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531 二五八章 冲阵
- 1532 二五九章 血河
- 1533 二零六章 击灭
- 1534 二六一章 京观
- 1535 二六二章 田宏遇说
- 1536 二六三章 夺宫
- 1537 二六四章 尽执于乾清宫
- 1538 二六五章 清晨
- 1539 二六六章 上殿
- 1540 二六七章 进位
- 1541 二六八章 送葬
- 1542 二六九章 官至
- 1543 二七零章 中央机构
- 1544 二七一章 军事调整
- 1545 二七二章 调动
- 1546 二七三章 反应
- 1547 二七四章 宣府
- 1548 二七五章 衍圣孔府
- 1549 二七六章 如火如荼
- 1550 二七七章 立国之基
- 1551 二七八章 收获
- 1552 二七九章 王恭厂
- 1553 二八零章 争国运
- 1554 二八一章 假降
- 1555 二八二章 好奴才
- 1556 二八三章 再添几座京观
- 1557 二八四章 备战
- 1558 二八五章 科尔沁
- 1559 二八六章 战前大丰收
- 1560 二八七章 不相信
- 1561 二八八章 军队过境
- 1562 二八九章 前屯卫的炮火
- 1563 二九零章 人命
- 1564 二九一章 抵达
- 1565 二九二章 抵临
- 1566 二九三章 意各不同
- 1567 二九四章 西北先手
- 1568 二九五章 首战
- 1569 二九六章 玄石坡
- 1570 二九七章 箭筒士
- 1571 二九八章 对阵
- 1572 二九九 交兵
- 1573 三零零章 冲阵
- 1574 三零一章 汹涌
- 1575 三零二章 大胜
- 1576 三零三章 北塘敌踪
- 1577 三零四章 紧急应对
- 1578 三零五章 宝坻
- 1579 三零六章 小战
- 1580 三零七章 再战
- 1581 三零八章 势尽
- 1582 三零九章 骑虎
- 1583 三一零章 锦州
- 1584 三一一章 将战
- 1585 三一二章 子时
- 1586 三一三章 火力
- 1587 三一四章 一刀杀一千
- 1588 三一五章 和尚、喇嘛和萨满
- 1589 三一六章 多尔衮之心
- 1590 三一七章 最高效的杀戮
- 1591 三一八章 土鸡瓦狗
- 1592 三一九章 戛然
- 1593 三二零章 风暴
- 1594 三二一章 应天
- 1595 三二二章 牧斋
- 1596 三二三章 水太凉
- 1597 三二四章 腐朽
- 1598 三二五章 争辩
- 1599 三二六章 无功
- 1600 三二七章 处置
- 1601 三二八章 战争财
- 1602 三二九章 封赏
- 1603 三三零章 灵感
- 1604 三三一章 培养
- 1605 三三二章 管理司
- 1606 三三三章 形势变化
- 1607 三三四章 地方
- 1608 三三五章 正轨
- 1609 三三六章 前兆
- 1610 三三七章 长江口
- 1611 三三八章 郑森
- 1612 三三九章 战起
- 1613 三四零章 丹徒水寨
- 1614 三四一章 首胜
- 1615 三四二章 惊雷
- 1616 三四三章 渡江
- 1617 三四四章 勾心
- 1618 三四五章 史可法
- 1619 三四六章 轻描淡写
- 1620 三四七章 一统前夕
- 1621 三四八章 元炁律
- 1622 三四九章 徙民策
- 1623 三五零章 利益
- 1624 三五一章 新元器
- 1625 三五二章 调整
- 1626 三五三章 制式
- 1627 三五四章 等待
- 1628 三五五章 开国
- 1629 三五六章 变化
- 1630 三五七章 大一统
- 1631 三五八章 道路
- 1632 三五九章 意义
- 1633 三六零章 朝会
- 1634 三六一章 人力物力
- 1635 三六二章 万事
- 1636 三六三章 外来者
- 1637 三六四章 元磁
- 1638 三六五章 了解
