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0 第六十章以毒攻毒苦摧残,出药缸再进药浴
- 61 第六十一章数日医治终渐好,灼心方知三小情
- 62 第六十二章灵草峡内尝仙果,灼阳观里走狐狸
- 63 第六十三章三戒僧大限将至,老神医欲要剥皮
- 64 第六十四章百年灵狐潭边斗,启智黑蚺欲化龙
- 65 第六十五章暴躁少侠寻高亮,急行三小学赶蝉
- 66 第六十六章冥堂獒奴养獒狗,平地鼠王见蛇王
- 67 第六十七章三侠客夜闯冥堂,胡占山心有所属
- 68 第六十八章仁义人行不义事,有情人为无情急
- 69 第六十九章鼠王冲冠为红颜,泰斗齐聚降獒主
- 70 第七十章土地庙代人收徒,高亮寺凌迟登山
- 71 第七十一章世间缘起又缘灭,老僧如去也如来
- 72 第七十二章凌迟人问道下山,慧童子传承入寺
- 73 第七十三章三能僧接武帝令,三少侠再闯江湖
- 74 第七十四章赵小四结识善缘,老太婆背剑上山
- 75 第七十五章黑麒麟切磋瑞雪,老太婆信递灵山
- 76 第七十六章逛集市观看耍猴,山野间再遇父子
- 77 第七十七章杀贼救人相护送,一行五人奔圣林
- 78 第七十八章锦鹏伤重寻郎中,消声谍子聚小镇
- 79 第七十九章初春肃杀西风烈,浴血迎敌尸满街
- 80 第八十章火道腾腾显神威,天雷隐隐欲斩龙
- 81 第八十一章才解平都夺命火,再遇黑衣问道刀
- 82 第八十二章万般苦终到圣林,解真相惊煞众人
- 83 第八十三章博芳计谋计连计,消声谍子谍中谍
- 84 第八十四章历经坎坷终一站,安稳快活住圣林
- 85 第八十五章说书人语带玄机,青衫客点石现玉
- 86 第八十六章万俟公子走江湖,红白双枪杀极乐
- 87 第八十七章白衣老者夺撼匠,大日神乞强出头
- 88 第八十八章老英雄硬借撼匠,两少侠二次拜师
- 89 第八十九章乐九章再到独胜,斗王战欲要开山
- 90 第九十章虎尾双鞭战飞斧,独胜自家斗青罗
- 91 第九十一章金衣人力压二侠,杨使者劝降王战
- 92 第九十二章油菜花海挨暴打,一面之缘似故人
- 93 第九十三章东南百姓善食补,干瘪老头也赶集
- 94 第九十四章渔人安度平凡日,江湖再现蛟龙王
- 95 第九十五章长孙寻人消声阻,南海欲要斗龙王
- 96 第九十六章长孙带话劝蛟龙,世间无耻最不二
- 97 第九十七章青松山上鸿雁观,千人打拳各不同
- 98 第九十八章鸿飞败极乐遁地,道长掳凌迟上山
- 99 第九十九章傲慢少侠亦被辱,困兽难逃禁观中
- 100 第一百章百般凌辱少侠客,血灌瞳仁无力敌
- 101 第一零一章单指低拂尘未掉,老道引欧阳学拳
- 102 第一零二章磨练盛夏至深秋,欧阳炼我少戾气
- 103 第一零三章寻仇人到鸿雁观,青松山上有青松
- 104 第一零四章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105 第一零五章朱雀斗人入道观,十九高手各显能
- 106 第一零六章遣散群魔无伤害,三小入观再学拳
- 107 第一零七章补石山上光华顶,一线极乐一线渊
- 108 第一零八章九兄妹分拜各派,武帝欲一统江湖
- 109 第一零九章众门派前往赴会,极乐教大动干戈
- 110 第一一零章武帝城外江湖馆,寒冬凿冰垂钓人
- 111 第一一一章寒冬静坐观鱼线,武帝城内见南宫
- 112 第一一二章豪杰上空十里雪,武帝杀人要立威
- 113 第一一三章江湖大统引争议,消声谍子渗各门
- 114 第一一四章飞锤龙卷千层雪,三小当众战龙王
