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39 329 大反攻
- 340 330 波罗的海攻势
- 341 331 紧急情况
- 342 332 围歼
- 343 333 国际战线
- 344 334 地下工作
- 345 335 强势推进
- 346 336 低调
- 347 337 先南后北
- 348 338 登陆
- 349 339 进军法国
- 350 340 抢技术
- 351 341 柏林战役
- 352 342 不列颠搅屎棍
- 353 343 战后的麻烦事
- 354 344 苏共19大
- 355 345 政治局及中央书记选举
- 356 346 收获和安排
- 357 347 影星
- 358 348 东西矛盾
- 359 349 苏日战争
- 360 350 逮捕
- 361 351 诺维科夫案件
- 362 352 瓦西里·斯大林
- 363 353 匿名信
- 364 354 国安体系的调整
- 365 355 权力斗争
- 366 356 清算
- 367 357 朱可夫
- 368 358 吊打鬼子
- 369 359 红色东南亚
- 370 360 安德烈耶夫
- 371 361 赫鲁晓夫
- 372 362 整人
- 373 363 西伯利亚派的崛起
- 374 364 农业问题
- 375 365 芬达
- 376 366 列宁格勒的气氛
- 377 367 舆论攻势
- 378 368 巴勒斯坦问题
- 379 369 针对以色列的动作
- 380 请假。。。
- 381 370 斗争开始
- 382 371 地方角力
- 383 372 爸爸的援助
- 384 373 莫洛托夫
- 385 374 应对
- 386 375
- 387 376 战争补偿
- 388 377 军事力量
- 389 378 新格局
- 390 379 中东局势
- 391 380 苏共二十大
- 392 381 贝利亚的恶行
- 393 382 逮捕
- 394 383 牢不可破的联盟(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339 进军法国
339 进军法国
1944年2月,盟军集结了超过200万人的兵力,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
为了确保登陆顺利,盟军不但集结了数倍于敌人的兵力,还在登陆之前精心布置了名为“坚忍行动(英语:Operation Fortitude)”的军事欺骗计划,令德国人以为盟军要在法国加莱海岸等诺曼底以外的地方登陆,从而阻止德军在诺曼底部署大量兵力,消除阻止盟军长驱直入的障碍。
不过,德国人并不是这么好欺骗的(虽然他们被苏联人坑了不少次),你以为你随便泄**假消息过去,人家就会相信吗?当然不会!德国人做事一向严谨,被苏联人坑了几次之后,他们在情报考证方面的工作越捉越紧,甚至还打算成立一个类似“反战略忽悠局”的部门。
盟军当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要么就不做戏,要做戏就做足全套,做到能骗过所有德国人为止。
为此盟军在英国东南部构建了一些虚假的部队,这些部队通过空中侦察来观测时很像是真正的正规装备,但实际上……你懂的。
比如说,在英国东南部就有一支庞大的由假坦克、车辆和大炮构成的部队,还有一个正规的部队番号——第3军。
而多佛港内,则有一支由木头、橡胶战舰和货轮组成的舰队,规模是挺大的,从上空看下去还真以为是一支正规的登陆舰队。
只不过,早在1943年年底,德国就已经失去了英国东南部地区的制空权。盟军搞这么多假东西,不就是给德国人看的吗?但现在,德军进不来,看不到,那你搞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盟军当然考虑到了这点,于是命令英国皇家空军故意让德军侦察机进入这一地区,这样德国不就能获得这一地区的航拍照片了吗?当然,为了英国本土的安全起见,英国人的飞机还是照样要拦截德国战斗机和轰炸机,否则英国本土被炸了怎么办?