- 1639 三六六章 使团
- 1640 三六七章 德川
- 1641 三六八章 罗刹
- 1642 三六九章 对马
- 1643 三七零章 选秀
- 1644 三七一章 内宫
- 1645 三七二章 议事
- 1646 三七三章 只是不喜
- 1647 三七四章 宗庙
- 1648 三七五章 边界
- 1649 三七六章 宗族
- 1650 三七七章 军备元器化
- 1651 三七八章 石大匠
- 1652 三七九章 方案出炉
- 1653 三八零章 元宵
- 1654 三八一章 准备
- 1655 三八二章 意图
- 1656 三八三章 前夕
- 1657 三八四章 大复仇
- 1658 三八五章 闪击
- 1659 三八六章 桥梁
- 1660 三八七章 艰难的路
- 1661 三八八章 欧陆
- 1662 三八九章 处置
- 1663 三九零章 御书房
- 1664 三九一章 中枢元灵
- 1665 三九二章 乾坤仪
- 1666 三九三章 日常
- 1667 三九四章 九二九五
- 1668 三九五章 打破上限
- 1669 三九六章 泰西来使
- 1670 三九七章 五国
- 1671 三九八章 登车
- 1672 三九九章 见闻
- 1673 四零零章 心思
- 1674 四零一章 条约
- 1675 四零二章 开海
- 1676 四零三章 万里飞鸿
- 1677 四零四章 人道通讯
- 1678 四零五章 普及
- 1679 四零六章 四年
- 1680 四零七章 新年计划
- 1681 四零八章 首航
- 1682 四零九章 假道
- 1683 四一零章 传诏
- 1684 四一一章 反应
- 1685 四一二章 抗议
- 1686 四一三章 飞行
- 1687 四一四章 飞行
- 1688 四一五章 禁法
- 1689 第一章 子民
- 1690 第二章 十余年
- 1691 第三章 对手
- 1692 第四章 天子居
- 1693 第五章 期至
- 1694 第六章 狮子河
- 1695 第七章 幼稚
- 1696 第八章 脱俗
- 1697 第九章 超凡
- 1698 第十章 传送门
- 1699 十一章 关联
- 1700 十二章 活力
- 1701 十三章 真元器
- 1702 十四章 更新换代
- 1703 十五章 此世
- 1704 十六章 幸存者
- 1705 十七章 人道光辉
- 1706 十八章 港口
- 1707 十九章 据点
- 1708 二十章 清理
- 1709 二十一章 贱皮子
- 1710 二十二章 邪气
- 1711 二十三章 怪异
- 1712 二十四章 偷渡
- 1713 二十五章 炮击
- 1714 二十六章 排查
- 1715 二十七章 请命
- 1716 二十八章 第二界
- 1717 二十九章 剑书生
- 1718 三十章 概况
- 1719 三十一章 打探
- 1720 三十二章 扬沙湾
- 1721 三十三章 降伏
- 1722 三十四章 触目
- 1723 三十五章 侧重
- 1724 三十六章 述职
- 1725 三十七章 跨层面统治
- 1726 三十八章 十六年
- 1727 三十九章 传送体系
- 1728 四十章 对接
- 1729 四十一章 共天
- 1730 四十二章 复仇
- 1731 四十三章 升空
- 1732 四十四章 产能
- 1733 四十五章 特色
- 1734 四十六章 破邪
- 1735 四十七章 邀请
- 1736 四十八章 散发
- 1737 四十九章 选秀
- 1738 五十章 大好事
- 1739 五十一章 传达
- 1740 五十二章 传送
- 1741 五十三章 矛盾
- 1742 五十四章 改变
- 1743 五十五章 以人代天
- 1744 五十六章 御书房
- 1745 五十七章 序幕
- 1746 五十八章 从来都有机会
- 1747 五十九章 颁诏
- 1748 六十章 战争
- 1749 六十一章 七十万
- 1750 六十二章 御驾
- 1751 第一章 八十一
- 1752 第二章 庞大帝国
- 1753 第三章 道友
