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14 211章 帝国残兵
- 215 212章 超常规决策
- 216 213章 玩玩司马徽
- 217 214章 深入虎穴
- 218 215章 荆襄大族(一)
- 219 216章 荆襄大族(二)
- 220 217章 荆襄大族(三)
- 221 218章 暗潮涌动
- 222 219章 黑流汹涌
- 223 220章 杀机初现
- 224 221章 闻琴曲知雅意(一)
- 225 222章 闻琴曲知雅意(二)
- 226 223章 闻琴曲知雅意(三)
- 227 224章 古乐大考
- 228 225章 智斗王粲(一)
- 229 226章 智斗王粲(二)
- 230 227章 智斗王粲(三)
- 231 228章 智斗王粲(四)
- 232 229章 吟诗作对(一)
- 233 230章 吟诗作对(二)
- 234 231章 吟诗作对(三)
- 235 232章 对联比赛
- 236 233章 品鉴之论(一)
- 237 234章 品目金白虎
- 238 235章 竟相品目
- 239 236章 龙腾虎啸
- 240 237章 怒斥
- 241 238章 秋风冷冽
- 242 239章 品评众人
- 243 240章 品鉴水镜
- 244 241章 肥皂泡破了
- 245 242章 柳暗花明
- 246 243章 欲盖弥彰
- 247 244章 临时起意
- 248 245章 惊天秘密
- 249 246章 好大的一盘棋
- 250 247章 天下就是吾下的一盘棋
- 251 248章 合纵连横
- 252 249章 品鉴五瑞
- 253 250章 皆是高手
- 254 251章 高手过招
- 255 252章 纵横合璧
- 256 253章 前朝武事
- 257 254章 围攻
- 258 255章 意外收获
- 259 256章 风云突变(一)
- 260 257章 风云突变(二)
- 261 258章 风云突变(三)
- 262 259章 金蝉脱壳
- 263 260章 离别亦难
- 264 261章 龟形魅影
- 265 262章 机关之秘
- 266 263章 镜湖水怪(一)
- 267 264章 镜湖水怪(二)
- 268 265章 镜湖水怪(三)
- 269 266章 给吾住手
- 270 267章 尔虞我诈
- 271 268章 别了水镜
- 272 269章 鱼腹密信
- 273 270章 未来女婿
- 274 271章 犯颜直谏
- 275 272章 马腾觉醒
- 276 273章 马腾之忧
- 277 274章 鹿门揽胜
- 278 275章 虎穴邺城
- 279 276章 诸子百家(一)
- 280 277章 百家武林(一)
- 281 278章 诸子百家(三)
- 282 279章 诸子百家(四)
- 283 280章 墨家侠女(一)
- 284 281章 墨家侠女(二)
- 285 282章 墨家侠女(三)
- 286 283章 治国之道(一)
- 287 284章 治国之道(二)
- 288 285章 治国之道(三)
- 289 286章 演练剑阵
- 290 287章 倾囊相授
- 291 288章 浓墨重彩
- 292 289章 襄阳形胜
- 293 290章 情系襄阳
- 294 291章 陆浑孙狼
- 295 292章 挥别襄阳
- 296 293章 侠盗遗风
- 297 294章 风雨之夜
- 298 295章 雄峻伏牛
- 299 296章 天下风水
- 300 297章 伏牛山贼
- 301 298章 拯救林川(一)
- 302 299章 拯救林川(二)
- 303 300章 拯救林川(三)
- 304 301章 拯救林川(四)
- 305 302章 林川心结
- 306 303章 刘禅承诺
- 307 304章 虎牢雄风
- 308 305章 牧野幽思
- 309 306章 篙火晚会
- 310 307章 曹操犯愁
- 311 308章 父子密谋(一)
- 312 309章 父子密谋(二)
- 313 310章 邺城间军
- 314 311章 未雨绸缪
- 315 312章 烟雨邺城
- 316 313章 马府火起
- 317 314章 曹丕之忧(一)
- 318 315章曹丕之忧(二)
- 319 316章 智斗司马
- 320 317章 一箭双雕
- 321 318章 邺都惊马
- 322 319章 麻烦来了
- 323 320章 邺都双姝
- 324 321章 礼送出城
- 325 322章 侠骨柔情
- 326 323章 天伦之乐
- 327 324章 齐人之福
- 328 325章 郊区鏖战(一)
- 329 326章 郊区鏖战(二)
- 330 327章 郊区鏖战(三)
- 331 328章 郊区鏖战(四)
- 332 329章 金色神雕
- 333 330章 雌雄莫辨
- 334 331章 金毛狮王
- 335 332章 唇枪舌剑
- 336 333章 连战连胜
- 337 334章 曹丕丧胆
- 338 335章 纵横相搏
- 339 336章 墨侠!墨侠!
