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1章
- 2 第2章
- 3 第3章
- 4 第4章
- 5 第5章
- 6 第6章
- 7 第7章
- 8 第8章
- 9 第9章
- 10 第10章
- 11 第11章
- 12 第12章
- 13 第13章
- 14 第14章
- 15 第15章
- 16 第16章
- 17 第17章
- 18 第18章
- 19 第19章
- 20 第20章
- 21 第21章
- 22 第22章
- 23 第23章
- 24 第24章
- 25 第25章
- 26 第26章
- 27 第27章
- 28 第28章
- 29 第29章
- 30 第30章
- 31 第31章
- 32 第32章
- 33 第33章
- 34 第34章
- 35 第35章
- 36 第36章
- 37 第37章
- 38 第38章
- 39 第39章
- 40 第40章
- 41 第41章
- 42 第42章
- 43 第43章
- 44 第44章
- 45 第45章
- 46 第46章
- 47 第47章
- 48 第48章
- 49 第49章
- 50 第50章
- 51 第51章
- 52 第52章
- 53 第53章
- 54 第54章
- 55 第55章
- 56 第56章
- 57 第57章
- 58 第58章
- 59 第59章
- 60 第60章
- 61 第61章
- 62 第62章
- 63 第63章
- 64 第64章
- 65 第65章
- 66 第66章
- 67 第67章
- 68 第68章
- 69 第69章
- 70 第70章
- 71 第71章
- 72 第72章
- 73 第73章
- 74 第74章
- 75 第75章
- 76 第76章
- 77 第77章
- 78 第78章
- 79 79.第 79 章
- 80 第80章
- 81 81.第 81 章
- 82 第82章
- 83 第83章
- 84 第84章
- 85 第85章
- 86 第86章
- 87 第87章
- 88 第88章
- 89 第89章
- 90 第90章
- 91 第91章
- 92 第92章
- 93 第93章
- 94 第94章
- 95 第95章
- 96 第96章
- 97 第97章
- 98 第98章
- 99 第99章
- 100 第100章
- 101 第101章
- 102 第102章
- 103 第103章
- 104 第104章
- 105 第105章
- 106 第106章
- 107 第107章
- 108 第108章
- 109 第109章
- 110 第110章
- 111 第111章
- 112 第112章
- 113 第113章
- 114 第114章
- 115 第115章
- 116 第116章
- 117 第117章
- 118 第118章
- 119 第119章
- 120 第120章
- 121 第121章
- 122 第122章
- 123 第123章
- 124 第124章
- 125 第125章
- 126 第126章
- 127 第127章
- 128 第128章
- 129 第129章
- 130 第130章
- 131 第131章
- 132 第132章
- 133 第133章
- 134 第134章
- 135 第135章
- 136 第136章
- 137 第137章
- 138 第138章
- 139 第139章
- 140 第140章
- 141 第141章
- 142 第142章
- 143 第143章
- 144 第144章
- 145 第145章
- 146 第146章
- 147 第147章
- 148 第148章
- 149 第149章
- 150 第150章
- 151 第151章
- 152 第152章
- 153 第153章
- 154 第154章
- 155 第155章
- 156 第156章
- 157 第157章
- 158 第158章
- 159 第159章
- 160 第160章
- 161 第161章
- 162 第162章
- 163 第163章
- 164 第164章
- 165 第165章
- 166 第166章
- 167 第167章
- 168 第168章
- 169 第169章
- 170 第170章
- 171 第171章
- 172 第172章
- 173 第173章
- 174 第174章
- 175 第175章
- 176 第176章
- 177 第177章
- 178 第178章
- 179 第179章
- 180 第180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章
第1章
三月初三。
清早,天色只蒙蒙亮。
应天府张推官署宅的后门吱呀一声开了,打头先出来一个中年人,长相普通,戴着顶白帽,腰间扎着白布,是个显而易见的家有孝事的装扮。
这中年人走出来,神情紧张地左右张望片刻,见天色尚早,这通街的后门处并无行人过往,便往门里一挥手,低声道:“走,手脚都麻利些!”
