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49 第四百六十九章 师兄的争论
- 450 第四百七十章 行走和站立
- 451 第四百七十一章 几种方便法
- 452 第四百七十二章 现场解疑惑
- 453 第四百七十三章 专业辅导员
- 454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是没问题
- 455 第四百七十五章 身体的基础
- 456 第四百七十六章 静坐方便法
- 457 第四百七十七章 易出的岔子
- 458 第四百七十八章 暂住洱海边
- 459 第四百七十九章 世界坍塌了
- 460 第四百八十章 逻辑的力量
- 461 第四百八十一章 权威的成果
- 462 第四百八十二章 底盘与动力
- 463 第四百八十三章 菜市场均衡
- 464 第四百八十四章 天才不幸福
- 465 第四百八十五章 智力是什么
- 466 第四百八十六章 拆边框行动
- 467 第四百八十七章 太自我的人
- 468 第四百八十八章 偶然性跳变
- 469 第四百八十九章 电炒锅事件
- 470 第四百九十章 他们那一代
- 471 第四百九十一章 想的可能性
- 472 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因各不同
- 473 第四百九十三章 有两个疑点
- 474 第四百九十四章 神通无用吗
- 475 第四百九十五章 情感之迷一
- 476 第四百九十六章 情感之迷二
- 477 第四百九十七章 情感之迷三
- 478 第四百九十八章 情感之迷四
- 479 第四百九十九章 情感之迷五
- 480 第五百章 生命智慧一
- 481 第五百零一章 生命智慧二
- 482 第五百零二章 生命智慧三
- 483 第五百零三章 生命智慧四
- 484 第五百零四章 生命智慧五
- 485 第五百零五章 经济问题一
- 486 第五百零六章 经济问题二
- 487 第五百零七章 因缘俱足事
- 488 第五百零八章 我们都有病
- 489 第五百零九章 世间躲不过
- 490 第五百一十章 笑话对艰难
- 491 第五百一十一章 巧合的奇迹
- 492 第五百一十二章 繁忙的庙会
- 493 第五百一十三章 备战大工程
- 494 第五百一十四章 品牌纯正性
- 495 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们的道场
- 496 第五百一十六章 众人的需要
- 497 第五百一十七章 我们的队伍
- 498 第五百一十八章 小戴的孤独
- 499 第五百一十九章 祝圣寺传奇
- 500 第五百二十章 法会之略述
- 501 第五百二十一章 法会与鬼神
- 502 第五百二十二章 法露师慈悲
- 503 第五百二十三章 圣山真福地
- 504 第五百二十四章 不要骗自己
- 505 第五百二十五章 医命不医心
- 506 第五百二十六章 佛是大医王
- 507 第五百二十七章 因果不立处
- 508 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爱与念佛
- 509 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拾当初心
- 510 第五百三十章 台湾女医生
- 511 第五百三十一章 小胡的确认
- 512 第五百三十二章 意外的法师
- 513 第五百三十三章 我们的争论
- 514 第五百三十四章 表相与义趣
- 515 第五百三十五章 小胡的打算
- 516 第五百三十六章 真正的老参
- 517 第五百三十七章 各有侧重点
- 518 第五百三十八章 理解小胡了
- 519 第五百三十九章 守个笨办法
- 520 第五百四十章 粗心与细心
- 521 第五百四十一章 来点实际的
- 522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如做好事
- 523 第五百四十三章 道密两旁证
- 524 第五百四十四章 两个老规矩
- 525 第五百四十五章 他给的糖果
- 526 第五百四十六章 学术严谨性
- 527 第五百四十七章 三个老故事
- 528 第五百四十八章 操作问答课
- 529 第五百四十九章 试坐的感受
- 530 第五百五十章 各自上归程
- 531 第五百五十一章 正式开始了
- 532 第五百五十二章 比乱麻还乱
- 533 第五百五十三章 还是想多了
- 534 第五百五十四章 解悟与行持
- 535 第五百五十五章 力量太虚弱
- 536 第五百五十六章 结账的一天
- 537 第五百五十七章 优越感之一
- 538 第五百五十八章 优越感之二
