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48 第148章 格罗杰科夫
- 149 第149章 黑水河之战 上
- 150 第150章 黑水河之战 中
- 151 第151章 黑水河之战 下
- 152 第152章 受降 上
- 153 第153章 受降 下
- 154 第154章 师爷曹湘
- 155 第155章 秘密收编
- 156 第156章 几个议题
- 157 第157章 南下
- 158 第158章 李中堂
- 159 第159章 李梦生
- 160 第160章 契机
- 161 第161章 新荣坡 上
- 162 第162章 新荣坡 中
- 163 第163章 新荣坡 下
- 164 第164章 他们是基友
- 165 第165章 魔鬼军团
- 166 第166章 你们被俘了
- 167 第167章 死的不明不白
- 168 第168章 富裕县城
- 169 第169章 富裕县城之战 上
- 170 第170章 富裕县城之战 中
- 171 第171章 富裕县城之战 下
- 172 第172章 岳扒皮
- 173 第173章 意外突现
- 174 第174章 强硬对话 上
- 175 第175章 强硬对话 下
- 176 第176章 炮轰沙俄军营
- 177 第177章 第三次反围剿结束
- 178 第178章 裱糊匠的耻辱
- 179 第179章 增祺和章作林
- 180 第180章 鬼子出场
- 181 第181章 总部会议 上
- 182 第182章 总部会议 下
- 183 第183章 三姓
- 184 第184章 三姓 中
- 185 第185章 三姓 下
- 186 第186章 乌勒木 上
- 187 第187章 乌勒木 下
- 188 第188章 嫩江水师营 上
- 189 第189章 嫩江水师营 下
- 190 第190章 繁荣马市
- 191 第192章 伯力 上
- 192 第193章 伯力 下
- 193 第194章 公使私会 上
- 194 第195章 公使私会 中
- 195 第196章 公使私会 下
- 196 第197章 公使会议 终
- 197 第198章 归来 上
- 198 第199章 归来 下
- 199 第200章 白象公馆 上
- 200 第201章 白象公馆 下
- 201 第202章 上沪道台
- 202 第203章 检阅 上
- 203 第204章 检阅 中
- 204 第205章 检阅 下
- 205 第206章 最缺什么
- 206 第207章 碰头
- 207 第208章 杨海波
- 208 第209章 南明日报社
- 209 第210章 南明日报社 中
- 210 第211章 南明日报社 下
- 211 第212章 各方反应
- 212 第213章 东瀛人的顾忌
- 213 第214章 两件事
- 214 第215章 三回
- 215 第216章 备战
- 216 第217章 西路联军登陆霸王滩
- 217 第218章 战将启
- 218 第219章 首战 上
- 219 第220章 首战 下
- 220 第221章 送装备
- 221 第222章 夜袭 上
- 222 第223章 夜袭 中
- 223 第224章 夜袭 下
- 224 第225章 闹剧
- 225 第226章 西岗军分区全面换装
- 226 第227章 见面礼
- 227 第228章 战前
- 228 第229章 狼域第一战 (一)
- 229 第230章 狼域第一战 (二)
- 230 第231章 狼域第一战 (三)
- 231 第232章 狼域第一战 (四)
- 232 第233章 战后总结
- 233 第234章 锁定炮团 上
- 234 第235章 锁定炮团 中
- 235 第236章 锁定炮团 下
- 236 第237章 基里连科的新策略
- 237 第238章 西路联军的变化
- 238 第239章 十八联堡战斗打响
- 239 第240章 清军首胜
- 240 第241章 来自黑夜的恐惧
- 241 第242章 西岗形势
- 242 第243章 夜战 上
- 243 第244章 夜战 中
- 244 第245章 夜战 下
- 245 第246章 神叨的盛京将军
- 246 第247章 俘虏的用处
- 247 第248章 弃第一道防线
- 248 第249章 见鬼的
- 249 第250章 东西联军汇合
- 250 第251章 这仗,怎么打
- 251 第252章 四栖飞车