随着他话音落下,门里陆续走出八个人来,皆是小厮模样,装扮更隆重些,还穿了麻布孝服。
前四个的脚步慢些,因为他们肩膀上抬着一副棺材,棺材是薄木制的,木料一般,亦无雕刻等装饰,只是在棺木头部上钉了一面小铜镜。
后门的门洞一般不会开得太大,抬棺的四人没控制好,棺材前半截出了门,后半截咚地一声甩尾撞到了门框上,听得中年人眉头猛然一跳,再出口的声音里就含了怒气:“怎么做事的,说了让你们麻利点!”
落在后面的两个小厮叫苦,一个说:“大管家,不是小的不仔细,实在没做过这差事。”
另一个跟着就补话:“且这地也滑。”
昨夜淅淅沥沥下了一夜小雨,道路确实湿漉漉的,中年人看一眼地下,皱了眉不再训人,只道:“好了,别耽搁时辰了,快走。”
当下棺材出了门,后面跟着的另四个小厮空闲些,手里捧着灵幡香烛纸钱等物,一行人缓缓往外走去。
**
陆锦醒过来的时候,以为自己身处阿鼻地狱。
——痛!
太痛了!
她完全说不出自己哪里痛,只觉得从头到脚,连每一根头发丝都仿佛被烈火烧灼——虽然头发是不会有痛感的。
失去意识前所见的最后一幕很快被这痛楚唤醒,呈现在了她脑中。她知道她出了车祸,所以现在还能觉得痛,应该是侥幸留了条命,没被撞死?
可这也许不是幸运,因为真的太痛了,到这种能让她生出切切实实的“痛不欲生”的程度,她到底被撞成什么样了?
这念头只闪过一瞬,她就再也没办法继续思考下去了,因为比剧痛还可怕的,是随之而来的脖颈仿佛被扼住的窒息感。
从未觉得呼吸如此重要——
这窒息感带来的恐惧压迫甚至超过她周身的其余痛楚,她用力瞪大眼,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她的脖颈全凭下意识用力地向后弯折,想逃开那压迫,能呼吸到一口新鲜空气。
只要一口,一口就好——
救命——
她的头,重重地撞在了木板上。
**
送葬的一行人出了巷道,拐至大街上时,街上已经渐渐热闹起来。
今日是清明,扫墓踏青的百姓们起得比往常都早,许多人拖家带口往城外的方向去,沿街的店铺们紧随商机,都早早卸了门板,开市做起生意来。
因预知今日人流量大,恐生冲突,五成兵马司的兵丁们也一样早早当值,在各大街道上来回巡视。
远远见着棺木,人们都自觉地往路边避了避,一个在药铺门口迎客的小伙计踮起脚尖望了望,自语道:“这个人倒是会捡时候,死在清明节上,真给家里人省事。”
另一个年纪大些的伙计坐在门槛里面,正使着药碾碾磨草药,听他这话,啐一声道:“小娃子不懂事,亡人也敢消遣,小心他夜半来找你。”
说着不由站起身来,也往门外望去,一眼之下,先叹了一声:“可惜,可惜。”
年纪小的伙计奇道:“可惜在哪里?”
“这是个未嫁的小娘子呢。”年纪大的伙计努嘴示意他,“你看那棺木头部钉着的铜镜,这是未嫁女子才有的,一为镇魂,二嘛,则是为了下葬后,避免别的孤魂野鬼来玷污人家清清白白的小姐。”
年纪小的伙计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伍师兄,你懂得真多。”
棺木渐行渐近,伍师兄又有了新的发现:“这还是个有钱人家的小姐呢,你看那铜镜,还雕了一圈什么花样——牡丹还是月季啊?一般人家可使不起这样的。”
小伙计又有了新疑问:“有钱就这几个送葬的?也太寒酸了罢。”
“你真是不通,这未嫁而夭可不就静悄悄埋了算了?哪有什么排场。”
两个人正说着,忽见那抬棺的几个人像喝醉酒了似地,脚下步子全乱了,在街上胡乱晃悠。小伙计稀罕地转头问他师兄:“这又是什么名堂——?”