- 539 第五百五十九章 优越感之三
- 540 第五百六十章 优越感之四
- 541 第五百六十一章 仅剩我一人
- 542 第五百六十二章 对比与沉静
- 543 第五百六十三章 小胡的来信
- 544 第五百六十四章 升维与跃迁
- 545 第五百六十五章 刘大哥指引
- 546 第五百六十六章 打个小基础
- 547 第五百六十七章 体系的转换
- 548 第五百六十八章 严格的次第
- 549 第五百六十九章 这叫思维修
- 550 第五百七十章 万物不固有
- 551 第五百七十一章 神秘的观修
- 552 第五百七十二章 此所谓闭关
- 553 第五百七十三章 最终的检验
- 554 第五百七十四章 最后的操作
- 555 第五百七十五章 谁没开个学
- 556 第五百七十六章 正确的起点
- 557 第五百七十七章 良好的态度
- 558 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自欺欺人
- 559 第五百七十九章 靖师兄离开
- 560 第五百八十章 第一个密法
- 561 第五百八十一章 觉受天花板
- 562 第五百八十二章 应对与问答
- 563 第五百八十三章 针对性调伏
- 564 第五百八十四章 对面那个人
- 565 第五百八十五章 给我开小灶
- 566 第五百八十六章 终于上路了
- 567 第五百八十七章 可以记录了
- 568 第五百八十八章 密咒与灌顶
- 569 第五百八十九 为何要融入
- 570 第五百九十章 观察的角度
- 571 第五百九十一章 得法大圆满
- 572 第五百九十二章 我的大因果
- 573 第五百九十三章 川西世外山
- 574 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南山问答
- 575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道无形处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百七十九章 世界坍塌了
第四百七十九章 世界坍塌了
“其实,我应该早就可以察觉,事情起了变化。也许是我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做梦,这么明显的提醒,而且是反复提醒,我都没有醒。”
我一听,就知道他所说的意思。这个极其聪明的人,是没有废话的。当然,他活在自己的梦里,装睡的人叫不醒。
以下是他自己对大学四年状态的描述。
“同宿舍的同学在三年的时间里,都把她当成我的姐姐,我偶尔争辩,那只是我的邻居和发小。当然不管用,同学们都认可她是我姐姐了。还有的人说,有个神仙姐姐,是令人羡慕的生活。现在想来,这不光是提醒我,而且,群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
万老师也明白,那段单相思,注定是个悲惨的结局。“不至于,小胡,初恋都是单相思,大学恋爱,绝大多数都不会有结局,我有经验,这纯属正常。”
“那可是我整个世界!”小胡说完这句放,喝了一口水,咕咚咕咚地声音,在黑夜里,明显有点夸张。“在大学期间,我大三时,她大四,春节回家,我外公外婆相继去世了。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有三高,冬天是发病的高峰期,先是外婆心肌梗塞,过了几天,相依为命的外公因忧伤因疲劳,也发了脑溢血,突然离世。”
他所说这个病的突然性,对人生观的打击,我深有体会。我母亲就是这样,在人生最没防备的时候,命运给你突然的一枪,还是从背后来的。
“当时,最开始几天,我母亲还没回来。我在家处理这种大事时,幸亏有她的帮助,她如同一个有主心骨的依靠,站在我身边。她真的像我的家人,我的姐姐,我的爱人一样,承担着所有的劳碌、伤心、痛苦和责任。甚至,我外婆遗体的擦洗和换衣服,都是她做的。要知道,按规矩,除了家里人,未婚的姑娘,是不可能做这种事的。”
我明白了,这个姑娘给了他所有的,从情感到家庭,所有的期待和事实,都给他指向了一个固定的目标。她是家人,她是依靠,她是小胡的全部世界。
“整个春节,我们家在悲伤中度过,而她每天都要抽出大部分时间在我们家,尤其是劝导我,安排家里的事情。当时,我心灵脆弱,她就是我的神。”
其实,小胡自己的父母没能够给他一个家庭的感受。外公外婆就是他真正的家庭了。当这两位老人去世后,他把对家庭的所有指望,都投射到这个最关心、最帮助他的人了。况且,这个人,是他一直的陪伴,甚至成了他的信仰。
“我们是一起回到学校的,但是,到了学校第三天,她就来跟我说,她要到广东实习去了。我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她说,等毕业论文答辩时,再回来。我觉得这也正常,大四的人,要么准备考研,要么准备出国,要么是准备单位了。我甚至还对她说,你在广东找到好单位,帮我留心一下,我毕业后,也去。她只是笑,并没正面回答我。”