- 1754 第四章 高层面
- 1755 第五章 长生
- 1756 第六章 根性
- 1757 第七章 时光
- 1758 第八章 伟大
- 1759 第九章 禁法纹身
- 1760 第十章 目标
- 1761 十一章 仙
- 1762 十二章 升格
- 1763 十三章 横扫
- 1764 十四章 即将
- 1765 十五章 虚空
- 1766 十六章 似是而非
- 1767 十七章 合道
- 1768 十八章 宝石
- 1769 十九章 丢了
- 1770 二十章 到来
- 1771 二一章 擒拿
- 1772 二二章 一并
- 1773 二三章 灭星
- 1774 二四章 聚首
- 1775 二五章 接引
- 1776 二六章 落定
- 1777 二七章 警醒
- 1778 二八章 手尾
- 1779 二九章 文明
- 1780 三十章 时间
- 1781 三一章 朝会
- 1782 三二章 轮回
- 1783 三三章 争流路
- 1784 三四章 二十四重
- 1785 三五章 逝者如斯
- 1786 三六章 太夏宇宙
- 1787 三七章 红尘
- 1788 三八章 三千年
- 1789 三九章 必然性
- 1790 四十章 太阴
- 1791 四一章 构架
- 1792 四二章 道庭
- 1793 四三章 心思
- 1794 四四章 邀请
- 1795 四五章 见道庭
- 1796 四六章 铸天庭
- 1797 四七章 唯一
- 1798 四八章 红尘
- 1799 四九章 七千年转圜
- 1800 五十章 法会
- 1801 五一章 敦促
- 1802 五二章 李南极
- 1803 五三章 见闻
- 1804 五四章 对比
- 1805 五五章 古元
- 1806 五六章 底气
- 1807 五七章 突发
- 1808 五八章 虚惊
- 1809 五九章 振奋
- 1810 六十章 应对
- 1811 六一章 古元
- 1812 六二章 妖
- 1813 六三章 召集
- 1814 六四章 安排
- 1815 六五章 迎客
- 1816 六六章 见天帝
- 1817 六七章 叹
- 1818 六八章 青云子
- 1819 六九章 倾轧
- 1820 七十章 谋算
- 1821 七一章 青丘
- 1822 七二章 青帝
- 1823 七三章 凰母
- 1824 七四章 梧桐
- 1825 七五章 议一议
- 1826 七六章 决绝
- 1827 七七章 议定
- 1828 七八章 底蕴
- 1829 七九章 定价
- 1830 八十章 议定
- 1831 八一章 见凰母
- 1832 八二章 本性
- 1833 八三章 唐突
- 1834 八四章 元会之争
- 1835 八五章 论道
- 1836 八六章 三千
- 1837 八七章 暂歇
- 1838 八八章 天魔
- 1839 八九章 前奏
- 1840 九十章 拉锯
- 1841 九一章 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二六八章 送葬
二六八章 送葬
听到‘依律区置’几个字,前朝文武顿时如丧考妣,畏之战战兢兢,甚至有人已瘫软在地。生怕嬴翌一句话,就要把他们推出午门,斩下首级。
这前朝满庭文武勋贵,少则九成之数,敢说自己不曾贪赃枉法?只是贪的有多有少,枉的有轻有重。
其中便是误国者,也不在少数。
锦衣卫虽势颓,但在京师这个基本盘中,耳目仍在。明廷文武,哪些人做了哪些事,贪了多少银子,害了多少性命,多记录在案。以前有罪证也没能力处置,现在全落到嬴翌手上了。
当然,淤泥之中,也有清华。少数德行出众者,能力不差者,也皆有记录。
嬴翌手边的案几上,此类文书叠了一大摞,真要仔细翻看完毕,不花个三五天恐怕还做不到。
他目光垂下陛阶,看着神色危危的前朝大臣,淡淡道:“区置之事,等御法使到了之后再说吧。”
此言一出,当庭上下,许多人都暗暗松了口气。
“此间京师一应军管,并非长久之策。”嬴翌转言道:“等郑允芝、孙闻等抵京之后再梳理细节。阎先生任夏王府从事,暂代王府一应事务,责于稳定京师秩序。”
“尊君上之命!”
