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0 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三十九节 流氓本色
- 81 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四十节 吕氏姊妹
- 82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一节 乱点鸳鸯
- 83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节 山雨欲来
- 84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三节 姊妹之间
- 85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四节 两手准备
- 86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五节 夫人路线
- 87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六节 女儿心思
- 88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七节 别有用心
- 89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八节 各怀鬼胎
- 90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九节 驾前议兵
- 91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节 战守之争
- 92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一节 先胜后败
- 93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二节 一败涂地
- 94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三节 劫后重逢
- 95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四节 左拥右抱
- 96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五节 迂腐博士
- 97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六节 项梁渡江
- 98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七节 新郪新妻
- 99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八节 黎明突袭
- 100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九节 陈胜身亡
- 101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节 君子一言
- 102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一节 重振士气
- 103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二节 所见略同
- 104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三节 一点先机
- 105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四节 铁骑破阵
- 106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五节 天无二日
- 107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六节 秦楚恩怨
- 108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七节 秦人之苦
- 109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八节 立功立名
- 110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九节 做贼心虚
- 111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节 乡愿博士
- 112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一节 夫妻夜话
- 113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二节 儒墨相争
- 114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三节 长远打算
- 115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一节 内忧外患
- 116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二节 骑虎难下
- 117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三节 斩草除根
- 118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四节 投石问路
- 119 第一章韬光养晦第五节又见刘季
- 120 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六节话说张良
- 121 第七节内心强大
- 122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八节一笔交易
- 123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九节9472所在
- 124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十节意外之败
- 125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十一节故国3909孙
- 126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十二节118眼睛斗
- 127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十三节阿妹出奔..
- 128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十四节刚烈杜鱼
- 129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十五节讨价还价
- 130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十六节同床异梦
- 131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十七节一剑惊雷
- 132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十八节见血就晕
- 133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十九节失忆虞姬
- 134 第十九节 失忆虞姬
- 135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二十节相逢意气
- 136 第二十节 相逢意气
- 137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二十一节加官进爵
- 138 第二卷群雄逐鹿第一章韬光养晦第二十二节异姓兄弟
- 139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二十二节 异姓7435
- 140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二十三节 长短之议
- 141 第二十四节 宝刀之歌
- 142 第二十五节 恐怖组织
- 143 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一节 援军来了
- 144 第二节 军帐4243
- 145 第三节 不容乐观
- 146 第四节 内外之敌
- 147 第五节 虚虚实实
- 148 第六节 欲擒故纵
- 149 第七节 误中副车
- 150 第八节 姊妹情深
- 151 第九节 欺之以方
- 152 第十一节 避实击虚
- 153 第十二节 步履维艰
- 154 第十三节 左右为难
- 155 第十五节 坚壁清野
- 156 第十七节 不即不离
- 157 第十八节 反客为主
- 158 第十九节 临阵纳降
- 159 第二十节 转战颍川
- 160 第二十一节 何必当初
- 161 第二十二节 谋国谋家
- 162 第二十三节 见缝插针
- 163 第二十五节 高阳酒徒
- 164 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二十六节 意不在此
- 165 第二十七节 你心我心
- 166 第二十八节 舌取陈留
- 167 第二十九节 如愿以偿
- 168 第三十节 两全齐美
- 169 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三十一节 不复当年
- 170 第三十三节 无一生还
- 171 第三十四节 当面讨债
- 172 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三十五节 逃之夭夭
- 173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一章-第二节 大功告成
- 174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三节 当务之急
- 175 第四节 无赖本色--第五节 翻云覆雨
- 176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八节 放虎归山
- 177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九节 成竹在胸
- 178 第十节 知已知彼
- 179 第十二节 半渡而击
- 180 第十三节 乘风而来
- 181 第十四节 败军之将
- 182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十五节 意外之喜
- 183 第十六节 敢战死士
- 184 第十七节 山岭喋血
- 185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十八节 归师勿遏
- 186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十九节 实力尊严
- 187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节 顺水推舟
- 188 第二十一节 谏逐客书
- 189 第二十二节 一举三得
- 190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三节 左右逢源
- 191 第二十四节 克已复礼
- 192 第二十五节 时不我待
- 193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六节 以逸待劳
- 194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七节 勾心斗角
- 195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八节 郦商立功
- 196 第二十九节 临阵换计. .