一语未了,便听轰然一声,再转回头看时,那副棺木竟已被扔在了地上,抬棺的人四散开来,表情皆见了鬼也似,其中一个失声尖叫:“诈、诈尸了!”
这一嗓门嚷出去,顷刻间聚拢了一圈好奇的人群来,两个药铺伙计也按捺不住,一个忘了迎客,一个丢下药碾子,皆兴冲冲围上去。
作为主事的中年人紧张不已,满场绕着想把几个小厮拖回来:“瞎嚷嚷什么!哪里来的诈尸,还不快把棺材抬起来,想回去挨板子么!”
又对着围观人群作揖:“劳驾,各位让让,这特意请普济寺的大师给算了时辰的,耽误不得。”
却哪里有人听他的,倒是有个看客当即反驳道:“是真的诈尸啊,我当时就走在旁边,亲耳听见里面一声响,动静可真不算小,我万万不会听错的!”
有了证人,小厮们更不敢上前了,直往人群里躲,围观的人们则都目光炯炯盯着在当地的棺材,等着那尸再“诈一诈”。
不负众人所望,片刻功夫后,棺木里面果然又响起“咚”地一声响。
“哇——”
众人纷纷惊叹,这是大伙儿一起见证的,再错不了,便有人猜道:“这是不是有冤情啊?”
一语既出,众人纷纷附和:“肯定是!”
“赶在清明里下葬的亡人,又有冤,这要做了鬼,一定是个顶顶凶恶的恶鬼啊!”
中年人的面色十分难看,他要是报出自家名号,这些百姓肯定不敢再围观着不让走,可难就难在他不能报,出门前,家主再三叮嘱了务必让他低调小心行事,送完葬后马上回来,怎知城还没出,就出了这个岔子。
他只能陪着小心想把人群疏散,全不凑效不说,因人天性里有个好凑热闹好从众的一面,眼看着还越聚越多了,不大多会功夫,把一条还算宽阔的街道都堵住了。
直到一声大喝传来——
“怎么回事,这么多人聚在这里,想闹事还是想造反!”
众人循声望去,见是一小队身着公服的巡视兵丁,打头的吏目三十来岁的年纪,膀大腰圆,手里霍霍地挥着条鞭子,看去十分威风。
造成的威慑力却没多少,这里是金陵地界,几十年前还是京城呢,即便在先皇手里迁了都,如今这里也还是陪都,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一个不少,仍旧是个江南小京城,城里的百姓都是见过世面的,五成兵马司的几个兵丁还真吓唬不着谁。
当然,也没谁存心要与官家过不去,于是人群虽然没有散去,但自发让出了一条通道来,还有人热心给解释:“官爷,这棺材里诈尸啦。”
吏目嗤之以鼻:“没见识,青天白日,哪来的诈尸——”
说着话他已经走到近前,正听得棺材里又是一声响,围观的人群兴奋起来,纷纷指点他:“官爷,快听!”
这吏目却果然是有见识的,面色一变,赶上两步道:“诈你娘的尸,这是人还没死!”他说着转头招呼自己带来的人,“有能使上的家伙事没有,没有快去借,把钉子撬了,迟一刻真要把人憋死了!”
中年人听得此言,快跪下了,踉跄着过来拦:“别,别,这可不能——”眼看事态不可挽回,他也顾不得那许多,想凑近了把自家主人名号低低地报出来,不妨那吏目先开腔教导他道:“你莫怕,别听这些不晓事的百姓瞎嚷嚷,你家这位小娘子是真的没死,等会棺材一开,就见分晓了。”
“不敢劳烦官爷——”
中年人陡然失语,因为就这两句话的功夫,已经有热心百姓拿了好几样工具过来了,兵丁们得了工具,也不计较趁不趁手,叮叮咣咣就围着棺材开始拆起来。
清早,天色只蒙蒙亮。
应天府张推官署宅的后门吱呀一声开了,打头先出来一个中年人,长相普通,戴着顶白帽,腰间扎着白布,是个显而易见的家有孝事的装扮。
这中年人走出来,神情紧张地左右张望片刻,见天色尚早,这通街的后门处并无行人过往,便往门里一挥手,低声道:“走,手脚都麻利些!”