阎尔梅缓缓退下。
当初据开封,一应诸多事务,让嬴翌忙了几个月才梳理通透。而京师较之于开封,更复杂许多。如今嬴翌这里连几个可用的文官都找不到,只能等到郑允芝和孙秀才带人抵达之后,再慢慢处置细节。
至于粗略框架,好在有个阎尔梅可以帮手。
随后嬴翌目光落在朱炳琨和郑五等四位校尉身上,道:“郑五主持京师防务,钱岳为辅。朱炳琨主持整编俘虏、裁汰老弱,郑九为辅。田宏遇掌京师治安,王轶胜御守皇宫。一应事宜,须得不能怠慢。”
“喏!”
最后嬴翌道:“前朝诸臣皆返家,无本王之令,不得离开京师。自坐家中,随时听候调遣、发落。阎先生备诏书,昭告四方,以示明灭。令四方州府官员、驻军将领来京献降,现下正是四月,若至七月,三月之间无有动静者,后果自负。”
言罢,嬴翌站起身来:“散朝。”
...
京师解除戒严,百姓终于可以自由走动。于是来来往往,渐复一些繁华。
永定门外,布告处。
许多商贩、百姓汇聚,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布告下,有识字的读书人,正在大声宣读一张三尺见方的告示。
“...前朝崇祯帝下旨退位...有嬴氏翌者,慨为诸夏之长,取明而代之,开府建牙,进位王爵,曰‘夏’,是为夏王...”
“夏王...”有人恍惚道:“大明就这么没了...”
许多人心生叹息,不知何其复杂。但这几天里,京师的情况,早有预示,哭也哭过了,哀也哀过了,只能接受现实。
正此时,又有锦衣卫持布告至,一连张贴了七八张方止。待锦衣卫离开之后,人群又围拢上来。
“这一张是王府征募吏员的告示。”有读书人道:“王府从事阎尔梅尊夏王之令,征募吏员,德才兼备者优。”
“这一张也是征募告示,咦,征募的是工匠。手艺出众者,无论铁匠、木匠、泥瓦匠,皆可入王府应征...哟,还有薪水,月奉三百新币。”一个读书人看的奇怪,道:“新币怎么个说法?”
有商人道:“这位相公有所不知,河南早在年初之时便行新币,以取代旧币。这便是新币。”说着,还从袖口掏出一把金灿灿的钱币来,格外引人注目。
这商人走南闯北,于河南做过生意,自然知晓,道:“夏王新币较之于以往铜钱银两更显贵重,无论皮相还是材质,皆非寻常,更无可破坏。我等商人最是喜欢。在河南,新币兑换以百钱换一两银子,不过在市面上,一百钱可当一两五钱银子来用。”
“三百钱月俸,这么说当的四两五钱银子啦!”
“是这个道理。”
“那倒是个好差使。”有人顿时心动:“咱们这些匠户生活无依,若能有三百钱月俸,养家糊口不在话下啊。”
城门处、各街口处,一应皆有告示张贴。除了宣扬明灭、夏王进位之外,还有东虏大败,筑京观之事。及相关征募吏员、工匠的,更有宣扬各项律法的,并拟于天坛附近,竖律碑,刻律法于其上。
除此之外,夏王府从事阎尔梅又召集京师的各大商户,建立商会,平抑物价、宣告税法、新币等等事宜。
他这里起好头,等郑允芝和孙秀才等人一到,便即可着手细节。
至于嬴翌本人,除了引导方向之外,具体事务全数交给阎尔梅等人处置。他更多是关注军中整编。
至于皇宫之中,除了军管之外,一切照旧。嬴翌没有做出任何不符合礼数的行为,对崇祯帝保持一定的尊重。
乾清宫,嬴翌办公之处。
田宏遇躬身而立。
“这是第几个了?”