- 197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三十节 前途堪虞
- 198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三十一节 不战而降
- 199 第二章 喋血巨鹿 第一节 旁敲侧击
- 200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节 明争暗斗
- 201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三节 宋襄相齐
- 202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四节 利害权衡
- 203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五节 客大欺主
- 204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六节 血溅三步
- 205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七节 在天之灵
- 206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八节 表里不一
- 207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九节 后继无人
- 208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节 两只狐狸
- 209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一节 损人利已
- 210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二节 神箭少年
- 211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三节 养虎为患
- 212 第二章 巨鹿鏊兵 第十四节 不死不休
- 213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五节 重瞳之兆
- 214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六节 尺蠖之屈
- 215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七节 仇人见面
- 216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八节 临战话别
- 217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十九节 慈不掌兵
- 218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十节 缓兵之计
- 219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十一节 楚之国殇
- 220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十二节 将计就计
- 221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十三节 血战开始
- 222 第二十四节 志在天下
- 223 第二十五节 咸阳来使
- 224 第二十六节 战神天威
- 225 第二十七节 险象环生
- 226 第二十八节 突生变故
- 227 第二十九节 决一死战
- 228 第三十节 绝处逢生
- 229 第三十一节 摧枯拉朽
- 230 第一节 敬而远之
- 231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节 欲擒故纵
- 232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节 女儿心思
- 233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四节 战战兢兢
- 234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五节 损人利已
- 235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六节 无间吕臣
- 236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七节 扶弱抑强
- 237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八节 虚张声势
- 238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九节 东海来客
- 239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节 不可思议
- 240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一节 形同隔世
- 241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二节 做贼心虚
- 242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三节 求战心切
- 243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四节 一战而克
- 244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五节 杀机丛丛
- 245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六节 兵临城下
- 246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七节 暗流涌动
- 247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八节 歪打正着
- 248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九节 情长理短
- 249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节 函谷易手
- 250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一节 刘季中计
- 251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三节 绝处逢生
- 252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四节 福兮祸兮
- 253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五节 入主咸阳
- 254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六节 争权夺利
- 255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七节 来者不善
- 256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八节 软硬兼施
- 257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九节 运筹帷幄
- 258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十节 鸿门夜宴
- 259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十一节 项庄舞剑
- 260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十二节 心不由人
- 261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十三节 项羽称霸
- 262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一节 请君入瓮
- 263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二节 为尊者讳
