是令人越琢磨越不是滋味!而他注定是那一个被牵涉其中永远不得脱离之人。RS
计夫人气得肝疼,一连好几天都睡不好觉。对内要安抚,对外也要安抚。愤愤不平之下抱怨不已,儿子不成器、家风不正的勋贵官员又不只计侯爷一个——她不是真认为自个儿子不成器、家风不正,而是在大家眼里已是如此;凭什么这些人一个个就咬着计家不放?
计侯爷反而淡定,要怪只怪这些年来他计家太好了,无论是计夫人在内持家,还是他在外办差,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差错,两人在上京勋贵之中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万人敬仰的对象,计家早已成为上京勋贵人家的楷模,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令人仰慕之余,岂有不招恨的?就好比一颗完美无瑕的珍珠,哪怕沾上了一粒沙那么大的瑕疵,也将为人诟病不容,而一块路边的石头,哪怕整个掉进了染缸里,也没有人会多说一句。
出人意料的是,皇帝收到这些奏折,一封封看完了挑了挑眉也不说话,全部转手便命发往内阁。
偏那右相齐良生又是个极其认真的性子,加上皇帝数次当众赞他“敢说真话,肯说真话,真君子也!”,齐右相感动得几乎没当场痛哭流涕,恨不得将心剖出来交给皇帝。从此愈发的“敢说真话,肯说真话”起来。他早就雄心壮志,要找一块硬骨头啃啃,让皇帝明其不畏权贵之心,显其刚正不阿之品,计侯爷这事恰好撞上门来,正中他下怀,哪儿肯轻易放下了?况且依着他想。那计侯爷,又不是没见识的小民,竟连自个的亲生闺女也会认错;还有那计大公子更好,兄妹做不成直接做夫妻,这都是什么家教!真正叫人看不上!
内阁接到皇帝转过来的折子,简阁老、左宰辛大人等与计侯爷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自然是站在他这一边的,可又忌惮着齐右相的性子。也不好太直白的替计侯爷说话,商讨这事时的态度甚是客气委婉,而他们的态度落在齐右相的眼里,理所当然的认为是他们心虚气短。如果说齐右相先前还对计侯爷有两三分认同,此时却是一分也不剩了,非但寸步不让。反而步步紧逼!
原本还以为这酸儒一根筋好糊弄,不想这一根筋也有一根筋的坏处,竟是个认死理的主儿!这酸儒的性子人人都知道,他如果与人有了什么矛盾,没有人会认为是他的错,因为,错的事他从来就不会去做!且他在儒林中声名甚高,眼下又正碰上秋闱时期,这就更令人忌惮。
可是。泥人也有三分土性子。有一次简阁老终于忍不住大怒了,他的女儿是皇后,外孙是太子,儿子是吏部尚书。胞弟是金吾将军,侄儿是骁骑尉,简家子弟中二三流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门生故吏那都不用说了!他何尝让人如此这般得寸进尺不给面子过?
简阁老忍无可忍指着齐右相鼻子大骂,齐右相也不生气,反而一本正经凉凉的说了句:“阁老何必动怒?有道是有理不在声高,难不成阁老这是恼羞成怒么?下官只是就事论事,若那忠勇侯问心无愧,何惧人查?阁老这般态度,倒叫人——这个,没有证据的话,下官也就不说了!”
简阁老气得七窍生烟,瞪着齐右相,一部花白的络腮胡子抖得不成样。他这什么都说了,却还说什么“没有证据,不说了!”,他是当别人都同他一样是一根筋吗!
甄老爷一见情形不对,赶紧笑着从中和稀泥,与如梦初醒的同僚们慌忙一起帮着和,好不容易将两人之间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给调和了下来。左宰大人甚是欣慰,越发觉得与甄家的这门亲事该结!
甄老爷没料到,简阁老和齐右相之间矛盾一缓,两人却不约而同的都把目光转向了他,问他对此事有何看法?
甄老爷只觉望天无语,合着他不是调解竟是揽麻烦上身了。这当口无论偏向哪一边,都会得罪另一边,直直白白叫人问了出来,也不能不开口。
甄老爷再三斟酌,委婉的做了几句铺垫,渐渐的将话锋一转,转向了皇帝。众人思虑了半响,也觉得就这么僵着也闹不出个结果,倒不如仍旧交由皇帝定夺。简阁老也觉得如此甚好,亦可趁机逼一逼皇帝的态度。至于齐右相,他当然也赞成,且理所当然的认为皇帝一定会顺应民意的。
不料皇帝尚未拿出结果,南疆发来八百里加急军报:南疆三十六洞苗人再一次举起了反旗,怀化、昭阳、永州等州县已被攻陷,湘广一带交接处城镇岌岌可危!
