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5 第三章 龙火(上)
- 86 第三章 龙火(下)
- 87 第四章 吞舟之鱼(上)
- 88 第四章 吞舟之鱼(下)
- 89 第五章 搬山填海
- 90 第六章 青头
- 91 第七章 海中古玉(上)
- 92 第七章 海中古玉(下)
- 93 第八章 三叉戟号
- 94 第八章 三叉戟号(下)
- 95 第九章 航海禁忌(上)
- 96 第九章 航海禁忌(下)
- 97 第十章 桅灯魅影
- 98 第十一章 幽灵血船
- 99 第十二章 灭顶之灾
- 100 第十三章 金毗卢水神炮(上)
- 101 第十三章 金毗卢水神炮(下)
- 102 第十四章 龙上水(上)
- 103 第十四章 龙上水(下)
- 104 第十五章 黑潮浮棺(上)
- 105 第十五章 黑潮浮棺(下)
- 106 第十六章 底舱
- 107 第十七章 潮汐(上)
- 108 第十七章 潮汐(下)
- 109 第十八章 探海观南龙(上)
- 110 第十八章 探海观南龙(下)
- 111 第十九章 螺中含珠(上)
- 112 第十九章 螺中含珠(下)
- 113 第二十章 漂瓜取鱼(上)
- 114 第二十章 漂瓜取鱼(下)
- 115 第二十一章 食人蚌(上)
- 116 第二十一章 食人蚌(下)
- 117 第二十二章 砗磲(上)
- 118 第二十二章 砗磲(下)
- 119 第二十三章 欺山莫欺水(上)
- 120 第二十三章 欺山莫欺水(下)
- 121 第二十四章 没有出口的海(上)
- 122 第二十四章 没有出口的海(下)
- 123 第二十五章 乾坤一跳(上)
- 124 第二十五章 乾坤一跳(下)
- 125 第二十六章 归墟
- 126 第二十七章 海之渊 鲸之腹
- 127 第二十七章 海之渊 鲸之腹(下)
- 128 第二十八章 龙獭(上)
- 129 第二十八章 龙獭(下)
- 130 第二十九章 沉船墓场(上)
- 131 第二十九章 沉船墓场(下)
- 132 第三十章 闹鬼(上)
- 133 第三十章 闹鬼(下)
- 134 第三十一章 群鲨(上)
- 135 第三十一章 群鲨(下)
- 136 第三十二章 藏宝盒(上)
- 137 第三十二章 藏宝盒(下)
- 138 第三十三章 大王乌贼(上)
- 139 第三十三章 大王乌贼(下)
- 140 第三十四章 水深火热
- 141 第三十五章 猛鬼出笼(上)
- 142 第三十五章 猛鬼出笼(下)
- 143 第三十六章 死水不藏龙
- 144 第三十七章 海和尚
- 145 第三十八章 铜殿(上)
- 146 第三十八章 铜殿(下)
- 147 第三十九章 射日
- 148 第四十章 有筋无骨(上)
- 149 第四十章 有筋无骨(下)
- 150 第四十一章 尸鬽
- 151 第四十二章 定海神针
- 152 第四十三章 奔月
- 153 第四十四章 南海僵人
- 154 第四十五章 蚀天
- 155 第四十六章 古鼎铁树
- 156 第四十七章 震惊百里
- 157 第四十八章 龙穴
- 158 第四十九章 珠母海
- 159 第五十章 刮蚌采珠
- 160 第五十一章 鬼月亮
- 161 第五十二章 鲛姥
- 162 第五十三章 绝境
- 163 第五十四章 过龙兵
- 164 第五十五章 在天空中飞翔的荷兰人
- 165 第五十六章 救命
- 166 第一章 琉璃厂(上)
- 167 第一章 琉璃厂(下)
- 168 第二章 八臂哪吒
- 169 第三章 盗墓往事
- 170 第四章 老熊岭义庄
- 171 第五章 耗子二姑
- 172 第六章 送尸术
- 173 第七章 咬耳
- 174 第八章 洗肠
- 175 第九章 古狸碑(上)
- 176 第九章 古狸碑(下)
- 177 第十章 探瓶山
- 178 第十一章 工兵掘子营
- 179 第十二章 移尸地
- 180 第十三章 溶化(上)
- 181 第十三章 溶化(下)
- 182 第十四章 腾云驾雾(上)
- 183 第十四章 腾云驾雾(下)
- 184 第十五章 六翅(上)
- 185 第十五章 六翅(下)
- 186 第十六章 防以重门
- 187 第十七章 瓮城
- 188 第十八章 神臂床子孥
- 189 第十九章 无限永久连环机关
- 190 第二十章 无间得脱
- 191 第二十一章 金风寨
- 192 第二十二章 犬不八年、鸡无六载
- 193 第二十三章 裁鸡令
- 194 第二十四章 山阴
- 195 第二十五章 分山掘子甲
- 196 第二十六章 穴陵