- 264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三节 不祥之兆
- 265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四节 刮目相看
- 266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五节 螳螂捕蝉
- 267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六节 东窗事发
- 268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七节 义帝归天
- 269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八节 读书无用
- 270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九节 定量计算
- 271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节 兄弟重逢
- 272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一节 匈奴冒顿
- 273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二节 千里奔袭
- 274 第十三节 击破白羊
- 275 第十四节 顺手牵羊
- 276 第十五节 无耻之尤
- 277 第十六节 黄老之道
- 278 第十七节 奇技淫巧
- 279 第十八节 咸阳纸贵
- 280 第十九节 一只黑手
- 281 第四卷 东成西就 第二十节 东西称霸
- 282 第二十一节 以静制动
- 283 第二十二节 惊现刺客
- 284 第二十三节 祸兮福兮
- 285 第二十四节 将计就计
- 286 第二十五节 事出意外
- 287 第二十八节 出尔反尔
- 288 第二十九节 反匈同盟
- 289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三十节 陈仓故道
- 290 第三十一节 关中实力
- 291 第三十二节 瓜分天下
- 292 第三十三节 游击专家
- 293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一节 南越赵佗
- 294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节 白虎蛮军
- 295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四节 里应外合
- 296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五节 好德好色
- 297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六节 防患未然
- 298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七节 进退两难
- 299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八节 漫天要价
- 300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九节 江山如血
- 301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节 项羽袭营
- 302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一节 力挽狂澜
- 303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二节 所谋者利
- 304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三节 节外生枝
- 305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四节 弄巧成拙
- 306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五节 国之爪牙
- 307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六节 机不可失
- 308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七节 野有遗贤
- 309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八节 背水而阵
- 310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九节 乘桴出海
- 311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节 神机妙算
- 312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一节 人心莫测
- 313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二节 斤斤计较
- 314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三节 项悍夺兵
- 315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四节 黄雀在后
- 316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五节 攻心为上
- 317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六节 新年气象
- 318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七节 方寸已乱
- 319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八节 虚虚实实
- 320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九节 天意弄人
- 321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节 一喝退敌
- 322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一节 软硬不吃
- 323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二节 嬉笑怒骂
- 324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三节 赤子之心
- 325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四节 巧舌如簧
- 326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五节 软硬兼施
- 327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六节 咸阳风土
- 328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七节 休养生息
- 329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一节 月氏之王
- 330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节 利欲薰心
- 331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三节 各言其志
- 332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四节 娄敬献计
- 333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五节 业有专攻
- 334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六节 互相利用
- 335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七节 心有灵犀
