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33 323 提前行动
- 334 324 庞然大物
- 335 325 劳动战线
- 336 326 大手笔
- 337 327 瓦莲蒂娜
- 338 328 巴格拉季昂
- 339 329 大反攻
- 340 330 波罗的海攻势
- 341 331 紧急情况
- 342 332 围歼
- 343 333 国际战线
- 344 334 地下工作
- 345 335 强势推进
- 346 336 低调
- 347 337 先南后北
- 348 338 登陆
- 349 339 进军法国
- 350 340 抢技术
- 351 341 柏林战役
- 352 342 不列颠搅屎棍
- 353 343 战后的麻烦事
- 354 344 苏共19大
- 355 345 政治局及中央书记选举
- 356 346 收获和安排
- 357 347 影星
- 358 348 东西矛盾
- 359 349 苏日战争
- 360 350 逮捕
- 361 351 诺维科夫案件
- 362 352 瓦西里·斯大林
- 363 353 匿名信
- 364 354 国安体系的调整
- 365 355 权力斗争
- 366 356 清算
- 367 357 朱可夫
- 368 358 吊打鬼子
- 369 359 红色东南亚
- 370 360 安德烈耶夫
- 371 361 赫鲁晓夫
- 372 362 整人
- 373 363 西伯利亚派的崛起
- 374 364 农业问题
- 375 365 芬达
- 376 366 列宁格勒的气氛
- 377 367 舆论攻势
- 378 368 巴勒斯坦问题
- 379 369 针对以色列的动作
- 380 请假。。。
- 381 370 斗争开始
- 382 371 地方角力
- 383 372 爸爸的援助
- 384 373 莫洛托夫
- 385 374 应对
- 386 375
- 387 376 战争补偿
- 388 377 军事力量
- 389 378 新格局
- 390 379 中东局势
- 391 380 苏共二十大
- 392 381 贝利亚的恶行
- 393 382 逮捕
- 394 383 牢不可破的联盟(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333 国际战线
333 国际战线
1943年3月1日,巴格拉季昂行动和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势以苏军的决定性胜利而告终。
在连番的攻势中,苏联红军成功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赶出苏联国土,德军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更被苏军合围歼灭,3个集团军的德军沦为苏军的俘虏,令德国人遭受了上百万人的永久性损失(阵亡+被俘人数)。
仅仅在西乌克兰战场,因为保卢斯和斯图普纳格投降的缘故,就有多达40万德军和20万匈牙利军沦为苏军俘虏。其余的德军,在兵力和装备均占优势的苏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最终在莫德尔拔枪自尽之后,也宣布投降,只有少数顽固分子在与苏军拼命,最终客死异乡。
然而,苏军并没从德军手中收复所有的失地,依然有20万德军在拉脱维亚的库尔兰地区和萨列马岛顽强固守,依靠当地的地形组建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在历史上,固守在库尔兰的德军从1944年10月被困以来,一直坚持到柏林被沦陷的时候还没投降,直到德国政府宣布投降的第二天,也就是1945年5月10日,库尔兰的20万德军才宣布投降,最后一支纳粹德军宣布解散。
这样看来,固守在库尔兰一带的德军的确是一块硬骨头。他们作战意志顽强,依靠地形和坚固的防线顽强固守,完全能够抵挡三四十万苏军的连番攻击。
幸好,库尔兰并不是毫无缺点,那一带虽然容易防守,但那里本身的资源并不多,没有经济价值,粮食产量不多,所有补给都要靠海路。如果苏军能够切断库尔兰德军的海路补给线,或许德军会提前投降。
而在这个世界里,苏联海军的实力远比历史上的还要强,还有火力和防护力都能问鼎世界的苏维埃级战列舰,任何一艘德国舰艇都不是它的对手。
但是,德国海军的潜艇数目却很逆天,整个二战建造了一千多艘潜艇。如果苏联出动海军过去的话,又容易被德国潜艇袭击,要知道潜艇可是能击沉战列舰的,万一苏维埃号战列舰不小心被击沉了,那可就亏了。
尽管如此,苏联海军还是出动了一支舰队,由潜艇、驱逐舰、巡洋舰和战列舰组成,封锁库尔兰一带海域,断绝库尔兰德军的海上补给路线。
虽然库尔兰德军的存在令斯大林感到头疼,但他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这一亩三分地那里。他的目标,不仅仅是要收复苏联国土,还要借这场战争占领并解放中欧和东南欧,让大半个欧洲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