- 252 第253章 章作林来投 上
- 253 第254章 章作林来投 中
- 254 第255章 章作林来投 下
- 255 第256章 设套
- 256 第257章 独立团
- 257 第258章 好计策
- 258 第259章 雷霆之势
- 259 第260章 长顺
- 260 第261章 青霉素
- 261 第262章 六国观察团
- 262 第263章 被算计 上
- 263 第264章 亲自出手
- 264 第265章 高科技才是硬道理
- 265 第266章 扬长而去
- 266 第267章 坦诚相告
- 267 第268章 毒计
- 268 第269章 事情繁多的一天
- 269 第270章 南路清军的末日 上
- 270 第271章 南路清军的末日 下
- 271 第272章 彪悍的民风
- 272 第273章 一封信的分量
- 273 第274章 新计划
- 274 第275章 西岗军分区解散
- 275 第276章 刘牧
- 276 第277章 东交民巷
- 277 第278章 驱使百姓叩关
- 278 第279章 第三关
- 279 第280章 残酷的对决
- 280 第281章 四天后
- 281 第282章 黑龙军战后会议
- 282 第283章 解决106团的隐患
- 283 第284章 搞定长顺
- 284 第285章 清军出战
- 285 第286章 落幕
- 286 第287章 疯狂的沙俄
- 287 第288章 窦那乐和康格
- 288 第289章 军分区
- 289 第290章 半机械化部队
- 290 第291章 广州
- 291 第292章 郑士良
- 292 第293章 教育帅宏
- 293 第294章 游说
- 294 第295章 战斗如此之简单
- 295 第296章 面谈 上
- 296 第297章 面谈 下
- 297 第298章 陈家
- 298 第299章 刘根生的抉择
- 299 第300章 起义军整编
- 300 第301章 史坚如
- 301 第302章 德军至
- 302 第303章 北洋三杰
- 303 第304章 驱狼吞虎
- 304 第305章 上沪租界
- 305 第306章 卡罗恩
- 306 第307章 帅营长
- 307 第308章 起义军军事会议
- 308 第309章 初战
- 309 第310章 打打停停
- 310 第311章 玉峡山谷
- 311 第312章 战斗堡垒
- 312 第313章 战斗结束
- 313 第314章 济南府
- 314 第315章 王秋山
- 315 第316章 二当家的
- 316 第317章 里应外合
- 317 第318章 拿下
- 318 第319章 妇女主任
- 319 第320章 战前准备
- 320 第321章 谋划
- 321 第322章 钱澧河之战 上
- 322 第323章 钱澧河之战 中
- 323 第324章 钱澧河之战 下
- 324 第325章 钱澧河之战 终
- 325 第326章 中原军分区全面摩托化
- 326 第327章 难忘的一天
- 327 第328章 德军覆灭
- 328 第329章 两广军分区
- 329 第330章 吉林和蒙古局势
- 330 第331章 日俄战争(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58章 李中堂
第158章 李中堂
1900年9月2日,上午九时。
上沪,李公馆。
李公馆,乃是大清名臣李鸿章在上沪的寓所。
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东瀛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与世界列强一较长短之人”,慈溪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有人为李鸿章歌功颂德,自然也有人大骂李鸿章,如“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一生秋风裱糊匠”等等,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说,我们还是言归正传。
庚子国难的爆发,其实从一开始是有机会避免的,因为义和团兴起的时候,李鸿章就上奏,要求朝廷坚决镇压,若是慈溪能够听从李鸿章之劝,自然也就没有了庚子国难。