- 336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八节 尔虞我诈
- 337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九节 成人之美
- 338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节 欲罢不能
- 339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一节 转移损失
- 340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二节 釜底抽薪
- 341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三节 以迂为直
- 342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四节 众志成城
- 343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五节 战火再起
- 344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六节 噩梦开始
- 345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七节 洞观若火
- 346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八节 推波助澜
- 347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九节 权衡利害
- 348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节 欲擒故纵
- 349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一节 意外之喜
- 350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二节 百年大计
- 351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三节 居延泽畔
- 352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四节 浑邪王降
- 353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五节 斩马剑手
- 354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六节 后悔莫及
- 355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七节 单于归天
- 356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八节 马踏连营
- 357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九节 封狼居胥
- 358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三十节 楚风浩荡
- 359 告书友书(代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九节 驾前议兵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九节 驾前议兵
孔鲋没有说话,心里却道,共尉如果势力膨胀过快,只怕早就被你调回来了。随着周巿、武臣相继脱离陈胜,陈胜变得特别敏感,对手下人都不敢信了。想想也是,连武臣都背叛了他,还有谁是可信的呢?比起武臣来,共尉还算不上亲信,更何况他还和武家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陈胜见孔鲋不说话,也有些尴尬,他咳嗽了一声,扯开了话题:“先生言之有理,我这就派人召回上柱国,共守陈县。”他拿起竹简重新看了看,忽然叹了口气,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只是用希冀的目光看着宫门外。
他在等候吕臣的到来。
吕臣离开陈县之后,在新蔡、汝阴一带打了几仗,挽回了邓宗作战不力的颓势,稳住了陈郡的南境,手下人马扩展到了三万余。前一段时间召平派人来,说在广陵略地的进展不顺,几个地方豪强对陈胜没什么信心,拥城自守,不愿意归附陈胜。陈胜随即命令吕臣移兵东向,越过泗水郡增援召平,也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以吕臣的能力,拿下广陵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何况共尉平定了东海郡淮水以北之后,也派人南下,有他们两个人在,再加上大江天险,守住陈县的后方是十拿九稳。
陈胜本来准备让他们过江征服会稽郡的,只是现在西线战场出人意料的迅崩溃了,他不得不把这一支后备力量调回来,先保住陈县再说。送给吕臣的信是和送给共尉的信一起出的,现在共尉的信来了,吕臣却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陈胜的心里不免有些忐忑。
“一万四千人,参与守城是够了,与秦军决战……”陈胜摇了摇头:“兵力还是不足啊。”
孔鲋略一思索:“大王,只要能守住陈县一段时间,想必就会有转机了。共将军虽然只有一万多人前来勤王,但他只是一时之间来不及抽调所有的人马。鲋以为,共将军一定在紧急调动手下的人马,如果把郯县、下邳以及他南徇广陵的人马全部抽调过来,也有近三万之众,再加上吕将军的人马,与秦军一战,还是有可能的。”
陈胜落寞的笑了,兵力上也许差不多了,可是能打得过秦军吗?章邯五万刑徒连破周文、田藏近三十万大军,气势正盛,现在又增加了不少关中子弟,战斗力比起刑徒来提升了不止一截。共尉和吕臣虽然都是少年才俊,可是他们毕竟太年轻了,未必是章邯的对手啊。
“先生,你去一趟彭城吧。”陈胜忽然说道。
孔鲋愣了一下,有些不解的看着陈胜。陈胜是不相信共尉吗?孔鲋犹豫了一会,暗自叹了口气,陈胜现在已经不相信任何人了。共尉和他因为学术问题有过较深的交往,共尉虽然不赞同他的学说,但是对他很尊敬,陈胜这是要他去向共尉施加压力,让他尽快前来勤王。
“喏。”孔鲋低下了头,应了一声,随即出宫,带了两个学生赶往彭城。
两天后,吕臣的消息送到陈县。他告诉陈胜,广陵一带的豪强一直没有低头,他们拥兵自重,有一两千的,有三四千的,多的甚至过万——东阳人陈婴手下就有足足两万人——本来他想以恩威并重降服他们的,但眼下形势突然恶化,他不能在广陵消耗太多的时间和兵力。因此,他希望陈胜能够对这些人封官许愿。同时,从共同抗秦的角度出,他建议和九江、会稽的义军结盟,请他们过江,一起与秦军决战。如果这事能成,则保住陈县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陈胜稍作犹豫,立即同意了吕臣的建议,授权吕臣与项梁、英布洽谈相关事宜,同时敦促吕臣迅向陈县移动。秦军不日即将到达,陈县十分危急。
三日后,刘季带领四千大军到达陈县。第一批勤王的人马到达,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对人心惶惶的陈县可谓是一针强心剂。刘季成了陈县里的风云人物,陈胜亲自接见了他,封他为将军,与共敖共守陈县。刘季春风得意,在共尉手下吃了那么久的憋,现在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他在陈县一面熟悉城防,一面到处走访。虽然陈县现在已经没有那么热闹了,但是相比起沛县来,陈县的人气还是要旺得多。通过他有意无意的提醒,大家都知道他和共尉有亲戚关系,对他都高看三分,刘季意气风,几乎忘了自己是干什么来的,整天带着人在陈县喝酒、吹牛。
好日子没过到两天,坏消息来了。
上柱国房君蔡赐撤退不及,在长平被秦军追上,一万大军没支撑过一个时辰,就被如狼似虎的秦军歼灭,房君蔡赐战死。秦军击杀蔡赐之后,马不停蹄,直扑陈县,等陈胜得到消息,秦军离陈县已经不足五十里。
陈县顿时陷入了恐慌之中。
“大王,请立即下令大司马入城防守。”负责城内安全的共敖急得不顾礼仪,大声叫道:“秦军来势汹汹,大司马只有一万五千多人,根本不可能挡得住秦军。一旦大司马有失,城内区区八千多人,也难以支撑到援军到来。如果大司马入城,则合起来有两万余,支撑半个月不成问题。”
陈胜连连点头,随即又看向刘季。刘季手下有四千人,也是一只不可小觑的力量。而且这两天刘季很活跃,谈兵说阵,颇有大将风范。
“刘将军,你看呢?”
