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7 一百一十七、元宝
- 118 一百一十八、漕运
- 119 一百一十九、旧事
- 120 一百二十、谋划
- 121 一百二十一、喝茶
- 122 一百二十二、掺合
- 123 一百二十三、汪弟
- 124 一百二十四、线头
- 125 一百二十五、外甥
- 126 一百二十六、钟情
- 127 一百二十七、漕帮
- 128 一百二十八、暗涌
- 129 一百二十九、重伤
- 130 第一百三十章、哭诉
- 131 一百三十一、放手
- 132 一百三十二、兄弟
- 133 一百三十三、霞光
- 134 一百三十四、情敌
- 135 一百三十五、往事
- 136 一百三十六、周癞
- 137 一百三十七、求娶
- 138 一百三十八、问候
- 139 一百三十九、提亲
- 140 一百四十、大费
- 141 一百四十一、拜师
- 142 一百四十二、周折
- 143 一百四十三、错失
- 144 一百四十四、良缘
- 145 一百四十五、下定
- 146 一百四十七、难题
- 147 一百四十八、解题
- 148 一百四十九、规矩
- 149 一百五十、宅院
- 150 一百五十一、岁月
- 151 一百五十二、叛变
- 152 一百五十三、侥幸
- 153 一百五十四,步步
- 154 一百五十五、为营
- 155 一百五十六、欠债
- 156 一百五十七、侄女
- 157 一百五十八、给钱
- 158 一百五十九、罚跪
- 159 一百六十、虎头
- 160 一百六十一、稀罕
- 161 一百六十二、天花
- 162 一百六十三、微笑
- 163 一百六十四、无援
- 164 一百六十五、平静
- 165 一百六十六、醉酒
- 166 一百六十七、哭泣
- 167 一百六十八、花宴
- 168 一百六十九、坚持
- 169 一百七十、窥见
- 170 一百七十一、沦陷
- 171 一百七十二、暗诉
- 172 一百七十三、手谈
- 173 一百七十四、冰释
- 174 一百七十五、暖暖
- 175 一百七十六、留下
- 176 一百七十七、前嫌
- 177 一百七十八、奏对
- 178 一百七十九、报恩
- 179 一百八十、阁老
- 180 一百八十一、嗜好
- 181 一百八十二、认亲
- 182 一百八十三、周晴
- 183 一百八十四,县主
- 184 一百八十五、蓝黛
- 185 一百八十六、姐夫
- 186 一百八十七、婚宴
- 187 一百八十八、陷阱
- 188 一百八十九、嗔怨
- 189 一百九十、巧合
- 190 一百九十一、杀人
- 191 一百九十二、缘由
- 192 一百九十三、从容
- 193 一百九十四、审讯
- 194 一百九十五、归来
- 195 一百九十六、如何
- 196 一百九十七、投奔
- 197 一百九十八、舅舅
- 198 一百九十九、试探
- 199 两百、栽赃
- 200 两百零一、嫁祸
- 201 两百零二、幕僚
- 202 两百零三、爱好
- 203 两百零四、生辰
- 204 两百零五、为难
- 205 两百零六、底蕴
- 206 两百零七,神迹
- 207 两百零八、打赏
- 208 两百零九、偷看
- 209 两百一十、故意
- 210 两百一十一、故意
- 211 两百一十二、书院
- 212 两百一十三、刺杀
- 213 两百一十四、怪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一百二十七、漕帮
一百二十七、漕帮
李修还在路上就把桂花糕吃了大半,心情好容易饿,他开心极了。软糯的桂花糕入口即化,倒有些抱着崔凌霜的那会儿的感觉……
一路走走停停,甚至愉悦的吟诵了一首描述初冬的诗词,待返回房间早已天黑。他借着月色点燃油灯,依稀看见床榻上有人影。大喝,“什么人,还不赶紧出来!”
两个妙龄少女,一个羞羞答答地从屏风后走出,几乎身无寸缕。另一个拥被坐起,双眼含情的盯着他上下打量。
他下意识地想要避到门外,都已经转身了,又觉无处可去。不禁朝两个女子问道:“你们是何人,为何在我房间?”
两人不答,屏风后面那位甚至大胆的朝他走来。嘴里道:“大人,奴家好冷!”身上的轻纱随之滑落,白花花的胴体看得他面红耳热。
“这……”他扭头逃出院子,手里提着的食盒都忘了拿。心道:能让慧哥儿离开房间,又敢在庙里送女子,除了高涵,也不会有别人了。
静谧的夜色中,李修哭笑不得的出了院子,不知不觉间竟走到了梁意所在的厢房。
他记得梁意和顾老太爷都在船上,正带着船员熟悉洛川沿江所有码头。看到梁意房间有灯,他推门而入,惊讶地问:“先生,你怎么回来了?”
梁意也没想到会见着他,好奇地问:“李大人,你又怎会来此?”说罢指了指水月庵的方向。
李修点点头,“先生,同你说过好几次,若没外人,喊我修哥儿就行了。”
梁意探头看了眼门外,发现李修没带小厮,又问:“出了何事?修哥儿为何夤夜来访?”