所以,当北方爆发义和团运动,英法等八国联军与清廷正式开战,清廷惨败,慈溪携光绪西逃,北方局势一片混乱,而东南地区,则因实力派疆臣如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联合一起倡导东南互保,即不遵从朝廷的宣战诏书,以保东南半壁不陷入混乱之中,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更是以将朝廷诏书蔑称为乱命的方式,促成此事。
虽然,慈溪于七月十六日,就在清政府下令停止进攻东交民巷的那天,重新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且数次电召李鸿章进京,李鸿章虽然回复“立刻遵旨北上”,但却没有离开广州一步。
直至塘沽陷落,时年七十七岁的李鸿章才从粤登船北上,而当李鸿章抵达上沪后,他的行程却突然停了下来,以身体不适为由,对外称病需要休养,而实际原因一则是担心慈溪态度出现反复,二则是因部下及亲属的劝解,望以马关为前车之鉴,免得又称为了朝廷的替罪羊。
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因他以全权大臣的名义向各国发出的和谈请求,没有得到任何回音,即便李鸿章以私人名义在上沪拜访诸国大使,也都是吃掉不软不硬的钉子。
应该说,李鸿章在沪上的日子并不好过,就在这种四处阴霾的日子中,沙俄驻沪大使德米耶夫居然亲自登门拜访,要知道,就在前天李鸿章命人持帖前往拜访,都被婉拒,而今天德米耶夫居然亲自前来求见,这让李鸿章大感意外。
“幼樵,你可听闻他提及只言片语?”李鸿章手抚白须,面露疑色,幼樵,全名张佩伦,乃是李鸿章之女婿,清末大臣,如今为李鸿章之幕,刚刚就是张佩伦将德米耶夫引至客厅相候。
“中堂大人,德米耶夫虽未言语半句,但其面露急色,脸露倦容,对幼樵之态度也无半分傲慢之色,幼樵以为,德米耶夫必然有求而来。”张佩伦分析道。
“哦,有求而来?”李鸿章顿了顿,轻笑道:“如此,看来,和谈破冰有望。”
“幼樵以为,然也。”张佩伦点点头回道。
……
数分钟后,李公馆客厅。
“德米耶夫大使,欢迎光临寒舍。”李鸿章拱手言道。
“不敢,前日,本人正好外出,未能够及时看到李中堂拜帖,今日特意登门拜访。”德米耶夫在华已经数年之久,对于华夏官话,不敢说精通,但是交流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德米耶夫态度转变的原因,虽然李鸿章尚未猜到,但这显然是好事,于是也不急于提出自己的和谈问题,而是同德米耶夫闲聊了起来,像李鸿章这种浸淫官场数十载的人,自然对谈判了如指掌。
显然,在这方面德米耶夫肯定是比不上李鸿章这种老狐狸的,闲聊半响后,德米耶夫终于忍不住开始直言道:“李大人,本使今日前来,乃是为我两国之友谊而来,为贵朝之和平而来,不知道李大人,是否有意一谈。”
听到德米耶夫终于开口,李鸿章也是暗地里松了一口气,其实他心理同样着急,只是谈判之道,谁若先开口,谁肯定要落入下风,而另一方在接下来的谈判或者说利益交换中,肯定是能够占据主动之位。
“当然,如今北方一片混乱,我大清百姓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若是德米耶夫大使是为和平而来,李某,感激不尽啊。”李鸿章肯定是不能够再端着,虽然知道对方必然是有求于己,但是求的是什么还知道,但是自己却是实实在在要求对方的。
“恩,既然如此,那本使就明言了。”德米耶夫对于李鸿章并没有接着摆谱,还是颇为满意的,于是接着道:“对于八国联军之战,我沙俄帝国愿意先停火,再议和,甚至,愿意为贵国促成其他各国先停火,再议和。”
其实在历史上,最先答应议和也是沙俄,因为沙俄想要东三省,沙俄谈判的一个重要意图就是解决1896年中俄密约中没能够解决的东三省国境问题,所以当时一听说李鸿章要来和谈,沙俄就是第一个支持,当然,时间上远没有现在这么早。
而且,不管是沙俄还是其他国家,都是力主先议和,再停火的,因为议和的时间肯定短不了,而这段时间,他们各国军队就可以肆意的在各处烧杀抢掠,四处圈地盘,而且他们打下的地盘越大,那么谈判的过程和结果,就会被他们更加有利,而最后也的确是先议和,最后停火的。
而眼下,沙俄大使,居然态度转变如此之大,着实是让李鸿章感到诧异,当然,更多的是惊喜,尽管如此,李中堂的脸上依然是一片淡然,这份养气的功夫的确是炉火纯青,就连一旁的张佩伦都佩服不已,自问差距不小啊。
“贵国有何条件?”