刘季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正玩得开心呢,没想到秦军转眼之间就到了城下。八万大军?天啦,陈县还守得住吗?在共敖说话的时候,他正在考虑是不是要逃跑的问题,一听陈胜问他的意见,他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
共敖斜着眼睛看着他,心里十分不快。他对刘季印象很不好。这个刘季在外人面前说他和共尉的姻亲,可是对他却并不恭敬。只是刚进城的时候来拜见了他一次,以后就没见过他的人影,倒是他的夫人吕雉经常来陪共夫人说话,透着那么一股子亲热。
刘季感觉到了共敖的不屑,心里十分恼火。他虽然和共尉是连襟,论辈份比共敖低一辈,其实共敖只比他大两岁,让他在共敖面前以子侄见礼,他觉得十分别扭。再说了,你共家虽然以前是贵族,可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现在跟老子一样,都是黔出身,说不定还不如老子呢。凭什么老子在你面前装孙子?一看到共敖那个样子,他腾的火就上来了。
“大王,臣以为不可。”刘季起身大声说道。
“为何?”陈胜好奇的看着刘季,又看看共敖。他本来以为,刘季曾经是共尉的手下,应该是共敖同样的立场的的,没想到刘季却当面反驳共敖,让共敖下不了台。
刘季一拱手,瞟了共敖一眼,大声说道:“大王,秦军来得虽然猛,可是如果我军全部退回城中防守,则陈县必成孤城,凭由秦军团团围住。共吕二位将军的援军什么时候能到,我们很难得到准确的时间。就算他们到了,我们又如何能够得知?万一秦军利用我们消息不通的机会,分兵击溃了他们,我们也不知道。坐守孤城,时间久了,人心必定不稳,并非万全之策。”
“不知刘将军有什么高见?”共敖怒极反笑。
“守城之道,攻守兼备。”刘季一挥手,气势十足的朗声说道:“兵法云,百里而趋利,必蹶上将军。秦军一路奔袭,何止百里?他们以为我大楚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所以不加防备,一路急驰而来,已是疲备之师。我军当迎头痛击之,挫其锐气,鼓舞我军士气,稳定人心,彼消此涨,然后再据城而守,如此,则城可守,援军可待。”
陈胜若有所思,他看了看前令尹吕青、又看了看大司马张贺,再看看共敖:“诸位以为如何?”
吕青连连摇头:“老臣不通军事,一切全听大王独断。”
大司马张贺挠了挠头,吱唔了半天,也没有说过个道道来。他没有打过仗,带兵以来,也没有上过战场,忽然之间让他面对八万秦军,他已经慌了手脚。在他看来,当然是按共敖的办法,全军退回城中防守比较妥当。但是他作为大司马,目前陈县周围最高的武官,他又不能示弱,以免让人觉得他就是刘季所说的贪生怕死之辈。
“刘将军,那可是八万秦军。”共敖嘿嘿冷笑:“我军总共不过两万三千多人,再留下守城的人马,能够出战的尚不足秦军的四分之一,将军以为有赢的机会吗?”