这种柏拉图式的单相思,结局是最惨的。我可以断定,小胡从小到大,虽然拉过她的手,但肯定没有吻过对方。这种仅靠恩情和想象的爱情,注定是经不起推敲的。
“你知道,到了大三的人,同学们想法就多了。以我们同学的水平,有的要考研有的要出国有的要工作,但都是些自命不凡的家伙,我们学校的这个专业,在全国还算是顶尖的。所以,选择机会多,许多同学都在讨论今后的方向。而我,却并不慌张,因为,毕业后,追随她,已经成了我的当然选择。”
可怜的小胡,从小被父母忽视的人,当最爱自己的亲人去世后,他的情感世界,只有这个发小了。就像我,在好长时间思念二娃一样。当然,最不同的,他在里面,还幻想和爱情以及今后的家庭。
“之所以跟你们讲这些,一是因为你们听得懂,二是因为我已经放下了。”小胡解释到。当然,这是一个人最隐私的部分,能够跟两个偶然交集的人讲,说明他的自信与坦诚。我们不够坦诚,是因为我们不太自信,怕暴露弱点,怕受人嘲笑,怕别人攻击。
我们不会攻击他,因为我们注定要分手,各走各的路。他不怕我们攻击,因为他心里已经放下,就没有弱点了。况且,心理学专业的学霸,对陌生人的人品,是有观察力的。
当然,主要原因,我们没有攻击他的动机。我们不是利益与情感相关人。我们来学佛,各有各的原因,没必要牵挂,有必要放下。他希望跟我们一起度过这七天假期,目的,恐怕是为自己完全的放下,找一个出口而已。
“倾述,是治疗的最佳方式。你们就是我的心理咨询师,尽管你们不是专业的,但我信任你们,你们就是最合适的。”小胡这一说,我就明白了。他本人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医不自治。他知道治疗方式,就是说出来。赵本山小品中所谓“话疗”,是有道理的。
“我是最后一刻才知道的。她回校的时间我本来不知道,也是听同学说的,说在图书馆看见她了。我不奇怪,她怎么回来不第一时间找我。那我就去找她,我向她宿舍的方向赶去,我有一辆山地车,骑着飞奔而去。结果,当然你们也猜到了。我远远看到,她与一个男生,手挽手地走在树林里,亲热并且幸福的样子,我就呆住了。我远远地看着他们,远远地跟随,那男生对她很温柔很好,她很幸福。我能说什么呢?我的天,坍塌了。我的世界,严格地说,我想象中的世界,坍塌了。”
“也许是误会呢?”万老师问到,他,估计也不甘心,如此美好的想象,会破裂。
“当然不是,我回到宿舍时,同学们看到我的状态,已经明白了。纷纷来劝我,他们其
实也有人看到,她跟那个男生在一起,只是觉得,那是我的姐,没什么好说的。我是梦最后醒的那个人,并且,同学们,并不认为我在失恋。因为,我不可能跟自己的姐恋爱。”
我明白了,他爱她,但在所有人看来,她只不过是他的姐。这痛苦,都无法向同学说。
“当然,后来她也来找我,跟我说广东的事。当她看到我的反应,虽然强颜欢笑,但可以看出明堂。她何等聪明,知道了。说到,她一直以来,从小以来,就把我当亲弟弟,从来没变过。她笑到:想不到,自己的弟弟,已经长大了。”
这个心理冲击,等于否定了自己十几年的感情史,否定了自己对生活的标定与框架,否定人生观。
“于是,你就学佛了?”我问到。
“还有过程。毕竟我是学心理学的,在巨大的痛苦面前,我得学会自癒。我得反思,找出解决的办法。当然,第一步,是要完全脱离原来的环境,毕竟,那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条路,都与回忆有关,都与她有关。我总有一个错觉,我十几年来,如同活在梦中一样。人生如梦的感觉,让我总在想,真正的人生,究竟真相是什么?”
我倒要看他的思想转折。一般而言,对于聪明的人来说,要他相信一个东西,除非能够说服自己。
“终于熬到毕业,因为她曾经跟我说过。无论如何,也要毕业。因为,如果我不完成学业,就会让她自责,让她不幸福。我毕业后,这种痛苦的感觉没有消失,虽然也求助过专业老师,但自己始终走不出认知的困境,情感的纠缠。直到有一天,偶然看到佛陀的故事,一个词:颠倒梦想。我突然意识到,不仅我自己这十多年来是颠倒梦想,而佛说,整个人生都是颠倒梦想,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是出于好奇心,才开始尝试学佛的。”
清楚了,他的学佛,是追问是什么、为什么的过程,属于一种探索。其实,我们三人,哪个又不是呢?
我说到:“你没出家,我甚至连居士都算不上,我们三个,包括万老师,可以说都是半信半疑的。也许,我们在这几天,可以完全静下心来讨论一下,今后的方向。这也许,是缘分,给了我们三人这个机会,对不对?”
“我就欣赏庄老师,你总能够往好的地方想。”万老师把我叫庄老师,让我着实得意了一把。
“但是,我们要讨论颠倒梦想这个话题,起码要先讨论梦想这个概念吧?”万老师的哲学瘾双上来了:“不要说想,就是梦这个概念,表面上看来最小,但也不好界定,是不是?”