李鸿章淡淡反问道,他不单没有露出任何喜色,反而是问起对方的意图来,很显然,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对于沙俄的贪婪和狡诈,李鸿章更是深有体会,当然,换成是其他人,虽然也能够想到,但恐怕想要感激涕零一番,然后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了。
李鸿章的反应,让德米耶夫也大感意外,不过他也懒得多想,只是接着直言道:“我需要贵国东三省境内,所有的清军将士,全力配合我沙俄大军,剿灭东三省之内的顽匪。”
“剿匪?配合剿匪?义和团?”李鸿章疑惑道。
不仅李鸿章疑惑,就连张佩伦都疑惑不已,虽然朝廷尚未下达全力剿灭义和团的旨意,但是基本上都已经在实施,但是东三省的义和团,其实并不像上燕京、河北等地一样繁多,更谈不上需要所有清军配合沙俄大军才能够剿灭,那么若不是义和团,东三省还有什么土匪,有那么大能量?
面对李鸿章的疑惑,德米耶夫在内心深处也是露出了鄙夷之色,鄙夷大清朝居然连瑷珲的黑龙军都没有听闻,要知道,在瑷珲,沙俄和黑龙军已经大战了数回,沙俄更是折损了数万将士,如此大的动静,大清的第一高官,居然什么都不知道。
李鸿章的确是不知道,一来他身居南粤,主要关注的也是燕京的八国联军,东三省清军同沙俄的战争,他倒是关注过,不过这场战争基本上已经结束,清军已经投降求和,所以,李鸿章几乎已经不再关注东三省之事。
其次,则是因为沙俄的有意封锁消息,黑龙军也有意低调,只是在瑷珲,或者说黑水省的绿林和百姓中有所宣传,对外,尤其是对于清廷,基本上都是处于严防死守状态,再加上杨凤翔之前的掩护等等,所以,李鸿章不知道,实在是在太正常不过了。
“对,的确是剿匪,在黑水省有一股顽匪,深居于布伦山中,神出鬼没,而且他们钱粮不缺,武器装备也非常精良,我沙俄大军数次同他们交手,未曾占到多少上风。”德米耶夫说起假话来,同样是脸不红心不跳。
虽然知道德米耶夫说的话有水分,但是同大清的和谈大事相比起来,实在是不算什么,于是李鸿章也不再端着,而是直接询问道:“不知道,大使,希望我们怎么支持,需要出兵多少,什么时间出兵?”
“支持,自然是全力,全力就是整个东三省的清兵,都要无条件支持我们剿匪,甚至是接受我们的指挥,至于出兵时间,则是立刻马上。”德米耶夫直言道。
“什么?”李鸿章被德米耶夫这番话,给直接惊的站了起来,皱着眉接着问道:“我大清在东三省兵力少说也有四五万,什么样的土匪,需要我们四五万大军来配合贵军作战,你可知道,四五万大军行动起来,需要多少军费粮饷?”
“嘿嘿,李大人不必激动。”德米耶夫终于见到了不动如峰的李中堂露出如此激动之色,心中多少带着一些快意,于是接着道:“什么样的土匪,李中堂大可不必计较,您只要知道,若是任由这股土匪成长起来,恐怕比现在的义和团闹出来的事情,还要大得多,而我沙俄愿意替贵国出手,解决这个大毒瘤。”
李鸿章还沉浸在消化那股土匪到底有多强大的思绪中,便听到德米耶夫接着言道:“只要李中堂应下此事,并且立即通电东三省,只要我沙俄在东三省的将军们,看到了贵国东三省之兵勇的配合,那么我沙俄在直隶周围的大军,以及东三省的大军都将立即停止所有军事行动,并且出面为贵国斡旋,争取早日达到停战之协议。”
“好,我立刻上奏。”
……(未完待续。)
上沪,李公馆。
李公馆,乃是大清名臣李鸿章在上沪的寓所。
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东瀛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与世界列强一较长短之人”,慈溪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有人为李鸿章歌功颂德,自然也有人大骂李鸿章,如“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一生秋风裱糊匠”等等,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说,我们还是言归正传。
庚子国难的爆发,其实从一开始是有机会避免的,因为义和团兴起的时候,李鸿章就上奏,要求朝廷坚决镇压,若是慈溪能够听从李鸿章之劝,自然也就没有了庚子国难。