“不然。”刘季拱了拱手,傲然说道:“秦军虽然有八万之众,但是他不可能八万人马同步前进,先到城下的,必然只是先头部队,依我猜测,也就是一万人左右,并不比我军多。而且,他远来疲惫,我军以逸待劳,只要准备得当,并非没有得胜的可能。”
他转过身,抗声说道:“刘季不才,愿为大王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陈胜见孔鲋不说话,也有些尴尬,他咳嗽了一声,扯开了话题:“先生言之有理,我这就派人召回上柱国,共守陈县。”他拿起竹简重新看了看,忽然叹了口气,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只是用希冀的目光看着宫门外。
他在等候吕臣的到来。
吕臣离开陈县之后,在新蔡、汝阴一带打了几仗,挽回了邓宗作战不力的颓势,稳住了陈郡的南境,手下人马扩展到了三万余。前一段时间召平派人来,说在广陵略地的进展不顺,几个地方豪强对陈胜没什么信心,拥城自守,不愿意归附陈胜。陈胜随即命令吕臣移兵东向,越过泗水郡增援召平,也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以吕臣的能力,拿下广陵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何况共尉平定了东海郡淮水以北之后,也派人南下,有他们两个人在,再加上大江天险,守住陈县的后方是十拿九稳。
陈胜本来准备让他们过江征服会稽郡的,只是现在西线战场出人意料的迅崩溃了,他不得不把这一支后备力量调回来,先保住陈县再说。送给吕臣的信是和送给共尉的信一起出的,现在共尉的信来了,吕臣却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陈胜的心里不免有些忐忑。
“一万四千人,参与守城是够了,与秦军决战……”陈胜摇了摇头:“兵力还是不足啊。”
孔鲋略一思索:“大王,只要能守住陈县一段时间,想必就会有转机了。共将军虽然只有一万多人前来勤王,但他只是一时之间来不及抽调所有的人马。鲋以为,共将军一定在紧急调动手下的人马,如果把郯县、下邳以及他南徇广陵的人马全部抽调过来,也有近三万之众,再加上吕将军的人马,与秦军一战,还是有可能的。”
陈胜落寞的笑了,兵力上也许差不多了,可是能打得过秦军吗?章邯五万刑徒连破周文、田藏近三十万大军,气势正盛,现在又增加了不少关中子弟,战斗力比起刑徒来提升了不止一截。共尉和吕臣虽然都是少年才俊,可是他们毕竟太年轻了,未必是章邯的对手啊。
“先生,你去一趟彭城吧。”陈胜忽然说道。
孔鲋愣了一下,有些不解的看着陈胜。陈胜是不相信共尉吗?孔鲋犹豫了一会,暗自叹了口气,陈胜现在已经不相信任何人了。共尉和他因为学术问题有过较深的交往,共尉虽然不赞同他的学说,但是对他很尊敬,陈胜这是要他去向共尉施加压力,让他尽快前来勤王。
“喏。”孔鲋低下了头,应了一声,随即出宫,带了两个学生赶往彭城。
两天后,吕臣的消息送到陈县。他告诉陈胜,广陵一带的豪强一直没有低头,他们拥兵自重,有一两千的,有三四千的,多的甚至过万——东阳人陈婴手下就有足足两万人——本来他想以恩威并重降服他们的,但眼下形势突然恶化,他不能在广陵消耗太多的时间和兵力。因此,他希望陈胜能够对这些人封官许愿。同时,从共同抗秦的角度出,他建议和九江、会稽的义军结盟,请他们过江,一起与秦军决战。如果这事能成,则保住陈县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陈胜稍作犹豫,立即同意了吕臣的建议,授权吕臣与项梁、英布洽谈相关事宜,同时敦促吕臣迅向陈县移动。秦军不日即将到达,陈县十分危急。
三日后,刘季带领四千大军到达陈县。第一批勤王的人马到达,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对人心惶惶的陈县可谓是一针强心剂。刘季成了陈县里的风云人物,陈胜亲自接见了他,封他为将军,与共敖共守陈县。刘季春风得意,在共尉手下吃了那么久的憋,现在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他在陈县一面熟悉城防,一面到处走访。虽然陈县现在已经没有那么热闹了,但是相比起沛县来,陈县的人气还是要旺得多。通过他有意无意的提醒,大家都知道他和共尉有亲戚关系,对他都高看三分,刘季意气风,几乎忘了自己是干什么来的,整天带着人在陈县喝酒、吹牛。
好日子没过到两天,坏消息来了。
上柱国房君蔡赐撤退不及,在长平被秦军追上,一万大军没支撑过一个时辰,就被如狼似虎的秦军歼灭,房君蔡赐战死。秦军击杀蔡赐之后,马不停蹄,直扑陈县,等陈胜得到消息,秦军离陈县已经不足五十里。
陈县顿时陷入了恐慌之中。
“大王,请立即下令大司马入城防守。”负责城内安全的共敖急得不顾礼仪,大声叫道:“秦军来势汹汹,大司马只有一万五千多人,根本不可能挡得住秦军。一旦大司马有失,城内区区八千多人,也难以支撑到援军到来。如果大司马入城,则合起来有两万余,支撑半个月不成问题。”
陈胜连连点头,随即又看向刘季。刘季手下有四千人,也是一只不可小觑的力量。而且这两天刘季很活跃,谈兵说阵,颇有大将风范。
“刘将军,你看呢?”