- 115 第一一五章众侠客剑拔弩张,赤鼠王踏雪来到
- 116 第一一六章隐匿高人皆出世,鼠王一言退千人
- 117 第一一七章江湖何曾双武帝,天地一气现惊鸿
- 118 第一一八章武帝城前揭真相,江湖同聚五归真
- 119 第一一九章通天一炮止众怒,欺人是祸饶人福
- 120 第一二零章强风过拨云现日,千年遇先天道胎
- 121 第一二一章看江湖格局初定,观世间天下三分
- 122 第一二二章易石派身居山内,病痨鬼怒对武帝
- 123 第一二三章易石宝典归武帝,弟子长情清师门
- 124 第一二四章寒扫江湖红梅落,一僧一庙即一门
- 125 第一二五章灵山派五年收徒,有缘者另眼相待
- 126 第一二六章武帝城内元宵乐,江湖再现一高僧
- 127 第一二七章四小门难有改动,今识得玉珏公子
- 128 第一二八章贾五娣登山探刹,集众人问罪兴师
- 129 第一二九章盐霜横扫孤枝绿,满树尽挂素白霜
- 130 第一三零章十二问道斗金刚,浊酒耗尽百年情
- 131 第一三一章凤求凰僵持斗龟,三绝僧低眉怒目
- 132 第一三二章驱虎狼安邦护道,亦感知山雨欲来
- 133 第一三三章古今忠厚仁义使,天下百年一春秋
- 134 第一三四章许春秋答疑解惑,文武圣语带箴锋
- 135 第一三五章先天道胎备论道,春秋书甲做客卿
- 136 第一三六章春日蓬勃多活力,文少年遇武少年
- 137 第一三七章飞剑仙夜半而过,怪人物为狗寻仇
- 138 第一三八章酒足饭饱心生计,冒充使者诓灵山
- 139 第一三九章长孙不二发震怒,飞剑二百一十三
- 140 第一四零章剑阵血洒方丈地,灵山墨龙斗剑龙
- 141 第一四一章追仇人怒极问道,山脚下今夜杀君
- 142 第一四二章仇人走无可奈何,兴隆山神医救命
- 143 第一四三章夏云海兴师问罪,从今日不死不休
- 144 第一四四章牛角山文人齐聚,温良玉对弈众人
- 145 第一四五章情理法哪个最高,夫子崖坐地论道
- 146 第一四六章驼驼岭上闲度日,重伤四人缓过来
- 147 第一四七章大论道万俟夺冠,密宗佛罗刹双修
- 148 第一四八章大真人法斗活佛,灵少爷再进道观
- 149 第一四九章江湖后浪崔前浪,秋风红叶垫萧蔷
- 150 第一五零章金麦田穷途末路,两界山有凤来仪
- 151 第一五一章莺莺燕燕云中汇,因因果果终要还
- 152 第一五二章人间自在不自在,心怀众生难众生
- 153 第一五三章江湖典籍藏入库,内里经纶天下楼
- 154 第一五四章遇强敌大难不死,美少年儿女情长
- 155 第一五五章统郡成国强兵甲,文人胸臆平天下
- 156 第一五六章遇瞎子穷山恶水,遭劫难天下镖门
- 157 第一五七章蛟龙王对战白虎,柳公卿受阻悟仁
- 158 第一五八章决生死峰回路转,定胜负两败俱伤
- 159 第一五九章小年日大限将至,大雪天英雄聚来
- 160 第一六零章阎君晓月出关日,惊鸿老人洞天机
- 161 第一六一章难得道行难得运,无愧江湖无愧天
- 162 第一六二章青衫客一袖苍龙,黑盲杖破甲穿身
- 163 第一六三章千年剑意逝流殇,宝刃伏龙压青芒
- 164 第一六四章满江红情断苍城,南宫帝撼岳拔山
- 165 第一六五章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 166 第一六六章天下富甲失商道,先天道胎气焦阳
- 167 第一六七章人间富极两甲子,春华秋实并蒂蓉
- 168 第一六八章博古通今鸿儒去,万世师表大先生