所以,当北方爆发义和团运动,英法等八国联军与清廷正式开战,清廷惨败,慈溪携光绪西逃,北方局势一片混乱,而东南地区,则因实力派疆臣如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联合一起倡导东南互保,即不遵从朝廷的宣战诏书,以保东南半壁不陷入混乱之中,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更是以将朝廷诏书蔑称为乱命的方式,促成此事。
虽然,慈溪于七月十六日,就在清政府下令停止进攻东交民巷的那天,重新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且数次电召李鸿章进京,李鸿章虽然回复“立刻遵旨北上”,但却没有离开广州一步。
直至塘沽陷落,时年七十七岁的李鸿章才从粤登船北上,而当李鸿章抵达上沪后,他的行程却突然停了下来,以身体不适为由,对外称病需要休养,而实际原因一则是担心慈溪态度出现反复,二则是因部下及亲属的劝解,望以马关为前车之鉴,免得又称为了朝廷的替罪羊。
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因他以全权大臣的名义向各国发出的和谈请求,没有得到任何回音,即便李鸿章以私人名义在上沪拜访诸国大使,也都是吃掉不软不硬的钉子。
应该说,李鸿章在沪上的日子并不好过,就在这种四处阴霾的日子中,沙俄驻沪大使德米耶夫居然亲自登门拜访,要知道,就在前天李鸿章命人持帖前往拜访,都被婉拒,而今天德米耶夫居然亲自前来求见,这让李鸿章大感意外。
“幼樵,你可听闻他提及只言片语?”李鸿章手抚白须,面露疑色,幼樵,全名张佩伦,乃是李鸿章之女婿,清末大臣,如今为李鸿章之幕,刚刚就是张佩伦将德米耶夫引至客厅相候。
“中堂大人,德米耶夫虽未言语半句,但其面露急色,脸露倦容,对幼樵之态度也无半分傲慢之色,幼樵以为,德米耶夫必然有求而来。”张佩伦分析道。
“哦,有求而来?”李鸿章顿了顿,轻笑道:“如此,看来,和谈破冰有望。”
“幼樵以为,然也。”张佩伦点点头回道。
……
数分钟后,李公馆客厅。
“德米耶夫大使,欢迎光临寒舍。”李鸿章拱手言道。
“不敢,前日,本人正好外出,未能够及时看到李中堂拜帖,今日特意登门拜访。”德米耶夫在华已经数年之久,对于华夏官话,不敢说精通,但是交流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德米耶夫态度转变的原因,虽然李鸿章尚未猜到,但这显然是好事,于是也不急于提出自己的和谈问题,而是同德米耶夫闲聊了起来,像李鸿章这种浸淫官场数十载的人,自然对谈判了如指掌。
显然,在这方面德米耶夫肯定是比不上李鸿章这种老狐狸的,闲聊半响后,德米耶夫终于忍不住开始直言道:“李大人,本使今日前来,乃是为我两国之友谊而来,为贵朝之和平而来,不知道李大人,是否有意一谈。”
听到德米耶夫终于开口,李鸿章也是暗地里松了一口气,其实他心理同样着急,只是谈判之道,谁若先开口,谁肯定要落入下风,而另一方在接下来的谈判或者说利益交换中,肯定是能够占据主动之位。
“当然,如今北方一片混乱,我大清百姓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若是德米耶夫大使是为和平而来,李某,感激不尽啊。”李鸿章肯定是不能够再端着,虽然知道对方必然是有求于己,但是求的是什么还知道,但是自己却是实实在在要求对方的。
“恩,既然如此,那本使就明言了。”德米耶夫对于李鸿章并没有接着摆谱,还是颇为满意的,于是接着道:“对于八国联军之战,我沙俄帝国愿意先停火,再议和,甚至,愿意为贵国促成其他各国先停火,再议和。”
其实在历史上,最先答应议和也是沙俄,因为沙俄想要东三省,沙俄谈判的一个重要意图就是解决1896年中俄密约中没能够解决的东三省国境问题,所以当时一听说李鸿章要来和谈,沙俄就是第一个支持,当然,时间上远没有现在这么早。
而且,不管是沙俄还是其他国家,都是力主先议和,再停火的,因为议和的时间肯定短不了,而这段时间,他们各国军队就可以肆意的在各处烧杀抢掠,四处圈地盘,而且他们打下的地盘越大,那么谈判的过程和结果,就会被他们更加有利,而最后也的确是先议和,最后停火的。
而眼下,沙俄大使,居然态度转变如此之大,着实是让李鸿章感到诧异,当然,更多的是惊喜,尽管如此,李中堂的脸上依然是一片淡然,这份养气的功夫的确是炉火纯青,就连一旁的张佩伦都佩服不已,自问差距不小啊。
“贵国有何条件?”