- 340 337章 墨家巨子
- 341 338章 久别重逢
- 342 339章 墨斗来也
- 343 340章 忽悠曹丕
- 344 341章 一石二鸟
- 345 342章 泄露天机
- 346 343章 鹰鸽启示
- 347 344章 曹植蝶变
- 348 345章 讨价还价
- 349 346章 霸虎王令
- 350 347章 巨阙重剑
- 351 348章 雷神瓮锤
- 352 349章 纵横争雄(一)
- 353 350章 纵横争雄(二)
- 354 351章 纵横争雄(三)
- 355 352章 久别重逢
- 356 353章 墨者论道(一)
- 357 354章 墨者论道(二)
- 358 355章 墨者论道(三)
- 359 356章 墨者论道(四)
- 360 357章 墨者论道(五)
- 361 358章 刘备之虑
- 362 359章 霸府风云
- 363 360章 蓄势待发
- 364 361章 挥戈西指
- 365 362章 雍凉之重
- 366 363章 悠悠洛阳
- 367 364章 悠悠洛阳(二)
- 368 365章 煌煌帝都
- 369 第366章 章 煌煌帝都(二)
- 370 第367章 章 煌煌长安(三)
- 371 第368章 章 初会张既
- 372 第369章 章 书法大家
- 373 第370章 章 林氏世家(一)
- 374 第371章 章 林氏世家(二)
- 375 第373章 章 林氏世家(三)
隐藏
显示工具栏
221章 闻琴曲知雅意(一)
221章 闻琴曲知雅意(一)
刘禅、向宠跟着司马岐踏进了山庄,这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四合小院,依山傍水,风光璇丽。
两进平房,中隔小院,每进三间,竹墙草顶,古雅素朴。院内外绿树掩映,翠竹成林,清泉潺潺,花香鸟语,典雅幽静。
穿过草庐,就见庄后有两径通向后山,山北麓之石壁,犹如刀削,十分陡峭,绵延数里。
司马岐指着石壁介绍道:“此石壁有‘三里石壁长廊’之称,壁中有巨洞,昔传有白马出洞,故名白马洞。吾祖就在里面与客人聚会。”
只见白马洞前壁刻有“洞天福地”四字,洞口阔内狭,形状像是个大喇叭。
刘禅他们刚刚走到白马洞大厅门口,就听到一阵琴声天籁之音从白马洞悠然飘出,悠悠扬扬,情深意长,乐声袅袅,韵味十足。
悠悠琴声借着岩壁的回声,传响于山林水壑之间,别有一番情趣。
刘禅不由得停下脚步,闭上眼睛,随着节奏陶醉在琴声的世界。
看着刘禅如痴如醉的样子,司马岐脸带惊愕,俄而又抿嘴一笑。
向宠则象鸭子听雷,毫无反应,而是警惕得四处察看,对刘禅种种怪异的行为早已见惯不惊,现在他的最大的职责就是确保小主公的安全。
直到琴声卡然而止,良久,刘禅才如梦初醒,回味无穷,抚掌大笑,唯然长叹,朗声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妙哉!妙哉!”