当时,苏军已经全面收复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领土,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早已经推进到维斯瓦河沿岸,逼近波兰首都华沙,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也再向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边境推进,准备攻入这两个轴心国的领土。
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也不甘示弱,他们已经收复了立陶宛全境,逼近德国东部重镇柯尼斯堡,罗马尼亚第一方面军和罗马尼亚第二方面军也分别开始在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边境集结,准备对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发起进攻。
从这样的态势上看来,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南斯拉夫,还有德国的东普鲁士地区即将会成为苏军的囊中之物,一连串的溃败使轴心国军队失去了发起大规模反攻的能力,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能守住现有的领土。
在曼图洛夫看来,以苏联现在的国力和军事科技,要把整个中欧和东南欧都纳入苏联势力范围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只要出动足够的兵力,足够数量的飞机、大炮、坦克,就能平推整个中欧、东南欧,乃至于西欧、南欧。
但问题是,整个苏联高层,包括斯大林、莫洛托夫、曼图洛夫在内的人,都不希望苏联在这场战争中付出太大的伤亡,也不希望得到一片充满废墟,满目苍夷,毫无经济价值的地区。
他们希望苏联红军在尽可能付出较小伤亡的情况下,得到一片破坏较小,有工业、技术基础,有经济价值的地区。
但是,这仗无论怎么打都要付出伤亡,怎么打都会破坏沿途的建筑,破坏沿途的厂房,破坏当地的工业基础,怎么打都会令一个地区失去原有的经济价值,所以单靠打仗,单靠军事征伐来达到这些目的是不可取的。
那应该怎么办?
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支持轴心国内部的共产主义势力、亲苏反法西斯势力发动起义或政变,推翻法西斯政权。
这样既可以避免苏联红军付出过多的伤亡,又能达到扩张势力范围的目的,同时还能得到更多的盟友,何乐而不为?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德国、匈牙利和波兰都不具备足以让亲苏势力起义夺权的条件,因为这些国家里的共产主义势力基本上很难取得民众的支持,根本没有发动起义所需的武器、物资和革命战士。
那其他轴心国或者轴心国占领区的情况又是如何呢?其实他们多多少少都具备一些足以令亲苏/共产主义势力起义夺权的条件。
历史上,发生共产主义起义的轴心国就有三个,包括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而存在共产主义武装势力的国家也有四个,包括意大利、希腊、南斯拉夫和维希法国。
在这个世界里,这些国家的情况和曼图洛夫所熟知的历史轨迹其实没多大区别,但随着苏军提早得到胜利,提前击溃德军,一些国家的亲苏势力、共产主义势力已经得到了抵抗法西斯势力的信心,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壮大起来。
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的共产党,甚至已经取得一些部队的控制权,开始筹备起义夺权,推翻法西斯政权的事宜。
而南斯拉夫、希腊和意大利的共产主义游击队也已经发展到一个可观的规模,准备在苏联红军到达的时候,联同苏联红军一起,对当地的法西斯军队发起大规模的反攻,推翻当地的法西斯统治。
在连番的攻势中,苏联红军成功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赶出苏联国土,德军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更被苏军合围歼灭,3个集团军的德军沦为苏军的俘虏,令德国人遭受了上百万人的永久性损失(阵亡+被俘人数)。
仅仅在西乌克兰战场,因为保卢斯和斯图普纳格投降的缘故,就有多达40万德军和20万匈牙利军沦为苏军俘虏。其余的德军,在兵力和装备均占优势的苏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最终在莫德尔拔枪自尽之后,也宣布投降,只有少数顽固分子在与苏军拼命,最终客死异乡。
然而,苏军并没从德军手中收复所有的失地,依然有20万德军在拉脱维亚的库尔兰地区和萨列马岛顽强固守,依靠当地的地形组建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在历史上,固守在库尔兰的德军从1944年10月被困以来,一直坚持到柏林被沦陷的时候还没投降,直到德国政府宣布投降的第二天,也就是1945年5月10日,库尔兰的20万德军才宣布投降,最后一支纳粹德军宣布解散。
这样看来,固守在库尔兰一带的德军的确是一块硬骨头。他们作战意志顽强,依靠地形和坚固的防线顽强固守,完全能够抵挡三四十万苏军的连番攻击。