他淡淡道。
田宏遇道:“回君上,继倪元璐、范景文、李邦华、施耀邦之后,凌义渠是第五人。”
“第五个了...”嬴翌有些叹息:“明廷养士三百载,终归还是有同生共死的。”
顿了顿,他翻开一封帛书,上面以血书写着几行字,这是倪元璐的绝命书。
跟他一样,其他几个也都留有绝命书。皆是请求夏王善待前朝宗室,善待百姓之言。
常言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明廷之亡,他们终归接受不了,随着大明一道,归附黄泉去了。
这些人,也许有贪赃枉法之辈,但在最后的关头,终于还是能保住一丝尊严,一些风骨,在嬴翌看来,已经极是难得。
“罢了。”
嬴翌叹道:“你代本王前往作一番安抚,能说回一些也是好的,总算尽些力。殉明者,风骨绰然,对其家眷后人,多一些优待。具体等郑允芝等抵达之后,再详细处置。”
田宏遇躬身一拜:“尊君上令。”
“去吧。”
嬴翌摆了摆手,挥退田宏遇。
乾清宫中,便又止一人了。嬴翌抚摸着这些绝命书,一时间颇为感慨。宋亡之时,十万人蹈海赴死。明灭之际,亦有送葬者。虽说世道轮回,乱世之中人心不古,但总有那么些人,可以守住自己的骨头。
这些人无论他平素如何,在这一刻,都是闪光的。
嬴翌不会去强留他们,所谓求仁得仁,求义取义,留得住人,也未必留得住心。不如让他们名留青史,或许更是一番安慰。也教人知晓,这煌煌大明落幕之时,有送行的。
这前朝满庭文武勋贵,少则九成之数,敢说自己不曾贪赃枉法?只是贪的有多有少,枉的有轻有重。
其中便是误国者,也不在少数。
锦衣卫虽势颓,但在京师这个基本盘中,耳目仍在。明廷文武,哪些人做了哪些事,贪了多少银子,害了多少性命,多记录在案。以前有罪证也没能力处置,现在全落到嬴翌手上了。
当然,淤泥之中,也有清华。少数德行出众者,能力不差者,也皆有记录。
嬴翌手边的案几上,此类文书叠了一大摞,真要仔细翻看完毕,不花个三五天恐怕还做不到。
他目光垂下陛阶,看着神色危危的前朝大臣,淡淡道:“区置之事,等御法使到了之后再说吧。”
此言一出,当庭上下,许多人都暗暗松了口气。
“此间京师一应军管,并非长久之策。”嬴翌转言道:“等郑允芝、孙闻等抵京之后再梳理细节。阎先生任夏王府从事,暂代王府一应事务,责于稳定京师秩序。”
“尊君上之命!”
阎尔梅缓缓退下。
当初据开封,一应诸多事务,让嬴翌忙了几个月才梳理通透。而京师较之于开封,更复杂许多。如今嬴翌这里连几个可用的文官都找不到,只能等到郑允芝和孙秀才带人抵达之后,再慢慢处置细节。
至于粗略框架,好在有个阎尔梅可以帮手。
随后嬴翌目光落在朱炳琨和郑五等四位校尉身上,道:“郑五主持京师防务,钱岳为辅。朱炳琨主持整编俘虏、裁汰老弱,郑九为辅。田宏遇掌京师治安,王轶胜御守皇宫。一应事宜,须得不能怠慢。”
“喏!”
最后嬴翌道:“前朝诸臣皆返家,无本王之令,不得离开京师。自坐家中,随时听候调遣、发落。阎先生备诏书,昭告四方,以示明灭。令四方州府官员、驻军将领来京献降,现下正是四月,若至七月,三月之间无有动静者,后果自负。”
言罢,嬴翌站起身来:“散朝。”
...
京师解除戒严,百姓终于可以自由走动。于是来来往往,渐复一些繁华。
永定门外,布告处。
许多商贩、百姓汇聚,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布告下,有识字的读书人,正在大声宣读一张三尺见方的告示。
“...前朝崇祯帝下旨退位...有嬴氏翌者,慨为诸夏之长,取明而代之,开府建牙,进位王爵,曰‘夏’,是为夏王...”