“当然,我们心理学最基础的课程之一,至今也存在着大量争论。但是可以从常识入手,看能不能拓展它的外延。”小胡这一说,明显比万老师多了一个层面。高手就是高手,语义极其丰富。专业的梦的概念,在心理学上,可能要追溯到弗洛伊德。但作为人类常见的精神现象,它的含义和外延,大概是可以讨论的。
我不能就让这两个搞哲学和心理学的,把外延弄简单了。在这单纯的夜晚,我们可以把思想的盛筵搞复杂些,以免冬天的风,只会孤独而毫无预兆地,响。
“梦的性质,也许有多种含义。比如宗教的,比如医学和生理的,比如哲学的,比如生理的,比如精神与意志的,还比如,与佛所说,是真理的反面。”我把局面搞复杂,不仅是因为喜欢自由地讨论,因为在专业上,我跟不上他们,我可以把范围扯宽,让我的话题有机可乘。而且,他们的心智和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这种复杂话题,他们都是聪明人。
万老师当然不会放过他擅长的东西:“当然,从哲学上来说,除了庄子,还有亚里士多德,并且康德与叔本华,对梦,都有描述和评价。”
他一连串名人,有点知识轰炸的意思。我也不得不回点辣椒:“何止。仅从中国传统文化上来说,梦有预测的功能,比如《周公解梦》,还有诊断疾病的功能,比如《黄帝内经》中的淫邪发梦篇。当然对易经的运用中,有人利用周易原理对梦进行分析,也有许多案例。梦,因其与现实的背离感,让人着迷。”
此时,小胡突然冒出一句什么话,我没听懂。万老师听出来了:“你说的是德语?”
小胡说到:“对,这一句德语原话的意思是:疯狂就是醒中的梦。”
“对了,对了,怪不得那熟悉。这是康德说的吧?”
他们一聊这种专业的事,我就傻了。反问到:“外国人研究梦,除了我所知道的弗洛伊德,还有什么成果呢?”
“你既然知道弗洛伊德,就应该看过他的作品,并且,他已经把古人对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类。”小胡说到:“人家并不比我们中国人研究得少,而且更为宽泛,方法更严密。至少经历过三个阶段,思维的线性阶段,既宗教解梦。思维的理性阶段,既逻辑哲学解梦。思维的科学阶段,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精确地实验解梦,并且,收到了确定的效果。”
这是我与万老师知识的盲点,我们细听他对这些古人智慧的解说。
古代关于梦的解释观点,对现代人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他们认为梦与他们所信仰的神灵世界密切相关,梦即是神灵对某种意旨的传达——这在古代人的生活状况中可以看出。并且,可以肯定的是,梦是对未来的预测,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由于梦的内容太过复杂,人们对它们的印象和看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很难对它们进行统一的解释,也就没有必要对其可信度和重要性进行划分了。因此,古代的哲学家对梦的划分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很多个人的观点。
在
亚里士多德关于梦的作品中,将梦提到了心理学的范畴。从中我们知道了梦并非神灵的旨意,也没有神圣的性质,而是一种“人神各半”的性质。梦即使再“神通广大”,也不会超出自然的范畴,然而自然本就是人神共有的。梦是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然而精神和神在某些程度上来说确有相似之处。梦可以被界定为做梦者睡眠过程的一种精神活动。
亚里士多德认识到梦的一些特征。例如,他知道,梦是将睡眠时的细微刺激进行夸大而形成的,“在梦中感觉自己像行走在火中,身上异常的热,而现实只不过是受到某一些热的东西的烘烤罢了”。由此,他得出以下结论:在清醒的时候常常无法感受到细微的刺激,因而不能够让医生有正确的判断。
众所周知,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的人们常常将梦视为神的旨意,认为其中暗含着深刻的意义,而非精神的产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梦的解释自古以来就存在分歧,且难以达成一致。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一种是现实而有价值的,可以让梦者预知未来或带给梦者某种警示;一种是虚拟而毫无价值的,只会让梦者更加迷茫,甚至将其导入歧途。
格鲁伯关于梦的划分,曾借用了马克罗比斯和安迪米德鲁斯的思想:“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生活的影响,现在的或过去的,但是并不包括未来的;一类则与之相反,是对未来的预测。这包括三个方面:1直接接受对事物的预测;2对未来事物的预知;3具有象征意义的梦。这种思想盛行长达数百年之久。”