刘季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正玩得开心呢,没想到秦军转眼之间就到了城下。八万大军?天啦,陈县还守得住吗?在共敖说话的时候,他正在考虑是不是要逃跑的问题,一听陈胜问他的意见,他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
共敖斜着眼睛看着他,心里十分不快。他对刘季印象很不好。这个刘季在外人面前说他和共尉的姻亲,可是对他却并不恭敬。只是刚进城的时候来拜见了他一次,以后就没见过他的人影,倒是他的夫人吕雉经常来陪共夫人说话,透着那么一股子亲热。
刘季感觉到了共敖的不屑,心里十分恼火。他虽然和共尉是连襟,论辈份比共敖低一辈,其实共敖只比他大两岁,让他在共敖面前以子侄见礼,他觉得十分别扭。再说了,你共家虽然以前是贵族,可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现在跟老子一样,都是黔出身,说不定还不如老子呢。凭什么老子在你面前装孙子?一看到共敖那个样子,他腾的火就上来了。
“大王,臣以为不可。”刘季起身大声说道。
“为何?”陈胜好奇的看着刘季,又看看共敖。他本来以为,刘季曾经是共尉的手下,应该是共敖同样的立场的的,没想到刘季却当面反驳共敖,让共敖下不了台。
刘季一拱手,瞟了共敖一眼,大声说道:“大王,秦军来得虽然猛,可是如果我军全部退回城中防守,则陈县必成孤城,凭由秦军团团围住。共吕二位将军的援军什么时候能到,我们很难得到准确的时间。就算他们到了,我们又如何能够得知?万一秦军利用我们消息不通的机会,分兵击溃了他们,我们也不知道。坐守孤城,时间久了,人心必定不稳,并非万全之策。”
“不知刘将军有什么高见?”共敖怒极反笑。
“守城之道,攻守兼备。”刘季一挥手,气势十足的朗声说道:“兵法云,百里而趋利,必蹶上将军。秦军一路奔袭,何止百里?他们以为我大楚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所以不加防备,一路急驰而来,已是疲备之师。我军当迎头痛击之,挫其锐气,鼓舞我军士气,稳定人心,彼消此涨,然后再据城而守,如此,则城可守,援军可待。”
陈胜若有所思,他看了看前令尹吕青、又看了看大司马张贺,再看看共敖:“诸位以为如何?”
吕青连连摇头:“老臣不通军事,一切全听大王独断。”
大司马张贺挠了挠头,吱唔了半天,也没有说过个道道来。他没有打过仗,带兵以来,也没有上过战场,忽然之间让他面对八万秦军,他已经慌了手脚。在他看来,当然是按共敖的办法,全军退回城中防守比较妥当。但是他作为大司马,目前陈县周围最高的武官,他又不能示弱,以免让人觉得他就是刘季所说的贪生怕死之辈。
“刘将军,那可是八万秦军。”共敖嘿嘿冷笑:“我军总共不过两万三千多人,再留下守城的人马,能够出战的尚不足秦军的四分之一,将军以为有赢的机会吗?”
“不然。”刘季拱了拱手,傲然说道:“秦军虽然有八万之众,但是他不可能八万人马同步前进,先到城下的,必然只是先头部队,依我猜测,也就是一万人左右,并不比我军多。而且,他远来疲惫,我军以逸待劳,只要准备得当,并非没有得胜的可能。”
他转过身,抗声说道:“刘季不才,愿为大王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