结果,德国侦察机真的从英国东南部上空拍摄到多张“珍贵”的照片,这些照片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坦克、大炮和战舰(全是由气球构成的)。
拍到照片的德国侦察机兴冲冲地赶回德国本土,向德国情报部门汇报了这些发现。严谨的德国人最终相信了这个出了偏差的报导,结果自然要负上兵败的责任了。
为了确保诺曼底登陆的安全,盟军还在诺曼底登陆前的一个晚上出动大量飞机,在法国北部的加莱海岸投下了炸弹,让德国人误以为盟军的登陆地点是加莱而不是诺曼底。
同样,在诺曼底登陆的前一天,一支小股舰队离开英国前往法国北部,发出误导性的无线电信号。这个信号被德国人检测到,由此判断会有一只部队登陆在加莱地区。最终,德国因为相信诺曼底只是佯攻,而将15万主力士兵留在了加莱地区。
第二天,法国加莱海岸依然平静,驻守当地的德军第15集团军依然等待着盟军的进攻。
就在这时,盟军200万大军居然在诺曼底登陆了,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扫清了诺曼底海岸的德军,开始往法国腹地长驱直进。
希特勒早已经做好了盟军登陆的心理准备,为了保全德国国土,他下令驻守法国的德军撤到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东部,并在那里组织防线,防止盟军进攻德国本土。
为了不让盟军得到法国的资源和人力,心狠手辣的希特勒还下达了一个命令——要求德军撤退的时候,摧毁德国占领区里,包括巴黎在内的所有城市,就连农村也不能放过。
希特勒还特别强调:“(巴黎)必须被完全摧毁。在国防军离开的时候,不能留下任何东西,无论是教堂还是艺术博物馆都不例外。”
他还补充道,必要时连水源供应也要切断,使这个城市在被摧毁后瘟疫流行。最后,他强调柏林将向法国派去“一切可能的增援”。
不过,和历史上一样,驻守在巴黎的德意志国防军并没有切实地执行希特勒的命令。为了敷衍上级,他们以极其低下的效率,在巴黎各大重要建筑放置炸药,声称“已经在为摧毁巴黎做准备。”
和历史不同的是,这次驻守巴黎的德军兵力并不多,只有不到一个团的兵力,在他们摧毁巴黎之前,法国共产党就已经在巴黎发动了起义,以付出上千人伤亡的代价,把德军“赶出了”巴黎。
随后,在法国共产党等法国抵抗组织的帮助下,盟军顺利解放了法国全境,但德军撤退时给法国造成的破坏却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大量建筑、房屋被毁,以至于法国在战后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建设。
与此同时,苏联红军也没有放缓进军的步伐,苏联红军芬兰方面军对德军占领的挪威北部地区发起攻势,夺取阿尔塔、特罗姆瑟、纳尔维克等多个港口,然后继续南下,目标是解放整个挪威。
意大利的苏军也不甘落后,他们在意大利共产党游击队的帮助下,已经成功解放了包括米兰、都灵、佛罗伦萨在内的所有意大利北部城市,消灭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
除此之外,苏联红军波罗的海第三方面军也从但泽港一带向西进攻,目标是夺取德国北部重要港口罗斯托克,然后继续向西北推进,进军丹麦日德兰半岛。
虽然他们遇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夺取了波美拉尼亚东部地区。
德国南部的苏军进展就没这么顺利了,他们虽然成功夺取了慕尼黑、斯图加特、纽伦堡和奥格斯堡等多座工业重镇,但在卡尔斯鲁厄、海德堡、维尔茨堡遇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
最终苏军在付出巨大伤亡之后,才拿下这几座城市,解放了整个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腾堡州,随后兵分两路,一路沿着莱茵河向北推进,以法兰克福和鲁尔工业区为目标;另一路则继续向西推进,与法国的盟军夹击部署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敌人。
为了确保登陆顺利,盟军不但集结了数倍于敌人的兵力,还在登陆之前精心布置了名为“坚忍行动(英语:Operation Fortitude)”的军事欺骗计划,令德国人以为盟军要在法国加莱海岸等诺曼底以外的地方登陆,从而阻止德军在诺曼底部署大量兵力,消除阻止盟军长驱直入的障碍。
不过,德国人并不是这么好欺骗的(虽然他们被苏联人坑了不少次),你以为你随便泄**假消息过去,人家就会相信吗?当然不会!德国人做事一向严谨,被苏联人坑了几次之后,他们在情报考证方面的工作越捉越紧,甚至还打算成立一个类似“反战略忽悠局”的部门。
盟军当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要么就不做戏,要做戏就做足全套,做到能骗过所有德国人为止。
为此盟军在英国东南部构建了一些虚假的部队,这些部队通过空中侦察来观测时很像是真正的正规装备,但实际上……你懂的。
比如说,在英国东南部就有一支庞大的由假坦克、车辆和大炮构成的部队,还有一个正规的部队番号——第3军。
而多佛港内,则有一支由木头、橡胶战舰和货轮组成的舰队,规模是挺大的,从上空看下去还真以为是一支正规的登陆舰队。
只不过,早在1943年年底,德国就已经失去了英国东南部地区的制空权。盟军搞这么多假东西,不就是给德国人看的吗?但现在,德军进不来,看不到,那你搞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盟军当然考虑到了这点,于是命令英国皇家空军故意让德军侦察机进入这一地区,这样德国不就能获得这一地区的航拍照片了吗?当然,为了英国本土的安全起见,英国人的飞机还是照样要拦截德国战斗机和轰炸机,否则英国本土被炸了怎么办?