幸好,库尔兰并不是毫无缺点,那一带虽然容易防守,但那里本身的资源并不多,没有经济价值,粮食产量不多,所有补给都要靠海路。如果苏军能够切断库尔兰德军的海路补给线,或许德军会提前投降。
而在这个世界里,苏联海军的实力远比历史上的还要强,还有火力和防护力都能问鼎世界的苏维埃级战列舰,任何一艘德国舰艇都不是它的对手。
但是,德国海军的潜艇数目却很逆天,整个二战建造了一千多艘潜艇。如果苏联出动海军过去的话,又容易被德国潜艇袭击,要知道潜艇可是能击沉战列舰的,万一苏维埃号战列舰不小心被击沉了,那可就亏了。
尽管如此,苏联海军还是出动了一支舰队,由潜艇、驱逐舰、巡洋舰和战列舰组成,封锁库尔兰一带海域,断绝库尔兰德军的海上补给路线。
虽然库尔兰德军的存在令斯大林感到头疼,但他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这一亩三分地那里。他的目标,不仅仅是要收复苏联国土,还要借这场战争占领并解放中欧和东南欧,让大半个欧洲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
当时,苏军已经全面收复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领土,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早已经推进到维斯瓦河沿岸,逼近波兰首都华沙,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也再向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边境推进,准备攻入这两个轴心国的领土。
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也不甘示弱,他们已经收复了立陶宛全境,逼近德国东部重镇柯尼斯堡,罗马尼亚第一方面军和罗马尼亚第二方面军也分别开始在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边境集结,准备对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发起进攻。
从这样的态势上看来,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南斯拉夫,还有德国的东普鲁士地区即将会成为苏军的囊中之物,一连串的溃败使轴心国军队失去了发起大规模反攻的能力,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能守住现有的领土。
在曼图洛夫看来,以苏联现在的国力和军事科技,要把整个中欧和东南欧都纳入苏联势力范围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只要出动足够的兵力,足够数量的飞机、大炮、坦克,就能平推整个中欧、东南欧,乃至于西欧、南欧。
但问题是,整个苏联高层,包括斯大林、莫洛托夫、曼图洛夫在内的人,都不希望苏联在这场战争中付出太大的伤亡,也不希望得到一片充满废墟,满目苍夷,毫无经济价值的地区。
他们希望苏联红军在尽可能付出较小伤亡的情况下,得到一片破坏较小,有工业、技术基础,有经济价值的地区。
但是,这仗无论怎么打都要付出伤亡,怎么打都会破坏沿途的建筑,破坏沿途的厂房,破坏当地的工业基础,怎么打都会令一个地区失去原有的经济价值,所以单靠打仗,单靠军事征伐来达到这些目的是不可取的。
那应该怎么办?
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支持轴心国内部的共产主义势力、亲苏反法西斯势力发动起义或政变,推翻法西斯政权。
这样既可以避免苏联红军付出过多的伤亡,又能达到扩张势力范围的目的,同时还能得到更多的盟友,何乐而不为?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德国、匈牙利和波兰都不具备足以让亲苏势力起义夺权的条件,因为这些国家里的共产主义势力基本上很难取得民众的支持,根本没有发动起义所需的武器、物资和革命战士。
那其他轴心国或者轴心国占领区的情况又是如何呢?其实他们多多少少都具备一些足以令亲苏/共产主义势力起义夺权的条件。
历史上,发生共产主义起义的轴心国就有三个,包括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而存在共产主义武装势力的国家也有四个,包括意大利、希腊、南斯拉夫和维希法国。
在这个世界里,这些国家的情况和曼图洛夫所熟知的历史轨迹其实没多大区别,但随着苏军提早得到胜利,提前击溃德军,一些国家的亲苏势力、共产主义势力已经得到了抵抗法西斯势力的信心,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壮大起来。
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的共产党,甚至已经取得一些部队的控制权,开始筹备起义夺权,推翻法西斯政权的事宜。
而南斯拉夫、希腊和意大利的共产主义游击队也已经发展到一个可观的规模,准备在苏联红军到达的时候,联同苏联红军一起,对当地的法西斯军队发起大规模的反攻,推翻当地的法西斯统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