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8 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三十七节 天大破绽
- 79 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三十八节 不战而胜
- 80 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三十九节 流氓本色
- 81 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四十节 吕氏姊妹
- 82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一节 乱点鸳鸯
- 83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节 山雨欲来
- 84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三节 姊妹之间
- 85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四节 两手准备
- 86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五节 夫人路线
- 87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六节 女儿心思
- 88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七节 别有用心
- 89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八节 各怀鬼胎
- 90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九节 驾前议兵
- 91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节 战守之争
- 92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一节 先胜后败
- 93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二节 一败涂地
- 94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三节 劫后重逢
- 95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四节 左拥右抱
- 96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五节 迂腐博士
- 97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六节 项梁渡江
- 98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七节 新郪新妻
- 99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八节 黎明突袭
- 100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九节 陈胜身亡
- 101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节 君子一言
- 102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一节 重振士气
- 103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二节 所见略同
- 104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三节 一点先机
- 105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四节 铁骑破阵
- 106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五节 天无二日
- 107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六节 秦楚恩怨
- 108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七节 秦人之苦
- 109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八节 立功立名
- 110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九节 做贼心虚
- 111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节 乡愿博士
- 112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一节 夫妻夜话
- 113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二节 儒墨相争
- 114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三节 长远打算
- 115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一节 内忧外患
- 116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二节 骑虎难下
- 117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三节 斩草除根
- 118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四节 投石问路
- 119 第一章韬光养晦第五节又见刘季
- 120 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六节话说张良
- 121 第七节内心强大
- 122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八节一笔交易
- 123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九节9472所在
- 124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十节意外之败
- 125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十一节故国3909孙
- 126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十二节118眼睛斗
- 127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十三节阿妹出奔..
- 128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十四节刚烈杜鱼
- 129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十五节讨价还价
- 130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十六节同床异梦
- 131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十七节一剑惊雷
- 132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十八节见血就晕
- 133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十九节失忆虞姬
- 134 第十九节 失忆虞姬
- 135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二十节相逢意气
- 136 第二十节 相逢意气
- 137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二十一节加官进爵
- 138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二十二节异姓兄弟
- 139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二十二节 异姓7435
- 140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二十三节 长短之议
- 141 第二十四节 宝刀之歌
- 142 第二十五节 恐怖组织
- 143 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一节 援军来了
- 144 第二节 军帐4243
- 145 第三节 不容乐观
- 146 第四节 内外之敌
- 147 第五节 虚虚实实
- 148 第六节 欲擒故纵
- 149 第七节 误中副车
- 150 第八节 姊妹情深
- 151 第九节 欺之以方
- 152 第十一节 避实击虚
- 153 第十二节 步履维艰
- 154 第十三节 左右为难
- 155 第十五节 坚壁清野
- 156 第十七节 不即不离
- 157 第十八节 反客为主
- 158 第十九节 临阵纳降
- 159 第二十节 转战颍川
- 160 第二十一节 何必当初
- 161 第二十二节 谋国谋家
- 162 第二十三节 见缝插针
- 163 第二十五节 高阳酒徒
- 164 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二十六节 意不在此
- 165 第二十七节 你心我心
- 166 第二十八节 舌取陈留
- 167 第二十九节 如愿以偿
- 168 第三十节 两全齐美
- 169 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三十一节 不复当年
- 170 第三十三节 无一生还
- 171 第三十四节 当面讨债
- 172 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三十五节 逃之夭夭
- 173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一章-第二节 大功告成
- 174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三节 当务之急
- 175 第四节 无赖本色--第五节 翻云覆雨
- 176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八节 放虎归山
- 177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九节 成竹在胸
- 178 第十节 知已知彼
- 179 第十二节 半渡而击
- 180 第十三节 乘风而来
- 181 第十四节 败军之将
- 182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十五节 意外之喜
- 183 第十六节 敢战死士
- 184 第十七节 山岭喋血
- 185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十八节 归师勿遏
- 186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十九节 实力尊严
- 187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节 顺水推舟
- 188 第二十一节 谏逐客书
- 189 第二十二节 一举三得
- 190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三节 左右逢源
- 191 第二十四节 克已复礼
- 192 第二十五节 时不我待
- 193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六节 以逸待劳
- 194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七节 勾心斗角
- 195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八节 郦商立功
- 196 第二十九节 临阵换计. .