随着他话音落下,门里陆续走出八个人来,皆是小厮模样,装扮更隆重些,还穿了麻布孝服。
前四个的脚步慢些,因为他们肩膀上抬着一副棺材,棺材是薄木制的,木料一般,亦无雕刻等装饰,只是在棺木头部上钉了一面小铜镜。
后门的门洞一般不会开得太大,抬棺的四人没控制好,棺材前半截出了门,后半截咚地一声甩尾撞到了门框上,听得中年人眉头猛然一跳,再出口的声音里就含了怒气:“怎么做事的,说了让你们麻利点!”
落在后面的两个小厮叫苦,一个说:“大管家,不是小的不仔细,实在没做过这差事。”
另一个跟着就补话:“且这地也滑。”
昨夜淅淅沥沥下了一夜小雨,道路确实湿漉漉的,中年人看一眼地下,皱了眉不再训人,只道:“好了,别耽搁时辰了,快走。”
当下棺材出了门,后面跟着的另四个小厮空闲些,手里捧着灵幡香烛纸钱等物,一行人缓缓往外走去。
**
陆锦醒过来的时候,以为自己身处阿鼻地狱。
——痛!
太痛了!
她完全说不出自己哪里痛,只觉得从头到脚,连每一根头发丝都仿佛被烈火烧灼——虽然头发是不会有痛感的。
失去意识前所见的最后一幕很快被这痛楚唤醒,呈现在了她脑中。她知道她出了车祸,所以现在还能觉得痛,应该是侥幸留了条命,没被撞死?
可这也许不是幸运,因为真的太痛了,到这种能让她生出切切实实的“痛不欲生”的程度,她到底被撞成什么样了?
这念头只闪过一瞬,她就再也没办法继续思考下去了,因为比剧痛还可怕的,是随之而来的脖颈仿佛被扼住的窒息感。
从未觉得呼吸如此重要——
这窒息感带来的恐惧压迫甚至超过她周身的其余痛楚,她用力瞪大眼,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她的脖颈全凭下意识用力地向后弯折,想逃开那压迫,能呼吸到一口新鲜空气。
只要一口,一口就好——
救命——
她的头,重重地撞在了木板上。
**
送葬的一行人出了巷道,拐至大街上时,街上已经渐渐热闹起来。
今日是清明,扫墓踏青的百姓们起得比往常都早,许多人拖家带口往城外的方向去,沿街的店铺们紧随商机,都早早卸了门板,开市做起生意来。
因预知今日人流量大,恐生冲突,五成兵马司的兵丁们也一样早早当值,在各大街道上来回巡视。
远远见着棺木,人们都自觉地往路边避了避,一个在药铺门口迎客的小伙计踮起脚尖望了望,自语道:“这个人倒是会捡时候,死在清明节上,真给家里人省事。”
另一个年纪大些的伙计坐在门槛里面,正使着药碾碾磨草药,听他这话,啐一声道:“小娃子不懂事,亡人也敢消遣,小心他夜半来找你。”
说着不由站起身来,也往门外望去,一眼之下,先叹了一声:“可惜,可惜。”
年纪小的伙计奇道:“可惜在哪里?”
“这是个未嫁的小娘子呢。”年纪大的伙计努嘴示意他,“你看那棺木头部钉着的铜镜,这是未嫁女子才有的,一为镇魂,二嘛,则是为了下葬后,避免别的孤魂野鬼来玷污人家清清白白的小姐。”
年纪小的伙计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伍师兄,你懂得真多。”
棺木渐行渐近,伍师兄又有了新的发现:“这还是个有钱人家的小姐呢,你看那铜镜,还雕了一圈什么花样——牡丹还是月季啊?一般人家可使不起这样的。”
小伙计又有了新疑问:“有钱就这几个送葬的?也太寒酸了罢。”
“你真是不通,这未嫁而夭可不就静悄悄埋了算了?哪有什么排场。”
两个人正说着,忽见那抬棺的几个人像喝醉酒了似地,脚下步子全乱了,在街上胡乱晃悠。小伙计稀罕地转头问他师兄:“这又是什么名堂——?”