- 197 第二十七章 斗宫
- 198 第二十八章 强敌
- 199 第二十九章 诈死
- 200 第三十章 丹炉
- 201 第三十一章 冷酷仙境
- 202 第三十二章 云藏宝殿
- 203 第三十三章 雾隐回廊
- 204 第三十四章 观山太保
- 205 第三十五章 山有三香
- 206 第三十六章 撼岳
- 207 第三十七章 夜幕
- 208 第三十八章 白猿
- 209 第三十九章 挑尸
- 210 第四十章 黑琵琶
- 211 第四十一章 湘西尸王
- 212 第四十二章 虎车
- 213 第四十三章 颠倒乾坤
- 214 第四十四章 吸魂
- 215 第四十五章 魁星踢斗
- 216 第四十六章 剥龙阵
- 217 第四十七章 动咒
- 218 第四十八章 点名状
- 219 第四十九章 江湖
- 220 第五十章 风水先生
- 221 第五十一章 自然博物馆
- 222 第五十二章 夜深人静
- 223 第五十三章 府中求玄
- 224 第五十四章 失落的记录
- 225 第五十五章 瞒天过海
- 226 第五十六章 拜访解读谜文暗示的专家
- 227 第一章 地仙村古墓
- 228 第二章 潜逃者
- 229 第三章 云深不知处
- 230 第四章 小镇里的秘密
- 231 第五章 黑匣子
- 232 第六章 五尺道
- 233 第七章 被从地图上抹掉的区域
- 234 第八章 青溪防空洞
- 235 第九章 空袭警报
- 236 第十章 棺材峡
- 237 第十一章 深山屠宰厂
- 238 第十二章 无头之王
- 239 第十三章 死者——身份不明
- 240 第十四章 看不见的天险
- 241 第十五章 吓魂桥
- 242 第十六章 金甲茅仙
- 243 第十七章 暂时停止接触(上)
- 244 第十七章 暂时停止接触(下)
- 245 第十八章 尸有不朽者
- 246 第十八章 尸有不朽者(下)
- 247 第十九章 隐士之棺(上)
- 248 第十九章 隐士之棺(下)
- 249 第二十章 巴山猿狖(上)
- 250 第二十章 巴山猿狖(中)
- 251 第二十章 巴山猿狖(下)
- 252 第二十一章 写在烟盒纸上的留言
- 253 第二十二章 九宫螭虎锁
- 254 第二十三章 神笔
- 255 第二十四章 地中有山
- 256 第二十五章 画门
- 257 第二十六章 十八乱葬
- 258 第二十七章 尸虫
- 259 第二十八章 恶魔
- 260 第二十九章 鬼音
- 261 第三十章 肚仙
- 262 第三十一章 行尸走肉
- 263 第三十二章 空亡
- 264 第三十三章 武候藏兵
- 265 第三十四章 妖术
- 266 第三十五章 难以置信
- 267 第三十六章 烧饼歌
- 268 第三十七章 观山盗骨
- 269 第三十八章 九死惊陵甲
- 270 第三十九章 死亡——不期而至
- 271 第四十章 天地无门
- 272 第四十一章 炮神庙
- 273 第四十二章 紧急出口
- 274 第四十三章 噩兆
- 275 第四十四章 棺山相宅
- 276 第四十五章 奇遇
- 277 第四十六章 盘古神脉
- 278 第四十七章 忌火
- 279 第四十八章 隐藏在古画中的幽灵
- 280 第四十九章 秉烛夜行
- 281 第五十章 棂星门
- 282 第五十一章 告祭碑
- 283 第五十二章 万分之一
- 284 第五十三章 捆仙绳
- 285 第五十四章 焚烧
- 286 第五十五章 怪物
- 287 第五十六章 在劫难逃
- 288 第五十七章 启示
- 289 第五十八章 移动的大山
- 290 第五十九章 超自然现象
- 291 第六十章 悬棺
- 292 第六十一章 龙视
- 293 第六十二章 天怒
- 294 第六十三章 沉默的朋友
- 295 第六十四章 千年长生草
- 296 第六十五章 金点
- 297 第六十六章 鬼帽子
- 298 第六十七章 最终回——帐薄
- 299 第六十八章 帐薄之金盆洗手
- 300 第六十九章 物极必反
- 301 第七十章 起源(全文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章 航海禁忌(上)
第九章 航海禁忌(上)
第九章 航海禁忌(上)
自古以来,摸金校尉之术皆以群经之首的《易经》为本,所以我见那海中散碎的几十片青头古玉,在陈教授所绘的图中,竟然可以合成为一尊完整玉雕,海妖模样的玉人正在“照烛卜龟”,而且从照烛八门的样式来看,象是推演着先天八卦中的卦象,先天八卦很可能是以庞驳精深,奥妙无方的十六字天卦为宗旨,这让我如何能不心惊?