- 197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三十节 前途堪虞
- 198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三十一节 不战而降
- 199 第二章 喋血巨鹿 第一节 旁敲侧击
- 200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节 明争暗斗
- 201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三节 宋襄相齐
- 202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四节 利害权衡
- 203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五节 客大欺主
- 204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六节 血溅三步
- 205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七节 在天之灵
- 206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八节 表里不一
- 207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九节 后继无人
- 208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节 两只狐狸
- 209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一节 损人利已
- 210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二节 神箭少年
- 211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三节 养虎为患
- 212 第二章 巨鹿鏊兵 第十四节 不死不休
- 213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五节 重瞳之兆
- 214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六节 尺蠖之屈
- 215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七节 仇人见面
- 216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八节 临战话别
- 217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九节 慈不掌兵
- 218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十节 缓兵之计
- 219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十一节 楚之国殇
- 220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十二节 将计就计
- 221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十三节 血战开始
- 222 第二十四节 志在天下
- 223 第二十五节 咸阳来使
- 224 第二十六节 战神天威
- 225 第二十七节 险象环生
- 226 第二十八节 突生变故
- 227 第二十九节 决一死战
- 228 第三十节 绝处逢生
- 229 第三十一节 摧枯拉朽
- 230 第一节 敬而远之
- 231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节 欲擒故纵
- 232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节 女儿心思
- 233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四节 战战兢兢
- 234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五节 损人利已
- 235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六节 无间吕臣
- 236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七节 扶弱抑强
- 237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八节 虚张声势
- 238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九节 东海来客
- 239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节 不可思议
- 240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一节 形同隔世
- 241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二节 做贼心虚
- 242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三节 求战心切
- 243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四节 一战而克
- 244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五节 杀机丛丛
- 245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六节 兵临城下
- 246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七节 暗流涌动
- 247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八节 歪打正着
- 248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九节 情长理短
- 249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节 函谷易手
- 250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一节 刘季中计
- 251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三节 绝处逢生
- 252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四节 福兮祸兮
- 253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五节 入主咸阳
- 254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六节 争权夺利
- 255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七节 来者不善
- 256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八节 软硬兼施
- 257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九节 运筹帷幄
- 258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十节 鸿门夜宴
- 259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十一节 项庄舞剑
- 260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十二节 心不由人
- 261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十三节 项羽称霸
- 262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一节 请君入瓮
- 263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二节 为尊者讳
- 264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三节 不祥之兆
- 265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四节 刮目相看
- 266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五节 螳螂捕蝉
- 267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六节 东窗事发
- 268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七节 义帝归天
- 269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八节 读书无用
- 270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九节 定量计算
- 271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节 兄弟重逢
- 272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一节 匈奴冒顿
- 273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二节 千里奔袭
- 274 第十三节 击破白羊
- 275 第十四节 顺手牵羊
- 276 第十五节 无耻之尤
- 277 第十六节 黄老之道
- 278 第十七节 奇技淫巧
- 279 第十八节 咸阳纸贵
- 280 第十九节 一只黑手
- 281 第四卷 东成西就 第二十节 东西称霸
- 282 第二十一节 以静制动
- 283 第二十二节 惊现刺客
- 284 第二十三节 祸兮福兮
- 285 第二十四节 将计就计
- 286 第二十五节 事出意外
- 287 第二十八节 出尔反尔
- 288 第二十九节 反匈同盟
- 289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三十节 陈仓故道
- 290 第三十一节 关中实力
- 291 第三十二节 瓜分天下
- 292 第三十三节 游击专家
- 293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一节 南越赵佗
- 294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节 白虎蛮军