“好,好,好!有请贵客。”司马徽闻言睁开双眼,中气十足,声若龙吟,微笑道。
刘禅恍然大悟,怪不得世人皆称为司马徽“好好先生”,果真如此。这种与世无争的态度,非常适合掩护司马徽的忍者死士总头目的身份。
后世成语“好好先生”原来出自司马徽之典故。意思多指不敢坚持原则,不敢得罪人,是非不分,只求平安无事的人。
传说司马徽从不说别人的短处,与人说话时,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都说好话。乡中曾有人向他问好,他回答说:好。有一次,有人告诉司马徽自己儿子的死讯,司马徽便回答说:很好。司马徽的妻子知道后,便责备他:人们认为你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诉你,你为什么忽然听说他人的儿子死了,而对他人说好呢!司马徽回答说:你的话也很好。气得他老婆说不出话来。
这时,赵云匆匆忙忙赶到刘禅身边,俯身耳语了一番,刘禅频频点头,示意赵云跟在身边。
刘禅随司马岐进洞,石洞前厅深数十米,高、宽数米,明亮而幽静。洞内风雨不至,冬暖夏凉。地洞中有石桌、石凳、石床,可以读书,可以抚琴,可以酣眠,古意甚浓。
刘禅举目观之,只见主座上坐着一个年过六旬的老者,皓首苍颜,松形鹤骨,器宇不凡,颜色如童。
左右坐着两位童颜鹤发、仙风道骨的老者,年纪比司马徽稍大,定是庞德公、黄承彦无疑,余者高士皆神清气爽,气度不凡。
面对这些世外高人,刘禅不敢托大,整了整衣冠,作揖深施一礼道:“末学后进长安林川,拜见水镜先生、庞老先生、黄老先生。”
说完,环圈向其他高士一一施礼:“晚辈长安林川,字中天,后进末学拜见各位前辈高人。”
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及各位高士,早被刚才刘禅未见其人、先闻其音的评论所惊奇,不禁抬头观看。
只见刘禅小小年纪,却如十四五岁孩子般身材高大,气宇轩昂,气质高贵,面白如玉,风度翩翩,文质彬彬。加之刚才品评琴声见解高深独到,可谓一鸣惊人。
大隐高士们眼睛一亮,刮目相看,个个交头接耳,点头赞许不已。
“小公子,丰神俊朗,龙气纵横,小小年纪竟能闻琴曲知雅意,鉴赏精准,世所罕见,真乃神童!请坐。”司马徽捊须微笑道。
庞德公、黄承彦等高士饶有兴趣地盯着白衣胜雪的刘禅,皆微笑不语。
司马徽一一向刘禅介绍宾客,刘禅逐一点头,拜见,还礼。
赵云与向宠一左一右,分立在刘禅后面。
他双目如电,扫视全场,警惕地看着周边的环境。最后的目光落在了司马徽的身上,却郝然发现司马徽后面站着一名青年男子和一名女子。
此女头戴白色面纱,白衣胜雪,阿娜多姿,玉体修长,长发飘飘,气质超群。犹如一支脆生生白色莲花,散发着超凡脱俗,圣洁柔和的光芒,十分出类拔萃,引人注目。
赵云觉得此女的气质和身材十分眼熟,似曾相识,不由得多看几眼。
不曾想,蒙着面纱的女子正是步练影,她也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赵云身上。虽然赵云戴着面具,但是赵云的身材、气质,尤其那双令她刻骨铭心的眼睛和不怒自威的气场,让步练影更加确定是赵云无疑。
白色面纱后面,步练影心如鹿撞,芳心又惊又喜,美目流盼,闪动着异彩,猜测着赵云的来意。
刘禅并不知道步练影向赵云暗送秋波,他落坐在末座的一张石凳上,品着香茗,黑溜溜的眼睛乱转,观察着其他高士。
司马徽看刘禅之言行举止似有深意,眉头皱了一下,一丝疑虑掠过眼睛,随即笑道:“适才小孙报称林公子乃荀彧文若令君之甥,可有此事?”