我赶紧定了定神,跟陈教授回到渔家,翻出那箱青头,想要细辨那玉龟背上究竟是哪一刻的卦象,却发现刻着卦象的最紧要处,大部分都被腐浸裹了,上面又沉积着细小海生生物的遗骸,仅凭边角上的部分模糊图形,根本无法分辨,不由得大失所望。
陈教授见我盯着那玉雕半天也回不过神来,就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从纹饰和工艺来看,这玉人大概是西周时期祭神卜巫用的东西,但在中国内地从来没出现过类似形制的文物,很有可能是周代传入恨天之国的海底遗存,这是无价之宝啊,是从哪得来的?怎么样?能从卦象上看出来些什么?”他虽是个老学究,但主攻古西域文化,不是易学的专家。
我摇了摇头,这玉雕本是我们意外收来的“青头”,打算运回北京,找人盘出活色生香,卖个大价钱,可绝没想到其中会藏着如此之大的秘密,倘若真如“掰武”所言,海啸时有吞舟海兽死在岸边,这件玉雕就是从葬身兽腹的渔船之中所得,如此便很难判明它的来龙去脉了。
但我和陈教授都很清楚,在殷商西周,乃至东周列国,春秋战国那一时期,统治阶级对大部分事物的决断,都是通过巫卜结果来进行的,他们会将历次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之事,都详细地记录到龟壳龙骨上,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龟甲和钟鼎几乎是同等重要之物,玉雕上的所谓识纹、饰纹都能证明它的年代,因为同样是甲骨文和铭文,根据时代不同,也各有其不同之处,从形体上来分,夏代使用的是鸟迹篆,商代则多是虫鱼迹,到了西周,一律使用虫鱼大篆,虽然到了后来汉字统一,但各朝仍然存在区别,秦代用大小篆,汉代为小篆隶书,三国用隶书,两晋至宋用楷书,唐代用楷隶加阴识,众多迹象都可以表明这玉雕产生的年代。
铭书钟鼎、天书龙骨,都记载着当时的大事秘闻,那时正是周易演卦盛行的时代,如果能解出海妖照烛的卦象,可以了解许多失传已久的秘密,恨天氏几乎相当于东方的亚特兰帝斯,那得有多少的秘密和宝藏?甚至还有可能得窥十六字天卦的奥秘,可惜这玉人在海中沉了几千年,凭我们目前在海岛上的条件,还难以剥去表层的海蚀腐物,所以暂时无法知道这龟卜演卦中的真相。
陈教授曾听shirley杨说起过我最近几乎每天都读《易》,对我鼓励有加,说回到北京后若能盘修古玉,等复原了这卦象后还要请我再来进行考证研究。
我心想这本来就是我收来的青头,怎么听这话的意思,回北京就没我什么事了?陈教授可真没跟我见外,直接没收了,这倒也没什么,不过我学易理并非是什么出于对国学的喜爱,说到动机更是不纯,当初张赢川“利涉大川”那一卦神数,着实让我心服口服,要是我也能明辨机数,日后不管是倒斗还是做生意,岂不都是百战百胜?另外最重要的是完善对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的认知程度,不过当着陈教授的面可不能这么说,听他问起我对易理的心得,便随口跟陈教授说了说我最近学易的体会,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张赢川处听来的。
以前我只懂风水不晓阴阳,其实易字乃是风水之总诀,风水之道追求的天人合一,实际上是说阴阳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易中所说的由推天道以明人事,天道与人道是一个整体,人生在世应当效法天,效法地。