李鸿章淡淡反问道,他不单没有露出任何喜色,反而是问起对方的意图来,很显然,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对于沙俄的贪婪和狡诈,李鸿章更是深有体会,当然,换成是其他人,虽然也能够想到,但恐怕想要感激涕零一番,然后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了。
李鸿章的反应,让德米耶夫也大感意外,不过他也懒得多想,只是接着直言道:“我需要贵国东三省境内,所有的清军将士,全力配合我沙俄大军,剿灭东三省之内的顽匪。”
“剿匪?配合剿匪?义和团?”李鸿章疑惑道。
不仅李鸿章疑惑,就连张佩伦都疑惑不已,虽然朝廷尚未下达全力剿灭义和团的旨意,但是基本上都已经在实施,但是东三省的义和团,其实并不像上燕京、河北等地一样繁多,更谈不上需要所有清军配合沙俄大军才能够剿灭,那么若不是义和团,东三省还有什么土匪,有那么大能量?
面对李鸿章的疑惑,德米耶夫在内心深处也是露出了鄙夷之色,鄙夷大清朝居然连瑷珲的黑龙军都没有听闻,要知道,在瑷珲,沙俄和黑龙军已经大战了数回,沙俄更是折损了数万将士,如此大的动静,大清的第一高官,居然什么都不知道。
李鸿章的确是不知道,一来他身居南粤,主要关注的也是燕京的八国联军,东三省清军同沙俄的战争,他倒是关注过,不过这场战争基本上已经结束,清军已经投降求和,所以,李鸿章几乎已经不再关注东三省之事。
其次,则是因为沙俄的有意封锁消息,黑龙军也有意低调,只是在瑷珲,或者说黑水省的绿林和百姓中有所宣传,对外,尤其是对于清廷,基本上都是处于严防死守状态,再加上杨凤翔之前的掩护等等,所以,李鸿章不知道,实在是在太正常不过了。
“对,的确是剿匪,在黑水省有一股顽匪,深居于布伦山中,神出鬼没,而且他们钱粮不缺,武器装备也非常精良,我沙俄大军数次同他们交手,未曾占到多少上风。”德米耶夫说起假话来,同样是脸不红心不跳。
虽然知道德米耶夫说的话有水分,但是同大清的和谈大事相比起来,实在是不算什么,于是李鸿章也不再端着,而是直接询问道:“不知道,大使,希望我们怎么支持,需要出兵多少,什么时间出兵?”
“支持,自然是全力,全力就是整个东三省的清兵,都要无条件支持我们剿匪,甚至是接受我们的指挥,至于出兵时间,则是立刻马上。”德米耶夫直言道。
“什么?”李鸿章被德米耶夫这番话,给直接惊的站了起来,皱着眉接着问道:“我大清在东三省兵力少说也有四五万,什么样的土匪,需要我们四五万大军来配合贵军作战,你可知道,四五万大军行动起来,需要多少军费粮饷?”
“嘿嘿,李大人不必激动。”德米耶夫终于见到了不动如峰的李中堂露出如此激动之色,心中多少带着一些快意,于是接着道:“什么样的土匪,李中堂大可不必计较,您只要知道,若是任由这股土匪成长起来,恐怕比现在的义和团闹出来的事情,还要大得多,而我沙俄愿意替贵国出手,解决这个大毒瘤。”
李鸿章还沉浸在消化那股土匪到底有多强大的思绪中,便听到德米耶夫接着言道:“只要李中堂应下此事,并且立即通电东三省,只要我沙俄在东三省的将军们,看到了贵国东三省之兵勇的配合,那么我沙俄在直隶周围的大军,以及东三省的大军都将立即停止所有军事行动,并且出面为贵国斡旋,争取早日达到停战之协议。”
“好,我立刻上奏。”
……(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