- 295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四节 里应外合
- 296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五节 好德好色
- 297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六节 防患未然
- 298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七节 进退两难
- 299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八节 漫天要价
- 300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九节 江山如血
- 301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节 项羽袭营
- 302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一节 力挽狂澜
- 303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二节 所谋者利
- 304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三节 节外生枝
- 305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四节 弄巧成拙
- 306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五节 国之爪牙
- 307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六节 机不可失
- 308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七节 野有遗贤
- 309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八节 背水而阵
- 310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九节 乘桴出海
- 311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节 神机妙算
- 312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一节 人心莫测
- 313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二节 斤斤计较
- 314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三节 项悍夺兵
- 315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四节 黄雀在后
- 316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五节 攻心为上
- 317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六节 新年气象
- 318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七节 方寸已乱
- 319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八节 虚虚实实
- 320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九节 天意弄人
- 321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节 一喝退敌
- 322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一节 软硬不吃
- 323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二节 嬉笑怒骂
- 324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三节 赤子之心
- 325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四节 巧舌如簧
- 326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五节 软硬兼施
- 327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六节 咸阳风土
- 328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七节 休养生息
- 329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一节 月氏之王
- 330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节 利欲薰心
- 331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三节 各言其志
- 332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四节 娄敬献计
- 333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五节 业有专攻
- 334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六节 互相利用
- 335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七节 心有灵犀
- 336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八节 尔虞我诈
- 337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九节 成人之美
- 338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节 欲罢不能
- 339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一节 转移损失
- 340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二节 釜底抽薪
- 341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三节 以迂为直
- 342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四节 众志成城
- 343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五节 战火再起
- 344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六节 噩梦开始
- 345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七节 洞观若火
- 346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八节 推波助澜
- 347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九节 权衡利害
- 348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节 欲擒故纵
- 349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一节 意外之喜
- 350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二节 百年大计
- 351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三节 居延泽畔
- 352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四节 浑邪王降
- 353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五节 斩马剑手
- 354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六节 后悔莫及
- 355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七节 单于归天
- 356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八节 马踏连营
- 357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九节 封狼居胥
- 358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三十节 楚风浩荡
- 359 告书友书(代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七节 别有用心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七节 别有用心
“白将军怎么说?”吕雉刚一回帐,刘季就急吼吼的迎了上来。
吕雉淡淡的笑着:“白将军说,她还没有过门,不好管这事,不过我听着那意思,她并不反对。共家小姐有些不太愿意,不过也没说什么,说是父亲不在身边,还得听听兄长的意思。”
刘季一拍手,乐了:“那就是说还得听共尉的意见了呗?”
吕雉蹙起了黛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我听着也是那么个意思。白将军说,共老将军在家里不怎么管事,大事还是共将军做主。陈县武家的小姐看上了共将军,共老将军夫妇都挺中意的,只是共将军不满意,最后还是没成。依着我看,共小姐这件事说得上话的,恐怕也只有共将军了。”
“还有这事?”刘季一时被这个事情吸引住了,刨根问底的多问了几句。吕雉知道的也不多,略略给刘季说了。刘季一拍大腿:“这个竖子,恁多毛病呢,这么好的事情,居然还不愿意,要是……”
他话还没说完,见吕雉脸色不佳,这才知道自己失口了,连忙陪笑道:“夫人莫要多心,我也只是随口一说。这样吧,我让周苛再去一趟,和共尉亲自说说。”
“如此甚好。”吕雉叹惜了一声,推说累了,早早的回了后帐。刘季搓着手在帐里转了两圈,让人去把周苛找了来。周苛一听,犹豫了一下,可是一见刘季心急火燎的,也没好多说,转身去求见共尉。共尉正在帐里读书,白媚正卷着袖子挑灯芯,一边给共尉讲解兵了他的来意,找了个借口起身离开。周苛说了两句闲话,拱手笑道:“将军军务繁忙,依然用心学问,实在可钦可佩。”
共尉淡淡一笑,放下手中的竹简,叹了口气:“时下正是多事之秋,尉心中烦闷,这才读书以浇心中块垒,哪里是做什么学问啊。先生过奖了。”
周苛立刻顺着话题说了上去:“将军所言甚是,如今秦军大军压境,陈王危在旦夕,张楚立国不过半年,便风雨飘摇,实在可惜啊。不知将军准备什么时候起程勤王?”