李修无奈地讲述了高涵给他送女子,他被吓得落荒而逃……
梁意哈哈大笑,“修哥儿,世子一番好意,你受着便是,又何苦如此为难自己?”
李修摇着头,只说不可。
梁意忽然问:“可是崔姑娘那边答应了什么。”
李修没有回答,眉梢眼角却因崔姑娘三个字挂上了温柔。他看梁意桌上放着熟食和酒壶,问:“先生还不曾用膳?”
梁意道:“莫非修哥儿也还饿着?真巧,这儿有酒有肉,老夫先恭贺修哥儿赢得佳人芳心。”
李修确实高兴,端酒便喝。几盏下肚,话也多了起来,忙问梁意漕运改革是否可行。
前面说过,圣上削藩之前,京城粮食全靠各地藩王运送进京,费用也都由各地藩王负担。
削藩之后,钱粮运送该有当地驻军负责。开始还好,这些年却弊病丛生,漕运一事儿已经隐隐成了癣疥之疾。
李修知晓圣上意欲改革,求官那会儿自荐去了转运司,其目的就为改革漕运。
朝廷每年都有专款用于漕运,银子直接从户部拨出,同军费一起送到地方。
按理来说,这笔钱足够驻军押运漕粮。可在实际操作上,每年漕运前后八九个月,长途奔波十分辛苦。很多官兵这辈子都没有坐过船,让他们负责漕运,要么翻船、要么槽米受潮、要么因官吏盘剥引发械斗……
一段时间之后,驻军悄悄将押运漕粮之事包给了当地商户。只派一名有军籍的官兵与漕船上路,其余官兵皆由商人雇来水手冒充。
这样一来,军费全都落入守将口袋。负责漕运的商人则占着漕船便利,在水路上讹诈普通渔民,有人甚至利用漕船走私等等。
李修初到洛川,对漕运猫腻只有耳闻,并未亲见。认识梁意之后,两人乘船沿着洛川江上下走了个遍,所见所闻坚定了他的改革之心。
梁意这边也给出不少建议,其中一条就是让漕运摆脱驻军,直接交由当地非官方组织负责。反正最后都要由商人押送,朝廷为何不把银子直接兑给商人,省去被驻军盘剥这一道。
按他的说法,粮食由地方官府收集,并公开招募愿意押运粮食的商队,发放地方运粮许可证。
经过河道时,除开四品以上官员,以及边境矿产等特殊船只,其余船只无需避让,以确保漕粮准时抵京……
李修将其建议拟成折子送到御前。圣上大悦,召集六部尚书一起商讨漕运改革可行性,不久之前才将可能会发生的隐患发折回来,让他慎思。
其中一条便是商船雇工的稳定性,若遇商船罢工,是否会影响到国家安稳?毕竟改革之后,整个国家的漕运全都交到了百姓手上。
梁意的想法很简单,但凡参与漕运的百姓可免服徭役,并减免漕运那几个月的赋税。若参与者是身无长物的跺工、水手、纤夫或流民,负责承运的商人将给予两倍与普通百姓的佣金。
李修刚把折子递上去,圣上还没有批复,他心里没底。这事儿不方便跟高涵讨论,却能与梁意畅所欲言。
梁意给了他肯定的答复,告诉他圣上一定会批,还说朝廷会以洛川为试点,各郡县来年开春就会招募商人准备漕运。
李修问:“圣上若是批复,霜霜那艘商船,还有那些个船工岂不都有了活干?”
梁意笑眯眯地道:“二姑娘的商船若有李大人作保,郡县那边自然不会有异议。”
李修知道梁意不普通,误以为是顾老太爷的人。又问:“商船一旦走上正轨,先生会随老太爷离开洛川吗?”
梁意摇头,说顾老太爷要去海上寻人,这事他无法帮忙。估计会留在崔凌霜身边替顾老太爷照顾崔凌霜……
李修瞧了眼梁意的床榻,道:“先生,今夜能容留我一宿吗?”
梁意摇摇头,看到李修面露失望,他急忙解释说,“修哥儿,云川王世子前来碧落寺可是为了河防舞弊案?”
“恩。”
“世子有闲情给你送女子,是不是说,河防舞弊案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先生慧眼。”
“修哥儿,削藩之后,除了前朝那几个老王爷,所谓的藩王就只剩一个云川王。世子本该在京伴读,如今立了这等大功,圣上该如何赏赐?”
一路走走停停,甚至愉悦的吟诵了一首描述初冬的诗词,待返回房间早已天黑。他借着月色点燃油灯,依稀看见床榻上有人影。大喝,“什么人,还不赶紧出来!”
两个妙龄少女,一个羞羞答答地从屏风后走出,几乎身无寸缕。另一个拥被坐起,双眼含情的盯着他上下打量。
他下意识地想要避到门外,都已经转身了,又觉无处可去。不禁朝两个女子问道:“你们是何人,为何在我房间?”