“夏王...”有人恍惚道:“大明就这么没了...”
许多人心生叹息,不知何其复杂。但这几天里,京师的情况,早有预示,哭也哭过了,哀也哀过了,只能接受现实。
正此时,又有锦衣卫持布告至,一连张贴了七八张方止。待锦衣卫离开之后,人群又围拢上来。
“这一张是王府征募吏员的告示。”有读书人道:“王府从事阎尔梅尊夏王之令,征募吏员,德才兼备者优。”
“这一张也是征募告示,咦,征募的是工匠。手艺出众者,无论铁匠、木匠、泥瓦匠,皆可入王府应征...哟,还有薪水,月奉三百新币。”一个读书人看的奇怪,道:“新币怎么个说法?”
有商人道:“这位相公有所不知,河南早在年初之时便行新币,以取代旧币。这便是新币。”说着,还从袖口掏出一把金灿灿的钱币来,格外引人注目。
这商人走南闯北,于河南做过生意,自然知晓,道:“夏王新币较之于以往铜钱银两更显贵重,无论皮相还是材质,皆非寻常,更无可破坏。我等商人最是喜欢。在河南,新币兑换以百钱换一两银子,不过在市面上,一百钱可当一两五钱银子来用。”
“三百钱月俸,这么说当的四两五钱银子啦!”
“是这个道理。”
“那倒是个好差使。”有人顿时心动:“咱们这些匠户生活无依,若能有三百钱月俸,养家糊口不在话下啊。”
城门处、各街口处,一应皆有告示张贴。除了宣扬明灭、夏王进位之外,还有东虏大败,筑京观之事。及相关征募吏员、工匠的,更有宣扬各项律法的,并拟于天坛附近,竖律碑,刻律法于其上。
除此之外,夏王府从事阎尔梅又召集京师的各大商户,建立商会,平抑物价、宣告税法、新币等等事宜。
他这里起好头,等郑允芝和孙秀才等人一到,便即可着手细节。
至于嬴翌本人,除了引导方向之外,具体事务全数交给阎尔梅等人处置。他更多是关注军中整编。
至于皇宫之中,除了军管之外,一切照旧。嬴翌没有做出任何不符合礼数的行为,对崇祯帝保持一定的尊重。
乾清宫,嬴翌办公之处。
田宏遇躬身而立。
“这是第几个了?”
他淡淡道。
田宏遇道:“回君上,继倪元璐、范景文、李邦华、施耀邦之后,凌义渠是第五人。”
“第五个了...”嬴翌有些叹息:“明廷养士三百载,终归还是有同生共死的。”
顿了顿,他翻开一封帛书,上面以血书写着几行字,这是倪元璐的绝命书。
跟他一样,其他几个也都留有绝命书。皆是请求夏王善待前朝宗室,善待百姓之言。
常言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明廷之亡,他们终归接受不了,随着大明一道,归附黄泉去了。
这些人,也许有贪赃枉法之辈,但在最后的关头,终于还是能保住一丝尊严,一些风骨,在嬴翌看来,已经极是难得。
“罢了。”
嬴翌叹道:“你代本王前往作一番安抚,能说回一些也是好的,总算尽些力。殉明者,风骨绰然,对其家眷后人,多一些优待。具体等郑允芝等抵达之后,再详细处置。”
田宏遇躬身一拜:“尊君上令。”
“去吧。”
嬴翌摆了摆手,挥退田宏遇。
乾清宫中,便又止一人了。嬴翌抚摸着这些绝命书,一时间颇为感慨。宋亡之时,十万人蹈海赴死。明灭之际,亦有送葬者。虽说世道轮回,乱世之中人心不古,但总有那么些人,可以守住自己的骨头。
这些人无论他平素如何,在这一刻,都是闪光的。
嬴翌不会去强留他们,所谓求仁得仁,求义取义,留得住人,也未必留得住心。不如让他们名留青史,或许更是一番安慰。也教人知晓,这煌煌大明落幕之时,有送行的。
正在加载...