这个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将原本就沸水般的朝堂炸得水花四射,作为十多年前领兵出征南疆大获全胜的主帅计侯爷,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
南疆战火延绵,救人如救火,片刻延误不得,皇帝收到急报后,立刻数道圣旨齐下,一边命人往回飞报,命周围州县全力援助地方官员死守,一边调运粮草、调兵遣将,集结人马赶赴南疆平叛。
事情虽急,好在皇帝这几年一直在为西北备战,兵器马匹车船粮草衣物药品等供给甚足,军队战斗力也不曾荒下,如今正好先挪过来给南边用了。
谁也没想到,西北还没打起来,南疆又先动了。
但是,在三军主帅一职上,朝中却又出现了无法统一的分歧。
原本,计侯爷理所当然是最适合的人选,但计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不少人对计侯爷的能力生出了怀疑,战场之上非同儿戏,若是他再拿出认错女儿的智商来判断敌情,这仗还怎么打?
等着借战争的机会上位的武将无数,稍微有点能力和雄心的都不想被计侯爷这样的老牌一直压着,因此文官那边对计家的口诛笔伐渐渐落下武官这边反而风头渐盛,就连简阁老,也有些暧昧不明起来。
计侯爷虽然是自己人,但哪儿亲得过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简家人?简家同样有需要在战场上立功出头的武将……
经过两天一夜的激烈角逐争吵,皇帝最终拍板,统帅一职由简阁老的亲弟弟、正二品金吾将军简辽出任,而计侯爷因为对南疆作战经验丰富,被皇帝封了副帅,对主帅行辅助之职。
得知结果简辽喜得摩拳擦掌、热血沸腾,满心满意要大干一场,向皇帝和同僚们证明自己的能力。多年前宋家倒台之后,简辽便跃跃欲试想接收宋家在西北的势力,皇帝却是态度不明,派了几位颇为能干的简家子弟去了西北军营,独独留下了他放在御林军中。而那几位简家子弟也实在是运气不好,不过三五年功夫,都死在了西北,后来西北军被梁褚、谦扬等一批老牌西北将领收拾得妥妥帖帖,皇帝龙颜大悦,堂而皇之的驳了再往西北军中派驻将领的折子,简家便也失去了打入西北军的机会。
因此,好不容易有机会统兵出征,简辽怎么能不兴奋?可是一想到皇帝给自己派了个前任统帅——还是个打了漂亮打胜仗的前任统帅当副帅,他心里又怎么能不腻味?腻味且觉压力甚大。尤其对皇帝语重心长的嘱咐他“凡事要多和忠勇侯商量”、“毕竟忠勇侯经验丰富”等言耿耿于怀。
简辽的心思计侯爷心知肚明,平心而论,如今换做他是简辽、简辽是他,他也一定如同简辽此刻的心情。可是,也不能说皇帝的安排不对,他计秉毅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出任主帅,但毕竟经验丰富,不派他去派谁去?而且,如果打了败仗,他收获的谴责必定要比简辽更多!
对于简辽那忌惮提防的目光计侯爷十分腻味,心情顿时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落,却也不得不收拾行囊,随简辽一起火速赶赴南疆战场。
临行前一天,计侯爷辞掉了所有人的求见和饯行,换了一套家常的藏青色圆领长袍,蹬着青布靴子,一个人出了侯府,漫无目的的在上京城中游走。
望着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他有些发怔,不自觉的便想到那一年——
那一年,如果没有那场对南疆的战争,他一定会回去找她,就算此生已是另娶,注定要辜负了她,他也一定会面对面的同她道个清楚明白。她原谅他,他自然欢喜,她若不肯,他亦不会不忍勉强!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应是闹到如今这般境地!
当年因为南疆的战争,他永远失去了她;如今因他们的旧事而引发出来愈演愈烈的一系列事端却又因为南疆的战争而暂时落下帷幕,这其中的关系细细想来,还真是令人越琢磨越不是滋味!而他注定是那一个被牵涉其中永远不得脱离之人。RS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