结果,德国侦察机真的从英国东南部上空拍摄到多张“珍贵”的照片,这些照片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坦克、大炮和战舰(全是由气球构成的)。
拍到照片的德国侦察机兴冲冲地赶回德国本土,向德国情报部门汇报了这些发现。严谨的德国人最终相信了这个出了偏差的报导,结果自然要负上兵败的责任了。
为了确保诺曼底登陆的安全,盟军还在诺曼底登陆前的一个晚上出动大量飞机,在法国北部的加莱海岸投下了炸弹,让德国人误以为盟军的登陆地点是加莱而不是诺曼底。
同样,在诺曼底登陆的前一天,一支小股舰队离开英国前往法国北部,发出误导性的无线电信号。这个信号被德国人检测到,由此判断会有一只部队登陆在加莱地区。最终,德国因为相信诺曼底只是佯攻,而将15万主力士兵留在了加莱地区。
第二天,法国加莱海岸依然平静,驻守当地的德军第15集团军依然等待着盟军的进攻。
就在这时,盟军200万大军居然在诺曼底登陆了,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扫清了诺曼底海岸的德军,开始往法国腹地长驱直进。
希特勒早已经做好了盟军登陆的心理准备,为了保全德国国土,他下令驻守法国的德军撤到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东部,并在那里组织防线,防止盟军进攻德国本土。
为了不让盟军得到法国的资源和人力,心狠手辣的希特勒还下达了一个命令——要求德军撤退的时候,摧毁德国占领区里,包括巴黎在内的所有城市,就连农村也不能放过。
希特勒还特别强调:“(巴黎)必须被完全摧毁。在国防军离开的时候,不能留下任何东西,无论是教堂还是艺术博物馆都不例外。”
他还补充道,必要时连水源供应也要切断,使这个城市在被摧毁后瘟疫流行。最后,他强调柏林将向法国派去“一切可能的增援”。
不过,和历史上一样,驻守在巴黎的德意志国防军并没有切实地执行希特勒的命令。为了敷衍上级,他们以极其低下的效率,在巴黎各大重要建筑放置炸药,声称“已经在为摧毁巴黎做准备。”
和历史不同的是,这次驻守巴黎的德军兵力并不多,只有不到一个团的兵力,在他们摧毁巴黎之前,法国共产党就已经在巴黎发动了起义,以付出上千人伤亡的代价,把德军“赶出了”巴黎。
随后,在法国共产党等法国抵抗组织的帮助下,盟军顺利解放了法国全境,但德军撤退时给法国造成的破坏却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大量建筑、房屋被毁,以至于法国在战后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建设。
与此同时,苏联红军也没有放缓进军的步伐,苏联红军芬兰方面军对德军占领的挪威北部地区发起攻势,夺取阿尔塔、特罗姆瑟、纳尔维克等多个港口,然后继续南下,目标是解放整个挪威。
意大利的苏军也不甘落后,他们在意大利共产党游击队的帮助下,已经成功解放了包括米兰、都灵、佛罗伦萨在内的所有意大利北部城市,消灭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
除此之外,苏联红军波罗的海第三方面军也从但泽港一带向西进攻,目标是夺取德国北部重要港口罗斯托克,然后继续向西北推进,进军丹麦日德兰半岛。
虽然他们遇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夺取了波美拉尼亚东部地区。
德国南部的苏军进展就没这么顺利了,他们虽然成功夺取了慕尼黑、斯图加特、纽伦堡和奥格斯堡等多座工业重镇,但在卡尔斯鲁厄、海德堡、维尔茨堡遇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
最终苏军在付出巨大伤亡之后,才拿下这几座城市,解放了整个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腾堡州,随后兵分两路,一路沿着莱茵河向北推进,以法兰克福和鲁尔工业区为目标;另一路则继续向西推进,与法国的盟军夹击部署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敌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