根据梦的价值划分梦的类型就和“梦的解析”问题联系了起来。我们一般可以判断出梦的重要与否。由此人们就会寻找一种方法,将不能解释的内容转换为可以理解的内容。
曾经,马克罗比斯和安迪米德鲁斯对梦的解释被认为是最有权威性的,他们的观点弥补了前人对梦理解的缺失。毋庸置疑,古人对于梦的科学认知与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相一致。这种认知致使他们将心中幻想的事物映射到了外部的世界,好像这些东西完全是现实存在的。并且,这种对梦的认知还包括他们醒来之后对梦存有的整体记忆,此时他们的梦境好像与他们的生活毫不相关,无法与他们心灵中的某些东西相对应。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虽然并不愚蠢、混沌,但是却常常用“梦是无法解释的”这一观点来为自己信奉神灵和进行某些宗教活动找借口。古代的一些哲学家,比如与谢林观点一致的人们,一直认为梦与神灵密不可分,在他们身上梦的神灵性质已经不容争辩。如今,梦的预知能力和对未来的启示力量仍是人们探讨的话题,准确的答案仍在探寻中。
如果我们将梦的科学解释进程进行总结,将是件特别困难的事,因为即使这一研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没有一条确定的研究方向。那些研究者想根据已有的材料和现来构建一个基础,但是都未能如愿,因为每当他们沿着前人的方向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时,就好像这项工作刚刚开始一样。如果按照时间顺序给这些研究者的成果进行整理的话,是无法给大家一个清晰明确的结构图的。
一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认为睡眠和梦是一回事,并认为梦和精神病学中的一些病症或者一些幻觉、幻象相似。最近,出现了一种与此相反的观点,将梦作为一个单独的话题进行研究,就像研究其他专题一样。针对这一变化,我们看到了它们传达的信念:对于这些模糊的话题,只有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才可以找到答案并得出统一的结论。
听到这里,我忽然觉得,自己的知识是如此之贫乏,对古人对梦的研究,想不到是如此精彩。其实,我原来想过的好多问题,古人都已经想过了,并且得出了系统的结论。我还在闭门造车自我捉摸,走了好长时间思想的弯路。
我们中国有一种民科,是有科学热情,甚至为此疯狂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一生研究的东西,古人早已就有确定的结论。他只要多看看经典的专业书籍,就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初级和可笑。
我再次想到以前经常冒出的一句话:拿自己的爱好与PK人家吃饭的东西,结局就是输。
我问到:“你刚才提到,古人对梦的分类,有两类,一类是与未来无关的,一类是对未来有关的。你自己赞同这种分法吗?”
小胡说到:“这是从梦的功用来说的。比如对现实和过去有关的。按今天的研究成果来看,与现实有关,梦可以反映你的潜意识,甚至可以反映疾病。与过去有关,梦可以增强记忆,或者让你回忆起你曾经历过的自己忽视的记忆细节。”
我问到:“按你这个说法,黄帝内经的思路,外国人也有过?”
“当然,人类的思想发展史,总是有共同的趋势。”万老师这话说得及时。但他随后有一个问题:“那与未来有关的思路,是不是与周公解梦的思路相似呢?”
“部分相似,毕竟预测功能,人人都想有。求助于神不行,求助于梦,毕竟人人都在做梦,材料好取得。当然,他的第二种分类,还包括一些宗教内容,这一点,在周公解梦中,体现得不明显。”
当然,周公所在的时代,中国已经进入祖先崇拜的阶段了,对神,就不太重视了。宗教的力量,自从周朝以来,就渐渐式微,不占中国古人的思想主要内容了。这是中国文化思想先进的一面。
万老师笑到:“尼采说,上帝死了,我们怎么办?中国的上帝早就死了,死了两千多年了,照样好好的。但是,总觉得,这种思想上的早熟,也有哪里不对?”
我一听,就知道他所说的意思。这个极其聪明的人,是没有废话的。当然,他活在自己的梦里,装睡的人叫不醒。
以下是他自己对大学四年状态的描述。
“同宿舍的同学在三年的时间里,都把她当成我的姐姐,我偶尔争辩,那只是我的邻居和发小。当然不管用,同学们都认可她是我姐姐了。还有的人说,有个神仙姐姐,是令人羡慕的生活。现在想来,这不光是提醒我,而且,群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
万老师也明白,那段单相思,注定是个悲惨的结局。“不至于,小胡,初恋都是单相思,大学恋爱,绝大多数都不会有结局,我有经验,这纯属正常。”
“那可是我整个世界!”小胡说完这句放,喝了一口水,咕咚咕咚地声音,在黑夜里,明显有点夸张。“在大学期间,我大三时,她大四,春节回家,我外公外婆相继去世了。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有三高,冬天是发病的高峰期,先是外婆心肌梗塞,过了几天,相依为命的外公因忧伤因疲劳,也发了脑溢血,突然离世。”