两人不答,屏风后面那位甚至大胆的朝他走来。嘴里道:“大人,奴家好冷!”身上的轻纱随之滑落,白花花的胴体看得他面红耳热。
“这……”他扭头逃出院子,手里提着的食盒都忘了拿。心道:能让慧哥儿离开房间,又敢在庙里送女子,除了高涵,也不会有别人了。
静谧的夜色中,李修哭笑不得的出了院子,不知不觉间竟走到了梁意所在的厢房。
他记得梁意和顾老太爷都在船上,正带着船员熟悉洛川沿江所有码头。看到梁意房间有灯,他推门而入,惊讶地问:“先生,你怎么回来了?”
梁意也没想到会见着他,好奇地问:“李大人,你又怎会来此?”说罢指了指水月庵的方向。
李修点点头,“先生,同你说过好几次,若没外人,喊我修哥儿就行了。”
梁意探头看了眼门外,发现李修没带小厮,又问:“出了何事?修哥儿为何夤夜来访?”
李修无奈地讲述了高涵给他送女子,他被吓得落荒而逃……
梁意哈哈大笑,“修哥儿,世子一番好意,你受着便是,又何苦如此为难自己?”
李修摇着头,只说不可。
梁意忽然问:“可是崔姑娘那边答应了什么。”
李修没有回答,眉梢眼角却因崔姑娘三个字挂上了温柔。他看梁意桌上放着熟食和酒壶,问:“先生还不曾用膳?”
梁意道:“莫非修哥儿也还饿着?真巧,这儿有酒有肉,老夫先恭贺修哥儿赢得佳人芳心。”
李修确实高兴,端酒便喝。几盏下肚,话也多了起来,忙问梁意漕运改革是否可行。
前面说过,圣上削藩之前,京城粮食全靠各地藩王运送进京,费用也都由各地藩王负担。
削藩之后,钱粮运送该有当地驻军负责。开始还好,这些年却弊病丛生,漕运一事儿已经隐隐成了癣疥之疾。
李修知晓圣上意欲改革,求官那会儿自荐去了转运司,其目的就为改革漕运。
朝廷每年都有专款用于漕运,银子直接从户部拨出,同军费一起送到地方。
按理来说,这笔钱足够驻军押运漕粮。可在实际操作上,每年漕运前后八九个月,长途奔波十分辛苦。很多官兵这辈子都没有坐过船,让他们负责漕运,要么翻船、要么槽米受潮、要么因官吏盘剥引发械斗……
一段时间之后,驻军悄悄将押运漕粮之事包给了当地商户。只派一名有军籍的官兵与漕船上路,其余官兵皆由商人雇来水手冒充。
这样一来,军费全都落入守将口袋。负责漕运的商人则占着漕船便利,在水路上讹诈普通渔民,有人甚至利用漕船走私等等。
李修初到洛川,对漕运猫腻只有耳闻,并未亲见。认识梁意之后,两人乘船沿着洛川江上下走了个遍,所见所闻坚定了他的改革之心。
梁意这边也给出不少建议,其中一条就是让漕运摆脱驻军,直接交由当地非官方组织负责。反正最后都要由商人押送,朝廷为何不把银子直接兑给商人,省去被驻军盘剥这一道。
按他的说法,粮食由地方官府收集,并公开招募愿意押运粮食的商队,发放地方运粮许可证。
经过河道时,除开四品以上官员,以及边境矿产等特殊船只,其余船只无需避让,以确保漕粮准时抵京……
李修将其建议拟成折子送到御前。圣上大悦,召集六部尚书一起商讨漕运改革可行性,不久之前才将可能会发生的隐患发折回来,让他慎思。
其中一条便是商船雇工的稳定性,若遇商船罢工,是否会影响到国家安稳?毕竟改革之后,整个国家的漕运全都交到了百姓手上。
梁意的想法很简单,但凡参与漕运的百姓可免服徭役,并减免漕运那几个月的赋税。若参与者是身无长物的跺工、水手、纤夫或流民,负责承运的商人将给予两倍与普通百姓的佣金。
李修刚把折子递上去,圣上还没有批复,他心里没底。这事儿不方便跟高涵讨论,却能与梁意畅所欲言。
梁意给了他肯定的答复,告诉他圣上一定会批,还说朝廷会以洛川为试点,各郡县来年开春就会招募商人准备漕运。
李修问:“圣上若是批复,霜霜那艘商船,还有那些个船工岂不都有了活干?”
梁意笑眯眯地道:“二姑娘的商船若有李大人作保,郡县那边自然不会有异议。”
李修知道梁意不普通,误以为是顾老太爷的人。又问:“商船一旦走上正轨,先生会随老太爷离开洛川吗?”
梁意摇头,说顾老太爷要去海上寻人,这事他无法帮忙。估计会留在崔凌霜身边替顾老太爷照顾崔凌霜……
李修瞧了眼梁意的床榻,道:“先生,今夜能容留我一宿吗?”
梁意摇摇头,看到李修面露失望,他急忙解释说,“修哥儿,云川王世子前来碧落寺可是为了河防舞弊案?”
“恩。”
“世子有闲情给你送女子,是不是说,河防舞弊案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先生慧眼。”
“修哥儿,削藩之后,除了前朝那几个老王爷,所谓的藩王就只剩一个云川王。世子本该在京伴读,如今立了这等大功,圣上该如何赏赐?”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