一语未了,便听轰然一声,再转回头看时,那副棺木竟已被扔在了地上,抬棺的人四散开来,表情皆见了鬼也似,其中一个失声尖叫:“诈、诈尸了!”
这一嗓门嚷出去,顷刻间聚拢了一圈好奇的人群来,两个药铺伙计也按捺不住,一个忘了迎客,一个丢下药碾子,皆兴冲冲围上去。
作为主事的中年人紧张不已,满场绕着想把几个小厮拖回来:“瞎嚷嚷什么!哪里来的诈尸,还不快把棺材抬起来,想回去挨板子么!”
又对着围观人群作揖:“劳驾,各位让让,这特意请普济寺的大师给算了时辰的,耽误不得。”
却哪里有人听他的,倒是有个看客当即反驳道:“是真的诈尸啊,我当时就走在旁边,亲耳听见里面一声响,动静可真不算小,我万万不会听错的!”
有了证人,小厮们更不敢上前了,直往人群里躲,围观的人们则都目光炯炯盯着在当地的棺材,等着那尸再“诈一诈”。
不负众人所望,片刻功夫后,棺木里面果然又响起“咚”地一声响。
“哇——”
众人纷纷惊叹,这是大伙儿一起见证的,再错不了,便有人猜道:“这是不是有冤情啊?”
一语既出,众人纷纷附和:“肯定是!”
“赶在清明里下葬的亡人,又有冤,这要做了鬼,一定是个顶顶凶恶的恶鬼啊!”
中年人的面色十分难看,他要是报出自家名号,这些百姓肯定不敢再围观着不让走,可难就难在他不能报,出门前,家主再三叮嘱了务必让他低调小心行事,送完葬后马上回来,怎知城还没出,就出了这个岔子。
他只能陪着小心想把人群疏散,全不凑效不说,因人天性里有个好凑热闹好从众的一面,眼看着还越聚越多了,不大多会功夫,把一条还算宽阔的街道都堵住了。
直到一声大喝传来——
“怎么回事,这么多人聚在这里,想闹事还是想造反!”
众人循声望去,见是一小队身着公服的巡视兵丁,打头的吏目三十来岁的年纪,膀大腰圆,手里霍霍地挥着条鞭子,看去十分威风。
造成的威慑力却没多少,这里是金陵地界,几十年前还是京城呢,即便在先皇手里迁了都,如今这里也还是陪都,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一个不少,仍旧是个江南小京城,城里的百姓都是见过世面的,五成兵马司的几个兵丁还真吓唬不着谁。
当然,也没谁存心要与官家过不去,于是人群虽然没有散去,但自发让出了一条通道来,还有人热心给解释:“官爷,这棺材里诈尸啦。”
吏目嗤之以鼻:“没见识,青天白日,哪来的诈尸——”
说着话他已经走到近前,正听得棺材里又是一声响,围观的人群兴奋起来,纷纷指点他:“官爷,快听!”
这吏目却果然是有见识的,面色一变,赶上两步道:“诈你娘的尸,这是人还没死!”他说着转头招呼自己带来的人,“有能使上的家伙事没有,没有快去借,把钉子撬了,迟一刻真要把人憋死了!”
中年人听得此言,快跪下了,踉跄着过来拦:“别,别,这可不能——”眼看事态不可挽回,他也顾不得那许多,想凑近了把自家主人名号低低地报出来,不妨那吏目先开腔教导他道:“你莫怕,别听这些不晓事的百姓瞎嚷嚷,你家这位小娘子是真的没死,等会棺材一开,就见分晓了。”
“不敢劳烦官爷——”
中年人陡然失语,因为就这两句话的功夫,已经有热心百姓拿了好几样工具过来了,兵丁们得了工具,也不计较趁不趁手,叮叮咣咣就围着棺材开始拆起来。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