效法天,能够刚健有为,充满活力,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效法地,则会变得宽厚大度,包容仁爱,永远的谦逊合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同陈教授聊了些易经中的理论,随后我们谈得更加深入,以我们前一阵的经历来看,在某种意义上,先天十六卦与精绝鬼洞、龙骨天书、凤凰胆之间有着理不清的关系,既然这玉人很可能是恨天之国的古物,里面的卦象有没有可能会与海眼有关?恨天之国当年在海上的遗址会不会都被海眼卷走了?当然这些都是我主观的猜测,如果不亲眼看到,大概没人能说得清楚。
陈教授再次嘱咐:“这次出海寻找秦王照骨镜,找得到当然最好,找不到也不要涉险接近珊瑚螺旋中的海眼,古籍中记载着,海眼者,归墟也,被吸进去就别想出来了,谁也不知道当年恨天人遇到了什么毁灭性的灾难,一旦你们有个三常两短……”
我劝他道:“此事您尽管放心,我们这次是支打捞任务,为的是在沉船里找回国宝,另外顺便采蛋发些外财,又不是走自我毁灭路线的敢死队,太冒险的事情绝对不会做。”一番长谈,不知不觉天都快亮了,按照原定计划,早上我们就要出海,于是我干脆就不睡了,把胖子等人都招呼起来,整装待发。
这天正是出海的黄道吉日,早上先要祭过了海神,不仅是我们的三叉戟号,其余的渔船也都放洋出海作业,众人在反复的准备和等待中度过了多日,终于即将起航入海,个个抖擞精神,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经验丰富的蛋民阮黑,在临出海之前给我们提了许多入乡随俗的要求,渔民和蛋民们的忌讳之多,一点都不比倒斗的手艺人讲究少,而且习俗极为独特,最忌讳说翻、扣、倒一类的字眼,在海上谁敢提这些字,船老大就有权利把谁扔进海里喂鱼,如果驾驶的是帆船,“帆”就触了“翻”的霉头,所以渔民蛋民都管帆船叫蓬船,一向称“帆”为“蓬”,“升帆”俗称“撑蓬”或是“开蓬”。
自古以来,摸金校尉之术皆以群经之首的《易经》为本,所以我见那海中散碎的几十片青头古玉,在陈教授所绘的图中,竟然可以合成为一尊完整玉雕,海妖模样的玉人正在“照烛卜龟”,而且从照烛八门的样式来看,象是推演着先天八卦中的卦象,先天八卦很可能是以庞驳精深,奥妙无方的十六字天卦为宗旨,这让我如何能不心惊?
我赶紧定了定神,跟陈教授回到渔家,翻出那箱青头,想要细辨那玉龟背上究竟是哪一刻的卦象,却发现刻着卦象的最紧要处,大部分都被腐浸裹了,上面又沉积着细小海生生物的遗骸,仅凭边角上的部分模糊图形,根本无法分辨,不由得大失所望。
陈教授见我盯着那玉雕半天也回不过神来,就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从纹饰和工艺来看,这玉人大概是西周时期祭神卜巫用的东西,但在中国内地从来没出现过类似形制的文物,很有可能是周代传入恨天之国的海底遗存,这是无价之宝啊,是从哪得来的?怎么样?能从卦象上看出来些什么?”他虽是个老学究,但主攻古西域文化,不是易学的专家。
我摇了摇头,这玉雕本是我们意外收来的“青头”,打算运回北京,找人盘出活色生香,卖个大价钱,可绝没想到其中会藏着如此之大的秘密,倘若真如“掰武”所言,海啸时有吞舟海兽死在岸边,这件玉雕就是从葬身兽腹的渔船之中所得,如此便很难判明它的来龙去脉了。
但我和陈教授都很清楚,在殷商西周,乃至东周列国,春秋战国那一时期,统治阶级对大部分事物的决断,都是通过巫卜结果来进行的,他们会将历次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之事,都详细地记录到龟壳龙骨上,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龟甲和钟鼎几乎是同等重要之物,玉雕上的所谓识纹、饰纹都能证明它的年代,因为同样是甲骨文和铭文,根据时代不同,也各有其不同之处,从形体上来分,夏代使用的是鸟迹篆,商代则多是虫鱼迹,到了西周,一律使用虫鱼大篆,虽然到了后来汉字统一,但各朝仍然存在区别,秦代用大小篆,汉代为小篆隶书,三国用隶书,两晋至宋用楷书,唐代用楷隶加阴识,众多迹象都可以表明这玉雕产生的年代。