他所说这个病的突然性,对人生观的打击,我深有体会。我母亲就是这样,在人生最没防备的时候,命运给你突然的一枪,还是从背后来的。
“当时,最开始几天,我母亲还没回来。我在家处理这种大事时,幸亏有她的帮助,她如同一个有主心骨的依靠,站在我身边。她真的像我的家人,我的姐姐,我的爱人一样,承担着所有的劳碌、伤心、痛苦和责任。甚至,我外婆遗体的擦洗和换衣服,都是她做的。要知道,按规矩,除了家里人,未婚的姑娘,是不可能做这种事的。”
我明白了,这个姑娘给了他所有的,从情感到家庭,所有的期待和事实,都给他指向了一个固定的目标。她是家人,她是依靠,她是小胡的全部世界。
“整个春节,我们家在悲伤中度过,而她每天都要抽出大部分时间在我们家,尤其是劝导我,安排家里的事情。当时,我心灵脆弱,她就是我的神。”
其实,小胡自己的父母没能够给他一个家庭的感受。外公外婆就是他真正的家庭了。当这两位老人去世后,他把对家庭的所有指望,都投射到这个最关心、最帮助他的人了。况且,这个人,是他一直的陪伴,甚至成了他的信仰。
“我们是一起回到学校的,但是,到了学校第三天,她就来跟我说,她要到广东实习去了。我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她说,等毕业论文答辩时,再回来。我觉得这也正常,大四的人,要么准备考研,要么准备出国,要么是准备单位了。我甚至还对她说,你在广东找到好单位,帮我留心一下,我毕业后,也去。她只是笑,并没正面回答我。”
这种柏拉图式的单相思,结局是最惨的。我可以断定,小胡从小到大,虽然拉过她的手,但肯定没有吻过对方。这种仅靠恩情和想象的爱情,注定是经不起推敲的。
“你知道,到了大三的人,同学们想法就多了。以我们同学的水平,有的要考研有的要出国有的要工作,但都是些自命不凡的家伙,我们学校的这个专业,在全国还算是顶尖的。所以,选择机会多,许多同学都在讨论今后的方向。而我,却并不慌张,因为,毕业后,追随她,已经成了我的当然选择。”
可怜的小胡,从小被父母忽视的人,当最爱自己的亲人去世后,他的情感世界,只有这个发小了。就像我,在好长时间思念二娃一样。当然,最不同的,他在里面,还幻想和爱情以及今后的家庭。
“之所以跟你们讲这些,一是因为你们听得懂,二是因为我已经放下了。”小胡解释到。当然,这是一个人最隐私的部分,能够跟两个偶然交集的人讲,说明他的自信与坦诚。我们不够坦诚,是因为我们不太自信,怕暴露弱点,怕受人嘲笑,怕别人攻击。
我们不会攻击他,因为我们注定要分手,各走各的路。他不怕我们攻击,因为他心里已经放下,就没有弱点了。况且,心理学专业的学霸,对陌生人的人品,是有观察力的。
当然,主要原因,我们没有攻击他的动机。我们不是利益与情感相关人。我们来学佛,各有各的原因,没必要牵挂,有必要放下。他希望跟我们一起度过这七天假期,目的,恐怕是为自己完全的放下,找一个出口而已。
“倾述,是治疗的最佳方式。你们就是我的心理咨询师,尽管你们不是专业的,但我信任你们,你们就是最合适的。”小胡这一说,我就明白了。他本人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医不自治。他知道治疗方式,就是说出来。赵本山小品中所谓“话疗”,是有道理的。
“我是最后一刻才知道的。她回校的时间我本来不知道,也是听同学说的,说在图书馆看见她了。我不奇怪,她怎么回来不第一时间找我。那我就去找她,我向她宿舍的方向赶去,我有一辆山地车,骑着飞奔而去。结果,当然你们也猜到了。我远远看到,她与一个男生,手挽手地走在树林里,亲热并且幸福的样子,我就呆住了。我远远地看着他们,远远地跟随,那男生对她很温柔很好,她很幸福。我能说什么呢?我的天,坍塌了。我的世界,严格地说,我想象中的世界,坍塌了。”
“也许是误会呢?”万老师问到,他,估计也不甘心,如此美好的想象,会破裂。
“当然不是,我回到宿舍时,同学们看到我的状态,已经明白了。纷纷来劝我,他们其
实也有人看到,她跟那个男生在一起,只是觉得,那是我的姐,没什么好说的。我是梦最后醒的那个人,并且,同学们,并不认为我在失恋。因为,我不可能跟自己的姐恋爱。”
我明白了,他爱她,但在所有人看来,她只不过是他的姐。这痛苦,都无法向同学说。
“当然,后来她也来找我,跟我说广东的事。当她看到我的反应,虽然强颜欢笑,但可以看出明堂。她何等聪明,知道了。说到,她一直以来,从小以来,就把我当亲弟弟,从来没变过。她笑到:想不到,自己的弟弟,已经长大了。”
这个心理冲击,等于否定了自己十几年的感情史,否定了自己对生活的标定与框架,否定人生观。
“于是,你就学佛了?”我问到。
“还有过程。毕竟我是学心理学的,在巨大的痛苦面前,我得学会自癒。我得反思,找出解决的办法。当然,第一步,是要完全脱离原来的环境,毕竟,那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条路,都与回忆有关,都与她有关。我总有一个错觉,我十几年来,如同活在梦中一样。人生如梦的感觉,让我总在想,真正的人生,究竟真相是什么?”