因司马徽与荀彧皆是颍川高士,互相倾慕,早年相熟,故有此问。
刘禅直起身,拱手毕恭毕敬到:“正是。”
司马徽又问:“小公子名号东海小白龙,谁人所评?师从何人?有何凭证?”
刘禅稍稍一怔,暗忖道,这司马老儿就是多疑,任你考任你问,小爷有何惧哉!
于是,他呡了一口香茗,清了清嗓子,胸有成竹地起身,揖手笑道:“小子承蒙舅父引荐,曾拜杜夔、汝南许靖许文休为师,分别学习经文、诗词歌赋、音律,刚才闻水镜先生高妙仙琴,听得忘乎所以,故唐突失神出声,惊扰老先生与诸位高士,敬请谅解。”
司马徽闻言,一丝狐疑和惊诧之色一闪而过,抚须道:“杜夔杜公良?原来他是小公子的师傅!难怪精通音律如斯!”
司马徽心头大震,实在想不到这个小子来头如此之大。
(码字辛苦,请诸位看官多鼓励、点击、收藏、打赏,多投推荐票、月票!)(未完待续。)
两进平房,中隔小院,每进三间,竹墙草顶,古雅素朴。院内外绿树掩映,翠竹成林,清泉潺潺,花香鸟语,典雅幽静。
穿过草庐,就见庄后有两径通向后山,山北麓之石壁,犹如刀削,十分陡峭,绵延数里。
司马岐指着石壁介绍道:“此石壁有‘三里石壁长廊’之称,壁中有巨洞,昔传有白马出洞,故名白马洞。吾祖就在里面与客人聚会。”
只见白马洞前壁刻有“洞天福地”四字,洞口阔内狭,形状像是个大喇叭。
刘禅他们刚刚走到白马洞大厅门口,就听到一阵琴声天籁之音从白马洞悠然飘出,悠悠扬扬,情深意长,乐声袅袅,韵味十足。
悠悠琴声借着岩壁的回声,传响于山林水壑之间,别有一番情趣。
刘禅不由得停下脚步,闭上眼睛,随着节奏陶醉在琴声的世界。
看着刘禅如痴如醉的样子,司马岐脸带惊愕,俄而又抿嘴一笑。
向宠则象鸭子听雷,毫无反应,而是警惕得四处察看,对刘禅种种怪异的行为早已见惯不惊,现在他的最大的职责就是确保小主公的安全。
直到琴声卡然而止,良久,刘禅才如梦初醒,回味无穷,抚掌大笑,唯然长叹,朗声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妙哉!妙哉!”
“好,好,好!有请贵客。”司马徽闻言睁开双眼,中气十足,声若龙吟,微笑道。
刘禅恍然大悟,怪不得世人皆称为司马徽“好好先生”,果真如此。这种与世无争的态度,非常适合掩护司马徽的忍者死士总头目的身份。
后世成语“好好先生”原来出自司马徽之典故。意思多指不敢坚持原则,不敢得罪人,是非不分,只求平安无事的人。
传说司马徽从不说别人的短处,与人说话时,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都说好话。乡中曾有人向他问好,他回答说:好。有一次,有人告诉司马徽自己儿子的死讯,司马徽便回答说:很好。司马徽的妻子知道后,便责备他:人们认为你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诉你,你为什么忽然听说他人的儿子死了,而对他人说好呢!司马徽回答说:你的话也很好。气得他老婆说不出话来。
这时,赵云匆匆忙忙赶到刘禅身边,俯身耳语了一番,刘禅频频点头,示意赵云跟在身边。
刘禅随司马岐进洞,石洞前厅深数十米,高、宽数米,明亮而幽静。洞内风雨不至,冬暖夏凉。地洞中有石桌、石凳、石床,可以读书,可以抚琴,可以酣眠,古意甚浓。