铭书钟鼎、天书龙骨,都记载着当时的大事秘闻,那时正是周易演卦盛行的时代,如果能解出海妖照烛的卦象,可以了解许多失传已久的秘密,恨天氏几乎相当于东方的亚特兰帝斯,那得有多少的秘密和宝藏?甚至还有可能得窥十六字天卦的奥秘,可惜这玉人在海中沉了几千年,凭我们目前在海岛上的条件,还难以剥去表层的海蚀腐物,所以暂时无法知道这龟卜演卦中的真相。
陈教授曾听shirley杨说起过我最近几乎每天都读《易》,对我鼓励有加,说回到北京后若能盘修古玉,等复原了这卦象后还要请我再来进行考证研究。
我心想这本来就是我收来的青头,怎么听这话的意思,回北京就没我什么事了?陈教授可真没跟我见外,直接没收了,这倒也没什么,不过我学易理并非是什么出于对国学的喜爱,说到动机更是不纯,当初张赢川“利涉大川”那一卦神数,着实让我心服口服,要是我也能明辨机数,日后不管是倒斗还是做生意,岂不都是百战百胜?另外最重要的是完善对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的认知程度,不过当着陈教授的面可不能这么说,听他问起我对易理的心得,便随口跟陈教授说了说我最近学易的体会,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张赢川处听来的。
以前我只懂风水不晓阴阳,其实易字乃是风水之总诀,风水之道追求的天人合一,实际上是说阴阳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易中所说的由推天道以明人事,天道与人道是一个整体,人生在世应当效法天,效法地。
效法天,能够刚健有为,充满活力,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效法地,则会变得宽厚大度,包容仁爱,永远的谦逊合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同陈教授聊了些易经中的理论,随后我们谈得更加深入,以我们前一阵的经历来看,在某种意义上,先天十六卦与精绝鬼洞、龙骨天书、凤凰胆之间有着理不清的关系,既然这玉人很可能是恨天之国的古物,里面的卦象有没有可能会与海眼有关?恨天之国当年在海上的遗址会不会都被海眼卷走了?当然这些都是我主观的猜测,如果不亲眼看到,大概没人能说得清楚。
陈教授再次嘱咐:“这次出海寻找秦王照骨镜,找得到当然最好,找不到也不要涉险接近珊瑚螺旋中的海眼,古籍中记载着,海眼者,归墟也,被吸进去就别想出来了,谁也不知道当年恨天人遇到了什么毁灭性的灾难,一旦你们有个三常两短……”
我劝他道:“此事您尽管放心,我们这次是支打捞任务,为的是在沉船里找回国宝,另外顺便采蛋发些外财,又不是走自我毁灭路线的敢死队,太冒险的事情绝对不会做。”一番长谈,不知不觉天都快亮了,按照原定计划,早上我们就要出海,于是我干脆就不睡了,把胖子等人都招呼起来,整装待发。
这天正是出海的黄道吉日,早上先要祭过了海神,不仅是我们的三叉戟号,其余的渔船也都放洋出海作业,众人在反复的准备和等待中度过了多日,终于即将起航入海,个个抖擞精神,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经验丰富的蛋民阮黑,在临出海之前给我们提了许多入乡随俗的要求,渔民和蛋民们的忌讳之多,一点都不比倒斗的手艺人讲究少,而且习俗极为独特,最忌讳说翻、扣、倒一类的字眼,在海上谁敢提这些字,船老大就有权利把谁扔进海里喂鱼,如果驾驶的是帆船,“帆”就触了“翻”的霉头,所以渔民蛋民都管帆船叫蓬船,一向称“帆”为“蓬”,“升帆”俗称“撑蓬”或是“开蓬”。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