我倒要看他的思想转折。一般而言,对于聪明的人来说,要他相信一个东西,除非能够说服自己。
“终于熬到毕业,因为她曾经跟我说过。无论如何,也要毕业。因为,如果我不完成学业,就会让她自责,让她不幸福。我毕业后,这种痛苦的感觉没有消失,虽然也求助过专业老师,但自己始终走不出认知的困境,情感的纠缠。直到有一天,偶然看到佛陀的故事,一个词:颠倒梦想。我突然意识到,不仅我自己这十多年来是颠倒梦想,而佛说,整个人生都是颠倒梦想,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是出于好奇心,才开始尝试学佛的。”
清楚了,他的学佛,是追问是什么、为什么的过程,属于一种探索。其实,我们三人,哪个又不是呢?
我说到:“你没出家,我甚至连居士都算不上,我们三个,包括万老师,可以说都是半信半疑的。也许,我们在这几天,可以完全静下心来讨论一下,今后的方向。这也许,是缘分,给了我们三人这个机会,对不对?”
“我就欣赏庄老师,你总能够往好的地方想。”万老师把我叫庄老师,让我着实得意了一把。
“但是,我们要讨论颠倒梦想这个话题,起码要先讨论梦想这个概念吧?”万老师的哲学瘾双上来了:“不要说想,就是梦这个概念,表面上看来最小,但也不好界定,是不是?”
“当然,我们心理学最基础的课程之一,至今也存在着大量争论。但是可以从常识入手,看能不能拓展它的外延。”小胡这一说,明显比万老师多了一个层面。高手就是高手,语义极其丰富。专业的梦的概念,在心理学上,可能要追溯到弗洛伊德。但作为人类常见的精神现象,它的含义和外延,大概是可以讨论的。
我不能就让这两个搞哲学和心理学的,把外延弄简单了。在这单纯的夜晚,我们可以把思想的盛筵搞复杂些,以免冬天的风,只会孤独而毫无预兆地,响。
“梦的性质,也许有多种含义。比如宗教的,比如医学和生理的,比如哲学的,比如生理的,比如精神与意志的,还比如,与佛所说,是真理的反面。”我把局面搞复杂,不仅是因为喜欢自由地讨论,因为在专业上,我跟不上他们,我可以把范围扯宽,让我的话题有机可乘。而且,他们的心智和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这种复杂话题,他们都是聪明人。
万老师当然不会放过他擅长的东西:“当然,从哲学上来说,除了庄子,还有亚里士多德,并且康德与叔本华,对梦,都有描述和评价。”
他一连串名人,有点知识轰炸的意思。我也不得不回点辣椒:“何止。仅从中国传统文化上来说,梦有预测的功能,比如《周公解梦》,还有诊断疾病的功能,比如《黄帝内经》中的淫邪发梦篇。当然对易经的运用中,有人利用周易原理对梦进行分析,也有许多案例。梦,因其与现实的背离感,让人着迷。”
此时,小胡突然冒出一句什么话,我没听懂。万老师听出来了:“你说的是德语?”
小胡说到:“对,这一句德语原话的意思是:疯狂就是醒中的梦。”
“对了,对了,怪不得那熟悉。这是康德说的吧?”
他们一聊这种专业的事,我就傻了。反问到:“外国人研究梦,除了我所知道的弗洛伊德,还有什么成果呢?”
“你既然知道弗洛伊德,就应该看过他的作品,并且,他已经把古人对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类。”小胡说到:“人家并不比我们中国人研究得少,而且更为宽泛,方法更严密。至少经历过三个阶段,思维的线性阶段,既宗教解梦。思维的理性阶段,既逻辑哲学解梦。思维的科学阶段,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精确地实验解梦,并且,收到了确定的效果。”
这是我与万老师知识的盲点,我们细听他对这些古人智慧的解说。
古代关于梦的解释观点,对现代人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他们认为梦与他们所信仰的神灵世界密切相关,梦即是神灵对某种意旨的传达——这在古代人的生活状况中可以看出。并且,可以肯定的是,梦是对未来的预测,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由于梦的内容太过复杂,人们对它们的印象和看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很难对它们进行统一的解释,也就没有必要对其可信度和重要性进行划分了。因此,古代的哲学家对梦的划分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很多个人的观点。
在
亚里士多德关于梦的作品中,将梦提到了心理学的范畴。从中我们知道了梦并非神灵的旨意,也没有神圣的性质,而是一种“人神各半”的性质。梦即使再“神通广大”,也不会超出自然的范畴,然而自然本就是人神共有的。梦是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然而精神和神在某些程度上来说确有相似之处。梦可以被界定为做梦者睡眠过程的一种精神活动。
亚里士多德认识到梦的一些特征。例如,他知道,梦是将睡眠时的细微刺激进行夸大而形成的,“在梦中感觉自己像行走在火中,身上异常的热,而现实只不过是受到某一些热的东西的烘烤罢了”。由此,他得出以下结论:在清醒的时候常常无法感受到细微的刺激,因而不能够让医生有正确的判断。