共尉皱起了眉头,大手轻轻的抚着竹简,沉吟着说道:“先生有所不知,接到陈王急令,我本当立即起程,奈何大军未集,粮草未丰,不敢轻动,又怕陈王着急,所以准备先派一将前去接应。只是这先锋干系重大,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故而烦恼。”
看着共尉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周苛眼前一亮,他犹豫了片刻,若有所思:“将军为什么烦恼呢?将军帐下人才济济,有勇有谋者不乏其人,随便派哪一个去,都可以担当重任啊。”
“他们啊……”共尉苦笑着摇摇头:“勇者倒是不缺,但是要么太年青,要么粗勇少谋,沉稳不足,都不是合适的人选,做一斗将尚堪一用,做独当一面的前锋,则缺些火候。这不,我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选,只好派人去调白公或田壮,只要他们来一个,这先锋就有了合适的人选了。”
周苛微笑不语,摇了摇头,似乎有些不以为然。
“先生有何高见?”共尉摆出一副诚心请教的样子。
“将军,不是周苛放肆。白公或者田校尉诚然都是合适的先锋人选,但是他们远在郯县,只怕远水解不了近渴。秦军有八万之众,章邯又能征善战,连破周文、吴广大军,势头正劲。以连胜之军,攻新造之楚,胜负只在旦夕之间,恐怕白公、田校尉还没赶到,陈王已经支持不住了。”
共尉愕然,他想了想:“不至于吧,秦军虽然有八万,但是陈县城高池深,城中还有近两万的大军,要守上一阵子,应该还不是难事吧。先生过虑了。”
周苛当然知道这些情况,可是他是来替刘季找机会的,不把情况说得严重些,他又如何能够如愿?因此他连连摇头:“将军差矣。陈王起事,一呼百应,那是钻了始皇帝防范六国之后的空子。始皇帝初并天下,堕名城,销锋镝,迁各地豪杰于咸阳,致使山东无名将,无大城,故陈王以九百戍卒斩木为兵,登高一呼而天下应,遂立张楚。此非陈王之才,乃形势使然。眼下六国并起,人人各为其主,陈王又岂能再有当时之势哉?陈王为天下举事,名声震于朝庭,章邯挥师直下,正是因为陈王名声最盛之故。陈王虽然兴楚,但他不过是一氓隶之人,焉能领导群雄?秦有余威,新楚无恩,相较甚远。纵有大城,又能挡得几日?”
共尉沉默不语,这个周苛虽然在为了他自己的目的偷换概念,但是他所说的,却并非全然没有道理,陈胜兴得这么快,败得又这么急,原因大致被他说中了。章邯来势汹汹,陈县恐怕真的支持不了太久。但是他要的就是陈胜不能支撑,自然不会轻易的就被周苛说服。
“先生言重了。形势固然重要,但是陈王之才,也不可小视。”共尉微微一笑:“陈王虽然是氓隶之人,可是古人有语,肉食者鄙,英雄俊杰出身于草莽者甚众,怎么能以出身判断才能呢?刘校尉出身黔,不也是当世英雄吗?”
周苛哈哈一笑,挠着腮边的胡子,点了点头:“将军所言甚是,刘校尉确实和将军一样,出身虽然低贱,却都是英雄。刘校尉对将军也极是推崇呢。”
共尉呵呵一笑,没有接他的话。
“将军,救兵如救火,拖延不得啊。”周苛又说道。
“奈何无人可将啊。”共尉也装模作样的叹了一声。
周苛顿了一下,看了看共尉的脸色。见他一副很伤脑筋的样子,便试探道:“将军,既然将军也认为刘校尉是个英雄,何不让刘校尉为前锋?”