- 169 第一六九章四斗人慷慨赴会,新军卫斗艳争奇
- 170 第一七零章书生统军初砥砺,世间杀人最无情
- 171 第一七一章四掌门斗皓月阵,武帝师一曲白头
- 172 第一七二章镜湖中高手隐居,郁林地鲜血浇灌
- 173 第一七三章镶龙卫突现至亲,马问天强行问道
- 174 第一七四章哀伤少年初露角,问道便可杀归真
- 175 第一七六章铁鸡寺内蚺化蛟,自在门人再入世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十章土地庙代人收徒,高亮寺凌迟登山
第七十章土地庙代人收徒,高亮寺凌迟登山
听完三能方丈所讲述的鼠王与贯苍虹的往事,刘云才知道原来师傅与虹姨是这么认识的,而且又是怎么与小玉的师傅认识的。这更加勾起了刘云的兴趣,以后为何师傅对虹姨闭口不提,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惜以后所发生的事三能大师就不知道了。
随着四人多日夜以继日的赶路,今日终于接近高亮山。说是接近,其实还有上千里距离。三小心中暂时放下了鼠王的那段爱恨情仇,又把心思全都放在了对三戒罗汉的担心上。于是几人不自觉的有加快了脚步,只想早一点见到三戒大师。
疾行的三能方丈面上不悲不喜,完全看不出来对三戒罗汉的焦急之色,但三小知道一百多年的感情,又哪是他们几个数月之情可以比的,只不过以三能高僧的觉悟境界,也许对他来,说圆寂并不像普通人感觉那么悲伤,或许是换了一种方式修行,或许是早登极乐的善果。
三能方丈突然对三小说道:“阿弥陀佛,你们三人先上山,东方还有三戒师弟一场因果,我去替他完成。”
“大师,三戒大师不是在高亮寺里吗?为何要我们先上山而大师您去东方?”刘云问道。
“三戒师弟确是在寺中,在等着完成他心中那放不下的事。只是他本早该圆寂,已苦撑数日,实在无暇了那东方的因果,我去帮他完成。你们快上山吧。”三能说罢,转向东方而去,离了三小,他的速度猛增,眨眼间便消失在远方。
问天三人听闻三戒本该早日圆寂,眉头紧皱,心中难免哀伤。
……
东方有一间残破不堪的土地庙,不知荒废了多少年。土地爷的神像已经化作一方土包,就那样散落堆在神台上,只有那腐朽不堪的半截土地爷拐杖插在土中,只露出寸余残端。
都说瑞雪兆丰年是对吃喝不愁,有暖和炕头的富人说的,对于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这瑞雪就是夺命的刀、催命的矛。同样百花争艳、鸟语蝉鸣的夏天,是人们精力本该旺盛的时节,而且已经冻饿不死穷苦人家,但是酷暑高温又何尝少夺了弱者性命。
在这间几乎已经没有顶子的土地庙里,有一老一小两个乞丐。小男娃四五岁,蓬头垢面,衣服撕得一条一绺的,两只草鞋的底子用两根草绳绑在脚上勉强掉不了,连一般乞丐所穿的鞋前面帮底分家的“吞土兽”都不如,或许是因为孩子长得快,没有合适他换的破鞋吧。
而半躺着的那骨瘦嶙峋的老人几乎已经奄奄一息,即使孩子很懂事一直在赶围着老人打转的苍蝇,但三伏的高温还是让老人身上好几块皮疮化脓了,胸口那块最大的溃疡已经碗口那般大,若不是不能撇下这五岁的孙儿,老人早就不愿再受折磨,撒手人寰了。
孩子拿出一块已经硬的掉渣的饼,用力掰下一小块,在温热的水碗里泡湿了放进爷爷的嘴里。
老人勉强张开嘴嚼了一块泡饼,已经嚼不出来什么味道,这可能是他这一辈子最后吃的一口孙儿喂给他的饭,因为他实在不行了,感觉大限已至。
“爷爷,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太阳公公每天升起落下的好慢啊,快点长大了才能照顾爷爷。”孩子扑闪着两只大眼睛说道。