刘禅举目观之,只见主座上坐着一个年过六旬的老者,皓首苍颜,松形鹤骨,器宇不凡,颜色如童。
左右坐着两位童颜鹤发、仙风道骨的老者,年纪比司马徽稍大,定是庞德公、黄承彦无疑,余者高士皆神清气爽,气度不凡。
面对这些世外高人,刘禅不敢托大,整了整衣冠,作揖深施一礼道:“末学后进长安林川,拜见水镜先生、庞老先生、黄老先生。”
说完,环圈向其他高士一一施礼:“晚辈长安林川,字中天,后进末学拜见各位前辈高人。”
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及各位高士,早被刚才刘禅未见其人、先闻其音的评论所惊奇,不禁抬头观看。
只见刘禅小小年纪,却如十四五岁孩子般身材高大,气宇轩昂,气质高贵,面白如玉,风度翩翩,文质彬彬。加之刚才品评琴声见解高深独到,可谓一鸣惊人。
大隐高士们眼睛一亮,刮目相看,个个交头接耳,点头赞许不已。
“小公子,丰神俊朗,龙气纵横,小小年纪竟能闻琴曲知雅意,鉴赏精准,世所罕见,真乃神童!请坐。”司马徽捊须微笑道。
庞德公、黄承彦等高士饶有兴趣地盯着白衣胜雪的刘禅,皆微笑不语。
司马徽一一向刘禅介绍宾客,刘禅逐一点头,拜见,还礼。
赵云与向宠一左一右,分立在刘禅后面。
他双目如电,扫视全场,警惕地看着周边的环境。最后的目光落在了司马徽的身上,却郝然发现司马徽后面站着一名青年男子和一名女子。
此女头戴白色面纱,白衣胜雪,阿娜多姿,玉体修长,长发飘飘,气质超群。犹如一支脆生生白色莲花,散发着超凡脱俗,圣洁柔和的光芒,十分出类拔萃,引人注目。
赵云觉得此女的气质和身材十分眼熟,似曾相识,不由得多看几眼。
不曾想,蒙着面纱的女子正是步练影,她也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赵云身上。虽然赵云戴着面具,但是赵云的身材、气质,尤其那双令她刻骨铭心的眼睛和不怒自威的气场,让步练影更加确定是赵云无疑。
白色面纱后面,步练影心如鹿撞,芳心又惊又喜,美目流盼,闪动着异彩,猜测着赵云的来意。
刘禅并不知道步练影向赵云暗送秋波,他落坐在末座的一张石凳上,品着香茗,黑溜溜的眼睛乱转,观察着其他高士。
司马徽看刘禅之言行举止似有深意,眉头皱了一下,一丝疑虑掠过眼睛,随即笑道:“适才小孙报称林公子乃荀彧文若令君之甥,可有此事?”
因司马徽与荀彧皆是颍川高士,互相倾慕,早年相熟,故有此问。
刘禅直起身,拱手毕恭毕敬到:“正是。”
司马徽又问:“小公子名号东海小白龙,谁人所评?师从何人?有何凭证?”
刘禅稍稍一怔,暗忖道,这司马老儿就是多疑,任你考任你问,小爷有何惧哉!
于是,他呡了一口香茗,清了清嗓子,胸有成竹地起身,揖手笑道:“小子承蒙舅父引荐,曾拜杜夔、汝南许靖许文休为师,分别学习经文、诗词歌赋、音律,刚才闻水镜先生高妙仙琴,听得忘乎所以,故唐突失神出声,惊扰老先生与诸位高士,敬请谅解。”
司马徽闻言,一丝狐疑和惊诧之色一闪而过,抚须道:“杜夔杜公良?原来他是小公子的师傅!难怪精通音律如斯!”
司马徽心头大震,实在想不到这个小子来头如此之大。
(码字辛苦,请诸位看官多鼓励、点击、收藏、打赏,多投推荐票、月票!)(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