“他……能愿意吗?”共尉有些拿捏不定:“几次军议,刘校尉都安坐不动,我怕他不愿啊。”
周苛一喜:“刘校尉自然是愿意的,只是他现在手下人马不足,生怕坏了将军的事,所以不敢主动请缨。将军如果能够调拨一两千人与刘校尉一同前往,则必能成功。”
共尉盯着周苛,一声不吭。直看到周苛有些不安了,他才长叹了一声:“不是我共尉不信任刘校尉,只是刘校尉舍不得他手下的人才,不愿意让他们出来领兵。我就是想给他人马也不行啊。”他停了停,又苦笑着说:“先生想必也知道,刘校尉把你我分得如此清楚,我手下的诸将都有些意见,觉得刘校尉太生份了呢。要让人和他配合,怕是不易。”
周苛大喜,连忙说道:“将军误会了,刘校尉哪里是要和将军生份呢?他极愿与将军交好,只是一时没有找到机会罢了。将军,我有一策,可以让刘校尉与将军亲若兄弟。”
“哦?”共尉眉头一挑,喜上楣梢:“是什么好策,先生讲来。”
“将军,将军与刘校尉结秦晋之好,从此亲如一家,共抗强秦。”
“秦晋之好?”共尉咂摸着嘴想了想,苦笑了一声:“计策是个好计策。我也知道刘校尉有个叫刘交的弟弟博学多才,知书达礼,虽然年龄大了些,却着实是个人才。只是我那妹子,娇惯成性,只怕不太适合。先生,还是另想办法吧。”
周苛一听急了:“将军此言差矣,刘交虽然年长了些,但是性格温和,必定不会亏待小姐,正是极好的姻缘,将军何不考虑考虑呢?”
共尉连连摇头,断然否决。周苛没想到前面说得那么好,到了最后却被共尉一口拒绝了,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又劝说了两句,见共尉没有一点松口的意思,只得起身告辞。
“先生,有件事想请你帮忙。”共尉赶上一步,拉住周苛的袖子,亲热的说道。
“将军请说。”周苛停住了脚步,强按心中的沮丧,拱手一笑。
“先生也知道的,白将军是个女子,平时与众将相处自是无碍,但是帐中书佐却无合适的人选。闻说刘校尉有一妻妹,知书识文,本将想请刘校尉出面,请她到白将军帐中任职,将来刘校尉出征之时,也无后顾之忧,岂不是两全其美?”共尉说着,有些脸红,似乎心思被人看破了似的。
周苛一看共尉的脸色,顿时恍然大悟,搞了半天共尉虽然不想把妹子嫁出去,却看中了刘季的小姨子,那就好办了。他连忙拱手说道:“将军放心,周苛一定转告校尉。”
“有劳先生了。”共尉和周苛心领神会的相视大笑。
听了周苛的回报,刘季愣了一下:“他看中了少姁?”
“正是。”周苛连忙劝说道:“沛公,共将军娶了吕小姐,和沛公就是连襟,你们就是一家人了,双方有了互相信任的基础,岂不是更好共事?而且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只要沛公促成此事,沛公就可以出征了。沛公,机会就在眼前,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刘季眼前一亮,一握拳头:“就这么干。”
吕雉淡淡的笑着:“白将军说,她还没有过门,不好管这事,不过我听着那意思,她并不反对。共家小姐有些不太愿意,不过也没说什么,说是父亲不在身边,还得听听兄长的意思。”
刘季一拍手,乐了:“那就是说还得听共尉的意见了呗?”