“爷爷年轻时候也觉得每天过得很慢,整天一多半时间闲的没事干,满脑子瞎想。到老了却突然觉得每天都太快了。”
已经站在门外看了一会儿的三能方丈,听着屋内这一老一少的话语,想起一百六十多年前,自己和师傅就是在这间土地庙里见到了一个脸上长着黑色死皮的年轻人。那时土地爷神像还偶有香火。年轻时的三戒也是送走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后,跟着三能和师傅上山。
往事历历在目。
“阿弥陀佛,逝者如斯,红尘一世,经历过就好,没有什么能拿走的,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老施主且安心就是。”三能走了进来。
小孩被突然地声音吓得就要躲到爷爷身后,可爷爷已经无力的靠着墙了。也许是平日里要饭受了太多欺负,孩子有些怯懦。但此时却一咬牙,挡在了爷爷面前。只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一是他看出今天爷爷不舒服,二是这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给他一种亲切感。
自己和爷爷本不是高亮山附近的人,只是最近他和爷爷都莫名的听到有个老人在小声唱歌,唱的自己心里很踏实,夏天都不觉得燥热。奇怪的是别人都听不见,只有这爷孙俩能听见,爷爷说那是念经的声音,他们爷俩能听见那是缘分。他们跟着声音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走来,他以前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直走到这破庙,爷爷说他实在走不动了。
老人听着经声本欲睡去,可每次都放心不下自己的孙子,强睁着眼。见到老僧进来,老汉似乎有了依托,有气无力的问道:“大师,长生这孩子,能否……”
“老施主放心,我与这娃有缘,定将他培养成才。”见老汉说不出下半句,三能直接解答了他心中的担忧。
“谢大师,我有一事不明,还望大师赐教。为何年少时觉得时间慢,年老了觉得时间快?”老汉干涩的双眼居然不自觉的留下了一滴泪。
“兴许是年少时没那般烦恼,天欲多给世人留下些美好的时间,同时也给人思考与成长的时日。年老了觉得日子快,才会留恋,才会回味,才会珍惜这一生的美好,不至于觉得一生索然无味的离去。”三能答道。
孩子回头看看爷爷,见爷爷流泪了,用小手擦去爷爷眼角的泪痕。
此时老人安详的走了。
孩子站在那里流泪,没有哭出声,甚至没有抽泣,只是默默地站着,眼泪吧嗒吧嗒的滴落,划过面庞,将黑黑的小脸,冲刷出两道白嫩的痕迹。
……
高亮山上,晴空万里。
寺中像往常一样香火鼎盛,只是今日墙根处凉棚下少了那个解签的老和尚。
跪地磕头的香客再抬头时,觉得天空暗了许多。抬头看,卷卷黑云凭空而现,一层叠一层,越来越厚实。香客们赶快离寺下山,这怪天气,怎么说变就变,若是下山满了,肯定被濯成落汤鸡。
数百香客人流自高亮山一千零捌拾级台阶小跑而下。同时与人流冲突的一人登山。下山人撞倒上山人身上,如同撞上一棵大树,那人步态稳健,不退分毫。
凌迟欧阳炼我浑身气势凌人,白眼球布满血丝,每踏上一级台阶,天空中黑云就更密一分。
上到七百级台阶时,放眼望去四周已经如同黑夜,只有咕噜噜的闷雷声,不见风起。
山下古稀之年的老人站在自家房门前看着天,只有道道云中的穿梭的电光时时照亮天地。喃呢道:“活了七十年,还从未见过这么密的云。”
……