众所周知,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的人们常常将梦视为神的旨意,认为其中暗含着深刻的意义,而非精神的产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梦的解释自古以来就存在分歧,且难以达成一致。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一种是现实而有价值的,可以让梦者预知未来或带给梦者某种警示;一种是虚拟而毫无价值的,只会让梦者更加迷茫,甚至将其导入歧途。
格鲁伯关于梦的划分,曾借用了马克罗比斯和安迪米德鲁斯的思想:“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生活的影响,现在的或过去的,但是并不包括未来的;一类则与之相反,是对未来的预测。这包括三个方面:1直接接受对事物的预测;2对未来事物的预知;3具有象征意义的梦。这种思想盛行长达数百年之久。”
根据梦的价值划分梦的类型就和“梦的解析”问题联系了起来。我们一般可以判断出梦的重要与否。由此人们就会寻找一种方法,将不能解释的内容转换为可以理解的内容。
曾经,马克罗比斯和安迪米德鲁斯对梦的解释被认为是最有权威性的,他们的观点弥补了前人对梦理解的缺失。毋庸置疑,古人对于梦的科学认知与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相一致。这种认知致使他们将心中幻想的事物映射到了外部的世界,好像这些东西完全是现实存在的。并且,这种对梦的认知还包括他们醒来之后对梦存有的整体记忆,此时他们的梦境好像与他们的生活毫不相关,无法与他们心灵中的某些东西相对应。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虽然并不愚蠢、混沌,但是却常常用“梦是无法解释的”这一观点来为自己信奉神灵和进行某些宗教活动找借口。古代的一些哲学家,比如与谢林观点一致的人们,一直认为梦与神灵密不可分,在他们身上梦的神灵性质已经不容争辩。如今,梦的预知能力和对未来的启示力量仍是人们探讨的话题,准确的答案仍在探寻中。
如果我们将梦的科学解释进程进行总结,将是件特别困难的事,因为即使这一研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没有一条确定的研究方向。那些研究者想根据已有的材料和现来构建一个基础,但是都未能如愿,因为每当他们沿着前人的方向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时,就好像这项工作刚刚开始一样。如果按照时间顺序给这些研究者的成果进行整理的话,是无法给大家一个清晰明确的结构图的。
一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认为睡眠和梦是一回事,并认为梦和精神病学中的一些病症或者一些幻觉、幻象相似。最近,出现了一种与此相反的观点,将梦作为一个单独的话题进行研究,就像研究其他专题一样。针对这一变化,我们看到了它们传达的信念:对于这些模糊的话题,只有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才可以找到答案并得出统一的结论。
听到这里,我忽然觉得,自己的知识是如此之贫乏,对古人对梦的研究,想不到是如此精彩。其实,我原来想过的好多问题,古人都已经想过了,并且得出了系统的结论。我还在闭门造车自我捉摸,走了好长时间思想的弯路。
我们中国有一种民科,是有科学热情,甚至为此疯狂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一生研究的东西,古人早已就有确定的结论。他只要多看看经典的专业书籍,就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初级和可笑。
我再次想到以前经常冒出的一句话:拿自己的爱好与PK人家吃饭的东西,结局就是输。
我问到:“你刚才提到,古人对梦的分类,有两类,一类是与未来无关的,一类是对未来有关的。你自己赞同这种分法吗?”
小胡说到:“这是从梦的功用来说的。比如对现实和过去有关的。按今天的研究成果来看,与现实有关,梦可以反映你的潜意识,甚至可以反映疾病。与过去有关,梦可以增强记忆,或者让你回忆起你曾经历过的自己忽视的记忆细节。”
我问到:“按你这个说法,黄帝内经的思路,外国人也有过?”
“当然,人类的思想发展史,总是有共同的趋势。”万老师这话说得及时。但他随后有一个问题:“那与未来有关的思路,是不是与周公解梦的思路相似呢?”
“部分相似,毕竟预测功能,人人都想有。求助于神不行,求助于梦,毕竟人人都在做梦,材料好取得。当然,他的第二种分类,还包括一些宗教内容,这一点,在周公解梦中,体现得不明显。”
当然,周公所在的时代,中国已经进入祖先崇拜的阶段了,对神,就不太重视了。宗教的力量,自从周朝以来,就渐渐式微,不占中国古人的思想主要内容了。这是中国文化思想先进的一面。
万老师笑到:“尼采说,上帝死了,我们怎么办?中国的上帝早就死了,死了两千多年了,照样好好的。但是,总觉得,这种思想上的早熟,也有哪里不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