吕雉蹙起了黛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我听着也是那么个意思。白将军说,共老将军在家里不怎么管事,大事还是共将军做主。陈县武家的小姐看上了共将军,共老将军夫妇都挺中意的,只是共将军不满意,最后还是没成。依着我看,共小姐这件事说得上话的,恐怕也只有共将军了。”
“还有这事?”刘季一时被这个事情吸引住了,刨根问底的多问了几句。吕雉知道的也不多,略略给刘季说了。刘季一拍大腿:“这个竖子,恁多毛病呢,这么好的事情,居然还不愿意,要是……”
他话还没说完,见吕雉脸色不佳,这才知道自己失口了,连忙陪笑道:“夫人莫要多心,我也只是随口一说。这样吧,我让周苛再去一趟,和共尉亲自说说。”
“如此甚好。”吕雉叹惜了一声,推说累了,早早的回了后帐。刘季搓着手在帐里转了两圈,让人去把周苛找了来。周苛一听,犹豫了一下,可是一见刘季心急火燎的,也没好多说,转身去求见共尉。共尉正在帐里读书,白媚正卷着袖子挑灯芯,一边给共尉讲解兵了他的来意,找了个借口起身离开。周苛说了两句闲话,拱手笑道:“将军军务繁忙,依然用心学问,实在可钦可佩。”
共尉淡淡一笑,放下手中的竹简,叹了口气:“时下正是多事之秋,尉心中烦闷,这才读书以浇心中块垒,哪里是做什么学问啊。先生过奖了。”
周苛立刻顺着话题说了上去:“将军所言甚是,如今秦军大军压境,陈王危在旦夕,张楚立国不过半年,便风雨飘摇,实在可惜啊。不知将军准备什么时候起程勤王?”
共尉皱起了眉头,大手轻轻的抚着竹简,沉吟着说道:“先生有所不知,接到陈王急令,我本当立即起程,奈何大军未集,粮草未丰,不敢轻动,又怕陈王着急,所以准备先派一将前去接应。只是这先锋干系重大,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故而烦恼。”
看着共尉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周苛眼前一亮,他犹豫了片刻,若有所思:“将军为什么烦恼呢?将军帐下人才济济,有勇有谋者不乏其人,随便派哪一个去,都可以担当重任啊。”
“他们啊……”共尉苦笑着摇摇头:“勇者倒是不缺,但是要么太年青,要么粗勇少谋,沉稳不足,都不是合适的人选,做一斗将尚堪一用,做独当一面的前锋,则缺些火候。这不,我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选,只好派人去调白公或田壮,只要他们来一个,这先锋就有了合适的人选了。”
周苛微笑不语,摇了摇头,似乎有些不以为然。
“先生有何高见?”共尉摆出一副诚心请教的样子。
“将军,不是周苛放肆。白公或者田校尉诚然都是合适的先锋人选,但是他们远在郯县,只怕远水解不了近渴。秦军有八万之众,章邯又能征善战,连破周文、吴广大军,势头正劲。以连胜之军,攻新造之楚,胜负只在旦夕之间,恐怕白公、田校尉还没赶到,陈王已经支持不住了。”
共尉愕然,他想了想:“不至于吧,秦军虽然有八万,但是陈县城高池深,城中还有近两万的大军,要守上一阵子,应该还不是难事吧。先生过虑了。”
周苛当然知道这些情况,可是他是来替刘季找机会的,不把情况说得严重些,他又如何能够如愿?因此他连连摇头:“将军差矣。陈王起事,一呼百应,那是钻了始皇帝防范六国之后的空子。始皇帝初并天下,堕名城,销锋镝,迁各地豪杰于咸阳,致使山东无名将,无大城,故陈王以九百戍卒斩木为兵,登高一呼而天下应,遂立张楚。此非陈王之才,乃形势使然。眼下六国并起,人人各为其主,陈王又岂能再有当时之势哉?陈王为天下举事,名声震于朝庭,章邯挥师直下,正是因为陈王名声最盛之故。陈王虽然兴楚,但他不过是一氓隶之人,焉能领导群雄?秦有余威,新楚无恩,相较甚远。纵有大城,又能挡得几日?”
共尉沉默不语,这个周苛虽然在为了他自己的目的偷换概念,但是他所说的,却并非全然没有道理,陈胜兴得这么快,败得又这么急,原因大致被他说中了。章邯来势汹汹,陈县恐怕真的支持不了太久。但是他要的就是陈胜不能支撑,自然不会轻易的就被周苛说服。
“先生言重了。形势固然重要,但是陈王之才,也不可小视。”共尉微微一笑:“陈王虽然是氓隶之人,可是古人有语,肉食者鄙,英雄俊杰出身于草莽者甚众,怎么能以出身判断才能呢?刘校尉出身黔,不也是当世英雄吗?”