背着小娃,三能边向高亮寺行去边说道:“我并不是你师父,你以后叫我师伯,我与你三思师叔以后负责教你文武。至于你师父,能不能见着面都看缘分。你只是高亮寺俗家弟子,不必剃发,也不取法号,以后你还叫楚长生……”
见到高亮寺方向黑云压顶,时时有电光落下,三能越走越快,越走越快,到最后,小长生只得双手死死的抓住师伯的袈裟,生怕被风给吹下去,两边景物飞速后退。
亲们,十八万字终于签约了。
随着四人多日夜以继日的赶路,今日终于接近高亮山。说是接近,其实还有上千里距离。三小心中暂时放下了鼠王的那段爱恨情仇,又把心思全都放在了对三戒罗汉的担心上。于是几人不自觉的有加快了脚步,只想早一点见到三戒大师。
疾行的三能方丈面上不悲不喜,完全看不出来对三戒罗汉的焦急之色,但三小知道一百多年的感情,又哪是他们几个数月之情可以比的,只不过以三能高僧的觉悟境界,也许对他来,说圆寂并不像普通人感觉那么悲伤,或许是换了一种方式修行,或许是早登极乐的善果。
三能方丈突然对三小说道:“阿弥陀佛,你们三人先上山,东方还有三戒师弟一场因果,我去替他完成。”
“大师,三戒大师不是在高亮寺里吗?为何要我们先上山而大师您去东方?”刘云问道。
“三戒师弟确是在寺中,在等着完成他心中那放不下的事。只是他本早该圆寂,已苦撑数日,实在无暇了那东方的因果,我去帮他完成。你们快上山吧。”三能说罢,转向东方而去,离了三小,他的速度猛增,眨眼间便消失在远方。
问天三人听闻三戒本该早日圆寂,眉头紧皱,心中难免哀伤。
……
东方有一间残破不堪的土地庙,不知荒废了多少年。土地爷的神像已经化作一方土包,就那样散落堆在神台上,只有那腐朽不堪的半截土地爷拐杖插在土中,只露出寸余残端。
都说瑞雪兆丰年是对吃喝不愁,有暖和炕头的富人说的,对于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这瑞雪就是夺命的刀、催命的矛。同样百花争艳、鸟语蝉鸣的夏天,是人们精力本该旺盛的时节,而且已经冻饿不死穷苦人家,但是酷暑高温又何尝少夺了弱者性命。
在这间几乎已经没有顶子的土地庙里,有一老一小两个乞丐。小男娃四五岁,蓬头垢面,衣服撕得一条一绺的,两只草鞋的底子用两根草绳绑在脚上勉强掉不了,连一般乞丐所穿的鞋前面帮底分家的“吞土兽”都不如,或许是因为孩子长得快,没有合适他换的破鞋吧。
而半躺着的那骨瘦嶙峋的老人几乎已经奄奄一息,即使孩子很懂事一直在赶围着老人打转的苍蝇,但三伏的高温还是让老人身上好几块皮疮化脓了,胸口那块最大的溃疡已经碗口那般大,若不是不能撇下这五岁的孙儿,老人早就不愿再受折磨,撒手人寰了。
孩子拿出一块已经硬的掉渣的饼,用力掰下一小块,在温热的水碗里泡湿了放进爷爷的嘴里。
老人勉强张开嘴嚼了一块泡饼,已经嚼不出来什么味道,这可能是他这一辈子最后吃的一口孙儿喂给他的饭,因为他实在不行了,感觉大限已至。
“爷爷,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太阳公公每天升起落下的好慢啊,快点长大了才能照顾爷爷。”孩子扑闪着两只大眼睛说道。
“爷爷年轻时候也觉得每天过得很慢,整天一多半时间闲的没事干,满脑子瞎想。到老了却突然觉得每天都太快了。”
已经站在门外看了一会儿的三能方丈,听着屋内这一老一少的话语,想起一百六十多年前,自己和师傅就是在这间土地庙里见到了一个脸上长着黑色死皮的年轻人。那时土地爷神像还偶有香火。年轻时的三戒也是送走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后,跟着三能和师傅上山。