周苛哈哈一笑,挠着腮边的胡子,点了点头:“将军所言甚是,刘校尉确实和将军一样,出身虽然低贱,却都是英雄。刘校尉对将军也极是推崇呢。”
共尉呵呵一笑,没有接他的话。
“将军,救兵如救火,拖延不得啊。”周苛又说道。
“奈何无人可将啊。”共尉也装模作样的叹了一声。
周苛顿了一下,看了看共尉的脸色。见他一副很伤脑筋的样子,便试探道:“将军,既然将军也认为刘校尉是个英雄,何不让刘校尉为前锋?”
“他……能愿意吗?”共尉有些拿捏不定:“几次军议,刘校尉都安坐不动,我怕他不愿啊。”
周苛一喜:“刘校尉自然是愿意的,只是他现在手下人马不足,生怕坏了将军的事,所以不敢主动请缨。将军如果能够调拨一两千人与刘校尉一同前往,则必能成功。”
共尉盯着周苛,一声不吭。直看到周苛有些不安了,他才长叹了一声:“不是我共尉不信任刘校尉,只是刘校尉舍不得他手下的人才,不愿意让他们出来领兵。我就是想给他人马也不行啊。”他停了停,又苦笑着说:“先生想必也知道,刘校尉把你我分得如此清楚,我手下的诸将都有些意见,觉得刘校尉太生份了呢。要让人和他配合,怕是不易。”
周苛大喜,连忙说道:“将军误会了,刘校尉哪里是要和将军生份呢?他极愿与将军交好,只是一时没有找到机会罢了。将军,我有一策,可以让刘校尉与将军亲若兄弟。”
“哦?”共尉眉头一挑,喜上楣梢:“是什么好策,先生讲来。”
“将军,将军与刘校尉结秦晋之好,从此亲如一家,共抗强秦。”
“秦晋之好?”共尉咂摸着嘴想了想,苦笑了一声:“计策是个好计策。我也知道刘校尉有个叫刘交的弟弟博学多才,知书达礼,虽然年龄大了些,却着实是个人才。只是我那妹子,娇惯成性,只怕不太适合。先生,还是另想办法吧。”
周苛一听急了:“将军此言差矣,刘交虽然年长了些,但是性格温和,必定不会亏待小姐,正是极好的姻缘,将军何不考虑考虑呢?”
共尉连连摇头,断然否决。周苛没想到前面说得那么好,到了最后却被共尉一口拒绝了,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又劝说了两句,见共尉没有一点松口的意思,只得起身告辞。
“先生,有件事想请你帮忙。”共尉赶上一步,拉住周苛的袖子,亲热的说道。
“将军请说。”周苛停住了脚步,强按心中的沮丧,拱手一笑。
“先生也知道的,白将军是个女子,平时与众将相处自是无碍,但是帐中书佐却无合适的人选。闻说刘校尉有一妻妹,知书识文,本将想请刘校尉出面,请她到白将军帐中任职,将来刘校尉出征之时,也无后顾之忧,岂不是两全其美?”共尉说着,有些脸红,似乎心思被人看破了似的。
周苛一看共尉的脸色,顿时恍然大悟,搞了半天共尉虽然不想把妹子嫁出去,却看中了刘季的小姨子,那就好办了。他连忙拱手说道:“将军放心,周苛一定转告校尉。”
“有劳先生了。”共尉和周苛心领神会的相视大笑。
听了周苛的回报,刘季愣了一下:“他看中了少姁?”
“正是。”周苛连忙劝说道:“沛公,共将军娶了吕小姐,和沛公就是连襟,你们就是一家人了,双方有了互相信任的基础,岂不是更好共事?而且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只要沛公促成此事,沛公就可以出征了。沛公,机会就在眼前,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刘季眼前一亮,一握拳头:“就这么干。”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