往事历历在目。
“阿弥陀佛,逝者如斯,红尘一世,经历过就好,没有什么能拿走的,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老施主且安心就是。”三能走了进来。
小孩被突然地声音吓得就要躲到爷爷身后,可爷爷已经无力的靠着墙了。也许是平日里要饭受了太多欺负,孩子有些怯懦。但此时却一咬牙,挡在了爷爷面前。只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一是他看出今天爷爷不舒服,二是这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给他一种亲切感。
自己和爷爷本不是高亮山附近的人,只是最近他和爷爷都莫名的听到有个老人在小声唱歌,唱的自己心里很踏实,夏天都不觉得燥热。奇怪的是别人都听不见,只有这爷孙俩能听见,爷爷说那是念经的声音,他们爷俩能听见那是缘分。他们跟着声音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走来,他以前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直走到这破庙,爷爷说他实在走不动了。
老人听着经声本欲睡去,可每次都放心不下自己的孙子,强睁着眼。见到老僧进来,老汉似乎有了依托,有气无力的问道:“大师,长生这孩子,能否……”
“老施主放心,我与这娃有缘,定将他培养成才。”见老汉说不出下半句,三能直接解答了他心中的担忧。
“谢大师,我有一事不明,还望大师赐教。为何年少时觉得时间慢,年老了觉得时间快?”老汉干涩的双眼居然不自觉的留下了一滴泪。
“兴许是年少时没那般烦恼,天欲多给世人留下些美好的时间,同时也给人思考与成长的时日。年老了觉得日子快,才会留恋,才会回味,才会珍惜这一生的美好,不至于觉得一生索然无味的离去。”三能答道。
孩子回头看看爷爷,见爷爷流泪了,用小手擦去爷爷眼角的泪痕。
此时老人安详的走了。
孩子站在那里流泪,没有哭出声,甚至没有抽泣,只是默默地站着,眼泪吧嗒吧嗒的滴落,划过面庞,将黑黑的小脸,冲刷出两道白嫩的痕迹。
……
高亮山上,晴空万里。
寺中像往常一样香火鼎盛,只是今日墙根处凉棚下少了那个解签的老和尚。
跪地磕头的香客再抬头时,觉得天空暗了许多。抬头看,卷卷黑云凭空而现,一层叠一层,越来越厚实。香客们赶快离寺下山,这怪天气,怎么说变就变,若是下山满了,肯定被濯成落汤鸡。
数百香客人流自高亮山一千零捌拾级台阶小跑而下。同时与人流冲突的一人登山。下山人撞倒上山人身上,如同撞上一棵大树,那人步态稳健,不退分毫。
凌迟欧阳炼我浑身气势凌人,白眼球布满血丝,每踏上一级台阶,天空中黑云就更密一分。
上到七百级台阶时,放眼望去四周已经如同黑夜,只有咕噜噜的闷雷声,不见风起。
山下古稀之年的老人站在自家房门前看着天,只有道道云中的穿梭的电光时时照亮天地。喃呢道:“活了七十年,还从未见过这么密的云。”
……
背着小娃,三能边向高亮寺行去边说道:“我并不是你师父,你以后叫我师伯,我与你三思师叔以后负责教你文武。至于你师父,能不能见着面都看缘分。你只是高亮寺俗家弟子,不必剃发,也不取法号,以后你还叫楚长生……”
见到高亮寺方向黑云压顶,时时有电光落下,三能越走越快,越走越快,到最后,小长生只得双手死死的抓住师伯的袈裟,生怕被风给吹下去,两边景物飞速后退。
亲们,十八万字终于签约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